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漢統興矣

戰場下的殺聲轟傳峽谷,愈趨響亮。

藏在一片山坡密林內的蒲觀水自山丘而上望下去。

十萬和十萬的大軍對峙,滿布平原之上,蹄聲轟天響起,五千騎兵從一方衝出,潮水一樣的蔓延整個大,形成一股洪流,在平坦的平原上,這五千騎不斷衝擊,把攻擊的距離減至不到半里,直有搖山撼嶽的驚人威勢。

“宗羅候率領騎兵衝擊了。”蒲觀水雙目露出某名的神色。

騎兵不住接近,衝入了李唐軍中。

蒲觀水回頭一瞥,見到自己後面的人正在記錄戰事,點頭說着:“作的好,把一切記錄下來,回去自可向王上請功。”

“蒲大人,你說此戰勝負如何呢?”副使上前問着。

“二方兵力相差不大,訓練和糧草供應也是如此,薛舉和薛仁,武功都是一流高手,大將宗羅候更是智勇雙全,論武功,李世民實是差上一些,而劉文靜和殷開山,未必就勝出,只是薛舉擁有五千騎,看來李世民敗的可能性很大。”蒲觀水才說到這裡,就見得薛舉騎兵連衝之處,李唐軍雖努力與之拼殺,但是還是大亂。

其實,日後聞名天下的秦王玄甲,就是經過此役,李世民清楚認識到騎兵的強大之後才建立的,而玄甲破陣法,也從此戰中獲得。

“薛舉哪來的這樣多騎兵?是不是突厥而得?”

蒲觀水大搖其頭說着:“薛舉起事於金城。附近正是隋軍馬場,先奪馬場才得如此多馬匹,突厥分成數十部落,每部也只有數千或者上萬匹戰馬,再慷慨也不可能給這樣多。”眼見宗羅候一騎在先,率領騎兵左殺右討,所到之處無人可阻,頓時又贊說:“宗羅候幼與薛舉習武,二人情同手足,是薛舉的第一大將。現在果然不凡。”

又嘆息的說着:“不過薛舉到底不是大將出身,與兵法上有差錯,如果這支騎兵再等半日再出擊,當可一戰就破開李世民大營,而不是現在這樣糾纏着。”

副使沉吟一下,說着:“如果突厥願意派兵,李世民根本阻擋不得。”

蒲觀水瞥了他一眼,淡淡的說着:“哪有這個可能,李閥和突厥的關係遠比薛舉親密許多,當年李閥和突厥聯手逼着聖上南遷。可見彼此聯繫之緊密。”

“既然如此,那突厥爲何也不幫李閥呢?想必李閥必會提出這個意思。”

“東西突厥分裂,突厥也是元氣大傷,隋天下大亂後,東突厥也無力直接攻擊,所定下的戰略,就是趁機支持各反隋勢力起兵,大肆進行分化操縱,以加劇中原的戰亂,當年三國分裂。以及八王之亂。都讓突厥明白,只有中原不斷內耗,它們纔有機會。目前,薛舉、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樑師都、李軌、高開道,俱北面稱臣,受其可汗之號。李閥也緊跟其後。”

“我方已經查明。薛舉厚賄突厥。合謀進取長安時,李淵急忙遣使突厥。賄以大量金帛。而且許諾割讓五原、榆林二郡,與突厥以靈州爲界,條件是不僅不援助薛舉,而且共助唐軍。”蒲觀水冷哼一聲:“五原、榆林處河套,是中原防禦北方遊牧民族的第一道天然防線,東突厥既得金帛,又將與中原的分界線向南推進數百里,自然更願意與唐交易,因此轉而支持唐軍。突厥遣處羅之子鬱射設率所部萬家入處河南之,將勢力擴張到河套區,李淵賣國求兵,將漢族抵禦草原勢力的屏障撤去,實是其心可誅。”

