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第一課

今天要正式開始上課,天不亮,趁着月光,楊叢義和湯鷽一起來到演武場,一個練槍,一個練劍,一個時辰以後,天開始正式放亮,兩人這才各自收功,回去洗漱一番去了講武堂。

講武堂大門關着,楊叢義推開門,裡面空無一人,一起坐在前排,翻開武學書籍,開始研讀,天色放亮,已經完全可以看清書上的字。

一個時辰後,陸續來了幾十個同學。

又不多時,一人中年儒生進了講武堂,徑直上了講臺。

楊叢義看到,趕緊起身行禮:“先生好。”

那先生微笑點頭,擡手示意他坐下。然後清清嗓子,高聲道:“同學們好,我是國子監武學博士黃忱,今後將由我爲大家主講武學經典典籍,包括《孫子》、《吳子》、《六韜》、《司馬法》、《三略》、《尉繚子》、《李靖問對》等,跟大家一起剖析歷代用兵成敗,吸取其中的經驗教訓,學習前世先輩忠義節氣,,希望大家能學有所成,將來統軍爲將,爲國盡力。”

衆人起身,用不太整齊的聲音道了一聲“先生好”。

黃忱讓衆人坐下,等大家安靜下來,才高聲講道:“武學中斷二十年,今日重開,十分不易。歷朝歷代都只有太學,而沒有武學,爲什麼大宋建立武學?因爲我們比任何一個時期都需要武將和統帥。不論是劉漢,還是李唐,燕雲十六州都在我們手裡,到了我大宋經過一百多年征戰,還是不能從北方遼人手裡奪回,靖康之亂後更是被金人奪去淮河以北數十餘路土地,我們大宋在汴京時缺武將統帥,到了現在更缺。金人在淮河以北陳兵二十萬,不知何時便會提兵來犯,大宋無險可守,若再無英明的將領統帥,我大宋便岌岌可危,危在旦夕,我希望將來能名留千秋的將領統帥就在你們中間。你們要記住,大宋此時此刻,比任何時候都需要高明的統帥。但統帥不能憑空出現,需要不停的學習。我知道你們都有一身武藝,但統軍打仗,更重要的是兵法謀略,武藝是一人敵、十人敵,而兵法是千人敵、萬人敵,學好兵法謀略,領軍打仗才能縱橫天下,百戰百勝,才能趕走金人,恢復中原。”

“一千多年前,在漢朝武帝時期,漢朝和北方草原匈奴的關係時好時壞,匈奴政權新單于即位,尊大漢爲丈人,漢武帝爲了表示友好,派遣蘇武率領一百多人出使匈奴,持旄節護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順便送給單于很豐厚的禮物,以答謝單于。不料,就在蘇武完成了出使任務,準備返回自己的國家時,匈奴上層發生了內亂,蘇武一行受到牽連,被扣留下來,並被要求背叛漢朝,臣服於匈奴。

最初,單于派人向蘇武遊說,許以豐厚的奉祿和高官,蘇武嚴辭拒絕了。匈奴見勸說沒有用,就決定用酷刑。當時正值嚴冬,天上下着鵝毛大雪。單于命人把蘇武關進一個露天的大地穴,斷絕提供吃食和水,希望這樣可以改變蘇武的信念。時間一天天過去,蘇武在地窖裡受盡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餓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襖,冷了,就縮在角落裡與皮襖取暖。過了好些天,單于見快死的蘇武仍然沒有屈服,只好把蘇武放出來了。單于知道無論軟的,還是硬的,勸說蘇武投降都沒有希望成功,更越敬重蘇武的氣節,不忍心殺蘇武,又不想讓他返回大漢,於是決定把蘇武流放到北海一帶,讓他去放羊。臨行前,單于召見蘇武說: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讓你去放羊,什麼時候這些羊生了羊羔,我就讓你回到你的大漢去。

與他的同伴分開後,蘇武被流放到了人跡罕至的北海邊。他發現這些羊全是公羊。在這裡,單憑他一個人的能力無論如何也逃不掉。唯一與蘇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漢朝的使節和一小羣羊。蘇武每天拿着這根使節放羊,心想總有一天能夠拿着它,回到自己的國家。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餓了,就挖野鼠收集的野果充飢,冷了,就與羊取暖。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使節上掛着的旄牛尾裝飾物都掉光了,蘇武的頭髮和鬍鬚也都變花白了。

