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得將

瓊,字叔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以勇猛彪悍著隋朝來護兒部將,後隨張須陀討伐李密。兵敗,張須陀戰死,秦叔寶歸裴仁基部下,又隨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爲帳內驃騎。李密失敗後,投降王世充,後同程知節等人一起投唐,被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帳下。

羅士信,張須陀屬下一員戰將,勇武過人,因一舉擊潰齊郡長白山王薄、左才相、孟讓等率領的農民起義軍而成名,頗受張須陀器重。後隨張須陀鎮壓李密領導的瓦崗軍,兵敗,張須陀被殺,羅士信隨同裴仁基等歸降瓦崗軍,被授以總管之職。瓦崗軍失敗後,不久,率所部千餘人降唐,被拜爲陝州道行軍總管。

這些信息立刻記起,張宣凝從沒有想到,會在這裡遇到這二將,按照歷史來說,他們二人都是張須陀手下勇將悍將,張須陀戰死後,歸於裴仁基,一起投靠瓦崗軍,怎麼會來這裡呢?

想到這裡,張宣凝立刻說着:“原來叔寶兄在城中,難怪讓我吃了一個好大虧,傳令下去,如是有將是秦瓊者,先不要殺了。”

這聲音清晰,立刻傳到了周圍所有人的耳朵中。

李淳風當然知道應該怎麼樣辦,他恭謹的說着:“是,臣這就親自去辦。”

說完,他就下了城門,帶着數騎,向裡面而去。

果然,在月光下,聽了這話,羅士信臉色一緩,羅士信和秦瓊,都是齊州歷城人。二人是同鄉,又同在張須陀手下作戰,關係當然不同。

張宣凝見此,一笑,然後就從南門而下,令人開了城門,出得城門,直在平地上與之對看,大軍等在後面。只有二十個親兵上前,張宣凝笑着拱手作禮:“士信兄,等叔寶兄過來,有段時間,何不過來說話,這樣也清楚一些。”

如果沒有防備,羅士信一千騎的確可以製造大麻煩,但是這時,已經有了防備。又有城守,七百餘騎,一千甲士跟隨,帶有弩弓,羅士信這一千騎,真要衝上,也不過是死路一條罷了。

目光掃過衆兵,並且看到了弩弓,羅士信臉色微微一變,冷哼一聲。他也帶着二十親兵上前,自有木墩二個端上,讓二人都坐下了。

等到靠到近來,張宣凝就嘆息的說着:“士信兄勇武過人,我一向佩服,特別是截擊盧明月十萬軍時。你和叔寶兄只帶數百兵,就敢於突襲敵軍的大營,營門緊閉,二位躍上敵軍的望樓,各殺敵數人,敵營大亂。兩人打開營門,率領部隊突入大營攻擊,縱火焚燬了敵軍三十多座營寨,煙火沖天。盧明月因此大敗,士信兄和叔寶兄。正是當世難得的少年英雄啊!”

就在這時,羅士信也不過二十歲,那時只有十六七歲吧,就作出這種大事,端是當得了少年英雄地稱號!

說着,他隨口取來親兵的一個羊皮壺,直喝了幾口,就遞了過去:“冬雨甚寒,士信兄喝上幾口吧!”

羅士信細細打量。張宣凝的確只有十八歲的模樣,甚至由於白皙。還顯的嫩生一點,但是就坐在那裡,卻真正有一種卓立不凡,淵停嶽峙,深不可測的氣度,教人心折。

更重要的是,他眼如點漆,剛纔說話之間,滿是緬懷敬慕的神色,讓人毫不懷疑這的確出於真心,遞過來地羊皮壺,區區一個動作,也極是從容自在,舉手投足,均是那麼完美無瑕,使人永久難忘。

羅士信心中大懍,知道張宣凝的確是第一流的高手,頓時把鉗制於他的一絲想法全部拋棄了,而且他甚至有着原本張須陀也難以達到的凜然大器,無論外貌、風度、氣魄,均能教人心折。

羅士信接着羊皮壺,大口喝着,讓熾熱的酒入得肚中,眼神卻如刀鋒:“論得少年英雄,天下還有誰能夠比得上石都尉呢?文才詩句,天下聞名,建功立業,聖上親封,才十七歲就當上正五品折衝都尉,今年連取四郡,擁兵數萬,當真是無人可及!”

