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天津(上)

李富貴對於《愛輝條約》的反對讓咸豐感到很滿意,看來懿貴妃說得不錯,李富貴和俄國人的確不是一頭的,既然這樣李富貴的奏請自然就被無視,咸豐反而詔令奕山進一步與俄國人接觸,商量調停、邊市等等事宜。這讓李富貴惱火的不得了,可是他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如果清廷對外強硬,他自然可以從中斡旋,就算不成功也沒有什麼損失,可是如果清廷軟弱,心甘情願的割地給別人,那他也只能叫上兩聲,畢竟他的力量還不夠強,干預東北根本不可能,真的想用刀兵逼宮來影響朝廷的政策恐怕得等到咸豐死了以後。想到也就那麼兩三年的時間李富貴決定還是先忍下這口氣,既然目前對付不了俄國就先讓他們囂張一陣子吧。

額爾金和葛羅在與桂良等談判大臣進行了曠日持久的交涉之後終於不能再忍受下去了,一開始桂良把中英的矛盾全部推到了葉名琛的身上,聽他的口氣葉名琛作爲五口通商大臣作了許多欺上瞞下的壞事,現在皇帝陛下已經注意到這些了,應該很快就要治葉名琛的罪。這讓額爾金對這次談判的前景頗爲看好,可是他不知道這些完全是桂良編出來糊弄他的,這個時代談判大臣可能是最倒黴的一項工作,咸豐不允許他做出絲毫的讓步,但是也不喜歡談判破裂,清流們在背後注視的眼光冷如蛇蠍,老百姓還會編排一些兒歌挖苦這些被迫與洋人打交道的可憐蟲,自一八四零年以來還沒有哪個與洋人談判的得到過好下場。所以桂良一邊使盡渾身解數來穩住英法的談判代表,一邊小心的觀察着朝廷的動向,這個轉機終於讓他等到了,朝廷的態度變得越來越強硬,朝堂之上主戰派的聲音已經完全壓倒了那些主和的,如果朝廷下決心和洋人打一仗那他就不用爲談判破裂負責了。

額爾金並不知道桂良的身份如此微妙,在他看來這個人是代表大清皇帝的,他的態度也就是大清皇帝的態度,可實際上桂良誰都不能代表。所以當最後當額爾金髮現桂良一直都是在敷衍他,甚至可以說是在玩弄他的時候他的憤怒可想而知。是俄國人泄漏了滿清的底細,咸豐給了俄國人一個調停的底線,結果俄國人立刻發現這根本不可能達成妥協,所以就拿着這個東西向英國人邀功,額爾金髮現自己在這裡白白浪費了好幾個月的時間,而自己的對手連一句真話都沒有講過,這個老牌帝國主義侵略者立刻惱羞成怒,決定中止談判,用武力來逼迫清政府同意自己的條件。

目前英法聯軍有七十餘艘戰艦,士兵人數大約有八千人,額爾金認爲這樣的兵力向要威脅一個帝國的首都顯得太過薄弱,不過對大沽到天津的清軍進行一次打擊還是可以的,雖然額爾金現在仍然是打算以武促談,不過爲了保險起見他還是請求了增援。

真正的戰鬥是從奪取大沽炮臺開始的,清軍早就已經得到英法聯軍即將進攻的情報,實際上俄國人在把咸豐的底線給了額爾金的同時也告訴清廷英法聯軍想動手了,現在主持大沽防務的是僧格林沁,勝保很快也會開回來。作爲禁軍現代化的一個副產物大沽炮臺上有不少新式火炮,這裡畢竟是京師的咽喉自從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人在這裡耀武揚威了一番之後清廷一直對大沽的防務非常重視,現在可算是到了檢驗成果的時候了。大沽口外激烈的炮戰持續了一天,英法聯軍算是吃到了苦頭,他們在中國第一次碰上艦炮無法壓制岸防炮的事情,額爾金這次攜帶的艦隊大部分是從印度、非洲調集來的,相對來說艦齡較老,火炮也不算先進,以往作戰中射程上的優勢讓他們有恃無恐,可是這一次一部分岸防炮在射程上壓制住了英國海軍,登陸部隊也因爲海灘泥濘行動不便而傷亡慘重,最後再付出了三條炮艦和四百來號人的傷亡之後額爾金只好承認這次作戰失敗了,無可奈何的他只好下令撤離戰場。