“是啊,出賣屏障,中原帶就暴露在突厥騎兵之下,李淵難道不怕再來一次五胡入侵,當真是胡種,其心必異。”副使也自唾罵說着。

“不過,五原郡太守張長遜,又以郡降唐,實際上與突厥、唐朝都保持臣屬關係,我看李唐站住腳跟後,會出爾反爾,畢竟五原實在太重要,一旦全部落於突厥手中,李唐自己都寢食難安,我看這事還有變化。”

“是啊,其實北方誰不向突厥稱臣,竇建德據說現在也拜見突厥大汗,與之稱臣,以獲得突厥的支持。”副使嘆的說:“現在不向突厥稱臣者,唯吾王一人也!”

“我來北方,實考察,多多知情,突厥之策,我已一手在心,等回去見得王上,自寫一策獻於王上,以讓王上知道實情。”蒲觀水笑的說着。

“蒲大人,願您多多指點。”副使恭謹說着。

蒲觀水望了他一眼,知道他不可能與之爭功,當下也就笑的說着:“也好,下面戰事會糾纏一段時間,我先給你說說。”

“隋朝強盛時,突厥竭力支持各勢力反隋起兵,造成天下四分五裂的局面,以便從中稱霸。大業九年靈武郡的白榆妄、十一年上谷郡的王須拔和魏刀兒、十三年金城郡的薛舉、馬邑郡的劉武周、朔方郡樑師都、太原的李淵、五原郡的張長遜、武威郡的李軌、離石郡的胡人劉季真、

的郭子和,甚至河間郡的竇建德和劉黑,都都向突貢,尋求支持,而東突厥來者不拒,通過馬匹買賣,甚至賜予,支持這些中原勢力,以亂天下。”

“李淵起事時,突厥送馬千匹到太原交市,許諾遣兵隨李淵攻長安,李淵畏懼其喧賓奪主,因此只要五百騎,不過,已經得了突厥幫助的聲勢。”

“但是這種支持並非固定,突厥目前不宜直接入侵中原,所以以資財爲中心,以賄賂的厚薄,決定支持的對象。是故突厥與十幾個北方政權都有政治隸屬關係,這十幾個政權利益互相矛盾。有時甚至尖銳對立,在他們都向突厥求援情況下,突厥究竟支持何方,既不取決於雙方關係的近密程度,也不取決於允諾的先後,而是取決於提供經濟利益的厚薄,本來李閥最富,所以現在支持李閥最多。”

“只是,李閥到底不同於突厥,隨着隋朝已經土崩瓦解。李閥在北方越來越強大,逐個翦滅割據勢力,必和突厥相沖突,突厥爲了保持北方的霸主位,必全力對付李唐。”

“我必向王上建議,多資錢米於北方豪強,以換取人口和其它物資,而這些豪強,必再以獻給突厥,以獲得支持。這樣的話,突厥也順水推舟,削弱對李唐支持,而加大對其它勢力支持,如此,李唐統一北方之路,必坎坷難行,與吾王大利。”蒲觀水雖然不知道,歷史上,李淵爲了獲得支持。對突厥前後貢獻。不可勝記,歷史上稱“帝經略天下,故屈禮,多所舍貸”。

但是,他也洞察了情勢,也明白了北方要點。因此他說着:“如此。吾王就可從容佈局。先致人,置李閥於死。我必以飛書,傳報於王上,請王上聖裁。”

說到這裡,眼見下面平原近二十萬人廝殺,殺聲震天,數也數不清大羣戰士,各爲其主,而不斷撲倒在,其實,就是一個誰死快,誰死多的問題,眼見如此,蒲觀水目無表情,他目光收回,遙看南方,那裡,江山也萬里,又在何事呢?

