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威逼

“他媽的!趙於莒!你姥姥的!老子回去要剁了你這王八蛋!”新安縣城的縣衙裡面傳出一聲怒吼,黃嚴一腳便把面前的桌子給踹翻在地,對着臨安城方向便破口大罵了起來。

黃嚴比別人收到臨安兵變的消息都早,一聽這個消息便當即怒髮衝冠,他弟弟黃旭戰死的時候,也沒見他如此暴怒過,但是今天黃嚴卻不可遏制的發作了。

黃嚴的憤怒比一般人來的更強烈一些,因爲他比誰都認識趙昀要早許多,高懷遠不認識趙昀之前,他便騎着趙昀猛揍過,他比誰都清楚趙昀是怎麼當上這個皇帝的,可是現在他們正在爲他們趙家打天下,這廝卻在後面添亂,如何能不讓他暴怒呀!

可是暴怒歸暴怒,黃嚴卻並未失去理智,發了一通脾氣之後,他立即傳令張宣馬上點齊潼關的秦鳳軍朝他所在的新安急進,和他匯合之後,立即出兵河南府,和正在率軍圍攻河南府的蒙古軍決戰。

軍令下達數天之後,他卻未能等來張宣所部,卻等來了張宣的一個親兵,這個親兵到了新安縣之後,告訴黃嚴,說張宣接到聖旨,令他不得擅動,原地駐守,等待朝廷新的旨意,才能行動。

黃嚴這一下更是氣的七竅生煙,他沒想到趙昀的手居然伸的這麼長,居然越過了他,直接給張宣下旨。

結果張宣這廝還真就聽朝廷的話,居然真就在潼關一帶按兵不動,連他這個頂頭上司的命令都不聽了。

黃嚴倒是想自己率軍攻向鈞州方向,但是何乃這段時間,他正分兵掃蕩河南府以西諸地,留在新安縣一帶的兵力只有不足一萬,這點兵力根本不足以他解決河南府城外的那些蒙古大軍,更不要說去許州爲高懷遠解圍了。

一聽到張宣不肯奉調前來和他匯合,黃嚴便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大罵了張宣一通之後,令人立即將這個張宣的親兵拿下。

這個張宣並不是他一手帶出來的部下,而是從以前的金州軍提拔起來的一個將官,控兵和指揮打仗倒是相當有一套,所以纔會被黃嚴,但是他卻在這個時候,選擇站在了趙昀這個皇帝的一邊,要作壁上觀接下來黃嚴他們如何行事了。

看着那個張宣的親兵被帶下去之後,黃嚴咬了咬牙罵道:“不是他孃的自己人,就是用起來不放心,關鍵的時候給老子來這麼一手,那你張宣這次算是選錯了方向了!來人,傳沈羣來見我!”

不多時一個其貌不揚的兵卒便被帶到了黃嚴的面前,黃嚴屏退左右,低聲對這個沈羣吩咐了幾句。

這個沈羣眼中精光一閃,立即點點頭道:“黃將軍放心,這件事就交給卑職吧!卑職保證五天之內將他的人頭呈到將軍面前!”

黃嚴嚴肅的點點頭道:“解決了他之後,令江勇立即接替他,速速提兵前來與我匯合!越快越好!”

沈羣點頭到:“請將軍放心,小的們絕不會坐視主公不管的!這件事就交給小的吧!”

說罷之後沈羣轉身大踏步走出縣衙,翻身跳上了一匹爲他準備好的好馬,鞭子一揮便朝着城西門方向絕塵而去。

對於這一次趙昀奪權的事情,要說他的聖旨沒有給軍前製造一點麻煩也是不可能的,起碼對於前方諸軍的士氣來說,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畢竟這個時代還是一直在宣揚忠君愛國,忠君首先被放在前面,愛國卻被放在次要的位置,高懷遠即便是在軍中這些年來大換血,軍官系統裡面換上了他不少嫡系人員,但是一個臥虎莊又能給他培養出多少可靠的手下呢?

