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閱兵式上的新裝備

ps:不好意思,昨晚上睡着了,囧……

…………

共和2757年(西元1916年)10月1日,漢京。⊙四⊙五⊙中⊙文∽╦,

今天在漢京舉行了新中國的國慶六週年慶典,同樣進行了盛大的閱兵式。而且還進行全球首次現場直播,沒有機會趕到漢京現場圍觀的羣衆,全都聚集在了電視機前收看直播。家裡有電視的當然就在自己家看,不過現在電視機還不算很普及,於是各個機關、村寨、居委會的放映室裡都擠滿了觀衆。在直播期間,全國上下,萬人空巷,。

今年的閱兵相比去年又增加了一些新裝備。觀察仔細的人都注意到了,參加閱兵的中國士兵手持的步槍有了變化,不再是過去的06式步槍(即m1903春田mk1),而是換成了一種從來沒有見過的步槍。

最大的變化是它沒了06式那個碩大的槍栓,很顯然它是一種半自動步槍。當然,半自動步槍一點兒不稀奇,上個世紀就有了,墨西哥算是列裝最早的國家,他們於1908年就正式裝備了蒙德拉貢6。5毫米半自動步槍,英法等列強也都有半自動步槍,比如牛牛的m1909,公雞的法卡-希爾。一戰爆發後,交戰雙方都開始大量裝備,德國佬除了裝備毛瑟1916式半自動步槍,還搞出了一種很奇葩的15式半自動步槍,這貨有一個蝸牛型的30發彈鼓,樣子非常古怪。

比起這旋極的國家,中國換裝還算是晚的。當然中國並不是沒有半自動步槍,也不是沒錢,而是沒有動力。中國現在沒有參戰,軍方大佬都覺得沒必要,1906式栓動步槍用起來也挺不錯的。

不過到了今年,歐洲的戰局越發激烈,中國也有些坐不住了,於是去年春節長假一結束,中國就開始正式列裝這種新式半自動步槍了。

如果有原時空後世的軍迷在,就會一看認出,這種被命名爲1915式步槍的東西簡直就是原時空的m-14自動步槍的翻版,只不過15式它是半自動版的,口徑也是和06式一樣的7毫米,使用749毫米步機槍彈。氣動式原理,槍機迴轉閉鎖方式,配備了5發、10發和20發三種彈匣。有效射程460米,最大射程800米。除了普通步槍版之外,同時還推出了增加腳架,帶有光學瞄準鏡,換裝重型槍管的狙擊步槍版。

另外班用輕機槍也換裝了,以前中國=軍隊裝備的是m1906“眼鏡蛇”輕機槍(布倫魔改版),今年也換裝了最新款的1915式班用機槍。這種機槍其實是rpd輕機槍(56式輕機槍)的魔改版,口徑自然是7毫米,使用749毫米步機槍彈。槍管後端增加了護木和提把,並把原版的固定槍管換成了活動槍管,可以在戰鬥中快速更換槍管。這款機槍的供彈方式也改成了“開式彈鼓”,而不是原版的彈鏈,“開式彈鼓”的優越性就不用多說了。

另外,這兩種槍已經實現了槍族化,兩者有70的零部件是通用的。

重機槍換裝時間更早,因爲最先裝備的馬克沁水冷式機槍使用很不方便,而且非常笨重,尤其是在乾旱地區,尤其費事。後來又搞了一款1909式氣冷重機槍(m1919勃朗寧機槍的魔改版),但這款機槍重達14公斤,也不太好用,在部隊評價不高。於是在1914年,中工部門又開發出來一種新的重機槍——1914式8毫米重機槍。它的原型就是原時空大名鼎鼎的mg42,在喜歡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的德國人設計的武器中,這款機槍是難得的良心貨,也是德國武器不多的亮點之一,同時具備可靠性、耐用性、簡單化、容易操作以及成本低廉等特性。

當然,中國的兵器工程師們也沒有完全照抄,在mg42的基礎上進行了大量魔改。口徑變爲8毫米,使用864重機槍彈,使用彈鏈供彈。比起原版它的槍身重量減輕到10公斤,增加了一個氣體調節器,可以很方便的調節射速,調節器共有五個檔位,從每分鐘250發到每分鐘1200發。並採用了mag那種可快速更換式槍管,不需任何工具,就可以在五秒鐘內更換槍管。另外就是徹底取消了兩腳架,完全是按重機槍來使用。呃,基本上可以說,1914式重機槍就是一款結合了mg42和mag兩種著名機槍優點的新武器。

