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春江花月夜

杭郡、宣城郡、吳郡三郡一落,江都郡宣佈投降於楊時,杜伏威部和李子通部,二被截斷,形勢危急之極。

五萬大軍直入江都,虞世基、虞世南、裴矩等大批隋朝文官投靠楊唐,其中還有隋煬帝的皇后蕭皇后,以及後宮無數佳麗,甚至還有隋煬帝的幼子趙王,時年十一歲。

江都宮中,四千禁軍先入之內,進行排查,而宋玉致也得以先入內,統領宮女,清點諸妃,編制太監。

李播等人,與楊宣凝一起乘鉅艦而來,此時已經是下午,諸人都意氣風,只見一片晴川,水天如鏡,江水滔滔,自西而東,滾流不休,不覺心神爲之大快。

周奉露出緬懷回憶的神色,悠然神往的說着:“揚州,我們終於回來了。”

周奉從龍甚早,但是到底是混混出身,才能基礎有缺陷,作到了正四品將軍,就一直沒有再進,這次因爲他是揚州老人,因此也隨駕回江都。

揚州(江都),是通匯各地的水陸樞紐,尤其水路方面,處於運河與長江的交匯點,又是長江的出海海岸,其地理的優越性可以想見。

陸路方面,揚州乃東達山東、西至四川,南延湖廣的驛路大站。成爲海、陸、河的樞紐要地,南北水陸轉運的中心。

像長江這種彙集天下水道的大河,誰也沒有能力完全又或長期封鎖。要把揚州重重圍困,更非容易。

“王上起於江都,今又歸於江都,可見王上實是天命所歸。”陪駕的還有一人,那就是海沙幫幫主韓蓋天,他極其恭謹的說着。海沙幫本以餘杭郡爲根據地,現在這情況,當然只有投靠了。

“韓卿說的不錯,寡人今日回到江都,實是感慨萬千啊!”楊宣凝平淡的說着,曾幾何時。這個本來是龐然大物的海沙幫地幫主,現在只是病貓一隻,授予了水師正五品,就收編其船隊,看其低眉順耳,不敢絲毫有違的模樣,就讓人感慨人生無常。

“王上,碼頭到了,還請王上準備入城。”江都碼頭已到。碼頭上早是兵馬如雲,原本隋朝舊臣,都密密麻麻的等候其中。

“先生。隋朝多官員,先生可一一選用,能夠隨駕的臣子,都是一時之選。虞世基和裴矩獻城有功,寡人任其爲虞世基爲中書舍人,而裴矩爲兵部侍郎。”楊宣凝說着。

諸人聽了,都不由眉毛一跳,中書舍人,始於先秦。本爲國君、太子親近屬官。魏晉時於中書省內置中書通事舍人。掌傳宣詔命。南朝沿置,至樑。除通事二字,稱中書舍人,任起草詔令之職,參與機密,權力日重。甚至專斷朝政。

“王上要設中書舍人?”

“正是,我設中書院,中書舍人爲其官,中書侍郎爲其次,掌制誥,擬草詔旨,以後以有資望者充任,正五品。掌侍進奏,參議表章,以後凡詔旨制敕、璽書冊命,皆起草進畫。”

“是,臣等明白了。”

既然王上心意已決,那就如此推行,只是諸臣心中都不由暗中計量,心想王上對這二人,還是相當信任的。

等到碼頭之上,頓時,黑壓壓的數萬人,一起跪拜:“吾王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一聲傳來,人人都驚,個個面面相覷,楊宣凝也眉宇一凝,顯是有些意外,這花樣,不知道是虞世基還是裴矩搞出來地。

如果是虞世基搞出來的,還是讓他日後去翰林院當個清閒官吧,不適宜當中書舍人,原因很簡單,中書舍人參與皇帝機密,要謹慎甚微,厚重淳樸,如此喧譁取寵,實是不宜。

翰林自唐時而建,專是皇帝的侍從官,雖然日後演變成專門起草機密詔制的重要機構,專掌內命,參與由皇帝直接出的極端機密的文件,事實上取代了中書舍人的職權,到了明時,更是實權相當於宰相,非翰林不入閣成爲定例。

