第176節 三權分立

一幫大臣向馬周請教,陛下李世民把二十九名死刑犯人放回家,中間間隔九個月的時間,爲何他們沒有一個逃跑的,反而在規定的時間返回長安伏誅?

馬周解釋道,這就是誠信治國的最高境界!

國以法爲規,爲律令,同時兼顧人情。法者,人人必需遵守,律者約束也。但法律不容情。陛下以誠信治國,給予本來沒有任何機會的囚犯,回家與家人團聚的機會。陛下相信他們不會逃跑,即使他們有這種想法,回到家中,家人也會勸說他們遵守誠信。這就是講究人情的收穫。

你待別人以眼,別人也以眼還你;你待別人馬牙,別人也以牙還來你;你待人以誠,別人也以誠來待你。你待別人以詐,別人也以詐還你。

普天下之,莫非王土,率海之濱,莫非王臣,就算逃又能逃到哪裡去呢?

一幫大臣十分信服,感嘆萬千。

隨後,在馬周與大理寺,刑部還有御史臺共同努力下,勸解李世民開展另一基取信於民,取信天下的大手筆。那就是把立法、執法、監督權,三個權力分開,又稱三權分立。

告老還鄉的六十歲以上的老臣,全部召回到長安,再從各地挑選誠實、勤勞、孝順、遵守律令的人,以及各行各業的翹楚之輩,組成立法團。在一幫懂得國家運營的閣老指點下,對各行各業的規矩進行立法。每個行業必需依照立法團頒佈的律令去執行。

若不嚴格執行,則由刑部強制執行,並對違規操作的人或團體進行處罰。但是。處罰的程度是輕還是重,並不是刑部執行,而是與大理寺執行。而刑部和大理寺在辦案過程中,必需接受御史臺的監督。

御史臺也不是爲所欲爲,還有中書省以及諫言官和皇帝陛下對他們進行第二次監督。

因爲從立法之初,就存着治病救人的目的,制訂下符合行業發展標準的條文。更多的人都嚴格遵守着行業標準。雖然也有一部分人受到了行業的處罰,但是。處罰以後都又迴歸到標準上來。

在立法團、刑部、大理寺和御史臺的共同執行下,各行各業規範標準,嚴格執行標準,有利於行業的發展。達到了大一統的世界。

大唐境內施行這種更符合行業發展的標準以後,取得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輝煌成就。人們家中的米粟滿到無處收藏,手工業,製造業,商業窗前繁榮,使人們生活富足,人人安居樂業,奮力進取。

在這種大環境下,大唐有的是國力兵力和財力。周邊一些小小的國家,沒等大唐派兵向他們要領土問題,自動的臣服於大唐腳下。成爲大唐的附屬國。一些不服氣的民族,試圖阻擋大唐的影響力,大唐派一部分兵馬,根本沒有派大部隊去,就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丟盔棄甲。

這時。許多商人走上絲綢之路,把生意經營到大唐以外的地方和國家。大唐明正言順的的派出保護商隊的兵馬,沿途熟悉查看許多國家的軍情和風土人情,瞭解到除了大唐以外,世界上還有更多的民族和國家。

他們當然也有他們自己的風俗,也有自己燦爛的文化,但是,通過商隊瞭解到大唐的情況以後,心生嚮往之!因爲,他們把大唐與漢朝聯繫起來,而且發現大唐比漢朝更加如日中天,更加開放更加寬容。

於是,有實力的國家都派自己的王室主要成員,來到大唐,向大唐學習經驗,取得一定的管理經驗以後,回到他們自己的國家,把大唐的一套經驗,施加福利於他們的百姓,並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時,是貞觀四十年,李世民統治大唐已經四十年時間,年近七十歲。大臣們換了一代又一代,皇帝卻沒有變化過。李世民治理國家,順水順風。可是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突然決定,要把皇位傳給太子李治。

這個時候,李治已經四十餘歲,武則天也四十歲,爲李世民生下了一個女兒,因爲沒有參政的經驗,對政權也沒有任何的想法,安心做起了母親。李治雖然對武則天有一定的非份之想,可是父皇還健在,他也不方便吐露自己的心聲。

好一些的是,馬周瞭解他和武則天之間的感情,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從南方,尤其是從荊州挑選一些與武則天不差上下的年輕貌美的江南女子,給李治排憂解悶,使他把感情慢慢分散轉移其他年輕娘子身上,把對武則天那份感情,漸漸淡忘了。

在這種情況下,馬周覺得,李世民既使把皇帝傳給李治,他與武則天也不會再發生感情,便同意了李世民這個決定。

代表關隴集團利益的長孫無忌自然也全力支持李治,毫無怨言,李治是他的外甥,他不支持還能讓誰支持?天生聰明過人的李績,也不反對這個決定。在他看來,那是李世民陛下的家事,他一個外臣,就算反對又能起到多少效果?與其反對而沒有結果,還不如舉手支持。何況,李治也是一個有爲的皇帝。

別不多說,只做太子就做了二十年!而且是在他最有精力最有能力的年齡段,接受了來自四面八方小國小民族朝拜的情況下,做了這麼長的太子,使他眼光高遠而不拘泥於一城一地的得與失。使他比李世民更加有膽識和魅力。

於是,貞觀四十五年,李世民禪位於李治,做起了太上皇。李治登基,史稱唐高宗。

不過,李世民在做上太上皇以後,並沒有徹底的撤手朝政,遇到重大的決策之時,必需由他來決定。也就是說,在扶上馬走一程的情況下,李治又做了五年的副手,使他處理起朝堂之事,遊刃有餘。

直到派兵妥善滅掉倭國,把倭國的版圖納入大唐統治之下,李世民才徹底地放心,覺得這個兒子做得並不比他自己差。

這時,馬周還擔任着中書令,太子太傅,與李績和長孫無忌共同影響着大唐的命運。

李世民閒來無事,便要馬周指點他煉丹修道,想長命百歲,榮升爲仙。()

...??