這些步兵武器並不算多麼搶眼,畢竟在外行看來,槍這種東西都差不多,他們根本分不清哪種槍更好,基本上就是內行纔會去注意。在閱兵式上,最吸引眼球的還是裝甲部隊。

此次有366輛新式裝甲戰車參加了閱兵式,它們組成三個方陣,巨大的鋼鐵洪流在圍觀羣衆的歡呼聲中,轟隆隆的開過中華門廣場。

易大毛上校此次也參加閱兵,他所在的第三師第301團作爲首批列裝新式戰車的部隊,理所當然的成爲收閱部隊之一,他本人作爲團長就在第一個戰車方陣的指揮車上。

在行進中,所有的車組的車長和炮長都按照檢閱要求,從頂部艙門露出半身,在經過雄偉的中華門時,就轉身向城門樓上觀禮的領導們行禮。

主持人激動的說道:“現在通過中華門廣場的是裝甲戰車方陣,除了大家熟悉的水獺兩棲戰車和狼獾輕型戰車,最後三個方陣是我國最新裝備的中型戰車,zzc-3型1916年式“紅狼”裝甲戰車……下面請國家防務大學的遊林教授爲我們的觀衆介紹一下這種新型戰車……遊教授,請您爲我們介紹一下,這種戰車有什麼特點?”

本次的直播也是完全模仿了後世的軍事節目,配備了主持人和專家嘉賓,這次參加直播的有多位專家,分別負責不同的部分,負責裝甲車輛的就是現在這位遊林教授。

“當然可以……”遊教授拿起話筒,清了清嗓子就說道:“各位,因爲時間關係,我就簡單說說。這種新型戰車是我國在前年開始研製的,今年一月份正式定型並開始量產,裝備部隊。狼獾戰車大家是很熟悉的,我們可以很直觀的看到,這種紅狼戰車要比狼獾戰車大得多,也重得多。狼獾戰車的全重是11噸,而紅狼戰車的重量是它的三倍。另外我們可以看到,它的主炮比狼獾更大,是75毫米45倍徑戰車炮……據我們的測試數據,可以說它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最強大的裝甲戰車!這也是我事科學技術的直觀體現……”

“遊教授,它比法國的2c超重型戰車還強大嗎?”主持人問道。

遊教授自信滿滿的說道:“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法國的2c超重型戰車雖然在噸位上比我們紅狼重一倍,但它根本不是紅狼的對手……”

受惠於廣播和電視的日漸普及,尤其是電視的普及,本位面的媒體發達程度遠遠超過了原時空的同期,即使在最血腥最殘酷的西線戰場上,仍然活躍着大量的記者和攝影師,他們扛着攝影機到處跑,拍下各種感興趣的場面,再發到電視臺去公開播出。

八月份在西線戰場發生的唐普坦克大決戰吸引了全世界人民的注意,這場戰役最出名的當然是獲得了最後勝利的狼獾戰車。但法國的2c超重型戰車也成爲了本次戰役的“第二主角”,它在戰場上一度完全壓制狼獾的表現,以及龐大威風的體型,也爲它贏得了大量粉絲。

事實上,自從唐普之戰後,各國都加快了重型坦克和超重型坦克的研發,雖然2c最後失敗了,但大夥都認爲是它們的數量太少,還有隊友不給力的原因,並不是它本身弱。

此時各國=軍隊和軍迷的主流看法,大都認爲坦克就是現代的騎兵,既然是騎兵自然就要從輕到重分出好幾種檔次,就應該輕重搭配。按照主流看法,中國的狼獾、法國的雷諾這些重量幾噸到十幾噸都是輕型坦克。而重量在20噸以上,40噸以下的就是中型坦克,比如30噸重的英國貨馬克4型坦克。40噸到60噸的這一級別就是重型坦克了。至於重量70噸的2c坦克,基本上就被認爲是超重型坦克。

不過在文總和中方的高層看來,2c坦克就是個粗苯的夯貨,雖然重達70噸,但無論是火力還是裝甲都無法與它的噸位相匹配,那麼大的坦克主炮居然才75毫米口徑,裝甲最厚處也只有75毫米,浪費噸位實在太嚴重了。當然,它作爲本位面的第一款超重型坦克,表現還是相當優秀的,法國人可沒有後世資料,又是第一次玩,能搞成這樣已經很好了。

本位面的世界,在文德嗣這個風神翼龍扇動翅膀的影響下,和原時空的歷史差別越來越大,科技發展的速度更是超過了原時空甚多。尤其是軍事技術上,文總這個地球頭號軍火販子大量出口各種新式武器,刺激得各大列強紛紛加大研究投入。而且那些現成的武器也給了他們很大的啓發,畢竟很多東西都是一個概念問題,二三十年的跨度也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事情,在技術上並非不能現實,最多就是性能差點兒,成本高點兒而已。這窗戶紙被文總無恥的捅破之後,大夥就會恍然大悟:“哦,原來這東西應該是這樣啊!”,而不是驚呼什麼:“不可能,怎麼可能有這東西?”

