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章 一槍封喉

作品相關 二十九章一槍封喉

人流如潮,笑語不斷,間或雜着呼朋引伴的喧鬧,大祭結束了,文武百官書辦小吏各種角色一蜂窩向朱雀門涌去,石青混在其中和郗愔並肩緩行,腦袋裡翻來覆去回味着司馬昱的話語:“汝乃社稷有功之臣,朝廷不會虧待,這兩日忙罷,太后、皇上就會有明詔賞賜。。。江東久承王化,風土人情與中原有些區別,汝安心在建康待一段時間,用心體會忠勇仁義之道。。。朝廷本已備好驛舍,既然汝意欲駐馬烏衣巷金鄉郗家,那也由得汝。呵呵,只要汝不怨怪朝廷薄待即可。。。”

司馬昱如淳淳君子,話語溫和親切,直讓人如沐春風,當時褚衰也跟着湊趣,一本正經地問起石青年庚,言道要爲他說一門親事,在江東娶一房如夫人。至此石青幾乎可以肯定,對方沒有對自己生出殺心,可能是抱着懷柔撫慰的心思,想收自己爲江東所用。如果真是這樣,可算是瞌睡來了遇枕頭,中原需要時間喘息,正抱着息事寧人的主意呢。

想到這裡,石青精神一振,挺了挺腰,直感覺來建康前的忐忑純屬自己嚇唬自己。就在這時,一個打招呼的聲音引起了他的注意。

“安石——好久不見,只聽說你在會稽風流,可難得見回一趟建康。”

“安石。這不是謝安的表字嗎?”石青一閃念,循着聲音看過去。他對謝安早就留上了心,南下之前更是在心裡回味了一遍這個人的生平。是以一聽到“安石”即刻反應過來。

揚聲喊話的是個四十許的文官,面目對於石青來說陌生的很。他招呼的人離石青很近,就在左手五六步外。那人面容側向另一邊,只露出一隻肥肥的右耳、白淨紅潤的右頰和一縷修剪整齊的短髯,具體長相卻看不見。

“楊大人,傳國玉璽迴歸江東這是多大的事,謝某就算再是貪玩,也不敢不回朝恭賀啊。。。”那人回了中年文官一句。石青聽到“謝某”二字,便即斷定,這人必是謝安謝安石了。

石青猜得不錯,那人正是謝安。

謝安回答的話語不盡不實,事實上,他在建康流連半年了。這段時間大晉彷彿成了天下的中心,鄴城來降、幷州來降、燕國來使恭賀、西涼張重華來使恭賀、仇池國楊初遣使前來求封、募捐賑濟中原、傳國玉璽迴歸建康。。。。。。諸般事宜紛至沓來,讓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謝安哪裡還有隱居邀名的心思,只一心待在建康細觀世事變化。

似乎感受到有人注視,謝安招呼了一句之後,忽然回首向石青看過去,恰恰和石青探詢的目光碰個正着。謝安微微一笑,像老朋友一樣衝對方微笑示意。石青先是一怔,繼而想過去和謝安招呼,隨即突然醒覺以自己目前的身份在建康還是低調保守一些爲好,便衝謝安點點頭,然後加快腳步趕上在前等候的郗愔。

又走了一二十幾步,來到朱雀門內側,何三娃和五十名親衛一擁而上,圍住石青,何三娃急惶惶地問道:“大將軍!沒什麼事吧?”

石青歉意地向郗愔笑了笑,然後瞪眼一橫何三娃,佯怒道:“石某不是好好的麼?天子腳下,能有什麼事?”

何三娃任石青叱喝,憨厚一笑,也不多辨,只連聲吩咐親衛道:“走!護衛大將軍出城。”

對何三娃來說,高大結實的建康皇城是個危險所在,越早離開越好,皇城外就好多了,不僅外郭籬門單薄,而且有天騎營士卒接應。奈何他雖有儘早出城之心,實質卻是難能。朱雀門內側集結了太多的文武百官的坐騎車馬護衛,大家都搶着出城,只把朱雀門城門洞堵得嚴嚴實實,水泄不通。

“讓開!讓開——徵北大將軍來了!”何三娃和一幫親兵不由分說,連推帶搡,硬生生給石青擠出一條路。這羣廝殺漢子野慣了,意識與在中原時還保持着同步,以爲只要喊出“徵北大將軍”的名號就足夠震攝人了。誰知建康和中原不同,這番舉動招來的不是退讓,而是一雙雙噴火的眼珠。

“住口!不得無禮。”石青沉下臉低喝,他是身不由己地被親衛涌進城門洞,到發覺不對有心退讓時已經沒辦法退回去了,當下只好出口喝阻何三娃。

“呸——什麼徵北大將軍?自賣自誇!”

