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經略蒙古

李富貴戴上羅馬皇冠的消息被送到歐洲之後幾乎每個人的第一反應都是目瞪口呆,這實在是太出人意料了,意大利人可能是除德皇威廉之外最感憤怒的人了,畢竟要數正宗的羅馬帝國還得說是他們,德國當年說起來和羅馬的疆域多少也挨點邊,可是現在一箇中國人自稱是羅馬皇帝就讓人受不了了。大部分意大利人現在還沉浸在統一的喜悅當中,他們當然明白這是庇護九世在向意大利示威,這些性格熱情的人兒立刻也以行動來反擊教廷對他們的侮辱。

梵蒂岡的很多主教對於庇護九世這樣連招呼也不打一聲就搞突然襲擊也很不滿意,雖然這次意大利爲了統一從教廷搶走羅馬傷了無數神職人員的心,可是在教廷裡意大利籍的主教還是zhan有多數,他們對於庇護九世這樣毫不客氣的抽了意大利一個耳光也不能接受,尤其是這樣做會進一步加深雙方的裂痕。

在其後庇護九世藉口身體的原因不能回國而要求將教廷的一部分職能遷移到東方來配合紐羅馬的時候大部分的主教們給予了抵制,這個時候關於教皇臨終時的遺言已經傳揚了開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似乎庇護九世的確要把這兩個瘋狂的念頭付諸實施,而且已經完成了一半,所以他們就更不能繼續姑息這個瘋老頭,真的讓他一意孤行下去君士坦丁堡的慘劇或許會重現。

雖然大部分主教因爲擔心教皇胡作非爲而反對紐羅馬的建設,不過庇護九世畢竟當了將近三十年的教皇,他甚至在第一次梵蒂岡會議上通過了教皇一貫正確論的提案,再加上少部分真的擁有狂熱信仰的主教,到東方去的口號也喊的頗爲響亮。

除了意大利和德國之外其他國家的民衆在最初的驚愕過去之後大都感覺到了這其中的幽默,這荒謬絕倫的變化讓人感到無比滑稽,實際上絕大多數人都是一種哭笑不得的感覺。這其中也包含了德皇威廉,他在看過德國公使發回的詳細報告之後苦笑着問俾斯麥:“你能夠想象世界上竟然會有這種事情嗎?我們該怎麼做?”

俾斯麥聳了聳肩,“陛下,李可不是個好對付的傢伙,他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不但從一個平民成爲一個大國的皇帝,而且還把這個積弱多年的國家帶向了繁榮,我不認爲我們有任何辦法能讓他放棄這個稱號。”

“這我明白,”苦笑仍然掛在威廉的臉上,“可是總得有所表示吧?難道我們就真的承認他是羅馬皇帝?”

“那當然不行,李富貴同樣不能逼迫我們承認他,他是個聰明人,不會在這件事情上跟我們較真的,畢竟只是一個稱號,他既然找到了法理上的落腳點我看還是冷處理爲好,他們現在對我們的用處越來越大了。”

威廉想了一下,“你是說利用中國牽制俄國?”

“不完全,俄國人雖然一直搖搖擺擺,不過他們畢竟加入了三皇同盟,我們潛在的主要敵人不是俄國而是英國。”

“是嗎?可是中國和英國可以算得上是盟友。”

“中國和美國可以算盟友,和英國還差得遠,英國人現在想必還沒有意識到他們面臨的困境,要不然他們早就和李富貴結盟了,要知道同時在歐洲和亞洲遭到挑戰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照這麼說我們不是應該儘快和中國結盟,我認爲他們畢竟只是一支牽制性的力量,如果我們在歐洲無法獲取勝利他們在亞洲乾的再好也沒什麼用。”威廉並不認爲中國的出現會對整個世界格局產生太大的影響。

“我們和中國結盟會刺激俄國的,這是不必要的,現在只需要逐步接近就可以了,也用不着走得太近,中國和美國不一樣,我看得出來他們有野心,英國人如果繼續抱着老一套去對待他們將來很有可能會起衝突,到時候我們的機會就大多了。”

二唐民間對於北方滿國的建立十分憤慨,不過政府和議會當中也有不少人覺得國家正屬於草創階段不但大片的土地還缺乏有效的統治,那些剛剛依附過來的民衆對於國家的認同也不深,再加上各地軍隊的整編工作還沒有全部完成,這個時候貿然出關,尤其是可能還會和俄國起衝突,這樣算起來開戰所冒的風險實在有些不划算,要知道二唐立國的地基恐怕有一半都建在李富貴的不敗威名上,可是這次他對上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國,若是有個閃失實在是得不償失。