何況培養出來的人不單單是要用在軍中的,還有許多地方都要用上他可靠的手下,所以軍中還有不少人心中是存在忠君思想的,在高懷遠和趙昀之間,他們理所應當的認爲趙昀纔是正主。

張宣只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罷了,至於其它諸軍之中,在收到了趙昀的聖旨之後,還是引起了軒然大波。

本來正在按照高懷遠計劃進行作戰的幾路大軍,不同程度上進展都放慢了下來,幸好華嶽、黃嚴、周俊等人到底還是高懷遠的鐵桿擁躉,他們雖然接到聖旨,但是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抗旨不尊,按照高懷遠的吩咐繼續行動。

羅卓在前段時間收到了高懷遠的命令之後,立即便提兵從鎮江府出發,朝着歸德府方向急進而去,在六月底便抵達了歸德府和周俊的徐州軍匯合在了一起,頓時令周俊兵力大盛。

他們合兵一處之後,沒有立即朝着許州進發,而是先分兵掃蕩了歸德府以南的地區,將一個個尚未歸降大宋的州府州府縣城給一一拔下,同時還出歸德府,和汴梁方向逼過來的完顏重喜所部金軍打了一仗。

結果不用說,自然是完顏重喜大敗,又龜縮回了汴梁近郊,再也不敢朝歸德府方向進逼了。

而就在這個時候,朝廷的聖旨卻直接送到了歸德府軍前,交給了在此統軍的周俊、羅卓二人。

這個消息讓他們也都是頓吃一驚,周俊不好當着羅卓的面發作,面色鐵青的讓人將宣旨太監帶下去休息,然後對自己的親兵使了一個眼色,親兵會意的悄然退出了大帳。

羅卓也面色鐵青,攥着這份聖旨低頭不語,顯然是在做着激烈的思想鬥爭。

周俊緩步走到羅卓面前,對羅卓說道:“羅將軍!對於此事,不知羅將軍要做如何打算呢?是聽從聖上的旨意,還是遵從大帥的調遣呢?”

羅卓這會兒很矛盾,有些氣急敗壞的怒道:“爲何在這個時候,聖上卻要我等如此行事?難道他看不出來,我軍即將大功告成了嗎?該死,聖上身邊定是出了小人!”

周俊皺皺眉,羅卓這句話並未回答他的問題,於是他接着問道:“羅將軍,聖上如此行事,實乃令我等寒心,高大帥爲了強軍強國,這麼多年以來殫精竭慮,可眼下聖上卻要我等坐視大帥被圍許州,我等又該何去何從呢?”

“該怎麼辦?我乃大宋臣子,該怎麼辦?一邊是有恩於我的大帥,一邊又是皇上,周將軍告訴我,我又該如何?”羅卓煩躁的在大帳裡面來回走動着,怒氣衝衝的對周俊反問道。

周俊看着焦躁的羅卓,沉聲說道:“周某不才,認爲此事我等當以大局爲重,北伐大業即將功成,豈能因此一紙詔書,便就此作罷?何況大帥對我等有恩,我等豈能就此坐視不管?聽任大帥被圍許州?周某不會聽令皇上的聖旨,我必將率軍前往許州!”

羅卓猛的擡起頭盯着周俊猶豫了一下之後對周俊問道:“那麼你是要抗旨不尊了?”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周某無法遵旨行事!更何況這道聖旨乃是要置大帥於死地,周某更不會奉旨行事!”周俊冷冷的對羅卓答道。

羅卓腦門上頓時冒出了冷汗,他可是一步步的在宋軍之中走到現在的,是軍中少有的幾個沒有被高懷遠撤換掉的主將,他深知高懷遠在軍中的影響力,但是他畢竟是自小便受忠君的思想灌輸的人,內心中自然有一種效忠皇帝的思想,這也正是讓他矛盾的原因。

一邊是皇上的親筆聖諭,要他們就地屯駐,不得再擅自行動,一邊是高懷遠那邊要求他們依計行事,不管聖旨,他如果奉旨的話,對高懷遠便是不義,但是如果抗旨不尊的話,又是謀逆之舉,何去何從讓他這會兒非常糾結,一時間居然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周俊冷冷的盯着羅卓,等着羅卓拿定主意,一隻手緩緩的移到了腰間,按在了肋下腰刀的刀柄上。

羅卓腦袋裡面亂哄哄的一片,忽然間他聽到帳外響起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似乎有不少人圍住了大帳,心中猛的一緊,擡頭朝周俊望去,卻看見周俊一隻手按在刀柄上,正在冷冷的逼視着他。

於是羅卓頓時便清醒了許多,立即對周俊怒道:“周將軍想要作甚?”