“不知禮的北流!和蠻夷何異?”

“天子腳下也敢如此猖狂,真是豈有此理。。。。。。”

四周響起一陣不屑的議論聲,何三娃黑臉騰地一紅,變得黑紫黑紫的。“嗆啷”一聲,背上的環刀抽出一半,他望着石青求懇道:“大將軍——”

“稍安勿躁,汝等安心跟在石某身邊就是,不得妄動。”石青面無表情地吩咐親衛,他明白,此時的江東和中原就像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兩地士民處事的理念,對善惡是非的理解有很大區別,其中一方在沒有強勢消化另一方之前,兩方相遇很可能會因觀念的差異發生各種各樣的碰撞。

“嗆啷”一聲,環刀歸鞘,何三娃和一幫親衛忿忿退回來,在石青四周衛護,卻也不再使力推搡。

“留心!這裡不是中原。”低聲交代一句,石青便閉上嘴,一手牽了黑雪,一手綽着蠍尾槍隨着人流緩緩向城外行去。

出朱雀門,過浮橋,來到朱雀航南端,人流向三方分去,擁擠程度大大緩解。石青翹首望向東邊連綿起伏的粉牆黑瓦建築羣,笑問郗愔:“郗大人,那裡就是烏衣巷吧。這次只怕要在貴府叨擾一段時間了。”

“得蒙大將軍登門,郗氏蓬蓽生輝。呵呵。。。”郗愔謙和地笑道:“只要大將軍不嫌郗家簡陋就好。”

兩人邊說邊向東轉,拐上通往烏衣巷的幹道。就在這時,長幹裡方向傳來一聲尖銳的斷喝:“站住!你這賊廝是不是叫做毒蠍的青州石青?”話聲中,百十名拈槍拎棒的漢子呼啦一下涌過來,從東、南兩面堵住去路。

石青詫異地看過去,但見問話之人三十出頭,瓜子臉、柳葉眉,面白無鬚,沒繫腰帶的開襟大氅隨風鼓盪,七分柔媚中帶有三分颯爽;若不是對方脖頸有個粗大的喉結在上下滾動,石青只將這人認做是女扮男裝了。另外給這人添彩的是他雙手持得兩把沒開刃的厚脊鐵劍,這劍後人給起了個名字,叫做“雙股鐗”,乃是較爲沉重的雙手兵刃,極不好使,普通人根本使不開。

石青能沉住氣打量對方以揣摩來歷意圖,何三娃哪裡忍得住有人辱罵石青,當即跳出來抽出環刀指定對方怒叱道:“好大膽狂徒!不知死麼?還不快跪下受縛,聽候發落。若敢遲疑片刻,何某刀下無情。”

“跪下!”厲喝聲大作,二十名親衛騎抽刀挺槍衝上去,意圖制住對方。

那人並無懼色,嘿嘿冷笑連聲,斜睨石青,看也不看何三娃一眼。他身後的漢子不待吩咐,吆喝一聲撲上來,抵住何三娃一幫親衛,大呼道:“好猖狂——這裡是建康,不是肥子,哪裡容得汝等橫行霸道!”

雙方刀槍互指,劍拔弩張,眼看就是一場血拼。原本向其他方向散去的文武將官瞧見熱鬧,呼啦一下圍過來,對峙的兩夥人轉眼就被裡三層外三層圍成了一個小圈子。

石青聽到肥子二字,心中一閃,憶起當年在肥子杖責江東子弟之事,當下向四周搜尋,但見尋事的這夥人身後,當年捱過杖打的何鬆寬袍輕裘,意氣風發,指點着自己正對身邊一個臉色青灰的中年文士解說着什麼。

看到何鬆得意的樣子,石青無謂地搖搖頭,衝何三娃道:“走!毋須糾纏!”

