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封賞

魏知縣回來了,王賢早就籌備好的那些營生,便可以開張了。

七月裡,富陽縣立糧號、富陽縣立鹽號、富陽絲綢商會、富陽紙業商會、富陽茶葉商會相繼開張。破

天荒的,堂堂魏知縣親自爲這五家商號、商會剪綵並致辭。

儘管商人和商業在大明朝身爲下賤,知縣出席這樣的活動似乎有失身份。但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對待,

縣立糧號在這次糧荒中居功至偉,甚至救了整個浙省,連鄭方伯都親筆題寫了店名,命人送到富陽表示祝

賀和感謝,你說魏知縣能不到場麼?

至於縣立鹽號,是一項使本縣鹽價大降的善政,魏知縣當然也要露面。還有絲綢、紙業和茶葉,是本

縣三大支柱產業,只是有這三個行業興旺發達了,百姓才能過上好日子。是以在富陽這個有着重商傳統的

地方,魏知縣的舉動並不突兀。

但對魏知縣本身來說,這不啻於一個巨大的轉變,正如他在縣立糧號開業典禮上致辭時說:

“毋庸諱言,本宮原先以爲商人逐利,商業害農,是以對商人和商業多有偏見。但是這次浙省大災、

富陽糧荒中,商人們的表現讓我十分感動,商業的作用也體現的淋漓盡致。可以說,沒有商人出力,沒有

商業的存在,湖廣的大米運不到浙江,一場大饑荒在所難免,大半百姓破產失業在所難免。”

“現在本宮明白了,原來我們的生活是離不開商入和商業的,商人和商業也不是壞東西。關鍵是人心

,商人的人心壞了,商業纔會爲禍百姓。相反,商人們能仁義,商業就會造福百姓!這個縣立糧號的建立

,是爲了平抑我富陽的糧價,讓父老鄉親吃上平價米。這是大功德,大善事,這樣的商人和商業,高尚!

值得尊敬!宮府也會大加扶持!”

聽着魏知縣的肺腑之言,在場的周糧商、錢糧商、陸員外幾個,都忍不住流下淚來,大明朝的商人,

實在太久沒聽到來自宮方的讚許了……

但富陽百姓更在意的是,每一家商號開業後,都會開堂會、擺流水席、請戲班子唱戲,熱鬧的像過年

一樣。整個七月裡,別的縣都在爲此起彼伏的災民爲盜,主客衝突焦頭爛額,唯獨富陽縣一片歡天喜地。

這也是魏知縣最得意的地方,他之所以一直堅持,不能讓災民吃白食,原因就在這裡。因爲王賢讓他

相信,使人心安定者,不在每天能發放多少米糧,而在使其安居有事做,通過做事獲得收入,這樣百姓才

會保持勤勞守法的本性。

如果長期不勞而獲,專門坐等救濟,則再勤勞的百姓也容易變成‘幸民’,而且一旦救濟不利,或者

地方宮府厚此薄彼,更會心生怨恨,繼而充滿了攻擊性……農民一無所有後是最危險的。

到時候,本地人和外來災民積怨深重,將嚴重危害地方治安,甚至釀成騷亂。

爲丁安全起見,魏知縣纔會將災民分散安置,使他們不易聚集生事。又力主由宮府賃民房給災民居住

,這是可以讓兩者相處更融洽,避免災民羣居在簡陋的窩棚裡,產生自己是棄民的負面情緒。

只是這些話,起初無法對外縣的同僚明言,說了人家也不信,反而徒惹是非。

正如周臬臺在寫給朝廷的奏章中所言:

‘官員爲朝廷賑災安民,其身在外,應當隨機應變,不僅需要智慧,還需要有擔當的勇氣和胸襟。如

只考慮到自保,處處行事以不惹物議,不影響自己當宮爲前提,哪怕再忙活再辛苦,也不過是表面功夫,

於事無補。而魏知縣無疑具有這份擔當,起初所有人認爲他自找麻煩,徒惹物議,他卻毫不動搖,堅持按

既定方略,分散安置百姓,堅持以工代賑,雖然當時顯得自找苦吃,但在後來的日子裡,卻讓富陽縣避免

了混亂和動盪,保住了淳樸的人心,方體現出其用心良苦、老成謀國……’