時間推移,經過千里江山,幾十重郡縣,又來到江都,直言而上,信件進宮,來到了皇家的一個幽美的大花園中。

箏音隱隱從一片竹林後傳來,抑揚頓挫中,說不盡的纏綿悱惻。掠過繡林間的小徑,跟前豁然開朗,一處涼殿半居於小湖之上,涼殿不大,由竹而制,隱約可見,裡面坐着一些人等。

座的,正是楊宣凝和李播,而彈箏者,卻是尚秀芳,她雙手撫箏,低下螓,只是就是那點微露雪白的肌膚,已足可扣動任何人的心絃。

女官帶信入內,張目四顧,只見身處一間竹室之中。這竹室不過數丈見方,卻極是清幽雅緻。

先是水光一色,照耀着滿壁上,這是臨水而築美態。

又有一架紫檀木所制書,其下一張小几,小几之上,一個青瓷花瓶,插着數株花,疏疏之間,將放未放,又有一管玉簫擱在其上,而一個女子倚坐在上,正閒閒讀着書來,真是靜妃沈幽蘭。

而楊宣凝和李播二人坐在中席,閉上雙目,完全沉醉在箏音的天中,她的箏音比之石青漩的簫音又是另一番不同的味道,石青漩總有一種似近實遠,遺世獨立的味道。

而尚秀芳爲藝術故,故以情入手,纏綿不捨,愈聽愈難自了,但是又不會過於悲傷,而調其七情而從之,二人仔細品位音樂,對此之外的事一概不聞不問。

女官卻不敢怠慢,跪拜在,等箏聲稍息,就說着:“王上,有急報。”

尚秀芳聞聲擡頭看來,“啊”了一聲,中斷了箏聲,楊宣凝卻也不怒,知道非急件,不會如此,他張開了眼,見得尚秀芳正起身,連忙起身相扶,就說着:“尚大家,不必起身。”

尚秀芳與他肌膚相觸,二人都有一絲異樣感覺,尚秀芳嫣然一笑,風情萬種,說着:“王上,秀芳蒙王上關心愛護,不勝感謝,只是軍國之事,秀芳不敢多聞,王上以後要聽歌舞,只管遣使召見就可,這時不作客套。”

尚秀芳何等聰明人,知楊宣凝性格在某一方面,甚是端謹,故雖然受得寵愛,語氣還是十分謙恭有禮,果然楊宣凝笑着:“如此,不留尚大家了,只是尚大家不受珠寶之禮,寡人真不知道送什麼纔好呢?”

尚秀芳剪水雙瞳掃過,笑着:“王上不如多給秀芳賜些碧螺春,如何?”

楊宣凝啞然失笑:“尚大家真是給寡人出了難題,今年碧螺春,極品貢量也不過二十四兩,寡人賜了羣臣,已去一半,再給尚大家這般拿去,寡人都沒得喝了。”

尚秀芳幽然起身,裙長曳。低胸見雪,不着珠寶,但是天生麗質,果是風華絕代,卻是笑着:“君無戲言,王上就算再是心疼,也要給些秀芳。”

楊宣凝臉露難色,說

秀芳既然如此說,那寡人也不得不割捨了,就再賜秀何?”

此時夕陽在山,返景直映入室中來,尚秀芳笑了:“王上心懷天下,何必如此吝嗇,秀芳下次再問王上要了。”

說完,她折腰行禮,就自離開,而靜妃沈幽蘭也緩緩站起來,也自告歸退。

這時,李播才睜開眼來。說着:“王上,你可知,你之寵愛,使她身份然,大臣將領,無不以請之爲榮,王上如是喜歡,不如直接納入宮來。”

楊宣凝笑了,說着:“無妨,廠衛記錄她行蹤。倒沒有見得她真正有什麼圖謀。如是沒有,寡人敬其追求,愛其美色,有何不可?尚秀芳今年不過十七,身懷密學,容貌豔麗。再過十年。納之後宮也不遲。要知,此女之美。在於進益,寡人真的期許她十年後,藝術音樂晉於顛峰時的麗質。”

