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發兵之爭

以前高懷遠不管當什麼官,都無法觸及到各地諸軍的這些事情,但是現在情況大大的不同了,他身爲權樞密使,可以說已經成爲了軍方的最高首腦,只要是軍方的事情,他便有權過問了。

這些年來,高懷遠不管做什麼事情,對於南宋軍隊的信息都沒有忽略過,詳細的整理出一套有關宋軍的情報,梳理出了不少心得。

而現在他終於可以大展拳腳一番了,他必須要在有限的時間之內,將宋軍調整爲一支可以隨時堪用的軍隊,做好一切抵抗北方蒙古軍的準備工作,這項工作可以說是一項浩大的工程。

單憑他一個人肯定是無法完成的,故此作爲武學博士的華嶽無疑便成了他最得力的助手,高懷遠剛一接任樞密使一職,便向趙昀進言,擢升京西路兵馬鈐轄孟珙爲鄂州江陵府都統制,以他爲鄂州軍方主將,負責京西路軍務。

趙昀考慮一下之後,調閱了有關孟珙的履歷,得知孟珙乃是當年鄂州都統孟宗政之子,並且和高懷遠也是故交,戰場上表現十分不錯,於是便點頭答應了高懷遠的提議,擢升孟宗政爲鄂州江陵府都統制,如此一來,長江中游一線上,高懷遠便可以放心下來了,而孟珙自此也提前數年,成爲了節制一方的南宋重要將領。

而高懷遠尚未過年,便再一次將李全的事情納入到了眼下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中,並且在早朝上,對趙昀提出了起兵征討李全軍的事情。

這件事在朝中還是有人反對的,起碼鄭清之在這件事上,便不太支持高懷遠,因爲眼下在他們文官看來,剛剛誅除史彌遠一黨,朝局還尚未達到十分穩定的地步,高懷遠剛剛上任樞密使一職,這麼快便要出兵攻打李全,顯得太過急躁了一些。

而且經過趙竑的霅川之變後,江淮下游一帶形勢很是爲妙,眼下李全又沒有作出太過分的舉動,如此發兵征討李全,顯得有些師出無名了一些。

於是鄭清之當即便在朝堂上提出了他的反對意見,並且得到了朝中一些官員的支持。

高懷遠也料到了他這麼做會招致鄭清之他們的反對,但是他並不放棄,而是出班對趙昀說道:“陛下!微臣之所以這麼快便要征討李全,實乃此事已經拖不得了!微臣曾經對陛下進言過有關京東路的局勢,京東乃是我大宋舊土,本就該歸於朝廷治下才是!而自前幾年起,蒙古人便多次進襲京東一帶,以圖將京東控制於他們手下,眼下雖然有北軍的彭義斌軍、**軍、付大全軍、張榮軍等幾支北軍御守京東一帶,但是李全軍卻還是北軍諸軍之中實力最強之人。

李全爲人想必大家也都知道,此人早年雖然多有功績,但是這些年來,所作所爲卻大失當年起兵抗金之時的想法,只知一味的從我朝攥取實惠,爭搶地盤,甚至於勾結金人,私販各種物資給金人、蒙古人從中謀取暴利。

而且此人身爲保寧軍節度使,卻不服王化,只是名義上保持和我朝的關係,但是實質上卻坐地稱王,將京東一帶視爲他的禁臠,不容我朝入主,更不思御守之事,反倒多次發兵攻打同爲北軍的其他軍,甚至勾結金國,配合金人進攻彭義斌軍。

去年他便發動楚州兵變,濫殺我朝命官,接着年初便又勾結叛王趙竑,意圖犯上謀反,眼看趙竑敗逃之後,立即又轉而表示向聖上效忠,如此看來,此人可以說是心懷叵測,其絕非可信之人

假如還令其逍遙法外的話,以此下去,遲早將會釀成大禍,京東之地對於我朝未來收復中原乃是至關重要之地,一旦讓此獠繼續坐大下去的話,那麼再想收復中原,恐怕就成了癡人說夢了!

眼下雖然我朝也有難處,但是微臣以爲,還是要先將此獠解決方能保得江淮自此無憂!微臣也知道朝中的難處,故此這次雖然提出發兵征討李全,但是並未打算帶走多少兵馬,只要令微臣帶殿前司和步軍司兩萬兵馬,加上鎮江水軍以及駐屯軍兩萬人,另調京西路忠順軍一萬兵馬,微臣便可確保半年之內,將整個京東路徹底納入我朝治下!

如此一來,便可確保京師北方無憂了!故此還望陛下恩准!”