但是,楊宣凝卻沒有準備這樣,在他看來,搞的,就應該有搞的樣子,家入閣爲相,實是不利國政。

因此,心目中準備建地翰林院,就是席翰林學士還是爲承旨郎,正四品,屬官也設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侍讀、侍講、修撰、編修、檢討和庶吉士。但是主職,只允許主管編修國史,記載皇帝言行的起居注,進講經史,以及草擬有關典禮的文件。

諸人當然不知道這一念之間,就決定了一個人地命運,當下就隨着楊宣凝踏步而出,直上碼頭,楊宣凝笑吟吟,果然第一位,就跪拜着虞世基和裴矩。

“二位卿家,獻城有功,快快請起。”楊宣凝連忙上前,親手扶起二人。

一舉動,頓時使後面降官,人人心安,看來新主子,不會薄待於他們了。

“謝王上。”二人都起身,四眸相對,楊宣凝對着邪王不由一笑。

起身上御車,然後就在大隊禁軍的保護下,開向江都皇宮,楊宣凝端坐於車中,心靜神安,凝然不動,只讓沿途街道萬歲之聲入耳。

街垂千步柳,霞映兩重城!

城中南北十一里,東西七裡,週四十里。楊宣凝第一次降臨此世,就在這方圓八十里許的城內渡過,舊地重遊,人事全非,豈能無感。

只是此時,楊宣凝久受王威,自然深沉厚重,這些感情不露於外。

其實,這時,由於沒有經過落入李子通之手,來回爭奪的情況,江都基本上沒有受到戰火,城中十數萬人,繁榮還舊。

穿過如意和小虹兩道大橋,兩岸風光旖旎,長堤柳絲低垂,芳草茵茵。再遠處是與舊城河平衡地另一道大河汶河,沿汶河向東而的大南門街,就是揚州最興旺繁盛。商鋪集中的主道。

楊宣凝觸景生情,興起一種異樣的感覺,可惜的是江都無王氣,不宜爲都,甚至久居都不可,只能作爲閒情時地行宮。

“臣妾恭迎王上。願王上千歲千千歲。”直到宮門,宋玉致,帶領無數宮女和太監,上前迎接,其中還有大批原本隋煬帝地宮妃,只是隋煬帝蕭皇后不在其中。

“王后辛苦了,快快請起。”楊

前,親自扶起,說着:“王后與我。一起入內。”

入得隋煬帝享福地皇宮,只見庭院深深,到處是綠樹連綿。繁花盛開,燦如雲錦。亭子臺閣,與走廊之中,點綴其中。才轉過一處走廊,就見到一池清泉,波平如鏡,池旁繁花盛開,枝枝秋豔,倒影水中。水面上更無一絲波紋。花光水色。交相映照。

衆人哪見過這等美景,個個面面相覷。有地人甚至左右而看,再轉過一處,就到了御花園處,只見園林深深,順着長廊前行,穿過一處小湖,橋盡頭,種着幾株樹,也不知道是什麼種類,此時花開正繁,宛如錦幕。

再到了大殿之前,設有三十六級臺階。按階而升,進入殿門,殿中心寶座高高,這時殿上已經站立着一排甲士,等候王駕前來。

殿上,陳設俱是珊瑚珠翠之類,每隔五步,更嵌着一粒徑寸的夜光珠。

“王上,聖上夜宴時並不點燈,而靠廊下懸掛一百二十顆直徑數寸地夜明珠,再在殿前設火焰山,焚燒檀香及香料,既可使殿中光耀如白晝,又有異香繞樑,如入仙境。”宋玉致見他望着夜明珠,說着。

“此太過奢侈。”楊宣凝嘆地說着,然後上座。

衆人見了這等勢派,無不拜倒:“臣等拜見王上,願王上千歲千歲千千歲。”

羣臣參拜後,各自起身,然後就立於二旁,身在其中,人人都覺得,此時纔有新朝之相,各個都滿是歡喜。

“聖上北上,留給寡人好大的產業。”一開口,楊宣凝就如此說着:“先生回同戶部,進行清點。”

隨行隋煬帝到江都,史稱旌旗輜重,連綿五百餘公里,其中價值當然不計其數。

“王上,還請指示如何處置。”

“各大臣官吏,都一一登錄,入戶部,有司一一選之,給予安排。”這些大臣和官吏,都是天下三成以上世家豪強,安排的好,就等於獲得他們助力,這點不可不謹慎,因此第一點就提出來。