說完,他取過密摺,仔細讀來,密摺甚多,又反覆讀過,臉色慢慢沉了下去,又遞給了宰相讀來。

李播也仔細讀過幾遍,露出一絲喜色,說着:“恭喜王上,薛舉破李世民,死者十五六,大將慕容羅、李安遠、劉弘基皆陷於陣,爲其所俘虜,與王上大業有利,而此人辨別清楚,洞察玄機,王上又得一能臣。”

“薛舉破李世民,胡教不得不出手了,我看四大聖僧,聯慈航靜齋,都少不了,薛舉雖然經過我方提醒,但是能否逃過此劫,還是難說。”楊宣凝說着:“不過此子確有用,意見幾與閣臣所商甚合。”

“正是,突厥分裂,兵員不足,又少鐵器和糧食,突厥此時斷然不可大舉入侵,但是卻可大肆索取貢幣,並且分裂操縱北割據勢力,因此,北方豪強消長之勢,竟然在於錢幣,也算是歷代少有,古來,以夷制夷,現在它們也學會以漢制漢,始畢、處羅、利,都已熟得此套啊!”李播說到這裡,聲音也低沉下去。

“突厥現在,一取半胡半漢之人在突厥爲官,最近甚至有漢族投效於突厥,因此突厥幾多奸計,我方就算取得天下,也想必有大把留在中原胡人世家,與之暗通消息,不可不防備啊!”楊宣凝頓了一頓,又說着:“長安位於關中平原,當渭河之南,秦嶺之北,沃野千里,羣山環抱。自古以來就是交通和軍事要,周、秦、漢均以此爲都,可所謂沃人富,有險可守這八個大字。論財富之盛,李唐自是遠諸雄,看來突厥傾向李唐不可避免。”

“王上,不必太擔心,我等派遣禮部,與北方羣雄交好,培植影響,互通貿易,也可購得精馬入內,雖然數目不多,在錢幣上也得不償失,但是卻可延長羣雄之氣數,增加李唐之障礙,王上,只要再多三年,臣保證南方固若金湯,精兵百萬不敢說,六十萬精兵可得,並且再無內患,王上纔可從容北上,一舉掃平天下,眼下這點錢幣,又算得什麼呢?”李播說着:“而且,我方與之海貿,漸有大利,正好添補在這上面,斷不會勞民傷財,或者耽誤了軍政耗用,萬不可讓李唐,掃平西面之患,再遙看北上羣雄逐鹿,乘蚌相爭,坐享漁人之利。”

楊宣凝舒出一口氣來,長身而起,伸個懶腰說着:“有先生在,寡人就可安心了!寡人愛好女色,宮中操習天女之舞,其中多麗色,正要多看看去。”

李播搖頭笑着:“王上又何必欺老臣?天下大事,國內大小事,都在王上掌握之中。”

就在二人互視而笑之中,又有焦急的步伐而來,二人頓時面面相覷,楊宣凝遺憾的說着:“看來,上天還不想讓寡人如此輕鬆啊?”

說着,又端坐回到席上,就在這時,一個女官入內:“王上,聖上與瓦崗軍大戰,瓦崗軍大敗,李密主營一日被破,五十萬軍頓時土崩瓦解,興洛倉被聖上奪回。”

楊宣凝頓時猛的站起,不自覺的,全身功力運起,頓時,女官快跑來的吸氣喘息,甚至李播吸氣異響,均一絲不漏收進耳裡,他猛集中眼光到女官身上,其它景象頓時變得模糊起來,只有此個女官的所有動靜和表情,都絲毫可見。

“什麼,果真如此?”聲音竟然帶着幾分顫抖。

“正是,具體急報在此,還請王上聖覽。”

楊宣凝連忙上前,短短几步,幾乎一滑,一把手抓過急報,立刻就向它看過,連讀幾遍,他突然之間就把急報一扔,奔到外面,昂望天空,哈哈大笑:“上天助我,今吾大業成矣,今吾大業成矣!”