說到這裡,他不由情緒激動,聲色皆厲。

張宣凝默然半晌,臉色平靜,眸中亮起精光,透出哀傷不平的神色,低聲的說着:“我知道你怨我。身負聖恩,卻不投靠聖上,可你不知道內情。”

羅士信雙目寒芒一閃,仔細端詳了他好一會後,說着:“石都尉,有何內情,不說說來,以現在石都尉身份,以你實力,如果能夠棄暗投明,相信聖上絕對不會追究,反而大會封賞,我等也願意在石都尉帳下效命。”

他是何等聰明人,當然知道暗中張宣凝的招攬之意,說來,論官職,二人不過六品,都在張宣凝之下。

張宣凝眸子射出銳利懾人地異芒,沉聲說着:“

爲安川縣代理縣令時,李居道積蓄兵甲,刺殺上官,此得罪了李閥,在雁門時,我忠心衛國,一月斬殺突厥數百,被提拔成正五品折衝都尉,但是轉眼前,就受到李閥埋伏格殺,聖上竟然也聽之任之,豈不讓我心寒?”

羅士信也聽說此事,他沉聲說着:“此事聖上未必知道,而且當時李閥勢大,聖上就算有什麼不是,也是迫於無奈,怎可生怨望之心?”

今回輪到張宣凝苦笑:“如果就單是這事,我也就忍了,但是你可知,我父是誰?”

沒有等他回答,就說着:“我祖是楊素,我父是楊玄感,我當時生死一線時,就是因爲我父世交李播救我,才得以脫身,並且在舊部幫助之下,得以一年內佔有四郡,聖上已知內情,你覺得他會容忍於我?”

“就算聖上容忍,相助於我的臣子部屬怎麼辦?等待日後清算?再說,我時到現在,佔有四郡,兵力數萬。真是成事之時,聖上又能夠給予我這等地位?”張宣凝直接說白了,說明了。

“說來說去,還是無非了狼子野心!”這樣說白了,羅士信反而無話可說,他倒不知道這事,因此這二個名字,立刻使他感受到壓迫。

楊素,在這時。地位極高,幾與宰相平等,功名蓋世,威名所至,幾壓倒四大門閥,連羅士信也不自覺的產生這種心理:“難怪張宣凝如此成事,竟然是楊素的孫子!”

古代極講究家世,一念如此,雖然英雄了得。也受影響,頓時眼光就完全不一樣,本想喝罵,竟然說不出口,只是如此說上一句。

“也不僅僅如此,三皇五帝,夏商周千年,秦漢五百年,晉時五胡亂華,我華夏衣冠幾欲淪陷。胡人當道,現在天下大亂,真是撥亂反正之時,我繼承二祖之烈,必行此事,這番話我一向只藏在心內。從沒有向人傾吐,今天見到士信兄,卻情不自禁說了出來,連自己都感到奇怪。”

羅士信默然,他心中一陣溫暖,又是一陣寒冷,因爲憑敏銳的感覺告訴他,張宣凝說這番話時,是真情流露,斷無虛假。但是就是這樣,纔是可怕,讓他也分不清,到底是真是假,是虛是實。

這次見面,當真是大出預料之外。

頓了一頓,張宣凝又說着:“二位本來是張將軍部下,爲何到這裡?”

既然秦瓊已敗,遲早可以知道。這倒不是秘密了,羅士信就信口說着:“你佔有三郡。張帥(張須陀)討伐瓦崗軍時,將我二人調到此東陽郡,秦瓊先來,我押送一批糧草,遲來一些,想不到短短一月,將軍就戰死,而郡城已破。”

說到這裡,已經有黯然之意,張宣凝眼見如此,知道他心中動搖,因此就說着:“此時,聖上已困江都,瓦崗軍勢大,五十萬之衆,逼近洛陽,南北已經切斷,張將軍又死,何人能夠挽回局面?你可知道,李閥也已經招兵買馬,就在近期起事,南北都亂,聖上這時,實已失天下,二位是世上豪傑,現在不過區區六品官職,如是能夠助我,我必封二位爲一郡守備,還請士信兄多多考慮纔是。”

羅士信不悅的說:“我蒙朝廷之恩,豈是這種人?”

張宣凝嘆着:“我明白你們地心情,但是事實上,對你有恩者,是張帥,而非聖上,再說,你十四歲就跟張帥,南征北討,自大業六年開始,就與各地義軍廝殺,破敵無數,但是不覺得越是圍剿,越是多嗎?這實是聖上失德,天必厭之啊!”

羅士信猛地起立,虎軀挺直,雙目寒芒閃動,凝望着張宣凝,沉聲說着:“你的意思我已經知道,但是我如不肯呢?”

“當今天下,四分五裂,戰禍連綿,最終受苦的都是平民百姓,我等有志之士,必使天下重歸一統。此是天下大義,私人的情份都該擱置一旁。士信兄如執意不肯,我亦無話可說,爭霸天下,本只有逆流而上,生死不計,我們如是分列二陣,也只有以死相爭,不過士信兄少年英雄,今日我不想與之敵對,只有恭送出城,等日後再戰了。”張宣凝露出了遺憾地神色,其實這時,三萬軍疲憊不堪,根本拿不下,這只是順水人情。

“秦瓊呢?”