李富貴也承認他們說的有道理,同時參謀總部每天都在計算着北方的各種可能,李富貴沒有發佈動員令,他只是把甘肅和青海交到左宗棠手中,同時調林雨長到寧夏,準備讓他嚇唬一下蒙古人,這幾年來林雨長在西北建立的赫赫威名放到蒙古草原上絕對能震得住一些人。至於向北京派兵不管開不開戰都是要的,人選李富貴都已經物色好了。

劉銘傳的那個師有不少人是來自河北,現在他們回去鎮守北平自然是正合適,至於出關之後的任務李富貴覺得劉銘傳也是不二人選,他需要一個很狡猾的傢伙來和俄國人周旋一番。這個時候李富貴忽然發現,如果要完全按照程序來行使自己的權力會讓人感到非常不舒服,尤其是知道這些規矩都是自己定下的同時自己隨時都可以把它們廢除,自我約束實在是一件非常困難和痛苦的事情,比如說現在,雖然作爲三軍總司令的確有調動部隊的權力,不過這裡面本來還應該有很多程序要走,而把甘肅和青海劃歸左宗棠管轄這樣大的事也是憑藉李富貴一句話就在政府和議會裡暢通無阻,事後李富貴做出了反省,同時培養議會自主的願望更加迫切了。

河北目前還需要安撫,另外對於東北究竟如何處置政府還沒有最後決定,所以劉銘傳到達河北之後暫時仍然是安撫地方,同時派出一個旅進駐山海關。作爲新政權的一項德政紫禁城和圓明園都向普通民衆售票開放,以前的太監們有很多都留下來擔任公園的下級管理人員,這前所未有的新鮮事,倒是給因爲失去了首都地位的北京市民們沉重的心情帶來了一些緩解。

和劉銘傳不同,林雨長到了寧夏之後可就沒那麼老實了,他在西北的時候很少在一個地方常駐,很有那麼點遊牧的味道,一個師的兵馬說少不少說多也不多,行動起來並沒有多大的累贅。這次到了寧夏他也是如此,在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把騎一師的駐地規劃好了以後就帶着大部人馬深入蒙古草原,這可以算是一次威嚇遊行,目的地就是鄂爾多斯草原,這裡是象徵成吉思汗陵寢的八白室最初建立的地方,林雨長打算去那裡憑弔一番,如果方便的話還可以拜祭一下這位一代天驕。

這一次聲援奕欣的蒙古王爺有不少,不過也不是所有的蒙古人都站在滿人這一邊,新疆、青海的蒙古部落自不必說,就是在傳統的蒙古草原上也有不少人並無願意和剛剛成立的中原政府爲敵,一方面雙方強弱對比十分明顯,另一方面蒙古人在經濟上對中原的依賴也很嚴重,雙方在貿易上互補的地方非常多,李富貴到現在爲止還沒有顯露出對蒙古人有任何經濟制裁的意圖,而與東北的貿易卻已經完全斷絕了,這種區別對待讓不少蒙古人感到雙方的關係還有迴轉的餘地,另外李富貴通過載淳和那些留在關內的八旗貴族向不少蒙古部落拋出了橄欖枝。

щшш¸ tt kan¸ ¢ o

林雨長這次進入內蒙擺出的氣派頗大,他的這個師在行動的時候排出了一個邊長約爲十公里的菱形,由五個偵查氣球互相聯絡,在隊伍的中央除了輜重之外還有一支商隊,林雨長打算利用他們來表示自己並無惡意。

草原上的牧民哪裡見過這個陣勢,對於這樣一支大軍絕大多數部落都選擇了迴避或者合作的態度,而林雨長從他們的領地上通過時也總是找一些草原人喜歡玩的遊戲來賽賽馬、摔摔跤以增進相互的感情。

鄂爾多斯的那些蒙古王公察覺到這支漢軍似乎並無什麼惡意,雖然林雨長當年在甘肅的名聲兇惡要遠遠多過善良,不過草原上的漢子也抵敬重英雄,只要殺的不是他們的族人喜歡屠殺並不會引起他們的反感。

在觀察了幾天之後鄂爾多斯右翼中旗的庫扎決定派人去和林雨長接觸一下,他可不希望弄出什麼誤會,要說庫扎一點都不怕林雨長那可是在說謊。

臺瑪木是這是庫扎王爺的管家,在蒙古草原上王爺滿地走,其實真的要算起來很多人並沒有多少部下。臺瑪木管家是個精明的人物,在這片草原上他也算是一個大人物,這次漢軍突然出關,排出的陣勢又如此之大,他也在暗暗爲自家的王爺擔心。

