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回 準備出征

練兵棋無非也是行棋者出指令,如招募、出操、跑步、練槍等項目,投入時間和錢物,裁判根據兵員素質及不同的指令規則,計算出指令的效果。

經過兵戰棋、國戰棋的薰陶,李彥已經在兵戰俱樂部建立了一個戰棋研究室,這套練兵棋便集中了戰棋研究室的力量,李彥統籌,茅圓儀主導,歷時數月方纔推出。

從兵戰棋、國戰棋,再到練兵棋,這套以策略遊戲爲模版的戰棋,基本的規則與數據都是以現實爲考量,在規則制定以後,包括孫承宗、駱養性等人都反覆演練並提出意見,多次修正完善以後,才得以推出。

戰棋的規則,可以說是實踐的總結,以孫承宗的說法,這些規則基本上就是一套精練的練兵手冊、作戰手冊以及行政手冊,通讀了這些,對練兵、作戰乃至行政,都會有大概的認識和思路,如果能精通戰棋的規則,並能與實際事務融會貫通,處理起來也不會差。

孫承宗對於戰棋的積極支持,也與他現朱由校的變化有關,朱由校很喜歡玩棋,也似乎有着這方面的天賦,平常說起治國方面的道理,小傢伙都是雲裡霧裡的,一旦化到棋中,便豁然開朗,瞬間理會。

孫承宗便有意識地將治國治軍的道理融入行棋,也將行棋與治國聯繫起來,漸漸的,朱由校對於國事的處理,竟然變得越來越有條理,屢次讓內閣的大學士們讚歎不已。

李彥剛拿來的這套練兵棋,孫承宗也參與了框架的制訂,初版的完善,這套棋無疑能夠讓朱由校瞭解練兵的一些要素,以後處理這方面的事務,便會比較熟練。

朱由校最近正玩兵戰棋上癮,立馬來了興趣,李彥便簡單講了練兵棋的規則。又趁機說道:“這練兵棋臣只規劃大略,種種精妙之處,皆是臣的好友茅圓儀設計,此人出身將門,頗知兵事,現爲監生。臣請皇上予其任命,協助臣攻略遼東。”

“真地嗎?那好啊”朱由校似乎忘記了遼東的失敗,笑呵呵地說道:“先生,你看如何安排合適?”

“茅止生確實知兵,他曾寫有《武備志》,如今已出到第七卷,使我大明多了很多知兵的秀才,”孫承宗一直欣賞茅圓儀,聞言沉吟說道:“此人現爲監生。不曾歷練,不如爲李大人幕中贊畫,待有功勞。再封官職。”

“這練兵棋也是大功勞啊,”朱由校搖了搖頭,道:“就任他爲山東按察司檢校,爲三娃贊畫軍務。”

按察司檢校爲九品官。倒也合適。孫承宗點頭稱是:“那麼陛下是准許李大人領軍出征金州了?”

“嗯。準了”朱由校點了點頭:“國事爲重。三娃。朕等你蕩平建奴。早日歸來。咱們再執棋對戰。”

朱由校放下手中地棋子。撐着桌面站了起來。腰背豎得筆直:“李實給朕擬旨。除李彥山東按察司僉事。遼東道。領兵征伐遼東。”

“臣領旨謝恩”在這一刻。李彥突然現朱由校似乎也長大了。或許。他也會走上與歷史不同地道路?

按照明朝地慣例。聖旨也要經過內閣。不然直接出地“中旨”。內閣可以不執行。對於李彥地任命。內閣也沒有什麼意見。在這個時候願意領兵前往遼東地可不多。

山東按察司僉事爲正五品。李彥這次再上一個臺階。不過這在遼東鼎革地時節。並不起眼。王化貞就以寧前道右參議連跳數級。成爲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遼東巡撫。一方大員。

此前,袁應泰也是數月間從按察使而遼東巡撫、遼東經略、兵部右侍郎,若說有特殊,便是李彥是監生而非進士,會引起一些非議。

通常來說,遼東不僅有兵備道,還有遼東巡撫、遼東經略,遼東道並不起眼,不過如今遼東淪陷,遼東巡撫與遼東經略都在遼西,李彥只要出現在遼東,便是那裡的最高軍政長官。

明代以文治武,李彥身兼遼東兵備道,便有指揮遼東軍隊的權利,而這次東征,自然也以他爲。

雖然神機二營作爲紈絝營,他們的調動遇到一些麻煩,主要是這些紈絝的家中不太願意自家的子弟去遼東兇險之地,不過在紈絝們地堅持下,大部分紈絝還是留了下來。

得到皇上和內閣的支持,解決了紈絝們的麻煩,朝廷地旨意很快下來,李彥以工部都水司主事兼領山東按察司僉事、遼東兵備道,統領神機二營、神機四營、京灤廠衛營赴援遼東,額定兵員一萬人,以神機二營參將王國興爲總兵官。