“叔寶兄既是我的俘虜,當問是降否,如是不降,只有殺了,你和叔寶兄都是天下豪傑,我爲天下計,怎麼也不可能放虎歸山,只有如此處置了,爭奪天下,本是如此,還請士信兄切怨我!”張宣凝淡淡的說着,但是誰也知道,這“殺了”二字,卻是半點也沒有虛假的。

聽了這話,羅士信目光落在身後郡城之處,雙眼寒芒一閃,許久才嘆着說:“總管雖然說話無情,

真實是奪取天下的必要手段,我竟生不出怨恨之心,我先和秦瓊見得一面。”

張宣凝欣然說着:“這個當然。”

沒有多少時間,果然李淳風前來,二個親兵擡着塊門板,門板上架起一人,離十米而停,羅士信心知對方絕對不會允許他當場搶人,卻自己大步走過去,眼睛一看。果然臥着地那人便是秦瓊,背上蓋着一件衣服,已經被鮮血滲透,人早已經昏過去了,羅士信輕輕撩起,往下面看去,卻見身上十幾處創口,雖然熬上藥,但是還是觸目驚心。

“秦建節尉。果是勇武,在城已破,大勢已去地情況下,還是據守太守府,死戰不退,如非我去的早,只怕已經亂刀分屍了。”李淳風說着。

聽了這話,羅士信當時就眼淚落下了,他擦了擦。深吸一口氣、閉上眼睛,好一會後睜開說着:“總管的意思,我已經明白了,我有一事想問總管。”

“士信兄儘管說來。”

“總管是楚國公(楊素)孫子,不知是不是已經得了楊公寶藏?”問着,他眼睛都沒有眨,眸中生出寒光來。

“這本是絕密,不過既然士信兄問起,我自然不會隱瞞,不錯。楊公寶藏已經在我手上,因此纔可整軍作戰,不遜色於任何門閥。”張宣凝沉聲說着。

聽了這話,羅士信容色一黯,天下一直相傳,能得和氏璧或楊公寶藏者。將爲未來的真命天子,雖然傳國玉璽他並不知道也落在張宣凝手中,但是得了楊公寶藏,已經令他感覺到吃驚了,不但有實質地作用,更有無可替代的象徵意義。

只要在合適的情況下一公佈,那些小股義軍,以及附近弱一點的郡縣,都可能不戰而降,這種意義是非常巨大地。能夠在張宣凝身上籠罩一層天命的光環。

而張宣凝,這二年來,已經以鐵般地事實證明了他不但是一代武學奇材,十八歲就晉升一流高手的境界,更是一個文武皆備的君主,現在給他成功將楊公寶藏據爲己有,能夠和他匹敵地人的確不多。

也就是這時,李淳風上前,說着:“士信兄。主公不但已經取了楊公寶藏,而且已經奪了四郡。論兵力來說,雖然不及瓦崗軍,但是洛陽城高堅固,王世充也是一代將才,瓦崗軍再難奪下,現在天下,建官稱制,又有幾人呢?而且,你可知道,我方和宋閥已有聯繫,主公正想向宋缺求親呢!”

這時,李閥還沒有崛起,可以不論。

瓦崗軍還是翟讓主事,李密還沒有奪權,沒有李密這個八柱國世家公爵主持,瓦崗軍就脫離不了草莽賊軍的定位,因此也不是好投靠對象。

算來算去,的確只有張宣凝大有天下之像,特別是宋閥這句話,徹底使羅士信心驚,宋閥是四大門閥之一,自許漢族正統,是有很大可能支持張宣凝,這樣的話,真是勢大了。

李淳風對他地反應大感滿意,油然說着:“再說,東陽郡失,秦瓊被我方拿下,士信兄就算回去,也難逃大罪,不如歸屬主公,主公此時正是用人之際,士信兄如來,日後必等公侯之封,留名青史!”

張宣凝上前,深深拱手作禮:“還請士信兄助我!”

羅士信望向二人,他本在猶豫,得了如此臺階,當下就說着:“總管如此盛情,我怎敢不從,臣羅士信,拜見主公!”

頓時,他推山倒玉一樣,跪在地上,行三拜九磕地君臣大禮。

他如此,他身後的一千騎兵面面相覷,稍一遲疑,也各自翻身下馬,下拜:“拜見主公!”

張宣凝心中大喜,連忙伸出手來扶上,說着:“有士信助我,天下可定也!”

頓了一頓,又說着:“城外冬寒,既已歸我,那就入得城來吧,不過城中還在整頓,士信地騎兵,都是隋衣,怕惹誤會,還是就和我親軍一起,住於這南門樓格,至於叔寶,他傷重,耐不得寒,送於太守府療養,你看如何?”