“臣等遵旨,必加以嚴選。”第一宰相李播深知厲害,上前回着。

“古玩珍寶,一一登錄入冊,奉內府處置。”這點誰也沒有意見,有許多珍寶,都是皇家專用,不容外臣篡用。

“跟隨聖上前來之工匠,一一清點入冊,歸於工部所轄。”這點更是重要,隨行隋煬帝的工匠,都是天下一時之選,規模三千,可以說,這個時代一半上等工匠,全部在此,有了這批工匠,魯妙子的奇思異想都可以付之實踐。

魯妙子上前:“臣等遵旨。”

“至於一般珍寶,以及黃金白銀,絲綢等財物,也一一登錄入冊,先入戶部。”

見衆臣都應諾,楊宣凝又說着:“虞世基。”

“臣在。”虞世基連忙上前。

“卿家獻城有功,寡人甚是大喜,寡人還沒有建得中書舍館,不知卿家可願意爲我建之?只是只有正五品,委屈了卿家了。”楊宣凝溫言說着,此人原本就是隋煬帝的中書舍人,掌朝廷機要,得他幫助,短時間就可控制隋朝許多秘密命脈。

虞世基卻是大喜,中書舍人事關機密,專典機密,參掌朝政,品級不高,實是要害,當下就連忙上前:“臣恭謹受命,願爲王上效犬馬之勞。”

“聽說你有一弟,是虞世南?不知是否?”

“正是,在殿外等候呢?”虞世基連忙說着。

“召他進來。”

一聲命下,頓時,虞世南被召見,只見此人也已經有五十歲了,跪拜在上前:“臣拜見王上。”

“卿家起來,聞卿原爲聖上的起居舍人,不知是否?”

“回王上,正是。”

“甚好,寡人要建一翰林院。編修國史,記載寡人言行的起居注,進講經史,多以之士而充之,寡人就先命你爲翰林院侍讀學士,同是五品。卿家可願?”

“王上所命,臣豈可推辭,謹受命。”虞世南恭謹答應。

楊宣凝微笑,歷史上稱此人沉靜寡慾,精思讀書,從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禪師學習書法。他地字用筆圓潤,外柔內剛,結構疏朗,氣韻秀健。

又稱虞世南有五絕。一德行,二忠直,三博學。四文辭,五書翰。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今日得他,的確大善。等一年過後,虞世基未必留下,說不定反而調去翰林院,但是此人,可重用,先調到中書舍館。

這二任命一出。誰都可以看出。楊宣凝是有意安撫隋朝舊臣了。

“裴矩何在?”

“臣在。”邪王石之軒上前拜倒。

“卿家獻城有功。又有功於西域,寡人任你爲兵部侍郎。卿家可願意?”

“臣恭謹受命。”石之軒拜倒謝恩,誰都知道,現任地兵部尚書劉子翊年已經七十,幹不了幾年了,侍郎之位,日後就在正三品尚書之職,不可不爲重用。

“恩,大事已成,諸卿,不知還有何事?”

“王上,還有一大事,宮中諸妃和皇后,以及留在宮中地趙王,如何處置,還請王上示下。”魏徵上前說着。

“恩,這正是大事,這樣吧,宮中宮女,如有家人,全部放出,自行嫁人,如無家人,留在宮中,寡人也可許之功臣無婚者。”

“至於聖上諸妃,如受聖寵者,各可帶太監二十,戶部按品級授田,妃級可授五百畝,以下遞減,以爲自用,這是寡人心知,如無此條,以後諸妃難以存活,卿等豈不聞,冷宮多餓死凍死之事?聖上之妃,寡人不願薄待如此。”

這言一出,頓時人人跪拜:“吾王聖明。”

要知道,隋煬帝廣徵天下美女,建西苑十六院,又有三百二十名美女,兼天下美色,各臣如是清醒者,當然擔心楊宣凝見此佳麗,而沉迷女色。

楊宣凝雖然知道宮中肯定多佳麗,但是不願意玷污皇帝的妃子,這在政治上名聲也就罷了,反正經過五胡,現在天下風氣開放,話說原本歷史上,李世民可是真正的母女花一起享受,不但娶隋煬帝之公主,又將蕭皇后入宮,也沒有見得人說他——但是這僅僅是

隋煬帝的尊重。

“至於蕭皇后和趙王,先召見她們吧!”

