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節 霍爾姆戰史館

李德不顧旅途勞頓,在將領們的陪同下,參觀“霍爾姆保衛戰戰史館。”

戰史館修建在霍爾姆新修的二層樓房裡,下面是舍雷爾的指揮部,上面臨街道的一間30平方米的小屋子開闢成戰史館。元首、鮑曼、克魯格及其隨從進去後,整個屋子人滿爲患,麗達、薇拉和海空軍副官只得退出。

戰史館有點名不符實,因爲只有幾張相片,唯一的一件實物是繳獲的愛沙尼亞第7步兵師軍旗。這個師陣前全體譁變。還有愛沙尼亞第249步兵師對德作戰三心二意,不斷有人投奔德軍,最終被蘇軍解散,剩餘人員被派到哈薩克斯坦摘棉花去了。

舍雷爾引領着元首從頭看起。首先是戰役介紹:1941—1942年冬季,蘇聯出動優勢兵力發動大規模的反攻。一支蘇軍穿越冰凍的沼澤地,迂迴到德軍的冬壁防線背後,包圍和孤立了駐守在霍耳姆的步兵48軍的一個步兵團和其他部隊。

霍耳姆處於中央集團軍羣與北方集團軍羣分界線,是洛瓦特河與庫尼亞河交匯處的一個戰略重鎮。霍耳姆5000名防守者被3個師的蘇軍包圍,大約是他們人數的5倍。

德軍在第48軍老將軍丹尼爾上將的指揮下展開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防禦戰。德軍擊敗了優勢的敵人,自己也付出了重大傷亡。在長達幾個月的浴血奮戰中,丹尼爾上將的步兵團損傷過半。

3月中旬,援軍趕到,老將軍把防守的指揮權交給了西奧多?舍雷爾准將。舍雷爾帶來的是一些雜牌軍——只有幾輛老爺車的裝甲兵、只有一門37戰防炮的炮兵連、一個連的工兵、軍事警察、空軍和海軍人員,以及來自3個步兵師的500名士兵。

他的士兵只有少量迫擊炮和反坦克炮;他們既沒有坦克也沒有重炮。爲了阻止俄國人的進攻,防守者依靠空中支援和無線電指引環形防禦圈外6英里的德軍火炮射擊。

儘管實力懸殊,但是霍耳姆的駐軍嚴格執行阿道夫?希特勒元首“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也不準後退一步”的命令。經過3個月殘酷無休止的戰鬥,他們終於守住了,而且當德軍解圍部隊最終於5月5日突破進來時,受到1200名面容枯槁倖存者的歡迎。

戰役介紹的結尾激昂地寫道:霍耳姆保衛戰最終證明:用國家社會主義和傳統普魯士精神武裝起來的德意志士兵,具有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她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

李德對鮑曼和克魯格說道:“噯,我什麼時候下達過‘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也不準後退一步’的命令的?霍耳姆戰役最激烈的時候我在地中海,中央集團軍羣一直是陸軍指揮的。”

鮑曼向他擠眼睛:“這是宣傳嘛。人家哈羅德也是爲了突出你的威信嘛。”

大家哂笑着望向走在最後的哈羅德,鮑曼意識到口誤,向哈羅德倒打一耙:“我說的是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上將,你老在眼前晃悠什麼?害得我老說錯話。”

接下來是照片,有幾幅照片印象深刻:在一個厚雪堆積的淺坑裡,兩個德軍士兵披着白色的僞裝服裝,正爬過幾具俄軍屍體。天空灰濛濛的,不遠處的樹幹上冒着煙,整個畫面給人肅殺的感覺。

一名士兵冒着炮火穿過霍爾姆被戰火摧毀的街道上,那些斷垣殘壁彷彿隨時都要倒塌。

一個德軍五人炮組正在射擊,一人在炮右側瞄準,一個把炮彈推進炮膛,第三個人在炮左後方用望遠鏡觀察,第四個人的右胳臂無力地吊着,看來只連着一些筋,可他還在用左手搬運小炮彈。第五個人躺倒在離炮不遠的地方,胸前有一個臉盆大的洞,鮮血把地上的雪變成一片黑。