十幾年後,當初下了命令囚禁蘇武的匈奴單于已去世了,漢武帝也死了,漢武帝的兒子漢昭帝繼任皇位。有一年,匈奴起了內亂,單于沒有力量再跟漢朝打仗,又派使者到漢朝請求和好。於是漢昭帝派出使者來到匈奴,要求他們送還蘇武。幾經周折後,被囚禁匈奴十九年的蘇武,終於回到漢朝國都長安,長安的百姓全都出來迎接他,稱讚他是有氣節的大丈夫。蘇武去世後,爲表彰他的節氣,皇帝將他列爲麒麟閣十一功臣,從此名傳千秋萬代。這就是蘇武牧羊的故事。對大漢的無限忠誠和滿腔熱忱,讓他在荒蕪寒冷的北海邊,堅持等待了十九年了,也用他十九年的不屈,宣揚了大漢的威嚴。這便是對國家的忠誠與氣節,人人都該有,你們是武學生,將來的大宋將領與統帥,更需要對大宋忠誠,將來有一天恢復中原,你們才能名登大宋功臣之列,與蘇武一樣,名傳千秋。”

武學博士黃忱講了一個蘇武牧羊的故事,楊叢義聽着並沒什麼感覺,因爲他小時候就知道這個故事。

其他人則不然,故事聽的津津有味,忍不住開始議論,寒冷荒蕪的北海,他們聽都沒聽過的地方,一個人在那兒十九年,這怎麼可能?最後還回去了,這更不可信。別說十九年,就是在野外呆十九天,都活不下去。

講武堂內有些吵鬧了,黃忱輕咳幾聲,等恢復安靜,才又道:“接下來,我們開始學習兵法。你們都通過了入學考試,簡單的兵法知識應當具備。武學主要教學七部兵書,將來考試授官或參加武舉考試,所有題目都以這七部兵書爲依據,望大家好好學習。我們先學《孫子》,一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有一位兵法大家叫孫武,非常善於用兵,著有兵法十三篇,後世稱爲《孫子兵法》,此著作歷朝歷代的將領無不潛心研讀,也爲當今武學七書之首。今天我們先學第一篇,始計篇。”

說完便高聲誦讀道:“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衆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計利以聽,乃爲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一口氣讀完之後,又道:“這是始計篇,我們一句一句學,我教一句,你們學一句。兵者,國之大事。”

衆人齊道:“兵者,國之大事。”

黃忱道:“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衆生員道:“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黃忱道:“不可不察也。”

衆生員道:“不可不察也。”

黃忱隨即開始講解:“‘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這幾句是什麼意思呢?這就是說任何戰爭都是國家大事,關係到百姓的生死,國家的存亡,不可以不思考,不可以不研究。也因爲戰爭之事非常重要,戰事一起,一旦打了敗仗,不光士卒將軍會死,發生戰爭的地方,百姓也會死於戰亂,流離失所,十室九空,我們戰敗了,纔有靖康之亂,丟了汴京,丟了北方十餘路土地,丟了千萬百姓,因爲戰爭如此殘酷,對國家和百姓又是如此重要,因此朝廷才重建武學,招你們來認真研習兵法,期待你們學有所成,抵禦金人,恢復中原。”

“合上書冊,大家把剛剛學習的第一句,背誦一遍。”

衆人合上書冊,稀稀拉拉的背誦道:“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能背誦出來的沒有多少個。

黃忱不太滿意,便高聲道:“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衆人這才略微整齊的誦道:“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都是一羣不讀書的衙內,黃忱也無奈,只得說道:“接下我們學第二句。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我教一句,你們學一句。”

“故經之以五事。”

“故經之以五事。”

“校之以計。”

“校之以計。”

“而索其情。”

“而索其情。”

“一曰道。”

“一曰道。”

“二曰天。”

.....

