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文總的第二動物園

作爲一個穿越者,文德嗣當然不會忘了坦克,這種被稱爲“陸戰之王”的武器。而且他又有着充足的後世資料,自然就是直指大道,不會去走彎路,搞什麼菱形坦克、多炮塔坦克等等之類的玩意兒。

好吧,嚴格說來,文德嗣也是個“多炮塔分子”,但是他認爲“多炮塔”只適合在軍艦和飛機上出現,坦克玩多炮塔就是邪路。另外,中國裝甲車輛的開發問題上,文總最大的影響,就是沒有讓“半履帶邪教”在中國橫行。

半履帶車這種玩意兒的初衷是很好的,它的設計是針對早期履帶與車輪兩種傳動系統的缺點。

履帶車輛的越野能力較好,但是乘載重量受到限制,同時履帶的壽命,尤其是在越野的環境下較短,生產成本上,履帶也比輪型車輛要高。車輪的壽命也高於履帶,同時輪式車輛能夠搭載的重量較高,可是輪式車輛在高乘載重量時所能夠通過的地形非常有限,並且在惡劣天候下的行走能力遠不如履帶車輛。

按照設計的初衷,這種東東應該是同時具備履帶和輪式兩種傳動方式的優點,既有良好的越野性,又有較高的壽命和較低的成本。

但事實卻是和設想相反的,這種奇葩玩意兒確實吸收了兩者的優點,但都是縮水的,而且還把兩者的缺點一個不拉的繼承了下來,甚至還發揚光大了。它的後勤維護比履帶和輪式都困難,因爲它需要準備兩套系統,同時它前面的輪胎磨損極爲嚴重。

它的那些所謂的優勢性能都不如純血統的履帶式或輪式,而且在那些缺點面前,就顯得非常雞肋。所以在6x6bxb這些新型輪式裝甲車發展起來之後,這種東東就被淘汰了。

所以在本位面,中國的裝甲車輛一開始就沒有考慮“半履帶”這種腦洞結構,要麼是輪式,要麼就是履帶式。

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國所有的裝甲車輛甚至軍用車輛都直接使用柴油機,而不是更容易起火、更危險的汽油機。這個一方面是更安全,另一方面是因爲最多2年後就會有大量的生物柴油上市,這些產品比起汽油更便宜,更適合大量使用。

雖然文總很早就有製造坦克的能力,但以前時機一直不成熟,所以一直沒動手。倒不是怕被列強學了去,正如文德嗣自己就很自傲說過的:“這個世界上要說比攀科技樹,誰還能和我比?”。

這個“時機”主要是指兩方面,第一是人員不夠,開坦克可比打槍難多了,培養裝甲兵可比培養步兵難多了。沒有足夠的合格裝甲兵,造出來給誰用?

第二就是道路條件不允許,雖然解放區內的交通條件完全可以跑坦克,但在解放區之外就悲劇了。俺大清和那些個革命黨可沒有文總這麼修路修橋。再說無論是俺大清還是北洋,以及革命黨的軍隊都很渣,最多用上裝甲車就夠了,哪裡還需要動用坦克。

所以在革命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坦克一直都沒有出場的機會,連裝甲車出場的機會都很少。無他,道路條件不允許。所以直到解放全中國之後,會駕駛車輛的官兵越來越多,並且也有了足夠數量的駕駛裝甲車輛的人員,文德嗣纔開始下令有關部門研製坦克以及其他裝甲車輛。

本位面的中國由於極爲重視交通基礎建設,又有大把資金,也因爲科社黨的逆天組織力,人力也非常充足,再加上大量工程機械,以及各種先進工具器材的運用。所以儘管現在建國纔剛剛兩週年,但全國的交通狀況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去年的公路通車總里程已經突破八萬公里,今年突破2萬公里是沒有問題的。而且這些公里以及橋樑都是按後世正規標準修建的標準公路,在上面跑七八十噸的車都沒問題,比原時空的紅朝建立那會兒的公路條件好了不知多少。