鄭方伯也在奏章中說,富陽救災可謂朝廷救災之典範,浙省已經着魏知縣總結歸納,準備在全省推廣

,希望朝廷研究之後,定爲成法,可將災難的危害減少到最小……

兩位大吏如此嘉許,又有皇帝的親筆御批,吏部的動作自然十分迅速,七月底,嘉獎富陽賑災有功人

等的旨意,便到了縣裡。

那一日,富陽縣衙正門大開,大堂前設香案燭臺,魂知縣率衆官吏叩拜了聖旨後,便有傳旨太監拖長

腔宣讀了聖旨。

第一個領旨的是富陽知縣魏源,一番大加褒獎褒獎後,皇帝賜其匾額、金幣等物,並命其爲翰林院修

撰。雖然只是個從六品的宮兒,卻讓魏知縣淚流滿面……

事實上,早就有在吏科的同年,提前告訴魏知縣這個任命了。當得知這個消息,巨大的幸福感,充滿

了魏知縣的全身,他設想過朝廷的各種安排,甚至想過會不會讓自己一步登天當上知府,就是沒想到朝廷

會讓自己進翰林院。

永樂四年的進士名次,是魏知縣心中永遠的痛……他只比孫山高了一名,在皇榜上名列倒數第二。盡

管大多數人都只記得,那一科的孫山叫吳忠,並不注意倒數第二是誰,但生性好強的魏源自己在意,且深

以爲恥!

所以雖然是進士,他卻一直深深自卑,現在卻可以成爲翰林,那是比進士還高一個檔次的學歷,你讓

魏知縣怎能不欣喜若狂?雖然翰林修撰清苦,品級也不高,但你只要知道,那是狀元及第後必授的宮職,

就知道它有多光明的前景了……既清且貴,實在太體貼魏知縣的心意了。

然後是蔣縣丞,被提升爲富陽縣令,聞聽此命,蔣縣丞登時樂開了花,一下子什麼毛病都沒了。對於

這種快五十歲的官員來說,翰林院庶吉士什麼的沒有任何意義,能到個富足安定的縣去當縣令,就足最大

的福氣了。

有道是做熟不做生,何況魏知縣和王賢已經鋪好了路,就連蔣縣丞都看得出來,富陽縣的好日子就在

眼前了。這世上還有更合人心意的地方麼?

第三道聖旨是追封,追封馬典史爲富陽縣令,但人死如燈滅,一切都白搭了。好在朝廷還沒壞了良心

,命馬典史的兩兒子入國子監讀書,待肄業後,少不得給他們兩副前程。

第四道聖旨是任命巡檢司趙巡檢爲富陽縣丞。

第五道聖旨任命胡捕頭爲錢塘縣典史……

此外,各宮各吏,只要跟救災沾點邊的,都有獎掖,就連自以爲肯定沒戲的刁主簿,都得了個四川青

神縣令的差事……感動的他眼淚嘩嘩,魏知縣真是仁厚哇!因爲請功的名單,都是魏知縣所定。

但直到慈幼局、養濟院的傢伙都得到封賞,卻還是沒有王賢的份兒。

這時候宣旨結束,欽差一口氣讀完二十份聖旨,已是口乾舌燥,魏知縣忙請進去吃茶。

待魏知縣和宦官離去,早跪麻了雙腿的官吏們紛紛起身,強抑着興奮交頭接耳。

之所以不敢大聲說話,不是怕擾到知縣和欽差說話,而是因爲他們都意識到,封賞名單中,漏了首功

之臣王賢!

這自然無比荒唐,他們都很清楚,王賢才是整個救災計劃的制定者和主要執行者,功勞之大,無人可

比。可就是這樣一位大功臣,卻不在恩賞的名單裡,這讓人莫名詫異……但化們這些小人物,能給予王賢

的,也只有同,隋二字了。

強者從來不需要同情,王賢雖然自認不是強者,但他依然不喜歡別人同情自己,乾脆以嫂子要生了爲

由,離開即將舉行宴會的衙門,不打擾別人的歡樂。

當然他說嫂子要生了也不假,從早晨起,已經足月的侯氏就開始喊肚子疼。王貴趕忙通知王賢和遠在

杭州的老爹……至於老孃,算着日子快到了,幾天前就帶着銀鈴回來,等候王家長房長孫的誕生。

從衙門出來,王賢很快調整好心情,急匆匆趕到王貴家,徑直進入內院。

院子裡,明顯發福了,氣色也好很多的王貴,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倒是越來越水靈的銀鈴,還能沉得住氣,在一旁給滿頭大汗的大哥打扇子。

“生了麼?”王賢劈頭間道。

回答他的,是銀鈴的白眼。王貴苦笑道:“要是生了,能急成這樣麼?”

“也是。”王賢小聲間道:“幹嘛這麼緊張,生個孩子而己……”

“原來你也有不懂的。”王貴慘笑道:“穩婆說,女人生孩子,要靠菩薩保佑,纔有一半人能母子平

安……女人生孩子,就是過鬼門關,你說我能不緊張麼?”