笑容滿面、長滿鬍子的舍雷爾給士兵們授鐵十字勳章。在這場保衛戰中,身爲第二任最高指揮的舍雷爾也負傷了。從這張照片中可以看出他的左手上纏着繃帶。

霍爾姆解圍後,哈爾德總長以元首的名義,製作並頒發了名叫“霍爾姆盾牌”的紀念徽章,頒發給1200名倖存者。同時也沒忘記陣亡者。在霍爾姆鎮北面緊靠着沼澤的一塊乾地上修建了烈士陵園,4000名陣亡者的每個石碑上都刻着“霍爾姆盾牌”的圖樣。

還有一張照片讓人感到生命的渺小:茫茫雪原裡凸起着幾座小山,細看那不是小山,而是堆積如山的蘇軍屍體。照片旁邊明白無誤地註釋着:這是無數座布爾什維克屍體山中的一座,他們倒在德軍機槍和37毫米反坦克炮下。在英勇善戰的德軍面前,敵人的每一步都要用鮮血來換。

戰場上並不總是鮮血和眼淚。這張照片上三個德國兵笑逐顏開,有人左手抱着麪包條,右手抓着麪包。中間的士兵向攝影師炫耀整箱的雪茄,第三個士兵左手提着酒瓶,右手伸向鏡頭,擺出一副“嘔耶”的動作。

李德奇怪地問克魯格,爲什麼沒有丹尼爾將軍的照片和介紹?克魯格尷尬地笑了笑,讓舍雷爾找張將軍的照片掛上,並有口無心地訓斥他:“不要把全部功勞都歸於你的頭上,至少老頭防守了一個月。”

舍雷爾把李德領到一座地下室,他假裝尊敬地指着幾個地方說:“我的元首,這是老將軍戰役前睡覺的地方;這是老將軍戰役進行中睡覺的地方;這是老將軍戰役勝利後睡覺的地方。”

李德在這裡聞到了書香氣:在一張牀頭上掛着一首詩,其中兩句是:“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李德發現一個現象:這裡的人都把老將軍遺忘了,他們都毫無保留地把舍雷爾當做偶像。後來他明白了老將軍不來這裡的原因:人走茶涼。

老將軍儘管知識淵博,其古板教條和嚴厲批評也讓士兵們聞風遠逃。在大戰中,德軍很少出動督戰隊,但老將軍在緊急時刻出動軍事警察督戰,傷了德軍士兵的心。這是李德事先沒想到的。

李德把一枚騎士十字勳章別到舍雷爾的胸前,並提升他爲中將。通過實地視察和與士兵們的親切交談,李德更加感知了戰爭之殘酷……

3月上旬,舍雷爾率領手下艱難地向霍爾姆突進。爲他的小型戰鬥羣選擇的西面突破地帶是一片開闊的平地,開闊地旁邊有一座地形優越的小高地,關鍵問題是:要佔領這片開闊的平地,首先得佔據着這塊高地;而要佔據高地,又必須得佔領那片平地。

舍雷爾派出了第8山地輕型突擊隊擔任此項任務,經過了一整天不懈的進攻之後,德軍的先導連終於前進到了靠近高地山頂的位置。他們只剩下最後衝刺的距離。但是這一段約300米的距離成爲了天然的“狙殺地帶”。

在步兵發起第一輪衝擊之前,德軍先用火炮對山頂上的蘇軍陣地進行了彈幕射擊,但炮彈鑽進積雪中爆炸,只炸起一陣雪霧,對蘇軍沒有造成多大的損失。炮擊停止後,德軍步兵站起來呈散兵線艱難的向前推進,隨即就被居高臨下的蘇軍火力擊退。

後來的每一次進攻都是這樣,他們被迫退回到高地的斜坡上的攻擊發起線上,疲憊而又失望的躺在雪上休息。接着就聽到從山頂上傳來的歡呼聲,很顯然,蘇軍將要發動反攻了。

“烏拉”聲穿過冰冷的空氣,像濤聲一般響起。蘇軍士兵從山頂向德軍猛衝下來。精疲力竭的德軍重新鼓起勇氣,以令人難以置信的英勇投入戰鬥。深深的積雪限制了火力的發揮,士兵們全部都站起來,舉槍瞄準逐漸逼近的蘇軍。

戰鬥從清晨到了另一個清晨,完全迴歸到古代戰爭中那種兩軍站立式對射的模式。不但是步槍兵站着,連MG34機槍組也全部爲直立射擊,一人負責輸彈,一人負責開火,還有一人將自己的肩膀當作槍架,密集的子彈掃向在雪中艱難行進的蘇軍士兵。