周俊冷冷的看着羅卓答道:“周某並不想如何,只是等着羅將軍一個答覆罷了!羅將軍可是已經作出了決定了嗎?”

羅卓不由得冷汗便流了下來,雖然他看不到帳外的情況,但是也能想到帳外現在一定已經佈滿了周俊的親信手下,他想起來這些年的傳言,說周俊和付大全的飛虎軍其實早就是高懷遠早年佈下的一個暗棋,而且剛纔周俊已經表明了,不管他如何決定,周俊反正是要抗旨不尊了,那麼假如他表示要奉旨行事的話,他相信恐怕他很難活着再離開這個大帳了。

再仔細朝深處想一下之後,羅卓自己也覺得趙昀選擇在這個時候釜底抽薪,不管是對高懷遠來說,還是對他們這些宋軍來說,乃至是對於整個大宋來說,都是一件壞事,他這麼做簡直可以說是喪心病狂,根本就是拿他們這些將士的性命開玩笑。

羅卓這些天也明白了高懷遠的意圖,同時也看清楚了中原戰局的趨勢,高懷遠之所以冒險困守許州城,其實就是在爲其它諸軍爭取時間,要徹底在中原給蒙古大軍一個沉重的打擊,只要窩闊臺的蒙古軍在此一敗,那麼中原大局便就地底定,不單單是中原一帶,恐怕整個河北也很可能被宋軍一舉收復。

高懷遠這次這麼大的計劃,又冒了這麼大的風險,其實還不是全爲了大宋嗎?他這麼做於國於民都只有百利而無一害,而一旦要是聽了皇上趙昀聖旨的話,那麼對於大宋卻只有百害而無一利,孰重孰輕羅卓也立即想明白了。

於是羅卓苦笑了一聲道:“看來假如羅某今日要是說奉旨行事的話,周將軍恐怕是不會讓羅某活着離開這裡了吧!”

周俊微微點點頭面無表情的答道:“在下也是爲了整個大宋和大帥的安危,不得不出此下策!得罪了!”

“哈哈哈!”羅卓忽然表情放鬆了下來,仰天大笑了起來,接着大聲說道:“恐怕周將軍也太過小看我羅某了吧!雖然羅某確實猶豫過!但是我羅某也不是一個瞎子,高大帥和聖上誰在爲國着想,恐怕我羅某還分得清楚!

想我羅卓當年追隨畢將軍的時候,就曾經立誓,要繼承畢大將軍的衣鉢,遲早要爲我朝光復中原,現如今已經到了這般田地,我羅某豈能再縮回去呢?

既然周將軍要我羅某一個答覆,那麼羅某就告訴周將軍好了!羅某不才,也不願當這樣的千古罪人!這聖旨,看來我也要抗定了!”

周俊臉上的表情也一下鬆了許多,盯着羅卓的眼睛彷彿要把羅卓看穿一般,而羅卓也毫不退縮的和周俊對視着。

“周某可以信任羅將軍嗎?”良久之後,周俊緩緩的對羅卓問道。

“這是羅某的虎符,現交給周將軍好了!持此虎符,我鎮江軍上下無不聽令於周將軍的調遣,我羅某不才,雖然年紀稍微大了一點,但是上陣殺敵還是不含糊的!願當週將軍的先鋒!”羅卓說罷便將懷中的虎符掏了出來,伸手便丟給了周俊。

周俊擡手一把接住了這個鎮江軍的虎符,嘴角終於露出了笑意,哈哈大笑了起來:“羅將軍乃真漢子也!周某佩服!那麼接下來你我就攜手大幹一場吧!”

