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黃雀在後

三人此時已是騎虎難下。

四周圍觀的許多香客,還有天台山的許多僧衆。

此次前來乃是代表着天師府的威嚴和臉面,故而只能勝,不能敗。

那四人見羅水等三人已明顯方寸大亂,其中一人上前道:“我等並無與天師爲敵之意,適才也是爲求自保,實屬迫於無奈。還望三位仙師寬恕。”

“你四人不聽天師調度,在此任意妄爲!還敢說什麼寬恕!”羅水怒道。

那人並無惱怒之意,只是淡淡說道:“我等只是要向這班禿驢討個公道,看是我道家勝,還是它禿驢勝! 三位身爲天師特使,卻來橫加阻撓,難道忘了他們是如何勾結官府,迫害我道門弟子的嗎?”

“就算你們忘了,難道天師也不記得了嗎?嗯?”

這一聲看似平淡的嗯,卻似一記重錘,砸將過來。

雖然說話之人聲音語調都極爲尋常,但言語中卻似乎有一股力量,令人氣息翻騰,內臟翻江倒海。

饒是羅水三人修爲極高,也覺得胸口極悶,感覺非常不適。

殿旁圍觀的衆位僧侶,卻已有不少人開始頭暈目眩,甚者已自鼻腔等七竅開始往外冒血。

奇的是衆位香客卻安然無恙,毫無感覺。只覺得這幾人說話莫名其妙,眼下太平盛世,也沒有聽說哪裡的和尚和道士之間發生了爭執,勾結迫害一說,實在是在瞎胡謅。

羅水強忍氣息,向羅名,羅青說道:“閉氣,持集神訣!”

原來這人最後這一聲“嗯”乃是用上了道家神將中的“哼哈二將”所施的擤氣,能擾人心神。越是有修爲者,越容易被其所擾。

反而從來沒經過修煉的普通人,卻毫無感覺。因其本就神形俱散,所以也就無從擾起。

有點類似於《笑傲江湖》裡梅莊四友的古琴曲,練過內功的人被翻騰得江海倒懸,可當時內功盡失的令狐沖,卻毫無感覺。

三人捏訣,將氣息用導引之術在體內運行了幾個小週天,方纔平穩。

那四人明知三人調息時無力還手,仍不失君子之道,卻也不趁機偷襲。

調息已畢,羅水心道:“在此長久耗下去也不是辦法,他們四人乃是魂魄,並不會覺得如何勞累。我等三人長途跋涉之後並未養神,這幾個回合下來,羅名,羅青二人面色頗差,已經抵擋不住。不若問明其所求再定奪不遲。”

因此說道:“我三人奉天師敕令而來,四位既然無意與天師爲敵,那便好辦得多。此處人多眼雜,你們在這裡嘶鬧也不是辦法,可否到後殿一敘。”

