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萊蕪炮作

待到已經看不到烈火軍的背影之後,高懷遠這纔對趙府堂和付大全說道:“你們也加緊練兵吧!韃子開始的時候會被烈火軍打懵一段時間的,但是等他們反應過來,恐怕就要興師來伐了!你們如若不提前做好準備的話,保不準是會吃虧的!築堡之事,不但這邊的幾個州縣要這麼做,即便是濟南府那邊,也同樣要做,所有村子都要利用農閒構築起村堡,總之要是韃子來的話,每一個村子,都要成爲一個釘子,讓他們啃不動,拔不掉才行!

還有,趙府堂!你們京東軍要再次擴兵,只要時日一到,你們這邊也要同時發兵,進攻河北以及幽雲地區,這一次我們不幹便不幹,一旦要幹,就務必連燕雲之地也要拿回來,把韃子徹底趕出關內!你們的最終任務便是收復燕雲等地,而不單單是小小的河北等地!”

趙府堂和付大全立即躬身接令,保證絕不會怠慢此事。。。

高懷遠這才和趙府堂一起上路轉向了濟南府方向,而濟南府便是京東大軍的本部防地,主力構成基本上是當初高懷遠留下的趙府堂的嫡系殿前司前軍和彭義斌的義軍構成,也有一部分是吸納的張林的舊部,這些年來,彭義斌的身體因爲以前的創傷太重,雖然傷愈了,但是身體卻一天不如一天,他將本部義軍交給了趙府堂整編,逐漸的淡出了軍方,回到泰安州休養身體去了。

而經過趙府堂這麼多年的整飭之後,義軍之中進行了數次大規模的整編,去其糟粕留其精華,將義軍之中老弱之士裁撤併且授之於田,令其爲大軍屯耕,有了安穩的生活,留在軍中的都是一些精壯之士,這樣一來義軍規模雖然減小了不少,但是在和趙府堂本部官兵合併之後,戰鬥力卻大幅度得以提升。。。

何況趙府堂作爲高懷遠的心腹嫡系,深得高懷遠對於控軍的真傳,通過歷次整飭之後,大軍已經相當精悍,何況他們現在是朝廷的正規軍,有着朝廷在後面支持他們,裝備方面基本上全部換裝了新的器甲,近期還配發給了他們不少火炮,使之戰鬥力在宋軍之中處於第一陣列之內,絕對凌駕於南方的地方駐軍之上。

只是炮兵的訓練問題他們遇上了些麻煩,訓練炮兵不比訓練普通的步軍,這需要長時間的摸索,和實彈訓練結合,而火藥還是貴重物資,趙府堂有些捨不得花這麼多錢,讓炮兵們沒事打着玩兒,所以炮兵操演之中,命中率很有點問題。。。

高懷遠在濟南府看了一次炮兵的實彈操演之後,立即搖頭對趙府堂說道:“你的炮兵不行!十發中的者不足一二,其餘的都打偏太多,如此下去,臨陣之時,炮兵最多也只能成爲震懾之物,卻並不能發揮其應有的威力,要是這麼下去的話,到還不如不給你們裝備火炮呢!這樣打真是浪費!”

趙府堂面紅耳赤的趕緊請罪道:“是卑職無能,火藥這東西還是太貴了點,朝廷調撥的軍資用來養兵已經捉襟見肘了,故此卑職不敢在炮兵練兵上太多耗費,再加上操砲定炮很有點難度,一般人很難掌握,故此纔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請大人見諒!”

“哼!見諒?這不容原諒!缺錢嗎?缺錢你可對本官上書奏請過嗎?缺錢告訴過本官嗎?還有,各地都有火藥作坊,你這裡更是儲備了大批火藥,你卻說缺錢,捨不得讓炮兵實彈訓練,這樣能成爲理由嗎?

缺錢的話,本官可以想辦法讓戶部再給你們調撥,缺人本官可以給你們調配炮兵教頭,但是本官給你一個要求,那就是三個月之內,炮兵必須水平大幅度提升,假如不行的話,我便撤掉你的炮兵,給其它軍中裝備!