李富貴對於這場大捷還有點印象,好像當年僧格林沁在大沽打的就不錯,沒想到他的表現還挺穩定的,目前的戰事應該是一個互有勝負的局面,英法聯軍沒有壓倒性的優勢。雖然李富貴一直認爲他自己的軍隊一萬可以打北京的十萬,但是英法侵略者畢竟是遠離本土作戰,而且又有佔領的任務,所以八千人還是少了一些。

這段時間江北凡是和軍工有關的產業都是沒白天沒黑夜的加班加點,新建的船塢也開始幫助修理戰鬥中受損的船隻。他們生產的炮彈已經被英國人所認可,額爾金現在已經把李富貴定義到了好人的行列。同時江北出產的zha藥包也被送到了清軍的手裡,這種武器讓天津一帶所有的將領都感到吃驚,這個東西不管是爆炸威力還是殺傷範圍都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如果在一營士兵中間引爆一個很可能就能摧毀整個部隊的士氣。當然這個東西的缺點也顯而易見,如果說價格昂貴在這種危急關頭還可以忽略的話,投擲距離太短則使得它成爲了勇士們的武器,偏偏清軍中最缺的就是勇士。僧格林沁在審視了手中所有的部隊之後心痛無比卻又非常自豪的斷定:除了蒙古的勇士們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的軍隊能夠使用zha藥包。

最出色的騎手被挑選了出來進行馬上投擲zha藥包的訓練,而其他士兵則被要求用生命去掩護這些擲彈兵。當英法聯軍在北塘登陸準備包圍大沽的時候僧格林沁立刻組織起騎兵展開了猛烈的反擊,鐵騎的衝鋒在現代化的槍炮面前是那麼的無力,以往在北中國橫行無忌的戰士現在如同黃葉一般的飄落在風中。擲彈兵們把身子藏在戰馬的一側跟隨着前面的戰友高速衝擊,他們當中差不多有一小半人衝入了英法聯軍的陣營,劇烈的爆炸讓聯軍陷入了混亂,震撼他們的不僅僅是屍骸四濺的場面,韃靼騎兵的悍不畏死也讓他們感到恐懼。可是勇士們的鮮血澆灌出得那麼一線勝利的機會沒有被抓住,他們的後隊竟然先於他們潰散,聯軍的炮火在騎兵們衝入死角後就開始打擊他們的後續部隊,僧格林沁連殺數人也無法制止軍隊的潰逃,只好含恨隨軍逃了回去。

這一役僧格林沁手中的蒙古精銳損失殆盡,但是他也成功的嚇住了額爾金,這一戰英法聯軍死傷了七百多人,考慮到聯軍的總數這實在是一個令人恐懼的數字。英軍與清軍以往的戰鬥還沒有碰到過大規模的騎兵衝鋒,根據紀錄以前遇到過的騎兵也毫無威脅,他們總是騎着劣等的矮種馬,手中拿着滑稽可笑的冷兵器,稍微遇到打擊就丟下步兵沒命的逃去。可是現在額爾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事實,自己面對的是一個韃靼人建立的帝國,或許在南方駐守的騎兵的確不值一提,可是那些從草原上出來的可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們有着無比嫺熟的騎術,以及擁抱死亡的勇氣,最重要的一點他們的數量應該非常龐大,中國的北部草原上住滿了這樣的人。

