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節 反攻

沒過幾天,劉體純也帶着許多婦女回到鍾祥府城,這些婦女都是他給士兵們聘下的未婚妻。

劉體純剛見到鄧名和袁宗第,就高聲嚷道:“你們聽說了麼,胡全才把兩湖的兵力都調到了武昌。”

鍾祥城裡也聽到了武昌的風聲,但是袁宗第好像沒聽到一樣,行若無事。

剛攻破鍾祥城的時候,劉體純就派探子去漢陽一帶打探消息,得知武昌、漢陽兩城戒備森嚴,清兵崗哨密佈,過往行人都會受到仔細的盤查審問。因爲無法潛入漢陽探聽,明軍的探子就返回鍾祥報告首領,漢陽一帶的清軍正在搶修工事,似乎擔心明軍南下。對此劉體純等夔東將領都覺得不出所料,他們早就認定明清兩軍都沒有進攻對方的能力,清軍搶修工事正是爲了防守,胡全才大概高估了明軍的實力。

夔東四將在鍾祥周圍蒐集物資、人力,幫助手下士兵做媒時,一直關注着南方的動靜。劉體純和袁宗第駐兵的地方距離鍾祥比較近,不時會回來一趟,親眼看看城裡的情況,順便協助鄧名解決一些問題。

最近幾次探子回來時,報告說漢陽清軍的封鎖線更加嚴密了,湖廣總督正在日夜不停地打造攔江鐵索。劉體純有些驚訝,覺得胡全才未免也太小題大做了。不過這是清軍的事,胡全才願意浪費清軍的人力物力,隨便他怎麼折騰,明軍管不着,只當看笑話好了。

不過剛傳來的消息就有些奇怪了,據說胡全才已經下令放棄了江防。

發現清軍一夜之間突然撤走後,上游的李來亨急忙派探子去偵查,得知夷陵果然變成空城,立刻不失時機地出兵佔領。李來亨以爲夔東四將帶領的明軍此時仍在襄陽,見到劉體純派去報捷的使者,才知道明軍已經打下了鍾祥。佔領夷陵的同時,李來亨又讓使者趕赴鍾祥報告勝利消息。

“夷陵是督師的老家,這回督師應該高興了。”劉體純笑嘻嘻地猜測起文安之的心情來,還與袁宗第爲文安之會不會回家鄉看看而打賭。

“夷陵的虜兵撤回武昌,是不是他們要打我們?”鄧名對此有些緊張。

“應該不會。”劉體純搖搖頭,這期間他時刻關注從漢陽那裡送回來的情報:“胡全才沉了好幾條船到漢水裡,還用鐵索把江面都攔上了,這不是要進攻的架勢,明顯是在防備我們進攻。”

“我們拿什麼進攻?”鄧名問道。現在明軍從上到下都惦着返回夔東,別說兵力不足,就是兵力充足,以現在的軍心也沒法再繼續前進了。

“說的就是啊!”劉體純道:“胡全才多半是高估了我們的軍心和兵力。不過這也是個情報,說明武昌比我們想象得還要空虛,胡全才覺得要是不抽回夷陵的守軍,他就連一次試探性的攻擊也擋不住。”

“胡全才應該對我們的軍力比較清楚。此番我軍出征這麼久,接連橫跨三府,胡全才還能不知道我們到底有多少人?他應該知道我們無意進取了。”袁宗第接着說道。四萬多明軍中只有一萬四千名戰兵,大部分還都是新兵,只要明將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就不會進攻武昌:“只能說明武昌吃空餉吃得太厲害,除了支援鍾祥的三千兵以外,沒有什麼兵力了。胡全才不敢唱空城計,不敢把賭注壓在我們不進攻上面。”

“怎麼吃空餉會吃得這麼厲害?以前湖廣綠營雖然不太能打,但兵額一直是滿的。”劉體純認爲袁宗第的分析有些道理,不過這和他印象裡的湖廣清軍的情況很不相符。

“唉,以前不是有洪承疇盯着麼?這個巨害除去了,湖廣的綠營就不怕了,開始吃空餉了。”袁宗第認爲洪承疇燒死在昆明瞭,所以湖廣官場就急速腐敗了。

不過鄧名覺得這個說法有些牽強,洪承疇死去才幾個月而已,湖廣就能腐壞到這種地步?不過除此之外只能有一種解釋,鄧名忍不住又問道:“是不是胡全才要來鍾祥打我們?”

