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秦逸武

土匪是個很特殊的職業,而匪幫又是這種特殊從業者組成的特殊羣體。在人們的概念中,土匪往往與強盜以及惡霸聯繫在一起,如果有軍隊出現,那麼老百姓又會將他們與烏合之衆不堪一擊聯繫在一起。在政府看來,土匪就是以搶劫、勒索爲生,缺乏政治遠見,是法律和秩序的破壞者,他們行爲放蕩不羈,爲所欲爲,不願受任何約束等等。

中國北方地區歷來是匪患嚴重的重災區,尤其是進入民國以來,國民政府與地方軍閥之間爲了權力和利益相互攻伐人民生活極端困苦,社會秩序大亂,於是便產生了數以千萬計的大小土匪。

這些土匪大小不一,有的由一兩個頭領在地方上拉起杆子,聚集數十人,結拜成爲匪幫,在比較小的地域範圍內進行搶劫活動。小股土匪的名稱各地不一,在東北地區稱“綹子”,在華北一帶稱“杆”,在華南地區則有稱堂或股的。

除了這些小股土匪之外還有一種就是令政府頭疼的大股土匪,這種土匪一般由數個或數十個小股土匪聯合組成,共推一勢力較大、最有膽識者爲大頭領,也叫總杆首,亦稱當家、掌櫃。大頭領對內有發號施令生殺予奪之權,對外有代表其所部接洽一切之權,匪衆稱大頭領爲大爺,以下之頭目依次稱二爺、三爺、少爺等。大股土匪,少則擁有數百人,多則擁有數千人以至數萬人。在廣闊的地域範圍進行掠奪活動。

例如1912年的白朗起義就是一場由土匪領導的大起義進入高潮時,。最強之時白朗聯合34支各有幾百人不等的股匪,總計5萬餘人。白朗爲大杆首,以下白瞎子、宋老年、張起雲、張建德、李鴻等34人爲分杆首,“其餘小者,實難數指”。例如山東棗莊抱犢崮的孫美瑤集團,這也是一個土匪集團。

人是社會性動物,人類社會任何一種組織要持久地存在並進行活動,都遵循一定的規則。受一定的約束,不可能絕對的自由、絕對無約束。土匪是人,所以土匪組織儘管是人類社會各種組織中最爲放蕩、最散漫、最不願受約束的一種。但是,這是指他們不受正常社會的法律、道德和其他公衆規則的約束,一般說來,多數土匪隊伍內部是有約束的,有的土匪隊伍的紀律還相當嚴厲。

王老虎的土匪幫是河北最大的匪幫。在這樣龐大的一個匪幫,規矩是必須要有的。匪幫成立之初就制定了“四盟約”“八賞規”“八斬條”以及“十不搶”。四盟約”便是:嚴守秘密;謹守紀律;患難與共;與山共休。

而“八賞規”和“八斬條”是他們賞罰的原則,即忠於山務者賞;拒敵官兵者賞;出馬最多者賞;擴張山務者賞;刺探敵情者賞;領人最多者賞;奮勇爭先者賞;同心協力者賞。泄露秘密者斬;抗令不遵者斬;臨陣脫逃者斬;私通姦細者斬;引水帶線者斬;吞沒水頭者斬;欺侮同類者斬;調戲婦女者斬。

“十不搶”則是土匪們外出搶劫的原則,即爲喜車喪車不搶;郵差不搶;擺渡的不搶;揹包行醫的不搶;耍錢、賭博的不搶;挑八股繩的不搶;車店不搶;僧侶、道人、尼姑不搶;鰥寡孤獨的不搶;單身的夜行人不搶。

也正是因爲有着這樣的規矩在,所以王老虎的匪幫纔會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發展成爲河北最大的綹子,連國民政府都拿他們沒辦法。這些土匪當中更是不乏能人,有的是世代爲匪,有的是曾經的軍官士兵,還有的是書香門第出來的少爺,五花八門什麼人都有。

然而這些人可以做土匪。但是卻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做漢奸,秦逸武便是其中之一。

秦逸武是石門人。原是邯鄲警備旅的一個連長,由於上官看上了秦逸武的老婆,所以陷害他與土匪勾結,於是派人將他抓了起來,同時逼迫他老婆就範,不然就處死他。

幸好秦逸武有一羣不錯的兄弟,看到秦逸武遭了難,於是大夥一合計便去劫了監獄。然而等他們趕到秦逸武家準備將秦逸武的老婆老孃一起接出來的時候,卻發現秦逸武家一片狼藉,秦逸武的老孃倒在血泊中,早已氣絕。而秦逸武的老婆雖然沒死,但是也快要不行了,胸口插着的剪刀已經被鮮血染紅了。

