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歐洲局勢

4月20日對於西安而言,也只是忙碌的開始。

儘管已經從過去幾個月裡,總統府或明或暗的暗示中,感覺到了戰爭將要到來。但真當這一天來到,當總統府的將前線偷襲部隊襲擊日本軍隊並已經安排外交部向日本遞交宣戰國書的消息傳達給政府各個部門的時候。一大清晨仍在各自府上用着茶點、享受着戰前最後寧靜的那些高官們不淡定了,甚至可以用手忙腳亂來形容。

國會跟內閣各部都是一片紛亂的景象,大家見了面之後也顧不得寒暄閒聊,彼此都是焦急的互相詢問,那位大總統的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他準備出動多少軍隊跟日本人打?戰爭準備持續多久?軍費支出多少規模,財政上能不能吃得消?總統準備打得什麼地步才滿意?還有國內的那些日本租界,跟前清時期遺留下來的滿清對日不平等條約,是不是也要全部廢除?

帶着這些疑惑,國會跟內閣各部早就已經混亂了起來。

當國務卿孫寶琦穿着一身正裝從汽車裡面鑽出來的時候,內閣各部總長已經悉數到齊了。他剛從國會回來,之前是代表大總統,前往國會就對日宣戰問題向國內做一份報告。19年是大選年,不僅參議院議員要進行換屆選舉,就連總統也要再這一年中進行換屆選舉。儘管過去幾年裡,總統的很多命令都是繞開國會直接下達的,擺明了沒把國會放在眼裡。

但是好一點,他至少比袁世凱時期更在意國會,至少大部分的動作都在國會能夠允許的範圍內活動。而且,在他手上國力蒸蒸日上,不但大部分失陷的國土被收回,中央權力得到了加強。同時,他本人也很注意維護國會的正面形象。或許正如他過去所言的,目前正處於總統訓政時期。一旦結束了總統訓政,國家最高權力將由總統移交給國會。

儘管有些人還有些將信將疑,但從這幾年他的表現來看,國內至少目前是讚譽居多的。憑着赫赫的戰功跟國內一時無兩的威望,在很多人眼中,這位李大總統已經成爲了古時賢明君王的典範,也許……也許幾年後等他煩了,膩了,就會宣佈結束訓政,民國正式進入憲政時期也說不定呢。

當然,這些想法太過遙遠。目前擺在民國面前的問題很多,第一便是國家總統大選;第二便是引導國內外貿型經濟軟接軌轉向內銷型經濟,以適應即將結束的歐戰;第三便是隨着國內經濟的崛起,國民受教育程度的增加,民衆的參政意識越來越強,滿清時期中國與洋人簽訂的衆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以及一處處被強制割據、佔領的租界,失土都成爲了國民關注的焦點。

所以,對於這一場中日戰爭的爆發,他們混亂之餘多少還在意料之中的。

孫寶琦趕到國務院的時候,內閣各部都已經到齊了,不過也有幾張座位是空着的。其中包括總參謀長蔣方震、陸軍總長蔡鍔、海軍總長湯薌銘、軍需總長蔣作賓等幾位。瞧見他到來,陸軍部次長勒雲鵬將一份文件擺在了他面前桌子上。孫寶琦拿起看了幾眼,臉上頓時浮現喜色。

“諸位,總統、戰功赫赫素來不打無把握的仗。這一次也是一樣,總統安排謹慎,早就瞧出了日本人妄圖重複當年甲午戰爭之時的佈置,一旦準備齊全便用一場偷襲打我們一個措手不及。可惜他們的計劃已經被總統看穿,我們先一步出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根據我們的襲擊部隊發回來的戰報,在第一波的戰鬥中,我們共擊沉日本戰列艦三艘,裝甲巡洋艦三艘,輕巡洋艦兩艘,已經重創了日本海軍在遼東半島跟臺灣的海上力量。目前在北線戰場上,我們的軍隊一部已經攻入遼東半島,惡戰日本軍隊;另一部也越過了中朝邊界,向着朝鮮半島的日本軍隊發起進攻。南方戰區,福建那邊已經組織了上百艘船加緊向臺灣運送登陸軍隊,我們第一批將有兩個師即將登陸臺灣,建立橋頭堡跟前進基地,爲後續的陸航飛機及飛艇建立野戰機場。戰爭,已經全面打響了!”