武學生們從此開始了漫長而枯燥的學習。

感覺到枯燥的也包括楊叢義,這種教學模式,像是在教小學生,進度實在太慢,等把七部兵書和歷朝歷代用兵成敗都講完,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了,這種課堂是在浪費時間,但他也不敢提出反對意見,畢竟進入武學的資格得來不易,他也只能慢慢學了。

第一天枯燥的學習直至快到酉時方纔結束。

第153章 招募新軍第365章 瞭如指掌第63章 解圍第194章 清塵還俗第427章 暗夜黑影第283章 重聚第529章 重返巴格達第327章 殺敵萬人第91章 討價還價第440章 臨行安排第736章 進軍忻州第238章 撤退逃命第483章 關係拉近第465章 姚昶追擊第189章 喝風受冷第429章 這是機會第423章 提前釋疑第199章 泉州圓房第607章 水戰第350章 龍騎軍營第223章 出城退敵第715章 對耗國力第287章 忽然醒悟第444章 蘇溪之旅第168章 請回臨安第485章 問話第684章 北金出擊第89章 目的達成第328章 別無他途第492章 危機未解第343章 官衣步行第266章 以儆效尤第508章 登門拜訪第704章 太行山寨第766章 一拍兩散第404章 僱傭下人第571章 遼陽府第145章 組建新軍第715章 對耗國力第267章 最後一批第170章 都不乾淨第485章 問話第339章 天各一方第375章 無力控制第737章 南下平陽府第267章 最後一批第185章 改造針盤第271章 礦石作畫第488章 蛀蟲之嫌第555章 陌生海域第287章 忽然醒悟第538章 回易繼續第155章 大叔下山第389章 簽定契約第605章 分兵備戰第117章 完顏亮第420章 二議章程第481章 應對之策第206章 魚精作怪第236章 海路被阻第103章 初入臨安第282章 宣威軍第788章 親征燕京第267章 最後一批第479章 杞人憂天第405章 湯鷽的消息第570章 共謀大事第633章 取信建王第221章 天時地利第458章 全軍集訓第560章 爭相交易第791章 攻陷燕京第472章 抽籤選將第90章 三十二人第96章 傳訊自救第53章 議事第206章 魚精作怪第290章 佈陣伏擊第437章 大醉歸來第685章 完顏亮的困境第193章 再會故人第433章 獨力支撐第354章 空餉救命第414章 怎解難題第698章 宋金議和第544章 籌備退路第306章 順利撤退第261章 聞香品茗第177章 修建港口第289章 宣威軍一分爲二第291章 全軍合圍第194章 清塵還俗第132章 太學辯議(五)第96章 傳訊自救第425章 選將統帥第529章 重返巴格達第309章 退敵之議第580章 爭執不休第517章 同心共事
第153章 招募新軍第365章 瞭如指掌第63章 解圍第194章 清塵還俗第427章 暗夜黑影第283章 重聚第529章 重返巴格達第327章 殺敵萬人第91章 討價還價第440章 臨行安排第736章 進軍忻州第238章 撤退逃命第483章 關係拉近第465章 姚昶追擊第189章 喝風受冷第429章 這是機會第423章 提前釋疑第199章 泉州圓房第607章 水戰第350章 龍騎軍營第223章 出城退敵第715章 對耗國力第287章 忽然醒悟第444章 蘇溪之旅第168章 請回臨安第485章 問話第684章 北金出擊第89章 目的達成第328章 別無他途第492章 危機未解第343章 官衣步行第266章 以儆效尤第508章 登門拜訪第704章 太行山寨第766章 一拍兩散第404章 僱傭下人第571章 遼陽府第145章 組建新軍第715章 對耗國力第267章 最後一批第170章 都不乾淨第485章 問話第339章 天各一方第375章 無力控制第737章 南下平陽府第267章 最後一批第185章 改造針盤第271章 礦石作畫第488章 蛀蟲之嫌第555章 陌生海域第287章 忽然醒悟第538章 回易繼續第155章 大叔下山第389章 簽定契約第605章 分兵備戰第117章 完顏亮第420章 二議章程第481章 應對之策第206章 魚精作怪第236章 海路被阻第103章 初入臨安第282章 宣威軍第788章 親征燕京第267章 最後一批第479章 杞人憂天第405章 湯鷽的消息第570章 共謀大事第633章 取信建王第221章 天時地利第458章 全軍集訓第560章 爭相交易第791章 攻陷燕京第472章 抽籤選將第90章 三十二人第96章 傳訊自救第53章 議事第206章 魚精作怪第290章 佈陣伏擊第437章 大醉歸來第685章 完顏亮的困境第193章 再會故人第433章 獨力支撐第354章 空餉救命第414章 怎解難題第698章 宋金議和第544章 籌備退路第306章 順利撤退第261章 聞香品茗第177章 修建港口第289章 宣威軍一分爲二第291章 全軍合圍第194章 清塵還俗第132章 太學辯議(五)第96章 傳訊自救第425章 選將統帥第529章 重返巴格達第309章 退敵之議第580章 爭執不休第517章 同心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