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節 木牛流馬的啓示

遼東處於大唐東北邊境之外,朝廷內的大臣很少有人瞭解這裡的山水地理、風土人情以及作戰攻伐強弱之勢。

李績一生所遇大戰,有勝有也負,總體來說,勝大於負。這次攻打遼東,是李世民在處理了太子謀反,心情極度失落之下,才做出的決定。他希望大唐府兵在邊關取一場大勝利,以此來轉移大臣們的視線,彌補內心的失落和空虛。

魏徵謀反又怎樣?候君集謀反又怎麼樣?

大唐有的是能幹的戰將,隨便提一個人出來,就能打惡戰,定邊關,壯我大唐威風,然後凱旋而還。

因此,李績這次出征,寄託着李世民無限的期望,可以說是勝了皆大歡喜,敗了則可能人頭落地!

結果,如預料那樣,攻打遼東之城,連續失利。李績總結原因,有三條主要的弱點,必需克服。若不克服,接下來仍然會打敗仗。

這三條分別是,兵器錢糧等物資,補給數量遠遠跟不上損耗數量。缺少兵器讓士卒靠什麼打仗?讓士卒餓着肚子,少氣無力,怎麼以下攻上,佔領對方的城池?其次則是,敵軍爲主,大唐爲客,以客攻主,以遠攻近,討不到一點便宜。然後就是,好不容易攻克一座城池,城內亂成一團糟,很難疏理民心民情。

李績把這三條給馬周講了以後,馬周也十分爲難。這三個條件。其實就是一個條件。不管是攻城的士卒,還是攻下來的城內百姓,甚至與高句麗的客主身份的轉換。全是因爲大唐府兵只有幾個月的攻城時間。

若是有足夠的補給,若是有充足的糧食,城內百姓有吃有穿必不騷亂。有足夠的糧食,可以與高句麗長期耗下去,則客主身份自然而然發生劇大的轉變。

民心就是糧食,打仗打的就是裝備!

我無敵有,我有敵強。我強敵精,在這種不利的條件下。無論是誰指揮作戰,結局都是不可避免的失敗。

爲了補給輜重,馬周費盡了心思。諸葛亮六出祁山,連續攻打魏國。從益州到中原一帶,路程也長達幾千裡,他是怎麼克服輜重補給的?

木牛流馬!

想到了這個詞,馬周眼前就是一亮。

木牛流馬以少量的人,趕大量的牛馬馱運糧食,做到事半而功倍。爲何自己不可以試一試?馬周根據史書記載,研究了很長一段時間,也沒把木牛流馬重現眼前。

諸葛亮真是一個妖精!

冷兵器時代想出熱兵器的機械性!

這時,馬周突然發現。自己太笨了,走了一大段的彎路。

明明可以從熱兵器時代借鑑東西,爲何還到科技更加落後的三國時代借鑑?

比如輪船火車什麼的。要是挪到大唐這個時代,豈不是逆天的存在?

但是,馬周是個文科生,不懂那些吊炸天的蒸汽動力原理。火車道總是可以建出來的,不都是木頭打底子麼?

於是,馬周想到一個好辦法。從山裡伐出一大批木頭。鋸成一寸的方木,執照馬車兩輪之間的距離鋪在地上。做成木軌。然後,讓裝滿一車糧食的馬車,用馬拉着趕到車軌上面。

結果,馬車走了不到一里路,軌道竟然散掉了,散掉了!

馬周仔細查檢,仔細研究,發現一車糧食的重量,遠遠超出一寸方木的木軌的承受能力,走出一里地,已經算是一個了不起的奇蹟。若派成千上萬輛馬車同時步上木軌,一里也不走不了就得散架。

於是,馬周加厚了木軌,製成半尺厚半尺寬的木軌,木軌之間用大抓釘卯死,使其不易散架。然後,把馬車的兩個輪子也進行了改裝,使馬車在木軌上行走的時候,更加輕便,更加快捷。

這次,!派了十輛馬車裝上糧食,走出十里左右也沒有散架。木軌終於成功

接下來的另一個大難題,又讓馬周陷入了困擾之中。

從哪裡開始修木軌方便?若是從長安和洛陽開始,路途太遙遠,還沒修好冬天就到了,天寒地凍之下,修好木軌大唐軍隊也敗得一榻糊塗。若是從這裡開始修起,倒還有些眉目。但是,也不能一直修到洛陽。

最好是從附近一些較成規模的,地盤大一些的,收成相對富足一些的州郡修起。然後,兩邊同時開修,一邊從南向北修木軌,一邊從北向南修,在某個地點合軌。

這樣既解決了從長安從洛陽修軌的長距離運輸問題,也解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修成的問題。

然後,馬周修書一封,讓府兵騎快馬沿着驛道,從遼東一路不休息的送到長安。

李世民接到信以後,和大臣們商量了三天時間,最終,多數支持,少數反對,才拍板定案。李世民下旨,從幽州開始修木軌,全力支持攻打高句麗的李績和馬周。

在大唐全力支持之下,兩個月的時間,遼東戰場向南修,幽州向北修,兩方木軌終於匯合到一處。之後,兵器錢糧等輜重源源不斷運向遼東戰場。

得到大量補給的大唐軍隊,在李績的有效指揮下,連連取得勝利。每克一城,馬周都用從後方補給來的錢糧安穩民心,並派一些家庭貧困的勞動國,參與修築木軌之中,使他們得到一部分錢糧,維持家庭生計。

在步步爲營,穩打穩紮之下,大唐軍隊節節勝利,很快攻到高句麗的都城之下。

那高句麗王頓時慌了手腳,派大批精銳軍隊保護都城。雙方在城下列兵對擂,攻伐之中,相互有勝有敗。總體來說,大唐軍隊士氣相對旺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給高句麗王巨大的壓力。因爲,都城是高句麗王最後一個安樂窩,都城一破,高句麗就等於被大唐滅國。

在這種情況下,高句麗王趕忙派人向李績馬周求和。

按李績的意思,把戰場推到高句麗的都城之下,這份成績相當可以了,趁此機會可以回兵。馬周堅決不同意李績這樣做。

這樣做就等於是給對手以緩和之機,使他們養精蓄銳,捲土重來,那時候,大唐還要浪費十倍的精力才能奪取失去的疆土。()

...??

