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寶是鋪子裡的大夥計,不能長時間陪着之秋遊玩,過了這天,他就得回去上工了,好在之秋並不是照顧不了自己的小孩子,他來上海有三個目的,一是見春寶,二是把家裡的錢存進上海的銀行,三是置辦自己婚禮用的物件。

之秋的未婚妻叫田家慧,他只見過照片,看起來端莊賢淑,據說上過私塾念過書,田家是濟南的殷實人家,書香門第,幾乎所有的一切都讓之秋滿意,唯一不滿的家慧是個纏足的小腳女子。劉邵氏說人家遠嫁到徐州來,咱處處都得做的周全,聘禮自不必說,尋常的綢緞布匹錫器啥的少不了,之秋的行頭也得光鮮些,一年四季的褲褂袍襖在家就能做,洋裝制服就得去大城市置辦了,徐州府的裁縫做不來那個,另外之秋也想買些稀罕的洋玩意,刮鬍刀自來水筆之類的,都是他嚮往已久的。

之秋承襲家業,手上有五千大洋,這些錢是劉家十幾年的積累,按照老派人的做法,是在自家屋裡挖個地窖,把銀子裝進一口大缸深埋起來,這樣就算是遭遇火災匪患也能保證安全,但是損失的利息可不少。

徐州有錢莊也有銀行,南門街、察院路一帶聚集着普同慶、錦豐慶等錢莊票號,它們發行自己的銅元票,還是在上海用膠版彩印的,流通甚廣,通兌便利,但是在民國十年之後,政局不穩,經濟下滑,很多錢莊發生了擠兌風潮,從此普遍性的一蹶不振,取而代之的是資本更加雄厚的銀行,交通銀行、中孚銀行、新亨銀行、平市官錢局也發行自己的鈔票。之秋是新派人,自然不會窖藏銀子,他覺得錢莊不保險,中國人開的銀行也不保險,也會擠兌和破產,還是洋人的銀行最安全,打仗總打不到租界去,本來想把錢款存到天津美國租界的花旗銀行的,既然要來上海尋春寶,乾脆就存到上海英租界的匯豐銀行吧。

五千塊錢不可能全帶到上海,他帶來了三千五百塊錢,分成交通銀行的本票、鈔票和現洋,來的第一天就把大頭存到了匯豐銀行裡,換來一紙輕飄飄的存單,身上只帶了幾百塊,在南京路上的永安公司買了德國造的自來水筆、刮鬍子刀、日本造的煙匣和打火機,還有一隻美國造的漢密爾頓銀殼懷錶,但是找裁縫做衣服就得請春寶陪同才行了,這些大百貨公司的店員都會說北京官話,上海本地的裁縫只說本地話,春寶上海話流利無比,有他陪着才能交流順暢。

每當在店鋪裡看到滴答作響的算盤,之秋就會想到春寶夜談時說的一句話“只要有人做生意,算盤廠就不會沒生意。”

這句話其實是林老闆教春寶的,林記算盤廠是上海灘有名的算盤作坊,產品遠銷江浙,批發零售定製樣樣兼營。三年學徒期滿,春寶已經成爲店裡的大夥計,他從生產到銷售一條龍全活,替林老闆分擔了不少繁雜瑣事,他辭別之秋,帶着母親捎來的一箱子特產回到店裡,晚飯和夥計們一起吃的,別看春寶招待之秋捨得花錢,其實自己節儉的很,平日就是青菜豆腐,偶爾吃點薩門魚,這是一種日本產的便宜鹹魚幹,一頓飯不過七八枚銅元,春寶對吃不講究,唯獨想念家鄉的鹽豆子,曬成暗紅色的鹽豆子一粒粒飽滿濃香,配上小磨麻油和青綠的蒜薹,用藍花大碗盛了,拿筷子拌開,想到那股味道就食慾大開,憧憬着下一頓美餐的春寶,像捧着聖物一樣將這罐鹽豆子藏到了廚房。

隔了一天,春寶一大早跑來找之秋,要帶他去江邊遊玩,兩人先去吃了生煎饅頭和小餛飩,步行去十六鋪碼頭,中途穿過四馬路的時候,看到坐在男子肩頭如風般穿梭於人羣中的妓女,之秋戲謔道:“上海人就是風雅,書局和書寓開在一起,春寶你是不是常來這條街?”四馬路上,一半是文人聚集的報館書店和經營金石印章的鋪子,另一半卻是書寓和長三堂子,文人好風流,想必這二者湊在一起倒不是巧合,春寶笑着搖頭,他確實時常經過四馬路,不過不是來尋花問柳,而是期待着能遇到桃姨。

兩人到了十六鋪碼頭,叫了一條舢板划向對岸,春寶指着江對面的一片荒地說:“那裡叫陸家嘴,廠子用的木料就存在那邊。”林記製造算盤所需用的木料有相當一部分是從福州海運而來,新砍伐的木頭要在戶外風吹日曬一年後才堪使用,經過仔細覈算,林老闆認爲倉庫放在浦東更爲划算,光是省下來的場地租金就能抵消過江的運輸費用了。