額爾金對於這些騎兵的勇敢深表敬佩,但是他更加震驚於他們所攜帶的武器,在這場戰鬥中只有兩個人是在陣前將zha藥包投擲出去,其他的人都是直接帶着zha藥包撞入密集的聯軍陣營。打掃戰場的時候額爾金得到了zha藥包的實物,額爾金一邊詛咒這些該死的韃靼人一邊想着究竟該怎麼應付這種武器,他們怎麼會想到使用這麼重的投擲爆破武器,一個zha藥包有七八公斤重,上面有兩根拉索,其中一根可以是zha藥包延時爆炸,另一根則一拉就炸,這個特性是英國人用了血的代價才弄清楚的。如果這次清軍不是使用密集隊形又或者他們搞一次突然襲擊那後果實在不堪設想。在經過一夜的冥思苦想之後額爾金確信城牆是保護他們的最好設施,用不着很高大結實,只需要能把騎兵擋在外面,zha藥包相當沉重,相信那些人無法把它扔到城頭上,只要城牆能夠給他們贏得幾分鐘的時間戰鬥就結束了。

由於在上一場戰鬥中受到了驚嚇,英法聯軍加固好防北塘的城牆之後纔敢進一步的展開小規模的試探,清軍所表現出的無能讓額爾金再一次大跌眼鏡,這真是一個奇怪的國度在歐洲即便是偉人與愚人也無法體現出他們這麼巨大的差異性,額爾金真的很懷疑這些人真的是同胞嗎,他們相差這麼大卻爲什麼不會分裂呢?這種差異額爾金在廣東已經見識過了一次,這一次他又開了眼。這讓他十分苦惱,這些中國人看起來都是一個樣子,甚至裝束和神態也差不多,要想在戰鬥之前就分辨出哪些一觸即潰那些百戰不撓實在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可是作爲一個指揮官他必須瞭解對手的力量,否則很可能面對災難性的後果,這使得額爾金在軍事行動上一直小心翼翼。

北方每一次戰鬥都會有探子把戰況火速的送到李富貴這裡,僧格林沁的浴血奮戰讓李富貴對他的印象好了許多,不過他還是更看好勝保。雖然去年他和勝保之間有那麼一點小小的不愉快,不過畢竟是各爲其主,私人恩怨倒是談不上,所以在得知勝保準備北上抗英的時候李富貴給他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上面除了祝他馬到功成、旗開得勝之外還仔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優勢與劣勢,勝保是懂行的人,一看之下立刻愛不釋手,最讓他想不明白的是,這些方法同樣可以來對付李富貴,皇帝曾經不止一次的向他詢問北方現有的軍隊面對富貴軍究竟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果,而勝保每次的回答都是"很不樂觀",可是如果按照這封信上所說自己的勝算起碼高了兩成。

"難道李富貴真的不怕我調過頭來對付他,真是看不懂這個人啊?"滿腹心思的勝保把這封信仔細的收好,他相信這次真正是他建功立業的時候了。

在得到了一支法軍增援之後額爾金決定冒一次險,他必須切斷大沽的後路,如果這一次登陸連大沽口都拿不下來,那更本就無法對清政府產生任何壓力。經過充分的準備額爾金親率五千名士兵沿運河突擊軍糧城,這座小城的易手幾乎兵不血刃,原來僧格林沁把防禦的兵力放在海河以南以保證自己在大沽的部隊不被包抄,而海河以北的地方基本上已經被他放棄,這位一向以英勇無畏著稱的勇士在這次的戰鬥中看到了太多他從未想到過的東西,五千蒙古草原上的雄鷹竟然只用了一頓飯的功夫就全軍覆沒,雖然他總是對自己說我僧格林沁在戰場上不怕任何東西,但是每每想起當時的場面他的雙腿總會不由自主地顫抖。自己打了一輩子仗了,可是爲什麼彷彿一夜之間戰場上的事情自己完全看不懂了,這仗該怎麼打他已經完全不知道了,所以下意識的僧格林沁開始更加保守的安排他手中的軍隊。