“諸位,這一次我們即將趕赴真正的戰場,前途兇險莫測,”李彥在召集神機二營、四營的將領們做過動員以後,又將所有兵戰俱樂部的成員召集起來。

“以前,我們可以說是紙上談兵,或者關門練兵,但遼東將是真正的戰場,我們中的有些人,很可能會喪命於此,選擇留下的,也就是選擇了犧牲,我爲你們驕傲”李彥握起拳頭,重重敲在心口的星紋章上,這是俱樂部內部的致禮動作。

在李彥地刻意引導之下,兵戰俱樂部充滿激情,他們追求忠誠、熱情、勇敢和理想,這個以紈絝爲主的青年羣體,有着截然不同於這個時代的精神面貌。

兵戰俱樂部中,將有七十三名成員隨軍出征,對於其他人來說,羨慕有之、擔心有之,在這個俱樂部內部的送別儀式上,大家都相互勉勵。

“建功立業,就在今朝”鞏永固帶着即將隨軍出征的成員,大聲吼道。

“司令,我們雖然不能隨軍出征,但作爲俱樂部的一員,如果有什麼需要,請儘管說”有人在受到感染之餘,也高聲喊了出來。

“你們沒有上戰場,但一樣可以做出貢獻,”李彥笑了笑,他之所以舉辦今天的活動,目的也是在於這裡。

兵戰俱樂部將成爲他們的大後方,並保障這三營兵地糧餉軍械,李彥在軍器局有親信,而糧餉則需要這些紈絝出力奔走,此外有這些人的存在與活動,李彥他們在遼東的環境也能更寬鬆些。

確定領兵以後,李彥就開始爲即將到來的出征做好準備,所有的裝備儘快到位,並準備充足的備品,手握軍器局和諸多產業,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困難。

神機二營、四營,以及灤州廠衛營,基本都是按照照兵戰俱樂部的精兵思想組建,裝備也大體相同,通常是長槍兵每人配一杆長槍,一把短刀,制式的明軍鐵甲,頭盔,這都是其它部隊拿不到的。

火銃兵每人一杆遂式滅奴銃,穿棉甲,配短刀;騎兵則穿騎兵甲,配騎兵彎刀,以及雙管短銃。

此外,李彥還讓軍器局在原來各種石炮、龍王炮、萬人敵、地雷炮、水底雷地基礎上,製造鐵殼地手扔炸彈,也就是手雷,但因爲需要事先點火,不是很方便,沒有大面積推廣,這次也準備了很多。

包括一些傳統的踩、拉地雷,雖然製造麻煩,性能也不是很可靠,李彥還是都準備了一些,所謂有備無患。

李彥甚至還給每個兵丁準備了一把工兵鏟,用後世地話來說,是武裝到了牙齒。

三個營戰兵將近一萬人,其中駱養性的神機四營募練最早,操練也最爲刻苦,其編制爲左右兩哨長槍兵,每哨六百五十人,左右兩掖火銃兵,每掖也是六百五十人,中軍一哨騎兵五百人,總計三千一百餘人。

李彥的京灤廠衛營,除了一哨中軍成立較早以外,主力四哨組建時間最短,不到半年,也是按照兩哨長槍兵、兩掖火銃兵編制,裝備與駱養性的神機四營基本相當,不過中軍一哨沒有馬騎,還是步兵。

王國興的神機二營則裝備最爲精良,乃全火器部隊,其列裝兩掖火銃兵,兩哨炮兵,以及一哨騎兵,不僅炮兵配備足夠數量的馬匹,火銃兵也每人一匹馬。

二營的火銃兵、騎兵與四營大體相似,兩哨炮兵則逐步換裝軍器局的新式火炮,已經到位的包括兩門一千斤的重型火炮,四門六百斤的中型火炮,以及四百斤、兩百斤的輕型火炮各二十門。