趙昀坐在龍案後面還真是有點爲難,早先他還在沂王府的時候,高懷遠沒事的時候便對他分析過京東路的形勢,並且多次給他闡述過李全可能存在的威脅,現在通過李全發動楚州兵變以及支持趙竑發動霅川之變的事情上,趙昀也看出來李全乃是一個狼子野心之人,此人不除早晚還是個禍患。

而現在他難辦的是鄭清之所說也有理,他新掌大寶,朝局尚算不上太穩定,高懷遠便要親領兵馬,北上去討伐李全,他還真有點擔心,眼下他依賴高懷遠真是習慣了,高懷遠一不在他身邊,他就有點底氣不足,生怕沒高懷遠在京城,鎮不住這些大臣們。

“高大人一定是說笑吧!李全好歹也擁兵近二十萬,加上其它那些北軍,兵馬數量不下數十萬之多,而高大人只帶兩萬殿前司和步軍司的兵馬,加上鎮江水軍不足兩萬兵馬,加上忠順軍一萬兵馬,半年之內便想解決京東之事,如此說來是不是太過兒戲了呢?”鄭清之出班對高懷遠說道。

他雖然身爲文官,但是也對京東一帶的局勢有所耳聞,高懷遠剛纔提出只帶這麼點兵馬,半年之內便解決整個京東一帶曾經朝廷十幾年都解決不了的問題,他覺得高懷遠有點太託大了一些,於是說話之中流露出了一絲譏諷的神態。

趙昀一聽也不由得擔心了起來,對高懷遠問道:“高愛卿只帶這麼多兵馬,可否真的能將李全的事情解決呢?”

高懷遠心知大家現在都不太相信他,於是立即拱手道:“兵貴於精而不在多寡之說!這次微臣所點諸軍,乃是我大宋精銳之軍,豈非李全麾下的那些烏合之衆可比的?而且微臣此次假如前往淮東的話,能智取便會智取,並非要做莽夫之舉,故此半年時間,應該沒有問題,爲此微臣願意立軍令狀,以項上人頭擔保,半年之內如果滅不了李全的話,任由陛下處置便是!”

聽罷了高懷遠的保證之後,朝中百官無不震動,這種事情放在他們身上,他們連想都不敢想,而高懷遠居然要拿項上人頭擔保,可見高懷遠這次出兵的心意已決。

但是鄭清之立即又說道:“雖然高大人所說有理,但是兵家之事不比平常,這還牽扯着朝廷財力的問題,數萬大軍出征,每日所耗錢糧都是巨大數字,恐怕現在已經接近歲末,朝廷拿不出這麼大一筆錢,來讓高大人出征討賊吧!”

高懷遠有點生氣了,鄭清之今天這是擺明了要和他唱反調嘛!本來兩個人前段時間配合的相當不錯,怎麼他鄭清之才當上這個右相,便開始和他唱對臺戲了呢?難道就爲了他這次奏請聖上要出兵征討李全,沒有事先和他商量嗎?

高懷遠覺得有這個可能,鄭清之雖然在大義上這次輔佐趙昀誅除史黨做的不錯,但是這個人性格上還是有點瑕疵的,起碼心胸不夠寬廣,而且善於見風使舵,這一點上同一些歷史上的名臣相比,鄭清之是有所不足的。

想到這裡,高懷遠也不客氣,立即答道:“這個事情下官已經想過了,朝廷雖然這些年在奸臣的折騰下,國庫空虛不假!但是這並非是關鍵問題,假如單單是說糧餉問題的話,首先說糧食吧!

兩浙以及福建、淮南、江南等地今年都算風調雨順,糧食方面各個府庫之中都十分充盈,故此只要調撥兩浙路部分府庫糧食,便足以應對此次起兵之用。

而錢的方面,更是不必擔憂,本次下官所請並非太多大軍,而單單是從奸黨家中抄沒所獲錢財,只要拿出一少部分,便足夠這次下官出兵所用了!”

高懷遠這次提及發兵攻打李全,其實是做了充分的思想準備的,提前便已經落實了糧秣的問題,接着他主持抄沒奸黨家產,單單是從史彌遠的相府之中,抄沒出來的家財,就是一個天文數字,加上史彌遠家的那些田產,說這老傢伙富可敵國一點不算過分,這些年以來,史彌遠把持着朝政,單單是賣官鬻爵得來的錢財,就不下千萬貫了,何況同時抄沒的還有薛極、李知孝、胡榘等諸多史彌遠親信黨羽的家產,這幫人各個都貪墨的腦滿腸肥,各個都在家囤積了大批財物,加在一起快頂上南宋國庫兩年的歲入了。

這些錢充入國庫之後,立即便讓本來已經被他們折騰空的國庫豐盈了起來,根本不像鄭清之所說的那樣國庫空虛,鄭清之眼下拿這個事情說事,無疑是在故意給他設置障礙,高懷遠心中大爲不喜,當即便將鄭清之的話給駁斥了回去。!