原來是秦逸武所在的邯鄲警備旅旅長準備強佔秦逸武的老婆,卻被秦逸武的老孃和妻子以死相逼,最後惱羞成怒之下打死了秦逸武的老孃,逼死了秦逸武的老婆。

慘遭鉅變,秦逸武帶着七八十個兄弟夜襲旅部,將包括警備旅旅長在內的14名軍官全部殺死在軍營裡,臨了還一把火將軍營燒成了平地。因此秦逸武便成了國民政府通緝的要犯,無奈之下只好落草爲寇,入了王老虎的綹子。

到37年的時候,秦逸武已經爬到了匪幫的第三把交椅,僅次於比大當家王老虎以及二當家胡漢,同時秦逸武還是匪幫的大軍師,制定行動計劃和策略,權力很大。

日本人打進來的時秦逸武其實就已經動了打鬼子的念頭,作爲一個曾經的軍人,保家衛國的理想還是有的,而且一輩子做土匪也不是個出路不是,土匪變正規軍洗刷身上的罪孽那是最好不過的了。

但是可惜的是,這個想法還沒有實施就被大當家的給破壞了,王老虎要帶着他們當漢奸,儘管秦逸武心裡很不願意,但是沒辦法,小胳膊擰不過大腿,最後還是跟着王老虎入了僞軍,當了漢奸,被任命爲第十三集團的參謀長。部隊擴編後又被任命爲華北治安軍第七師副師長。

這兩年,在秦逸武的籌劃下。僞第七師多次與國共雙方的部隊擦肩而過,只參加過幾次規模不大的治安戰。而且戰績平平。

這次日軍大肆抓捕中國老百姓來充當堵搶眼的掩體,其中不乏僞軍第七師士兵的親人,這種行爲本身就令僞軍官兵極爲憤怒,再加上長時間遭受日軍欺辱,於是白天戰鬥的時候一大部分僞軍出工不出力,這讓日軍很是不滿。

於是戰鬥結束後,日軍以作戰不力的罪名處決了兩個營長一個副團長,這引起了僞軍的極大的憤怒。脣亡齒寒之下,幾個僞華北治安軍步兵第七師的軍官找到了秦逸武,雙方一拍即合,決定今天晚上進行起義,將城裡的老百姓都救出去,然後去投奔陳鋒。

但是由於東門是主陣地,日軍在哪裡囤積了大量的兵力。從哪裡逃的話傷亡勢必極爲慘重,而且還不一定成功。而西門暫時還沒有發現中國.軍隊,所以日軍在哪裡只佈置了一個步兵中隊,因此秦逸武等人決定就從西門突圍。

城裡的槍聲響起之後,楊毅等人被突然發生的狀況弄了個措手不及,事先根本就沒有聽到任何風聲。難道這是小鬼子的陰謀?

但是隨着城內的槍聲越來越急,甚至還聽到了炮聲,楊毅就知道城內的日僞軍肯定是出了問題,而且根據槍聲判斷,一方用的是三八大蓋。這肯定是日軍的正規部隊。另一方的槍聲則雜亂無章,亂七八糟的槍都有。一看就不是正規部隊,城裡裝備這種萬國牌武器的肯定是僞軍,也就是說正定縣城的日軍和僞軍幹起來了。

好機會,真要是這樣的話,那可是全殲正定守軍的一個絕佳機會,楊毅當機立斷,一邊給陳鋒發報彙報情況,一邊命令部隊向東門的日軍發動進攻,同時派了一支小部隊繞到西門查看情況。

秦逸武戰場起義令日軍極爲驚慌,儘管三幾千僞軍算不得什麼,要是平時的話最多一個大隊就能輕易將其全殲,但是現在可不同,外面可是有數萬支那精銳部隊虎視眈眈,一個不慎不但消滅不了那些僞軍,甚至於還會將自己這兩個步兵聯隊給扔進去。於是日軍一邊嚴防楊毅所部的突襲,一邊出動兩個步兵大隊圍剿秦逸武所部。