第12節 詭異的約會第132節 反打一耙第143節 打抱不平的太子第85節 見鬼說鬼話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86節 佛祖叫你回家吃飯第108節 一鳴驚人第23節 必有迴響第177節 減法第180節 龐然大物第58節 啼笑皆非第9節 敵我不分第185節 殺與藏第149節 開發礦山第71節 敲竹槓第131節 順藤摸瓜第167開藥第141節 審查魏徵第6節 借刀殺人第56節 誰下的手第79節 吵架第179節 爭執第11節 竹林約會第3節 真相第81節 疑無路第167開藥第81節 疑無路第144節 考較第71節 敲竹槓第118節 秦瓊倒黴第52節 搭戲臺賣線頭第142節 護犢子第165節 奪鏑第61節 意外補償第78節 倒貼第81節 疑無路第49節 陽謀第42節 靈魂飛昇第38節 文人決鬥第147節 地下水工程第61節 意外補償第124節 是非之地第157節 告御狀第162節 刺探第173節 對決第52節 搭戲臺賣線頭第30節 活潑的玫瑰第147節 地下水工程第158節 道士攔路第38節 文人決鬥第174節 外儒內法第75節 美人計第103節 恍惚如夢第55節 要命的酒席第152節 大明宮第158節 道士攔路第146節 新龍椅第169節 木牛流馬的啓示第19節 強人所難第77節 馬跳鍋第172節 培養第117節 一杆打淨第126節 枯木盤根第184節 誅心殺第48節 一波三折第66節 交椅之變第133節 險鬥兇僧第174節 外儒內法第99節 惡戰第65節 榮歸故里第21節 念念不忘第114節 一樁奇案第160節 往事並不如煙第164節 武才人第124節 是非之地第14節 靈異事件第134節 滿載而歸第101節 一字之差第28節 開門見紅第79節 吵架第137節 不爭之爭第16節 第一桶金第148節 高人第53節 不信你不笑第126節 枯木盤根第85節 見鬼說鬼話第68節 真假倆騙子第41節 純屬意外第118節 秦瓊倒黴第189節 歸位第160節 往事並不如煙第152節 大明宮第140節 洞房花燭第90節 絕妙之計第161節 佈局第43節 讀天書第46節 送子觀音第121節 兩尊門神第87節 人間妖孽第167開藥
第12節 詭異的約會第132節 反打一耙第143節 打抱不平的太子第85節 見鬼說鬼話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86節 佛祖叫你回家吃飯第108節 一鳴驚人第23節 必有迴響第177節 減法第180節 龐然大物第58節 啼笑皆非第9節 敵我不分第185節 殺與藏第149節 開發礦山第71節 敲竹槓第131節 順藤摸瓜第167開藥第141節 審查魏徵第6節 借刀殺人第56節 誰下的手第79節 吵架第179節 爭執第11節 竹林約會第3節 真相第81節 疑無路第167開藥第81節 疑無路第144節 考較第71節 敲竹槓第118節 秦瓊倒黴第52節 搭戲臺賣線頭第142節 護犢子第165節 奪鏑第61節 意外補償第78節 倒貼第81節 疑無路第49節 陽謀第42節 靈魂飛昇第38節 文人決鬥第147節 地下水工程第61節 意外補償第124節 是非之地第157節 告御狀第162節 刺探第173節 對決第52節 搭戲臺賣線頭第30節 活潑的玫瑰第147節 地下水工程第158節 道士攔路第38節 文人決鬥第174節 外儒內法第75節 美人計第103節 恍惚如夢第55節 要命的酒席第152節 大明宮第158節 道士攔路第146節 新龍椅第169節 木牛流馬的啓示第19節 強人所難第77節 馬跳鍋第172節 培養第117節 一杆打淨第126節 枯木盤根第184節 誅心殺第48節 一波三折第66節 交椅之變第133節 險鬥兇僧第174節 外儒內法第99節 惡戰第65節 榮歸故里第21節 念念不忘第114節 一樁奇案第160節 往事並不如煙第164節 武才人第124節 是非之地第14節 靈異事件第134節 滿載而歸第101節 一字之差第28節 開門見紅第79節 吵架第137節 不爭之爭第16節 第一桶金第148節 高人第53節 不信你不笑第126節 枯木盤根第85節 見鬼說鬼話第68節 真假倆騙子第41節 純屬意外第118節 秦瓊倒黴第189節 歸位第160節 往事並不如煙第152節 大明宮第140節 洞房花燭第90節 絕妙之計第161節 佈局第43節 讀天書第46節 送子觀音第121節 兩尊門神第87節 人間妖孽第167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