聽到‘走’字,持雙股鐗的俊彥哧地一笑,撇撇嘴道:“走?不交代一聲就想走,你這廝把江東英傑當作什麼了?”

石青腳步一動又復落下,掃了眼四周,隨後問道:“汝是何人?欲待怎地?”

“這位大俠姓武,人送美譽曰潘安,你在肥子倚仗人多勢衆,折辱江東俊彥之事傳回江東,武潘安大俠聞之義憤填膺,正打算北上找你理論,沒想到你自己倒送上門來了。武大俠大人大量,不願倚仗人多勢衆,只以兩把游龍劍與你單打獨鬥一場,讓你受點教訓知道天高地厚便即罷休。”武潘安素面朝天,似乎石青所問太過淺薄,不屑於作答,倒是他身後的一個漢子開口回答了石青的疑問。

聽到這話,石青差點樂了。自己執掌一方,手握生殺大權,這般情況下,竟有人用江湖套路對付自己,不知道是對方無知呢還是另有所圖。嘆息着搖搖頭,石青道:“對不住,好意心領了,石某知道天有多高也知道地有多厚,不需他人教訓。”

“怎麼?怕了?”武潘安一擺大氅,橫跨三步擋在石青面前,脆聲笑道:“你若不敢比試也罷,只需從武某胯下鑽過,以後相見早早退避,武某便放你過去。”

“大將軍!”何三娃哀聲懇求,武潘安如此侮辱石青,他眼睛都紅了,若不是恪于軍令早就上前一刀剁了對方。

“呵呵——看來不和汝比試一場,石某今天就不能脫身了。”石青格格冷笑,他是真的怒了。他怒的不僅是武潘安的無禮,還是四周包括郗愔在內的圍觀人衆的漠然;這些人打定藉機試探的主意,一個個興致盎然看戲一般。這給了石青一種很不好的感覺,彷彿荒漠中孤獨的旅者,除了危險和冰寒之外,感覺不到一點溫暖。

好吧,想看戲是吧,我就給你們演出好戲!

心中怒火中燒,石青表面上卻越發淡然,深沉地看着武潘安道:“石某不會比試,爲求活命,自拿起刀槍的那一天起,刀槍就是石某的救命夥伴殺人利器,從沒用於比試。你若想比試,需得有被石某格殺的準備。”

武潘安長嘯一聲,雙鐗在空中相互一擊,斷喝道:“哪來恁多廢話——你若有本事殺了武某,只怪武某學藝不精,怪不得任何人。你若敗在武某劍下,武某也不要你性命,只打你幾劍爲江東士人出氣就是。”

“好——藝高人膽大,果然不愧是大名鼎鼎的武潘安!”武潘安一番話說得堂堂正正,當即贏來一片叫好聲。

何鬆笑對劉惔道:“真長兄,武潘安雖是草莽之士,氣度可比石青強多了,真不知道石青靠得什麼運氣竟能走到今天這一步?”

劉惔哂笑道:“世無英雄,遂使豎子稱兄。天下人物盡在江東,中原人才凋零,是以才便宜了石青。”

“此言有理。”何鬆頜首附和。

“汝可準備好了?”石青沉聲喝道,身子一動,跨出幾步,與護持的親衛騎拉開一點距離。

四周觀衆見狀,知道雙方即將動手,嘩啦一下向外散開,騰出更大一個圈子以方便拼鬥,

武潘安長嘯一聲,雙鐗在空中相互一擊,斷喝道:“來吧!武某讓你三——”

“殺!”

