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始拜君臣說龍

花從天空中飄落下來。

初下雪時,雪花並不大,如柳絮隨風輕飄,但是過得一陣,雪越下越密,雪花也越來越大,數十米外就不見形態了。

就在高一點小丘陵(不過三十餘米)之上的一個房屋中,已經燒上了木炭,使房屋溫暖如春。

一陣清脆的琴聲從房屋中傳出來,曲調雍容,平淡,又有喜悅。室中全無錦凳,僅在四周隨意的散放着一些動物皮毛制的墊子,其中一個僕人,一個少年,都坐於墊子之上,鼻目傾聽。

此時琴聲,更是空靈,幾與和雪花融和,又在融合之中,見得無法掩蓋的喜悅。

只是不多時,一曲結束,餘音還繞,等了片刻,少年才起身見禮,說着:“父親大人,心情很好?很少見到父親如此欣喜了。”

李播點頭,吟出一詩來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如今上丘就野望,蓋盡人間惡路歧。

少年聞之動容,問着:“父親大人,這是你的詩句嗎?”

“不,就是這位大人所作,這先不說,你且聽聽。”李播徐徐的說着,眼光落到小丘陵下面,雖是雪花重重,但是仍舊可以傳來一聲模糊的聲音。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是三字經,但是念頌的,卻並非幼童,而是粗莽的漢子,少年聽了,略皺起眉來。

“吾兒似乎有所思之,你大可說來。”

少年說着:“孩兒雖來此只有一日,不知詳情,想必是下面軍營中讀書,真是千古奇事也,軍中習文,能濟事否?”

軍人應該沒有思想,這點古人雖然不會這樣說,但是意思卻是極明白的。

“如傳四書之類,不但吾兒,連我也要輕視於他了,不過,卻只授三字經,倒反而見得其志氣宏偉了。”李播笑問着少年:“吾兒可知吾意乎?”

“哦,是此位大人,意在雄師十萬?”少年轉念一想,就明白了。

“說的是,這位大人前些日子與我說來,說軍中悍勇當然是根基,下面兵卒不識字反而是好事,如是火長也就罷了,如是隊正旅帥之類,豈可連公文命令都不識?因此才傳誦三字經,以粗通文墨。”

“其它軍中,似乎並非如此啊?”

“其它軍中,自有宿軍將之家投靠,他們子弟爲隊正旅帥之類,而現在這位大人,尚無多少宿軍將之家投靠,又欲幾年內成事,自然只有如此傳授了。”

少年默然一些時間,然後才說:“父親大人,您如此看好此位大人嗎?要知,天下之大,擁兵上萬者不計其數,何以對此人另眼相看?”

“吾兒淳風啊,走,我們下去看看此人。”

此少年,就是李播的兒子李淳風,今年已是十五,他並無異意,長身而立,就入得小丘陵,直進得軍營,到了軍營門口,守兵上前,喝着:“來者是誰,出示腰牌。”

李播就拿出一塊銀牌,那守兵上前,檢查了一下,才又笑着行禮:“李先生,請裡面走,這是規矩,萬望恕罪。”

說着,又記錄一下人數,

“無妨,本應如此。”李播擺手說着,他雖然經常來,但是也必須按照這樣的程序來。

也就是這時,上千人還在雪中操練,在隊正火長的喝令中,一個個都正步,練陣,持刀,練的熱氣朝天。

二千人之營,除了號令之外,竟然鴉雀無聲,或有軍歌,洪亮之極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李淳風越看越是驚訝,只見軍中,除了號令,除了軍歌,各有規矩,竟然再無異聲,而壯兵也個個只知道操練、進食、當值、安寢。

“自九月二十八日起,此人不理外事,將徵兵、政事、糧草、兵器、船隻,都全交於我等,日夜居於營中,嚴軍法,同操練,食宿皆同士卒,又令高佔道等人,專於蔬菜和魚肉,不惜代價,到如今已經一月十五,你看士兵多食魚肉葷腥,又經操練,都極是雄壯,又習武藝,軍令號令森嚴之極,而此人通過生殺予奪,提拔貶低,已建威信,說一不二。”

“現在軍中,張一張三爲親兵之將,各領一隊五十騎兵,而其它六團,分別是駱進、任傑、周奉三位爲旅

三人中,也只有周奉悍勇,又有潛力,其它二人必是過,在此四月之中,又提拔出馮遠定、馮勝集二兄弟,以及丁興邦三人。”

“馮遠定和丁興邦都是鄉中悍勇之人,各爲一團旅帥,而馮勝集熟讀經書,是馮遠定之弟,爲軍中參贊,都不可小看,這些人等,都是四月中,選其親近心腹而提拔之,餘者都斬之。”

“還有一團呢?”