四人畢竟是道門中人,聽聞此言,便欣然前往。

後殿,茶堂。

原來此四人乃是天師道三十四代弟子,守明,守靜,守慧,守寂。 隨師父三十三代天師張景淵修行。

參加佛道辯論時,天師府派出了十二位最得力的弟子前去助陣。

卻不想全真幾人對正一派來的十幾位弟子完全沒有當成一回事,因此只能坐在臺下觀戰,卻並沒有上前的機會。

其中原由,也無非是道門自成吉思汗以來,全真龍門一派獨大,對其他道教派系頗爲輕視。因此也錯過了翻身的良機。

上臺後十七人全部依前約由道轉僧,入了佛門。 但可惜的是入佛門不久,十七人便莫名暴病身亡。

至於究竟是真正鬱郁而致暴病,還是被人所害,便無從知曉了。

其餘未參戰的道士,亦必是道門中的佼佼者。

佛門爲絕後患,因此便開始了兩教之間的追殺和殘害。

這十二人在回去的路上,便被人一路追殺,直逃至東嶽廟時,因有廟內道衆護衛,所以倖免於難。

但重重包圍之下,卻不敢出廟門一步。 佛教放出消息,即使日後死去,也必將其魂魄拘回,打入九幽之地,永世不允其超生。

天師府迫於元政府的壓力,又不甘心將門下弟子交與佛門。便索性將其魂魄用拘魂符拘於體內,以免其魂飛魄散。

當時的時局之黑暗,對我道門追殺迫害之殘酷,可見一斑。

半個月前,不知何故,竟有人作法將他們身上所貼的拘魂符給取了去,因此被拘了七百多年之後,方纔得脫。

得脫之後,先是仍舊惶惶不可終日,生怕繼續被人追剿,幾日之後,卻發現時過境遷,此時氣象竟已完全不同於當日。

便由前面八人到大殿內查看,見衆位弟子做晚課依規依矩,殿中香火也是極爲旺盛。故而欣喜不已,忘形之下,竟攪動致殿內狂風突起。

直至後來東嶽廟住持前來詢問,方纔得止。

幾人又連續觀察了東嶽住持幾天,打定主意若是有表裡不一,作奸犯科,有違道門之事,就拿他來開刀,以正道門清規。

經過幾天觀察下來,發現其作風正派,並無任何有違之機。

又細細在廟內各處考察衆位道士,聽其言,觀其行。

許久之後,幾人便相約到以往道觀所在之名山大川處察看。第一站便到了天台山。

遠遠望見香火鼎盛,信衆來往如織,正自高興之時,卻見居然成了佛家寺院。

於是便有了前幾章所見的附身於長老,被羅水等人宣讀法旨後,八人便回。

如今四人越想越氣,此番前來,乃是因爲天台山本爲我正一道觀,卻不想因佛道辯論失利,竟被佛門強佔了去。

幾人只願以一己之軀,將此處還歸本源。將這幫禿驢擾得無法安身,爾後便逐一收復道家宮觀。

羅水心道:“難怪他們一行十二人都盯上了天台山,卻是因爲此等緣故。”

正待答話,卻聽得門外一聲巨喝:“好你個天師府,竟在此密謀奪我佛門寺院!”

推門而入者,是一位和尚,卻不是本寺方丈。其身後赫然跟着十幾個武僧,人人手持羅漢棍。

氣氛瞬間變得異常緊張。

羅水怒道:“你是何人,竟敢誣篾天師!”

“阿彌陀佛,貧僧空聞。早已耳聞天師府欲行不軌之事,如今被我抓個現行,還有何話說?!”