船到浦東渡口,春寶帶着之秋去貨場接貨,陸家嘴一帶基本上都是倉庫貨場,遠遠望去天高野闊,農田裡一片碧綠,比起浦西的繁華來簡直天淵之別,貨場就在江邊,是一片露天的場地,用圍牆圍起,存放的都是粗苯貨物,林記訂的這批木材都是南方運來的黑檀木,紫檀木,花梨木,鐵藜木,用好木料做出來的算盤不蠹不朽,紮實沉重,撥動起來聲音清脆悅耳,算珠不反彈,林老闆未雨綢繆,算準過兩年木材又要漲價,所以這一批料購得特別多,夠廠子使用數年之久了。

木材商姓黃,福州人,生的黑瘦矮小,不會說北方官話,閩南語又難懂,所以和春寶的交流要靠一名他帶來的老夥計翻譯,本來驗貨交割得林老闆親自來或者掌櫃的出面,但是不巧的是這幾天林老闆生病,掌櫃的家裡有事,所以就輪到春寶這個大夥計了,他帶着之秋前來,未嘗沒有在兄弟面前顯擺一下的心思,畢竟這是四千大洋的大買賣。

春寶雖然只當了三年學徒,但已經出師,對於木料的鑑別能力不亞於掌櫃的,他仔細驗看了木材,量了尺寸,對了品種,確定無誤,和黃姓商人口頭接收了貨物,約定次日再來付錢,雙方一起乘船返回浦西,在二馬路太和園請福州人吃飯,喝的是法國白蘭地,抽的是罐裝的英國茄力克香菸,這是林老闆的待客之道,只要是生意夥伴來滬,總要盡心款待,之秋陪坐席間,聽春寶談笑風生,不禁暗暗佩服。

那黃姓商人叫黃令九,和他倆差不多年紀,熟悉之後話就多了起來,原來他也是木材商手下的大夥計,和春寶地位相當,二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吃完飯還相伴去了大世界遊樂場看馬戲和西洋鏡。

分別之後,之秋感慨道:“春寶,你和以前不一樣了,舉手投足都是大買賣人氣度。”春寶謙遜道:“我只是學到了林老闆的九牛一毛而已。”

傍晚時分,春寶沒和之秋一起吃飯,趕回南市店裡向老闆彙報,林老闆聽了他今天所辦的事情,微微頷首表示讚許,讓他下去吃飯。春寶興致勃勃去廚房拿鹽豆子,他回來的路上買了一把蒜薹,雖然老了些,但用來拌鹽豆正合適。可是那罐鹽豆卻怎麼都找不到了,問廚娘,廚娘說被小姐扔特了。

原來家裡的貓不小心扒翻了罐子,林小姐聞到鹽豆子散發出來的味道,說這東西太臭,怕污染了其他食物,就讓廚娘趕緊扔掉,廚娘就真的扔了出去。

春寶出去尋,哪裡還能尋得到,他急的面紅耳赤,一罐鹽豆子,對他來說不僅是兄弟千里迢迢帶來的吃食,更是家的味道,孃的掛念,一向脾氣和善的春寶發了脾氣,廚娘的嗓門比他還大,說阿拉問了一圈沒人認領,這才扔特了。

這時候林寶珠從二樓欄杆後面出現了,她高高在上,穿着玉白色的褂子和陰丹士林的裙子,裙下是珠圓玉潤的小腿,那塊布料和春寶的長衫是取自同一匹藍布。

寶珠說:“是我讓扔掉的,誰不高興就來找我。”

春寶頓時偃旗息鼓,寶珠是林老闆的掌上明珠,也是他暗地裡喜歡的人,可是寶珠從沒拿正眼看過他,傷心的春寶擡頭望着小姐,喉頭動了動,終於還是沒說什麼,回自己的房間去了,他是大夥計,但依然和學徒們睡大通鋪,沒有自己單獨的櫃子,替換衣服都是壓在枕頭下面的。

外面傳來林老闆呵斥女兒的聲音,他說臭冬瓜和臭鱖魚都臭,寶珠你爲什麼吃得香,別人的東西怎麼可以隨便亂扔呢。寶珠生氣的辯解着,聲音高亢銳利,進而哭了起來,摔門進屋去了。

春寶不知道自己啥時候得罪了小姐,他沒吃晚飯,沉沉睡去,午夜時分被噩夢驚醒,大汗淋漓,隱隱中感到極度的不安,披衣起來從後門出了大院,在街上佇立,空氣中飄來說不清道不明的煙火氣息。

第二天壞消息果然傳來,陸家嘴的貨場走水,損失慘重,其中就包括福州商人交付林記得那批木料,春寶大驚失色,貨物他驗收過了,按照規矩,這批貨已經易手,損失該算在林記頭。四千大洋的莊票,賬房已經預備好就等着今天付款了,聽說木料走水全燒了,掌櫃的連說萬幸萬幸,林老闆不動聲色,只讓春寶趕緊去貨場看看情況。