“還有一團,不設旅帥,而設隊正,分四隊正,取老兵充之,據此人所說,以後新兵入得,由四隊操練,取其精銳,再入軍中。”

“在此軍中,如無戰事,必晨、午、晚三操,軍法極嚴酷。”李播解釋說明。

“如此,士卒豈不怨之?”李淳風驚訝的說着。

“這個自然,四隊先操練一月,雖有上好伙食,然累苦而病之士卒,也數以百計,當然有怨言,因此有怨言者,不習軍規者,不入軍壯者,當退,而取其精銳,無非十之四五而已,如不到時日,私下逃亡,斬懸掛於營上。”

“如此嚴酷,士卒何以爲之?”

“士卒一日伙食,極足,是其一,又有兵餉一兩五錢白銀每月,如是有功,再論賞,滿三年者,軍中賞田三十畝,因此每月淘汰千餘,又進得千餘,到此,已成軍也,你看此軍,人數雖少,僅一千五百餘,已極其強兵。”

李淳風默默的看着,心中的確震驚。

號令森嚴,令行禁止,軍紀肅威,生殺予奪,此的確是強軍。

而張宣凝也在親自操練中,此人本來風度翩翩,但是軍中一年有餘,生殺予奪,無不隨意,現在雖然由於功法的緣故,仍舊白皙,但是舉手投足之中,氣度沉凝,已有一番威嚴自然而生。

“你觀此人氣數。”李播眼神深遠的說着。

李淳風凝神望去,許久才停下,說着:“此人果是不凡,不過,仍是白蛇之像而已,不成龍形,單論此像,此生能爲侯王,已是大幸,父親大人何以重之?”

“人之出生,便有定數,此生何向,大半已定,後天之法,如是常人,雖有增減,多半無損根本,就如我們等上次所見,論得龍形,此時太原李家最勝,李密也可,但是此子,與我之前所見二人,同爲天之異數,你可知二年前見得,連白蛇之像也沒有?二年成長如此,其後難說啊!”

“孩兒,你要記住,天下未定,真龍不出,就算是太原李家最勝,其父李淵,其三子,都有龍形之氣,但是也不過是龍形而已,徒具其形,只能算蛟,並非真龍天子,所以,纔有衆人各擇其主,而逐鹿天下,如單是問得天賦,那我們何爭之有?”

“神州無主,蛟龍蟒蛇,各競其才,可所謂龍蛇起陸,天地反覆,血戰於野,誰能最後勝出,統得神州,才能盡攬其氣,盡佔其命,而得天地人三才,成爲真龍天子,以成百年之定局。”

“就算田野小蛇,池塘鯉魚,如能趁勢而起,也未必不能斬盡其它蛟龍,而蛻化真龍,只是相對比較難也,風水之道,其實無非就是多增一分地基,爭奪天下,還需才幹謀略天時人脈。”

李淳風點頭受教,卻又沉吟說着:“父親大人說的是,雖言龍蛇起陸,天地反覆,各有機會,但是實際上,如是先天爲蛟,自是勝於小蛇鯉魚,無論天命,還是勢力,還是根基,都是如此,父親大人何以擇此人呢?”

雖然是父親,但是他還是有自己的看法。

李播啞然失笑說着:“吾兒說的是,只是李閥人才濟濟,無需我等,已是蛟龍之像,我家去得,也不過是錦上添花,甚至不過是附庸之輩,萬萬不會重用,吾兒,你可願如此?而資於此人,必可封公封侯,留名青史,再說,李閥本是胡種也就罷了,與胡教勾結,纔是大禍端,胡教自漢末而來,借胡種之力,經二晉亂事而傳播,不過,要想紮根於神州,非再來數百年之鼎定纔可,不依國主,不成法事,吾注老子,豈可讓之如此?至於世家淵源,也是其因,不過是其三而已。”