現在不少地方的駐軍還連一門炮都沒有,而你這裡卻拿炮當擺設!哼!羅卓你還記得吧!這一次過來京東的時候,羅卓便腆着臉找我要神威大炮,你這裡給你裝備了這麼多,要是你用不上的話,我給羅卓捎回去好了!”高懷遠一點也不給趙府堂留面子,對着趙府堂便是一通猛轟。。。。。

趙府堂趕緊跪倒道:“大人息怒,是下官不對,請大人放心,三個月之內……不,一個月之內,下官一定保證炮兵的水平大幅提升,否則的話大人直接罷了卑職的官,卑職也絕無怨言,這些神威大炮說什麼也不能給我們裁撤呀!畢竟我們這裡壓力要大,也指望着這些大炮震懾韃子呢!”

高懷遠嚇唬了趙府堂一陣之後,點頭答應了他的請求,又留在濟南府裡面,和趙府堂研究了一番未來的作戰方案,商議了有關他們未來出兵的線路等等,這才離開了濟南府,做好了回京的準備。

不過高懷遠還是沒忘了先去萊蕪一趟,那裡可是他的私人兵工廠,怎麼也要去關心關心才行。

而萊蕪時下也確實發展的很快,到處都聳立着煙囪,到處都是鍊鐵的鐵爐,這裡產鐵,京東的大量器甲的原材料都來自於這裡,甚至連南宋許多打造兵器的原材料也都出自這裡,雖然徐州那邊的鐵作也正在恢復重建,但是短時間之內,這裡仍然是南宋最重要的產鐵之處之一。。。

而萊蕪鐵冶的官員也不是外人,正是高懷遠收下的第一個僕人薛嚴,薛嚴早年帶着秦虎等工匠從大冶北上移至了萊蕪,後來高懷遠收復京東授官的時候便給薛嚴授了個萊蕪知縣的官,反正他當時有這個權利,報入京中之後,也沒有人反對他的安排,所以薛嚴居然成了一縣之長,其實說白了就是替高懷遠看着他的私人兵工廠罷了,而這裡的政務基本上都由他的手下的縣丞等人來做,他主要精力還是放在管理鐵冶的事情上。。。

通過常年的摸索之後,現在神威大炮已經改用了熟鐵鑄造,而這裡的鍊鐵業也通過這幾年的時間,再一次復興起來,爲火炮的鑄造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而鐵炮的成功鑄造,也爲高懷遠節省了大量的資金,鑄造一門熟鐵炮的耗費比起鑄造青銅炮來,費用只有青銅炮的三分之一還不到。

特別是高懷遠前兩年發現鑄炮之中存在一個不規範的嚴重問題,那就是每鑄造一門火炮,都要單獨製作一套泥模,每一門火炮鑄造出來之後,都是天下無二的一件作品,如此一來,火炮的鑄造質量和規範就要看開模的那些工匠的水平了,總體質量基本上無法保證,這些年火炮開始列裝之後,訓練之中經常會發生炸膛的事故,說明火炮的鑄造工藝還是欠缺。。。

加上未來戰事的緣故,現在各地駐軍都強烈要求裝備火炮,現如今這種工藝手段所鑄成的火炮數量遠不足以應付這種需求,之所以京東軍裝備了不少火炮,那還是這些年日積月累逐漸囤積下來的火炮,新產的火炮因爲鑄造工藝的問題,產量低,質量差,根本滿足不了軍方的需求。

於是新近高懷遠早在一兩年前,便開始利用空閒時間,搜腸刮肚的在腦海中搜羅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同時還召集了京師一批高明的鑄造工匠一起商量,最後他腦袋靈光一閃,想起後世清代有個牛人曾經採用的方法,終於讓他找到了解決的途徑,那就是摒棄以前鑄炮中使用的泥範鑄造法,換而採用新的鐵範鑄炮。

泥範鑄炮除了每門炮尺寸會有所不同的缺點之外,還有鑄件降溫不均勻,容易在內部出現不易觀察到的氣泡,造成開火時炸膛事故等諸多不利因素,而且耗工耗時更耗錢,是很不划算的一種鑄造方法。。。