慢慢的,機槍火力將敵人的進攻隊形切斷,然後又將彈道向後延伸至隊列末端,在掃向最前面,直到再也沒有一名蘇軍士兵能夠繼續站在雪地中。

停火之後。一些德軍士兵緩緩從口袋中抽出香菸,點燃一支吸上幾口之後又傳給另外的兄弟,香菸是士兵最好的鎮定劑,而在供應短缺的條件下德軍只能幾個人共吸一支。

雖然粉碎了蘇軍的反攻,但在這些身經百戰的擲彈兵臉上看不出一點高興得樣子。他們明白剛剛過去的這場戰鬥雖然很可怕,但是這只不過只是個開始。已經停止的“烏拉”聲再次從山頂上傳來,德軍狂怒火力再次將其全部消滅。

蘇軍連續不斷的從山頂向半山腰的德軍衝下來進行一次次的反攻,但大多數都在機槍、步槍、衝鋒槍和手榴彈的前面變成了亡魂。最後,山上的蘇軍投入了全部的預備隊發動了最後一次大規模的反擊,德軍的隊列終於支持不住了,全部士兵被迫退到高地的山腳下。

命運眷顧德國人,一場暴風雪降臨了,把德蘇雙方都籠罩在雪野裡。風雪過後,德軍乘機回到半山腰。同時,發動反攻的部隊中的愛沙尼人有意退回山頂,讓德軍有了喘息之機。

蘇軍在接下來的的幾天里居然少有的毫無動靜。在這爲數不多的戰場空閒,一切都歸於平靜,沒有雷鳴般的炮聲,也沒有步槍和機槍的噼啪聲,讓人感覺到蘇軍好像是放棄了對他們的圍攻似的。