又冷笑的說着:“胡教傳播,必借胡種之力,道安曾說,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或者以後根深蒂固,紮根於神州,也許不分胡夷,但是此時,胡教賊子,必支持其胡種,奪我華夏神器,你看自五胡以來,無不如此,今日慈航靜齋,無非胡教之刀,雖言選拔明主,但是必擇胡種,實已內定也。”

佛教內傳,在五胡時就依託於胡種政權而傳播,當時北方胡人政權的十六國,胡族君主如苻堅、姚興等,

教加以推廣,因此十六國時期成爲佛教在中國北方,中國四大石窟中的兩個: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都是在十六國時期始建的。另外兩個則是在隨後的北魏時期開始修建。

種種大事,都是胡種所支持,所建立,所成就。

以後更是直接支持胡種李閥,再以後觀看其唐宋元明清歷史,都可以說明,佛教在天下興亡時,多支持胡種以亂天下,因此,佛教實是奪華夏氣數而興。

天無二主,多主者亂,本來華夏自有天地,上可傳自上古神脈,下可應天子神器,因此其實天帝天子,是真正的父子,團結如一,雖有興衰代替,也強盛無比,建立輝煌文明,就算在春秋戰國時,胡人也難以成事,而自五胡時,胡天入侵,一旦佔有氣數,自然要培植自己的君主天子,天子出於多門,相互攻伐,所以華夏多難,稍有衰退,就有胡亂,胡夷日後更有百年和三百年天下,多來自此。

對李播來說,寧道奇這等人,無非是道賊而已,不壯己力,反爲胡教助紂爲虐,如不是其人武功甚高,難以殺之,早就殺了。

不過殺得寧道奇這等道賊,其實也無濟於事,如有華夏神統自興王者,纔是**事,大國事,大勝事。

李淳風默默想過,才笑着拱手作禮,說着:“父親大人說的是!”

“既然如此,那就隨我一起見得此人。”

張宣凝是在訓練完畢之後,得知李淳風前來,雖然控制住了心中的情緒,不顯於色,但是立刻召見本身,就已經證明了其熱情。

幸虧沒有太過份,讓李播李淳風父子生疑,只以爲求賢如渴,或者表明了李淳風這一家的支持而有些激動而已。

不過,張宣凝深知欲爲天子者,必除我之外,別無它物,李淳風哪怕真的是日後半人半神,也只可敬之,不可畏之,當下就笑着接待了。

門一開,就見一個翩翩少年,身材修長,一身青袍,神色淡然,雖然年紀輕輕,已經盡顯風流了,見得張宣凝,立刻上前拱手作禮:“見過世兄。”

張宣凝連忙上前,扶起,然後就大笑,“賢弟如此風流人才,真是羨殺於我,快快請進,快快請進。”

主人如此說着,頓時氣氛爲之融洽。

接下去,分得賓客而坐,當下就是談笑,李播是有大學問的人,當是不必多說,李淳風也專於墳典,家傳密學,雖然此時火侯還沒有大成,但是也是人才風流,而張宣凝身前病於牀上,多閱讀之,雖然真說學問,自是遠不如,但是後世研究,無不集其大成,再加上此人的確有點天資,因此說得幾句,也是字字珠璣,極具本質。

這一次長談,甚至連李播以前也沒有這樣過,無非是身份有束縛,談話不盡心,這時,也覺得大是爽快,大合本心,對張宣凝的才學又有新的估計。

等到中午,於是張宣凝令設宴款待二人,但是在軍中,雖是宴席,其實也不過數道平常菜餚,李淳風不動聲色,見父親習以爲常,顯並非是故意矯情或者怠慢,心中卻已經有了估量。

張宣凝又說到天下之策,把當日與李播所說再說一遍,又嘆的說:“此時我雖練得兵來,但是不過千餘,與天下之大,尚不可爲之。”

“世兄何必多謙,世兄之起,切合天地人三字,此在會稽,再無外患強敵,世兄又練得此強兵,只要稍過時日,就可趁時而起,奪一郡數縣之地如等閒耳,再內修政治,以收民心,倡農桑、修兵甲,觀中原羣雄角逐,取附近郡縣,一旦天下大變,就可以雷霆之勢,取之南方,進逐中原,何嘆之有?”李淳風如此說着。

