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制衡?”張樂行在品味這個詞的意思。

“就是說雙方都抓着對方的短處,這樣大家做事就會有所顧忌,這樣把人餓死的事情就不會再出現了,你說地主和農民是狼和羊的關係,我不這麼看,在我看來地主和農民實際上是一種合作的關係,地主有地需要勞力來耕種,農民有勞力需要地來耕種,最後兩者分享成果,本來這是一個很正常的合作關係,但是,我們知道地主在這種關係中佔據着強勢,而自古以來,佃農對地主的制衡一直沒有出現,所以地主忘記了自己的合作者身份,變得越來越囂張跋扈。”

“合作?你的念頭還真是奇怪,那你又有什麼辦法來制衡地主,而且你憑什麼說絕對平均的世界是一個沒有前途的世界。”

“制衡需要一個好的制度,現在我還沒找到(張樂行心想:你還真是坦白),不過我有時間,我有信心找到這樣一種制度,畢竟農民的數量要遠遠大於地主。至於絕對平均主義不可行我倒是可以非常肯定,像你這樣的人這個世上實在是鳳毛麟角,你以爲你外面的那些兄弟都真的渴望一個絕對平均的世界嗎,人對利益的追逐是與生俱來的,他們只是現在吃不上飯了纔想和別人平均,如果我給他們千頃良田,你認爲他們中會有多少人把這些田拿出來和別人平均。在我的世界裡,用暴力來剝奪他人的財產是不明智的(說到這裡李富貴在心裡嘆了一口氣:這也只是理想狀態罷了,以當今這個世道,多多少少還是要搶一點的),利用民意來剝奪少數人的財產雖然很痛快但是後患無窮,我一直認爲這是我們幾千年來周而復始始終無法進步的原因之一。”

這一段長篇大論聽得張樂行有點頭暈,不過他還是從中聽出這位大人的確心裡裝着老百姓,結合他到安徽後的所作所爲,張樂行知道面前的這個人不是敵人,“你究竟爲什麼要跟我說這些呢?”

“我瞧你這人不錯,看你走錯路了有點不忍心,所以給你指條明路。”

“什麼明路?投靠朝廷,我不會爲韃子做事的。”

“如果你不願意投靠我那也沒什麼關係,但是如果你造反的話就必須先過我這一關,今天我要你答應我除非你有把握贏得了我,否則不要那你手下成千上萬弟兄的姓名來賭。”

“我也說過了,弟兄們要是活不下去了自然就會造反。”

“如果你不跟我搗亂的話,我想我能讓這裡的人活下去。”

“擊掌爲誓。”

第二天李富貴帶着張樂行仔細觀看了自己的軍營,並且向他詳細地介紹了各種軍械的使用方法、軍隊操練等各種現代軍事知識,這不但讓張樂行大喜過望,連李富貴身邊的軍官們對此都大惑不解,李富貴在這期間幾乎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終於有人忍不住了,“你們對這件事都抱有疑惑嗎?”看到衆人都點起了頭李富貴笑了起來:“你們知道要對付蠻族什麼方法最好嗎?教他們識字,如果再加上肥皂那他們就徹底完了。同樣一個農民軍首領如果學會使槍弄炮、列陣布營,那他也就喪失了最重要的東西。”看到部下們一幅茫然的表情李富貴接着說道:“不懂了吧,要是你們懂的話就該你們來做司令了。”

三天的時間讓李富貴和張樂行相處得相當不錯,張樂行還在自己的老宅裡回請了李富貴,席間李富貴又一次提到要張樂行過來幫自己,這一次他沒有帶一絲脅迫的語氣表現的相當誠懇。

“老貴啊,我有一件事情一直不明白,你爲什麼這麼在意我呢,這幾天我從你那裡學到了不少東西,其中之一就是兵貴精不貴多,所以你並不缺少兵員,就算我帶上幾千人去投靠你對你也沒有多大幫助。”

“制衡,不明白,我如果想在社會上達到平衡那麼首先我要在我自己的隊伍裡達到平衡,雖然我的隊伍中絕大部分都是農民,可惜農民有他的軟弱性,是個農民裡有九個夢想着成爲地主,只是沒有機會,一旦給他們機會他們就會背叛自己的階級,所以在我的軍隊中農民也無法制衡地主,這就是我最大的問題,但是你和你的人能夠幫助我達成平衡,你是個地主階層的背叛者。”

“原來如此,我就知道你不是真心對我好。”

“可我是真心對老百姓好。”

“你說的或許有道理,但是我太老了,到了四十多歲在轉變理想有點太晚了,我怎麼都要試一試。”

“也罷,記住我們的約定。”

“嗯,雖然我不會加入你的隊伍,可是我這人最夠朋友,我想我還是可以幫你一下的。”

“怎麼幫我?”

“我可以讓一些子侄加入你的隊伍,他們會永遠站在農民一邊。”

“你的子侄很多嗎?”

