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登基稱王

月一日,本是大年初一

但是這時,會稽城卻人聲鼎沸,二萬軍駐紮在祭天壇四周,而天也作喜,五色的雲彩讓整個天空絢爛多姿,太陽光照耀着整個世界。

“先祭祖宗!”在城中,新建的祭廟上,三代直系已經確定,而楊家族人,各房各支,已經趕來二百人,其中一個是年近四旬的中年,面容頗爲清秀,這是離楊宣凝最近的一房族主——楊凌。

楊凌一聲令下,各房按照輩分站好。

對於登基爲王來說,祭祖就相對簡單了許多。

“諸位親族,我這一房楊氏,一門傳承千年,豪傑英俊之士輩出,今日列祖列宗在上,重新登錄楊宣凝入族譜。”

楊宣凝親自上前,二叩八拜之後,唸了一篇駢四儷六的祭文,並且進行祭祀。

等祭祀完畢,時間緊張,立刻起駕出城,以在吉時完成登基典禮。

二千五百御衛,身披鐵甲,外罩錦袍,旌旗如雲,楊宣凝換上了王服,帝十二旒冕冠,王者九旒冕冠,絲帶系頷,允耳低垂,身披冕服,白色鑲黃上衣、硃色下裳,其上繪有各類古老的章紋,踏赤、着蔽膝、戴佩綬。

楊宣凝瞑目在車架之中,不言不動,一旦吉時已到,頓時大鐘響徹城內,而幾乎同時,下面禮官揚聲高喝:“起駕!”

頓時,五樂齊奏,各種各樣的旗幟飛揚。

也就是這時,那個“吾王千歲,千歲,千千歲!”的聲浪,直撲而來。雖然早有準備,但是還是被這種飄飄然的感覺傳播到了全身。

楊宣凝瞑目不動,仔細體會着這種感覺,從今日開始,他就是六郡之王,日後也必是南方之主,統治百萬千萬軍民。

在統治力量下,儀隊沿路的百姓,早已經受了號令。不論賢愚老幼,願或不願,皆鮮花香案擺放於門前,全家老幼盡出,遠遠見了楊宣凝儀衛過來,盡皆山呼千歲,跪拜不休。

這種不可思議的王者威嚴,使隨行地人都個個面面相覷。

徐子陵這時,是少數能夠隨駕的白身之一。這時向四周望去,只見無論何家何姓,無論白老者,稚齡幼童,壯漢婦女,都盡皆跪伏於二邊,這種生殺予奪的威嚴,甚至讓徐子陵臉色大變,心中一片空白。

“這就是王者之尊嗎?”觀禮的商秀珣也爲之變色。

當然,不但是百姓。這時,雖然天下稱王者不少,但是真正有成王之制,成王之基的,也只有楊宣凝,因此來觀禮的。不但有各地世家,還有他們的門生子弟,如此這般竟彙集了數千人,各自觀看。

祭天台臨近,更是近衛重重,上萬軍兵團團而立,上千弩弓,五千騎兵,數百高手,全部準備。那種沉凝如實質的王者威嚴,令人咋舌,讓人敬畏。

祭天台,經過一個月的建造,已經完成,高九丈九尺,下面是黃土,上面是白色大理石所建,望之光滑如鏡。而文武百官按官職爵位分列兩側,躬身迎駕。

乘輿落地。楊宣凝負手而出,頓時,鐘鳴不絕,禮官高聲應和,羣臣跪伏在地。

楊宣凝步上三十六階,直上祭壇,祭壇上,直望青天。在這一瞬間,一切地雜念都消失了,楊宣凝的心神,和這個天地,這個萬衆合而一。

在萬民的歡呼之中,一種奇特的脈動,自身中而起,使風吹動冕服,而其餘有資格隨祭各人,一一緊隨楊宣凝身後而行。

楊宣凝定了定神,開始祭天登基,這祭文是先預備好的,當下念着,然後等祭文唸完,由楊宣凝領頭,向上天,三跪九叩禮。

等他一起身,頓時所有羣臣,所有軍民,全部跪伏在地,高喊千歲千歲千千歲。

頓時,身份就不一樣了,楊宣凝第一次以王者的身份,略掃一下眼下的數百名文官武將,就立刻開始封爵封官。

“今我已建,我封李播執政平章事,虞綽、魏徵、李百藥、魯妙子四人爲參政平章事,卿等爲內閣之人,當坐而論道,協理陰陽。”

“臣等受旨謝恩。”當下,這五人就跪拜如儀,立刻就有人送上了宰相的禮服,當是當場穿上,然後,就由李播以第一宰相的身份,又喝令着:“奉王上旨意,大封羣臣!”