所以,本位面中國的軍隊就沒有像當年紅黨那樣,對於武器的輕量化有着近乎變態的要求,本位面中國的武器選擇標準顯得就更加重型化,而且更加註重生產性、性能和火力,裝甲車輛也是如此。

不過,雖然國內的交通問題基本解決了,但國外的環境也是要考慮的。畢竟這會兒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麼重視交通,也沒有哪個國家的道路橋樑都修得像中國那麼變態。按照戰略預想,今後的戰爭絕大部分都會在國外發生,北方和西北倒是好說,南方那些熱帶叢林和溼地就不好辦了。所以武器重量問題還是要適當考慮,這個重量也不能太誇張了,要不然出國作戰怎麼辦?

中國的坦克是在1910年底開始研製,按照當時最大的幾家假想敵日本、俄國、英國的特點進行研發。因爲日本是最大的假想敵,解放臺灣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第一款坦克就被定位爲水陸兩棲坦克。

不過因爲半位面的坦克是中國發明的,所以“坦克”這個名詞就不能用了。所以本位面的“坦克”名稱還是迴歸它的本義“裝甲戰車”,簡稱“戰車”。

這第一款坦克,哦,戰車就是l型19ll年式。這種戰車的藍本是原時空蘇聯的t40a型輕型坦克,當然也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的優化設計。比如把原版的汽油機換成了柴油機,重新優化了構型,並把鉚接改爲焊接,單人炮塔換成了電動式雙人炮塔,使用了更好的裝甲等等……

這些措施使的重量“水獺”比起原型t40加重了一些,但防禦力、速度等性能還比原版有了上升。

“水獺”兩棲戰車的車體設計新穎,與船的形狀近似,前部寬大而低矮,車體前部呈流線型,並有防浪板,炮塔裝在車體略靠後的地方。車輛尾部有個四葉片螺旋槳,水上行駛時靠它驅動,並由2個舵操縱航向。車體還有浮動油箱以便增加車輛浮力。懸掛裝置採用獨立扭杆式,每側有4個負重輪、-個託帶輪。並且它採用了寬型橡膠履帶,使其可以在泥濘、水網稻田地帶順利通行。

該型戰車的車組成員爲三人(駕駛室一人,炮塔兩人),全重6噸,車長46米,車寬26米,車高22米。發動機功率100千瓦。最大公路速度6公里時,水上浮渡時速b公里,最大行程480公里。裝甲厚度b-6毫米。武器是一挺2毫米高射機槍,炮塔可30度轉動,備彈156發。另外在車體前面還有一挺b毫米航向機槍,備彈26發。

目前“水獺”已經正式列裝,主要裝備對象都是南方的主力部隊和海軍陸戰隊。

按照現在的眼光看,“水獺”無疑是一款非常成功的戰車,但文德嗣還是覺得因爲它考慮了浮渡要求,所以裝甲和火力都比較貧弱,在南方使用當然很適合,但是到了北方,可能就會存在生存力不足和火力不足的缺陷。

所以,他又讓有關部門再設計一款適合北方地區使用的戰車,這就是2型192年式“狼獾”戰車。這種戰車的藍本是原時空蘇聯的t8輕型坦克(注意,這是1943年登場的t8輕型坦克,不是1976年服役的t8主戰坦克。

t8輕型坦克蘇聯在二戰期間最先進的輕型坦克,但因爲租借法案中提供的裝甲車遠比輕型坦克更適任偵查與聯絡的任務。因此,所有的輕型坦克生產工作於1943年10月取消,總共只有20輛t8被生產了出來。之後戰爭期間蘇軍就沒有再發展輕型坦克了。也可以說,這是二戰終極版的輕型坦克。不過在這個時代它絕對不能算輕型。