英法聯軍渡過海河進攻葛沽的時候僧格林沁已經看出了洋人的企圖,他急忙抽調兵力加強葛沽的防禦,這裡有一個營現代化的八旗兵,可惜他們的火炮打得實在太失水準,另外按照富貴軍標準武裝起來的軍隊在真正面對英法聯軍的時候幾乎立刻就能發現他們平時極爲自豪的先進武器一下子就變得落後了,李富貴就從來沒有打算讓他手下的士兵正面和聯軍對攻。

葛沽堅持了一個下午終於在侵略者的炮火中陷落了,僧格林沁立刻意識到自己在這種腹背受敵的形勢下堅持不了多久了,三天之後英法的艦隊再次炮擊大沽,他就藉着這個因頭撤了出來,雖然在皇帝面前不太好看但是總比陷入包圍全軍覆沒要好一些。

咸豐在得知大沽陷落之後果然又把心目中剛剛樹立起來的民族英雄僧格林沁給敲了個粉碎,這時勝保已經回師靜海,皇帝馬上又對他寄以厚望。同時大鼓和塘沽的失守也讓天津的所有人開始緊張了起來,天津知府謝子澄再一次發動士紳捐錢捐物來組建團練,自從上一次嚐到了投筆從戎的甜頭謝子澄就一直對軍事很感興趣,這一次國難當頭他自然是義不容辭。在發動鄉紳們羣策羣力尋找抗夷良策的時候,霍師傅特意的向他推薦了住在楊村的劉銘傳。

這劉銘傳的名聲謝子澄也略有耳聞,不過聽說他年紀輕輕就做到了候補參將的時候謝子澄就斷定這個人沒什麼本事,因爲這個時候全國到處都是戰火,要是這個劉銘傳真的靠着真本事升到參將的位置上又怎麼會讓他候補,再加上他這麼年輕,肯定是花錢買的這麼一個功名。不過現在聽霍師傅一說這個人還真的有兩下子,他就不禁動起了招攬的念頭。

爲了表現自己的禮賢下士謝子澄親自到楊村去拜會劉銘傳,結果還沒進村就聽見村子的東頭炮聲連天,着實把他嚇了一跳,陪同而來的縣令剛忙解釋說這是劉銘傳在用大號的爆竹訓練那些團練適應戰場的氣氛。

謝子澄點了點頭,“若不是貴縣提醒本府險些忘了,這爆竹的聲音真是響啊。”

被這聲音吸引謝子澄決定暫時不忙去劉府,大夥一起先到訓練場上去看看。看着那些團練在戰壕、地洞熟練的鑽爬,以及那漫天飛舞的牛屎謝子澄不禁感嘆這個劉銘傳對洋人的戰法實在是頗爲了解。謝子澄並不瞭解洋人是怎麼打仗的,但是他知道李富貴是怎麼打仗的,所以沒事的時候他也會捉摸一下該怎麼樣對付這樣的軍隊,可是一直想不出什麼好辦法,現在看到劉銘傳的訓練方法讓他感到頓開茅塞。

在模擬戰場的邊上有一塊靶場,遠遠的樹立着一排半身靶,謝子澄看到這個不覺眉頭一皺,這個劉銘傳雖然是個候補參將但是私自擁有槍支可能還是不太合規矩,畢竟他這一支團練屬於完全的自發組織,官府並未予以承認。不過當謝子澄看到訓練所用的槍支的時候立刻又被逗樂了,訓練用槍都是些木頭槍,看來這個劉參將還是十分小心謹慎的,謝子澄對他的好感又加深了一層。

把訓練場看了個遍,謝子澄相信自己已經找到了剋制洋人的辦法,而這個時候原先等候在劉府的劉銘傳和各位鄉紳們纔得到知府大人先去了訓練場的通知,急急忙忙的從村子裡趕了過來。