然後,就一一念着,每一個被唸到地人,都出來跪下謝恩,然後雜吏佐使,一一將準備好的任命狀、印信、新制官服、佩劍,一體下。

官服以顏色區別品級。定製,宰相朱紫鑲黃,三品以上朱紫,五品以上服綠,九品以上服青,並且人人皆佩劍。

當然,一開始,各郡太守,大將,是李播宣讀,等以後,就是其它參政平章事宣讀,而且也不是一個個讀了,大體上一批批讀了。

數百投效而來的

腦,雖然個個滿是笑容,但是總算受了一個月的禮懂得基本的規矩,因此歡呼千歲之後,就迫不及待的易袍換服,佩劍魚符。

“五品以上臣工,皆可上朝受宴!”等官職說完,已經就是中午了,這時,諸人才心頭落地,就有侍衛宣讀旨意。

當下,軍民又浩蕩回城,直入得總管府,哦,不,現在已經是唐王宮了。

雖然位置狹小,但是總算確定了體制了,在改造好的大殿上,雖然大家都餓了,但是沒有誰想到這個,興奮中的羣臣,又進行第一次上朝。

楊宣凝坐到了寶座上,雖然早已有心理準備,但是心中仍是一片迷糊,這個王座,又寬又高,足可坐三個人,端坐中間,居高臨下,真是俯視衆生。

“寡人受天承運,崛起六郡。是繼父祖之志,敬天法祖、仁愛御下。如今天下未平,是以定年號爲武德,你等如忠事於寡人,佐寡人統一天下,治理天下,使寡人爲一代開國令主,寡人也必不負爾等?不吝爵土之賜。”

這就是登基宣言了,衆臣連忙俯山呼:“吾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楊宣凝頓時覺得,萬幹感慨齊涌心頭。按捺着激動的心情,凝重地點點頭,說着:“今日,不是議政的時候,第一件事情,就是冊封先祖。”

在這個時代,稱王稱帝。都是要祭拜祖宗,追封三代,這件事情可是最關鍵地,是關係到名份的事情,家國社稷,就是重中之重。

這之前,早已經準備好,楊素的父親楊敷,爲北周汾州刺史,遭到了齊將段孝先地攻擊。當時齊兵有五萬之衆而汾州城內卻僅有兩千人馬,楊敷身先士卒親當矢石苦撐了數十日保城不失。可是當時齊國公宇文憲率領的救兵畏懼段孝先,遲遲不敢進兵。結果楊敷城內彈盡糧絕,楊敷最後不支被俘。由於楊敷守城的出色表現讓北齊覺得是個人才,依然想要任用此人,可是楊敷依然守節不屈最後憂鬱死於。最後追贈楊敷爲大將軍。諡曰忠壯——因此,追封楊敷爲忠王。

楊素更加不要說,少年時俶儻不羈,兼文武之資,包英奇之略,志懷遠大,後來清掃**,江海無波;摧驍騎於龍庭,匈奴遠遁。功臣莫居其右,由於諡曰景武。因此追封楊素爲景王。

至於楊玄感,不管怎麼樣,是楊宣凝父親,由於他造反而死,因此就封爲烈王。

三代已封,羣臣慶賀,入奉家廟。

然後,本應該冊封王后和太子,但是這時。二個都沒有,僅僅封了衛貞貞爲惠妃。也算是後宮事了。

“國家新立,寡人初登基,恐怕有精神不到之處,還望諸卿多多努力,先生請先一一說來,以讓寡人知道細情。”

這其實是讓在朝地五品以上官員知道現在自己所在體系的底子。

“是,臣遵旨。”李播上前,說着。

“我國之土,會稽郡,統縣四,戶二萬八千。永嘉郡,統縣四,戶一萬五千。建安郡、統縣四,戶一萬四千。東陽郡、統縣四,戶二萬二千。鄱陽郡,統縣三,戶一萬二千。豫章郡,統縣四,戶一萬四千。總計六郡二十三縣,人口十萬三千戶,現在都已經委派官員,運轉不休。”李播大聲說着。

時到現在,由於有着不少楊家族人的投靠,挑選其中優秀者,充實了郡縣內政,也鞏固了楊家政權,再加上向四周宣傳自己是楊素的後代,又得了楊公寶座,因此已經紛紛有人來投靠。

第一次,郡內官員都充實起來。

“稟王上,國倉有白銀四十一萬兩,黃金三十九萬兩,糧石四十一萬石,絲綢布匹若干十一萬。”李百藥作爲戶部尚書上前稟告。

當然,國庫並非完全是寶藏全部財富,但是暴露出的數字也非常驚人了。

“稟王上,兵部收編降者二十三萬衆,經過挑選,得六萬衆,餘者屯田編爲民戶,全國兵員數目,現在是十萬六千四百人。”劉子作爲兵部侍郎,上前說着:“整頓未完,預計再過三月,就可成軍用兵,只是軍械還是不足!”