見了林雨長臺瑪木先表示了勞軍的意思,看到林雨長興致頗高他纔開始轉彎抹角的問起林雨長的來意,畢竟這麼多人出關,還帶着這樣的武裝,總不能是郊遊。

“我到鄂爾多斯來主要是向拜祭一下成吉思汗,”林雨長幽幽的說道,雖然也快四十歲了可是他身上的英雄情結沒有絲毫的消退,所以對他來說成吉思汗陵遠比北面的昭君墳更吸引他,雖然後者他視情況也準備去一趟,別得方可以暫時不管,黃河流經蒙古的區域是林雨長第一步的目標。

“拜祭成吉思汗?這是好事啊,”臺瑪木一提起成吉思汗陵立刻興奮了起來,這是所有鄂爾多斯人的驕傲,雖然八白室離開鄂爾多斯已經多年了,可是他們仍然把這一段經歷視爲無上的榮耀,“那爲什麼不事先通知一聲呢?”臺瑪木還有些疑惑,雖然他看着爲漢人將軍的樣子不太像是說謊。

“我想到哪裡去就到哪裡去,本來也用不着通知誰。”林雨長的口氣很大,不過自從來到西北這倒的確是他的作風。

臺瑪木對與林雨長的傲氣有所耳聞,這位將軍少年得志,而且還是當今皇帝的心腹愛將,口氣大一點倒也不算什麼。“這倒也是,誰不知道林將軍是縱橫天下的英雄人物,這鄂爾多斯草原還不是您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林雨長點點頭,“我這次來寧夏就是奉命巡守蒙古,這一次除了拜祭成吉思汗之外也想看看這片草原上的風土,你們繼續跟在滿人屁股後面是沒有前途的,回去告訴你家王爺這一次我不會逼你們表明立場,不過你們的時間不是很多了。”

林雨長直來直去的說話方式讓庫扎比較滿意,他還是喜歡和這樣的人打交道,鄂爾多斯這幾個旗本來對抗中原的情緒就不高,現在的蒙古部落流動性已經遠不及他們的祖先了,廣闊的蒙古草原都被劃給了各個盟旗,若是開戰南方的盟旗立刻就要遭受巨大的損失,如果戰敗就再也找不到這樣豐美的水草了。相反,如果能夠保持和平他們不但能夠繼續zhan有最好的草場,而且還能分享貿易帶來的利潤。在這種心理的之下又看到騎一師的赫赫軍威庫扎自然明白接下來應該怎麼做了。

這一次林雨長帶來的商隊不但攜帶着以往和蒙古人交易所必備的鹽鐵一類的生活必需品,還帶了不少現代的新鮮玩意,這是李富貴最近制定下來的一項政策,他相信蒙古人越是開化這個地方的事情就越是好辦,所以商隊的馬車上甚至有縫紉機和香皂,堅固而又省力的大車車輪更是讓草原上的漢子愛不釋手,而那些商人則在一旁不斷向他們灌輸着這樣一種概念:蒙古人有各種牲畜,漢人有鐵器和各種出色的工具,雙方正好可以交換,滿人則什麼都沒有。

在鄂爾多斯的行程相當順利,雖然林雨長並沒有逼着這些王爺表態,不過他們還是很自覺的表示願意臣服於二唐,在此之後商隊下了一大筆羊毛的訂單,進入現代以後中原向草原輸送的將不再是那些奢侈品,所以以後蒙古人很難不向漢人採購,同樣喪失了掠奪的能力之後他們只能通過出售牧產品來平衡貿易,這就成了中原政府的胡蘿蔔和大棒,李富貴不會禁止貿易,但是在採購環節上他卻可以輕易的作出調整。

等到林雨長渡過黃河攻下了包頭鎮黃河以北的幾個盟旗也立刻感到了緊張。包頭鎮是滿人在西部的一個據點,林雨長自然毫不客氣的將其拔除。就在黃河北岸的盟旗商量着如何應付漢人北伐的時候林雨長卻轉了個彎沿着黃河經過河套平原回到了寧夏。

包頭戰役雖然規模很小,不過這可以算是打響了對僞滿的第一槍,李富貴接到這個戰報的時候不禁一愣,沒想到這個時代包頭就已經存在了,他原來還以爲這座城市和攀枝花、馬鞍山一樣是解放後平地建起來的礦業城市。現在既然知道包頭在什麼地方那對蒙古的滲透方向也就可以定下來了,他急忙電令林雨長派一個團重新佔領包頭,作爲控制蒙古的前哨,同時他還準備在合適的時候修一條鐵路過去。

這一次林雨長只攻擊滿人的做法讓蒙古人明白了新政府分而治之的政策,雖然上層對李富貴這樣做的看法並不統一,但是西部的幾個盟早在西北平亂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漢軍厲害了,現在回人基本上已經穩定了下來,左宗棠和林雨長甚至在部隊中吸納了不少*,所以對於這些盟來說形勢十分不妙,因此明知道林雨長此行是炫耀武力也只能陪着笑臉。