武潘安“招”字還未出口,石青如怒目金剛,瞠目爆喝。

這聲斷喝是他胸腹間憋悶許久的鬱氣的大爆發,當這股鬱氣從口腔噴涌而出的時候,天空突然一暗,緊跟着一聲春雷炸響,直震得衆人耳膜嗡嗡作響,感覺大地在搖晃一般,身子顫顫慄慄,搖搖欲墜之際,忽然霹靂一閃,似乎有電光從眼前一閃而過,有心細看時卻又沒了蹤影。

雷聲電光過去,鬧哄哄的看熱鬧圈子一下變得靜悄悄的,再沒有一點點雜音。就在這時,

“通——”

地一聲重響從場中傳出,這聲響原本不大,只因四周太過寂靜,這才顯得聲音特別大。圍觀人衆的頸項似乎被什麼東西牽引着,不約而同地向場中看去,但見石青從腰間掏了一塊暗紅色皮革,正在仔細地抹擦鐵槍刃上殷紅的血跡。石青身前地面有一人面孔朝下撲倒,後頸處血肉模糊一個茶盞大小的窟窿正汩汩地冒着血水。這人手持雙劍,想來就是武潘安了,令人不解的是,他是如何被殺死的,臨死前爲何沒有發出一點聲響。

心思靈通之士隱隱猜到,石青吼出的那聲炸雷大約是把武潘安震懵了,炸雷之時閃過的那道電光很可能就是石青的長槍,只是這這一槍太快太狠,一槍穿喉,武潘安還未來得及喊叫便已斃命。

想到剛纔的電閃雷鳴乃是石青所發,圍觀之人一個個大汗淋漓,戰戰兢兢,只想遠遠逃開,再沒有半點瞧熱鬧的心思。

就在這時,又是“撲通——”一聲,響聲卻是從何鬆身邊傳出的,衆人下意思地看過去,卻見劉惔臉色發青,仰面朝天倒在地上。何鬆最先反應過來。驚叫一聲:“真長兄!你怎麼啦?”隨即蹲下身去扶。誰知他雙手剛一碰到劉惔的身子,便如被蠍子蜇了般甩出去。口中連呼道:“這這這。。。。。。真長兄這是。。。。。。”

人羣中有人叫出來:“死了。劉真長是被嚇死的,臉色發青是膽破之象。。。。。。”

正在擦拭槍刃的石青聞言一愣,沒想到自己又添了一條人命債,竟然有人被活活嚇死。但他並不在意,被嚇死只能怪他膽小還想瞧熱鬧,無論如何怪不到自己頭上。沉思之間,他再次向四周看去,但見原來的觀衆大多哆哆嗦嗦,不敢與自己對視。目光緩緩轉動,突然一凝,與另一人目光碰個正着。那人也許是距離較遠的緣故,受得驚嚇較輕,面色倒算正常。只一雙眼睛幽然生光,帶着些寒意定定地看着石青。雖然沒有敘談過,石青卻知道,這人正是他小心在意的謝安謝安石。

觸到謝安的目光,石青心中一凜,隱隱感覺自己有些莽撞。正在這時,一陣沉重的腳步聲傳來,隨着腳步聲一起的還有高崧的呼喝:“出了什麼事!各部禁軍小心戒備!保護民王麾下徵北將軍石雲重。”