起義部隊人數並不多,只有兩個步兵團和1個騎兵營1個警衛營,總兵力只有三千餘人。起義部隊首先奪取了關押中國老百姓的胡家大院,然後又奪去了日軍兵力相對空虛的西城門,然後一邊阻擊日軍的進攻,一邊掩護老百姓撤退。

他們的武器裝備原本就很差,再加上長期在日軍的淫威下討生活,而且還要掩護五六千老百姓逃跑,所以部隊的傷亡很大。

開戰不到二十分鐘,三千起義軍就傷亡了五六百人,照這樣下去最多堅持一個小時就會全軍覆沒。但是事已至此,後悔也來不及了,況且他們掩護的些老百姓裡面有他們的親人,也談不上後悔,所有起義軍都清楚一旦起義失敗不但他們死無葬身之地,連那些老百姓也不會有好下場,跟在小鬼子屁股後面幹了這麼長時間,那些狗孃養的畜生是個什麼德性他們豈能不知道。

所有的起義軍都抱了必死的決心,他們只希望可以多堅持一會兒,爲那些逃跑的老百姓多爭取一陣時間。

開戰四十分鐘時,秦逸武受傷,所部官兵傷亡過半了,兩個步兵團長一死一傷,16個正副營長只剩下9個了,最重要的是他們被日軍給咬上了,一支日軍小分隊突然穿過東側的民房,將西城門給佔領了,秦逸武等人被兩支日軍夾在通往西門的街道上,短時間內根本擺不脫。唯一慶幸的是被日軍強抓進城的老百姓絕大多數逃了出去,只剩下不到三百人和起義軍一起被日軍包圍在了城門口。

“弟兄們,我們做了大半輩子土匪,當了兩年漢奸,這輩子我們沒幹過一件人事兒,但是今天我們這事兒乾的漂亮,乾的好!即便是我們死了,也可以堂堂正正去見父母爹孃,今天我們是撤不出去了,小鬼子也不會接受我們的投降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和這羣王八羔子拼了!”秦逸武拖着受傷的胳膊大聲吼道。

“跟小鬼子拼了!”

“腦袋掉了碗大個疤,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拼了!”

“拼了!”

“噠噠噠!”

“轟!”“轟!”“轟!”

突然,西門外傳來一陣激烈的槍聲,打的城牆上的日軍哭爹喊孃的!

在大夥驚訝之極,秦逸武突然大聲說道:“兄弟們,我們有救了!援軍!是我們的援軍!”

.........