林雨長是真心貫徹李富貴籠絡蒙古的戰略意圖,他本身對這個馬背上的民族也是頗爲喜愛,當年在賽場上也算是惺惺相惜,回到寧夏之後他就向國防部申請在騎一師中組建一支蒙古支隊,根據他的觀察蒙古的王公大部分還是屬於比較無能的那一類型,民間的英雄好漢再也不可能像成吉思汗的時代那樣輕易的就能嶄露頭角,所以他決定由自己來吸納這些人。

在中央給予答覆之前林雨長就開始把自己的計劃付諸實施,他這次郊遊的時候就已經在留意,純樸的草原人很容易結交,而且對於騎一師這樣的軍人他們也是發自內心的敬佩,所以當他回來的時候就已經有一支大約兩百人的蒙古衛隊了,現在只需要將其少許擴充就可以成爲一隻帶有示範作用的部隊。

起點中文網 www.cmfu.com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第75章 虛晃一槍第三十一章第154章 謀議第七章第169章 平定西北第六十七章第120章 和平(上)第43章 決戰第11章 蘇區第64章 新風氣第一百八十一章第28章 凱瑟琳(上)第64章 新風氣第164章 連環套(上)第四十三章第八十三章第一百七十四章第209章 彈劾第二十四章第八十八章第九十五章第175章 倒幕之爭第七十二章第一百三十六章第114章 亞洲第57章 清洗第13章 北王韋昌輝第157章 新的目標第十四章第48章 政變第一百一十一章第117章 飛行試驗第19章 額爾金第一百二十七章第211章 廢帝(下)第73章 增兵第204章 環遊西方第107章 天國舊友第110章 浙江第155章 驅除韃虜第89章 新教育第76章 大阪府第一百五十二章第204章 環遊西方第三十九章第二十九章第101章 遣清使第一百章第78章 藝妓風波第173章 清洗北京第84章 南北戰爭第4章 假古董,傳教第一百四十六章第十三章第192章 會戰吉林第9章 諸世紀II第一百一十九章第八十二章第178章 中日友好第129章 太子太傅第156章 西出陽關第77章 和平的曙光第36章 共產主義第二十章第三十七章第79章 勝海舟第46章 馮婉貞第一百七十一章第一百零八章第126章 西北第一百七十六章第130章 大比武第二十八章第26章 天津(下)第6章 見官、趙世祖第五十四章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一百五十八章第74章 長門決戰第69章 攻克種子島第104章 勸進第八十一章棋局作者文海第九十五章第176章 妥協第137章 輸誠第四十九章第158章 出國前的準備第39章 營救第四十五章第169章 平定西北第一百四十三章第十六章第五十四章第206章 競選第50章 北京條約第73章 增兵第一百一十八章第120章 和平(上)第26章 天津(下)
第75章 虛晃一槍第三十一章第154章 謀議第七章第169章 平定西北第六十七章第120章 和平(上)第43章 決戰第11章 蘇區第64章 新風氣第一百八十一章第28章 凱瑟琳(上)第64章 新風氣第164章 連環套(上)第四十三章第八十三章第一百七十四章第209章 彈劾第二十四章第八十八章第九十五章第175章 倒幕之爭第七十二章第一百三十六章第114章 亞洲第57章 清洗第13章 北王韋昌輝第157章 新的目標第十四章第48章 政變第一百一十一章第117章 飛行試驗第19章 額爾金第一百二十七章第211章 廢帝(下)第73章 增兵第204章 環遊西方第107章 天國舊友第110章 浙江第155章 驅除韃虜第89章 新教育第76章 大阪府第一百五十二章第204章 環遊西方第三十九章第二十九章第101章 遣清使第一百章第78章 藝妓風波第173章 清洗北京第84章 南北戰爭第4章 假古董,傳教第一百四十六章第十三章第192章 會戰吉林第9章 諸世紀II第一百一十九章第八十二章第178章 中日友好第129章 太子太傅第156章 西出陽關第77章 和平的曙光第36章 共產主義第二十章第三十七章第79章 勝海舟第46章 馮婉貞第一百七十一章第一百零八章第126章 西北第一百七十六章第130章 大比武第二十八章第26章 天津(下)第6章 見官、趙世祖第五十四章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一百五十八章第74章 長門決戰第69章 攻克種子島第104章 勸進第八十一章棋局作者文海第九十五章第176章 妥協第137章 輸誠第四十九章第158章 出國前的準備第39章 營救第四十五章第169章 平定西北第一百四十三章第十六章第五十四章第206章 競選第50章 北京條約第73章 增兵第一百一十八章第120章 和平(上)第26章 天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