相比起這種令德軍十分享受的“安息日”式的平靜,那些絕大多數日夜都在上演着殘酷廝殺、充斥着戰場各個角落的吶喊與尖叫、被蘇聯狙擊手的子彈擊中倒地痛苦掙扎的傷者,隨處可見蒼白的屍體,以及因飢餓、寒冷及孤獨所帶來的可怕感覺,無一不震撼着仍然還活着的德軍士兵的神經。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18節 研製出自動步槍第9節 新年快樂第9節 利埃邊境第14節 Los第10節 北極弧光第5節 搶班奪權第7節 劫後餘生第9節 利比亞石油問題第11節 陸軍參謀長攪局第8節 霸王別姬第18節 踏上征程第11節 虛驚一場第3節 德蘇的蜜月期第2節 鷹巢第19節 煮酒論英雄第12節 給王牌艇長們授勳第28節 霞光漸漸淡下去了第6節 讓英國皇家海軍蒙羞第14節 形同骷髏的德軍戰俘第19節 與墨索里尼在希臘會唔第21節 元首的夢魘第2節 我是希特勒我怕誰第8節 杯子,我的杯具。第18節 陽奉陰違第3節 希特勒的拉鍊第16節 紅色樂隊的覆滅第11節 蘇軍最後一次反攻第27節 維普斯人第16節 酒後撒野的旗隊長第25節 野豬大戰軍犬第12節 誰的面子?第13節 艱難的審訊第24節 蘇軍出其不意的反攻第11節 追殺希特勒第22節 臨時更改會議地點第23節 狗咬狗 一嘴毛第1節 人在旅途,心繫伊拉克第2節 隆美爾醉酒第3節 熱臉貼冷屁股第3節 曼施坦因連降三級第18節 非洲之星的崛起第10節 冉妮亞:元首,出事了第13節 針對元首的暗殺行動第24節 戰鬥還在繼續第6節 調到東方外軍處第12節 元首裝慫第6節 大戰前夕第5節 雙飛燕第1節 俄羅斯輪盤賭第4節 加官晉爵第1節 元首回到東線第23節 運河破襲戰第11節 誤入化學武器基地第22節 美國的最後通牒第14節 救援官二代哈羅德第17節 血戰南斯拉夫游擊隊第24節 濁浪翻滾的黑海第21節 在克里特島第20節 很多人都輕言戰爭第20節 斯大林怎麼啦第20節 她:元首,我冷!第5節 互不相讓第3節 熱臉貼冷屁股第28節 激戰蒂朗島第16節 坦克部隊的鍥形攻勢第18節 陽奉陰違第16節 列寧格勒方面軍的毀滅第19節 與墨索里尼在希臘會唔第13節 冉冉升起的將星第16節 酒後撒野的旗隊長第24節 太平洋戰爭轉折點第17節 元首對俄國人的許諾第14節 救援官二代哈羅德第27節 石油,金錢,突擊隊第20節 馬爾他之戀第26節 生擒遊擊軍總司令第16節 麗達回來了第9節 斯大林指揮不靈了第24節 造刺樹林的趣聞第24節 冉妮亞要退役第9節 都怪老孃不會生第15節 動物世界裡的鏡頭第28節 德意志中東軍團第11節 新潛艇:艱難的抉擇第16節 家庭風波第16節 坦克部隊的鍥形攻勢第5節 雙方都打紅了眼第15節 黨和人民注視着你們第3節 爾虞我詐的烏克蘭第17章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第12節 小兒麻痹症羅斯福第11節 彈冠相慶第6節 兵棋推演第11節 新潛艇:艱難的抉擇第24節 蘇軍出其不意的反攻第5節 十五分鐘的人生旅程第4節 瑞芬斯塔爾的傳奇第19節 登上歐洲最高峰第17節 元首運籌帷幄第21節 在北極的成敗(上)
第18節 研製出自動步槍第9節 新年快樂第9節 利埃邊境第14節 Los第10節 北極弧光第5節 搶班奪權第7節 劫後餘生第9節 利比亞石油問題第11節 陸軍參謀長攪局第8節 霸王別姬第18節 踏上征程第11節 虛驚一場第3節 德蘇的蜜月期第2節 鷹巢第19節 煮酒論英雄第12節 給王牌艇長們授勳第28節 霞光漸漸淡下去了第6節 讓英國皇家海軍蒙羞第14節 形同骷髏的德軍戰俘第19節 與墨索里尼在希臘會唔第21節 元首的夢魘第2節 我是希特勒我怕誰第8節 杯子,我的杯具。第18節 陽奉陰違第3節 希特勒的拉鍊第16節 紅色樂隊的覆滅第11節 蘇軍最後一次反攻第27節 維普斯人第16節 酒後撒野的旗隊長第25節 野豬大戰軍犬第12節 誰的面子?第13節 艱難的審訊第24節 蘇軍出其不意的反攻第11節 追殺希特勒第22節 臨時更改會議地點第23節 狗咬狗 一嘴毛第1節 人在旅途,心繫伊拉克第2節 隆美爾醉酒第3節 熱臉貼冷屁股第3節 曼施坦因連降三級第18節 非洲之星的崛起第10節 冉妮亞:元首,出事了第13節 針對元首的暗殺行動第24節 戰鬥還在繼續第6節 調到東方外軍處第12節 元首裝慫第6節 大戰前夕第5節 雙飛燕第1節 俄羅斯輪盤賭第4節 加官晉爵第1節 元首回到東線第23節 運河破襲戰第11節 誤入化學武器基地第22節 美國的最後通牒第14節 救援官二代哈羅德第17節 血戰南斯拉夫游擊隊第24節 濁浪翻滾的黑海第21節 在克里特島第20節 很多人都輕言戰爭第20節 斯大林怎麼啦第20節 她:元首,我冷!第5節 互不相讓第3節 熱臉貼冷屁股第28節 激戰蒂朗島第16節 坦克部隊的鍥形攻勢第18節 陽奉陰違第16節 列寧格勒方面軍的毀滅第19節 與墨索里尼在希臘會唔第13節 冉冉升起的將星第16節 酒後撒野的旗隊長第24節 太平洋戰爭轉折點第17節 元首對俄國人的許諾第14節 救援官二代哈羅德第27節 石油,金錢,突擊隊第20節 馬爾他之戀第26節 生擒遊擊軍總司令第16節 麗達回來了第9節 斯大林指揮不靈了第24節 造刺樹林的趣聞第24節 冉妮亞要退役第9節 都怪老孃不會生第15節 動物世界裡的鏡頭第28節 德意志中東軍團第11節 新潛艇:艱難的抉擇第16節 家庭風波第16節 坦克部隊的鍥形攻勢第5節 雙方都打紅了眼第15節 黨和人民注視着你們第3節 爾虞我詐的烏克蘭第17章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第12節 小兒麻痹症羅斯福第11節 彈冠相慶第6節 兵棋推演第11節 新潛艇:艱難的抉擇第24節 蘇軍出其不意的反攻第5節 十五分鐘的人生旅程第4節 瑞芬斯塔爾的傳奇第19節 登上歐洲最高峰第17節 元首運籌帷幄第21節 在北極的成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