比如歐洲戰場上空飛舞的飛機,已經達到了原時空20年代,甚至30年代的水平。地面上的裝備也不例外,普遍都達到了20到30年代的水平,部分裝備甚至達到二戰水平。既然這個世界已經面目全非,那麼作爲始作俑者的中國,自然就不敢怠慢。

在狼獾坦克剛剛服役沒多久,中國就開始了新式坦克的研發。最初的選擇,當然是原時空大名鼎鼎的t-34,這東西可說是二戰中的最成功的坦克,是戰術性能、製造成本完美結合的典範。t-34坦克的資料在後世就是大路貨,星科基地的資料庫自然不缺少,技術上更不差。一開始,星科重型車輛廠就依葫蘆畫瓢的造了幾輛出來測試,如果按照本位面土著的看法,這種坦克肯定相當完美的。不過眼界很高的科社黨高層卻並不那麼看,反而挑了一大堆毛病出來。

這也是正常,t-34再怎麼完美也只是二戰產品,以23世紀的眼光看來,當然是有很多的不足之處。不過呢,現在中國的工業水平雖然有了極大提升,但也不可能和後世那個第一工業國相比。要製造二戰時期的東西沒問題,但要選擇更先進的比如21世紀的坦克,比如99大改、99還改之類,那就太不現實了。就算勉強能造出來,也是無法量產的,不說那製造難度,只是個成本就受不了。武器這東西這東西是消耗品,所以並不是越先進越好,製造成本和生產難度纔是最重要的指標。

於是,中國的工程師們就對t-34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魔改,在吸收了t-34的優點之後,又糅合了大量後世的設計理念,到了最後已經完全成了一種歷史上沒有過的全新坦克。

1916年式“紅狼”裝甲戰車的車體長6。2米,寬3。3米,高2。5米,乘員爲4人,全重35噸。“紅狼”採用類似59式那種半蛋型鑄造炮塔,比t-34大多了。主武器是一門75毫米45倍徑戰車炮,採用半自動裝填,爲了加強防禦取消了車體正面的航向機槍,主炮右側有一挺8毫米同軸機槍,炮塔上方還安裝了一挺12毫米高射機槍。動力系統爲500千瓦(670馬力)增壓柴油機。行進系統爲扭杆懸掛,5對大直徑負重輪。最大速度爲60公里/小時,最大行程爲400公里。

車體裝甲厚度爲正面90毫米,傾角60度,側面60毫米,傾角45度。後部30毫米,傾角45度。炮塔裝甲厚度爲正面100毫米,側面70毫米,後面40毫米,並可加掛“三明治”複合裝甲、自動抑爆系統等附件,在車體側面還可按任務需要加掛格柵。