“嚇,抱歉抱歉。”王賢不好意思道,“我還以爲像……”六百年後那麼簡單呢。

兄弟倆便坐在石階上一起坐等,這樣銀鈴可以一扇風涼快兩個人。

“娘呢?”見大哥還是太緊張,王賢沒語找話道。

“在裡頭幫忙呢。”銀鈴小嘴呶呶內室,裡面傳來各種痛叫,還有一聲響亮的嬰兒啼哭……

第416章 遺書第1130章 那個男人第128章 尋找張邋遢第582章 受命第1022章 交鋒第1111章 光棍第498章 昏禮第986章 李代桃僵第273章 偷渡第1263章 何至於此?第353章 韃靼人第327章 亢龍有悔第92章 於秀才的羞哀第158章 繡春刀第427章 臨行第716章 打焦贊第510章 負鞭請罪第194章 大言不慚第932章 無生老母第1190章 河套危矣第1061章 何去何從?第1223章 維谷第1264章 貴族第929章 請君入甕第142章 授業第657章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第290章 九九歸一第270章 太子總是愁第129章 欽差到第323章 猛皇帝第411章 哭喪第1035章 是他?!第620章 鎮婁煩第705章 京城防務第1232章 赴宴第155章 過河卒子第801章 斷腸第622章 小憐玉體橫陳夜第1053章 送死第421章 廣靈縣第504章 你是誰的人?第922章 辯論第27章 縣衙第1087章 萬箭第986章 李代桃僵第1010章 空歡喜第863章 真相第837章 還願第903章 大典第769章 激戰白雲山莊第947章 硬來第504章 你是誰的人?第1235章 傲骨第115章 怒火第929章 請君入甕第736章 一天第809章 最後一夜第1154章 樹欲靜第887章 露餡第734章 人口失蹤第785章 狩獵第665章 操之過急了……第172章 男兒到死心如鐵第1089章 早朝第823章 包圍第412章 刀削麪第65章 四喜臨門,各遂所願第974章 一定要把他找回來第219章 關說第32章 悲歡離合第531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橋梯第458章 美人杯第1051章 後院起火第659章 寶鈔寶鈔第68章 知縣的煩惱第1262章 你太絕情第446章 難老泉第493章 完成任務第1087章 萬箭第546章 掌控第444章 算有遺策第1195章 上陣父子兵第617章 開中第778章 入城第401章 三路欽差第120章 民心所向第552章 勸說第1160章 哭陵第1145章 封公第700章 真人歸第54章 反擊之廣陵散第1124章 憑你?第503章 陳年舊案第898章 錯錯錯第598章 禮賢下士第279章 三刀第139章 大老爺回來了第265章 初見不太歡第1074章 欽差到第258章 打羣架
第416章 遺書第1130章 那個男人第128章 尋找張邋遢第582章 受命第1022章 交鋒第1111章 光棍第498章 昏禮第986章 李代桃僵第273章 偷渡第1263章 何至於此?第353章 韃靼人第327章 亢龍有悔第92章 於秀才的羞哀第158章 繡春刀第427章 臨行第716章 打焦贊第510章 負鞭請罪第194章 大言不慚第932章 無生老母第1190章 河套危矣第1061章 何去何從?第1223章 維谷第1264章 貴族第929章 請君入甕第142章 授業第657章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第290章 九九歸一第270章 太子總是愁第129章 欽差到第323章 猛皇帝第411章 哭喪第1035章 是他?!第620章 鎮婁煩第705章 京城防務第1232章 赴宴第155章 過河卒子第801章 斷腸第622章 小憐玉體橫陳夜第1053章 送死第421章 廣靈縣第504章 你是誰的人?第922章 辯論第27章 縣衙第1087章 萬箭第986章 李代桃僵第1010章 空歡喜第863章 真相第837章 還願第903章 大典第769章 激戰白雲山莊第947章 硬來第504章 你是誰的人?第1235章 傲骨第115章 怒火第929章 請君入甕第736章 一天第809章 最後一夜第1154章 樹欲靜第887章 露餡第734章 人口失蹤第785章 狩獵第665章 操之過急了……第172章 男兒到死心如鐵第1089章 早朝第823章 包圍第412章 刀削麪第65章 四喜臨門,各遂所願第974章 一定要把他找回來第219章 關說第32章 悲歡離合第531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橋梯第458章 美人杯第1051章 後院起火第659章 寶鈔寶鈔第68章 知縣的煩惱第1262章 你太絕情第446章 難老泉第493章 完成任務第1087章 萬箭第546章 掌控第444章 算有遺策第1195章 上陣父子兵第617章 開中第778章 入城第401章 三路欽差第120章 民心所向第552章 勸說第1160章 哭陵第1145章 封公第700章 真人歸第54章 反擊之廣陵散第1124章 憑你?第503章 陳年舊案第898章 錯錯錯第598章 禮賢下士第279章 三刀第139章 大老爺回來了第265章 初見不太歡第1074章 欽差到第258章 打羣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