第102節 道袍飄飄第171節 道德經第186節 事了拂衣去第112節 縮頭烏龜第10節 狗啃屎第112節 縮頭烏龜第56節 誰下的手第101節 一字之差第45節 咄咄怪事第52節 搭戲臺賣線頭第129節 滿城風雨第90節 絕妙之計第34節 走馬燈第74節 暗中調動第160節 往事並不如煙第51節 新四大發明第132節 反打一耙第179節 爭執第180節 龐然大物第184節 誅心殺第86節 佛祖叫你回家吃飯第133節 險鬥兇僧第175節 虛僞的儒家第160節 往事並不如煙第29節 一次邂逅第20節 原來如此第9節 敵我不分第54節 倉猝之事第24節 一雙繡花鞋第150節 竹躺椅的象徵第93節 專等爾來鑽第159節 天機第184節 誅心殺第157節 告御狀第20節 原來如此第83節 風雲變幻大王旗第137節 不爭之爭第32節 投送懷抱第179節 爭執第111節 血雨腥風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24節 一雙繡花鞋第175節 虛僞的儒家第96節 短兵相接第91節 暗室密謀第130節 移花借木第171節 道德經第5節 族長的面子第32節 投送懷抱第161節 佈局第23節 必有迴響第150節 竹躺椅的象徵第8節 奇怪小娘子第18節 兩隻活寶第70節 真真假假第61節 意外補償第14節 靈異事件第167開藥第181節 陰謀第150節 竹躺椅的象徵第50節 學霸第114節 一樁奇案第83節 風雲變幻大王旗第108節 一鳴驚人第110節 好粗的腿第179節 爭執第168節 用藥如用兵第13節 原來是她第163節 十八學士第153節 祛疾第136節 公主求婚第48節 一波三折第58節 啼笑皆非第108節 一鳴驚人第99節 惡戰第183節 繫鈴人第74節 暗中調動第96節 短兵相接第116節 馬踏飛燕第25節 一種手段第157節 告御狀第117節 一杆打淨第187節 深藏功與名第90節 絕妙之計第113節 六親不認第126節 枯木盤根第83節 風雲變幻大王旗第97節 火爆混戰第4節 堂兄的陰謀第20節 原來如此第74節 暗中調動第73節 化敵爲友第146節 新龍椅第40節 痛打落水狗第90節 絕妙之計第180節 龐然大物第143節 打抱不平的太子第124節 是非之地第43節 讀天書
第102節 道袍飄飄第171節 道德經第186節 事了拂衣去第112節 縮頭烏龜第10節 狗啃屎第112節 縮頭烏龜第56節 誰下的手第101節 一字之差第45節 咄咄怪事第52節 搭戲臺賣線頭第129節 滿城風雨第90節 絕妙之計第34節 走馬燈第74節 暗中調動第160節 往事並不如煙第51節 新四大發明第132節 反打一耙第179節 爭執第180節 龐然大物第184節 誅心殺第86節 佛祖叫你回家吃飯第133節 險鬥兇僧第175節 虛僞的儒家第160節 往事並不如煙第29節 一次邂逅第20節 原來如此第9節 敵我不分第54節 倉猝之事第24節 一雙繡花鞋第150節 竹躺椅的象徵第93節 專等爾來鑽第159節 天機第184節 誅心殺第157節 告御狀第20節 原來如此第83節 風雲變幻大王旗第137節 不爭之爭第32節 投送懷抱第179節 爭執第111節 血雨腥風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24節 一雙繡花鞋第175節 虛僞的儒家第96節 短兵相接第91節 暗室密謀第130節 移花借木第171節 道德經第5節 族長的面子第32節 投送懷抱第161節 佈局第23節 必有迴響第150節 竹躺椅的象徵第8節 奇怪小娘子第18節 兩隻活寶第70節 真真假假第61節 意外補償第14節 靈異事件第167開藥第181節 陰謀第150節 竹躺椅的象徵第50節 學霸第114節 一樁奇案第83節 風雲變幻大王旗第108節 一鳴驚人第110節 好粗的腿第179節 爭執第168節 用藥如用兵第13節 原來是她第163節 十八學士第153節 祛疾第136節 公主求婚第48節 一波三折第58節 啼笑皆非第108節 一鳴驚人第99節 惡戰第183節 繫鈴人第74節 暗中調動第96節 短兵相接第116節 馬踏飛燕第25節 一種手段第157節 告御狀第117節 一杆打淨第187節 深藏功與名第90節 絕妙之計第113節 六親不認第126節 枯木盤根第83節 風雲變幻大王旗第97節 火爆混戰第4節 堂兄的陰謀第20節 原來如此第74節 暗中調動第73節 化敵爲友第146節 新龍椅第40節 痛打落水狗第90節 絕妙之計第180節 龐然大物第143節 打抱不平的太子第124節 是非之地第43節 讀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