“狼獾”戰車的車組成員爲三人(駕駛室一人,炮塔兩人),全重ll噸,車長4-米,車寬2-米,車高2l米。發動機功率140千瓦。最大公路速度6公里時,最大行程550公里。裝甲厚度10-60毫米,其中車體前裝甲板厚40毫米,炮塔裝甲板厚2~6毫米。採用電動式雙人炮塔,炮塔可30度轉動。副武器是兩挺b毫米機槍,一挺是裝在炮塔主炮旁邊的同軸機槍,一挺是裝在車體前面的航向機槍,備彈26發。

因爲還是實驗裝備,“狼獾”的主武器現在還沒最終決定,有關部門一共推出了2毫米、3毫米、45毫米三種口徑的主炮,發到部隊去試用。

“僅僅是坦克還不夠啊……”

此時,文德嗣正在武漢特種車輛設計院視察,他對院長東方高說道:“自行火炮呢?”

東方高連忙說道:“我們正在可以用水獺和狼獾的底盤作爲基礎,開發各種自行火炮,年底之前就可以完成設計

文德嗣敲了敲桌子說道:“要快一點,你們前面搞了三種狼獾,完全是浪費時間,其實有一種45毫米就夠了,你們不要像德國人那樣,一種坦克給我搞出十幾種火炮。嗯,那種2毫米的型號可以保留,改進一下炮塔,提高俯仰角度,作爲自行高射炮吧……時間很緊,明年我們就要和日本做過一場,你們要抓緊時間。”