第117章 兵發黃州第2章 以桃代李第123章 天子第13章 命中貴人第18章 軍統司第142章 投順第290章 四娘倒戈第114章 愚弄第84章 如此軍容第48章 敗露第28章 入川平叛第89章 磔於市第128章 何爲大義第一百九十七八章 下作第353章 進退兩難第151章 亂戰1第90章 走水第215章 定局第120章 危機化解第1章 亡金第131章 衆志成城甕中捉鱉第70章 伏兵第60章 假公濟私(下)第67章 千里眼第118章 僥倖逃脫第121章 降將勸降第130章 撥亂反正第193章 密謀第69章 再返紹興第273章 秋桐建功第26章 孤島第20章 兩難第23章 威逼第41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30章 兄弟相會第222章 左相第20章 軍器監第187章 再露鋒芒2第103章 決勝2第68章 遊說(上)第176章 萊蕪炮作第48章 各懷鬼胎(下)第76章 曬太陽第5章 山東李全第216章 舉賢第27章 蓬州兵亂第102章 完勝第341章 渡口第349章 倉惶第50章 劫獄第315章 後事第121章 就擒第42章 浴血孤城5第45章 落荒第74章 黃家之事第45章 落荒第42章 伏擊第286章 地窖第77章 中計第19章 啓程第200章 收復河間第30章 棍棒相迎第84章 如此軍容第201章 頑抗1第186章 先下手爲強第93章 秋季比武第37章 新皇登基第105章 揭開謎底第60章 假公濟私(上)第245章 不遵號令第160章 服軟第345章 紛紛受挫第82章 老不正經第55章 坐地分贓(上)第202章 風聲走漏第19章 史彌遠的安排(下)第98章 死人復生第357章 兩強交鋒第31章 恩威並重第143章 進兵第166章 再世奸商第287章 策反第172章 屠村第43章 殺俘第17章 九品芝麻官第46章 最後餘勇第25章 楊皇后的身世(下)第37章 胸無大志(上)第102章 決勝1第97章 獻計第156章 僅取甕城第19章 陰霾第65章 狩獵第229章 武生營第26章 冗兵之亂第196章 柳兒的心事第119章 陳震勤王第115章 請大人閱兵第154章 極其憋屈第246章 回回炮
第117章 兵發黃州第2章 以桃代李第123章 天子第13章 命中貴人第18章 軍統司第142章 投順第290章 四娘倒戈第114章 愚弄第84章 如此軍容第48章 敗露第28章 入川平叛第89章 磔於市第128章 何爲大義第一百九十七八章 下作第353章 進退兩難第151章 亂戰1第90章 走水第215章 定局第120章 危機化解第1章 亡金第131章 衆志成城甕中捉鱉第70章 伏兵第60章 假公濟私(下)第67章 千里眼第118章 僥倖逃脫第121章 降將勸降第130章 撥亂反正第193章 密謀第69章 再返紹興第273章 秋桐建功第26章 孤島第20章 兩難第23章 威逼第41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30章 兄弟相會第222章 左相第20章 軍器監第187章 再露鋒芒2第103章 決勝2第68章 遊說(上)第176章 萊蕪炮作第48章 各懷鬼胎(下)第76章 曬太陽第5章 山東李全第216章 舉賢第27章 蓬州兵亂第102章 完勝第341章 渡口第349章 倉惶第50章 劫獄第315章 後事第121章 就擒第42章 浴血孤城5第45章 落荒第74章 黃家之事第45章 落荒第42章 伏擊第286章 地窖第77章 中計第19章 啓程第200章 收復河間第30章 棍棒相迎第84章 如此軍容第201章 頑抗1第186章 先下手爲強第93章 秋季比武第37章 新皇登基第105章 揭開謎底第60章 假公濟私(上)第245章 不遵號令第160章 服軟第345章 紛紛受挫第82章 老不正經第55章 坐地分贓(上)第202章 風聲走漏第19章 史彌遠的安排(下)第98章 死人復生第357章 兩強交鋒第31章 恩威並重第143章 進兵第166章 再世奸商第287章 策反第172章 屠村第43章 殺俘第17章 九品芝麻官第46章 最後餘勇第25章 楊皇后的身世(下)第37章 胸無大志(上)第102章 決勝1第97章 獻計第156章 僅取甕城第19章 陰霾第65章 狩獵第229章 武生營第26章 冗兵之亂第196章 柳兒的心事第119章 陳震勤王第115章 請大人閱兵第154章 極其憋屈第246章 回回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