第74章 舊部的牴觸第30章 交鋒第54章 臥虎莊第159章 和談2第41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233章 鎮江大營第141章 掛帥出征第19章 史彌遠的安排(上)第318章 北上第203章 甕城第25章 楊皇后的身世(下)第38章 馬屁如潮(下)第133章 京東有事第199章 北進第192章 突襲鄜州第20章 家僕李通第9章 初戰告捷第136章 使團還朝第182章 大鍋飯第12章 拜師第79章 翻臉第27章 勸慰第304章 亂第121章 就擒第166章 再世奸商第58章 翹班驚遇第10章 抉擇第36章 游擊戰術第61章 戰爭之神第80章 衝陣第265章 重甲武生營第177章 快炮火槍第7章 淫亂的高府第46章 舊賬第160章 濟王脫逃第109章 試炮第300章 功敗垂成第33章 家書第4章 紛雜第53章 王家第57章 決死抗擊第45章 落荒第37章 功成第188章 進逼唐州第74章 黃家之事第4章 祭奠名將第7章 是福是禍第25章 啓動第17章 烏龍第207章 抉擇第157章 爭奪甕城第75章 分兵第96章 湖匪屠村第238章 聞風而動第10章 挑釁第72章 壞種兄弟第209章 意外受阻第343章 突擊第159章 火藥建功第199章 盡釋前嫌第8章 變局第36章 京東亂局(下)第92章 名利雙收第17章 烏龍第288章 夜襲第22章 不過如此第68章 狼口脫險第144章 紅介山山口第一百九十七八章 下作第98章 分裂第154章 極其憋屈第199章 北進第97章 揮師南下第67章 千里眼第76章 曬太陽第113章 太子闖關第311章 負隅頑抗第14章 賈奇第62章 夜襲敵巢第250章 雞鳴蕩第47章 惡鬥第77章 流雲彎刀第2章 有事相托第209章 挺進中原第176章 萊蕪炮作第22章 武學第39章 水晶花鏡(下)第284章 激戰城下第5章 餘孽第37章 胸無大志(上)第304章 亂第315章 後事第98章 叛軍軍師第11章 反擊第32章 縮小範圍(下)第341章 渡口第304章 亂第31章 賊巢(下)第126章 攤牌第264章 激戰
第74章 舊部的牴觸第30章 交鋒第54章 臥虎莊第159章 和談2第41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233章 鎮江大營第141章 掛帥出征第19章 史彌遠的安排(上)第318章 北上第203章 甕城第25章 楊皇后的身世(下)第38章 馬屁如潮(下)第133章 京東有事第199章 北進第192章 突襲鄜州第20章 家僕李通第9章 初戰告捷第136章 使團還朝第182章 大鍋飯第12章 拜師第79章 翻臉第27章 勸慰第304章 亂第121章 就擒第166章 再世奸商第58章 翹班驚遇第10章 抉擇第36章 游擊戰術第61章 戰爭之神第80章 衝陣第265章 重甲武生營第177章 快炮火槍第7章 淫亂的高府第46章 舊賬第160章 濟王脫逃第109章 試炮第300章 功敗垂成第33章 家書第4章 紛雜第53章 王家第57章 決死抗擊第45章 落荒第37章 功成第188章 進逼唐州第74章 黃家之事第4章 祭奠名將第7章 是福是禍第25章 啓動第17章 烏龍第207章 抉擇第157章 爭奪甕城第75章 分兵第96章 湖匪屠村第238章 聞風而動第10章 挑釁第72章 壞種兄弟第209章 意外受阻第343章 突擊第159章 火藥建功第199章 盡釋前嫌第8章 變局第36章 京東亂局(下)第92章 名利雙收第17章 烏龍第288章 夜襲第22章 不過如此第68章 狼口脫險第144章 紅介山山口第一百九十七八章 下作第98章 分裂第154章 極其憋屈第199章 北進第97章 揮師南下第67章 千里眼第76章 曬太陽第113章 太子闖關第311章 負隅頑抗第14章 賈奇第62章 夜襲敵巢第250章 雞鳴蕩第47章 惡鬥第77章 流雲彎刀第2章 有事相托第209章 挺進中原第176章 萊蕪炮作第22章 武學第39章 水晶花鏡(下)第284章 激戰城下第5章 餘孽第37章 胸無大志(上)第304章 亂第315章 後事第98章 叛軍軍師第11章 反擊第32章 縮小範圍(下)第341章 渡口第304章 亂第31章 賊巢(下)第126章 攤牌第264章 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