春寶趕到浦東的時候,黃令九已經到了,昨夜火借風勢,把貨場裡堆棧的貨物燒了個乾淨,不光是林記的木料,還有其他商號儲存的東西也都付之一炬,看貨場的人也燒死了一個,貨場老闆只是浦東當地的農戶,砸鍋賣鐵也賠不起這麼多錢,這四千塊錢的木料,算是找不着頭賠了。

黃令九等着春寶發話,可是此時春寶嗓子眼發乾,什麼話都說不出了,他多想拍着胸脯說損失算林記的,四千大洋照付,但他說不出來,林老闆和掌櫃的態度已經表明他們不想付這筆錢,因爲貨場是第三方,而春寶的口頭收貨也不是白紙黑字那樣無可辯駁,四千大洋的木料,似乎活該福州人吃這個虧。四千大洋啊,自己一個月薪水才三十塊錢,要十一年不吃不喝才能攢下來這麼一筆鉅款,黃令九也不過是大夥計,福州不比上海繁華,他的薪水興許還不如自己高呢,明明是己方已經驗貨接收,這個損失就該由林記來付,這是天公地道。

“黃兄勿要擔心,貨物我昨日已經收訖,所以錢款照付。”春寶鬼使神差說出這句話,如同卸下千斤重擔,對方有些詫異,黃令九和那個會說上海話的老夥計用閩南語低語了幾句,鄭重向春寶道謝,說他們此次前來還要採買貨物回閩,就等這筆款子了,若不是陳兄仗義,真不知道如何是好。

春寶回到林記,鼓起勇氣告訴林老闆和掌櫃自己的承諾,掌櫃的跳起來破口大罵:“小赤佬,儂是開善堂的啊!四千塊讓姓黃的去找貨場賠,阿拉一個角子都不會出。”春寶說貨場老闆已經家破人亡,何況燒掉的不止一家的貨物,向他索賠不是緣木求魚麼,再說了,這批貨自己已經代表林記收下了,就該林記負責,做生意誠信爲先,道義第一,這不是林老闆經常教育大家的話麼。

掌櫃的說:“要賠儂自己掏腰包賠,還是那句話,賬上不會出一個角子。”

林老闆不置可否,他是老闆,經營方面都放給掌櫃的全權操辦,伸手干涉不大合適,再說了,四千塊不是小數目,認了這個損失,林記是賺了口碑不假,但接下來的幾年可就沒米下鍋了,一家老小連同二十多個夥計學徒喝西北風啊。

春寶失魂落魄,活也不幹了,飯也吃不下,廚娘收拾碗筷的時候還狠狠剜他一眼,嘴裡唸叨着癩蛤蟆還想吃天鵝肉不成,春寶心裡一緊,莫非自己對寶珠的喜歡已經被大家看出來了,這更讓他無地自容,匆匆離開鋪子,去旅社找之秋傾訴。

兄弟倆坐在小酒館裡對飲,春寶說我明天就不幹了,跟你回老家。

之秋勸他:“前天不是還說要混好了把鳳姨接到上海享福麼,怎麼這就打退堂鼓了。”

春寶只是搖頭,說在林記幹不下了,說這話的時候,腦中閃過寶珠的身影,但也只是一瞬間,以後怕是再難見到了。

之秋沉默半晌,突然一拍桌子,碗碟都跟着跳起來,“不就是四千塊錢麼,我幫你出!”

春寶嚇了一跳,醒悟過來趕緊擺手謝絕,這是林記該承擔的損失,無論如何也轉嫁不到之秋頭上。

之秋說:“這錢我不是幫林記出,我是幫你出,對做生意來說,他們沒錯,但是對做人來說,你沒錯。”

春寶堅辭不受,之秋執意要給,他說春寶哥,咱兄弟倆的感情,連四千大洋都不值麼,權當我借給你的吧,你有能耐就離開林記,幹出個人樣給他們瞧瞧!

最終春寶還是接受了之秋的幫助,但之秋統共就帶了三千五百塊錢,還花掉了一部分,手頭只有三千二了,加上春寶的積蓄還差七百塊,於是又跑去永安公司把那些進口玩意都給退了,好歹差的不多了。

福州商人不收鈔票現洋,只收莊票,錢莊開出的申票可以全國匯兌,比洋人銀行的本票還要便利一些,兄弟倆先去匯豐銀行把錢取出來,到錢莊兌成莊票,莊票是以銀兩爲單位,和銀元的匯兌還有“升水”“降水”的浮動,算下來只換了兩千六百兩銀子的申票,春寶拿去給了黃令九,說實在湊不出這麼多了,差的四百塊錢下次償還,黃令九看到出票人並不是林記,有些納悶,但也沒問什麼,收了莊票,開了貨款收訖的字據,此事就算是結束了。

兄弟倆幾乎身無分文,只留下之秋回程的盤纏錢,而且只夠買三等車票的。

把之秋送上火車,春寶回到林記,把黃令九開的字據呈給林老闆,說承蒙老闆收留三年,我該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