第451章 突圍前的小潰敗第523章 豬一樣蠢的隊友第543章 以牙還牙第487章 註定不成功的美日談判 二合一第379章 打回來第153章 光桿司令陳紹寬第39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全殲本田聯隊第149章 戰車第488章 決定日本命運的一步 二合一第382章 總攻的前奏第265章 諜戰風雲(一)第438章 日本的《基本國策綱要》第114章 重傷瀕死第464章 石油危機第606章 畑俊六的表現機會第241章 虎!虎!虎!第430章 魯西大掃蕩第103章 大北溝鎮第396章 聽聽大家的想法第146章 攻佔天津第663章 秀肌肉與大整編第470章 烏蘭巴托大決戰第89章 糖衣來襲(一)第72章 公祭(二)第413章 陳鋒的擔心第350章 亞瑟的擔心第448章 連鎖反應第488章 決定日本命運的一步 二合一第449章 陳鋒的想法第617章 盟軍痛苦的一天(下)第195章 強大的裝備方陣第432章 圍魏救趙第516章 陳鋒的顧慮第651章 大東北戰略——晉綏軍的出路第94章 難熬的一天第126章 刺殺進行時(六)第39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全殲本田聯隊第16章 剽悍的老孃第15章 葉赫莉娜的條件第5章 屯兵大青山第281章 螳螂捕蟬第177章 韓復渠伏法、、求各種第182章 《察哈爾省發展綱要》(1)第12章 初戰告捷第208章 全面出擊第331章 地質專家的到來第233章 北方空軍第346章 失控的中國戰場與波蘭投降第642章 大東北戰略——陳大司令要報復第541章 兵臨滿洲里第215章 分歧第688章 登陸棉蘭老島和西西里第565章 海軍雄起(五)第71章 公祭(一)第602章 組建文工團第618章 拯救大兵麥克阿瑟(上)第477章 外蒙風雲(上)第187章 陳鋒的憂慮2、、求各種第417章 逼蔣抗日第99章 國葬(一)第405章 初聞金百合(下)第264章 陳鐵豹的春天第650章 大東北戰略——生死未卜第151章 中.共來人第396章 聽聽大家的想法第359章 南洋領發展大綱以及實施辦法細則第442章 反應不一(下)第663章 秀肌肉與大整編第563章 海軍雄起(三)第550章 談判第76章 日軍的報復第367章 汪僞政權的成立第335章 再度擴編第150章 朝野震動第369章 不得不打的戰役第84章 破局(二)第610章 不聽話的阿南第107章 奇襲錫林浩特第427章 恐怖的軍費預算第285章 波詭雲譎第318章 結盟(一)第441章 反應不一(中)第32章 興和保衛戰之節節阻擊第601章 第八戰區的主要任務第559章 視察南洋領(三)第112章 尋找塔娜第500章 戰場新變化第16章 剽悍的老孃第620章 拯救大兵麥克阿瑟(下)第685章 大決戰第692章 絕路第431章 獸入魯西第255章 談判1第544章 火箭筒發威與陳鋒下套第87章 摘桃子與摻沙子第646章 大東北戰略——大起義第306章 嫦曦赴美第450章 蘇聯援兵第204章 克萊兒病危第603章 莫斯科條約與二號人物
第451章 突圍前的小潰敗第523章 豬一樣蠢的隊友第543章 以牙還牙第487章 註定不成功的美日談判 二合一第379章 打回來第153章 光桿司令陳紹寬第39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全殲本田聯隊第149章 戰車第488章 決定日本命運的一步 二合一第382章 總攻的前奏第265章 諜戰風雲(一)第438章 日本的《基本國策綱要》第114章 重傷瀕死第464章 石油危機第606章 畑俊六的表現機會第241章 虎!虎!虎!第430章 魯西大掃蕩第103章 大北溝鎮第396章 聽聽大家的想法第146章 攻佔天津第663章 秀肌肉與大整編第470章 烏蘭巴托大決戰第89章 糖衣來襲(一)第72章 公祭(二)第413章 陳鋒的擔心第350章 亞瑟的擔心第448章 連鎖反應第488章 決定日本命運的一步 二合一第449章 陳鋒的想法第617章 盟軍痛苦的一天(下)第195章 強大的裝備方陣第432章 圍魏救趙第516章 陳鋒的顧慮第651章 大東北戰略——晉綏軍的出路第94章 難熬的一天第126章 刺殺進行時(六)第39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全殲本田聯隊第16章 剽悍的老孃第15章 葉赫莉娜的條件第5章 屯兵大青山第281章 螳螂捕蟬第177章 韓復渠伏法、、求各種第182章 《察哈爾省發展綱要》(1)第12章 初戰告捷第208章 全面出擊第331章 地質專家的到來第233章 北方空軍第346章 失控的中國戰場與波蘭投降第642章 大東北戰略——陳大司令要報復第541章 兵臨滿洲里第215章 分歧第688章 登陸棉蘭老島和西西里第565章 海軍雄起(五)第71章 公祭(一)第602章 組建文工團第618章 拯救大兵麥克阿瑟(上)第477章 外蒙風雲(上)第187章 陳鋒的憂慮2、、求各種第417章 逼蔣抗日第99章 國葬(一)第405章 初聞金百合(下)第264章 陳鐵豹的春天第650章 大東北戰略——生死未卜第151章 中.共來人第396章 聽聽大家的想法第359章 南洋領發展大綱以及實施辦法細則第442章 反應不一(下)第663章 秀肌肉與大整編第563章 海軍雄起(三)第550章 談判第76章 日軍的報復第367章 汪僞政權的成立第335章 再度擴編第150章 朝野震動第369章 不得不打的戰役第84章 破局(二)第610章 不聽話的阿南第107章 奇襲錫林浩特第427章 恐怖的軍費預算第285章 波詭雲譎第318章 結盟(一)第441章 反應不一(中)第32章 興和保衛戰之節節阻擊第601章 第八戰區的主要任務第559章 視察南洋領(三)第112章 尋找塔娜第500章 戰場新變化第16章 剽悍的老孃第620章 拯救大兵麥克阿瑟(下)第685章 大決戰第692章 絕路第431章 獸入魯西第255章 談判1第544章 火箭筒發威與陳鋒下套第87章 摘桃子與摻沙子第646章 大東北戰略——大起義第306章 嫦曦赴美第450章 蘇聯援兵第204章 克萊兒病危第603章 莫斯科條約與二號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