反正總的看起來,這是一輛全新的坦克,歷史上從來未有過的型號。正是有了這種新戰車,文德嗣他們纔對現在各國熱捧的超重型坦克不怎麼看得上。

第664章 重心向非洲轉移第168章 勢如破竹第144章 間諜(上)第538章 與小鬍子的會晤第151章 國慶之前第471章 新的黃河第123章 蘇皖魯戰役(五)第81章 研究機構和黑科技第495章 小鬍子上臺了!第411章 北極的寶藏第411章 北極的寶藏第48章 湖北解放第293章 送上門的竹槓第429章 分田分地分媳婦第537章 我到河北省來-Ⅱ第603章 今夜,我們都是美國人第284章 神奇的意大利(上)第299章 揚基佬的憂慮第689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3)第103章 紛紛來投第155章 “一五計劃”(4)第306章 神盾製藥公司第168章 外交扯皮第445章 蘑菇是怎樣栽培的(上)第711章 你們好好玩,我種田去(2)第179章 “PLA動物園”第579章 國慶三十週年大閱兵第418章 遺老遺少第701章 打擊(9)第637章 蘇維埃巨熊來了!第334章 南洋攻略(二)第643章 廣東級餃子第89章 席捲天南(上)第380章 地中海風雲(二)第122章 蘇皖魯戰役(四)632章 納拉伯裝甲大會戰下第44章 燒烤大頭第409章 魔改愛莉第149章 豬隊友計劃第149章 豬隊友計劃第354章 不賣隊友約翰牛第44章 燒烤大頭第619章 陪你去看流星雨第24章 佈局美國第461章 南美烽火(中)第2章 376年前的地球第458章 我到河北省來……第504章 鎢網裝甲第179章 中美馬尼拉協議第334章 南洋攻略(二)第569章 浴血熊貓(上)第636章 當前的世界局面第212章 大戰後的影響第722章 對轟第92章 選擇第411章 北極的寶藏第417章 文明之光第50章 建黨第605章 大洋風雨起澳新第692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6)第204章 釣魚島大海戰(五)第66章 大徵調第670章 西門總督第187章 焦慮的日本(下)第427章 “出嫁稅”事件第558章 摩杉海峽上空的手術刀(下)第438章 逼出來的大西洋公約組織第176章 我是自幹五馬克(中)第414章 石原莞爾的中國行(上)第426章 請叫我威廉三世第657章 優惠政策第181章 文總的第二動物園第136章 定都之爭第109章 跨國婚姻第398章 爛尾的一戰第716章 根本停不下來(3)第560章 熊貓坦克第712章 嫦娥奔月第579章 國慶三十週年大閱兵第646章 法德談判第718章 根本停不下來(5)第223章 買飛機第263章 唐普的狼獾(下二)第387章 損失與收穫第638章 拿破崙六世第427章 日本科學研究會(下)第14章 軍訓第635章 當前的世界局面第489章 “假日”中的中國海軍(上)第25章 團練第622章 澳洲攻略之獵殺潛航(上)第484章 提前到來的經濟危機第89章 席捲天南(上)第63章 氣死老佛爺第410章 燃氣輪機和高能電池第46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260章 唐普的狼獾(上)第306章 神盾製藥公司第66章 大徵調第98章 安排
第664章 重心向非洲轉移第168章 勢如破竹第144章 間諜(上)第538章 與小鬍子的會晤第151章 國慶之前第471章 新的黃河第123章 蘇皖魯戰役(五)第81章 研究機構和黑科技第495章 小鬍子上臺了!第411章 北極的寶藏第411章 北極的寶藏第48章 湖北解放第293章 送上門的竹槓第429章 分田分地分媳婦第537章 我到河北省來-Ⅱ第603章 今夜,我們都是美國人第284章 神奇的意大利(上)第299章 揚基佬的憂慮第689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3)第103章 紛紛來投第155章 “一五計劃”(4)第306章 神盾製藥公司第168章 外交扯皮第445章 蘑菇是怎樣栽培的(上)第711章 你們好好玩,我種田去(2)第179章 “PLA動物園”第579章 國慶三十週年大閱兵第418章 遺老遺少第701章 打擊(9)第637章 蘇維埃巨熊來了!第334章 南洋攻略(二)第643章 廣東級餃子第89章 席捲天南(上)第380章 地中海風雲(二)第122章 蘇皖魯戰役(四)632章 納拉伯裝甲大會戰下第44章 燒烤大頭第409章 魔改愛莉第149章 豬隊友計劃第149章 豬隊友計劃第354章 不賣隊友約翰牛第44章 燒烤大頭第619章 陪你去看流星雨第24章 佈局美國第461章 南美烽火(中)第2章 376年前的地球第458章 我到河北省來……第504章 鎢網裝甲第179章 中美馬尼拉協議第334章 南洋攻略(二)第569章 浴血熊貓(上)第636章 當前的世界局面第212章 大戰後的影響第722章 對轟第92章 選擇第411章 北極的寶藏第417章 文明之光第50章 建黨第605章 大洋風雨起澳新第692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6)第204章 釣魚島大海戰(五)第66章 大徵調第670章 西門總督第187章 焦慮的日本(下)第427章 “出嫁稅”事件第558章 摩杉海峽上空的手術刀(下)第438章 逼出來的大西洋公約組織第176章 我是自幹五馬克(中)第414章 石原莞爾的中國行(上)第426章 請叫我威廉三世第657章 優惠政策第181章 文總的第二動物園第136章 定都之爭第109章 跨國婚姻第398章 爛尾的一戰第716章 根本停不下來(3)第560章 熊貓坦克第712章 嫦娥奔月第579章 國慶三十週年大閱兵第646章 法德談判第718章 根本停不下來(5)第223章 買飛機第263章 唐普的狼獾(下二)第387章 損失與收穫第638章 拿破崙六世第427章 日本科學研究會(下)第14章 軍訓第635章 當前的世界局面第489章 “假日”中的中國海軍(上)第25章 團練第622章 澳洲攻略之獵殺潛航(上)第484章 提前到來的經濟危機第89章 席捲天南(上)第63章 氣死老佛爺第410章 燃氣輪機和高能電池第46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260章 唐普的狼獾(上)第306章 神盾製藥公司第66章 大徵調第98章 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