歡喜跳躍,幾是忘形。

李播揀起密件,也讀了幾遍,漸漸,他也露出笑意,幾經壓抑,卻還是笑出聲來,聲音越笑越大,最後,也自手舞足蹈:“蒼天庇佑,漢統興也!”

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三十三章 夜戰第七十四章 諸雄並起第四章 說意(上)第九十八章 禮包師妃暄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二十一章 正義(上)第六十八章 破賊第三章 拜禮(下)第五十一章 欽差第八十七章 宋玉致第六十章 蛻化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十章 消息(下)第六十章 蛻化第八十七章 宋玉致第三章 拜禮(下)第四章 說意(上)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二十章 正義(下)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六十九章 魯妙子第一百零一章 天子死社稷第十三章 香主(下)第四十四章 會稽第七章 鹽路(上)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下)第二十八章 殺場(上)第三十四章 肉湯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九章 水寇(下)第十三章 香主(下)第五十五章 決斷千古臣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十九章 名傳(上)第四章 說意(下)第十章 消息(上)第六十二章 生意第二十六章 舍利(上)第九十二章 財大氣粗千古一帝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四章 說意(上)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十六章 說相(下)第八十二章 旖旎風光第一百十六章 今日殺得寧道奇第七十七章 陽謀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三十四章 肉湯第一百二十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上)第五十四章 本色安然故第十八章 命數(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世民授首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四十三章 先機第六十章 蛻化第四十一章 突厥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十五章 密謀(上)第一百一十章 來日奉上妃暄頭第七十章 徐子陵第七十五章 師妃暄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第二章 明悟(上)第二章 明悟(下)第一百零五章 李閥包圍網第三十四章 肉湯第八十一章 交易第七十五章 師妃暄第六十八章 破賊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世民授首第六十八章 破賊第八十三章 淡然入化第二十八章 殺場(下)第八十二章 旖旎風光第九十七章 宴中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六章 家酒(上)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八十四章 春意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下)第六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八十二章 旖旎風光第六章 家酒(上)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二十一章 正義(上)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二十一章 正義(上)第七章 鹽路(上)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九章 水寇(下)
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三十三章 夜戰第七十四章 諸雄並起第四章 說意(上)第九十八章 禮包師妃暄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二十一章 正義(上)第六十八章 破賊第三章 拜禮(下)第五十一章 欽差第八十七章 宋玉致第六十章 蛻化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十章 消息(下)第六十章 蛻化第八十七章 宋玉致第三章 拜禮(下)第四章 說意(上)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二十章 正義(下)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六十九章 魯妙子第一百零一章 天子死社稷第十三章 香主(下)第四十四章 會稽第七章 鹽路(上)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下)第二十八章 殺場(上)第三十四章 肉湯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九章 水寇(下)第十三章 香主(下)第五十五章 決斷千古臣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十九章 名傳(上)第四章 說意(下)第十章 消息(上)第六十二章 生意第二十六章 舍利(上)第九十二章 財大氣粗千古一帝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四章 說意(上)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十六章 說相(下)第八十二章 旖旎風光第一百十六章 今日殺得寧道奇第七十七章 陽謀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三十四章 肉湯第一百二十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上)第五十四章 本色安然故第十八章 命數(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世民授首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四十三章 先機第六十章 蛻化第四十一章 突厥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十五章 密謀(上)第一百一十章 來日奉上妃暄頭第七十章 徐子陵第七十五章 師妃暄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第二章 明悟(上)第二章 明悟(下)第一百零五章 李閥包圍網第三十四章 肉湯第八十一章 交易第七十五章 師妃暄第六十八章 破賊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世民授首第六十八章 破賊第八十三章 淡然入化第二十八章 殺場(下)第八十二章 旖旎風光第九十七章 宴中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六章 家酒(上)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八十四章 春意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下)第六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八十二章 旖旎風光第六章 家酒(上)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二十一章 正義(上)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二十一章 正義(上)第七章 鹽路(上)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九章 水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