“不會!”劉體純胸有成竹,說道:“放棄江防來鍾祥打我們,那不是丟了西瓜撿芝麻麼?除非他是衝着提督大人來的。”

明軍打不過可以走,大不了就把鍾祥等地統統還給胡全才好了,再說背後還有河南綠營的威脅。漢水流域的重要性不能和長江的江防相比,胡全才不可能爲了轟走漢水出來的明軍而放棄江防。

劉體純還有更有力的理由:“如果他想進攻,爲什麼要在漢水中沉船,還要設置鐵索攔江呢?”

劉體純在夔東衆將中素有威望,這次出征以來鄧名更是體會到了這一點,每次戰前的軍事分析差不多都是劉體純做的,其餘三個將領對他的判斷和計劃都很信服。就比如對谷城的爆破吧,已經炸開了一個豁口,劉體純居然還能說服郝搖旗和袁宗第,止住他們倆的攻城慾望,又進行了幾次爆破。尤其是賀珍,鄧名知道他爲了多分點東西可是次次要求攻城時打頭陣的。

唯有對鍾祥兵力的錯誤判斷讓劉體純感到很丟面子,但另外幾個人並不認爲這是劉體純的失誤,實在是守衛鍾祥的那個漢陽總兵實在太愚蠢了,帶着六千披甲兵還堵住城門,龜縮在城內,這確實讓人意想不到。

“我們是不是把郝將軍、賀將軍叫回來?”鄧名詢問道。聽說夷陵被胡全才放棄後,他就在考慮是不是應該收攏部隊以防清軍。

“不用。”劉體純認爲沒有這個必要:“胡全才絕不會爲了反攻鍾祥而放棄江防。他突然放棄夷陵只有一種可能,就是他覺得武昌也許守不住,被逼得沒辦法了才放棄江防。我們原來對武昌的實力是高估了,武昌其實沒有多少守兵,就算調回夷陵的士兵,和我們還是差不多,都是守有餘而攻不足。”

鄧名承認劉體純分析得頭頭是道,但他總感覺好像有什麼地方不對。鄧名突然冒出一個奇怪的想法:“會不會是胡全才看了我們的檄文,認爲我們至少有二十萬大軍,所以才把江防兵力都調回去?”

劉體純聞言微微一笑,客氣地答道:“我知道提督是料敵從寬,不肯低估敵軍的實力,不過未免也太小看胡全才這個賊了。他雖然沒有帶領大軍出外打過仗,但好歹也在洪承疇身邊贊畫軍務多年,不至於一竅不通的。”

“胡全才還當過兩年鄖陽巡撫呢。”袁宗第補充道。

“對,他還當過鄖陽巡撫,”劉體純大聲表示贊同:“或許他對其它地方所知有限,但是對於從鄖陽、漢江這條路到底能夠出來多少兵馬,郝將軍手裡有多少木排、竹筏,胡全才肯定是再清楚不過了,他絕對能把我們的兵力猜個八、九不離十。”

鄧名慚愧地一笑。劉體純、袁宗第鞭辟入裡,胡全才和闖營打了這麼多年交道,當然清楚夔東的實力,不至於犯下低級的失誤。

劉體純和袁宗第都離鍾祥不遠,有時當天來、當天走,有時就在城內住一夜,鄧名因爲沒有經驗留下什麼紕漏,他們隨手也就解決了。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夔東四將都發現鄧名很好說話,當面反駁他的意見也絕不會生氣。二人在鍾祥查看一番,發現一切正常,就把他們的女營留在城中,又返回各自的軍中去了。