起點中文網 www.cmfu.com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第96章 合圍(上)第28章 凱瑟琳(上)第一百六十二章第72章 一瓶好酒的賄賂第一百一十八章第一百七十二章第194章 東北軍區第八十二章第19章 額爾金第一百七十九章第137章 輸誠第一百三十一章第65章 變法第一百七十六章第157章 新的目標第四十九章第二十五章第71章 鹿兒島之戰第七十八章第172章 談判桌下的陰謀第161章 螳螂捕蟬第2章 大清金融形勢研討會第一百一十九章第九十六章第136章 死士第一百三十二章第39章 營救第91章 辯論會第2章 大清金融形勢研討會第一百三十章第13章 北王韋昌輝第197章 海參崴第六十一章第一百一十八章第190章 過年第十七章第20章 海外命案第83章 得勝回朝第一百六十八章第九十八章第一百二十章第125章 新海軍第17章 廷議第110章 浙江第111章 李府第92章 胡林翼第二十一章第87章 背主做竊第六十九章第三十三章第十章第一百一十四章第119章 分割越南第121章 和平(中)第2章 大清金融形勢研討會第一百二十六章第一百七十六章第五十八章第九十三章第十三章第137章 輸誠第一百零五章第193章 敗後之局第27章 遠行第三十七章第51章 平衡第10章 勝保的勝利第一百一十七章第二十一章第89章 新教育第12章 天京事變第一百四十八章第一百章第二十一章第169章 平定西北第五十一章第一百四十五章第33章 廣東戰區(下)第141章 人心隔肚皮第186章 帝王第一百四十章第113章 三巨頭第六十七章第162章 黃雀在後第142章 歡樂的馬尼拉第205章 歸國第二十五章第一百一十四章第123章 吳淞水戰第29章 凱瑟琳(下)第九十九章第九章第90章 科舉第二十五章第58章 友好使團第九十三章第51章 平衡第18章 三座大山第一百一十五章第123章 吳淞水戰
第96章 合圍(上)第28章 凱瑟琳(上)第一百六十二章第72章 一瓶好酒的賄賂第一百一十八章第一百七十二章第194章 東北軍區第八十二章第19章 額爾金第一百七十九章第137章 輸誠第一百三十一章第65章 變法第一百七十六章第157章 新的目標第四十九章第二十五章第71章 鹿兒島之戰第七十八章第172章 談判桌下的陰謀第161章 螳螂捕蟬第2章 大清金融形勢研討會第一百一十九章第九十六章第136章 死士第一百三十二章第39章 營救第91章 辯論會第2章 大清金融形勢研討會第一百三十章第13章 北王韋昌輝第197章 海參崴第六十一章第一百一十八章第190章 過年第十七章第20章 海外命案第83章 得勝回朝第一百六十八章第九十八章第一百二十章第125章 新海軍第17章 廷議第110章 浙江第111章 李府第92章 胡林翼第二十一章第87章 背主做竊第六十九章第三十三章第十章第一百一十四章第119章 分割越南第121章 和平(中)第2章 大清金融形勢研討會第一百二十六章第一百七十六章第五十八章第九十三章第十三章第137章 輸誠第一百零五章第193章 敗後之局第27章 遠行第三十七章第51章 平衡第10章 勝保的勝利第一百一十七章第二十一章第89章 新教育第12章 天京事變第一百四十八章第一百章第二十一章第169章 平定西北第五十一章第一百四十五章第33章 廣東戰區(下)第141章 人心隔肚皮第186章 帝王第一百四十章第113章 三巨頭第六十七章第162章 黃雀在後第142章 歡樂的馬尼拉第205章 歸國第二十五章第一百一十四章第123章 吳淞水戰第29章 凱瑟琳(下)第九十九章第九章第90章 科舉第二十五章第58章 友好使團第九十三章第51章 平衡第18章 三座大山第一百一十五章第123章 吳淞水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