“請您放心,文總,我們一定會完成任務”東方高連忙說道。

第470章 “奔月”和“東風”第438章 逼出來的大西洋公約組織第171章 《中法順化和平條約》第532章 “動物園禁運”事件第409章 魔改愛莉第209章 臺灣解放第302章 中國的小弟們第668章 非洲問題(4)第389章 鹽政和鹽業第246章 第三代計算機第584章 海軍間諜案(中)第408章 海軍假日和國際聯盟(下)第519章 小鬍子的憤怒,大鬍子的憤怒第209章 日本求和第458章 我到河北省來……第39章 第八鎮的進攻第353章 王師王師這是路(下)第505章 星辰大海的第一步第34章 川督變更第189章 中日癸丑戰爭(一)第665章 非洲問題(1)第429章 分田分地分媳婦第108章 魏總工的生意第510章 考古當如孫殿英第518章 西班牙武器展銷大會(下)第646章 法德談判第222章 不一樣的一戰第20章 爛攤子第536章 太空試驗田(下)第168章 外交扯皮第718章 根本停不下來(5)第316章 法羅羣島的烽煙(下二)第333章 阿妹你看,人類希望第34章 川督變更第48章 湖北解放第59章 翻臉的節奏第410章 燃氣輪機和高能電池第598章 沒有協議的協議第231章 人道主義救援物資第601章 大白鯊級潛艇第416章 石原莞爾的中國行(下)第157章 “一五計劃”(6)第651章 治安戰(1)第625章 狼羣盛宴第128章 大獲全勝第522章 載人航天第609章 林登萬的旗幟高高飄揚(上)第131章 新的作物第433章 慘烈的殖民地獨立運動第529章 人革聯衆生相(下)第29章 生物研究所第157章 “一五計劃”(6)第690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4)第310章 新的局面第251章 西亞風雲(下)第76章 城管無敵(中)第410章 燃氣輪機和高能電池第15章 動工第405章 跳反的日本,樂極生悲的德國第305章 勇氣之源第455章 各界的反應第492章 黑魚和黑蛋第111章 大天使長文德嗣第566章 獨有英熊驅虎豹第691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5)第354章 不賣隊友約翰牛第296章 國內的情況第135章 北洋降服第373章 轉手生意第481章 小鬍子大臣的決斷第11章 安全教育第389章 鹽政和鹽業第453章 長門號的一聲炮響…...第284章 日本的反應第678章 實在抱歉,又一根狗鏈鬆掉了!第607章 大洋風雨起澳新第231章 人道主義救援物資第380章 土耳其革命第608章 最後通牒第501章 飛得比聲音還快第431章 紅白歌會暫停了第147章 落網的黑島第606章 大洋風雨起澳新第665章 非洲問題(1)第422章 律法之道第439章 崩塌進行時第407章 海軍假日和國際聯盟(上)第240章 炮灰(上)第330章 航空工業的成果第73章 空軍發軔(中)第41章 第八鎮的慘敗(上)第417章 文明之光第539章 戰爭,總是在不經意中到來第619章 陪你去看流星雨第53章 救災問題第716章 根本停不下來(3)第699章 打擊(7)第151章 “一五計劃”(2)第497章 漢京奧運會第416章 石原莞爾的中國行(下)
第470章 “奔月”和“東風”第438章 逼出來的大西洋公約組織第171章 《中法順化和平條約》第532章 “動物園禁運”事件第409章 魔改愛莉第209章 臺灣解放第302章 中國的小弟們第668章 非洲問題(4)第389章 鹽政和鹽業第246章 第三代計算機第584章 海軍間諜案(中)第408章 海軍假日和國際聯盟(下)第519章 小鬍子的憤怒,大鬍子的憤怒第209章 日本求和第458章 我到河北省來……第39章 第八鎮的進攻第353章 王師王師這是路(下)第505章 星辰大海的第一步第34章 川督變更第189章 中日癸丑戰爭(一)第665章 非洲問題(1)第429章 分田分地分媳婦第108章 魏總工的生意第510章 考古當如孫殿英第518章 西班牙武器展銷大會(下)第646章 法德談判第222章 不一樣的一戰第20章 爛攤子第536章 太空試驗田(下)第168章 外交扯皮第718章 根本停不下來(5)第316章 法羅羣島的烽煙(下二)第333章 阿妹你看,人類希望第34章 川督變更第48章 湖北解放第59章 翻臉的節奏第410章 燃氣輪機和高能電池第598章 沒有協議的協議第231章 人道主義救援物資第601章 大白鯊級潛艇第416章 石原莞爾的中國行(下)第157章 “一五計劃”(6)第651章 治安戰(1)第625章 狼羣盛宴第128章 大獲全勝第522章 載人航天第609章 林登萬的旗幟高高飄揚(上)第131章 新的作物第433章 慘烈的殖民地獨立運動第529章 人革聯衆生相(下)第29章 生物研究所第157章 “一五計劃”(6)第690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4)第310章 新的局面第251章 西亞風雲(下)第76章 城管無敵(中)第410章 燃氣輪機和高能電池第15章 動工第405章 跳反的日本,樂極生悲的德國第305章 勇氣之源第455章 各界的反應第492章 黑魚和黑蛋第111章 大天使長文德嗣第566章 獨有英熊驅虎豹第691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5)第354章 不賣隊友約翰牛第296章 國內的情況第135章 北洋降服第373章 轉手生意第481章 小鬍子大臣的決斷第11章 安全教育第389章 鹽政和鹽業第453章 長門號的一聲炮響…...第284章 日本的反應第678章 實在抱歉,又一根狗鏈鬆掉了!第607章 大洋風雨起澳新第231章 人道主義救援物資第380章 土耳其革命第608章 最後通牒第501章 飛得比聲音還快第431章 紅白歌會暫停了第147章 落網的黑島第606章 大洋風雨起澳新第665章 非洲問題(1)第422章 律法之道第439章 崩塌進行時第407章 海軍假日和國際聯盟(上)第240章 炮灰(上)第330章 航空工業的成果第73章 空軍發軔(中)第41章 第八鎮的慘敗(上)第417章 文明之光第539章 戰爭,總是在不經意中到來第619章 陪你去看流星雨第53章 救災問題第716章 根本停不下來(3)第699章 打擊(7)第151章 “一五計劃”(2)第497章 漢京奧運會第416章 石原莞爾的中國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