他當然不會立刻就相信羅士信,如果隨意放得入城,一旦事變就不得了,因此現在放這千人和自己地一千八百軍一起,有心戒備之下,就算羅士信想突襲,也佔不了便宜,一旦天亮,城中整頓完畢,自己二萬五千軍恢復一些戰鬥力,這一千騎兵,也就可以控制了,而秦瓊也必須重新送到太守府看管和治療起來。

既已經拜得了主公,關係就立刻不一樣,羅士信恭謹說着:“既是主公之意,臣自當奉行無誤。”說完,他就令身後千人,卸下盔甲,以示誠意。

第九十九章 漢統興矣第四十四章 會稽第五十八章 二郡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四十六章 投名狀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七章 鹽路(上)第五十五章 決斷千古臣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七十五章 師妃暄第四十九章 始拜君臣說龍第八十一章 交易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一百一十章 來日奉上妃暄頭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一百零一章 天子死社稷第八十三章 淡然入化第九十三章 兵法正道第二十章 正義(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六十九章 魯妙子第九十六章 宴前第十五章 密謀(上)第二十七章 模糊(下)第五章 小戰(上)第二十章 叢林(下)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二十八章 殺場(上)第六十三章 唐王第十一章 賭場(下)第十五章 密謀(上)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四十七章 易縣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三十二章 隊正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四十四章 會稽第二十八章 殺場(上)第八十七章 宋玉致第一百十六章 今日殺得寧道奇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六十二章 生意第二十八章 殺場(下)第一百十三章 步步緊逼第九章 水寇(上)第二十章 正義(下)第三十七章 代理第五十九章 北上無變數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上)第一百零八章 此時生子如天意第五十七章 土地第五章 小戰(上)第二章 明悟(下)第六十四章 魏徵第十八章 命數(下)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九十四章 春江花月夜第二十一章 正義(上)第九十七章 宴中第八十二章 旖旎風光第四章 說意(上)第七十一章 石之軒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三十七章 代理第一百十三章 步步緊逼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第七十三章 登基稱王第一百零五章 李閥包圍網第九十二章 財大氣粗千古一帝第三章 拜禮(下)第二十章 正義(下)第十三章 香主(下)第十七章 事先(上)第五十九章 北上無變數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七十二章 石公無雙第四章 說意(下)第一百零六章 婠婠切讓王上久等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一章 醒來(下)第十章 消息(上)第四十六章 投名狀第九十七章 宴中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十一章 賭場(上)第十二章 殺戮(下)第四十一章 突厥第四十章 千古真相第九章 水寇(上)第六十六章 機運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第一百二十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上)第八十四章 春意
第九十九章 漢統興矣第四十四章 會稽第五十八章 二郡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四十六章 投名狀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七章 鹽路(上)第五十五章 決斷千古臣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七十五章 師妃暄第四十九章 始拜君臣說龍第八十一章 交易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一百一十章 來日奉上妃暄頭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一百零一章 天子死社稷第八十三章 淡然入化第九十三章 兵法正道第二十章 正義(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六十九章 魯妙子第九十六章 宴前第十五章 密謀(上)第二十七章 模糊(下)第五章 小戰(上)第二十章 叢林(下)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二十八章 殺場(上)第六十三章 唐王第十一章 賭場(下)第十五章 密謀(上)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四十七章 易縣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三十二章 隊正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四十四章 會稽第二十八章 殺場(上)第八十七章 宋玉致第一百十六章 今日殺得寧道奇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六十二章 生意第二十八章 殺場(下)第一百十三章 步步緊逼第九章 水寇(上)第二十章 正義(下)第三十七章 代理第五十九章 北上無變數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上)第一百零八章 此時生子如天意第五十七章 土地第五章 小戰(上)第二章 明悟(下)第六十四章 魏徵第十八章 命數(下)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九十四章 春江花月夜第二十一章 正義(上)第九十七章 宴中第八十二章 旖旎風光第四章 說意(上)第七十一章 石之軒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三十七章 代理第一百十三章 步步緊逼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第七十三章 登基稱王第一百零五章 李閥包圍網第九十二章 財大氣粗千古一帝第三章 拜禮(下)第二十章 正義(下)第十三章 香主(下)第十七章 事先(上)第五十九章 北上無變數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七十二章 石公無雙第四章 說意(下)第一百零六章 婠婠切讓王上久等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一章 醒來(下)第十章 消息(上)第四十六章 投名狀第九十七章 宴中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十一章 賭場(上)第十二章 殺戮(下)第四十一章 突厥第四十章 千古真相第九章 水寇(上)第六十六章 機運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第一百二十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上)第八十四章 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