“不少,而且個個都是好漢,那天飛馬闖營的就是我的侄子。”

這樣也好,本來要讓這樣一個滿腦子理想主義的人臣服於自己也的確不太容易,等將來他吃些苦頭再說吧。

就這樣李富貴的淮北之行結束了,除了撈了一個不錯的名聲外還帶回了一連張家的人,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大家族。

回到鳳陽的李富貴不得不面對自己傾注了巨大心力的實驗學校快要開不下去的事實了,其實這所學校從開張的那一刻起就事事不順,首先是教師招不到,這次李富貴吸取上次的教訓,在建校之初完全不用外國人,爲了麻痹國人從表面上看它只是一所很普通的義學,但是那些讀書人一聽說學校不教四書五經立刻勃然大怒,有幾個士子居然要找李富貴親自理論,堵在李富貴的行轅門口講了一大堆什麼國將不國的廢話。後來靠重賞才招了一些窮鬼,可是這些人自己看那些教材的時候都如讀天書,上課就只好照本宣科,一本白話文的教材居然讓他們念出了韻來,也算他們有本事了,看到那些秀才搖頭擺尾的在那裡念世界歷史李富貴心裡暗罵:“‘輪難拿。破輪更難拿。然項羽能拿’,這話恐怕就是你們這幾個王八蛋想出來的。”

第八十六章第一百二十章第171章 化學戰第七十一章第84章 南北戰爭第一百八十章第182章 禪讓詔書第200章 海上對峙第一百七十一章第123章 吳淞水戰第184章 清室優待第129章 太子太傅第126章 西北第一百二十七章第34章 醋缸第一百五十三章第一百零七章第一百五十六章第90章 科舉第六十二章第4章 李鴻章的臺灣第一百一十章第一百七十四章第181章 密議第一百三十二章第165章 連環套(下)第74章 長門決戰第一百七十三章第87章 背主做竊第197章 海參崴第143章 左宗棠與三鞭酒第190章 過年第169章 平定西北第185章 新朝禮儀第四十六章第181章 密議第193章 敗後之局第四十四章第182章 禪讓詔書第164章 連環套(上)第143章 左宗棠與三鞭酒第九十八章第187章 經略蒙古第199章 盛世危言第七十八章第21章 種馬第154章 謀議第六十五章第89章 新教育第八十章第129章 太子太傅第一百五十三章第六十四章第一百八十章第65章 變法第51章 平衡第53章 捻子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一百七十八章第211章 廢帝(下)第148章 宣判第50章 北京條約第一百二十八章第81章 計劃經濟第146章 國際主義第208章 繼承權第28章 凱瑟琳(上)第3章 印度起義第五十八章第133章 儒之邏輯第25章 天津(上)第一百一十八章第一百一十四章第155章 驅除韃虜第一百六十三章第五十三章第一百四十二章第115章 籌備水師第三十二章第22章 皇權第155章 驅除韃虜第5章 漕幫、王猛、罷工第一百七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九章人物表第八十二章第五十一章棋局作者文海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九十二章第205章 歸國第一百四十三章第122章 和平(下)第一百三十一章第一百八十四章第37章 營救計劃第一百五十三章第五十三章第195章 社區服務計劃
第八十六章第一百二十章第171章 化學戰第七十一章第84章 南北戰爭第一百八十章第182章 禪讓詔書第200章 海上對峙第一百七十一章第123章 吳淞水戰第184章 清室優待第129章 太子太傅第126章 西北第一百二十七章第34章 醋缸第一百五十三章第一百零七章第一百五十六章第90章 科舉第六十二章第4章 李鴻章的臺灣第一百一十章第一百七十四章第181章 密議第一百三十二章第165章 連環套(下)第74章 長門決戰第一百七十三章第87章 背主做竊第197章 海參崴第143章 左宗棠與三鞭酒第190章 過年第169章 平定西北第185章 新朝禮儀第四十六章第181章 密議第193章 敗後之局第四十四章第182章 禪讓詔書第164章 連環套(上)第143章 左宗棠與三鞭酒第九十八章第187章 經略蒙古第199章 盛世危言第七十八章第21章 種馬第154章 謀議第六十五章第89章 新教育第八十章第129章 太子太傅第一百五十三章第六十四章第一百八十章第65章 變法第51章 平衡第53章 捻子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一百七十八章第211章 廢帝(下)第148章 宣判第50章 北京條約第一百二十八章第81章 計劃經濟第146章 國際主義第208章 繼承權第28章 凱瑟琳(上)第3章 印度起義第五十八章第133章 儒之邏輯第25章 天津(上)第一百一十八章第一百一十四章第155章 驅除韃虜第一百六十三章第五十三章第一百四十二章第115章 籌備水師第三十二章第22章 皇權第155章 驅除韃虜第5章 漕幫、王猛、罷工第一百七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九章人物表第八十二章第五十一章棋局作者文海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九十二章第205章 歸國第一百四十三章第122章 和平(下)第一百三十一章第一百八十四章第37章 營救計劃第一百五十三章第五十三章第195章 社區服務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