炮兵除火炮裝備以外,每人都配短銃與短刀,不穿甲。

遼瀋戰敗以後,各種戰守方略紛紛出臺,其中以黃克纘、徐光啓等人爲代表,提出鑄西洋大炮,築新式炮臺以卻敵。

李彥對防守始終不感興趣,在他看來,戰略戰役層面一定要積極進攻,尋機殺傷敵軍,而在戰術上可以防守,這也是二營炮兵的作戰思想,強調機動性和野戰性能,所以配備的四百斤、兩百斤輕型火炮最多,不過這一次要赴遼東作戰,可能要面對各種情況,李彥還是讓軍器局鑄炮作開始鑄造一些大型火炮,準備隨時支援。

駱養性的神機四營與王國興的神機二營,平時差不多被這兩個熱血紈絝搞成了練兵比賽,經常進行練兵比武,總是處在一種臨戰狀態,動員起來相當之快。

而京灤廠衛營則已提前集中到天津,開始與船隊配合,進行航海適應和登陸訓練。

PS:暈,自動布居然沒設置好,更新晚了,諸位兄弟姐妹原諒則個

第209回 抵京第71回 皇孫來訪第187回 遼海戰區第250章 政黨第236回 整編第73回 創業想法第213回 交鋒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255回 屠刀第134回 兵臨遼東第237回 建設第162回 出訪登萊第32回 流言蜚語第115回 魏進忠!李進忠!第158回 海上貿易第253回 變局第232回 司法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237回 建設第80回 華夏商報第185回 政府債券第87回 水車用途第108章 布商大戰第23回 尾行第166回 遼東軍情第245回 屯墾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179回 小勝一場第202回 潰兵如潮第65回 誰人得勝第162回 出訪登萊第155回 夜間挖城第58回 等分制尺第34回 徐光啓發癲第188回 遼西戰守第225回 圖窮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5回 單挑第174回 決戰遼南第220回 激盪第2403回 新城第227回 身死第186回 孫承宗閱關第227回 身死第26回 買人第150回 產業升級第216回 後路第257回 舉子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51回 當堂論辯第134回 兵臨遼東第204回 一戰功成第25回 家僕第178回 長槍如林第230回 內閣第236回 整編第193回 秋季攻勢第144回 火炮火銃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93回 天津東林第102回 代言人第218回 前夜第179回 小勝一場第232回 司法第62回 生產效率第254回 糧荒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226回 匕現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36回 風雨欲來第82回 誰更霸道第125回 食品問題第115回 魏進忠!李進忠!第112回 製造火器第20回 助陽第51回 當堂論辯第38回 驚天發現第134回 兵臨遼東第13回 番薯第157回 戰後調整第216回 後路第197回 京城形勢第21回 紅顏第180回 工事專家第210回 針對第65回 誰人得勝第159回 東江攻略第61回 女設計師第187回 遼海戰區第17回 美姬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125回 食品問題第233回 憲政
第209回 抵京第71回 皇孫來訪第187回 遼海戰區第250章 政黨第236回 整編第73回 創業想法第213回 交鋒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255回 屠刀第134回 兵臨遼東第237回 建設第162回 出訪登萊第32回 流言蜚語第115回 魏進忠!李進忠!第158回 海上貿易第253回 變局第232回 司法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237回 建設第80回 華夏商報第185回 政府債券第87回 水車用途第108章 布商大戰第23回 尾行第166回 遼東軍情第245回 屯墾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179回 小勝一場第202回 潰兵如潮第65回 誰人得勝第162回 出訪登萊第155回 夜間挖城第58回 等分制尺第34回 徐光啓發癲第188回 遼西戰守第225回 圖窮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5回 單挑第174回 決戰遼南第220回 激盪第2403回 新城第227回 身死第186回 孫承宗閱關第227回 身死第26回 買人第150回 產業升級第216回 後路第257回 舉子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51回 當堂論辯第134回 兵臨遼東第204回 一戰功成第25回 家僕第178回 長槍如林第230回 內閣第236回 整編第193回 秋季攻勢第144回 火炮火銃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93回 天津東林第102回 代言人第218回 前夜第179回 小勝一場第232回 司法第62回 生產效率第254回 糧荒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226回 匕現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36回 風雨欲來第82回 誰更霸道第125回 食品問題第115回 魏進忠!李進忠!第112回 製造火器第20回 助陽第51回 當堂論辯第38回 驚天發現第134回 兵臨遼東第13回 番薯第157回 戰後調整第216回 後路第197回 京城形勢第21回 紅顏第180回 工事專家第210回 針對第65回 誰人得勝第159回 東江攻略第61回 女設計師第187回 遼海戰區第17回 美姬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125回 食品問題第233回 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