兵部,掌管選用武官及兵籍、軍械、訓練、關禁、驛站,並且管理着郡縣廂兵,但是不管具體的重鎮兵權。

“寡人知道了,等軍械數目具體報了上來,寡人再議。”楊宣凝說着,現在一下子擴軍這樣多,當然哪怕有楊公寶藏,也是武器不足了,不過想來缺口也不會很大,楊公寶藏可以解決三萬,降者二十三萬衆,雖然大部分武器簡單,但是煉化重來,也足夠了,因此對鐵器需要不是很大——僅僅需要一定時間而已。

聽到這裡,人人都若有所思,露出了歡喜之色,在場地人都不是傻瓜,現在雖然許多起義軍,動不動就是幾

萬甚至幾十萬軍,但是實際上,那種老弱充之,武器不良的軍隊,和現在的十萬軍根本無法比喻。

論戰鬥力,這支軍隊只要完成三個月訓練整頓,立刻是全國有數的軍隊。

“好了。今天政事就到這裡,今日大喜,寡人設宴招待各卿,等明日再來議政。”衆人還要思量着還要說些話時,楊宣凝就已經起身,一邊徐徐下座,說着。

這時,無非是人,錢米。兵,現在都已經大體上通報,當然就已經說地差不多了。

“臣等領旨。”

待到上了門,周圍儀仗已是面貌一新,羅傘蓋、紫幡朱旌、憧憧影影,侍衛執戟擎旗備弩開道,哦,不得不說一事,就是既立王位。有人就請選拔宦官,卻被楊宣凝駁了回去,只是選拔相對可靠的官家良家之女,雖然由於考慮到安全地緣故,只有三百,但是也算是體面了。

這時,天公作美,雖然在冬天,但是陽光燦爛,溫暖甚人。透過雕花紙格的窗,以及樓閣的間隙,到了大殿之中,又跪拜之後,楊宣凝就有點厭倦了,他不是不喜歡別人跪拜。但是動不動就要跪拜,就也太煩瑣了,當下思考是不是定些禮制,減免一些日常地禮儀,但是這是大事,必須和宰相們研究過才能進行,因此先不說。

許了平身之後,楊宣凝就見得所有人都滿臉泛着升官晉爵帶來的光澤和欣喜,說起話來,也熱情。

也就是這時。有侍女叫着:“惠妃駕到。”

衆臣又自見禮,楊宣凝望過去,只見衛貞貞一身盛裝,頭挽烏雲垂髻,花紋宮裙,婀娜腰伎,行如弱柳,謹然拜倒:“臣妾拜見王上。”

“不必多禮,快快過來和寡人同座。”楊宣凝說着。

南方到底氣溫溫暖。這時陽光燦爛,竟然提前有幾分春光明媚之像。大殿之中,窗格透入的細碎光斑,在地上變幻出種種迷離的形狀。

“是,臣妾尊旨。”衛貞貞作爲現在唯一有品級地妃子,自然要上座,接受了羣臣的禮節後,她就坐在了楊宣凝身邊。

先當然是羣臣賀酒,連上三杯,楊宣凝一口飲盡,然後對着殿中近百人說着:“今日大喜,不必拘禮,諸卿請盡興。”

說着,一大羣樂師和舞女就上前。

說到這個,就不得不說一聲,經過了李播教育,楊宣凝才知道,宮中都會專門建立宮廷供奉地織位,最高是正四品,對音律和歌舞的訓練都非常嚴格,據說歷代有專門的標準和文化。

想到這裡,楊宣凝就很滿意,決定日後培養音律和歌舞的女人,就必須用上陰癸派和慈航靜齋地人,反正她們就是專門培養妓女的,對這個有一手,不能辜負了她們的本事,不過,想達到這個目的,還必須以後再說,現在就只有馬馬虎虎了。

再看院外一片滄桑的古色,雖然爲了慶賀登基,粉刷塗漆地痕跡還是新地,但是對應着王宮,鋪設可說極盡奢靡,別的不說,大殿內的大理石,在這個時代就是極難獲得,地上墊的毯子,手工極爲精細,甚至不知道這是什麼,至於點燃的香料,也必是百金難買的上品貨色!