旨意已下,沒有多少時間,蕭皇后和趙王都入得殿中,各人一看,都地一驚,只見蕭皇后雲髻高聳,霧鬢低垂,宮衣華麗,又顯出美妙成熟地身材,雖然臉色略蒼白,但是美眸流盼,儀態萬千,比一般的少女又多一份獨到的成熟果實般誘人的風韻,當真是絕色,傾國傾城,讓人目旋口迷。

楊宣凝也是心中一動,他記起了她的事蹟。

歷史上風流一時、迷君傾國地紅顏女子不計其數,然而能象蕭皇后那樣數經改朝換代,總伴君王之側地女人卻是寥寥無幾。

蕭皇出生時,當時著名地佔卜奇人袁天綱曾爲她的相貌而驚奇不已,仔細推算了她地生辰八字,最後得出了八個字的結論——“母儀天下,命帶桃花。”

由於有這一句“母儀天下”,楊廣非常尊重她,皇后之位一直沒有變,日後楊廣上位,她也出了不少力,後來,宇文化及兵變,殺了隋煬帝,又當了他的淑妃,宇文化及死,又當了竇建德地寵妾,後當了兩代突厥番王的王妃,最後又成了唐太宗李世民後宮中的昭容。

據說,貞觀四年,唐朝大將李靖大破突厥,索回了蕭皇后。這時蕭皇后已是四十八歲,但是還沒有半點老態,其誘人的風韻,讓李世民不禁爲之心旌搖曳,封爲昭容。

而在她身後地趙王,此時只有十一歲,雖然身穿王服,但是臉色蒼白,眼睛紅腫,顯是哭過,本來他應該是宇文家兵變,此子在帝側,號怮不已。因此斬之於帝前,血賤於御服,時年十二。

>.帝風動不進膳,亦終日不食。又蕭後當灸,先請試炷。後不許之,泣請曰:“後所服藥,皆蒙嘗之。今灸,願聽嘗炷。”悲咽不已。後竟爲其停灸,由是尤愛之。

“大膽,見了王上,還不見禮?”一聲怒吼打斷了他的思考,直見虞世基上前喝罵。

“唐王受封於聖上,聖上未崩。正統還在,我爲皇后,豈可跪之?”蕭皇后手拉着楊。不肯下跪。

虞世基又要喝罵,卻見楊宣凝擺手說着:“蕭皇后說的有理,聖上未崩,正統還在。不必拜我,不過,蕭皇后,你也知道大勢,寡人也不會矯情拜你,你和楊。寡人給你一千畝地。一處宅地。你可挑選二百太監和侍女,以居之。只是切守本分,不可多事,寡人心在天下,志在千古,也不會容不得你等二人,你等下去吧!”

蕭皇后聽了這話,說着:“唐王果還念得先前幾分君臣之情分,既然如此,我就爲多謝你了。”

說完,折腰一禮,就拉着楊下去。

見她離開,諸臣面面相覷,正要讚頌,楊宣凝卻已經下得座來,來到殿外,此時,已經接近黃昏,夜風吹動,殿上***通明,而居高臨下,江水可見,憑欄而望,久久不言,然後才說着:“聖上英明神武,今天落得這個地步,寡人真是嘆息。”

又低聲吟着:“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衆人一聽,就知道是隋煬帝的《春江花月夜》,隋煬帝精於文才和詩歌,其中春江花月夜,就是其中代表。

《舊唐書.音樂志》雲:“後主常與宮中女學士及朝臣相和爲詩,太常令何胥又善於文詠,採其尤豔麗者,以爲此曲。”

可知陳後主之原作相當妖冶豔麗。但隋煬帝的《春江花月夜》卻是意境優美的寫景詩,寫盡春江美麗地月夜景色,境界開闊,極富動感。

這時,魏徵又上前說着:“恭喜王上,王上既見聖上之淪落,必心有警惕,不復重蹈覆轍,此誠社稷之福、天下之福,萬民臣工之福。”