過了兩天,南方的明軍報告有一支清軍騎兵來犯,鄧名立刻指揮鍾祥一帶的明軍嚴陣以待。這支清軍在明軍的據點前面轉了幾圈,看見無隙可乘就悻悻地離去了。

……

武昌,湖廣總督衙門。

最近兩天總督衙門的氣氛沉悶,令人窒息。越來越多的偵查情報陸續傳回來,沒有一條反映鍾祥存在着明軍的大軍。

昨天又有一支長沙府的軍隊拖着幾門火炮,疲勞不堪地趕到武昌。

這支軍隊抵達以後,還沒喘過氣來就遇到了先於他們抵達的其它長沙府的部隊。聽到那些先到的同僚們紛紛抱怨,都說所謂的三十萬流寇根本子虛烏有,可能是湖廣總督做夢時夢見的。

這隊炮兵一路上辛苦不堪,爲了拖這四門大炮死了不少挽馬,好幾個士兵也在半路累趴下了,還有一個軍官在馬匹突然倒斃時沒能及時躲開,被大炮壓斷了腿,當場就嚥氣了。當時軍情緊急,炮隊的領隊軍官不敢停留,不得不把這個心腹的屍體留在路上,聽任地方官掩埋。

聽說真相後,這隊炮兵的領隊軍官就叫起屈來。一路上的辛苦全浪費了,那個心腹軍官也白白死了。如果在武昌保衛戰中立下戰功,不但可以得到獎賞,也可以爲那個死於半途的部下報功請求撫卹;可若是一切都是湖廣總督的妄想,難道朝廷能爲胡亂指揮付賬不成?

大批軍隊急如星火地向武昌趕來時,固然是畏懼湖廣總督的嚴令,但同樣也盼望着勝利後的賞賜。結果卻發現怎麼來的,還得怎麼樣回去。來的時候地方官都全力供應軍隊,士兵在途中能夠吃飽喝足,回去的時候就不會當作有功將士給予優待了。劫掠地方上的老百姓多半要被治罪,可是老老實實地回家又如何甘心?

更多的謠言在武昌肆無忌憚地流傳,其中不少還是從總督幕府傳出去的。

比如周培公閒來無事,經常和一羣幕僚研究宜城、鍾祥等地的戰事。別看周培公對戰事一竅不通,卻有極大的興趣要探討這幾場戰爭的得失,獲取經驗教訓。

如何有效地防禦數十萬流寇對城市的圍攻,是幕僚們一開始定下的研究基調。在江中沉下裝滿石頭船、設置攔江的鐵索等,胡總督的種種英明決策在最開始的討論會上都獲得大家的反覆稱頌。除了一個人以外,全體都認定胡全才是湖廣的擎天玉柱、定海神針,例外的那個人就是周培公、周舉人。

周舉人依舊一口咬定鍾祥的明軍兵力最多四、五萬。據他說,胡總督最開始的判斷纔是正確的,從鄖陽這條路出兵的明軍在兩萬到四萬之間。牆頭草們轉向的速度也很快,現在總督幕府討論的話題已經從“如何抵擋三十萬流寇進攻”,變成了“爲何鍾祥那麼多的守軍會被鄧名兩日擊敗?”

雖然胡總督對周舉人已經有了意見,不過爲了給大家看看自己“宰相肚裡能乘船”,並沒有立刻把周舉人踢出去。

據胡總督的密探報告,周舉人甚至找來了幾個湖北、湖南的將領詢問意見。那幾個將領剛到武昌,並不知道鍾祥府城堵住城門是胡總督的指示,竟然異口同聲地說道:雖然不知道明軍爲什麼能夠迅速地破壞城牆,但堵死四門無疑是一個重大的失策,導致清軍在極短時間內遭到滅頂之災。如果沒有堵住城門,清軍就不會對明軍的穴攻戰術束手無策,在城外紮營可以有效地威懾敵軍,甚至出動出擊殲滅明軍的挖掘部隊;其次,就算明軍依舊破牆,清軍也可以利用城樓觀察明軍部署,握有從城內或是城外反攻豁口、殲滅入城明軍的主動權;最後,就算鍾祥依舊陷落,清軍也不需要拼死奪回缺口,而是可以輕易地從城門離開。