第四十八章 一言不合第八十一章 水木先生第十二章 風水困局第三十八章 弔唁第三十六章 推選新盟主第六十章 請君入甕第八十六章 甕中捉鱉第十八章 收 徒第八十九章 天師之爭第二十三章 初現端倪第三十五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五十章 用亨西山第三十五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六十二章 兵來將擋第四章 反 噬第二十七章 臧卜天第五十六章 先甲三日第二十三章 初現端倪第九十一章 舟山斗法第十五章 巫蠱第四十二章 陰和陽魚第七十三章 方丈暴斃第十一章 遇船不乘第八十一章 水木先生第二十七章 臧卜天第十九章 紂絕陰天宮第二十四章 塵囂寶劍第三十六章 推選新盟主第五十九章 雙魚玉佩第四十七章 童氏兄弟第八十三章 大破蛇陣第六十章 請君入甕第七十八章 三堂會審第五十六章 先甲三日第四十二章 陰和陽魚第二十八章 三魂七魄第七十二章 黃雀在後第三十六章 推選新盟主第三十一章 定海珠第十九章 紂絕陰天宮第七十五章 局面反轉第六十八章 狂風突起引子第五十五章 千里傳音密第八十五章 別有洞天第十一章 遇船不乘第八十四章 交 鋒第五十章 用亨西山第七章 死亡病牀第四十章 大戰殭屍第五十六章 先甲三日第八十八章 天師印第三十五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十九章 紂絕陰天宮第六十八章 狂風突起第七十一章 兩赴天台山第七十章 天師法旨第二十一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五十九章 雙魚玉佩第二十一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六十六章 天師嘉獎第三十七章 峰迴路轉第三十七章 峰迴路轉第九十一章 舟山斗法第八十六章 甕中捉鱉第九十一章 舟山斗法第二十三章 初現端倪第六十六章 天師嘉獎第五十三章 不打不相識第八十八章 天師印第十四章 鬥 法第四十四章 九黎族後裔第二十一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十章 五猖兵馬第二十七章 臧卜天第二十三章 初現端倪第六十一章 浪子回頭第六十二章 兵來將擋第四十九章 惡龍傳說第八十六章 甕中捉鱉第四十三章 洞中神仙第四十二章 陰和陽魚第三十四章 母豬產後護理第三十章 主動出擊第二十章 五猖兵馬第十七章 梅老爺子第七十一章 兩赴天台山第三十二章 五嶽派第三十三章 福禍無門 惟人自召第二十三章 初現端倪第三十九章 食屍犬第三十三章 福禍無門 惟人自召第三十八章 弔唁第八十五章 別有洞天第四十八章 一言不合第六十章 請君入甕第六十六章 天師嘉獎第十一章 遇船不乘
第四十八章 一言不合第八十一章 水木先生第十二章 風水困局第三十八章 弔唁第三十六章 推選新盟主第六十章 請君入甕第八十六章 甕中捉鱉第十八章 收 徒第八十九章 天師之爭第二十三章 初現端倪第三十五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五十章 用亨西山第三十五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六十二章 兵來將擋第四章 反 噬第二十七章 臧卜天第五十六章 先甲三日第二十三章 初現端倪第九十一章 舟山斗法第十五章 巫蠱第四十二章 陰和陽魚第七十三章 方丈暴斃第十一章 遇船不乘第八十一章 水木先生第二十七章 臧卜天第十九章 紂絕陰天宮第二十四章 塵囂寶劍第三十六章 推選新盟主第五十九章 雙魚玉佩第四十七章 童氏兄弟第八十三章 大破蛇陣第六十章 請君入甕第七十八章 三堂會審第五十六章 先甲三日第四十二章 陰和陽魚第二十八章 三魂七魄第七十二章 黃雀在後第三十六章 推選新盟主第三十一章 定海珠第十九章 紂絕陰天宮第七十五章 局面反轉第六十八章 狂風突起引子第五十五章 千里傳音密第八十五章 別有洞天第十一章 遇船不乘第八十四章 交 鋒第五十章 用亨西山第七章 死亡病牀第四十章 大戰殭屍第五十六章 先甲三日第八十八章 天師印第三十五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十九章 紂絕陰天宮第六十八章 狂風突起第七十一章 兩赴天台山第七十章 天師法旨第二十一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五十九章 雙魚玉佩第二十一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六十六章 天師嘉獎第三十七章 峰迴路轉第三十七章 峰迴路轉第九十一章 舟山斗法第八十六章 甕中捉鱉第九十一章 舟山斗法第二十三章 初現端倪第六十六章 天師嘉獎第五十三章 不打不相識第八十八章 天師印第十四章 鬥 法第四十四章 九黎族後裔第二十一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十章 五猖兵馬第二十七章 臧卜天第二十三章 初現端倪第六十一章 浪子回頭第六十二章 兵來將擋第四十九章 惡龍傳說第八十六章 甕中捉鱉第四十三章 洞中神仙第四十二章 陰和陽魚第三十四章 母豬產後護理第三十章 主動出擊第二十章 五猖兵馬第十七章 梅老爺子第七十一章 兩赴天台山第三十二章 五嶽派第三十三章 福禍無門 惟人自召第二十三章 初現端倪第三十九章 食屍犬第三十三章 福禍無門 惟人自召第三十八章 弔唁第八十五章 別有洞天第四十八章 一言不合第六十章 請君入甕第六十六章 天師嘉獎第十一章 遇船不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