見證着這城的千年歷史,楊宣凝嘆了一聲,一時間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如果是長安,應該作雄偉巍峨,遠在現在之上吧,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夠進入長安,以不負此生。

昨夜,又夢見過往前世的事物了,但是對比現在,還是現在的生活好,掌握數百萬軍民,數百麗人任由折摘,這種生殺予奪地感覺,是前世怎麼樣也比不上地。

也就是這時,他又看見了徐子陵,這樣多人中,也只有他幾人是白身,非常顯目,當是微微一笑。

徐子陵也見到了,他舉杯慶賀,卻在這一瞬間,不知道爲什麼,突然之間想起寇仲那令人措手不及的死亡,不禁感到一陣錐心的痛楚。

人生區區數十年寒暑,爲的究竟是什麼?

但是眼前如此繁華,如此威儀,他本想說的話,就突然之間再也說不出口了。

勸楊宣凝放棄這些東西,沒有身經過如此威儀和榮耀,雖然可以輕易說出口,但是真正參與了,才知道這種輝煌——天下雖大,幾人能夠呢?

現在自己也覺得,勸說楊宣凝放棄,簡直是自己太過天真幼稚了。

只是,南方崛起,真是可以爲天下帶來太平嗎?生命卻沒有如果,天下不能重來,就像老天爺有一對看不見摸不着地無形之手,正把個人和天下都牽引到一起,激出恩怨相纏,錯綜複雜的命運。生命就是這麼起伏浮沈,身不由己。

第十九章 名傳(上)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十一章 賭場(下)第一百十三章 步步緊逼第一百零七章 大勢已成當化龍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五十二章 一郡第四十四章 會稽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五十四章 本色安然故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一章 醒來(上)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六十八章 破賊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三十二章 隊正第二章 明悟(下)第二十八章 殺場(下)第二十六章 舍利(上)第七十四章 諸雄並起第九十八章 禮包師妃暄第二十五章 寶藏(下)第四章 說意(下)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六十八章 破賊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六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五十六章 永嘉第三十二章 隊正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七十三章 登基稱王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九十四章 春江花月夜第二十三章 神似(上)第二十五章 寶藏(上)第二十章 叢林(下)第一百零三章 大事都來第六十八章 破賊第八十一章 交易第六十二章 生意第四十九章 始拜君臣說龍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第八章 餘杭(下)第四十三章 先機第八章 餘杭(上)第四十七章 易縣第九十四章 春江花月夜第三章 拜禮(下)第六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零六章 婠婠切讓王上久等第二十六章 舍利(下)第五章 小戰(上)第十一章 賭場(上)第六章 家酒(下)第五十一章 欽差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二十九章 讖言(下)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八十四章 春意第二十九章 讖言(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七章 鹽路(上)第七十三章 登基稱王第二十九章 讖言(下)第一百十七章 臨別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十章 消息(上)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十三章 香主(下)第六十四章 魏徵第四十一章 突厥第三十九章 聖旨第二十二章 沿路(上)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二十二章 沿路(上)第十六章 說相(下)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九十六章 宴前第二十五章 寶藏(上)第五十七章 土地第十八章 命數(上)第七十二章 石公無雙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二十八章 殺場(上)第四章 說意(下)第十章 消息(上)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一百零五章 李閥包圍網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
第十九章 名傳(上)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十一章 賭場(下)第一百十三章 步步緊逼第一百零七章 大勢已成當化龍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五十二章 一郡第四十四章 會稽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五十四章 本色安然故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一章 醒來(上)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六十八章 破賊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三十二章 隊正第二章 明悟(下)第二十八章 殺場(下)第二十六章 舍利(上)第七十四章 諸雄並起第九十八章 禮包師妃暄第二十五章 寶藏(下)第四章 說意(下)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六十八章 破賊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六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五十六章 永嘉第三十二章 隊正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七十三章 登基稱王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九十四章 春江花月夜第二十三章 神似(上)第二十五章 寶藏(上)第二十章 叢林(下)第一百零三章 大事都來第六十八章 破賊第八十一章 交易第六十二章 生意第四十九章 始拜君臣說龍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第八章 餘杭(下)第四十三章 先機第八章 餘杭(上)第四十七章 易縣第九十四章 春江花月夜第三章 拜禮(下)第六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零六章 婠婠切讓王上久等第二十六章 舍利(下)第五章 小戰(上)第十一章 賭場(上)第六章 家酒(下)第五十一章 欽差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二十九章 讖言(下)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八十四章 春意第二十九章 讖言(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七章 鹽路(上)第七十三章 登基稱王第二十九章 讖言(下)第一百十七章 臨別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十章 消息(上)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十三章 香主(下)第六十四章 魏徵第四十一章 突厥第三十九章 聖旨第二十二章 沿路(上)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二十二章 沿路(上)第十六章 說相(下)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九十六章 宴前第二十五章 寶藏(上)第五十七章 土地第十八章 命數(上)第七十二章 石公無雙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二十八章 殺場(上)第四章 說意(下)第十章 消息(上)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一百零五章 李閥包圍網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