這幾個清軍將領離開衙門後,到處談論鍾祥的地方官是如何愚蠢,已故的漢陽總兵又是如何不知兵,直到他們被告知這個安排是嚴格執行了胡總督的指示,才趕快閉上嘴巴,但造成的惡劣影響已經無法挽回,很快全武昌都知道胡全才是鍾祥全軍覆滅的罪魁禍首。

最近派出去的清兵偵查騎兵一直接近鍾祥城下,帶回了兩個俘虜。據俘虜交代,現在明軍中主力戰兵的裝備,都是從清兵那裡繳獲來的。

眼下的情況是:湖廣總督胡全才爲了四、五萬明軍而放棄了長江的江防,截留了賦稅和供給貴州的軍餉、糧草,又耗費巨大地進行了一次兩省範圍內的緊急調動,對朝廷和臨近省份誇大其詞,硬是把明軍說成三十萬。而且這四、五萬明軍中的一大半還是在攻入胡全才的領地後擴編的,明軍現在擁有的一萬四、五千戰兵,其中八、九千的裝備都是由胡全才提供的。最後,他被這支敵軍嚇破了膽,放棄了清廷經營多年的夷陵、江陵堡壘區。

“鄧名,你好毒辣啊。”終於發現這其實是鄧名的連環計後,胡全才感到似乎天已經塌下來了。真實的情況一旦被朝廷得知,絕對不會輕饒了自己的。捅出這麼一個大簍子,不要說湖廣總督的寶座,就是自己的家族是不是會受到連累都很難說。

“速速奏報朝廷!”胡全才像一個輸紅了眼的賭徒,決定進行最後的孤注一擲:“僞江南提督鄧名,經本官詳細查訪,實乃……實乃”

李國英說過鄧名是身份不明的僞明宗室,胡全才不但贊成,而且還必須要加上一點新的內容才更能說明自己的能力,胡全才斟酌再三,把心一橫:“鄧賊實乃前明福王之後,王師克江寧(南京)時方五歲,被一鄧姓宮人抱着逃出……”

胡全才在奏報中稱,鄧名攻下鍾祥後,在興獻王(嘉靖皇帝的父親,福王的先祖)的墓前痛哭流涕,誓言光復。祭墳之後還在安陸府等地設置官吏,結納人心。因此,胡全才深感鄧名不可不早除,更不可讓他盤踞鍾祥擾亂地方,所以要集中兩湖兵力從速清剿。

這封奏章遞上去後,胡全才立刻下令動員全軍,準備兵發鍾祥。

他猜測自己這一份奏章遞到北京以後,朝廷不見得全部當真。看來自己能不能脫罪,重要的一點就是能不能打垮鄧名。只要能把蠱惑人心的福王宗室從湖廣轟走,保住湖廣的平安,胡全才畢竟還是有功的,或許能夠緩和朝廷的雷霆之怒。

現在唯一的問題是,鄧名恐怕並不是有巨大影響力的福王宗室。不過沒關係,胡總督可以幫他製造,先秘密幫鄧名把聲勢造起來,然後趕走他,這樣功勞才大。在送走奏章的同時,胡全才密令手下親信到四外去傳播消息,務必要讓湖廣乃至天下都知道鄧名這個人以及他的身份。就連鄧名以福王遺孤祭祀興獻王的祭文,胡全才都已經替他寫好了一份,聲情並茂、催人淚下。

聽說胡全才要動員全軍出擊鍾祥,幕僚和將領們頓時又犯難了:“水師怎麼辦?”

胡全才一瞪眼:“當然要跟着一起去,沿着漢水水陸並進。”

“可還有攔江的鐵鏈吶。”

有人說道,邊上還有人提醒:“漢水裡還沉着好些船呢,沒鐵鏈水師也過不去。”

“鐵鏈拆了!”胡全才大怒:“馬上把沉船撈起來,這也都要我教嗎?明天這時就要疏通好河道,否則軍法從事!”