但是採用鐵範之後,首先鐵範可以反覆使用,所鑄成的炮規格統一,而且冷卻均勻,還不會有水蒸氣造成鑄件砂眼,結果是通過京師軍器監鑄造院試製之後,效果非常不錯。

於是高懷遠第一時間便派人將這種鑄炮法送至了京東萊蕪,交給了薛嚴負責在萊蕪推廣,同時還把這種工藝下發到各地鑄炮坊推行。

萊蕪鐵作現如今便採用的是這種方法,所鑄成的鐵炮質量明顯得以提升,減少了炸膛事故的發生,同時還大大提高了鑄炮的效率,一個鐵範反覆使用,也大大的降低了費用。。。

而且爲了加快鑄炮的速度,薛嚴手下的那些鑄炮匠還同時使用熟鐵和生鐵鑄炮,熟鐵鑄造的鐵炮輕便,可裝在炮車上隨軍充當野戰炮,而且不易炸膛,而生鐵炮質地比較脆,爲了避免或者減少炸膛事故,炮膛壁被加厚許多,鑄成的鐵炮笨重,不易移動,所以便運到邊城的城牆上,作爲守備炮,固定在城牆上面的炮臺上使用,如此一來,更是加快的火炮的鑄造速度。

高懷遠巡視到這裡的時候,親自在薛嚴和劉成義的陪同下進入鑄炮工場觀看了這裡鑄炮的情況,只見工場之中的工匠們乾的熱火朝天,一座座鐵爐散發着高熱,不斷的熔鍊着鐵水,然後被工匠們灌注進鐵範之中。

一門門剛剛鑄成的鐵炮被立即敲開鐵範,通紅的炮身被取出鐵範,立即開始用鋼刷以及鐵錘等物清理炮身表面的毛刺灰渣,使鐵炮表面變得光順。

然後這些鐵炮便被送到下一道工序,開始清理內膛,使用標準鑽頭擴膛,並且打磨炮膛,最終這些鐵炮冷卻之後被送往最後一道程序檢驗,灌入油脂檢查是否存在裂紋之類的瑕疵,還有人專門檢查炮膛裡面是否有砂眼抑或尺寸是否標準。

整套工序已經相當熟練,更可貴的是高懷遠還看到了許多原始機械已經被用於工場之中,其中既有水力鼓風機、也有提升重物的小型門吊,還有依靠水力驅動的臺鑽,更有騾馬驅動的一些輔助機械,這些機械更是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高懷遠看得是心懷大暢,不斷的點頭稱讚薛嚴把這裡管理的不錯。

(近幾天真是很糾結!算來這本書寫至此時,也已經一年有餘了,粗算了一下,也已經二百八十多萬字了!在縱橫來說,已經進入了更新字數第七名了!這一年多來,從未斷更過一天時間,這一點不敢說每本書的作者都一樣,但是估計能做到這一點的作者應該不多才是!

現在終於又要過年了,說實在的,我已經好幾年都沒安穩過一個春節了!真有點太累了!可是碼字也基本上成了一個習慣了!不忍心有一個讀者朋友點開我的書的時候,有失望的感覺!

而今年到底是不是給自己放幾天大假,正是我糾結的原因,所以今天問一下,大家同不同意我休息幾天呢!)