一聽此言,張宣凝聞言大喜,上前深深鞠躬行禮:“賢弟真是天下國士也,還請賢弟助我,如是不允,必是天不應我,我當無生趣。”

說着,還學劉備一樣眼淚都出來了。

李淳風見此作態,雖是矯情,又誠懇之極,此就是政治之力,便明白此人的確有幾分氣象,當下也就從容拜倒:“世兄不以我年少卑鄙,至誠如此,我何敢再推遲,從今而來,願爲世兄門下爪牙。”

說着,就高喊主公,行了臣下的叩拜之禮。

而李播也自笑着:“我和賢侄有約,如取會稽,必同拜主公,今天就不也!”

張宣凝頓時大喜,環顧二父子,自覺心碰碰直跳,幾欲暈眩,不知道說什麼纔好。

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四十一章 突厥第十章 消息(上)第八十三章 淡然入化第一百零七章 大勢已成當化龍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五章 小戰(上)第二十九章 讖言(下)第一百十三章 步步緊逼第五十一章 欽差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一百二十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上)第七十二章 石公無雙第二章 明悟(上)第六十九章 魯妙子第十六章 說相(下)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八十七章 宋玉致第七十四章 諸雄並起第十五章 密謀(上)第五十一章 欽差第三十三章 夜戰第五十七章 土地第六章 家酒(下)第十六章 說相(下)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六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八十一章 交易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四章 說意(上)第一百二十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上)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四十三章 先機第五十一章 欽差第六章 家酒(上)第七十八章 明局第五十四章 本色安然故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一百十七章 臨別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一百零六章 婠婠切讓王上久等第六章 家酒(下)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二十八章 殺場(下)第二十八章 殺場(下)第二章 明悟(上)第九十章 西秦霸王第六十六章 機運第二章 明悟(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下)第七章 鹽路(上)第九十七章 宴中第一百零五章 李閥包圍網第六十四章 魏徵第一百零三章 大事都來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三十九章 聖旨第七章 鹽路(下)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三十三章 夜戰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十八章 命數(下)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八章 餘杭(下)第五十六章 永嘉第七十四章 諸雄並起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十二章 殺戮(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世民授首第九十九章 漢統興矣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五十六章 永嘉第六章 家酒(上)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五十一章 欽差第九十四章 春江花月夜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四十三章 先機第六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零七章 大勢已成當化龍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四十四章 會稽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六十三章 唐王第七十一章 石之軒第一百十七章 臨別第一百二十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上)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三十六章 破殺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十二章 殺戮(上)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
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四十一章 突厥第十章 消息(上)第八十三章 淡然入化第一百零七章 大勢已成當化龍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五章 小戰(上)第二十九章 讖言(下)第一百十三章 步步緊逼第五十一章 欽差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一百二十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上)第七十二章 石公無雙第二章 明悟(上)第六十九章 魯妙子第十六章 說相(下)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八十七章 宋玉致第七十四章 諸雄並起第十五章 密謀(上)第五十一章 欽差第三十三章 夜戰第五十七章 土地第六章 家酒(下)第十六章 說相(下)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六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八十一章 交易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四章 說意(上)第一百二十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上)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四十三章 先機第五十一章 欽差第六章 家酒(上)第七十八章 明局第五十四章 本色安然故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一百十七章 臨別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一百零六章 婠婠切讓王上久等第六章 家酒(下)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二十八章 殺場(下)第二十八章 殺場(下)第二章 明悟(上)第九十章 西秦霸王第六十六章 機運第二章 明悟(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下)第七章 鹽路(上)第九十七章 宴中第一百零五章 李閥包圍網第六十四章 魏徵第一百零三章 大事都來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三十九章 聖旨第七章 鹽路(下)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三十三章 夜戰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十八章 命數(下)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八章 餘杭(下)第五十六章 永嘉第七十四章 諸雄並起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十二章 殺戮(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世民授首第九十九章 漢統興矣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五十六章 永嘉第六章 家酒(上)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五十一章 欽差第九十四章 春江花月夜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四十三章 先機第六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零七章 大勢已成當化龍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四十四章 會稽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六十三章 唐王第七十一章 石之軒第一百十七章 臨別第一百二十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上)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三十六章 破殺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十二章 殺戮(上)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