這一句話一出,頓時將一種感傷地氣氛一掃而光,楊宣凝心贊魏徵既是讚美,也是勸諫,心想此人就算不如原本歷史上,喜歡強諫,也很是願意多出諫言,當下笑地說:“正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寡人有一詩,也是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光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裴回,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這本是日後張若虛之詩,此是千古絕唱,有“以孤篇壓倒全唐”之譽,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婉轉悠揚,完全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豔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地感覺,該詩中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和“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等皆是描摹細膩、情景交融地極佳之句。

詩的內在感情熱烈深沉,又以自然平和而宛然流出,實是不朽之詩篇。

詩一成,不顧羣臣之眼光,手指明月初生,不由哈哈大笑,聲震整個帝宮與江上。

此情此景,指點江山,言感古今,江山如畫,捨我其誰?論得平生多少事,只有一股英雄氣爲之心聲,驅之共在而已。

第二十五章 寶藏(上)第七十五章 師妃暄第六十二章 生意第九十七章 宴中第一百零八章 此時生子如天意第一百零一章 天子死社稷第三十九章 聖旨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十一章 賭場(下)第五十九章 北上無變數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一章 醒來(下)第二十章 叢林(下)第十九章 名傳(上)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三十三章 夜戰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二十九章 讖言(上)第七十七章 陽謀第四十三章 先機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一章 醒來(上)第六十七章 得將第二十章 叢林(下)第十章 消息(下)第六十七章 得將第八章 餘杭(下)第一百二十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上)第五十四章 本色安然故第一百零五章 李閥包圍網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三十二章 隊正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九十六章 宴前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四十六章 投名狀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第九十八章 禮包師妃暄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上)第二十一章 正義(上)第二十六章 舍利(上)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七十二章 石公無雙第九十三章 兵法正道第八章 餘杭(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三十八章 殺李第九十章 西秦霸王第二十五章 寶藏(上)第十九章 名傳(上)第十五章 密謀(上)第一百十六章 今日殺得寧道奇第一百十三章 步步緊逼第六十二章 生意第五十章 宇文第二十九章 讖言(上)第二十八章 殺場(下)第六章 家酒(上)第八十六章 南海派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二十二章 沿路(上)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四十六章 投名狀第六十三章 唐王第六十六章 機運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十一章 賭場(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四十三章 先機第一百零八章 此時生子如天意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九十三章 兵法正道第二十四章 雪中(下)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七十二章 石公無雙第五十七章 土地第十章 消息(下)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六十四章 魏徵第二十五章 寶藏(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下)第十五章 密謀(上)第三十七章 代理第七章 鹽路(上)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三十三章 夜戰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二十一章 正義(上)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五十二章 一郡
第二十五章 寶藏(上)第七十五章 師妃暄第六十二章 生意第九十七章 宴中第一百零八章 此時生子如天意第一百零一章 天子死社稷第三十九章 聖旨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十一章 賭場(下)第五十九章 北上無變數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一章 醒來(下)第二十章 叢林(下)第十九章 名傳(上)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三十三章 夜戰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二十九章 讖言(上)第七十七章 陽謀第四十三章 先機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一章 醒來(上)第六十七章 得將第二十章 叢林(下)第十章 消息(下)第六十七章 得將第八章 餘杭(下)第一百二十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上)第五十四章 本色安然故第一百零五章 李閥包圍網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三十二章 隊正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九十六章 宴前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四十六章 投名狀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第九十八章 禮包師妃暄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上)第二十一章 正義(上)第二十六章 舍利(上)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七十二章 石公無雙第九十三章 兵法正道第八章 餘杭(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三十八章 殺李第九十章 西秦霸王第二十五章 寶藏(上)第十九章 名傳(上)第十五章 密謀(上)第一百十六章 今日殺得寧道奇第一百十三章 步步緊逼第六十二章 生意第五十章 宇文第二十九章 讖言(上)第二十八章 殺場(下)第六章 家酒(上)第八十六章 南海派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二十二章 沿路(上)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四十六章 投名狀第六十三章 唐王第六十六章 機運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十一章 賭場(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四十三章 先機第一百零八章 此時生子如天意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九十三章 兵法正道第二十四章 雪中(下)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七十二章 石公無雙第五十七章 土地第十章 消息(下)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六十四章 魏徵第二十五章 寶藏(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下)第十五章 密謀(上)第三十七章 代理第七章 鹽路(上)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三十三章 夜戰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二十一章 正義(上)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五十二章 一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