第93章 驗屍第282章 受挫第21章 暗鬥(上)第43章 人各有志(下)第81章 滅口第274章 交易第3章 又見楊四娘第18章 殿前都指揮使(上)第74章 舊部的牴觸第293章 城破第87章 劍指吐蕃第126章 垂簾聽政第5章 臨潁會戰1第109章 試炮第253章 負隅頑抗第17章 九品芝麻官第202章 頑抗2第171章 巡視京東4第58章 應諾第245章 不遵號令第57章 弓箭社第69章 銅礦第154章 極其憋屈第36章 悔第70章 伏兵第169章 放下還是放不下第141章 掛帥出征第36章 京東亂局(下)第2章 以桃代李第347章 突圍第266章 所向披靡第44章 無恥第11章 奇怪老者第91章 喜憂參半第341章 渡口第31章 厲兵秣馬第124章 夜襲第359章 洛陽鏟第145章 大吃一驚第61章 戰爭之神第341章 渡口第115章 外城有變第24章 飲宴(下)第63章 問計(下)第19章 史彌遠的安排(上)第169章 巡視京東2第218章 掩耳盜鈴第170章 巡視京東3第58章 香精第308章 大魚第9章 羣毆第60章 考量第119章 步軍司驚魂第41章 浴血孤城4第14章 賈奇第124章 原來如此第27章 驚喜(下)第3章 縣尉有請第138章 霅川之變第94章 不拘小節第47章 大換防第22章 抗旨第65章 壽宴(上)第41章 玻璃第26章 潑皮擋道(下)第165章 得勝回朝第37章 周俊第288章 夜襲第60章 鴿子第18章 殿前都指揮使(下)第113章 生死籤第49章 包藏禍心(下)第132章 韜光養晦第29章 高家老宅第171章 巡視京東4第110章 春風一度第74章 嶽琨的計劃第160章 濟王脫逃第62章 認主第14章 暗流涌動第168章 告假返鄉第70章 伏兵第230章 鳩佔鵲巢第60章 倉促應戰第14章 趙與莒第368章 吸毒第58章 翹班驚遇第22章 武學第14章 齷齪第165章 金國求援2第40章 拿命來第224章 紀府夜宴第145章 大吃一驚第19章 陰霾第72章 槍林第9章 初戰告捷第106章 軍中論戰第30章 兄弟相會第64章 無心插柳第37章 功成
第93章 驗屍第282章 受挫第21章 暗鬥(上)第43章 人各有志(下)第81章 滅口第274章 交易第3章 又見楊四娘第18章 殿前都指揮使(上)第74章 舊部的牴觸第293章 城破第87章 劍指吐蕃第126章 垂簾聽政第5章 臨潁會戰1第109章 試炮第253章 負隅頑抗第17章 九品芝麻官第202章 頑抗2第171章 巡視京東4第58章 應諾第245章 不遵號令第57章 弓箭社第69章 銅礦第154章 極其憋屈第36章 悔第70章 伏兵第169章 放下還是放不下第141章 掛帥出征第36章 京東亂局(下)第2章 以桃代李第347章 突圍第266章 所向披靡第44章 無恥第11章 奇怪老者第91章 喜憂參半第341章 渡口第31章 厲兵秣馬第124章 夜襲第359章 洛陽鏟第145章 大吃一驚第61章 戰爭之神第341章 渡口第115章 外城有變第24章 飲宴(下)第63章 問計(下)第19章 史彌遠的安排(上)第169章 巡視京東2第218章 掩耳盜鈴第170章 巡視京東3第58章 香精第308章 大魚第9章 羣毆第60章 考量第119章 步軍司驚魂第41章 浴血孤城4第14章 賈奇第124章 原來如此第27章 驚喜(下)第3章 縣尉有請第138章 霅川之變第94章 不拘小節第47章 大換防第22章 抗旨第65章 壽宴(上)第41章 玻璃第26章 潑皮擋道(下)第165章 得勝回朝第37章 周俊第288章 夜襲第60章 鴿子第18章 殿前都指揮使(下)第113章 生死籤第49章 包藏禍心(下)第132章 韜光養晦第29章 高家老宅第171章 巡視京東4第110章 春風一度第74章 嶽琨的計劃第160章 濟王脫逃第62章 認主第14章 暗流涌動第168章 告假返鄉第70章 伏兵第230章 鳩佔鵲巢第60章 倉促應戰第14章 趙與莒第368章 吸毒第58章 翹班驚遇第22章 武學第14章 齷齪第165章 金國求援2第40章 拿命來第224章 紀府夜宴第145章 大吃一驚第19章 陰霾第72章 槍林第9章 初戰告捷第106章 軍中論戰第30章 兄弟相會第64章 無心插柳第37章 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