第16節 家學第49節 訓練第44節 先行第7節 交易第57節 分贓(下)第59節 魔鬼(上)第50節 動向(上)第53節 霸氣(上)第33節 通牒第53節 齊射(上)第23節 代理(上)第10節 默契第41節 難民第32節 扶持第56節 突擊第58節 斷後(下)第23節 代理(上)第14節 亂戰(上)第4節 國民(上)第36節 修路第25節 駭浪(下)第54節 權變(上)第14節 強攻(下)第50節 追擊(下)第36節 備戰第56節 突擊第60節 人心(下)第42節 說客第28節 城前(下)第29節 解圍(下)第34節 經濟第24節 內憂(上)第44節 中介第51節 緊俏第38節 牽制(上)第24節 掠奪第24節 整訓(上)第60節 管轄第16節 示威第3節 君臣第24節 洞悉第3節 壓力(上)第59節 安撫第44節 夾擊(下)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28節 欠條第55節 壓力(上)第11節 劫營(下)第42節 升級(下)第1節 代售第29節 統一(下)第11節 實驗第21節 受降第47節 證據(下)第29節 道破第10節 默契第28節 人心第8節 戰備(下)第50節 動向(上)第58節 接觸(下)第22節 退讓(上)第58節 同盟(上)第62節 蠢動(上)第9節 問話(下)第29節 機密第8節 震怒(上)第16節 鹽業第5節 協作(下)第7節 演變(上)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27節 圍攻(中)第31節 裁軍(下)第11節 攻勢(下)第14節 彈盡(上)第9節 授權(下)第18節 恐怖(上)第33節 孤注(下)第22節 風起(下)第42節 升級(上)第46節 戰備(下)第47節 證據(上)第2節 目標(上)第14節 彈盡(下)第37節 回返第2節 競爭第53節 擒賊第27節 飲血第31節 側擊第35節 鞏固(上)第49節 敗像第34節 攻勢第22節 退讓(上)第8節 戰備(下)第50節 懷疑第15節 相識(下)第5節 隔閡第20節 相逢第32節 爭奪(上)第26節 佈防第27節 派系(下)
第16節 家學第49節 訓練第44節 先行第7節 交易第57節 分贓(下)第59節 魔鬼(上)第50節 動向(上)第53節 霸氣(上)第33節 通牒第53節 齊射(上)第23節 代理(上)第10節 默契第41節 難民第32節 扶持第56節 突擊第58節 斷後(下)第23節 代理(上)第14節 亂戰(上)第4節 國民(上)第36節 修路第25節 駭浪(下)第54節 權變(上)第14節 強攻(下)第50節 追擊(下)第36節 備戰第56節 突擊第60節 人心(下)第42節 說客第28節 城前(下)第29節 解圍(下)第34節 經濟第24節 內憂(上)第44節 中介第51節 緊俏第38節 牽制(上)第24節 掠奪第24節 整訓(上)第60節 管轄第16節 示威第3節 君臣第24節 洞悉第3節 壓力(上)第59節 安撫第44節 夾擊(下)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28節 欠條第55節 壓力(上)第11節 劫營(下)第42節 升級(下)第1節 代售第29節 統一(下)第11節 實驗第21節 受降第47節 證據(下)第29節 道破第10節 默契第28節 人心第8節 戰備(下)第50節 動向(上)第58節 接觸(下)第22節 退讓(上)第58節 同盟(上)第62節 蠢動(上)第9節 問話(下)第29節 機密第8節 震怒(上)第16節 鹽業第5節 協作(下)第7節 演變(上)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27節 圍攻(中)第31節 裁軍(下)第11節 攻勢(下)第14節 彈盡(上)第9節 授權(下)第18節 恐怖(上)第33節 孤注(下)第22節 風起(下)第42節 升級(上)第46節 戰備(下)第47節 證據(上)第2節 目標(上)第14節 彈盡(下)第37節 回返第2節 競爭第53節 擒賊第27節 飲血第31節 側擊第35節 鞏固(上)第49節 敗像第34節 攻勢第22節 退讓(上)第8節 戰備(下)第50節 懷疑第15節 相識(下)第5節 隔閡第20節 相逢第32節 爭奪(上)第26節 佈防第27節 派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