踏踏的腳步聲中,一千大晉禁衛臺軍開了過來,將石青和親衛騎四面保護起來。

八十七章 傳說是怎樣誕生的第6章 佞臣的用途十九章 勝利的頂峰第10章 匕現第6章 佞臣的用途六十二章 枋頭之變第9章 燕使皇甫真二十二章 情勢互易七十二章 輿論戰心理戰六十三章 王猛之請四十二章 四月初八二四十四章 進入幽州七十四章 勝敗已分五十四章 心籠打開第6章 石虎死了五十八章 見便宜就撈六十一章 襄國之戰十一第10章 匕現二十九章 兩個女人三十九章 男人的眼淚第6章 抗敵愛國陣線?五十四章 襄國之戰四六十六章 山重水複四十五章 三月二十八第5章 殺威棒?三十八章 雷弱兒的煩惱十二章 聚會五十章 冉遇七十一章 人要有覺悟四十七章 慕容恪的謀算二十章 火燒懸瓠城五十章 聯繫上了二十二章 草劍三十八章 另外一場對話第10章 匕現八十七章 傳說是怎樣誕生的六十九章 出人意料的荊州軍二十五章 聯軍第1章 煎熬十四章 隔岸觀火十二章 出巡二十一章 血色浪漫五十二章 襄國之戰二二十四章 其他人的心思六十二章 榮譽與驕傲二十二章 辣手未摧花第2章 三個雜號將軍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下五十九章 不能打下去了第7章 獻計十七章 密謀第1章 尷尬人之間的閒談四十章 牛人高論一百零四章 再入囚籠第9章 荀羨之薦二十八章 羯胡石氏絕二十九章 去戰鬥吧第2章 重返鄴城四十九孫威來了五十一章 襄國之戰一第6章 抗敵愛國陣線?九十五章 焉有退路第9章 好大的一盤棋三十二章 踏上旅程八十四章 博浪九十一章 禍福由天三十六章 新的任務第10章 回家三十七章 此地非良鄉七十三章 風滿樓下二十一章 不怕死的女人六十九章 合併三十章 鄴城二三事十四章 好苗子第8章 風起雲涌一百章 四面楚歌十二章 出巡三十五章 惡客第10章 回家十四章 偶遇四十三章 四月初八三六十七章 麻姑的決定二十六章 啼笑皆非十三章 後現代的審訊七十二風滿樓中七十章 突破方向廣陵六十二章 枋頭之變二十四章 其他人的心思四十三章 契機第4章 人吃人的年代十九章 新生二十五章 聯軍四十三章 楊羣應聘記第1章 天塹變通途四十四章 楊羣的青兗印象十一章 傳說中的人物五十四章 心籠打開十三章 鄴城的框架五十三章 襄國之戰三四十五向西追
八十七章 傳說是怎樣誕生的第6章 佞臣的用途十九章 勝利的頂峰第10章 匕現第6章 佞臣的用途六十二章 枋頭之變第9章 燕使皇甫真二十二章 情勢互易七十二章 輿論戰心理戰六十三章 王猛之請四十二章 四月初八二四十四章 進入幽州七十四章 勝敗已分五十四章 心籠打開第6章 石虎死了五十八章 見便宜就撈六十一章 襄國之戰十一第10章 匕現二十九章 兩個女人三十九章 男人的眼淚第6章 抗敵愛國陣線?五十四章 襄國之戰四六十六章 山重水複四十五章 三月二十八第5章 殺威棒?三十八章 雷弱兒的煩惱十二章 聚會五十章 冉遇七十一章 人要有覺悟四十七章 慕容恪的謀算二十章 火燒懸瓠城五十章 聯繫上了二十二章 草劍三十八章 另外一場對話第10章 匕現八十七章 傳說是怎樣誕生的六十九章 出人意料的荊州軍二十五章 聯軍第1章 煎熬十四章 隔岸觀火十二章 出巡二十一章 血色浪漫五十二章 襄國之戰二二十四章 其他人的心思六十二章 榮譽與驕傲二十二章 辣手未摧花第2章 三個雜號將軍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下五十九章 不能打下去了第7章 獻計十七章 密謀第1章 尷尬人之間的閒談四十章 牛人高論一百零四章 再入囚籠第9章 荀羨之薦二十八章 羯胡石氏絕二十九章 去戰鬥吧第2章 重返鄴城四十九孫威來了五十一章 襄國之戰一第6章 抗敵愛國陣線?九十五章 焉有退路第9章 好大的一盤棋三十二章 踏上旅程八十四章 博浪九十一章 禍福由天三十六章 新的任務第10章 回家三十七章 此地非良鄉七十三章 風滿樓下二十一章 不怕死的女人六十九章 合併三十章 鄴城二三事十四章 好苗子第8章 風起雲涌一百章 四面楚歌十二章 出巡三十五章 惡客第10章 回家十四章 偶遇四十三章 四月初八三六十七章 麻姑的決定二十六章 啼笑皆非十三章 後現代的審訊七十二風滿樓中七十章 突破方向廣陵六十二章 枋頭之變二十四章 其他人的心思四十三章 契機第4章 人吃人的年代十九章 新生二十五章 聯軍四十三章 楊羣應聘記第1章 天塹變通途四十四章 楊羣的青兗印象十一章 傳說中的人物五十四章 心籠打開十三章 鄴城的框架五十三章 襄國之戰三四十五向西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