到底是政客,他這話自然是撿着好聽的說,民國選擇了不光彩的不宣而戰什麼的,他自然是刻意避開不提。

而且,這請報上的幾條他也沒有提,比如在東北方面,民國已經以滿鐵乃是軍事設施特殊對待爲理由,在戰爭爆發的第一時間便下令強佔了日本經營全面的滿鐵,逮捕跟關押了大量滿鐵日籍工作人員。

陸徵祥與他是前腳挨着後腳到的,他才坐下喝了口水,孫寶琦就放下了文件,問道:“陸總長,你方纔離開了國會之後可是去拜會了英美兩國大使?現在西方國家已經得到了這個消息麼?那些協約國國家是什麼態度呢?還有美國方面呢?現在有沒有消息反饋回來?”

陸徵祥放下茶杯按住自己的額頭喘着粗氣:“已經派人跟各國大使館都發了照會,英國自然是不同意咱們對日宣戰的,說的好聽是怕影響遠東和平。其實我看,他們是擔心事情鬧大了,我們連英國在華租界跟香港都給收復了。至於美國那邊,那位司戴德大使的意思是要請示國內。日本這兩年在南洋擴張的厲害,已經嚴重影響到了美國人,我看總統的戰略影響能達成。至少就算不能保證美國站在我們這邊支持我們收復國土,但應該也能掣肘英法等國的意思。畢竟歐洲戰場上,德國跟奧匈帝國都還沒倒下來,他們目前的主要注意力還是在歐洲。”

他們這些人比總統顧慮還多,因爲這一次不同於1916年的中俄戰爭,是中國跟日本之間的全面戰爭。很難說日本會不會願意協約國條例,將英法美等協約國拉入中日戰爭的泥潭中,以威懾中國。

不過有一點他們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協約國中的英法美等國輕易不會干涉跟插手這場衝突,因爲發生在歐洲的那場持續了數年的歐戰已經接近尾聲了。眼看着勝利的曙光在即,此時協約國更要窮追猛打,爭取早日逼迫同盟國宣佈投降。

此時歐洲戰場上,局勢已經開始明朗化。

1917年,東線因俄國發生十月革命並退出戰爭而結束,德軍立即集中於西線,意圖在美軍到達歐洲之前,於1918年夏季打敗英法兩國,以扭轉局勢。但是德國人錯誤的估計了形式,從1918年3月—12月,德軍接連於西線發動7次大規模的攻勢,頭四次攻勢在損兵二十萬後仍無所獲。

而美國遠征軍主力的到來使協約國兵力大增,該年9月底,德軍發動第五次攻勢,這次成功突破法軍的防線進逼至距奧爾良僅17公里之地,但並不能殲滅英法聯軍的主力,而己方則損失十萬人。在9月9日10月13日這三十多天裡,德軍發動第六次攻勢,企圖將德軍在亞眠和馬恩河的兩個突出點接連起來,以集中兵力攻擊巴黎,但並未能成功。11月5日,德軍發動第七次攻勢,但在損失14個師後,雖然重創及擊潰了美國遠征軍22個師,但仍未能完成戰略目標,反而己方軍力反而消耗殆盡,只得撤退至興登堡防線,面對已經將歐洲遠征軍增加到330萬規模巨無霸美國,從此只能作消極防禦。

在歐洲同盟國的形勢已經十分不妙了,作爲德國的主要盟友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那位恨透了英國人而選在站在德國那邊對英國宣戰的奧斯曼帝國偉大蘇丹穆罕默德五世的去世,重創了同盟國體系。

歐戰爆發後因爲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傲慢的徵用了土耳其的兩艘主力戰艦,閉口不談賠償的事情,擺明了瞧不起土耳其。結果奧斯曼帝國加入德、奧同盟國,同英、法、俄協約國作戰。隨後,穆罕默德打起“聖戰”旗幟,竭力宣揚泛伊斯蘭主義,號召所有穆斯林團結一致,同非穆斯林進行鬥爭,力圖維持其在中東阿拉伯地區的穆斯林君主地位,結果1916年英國人扶持中東阿拉伯地區革命反抗土耳其,蓬勃興起的阿拉伯民族獨立運動很快令土耳其喪失了廣大中東地區。具有600餘年歷史的奧斯曼帝國逐漸解體,蘇丹名存實亡,1918年11月5日,穆罕默德五世暴斃,其弟繼位成爲穆罕默德六世。

穆罕默德六世即位後,奧斯曼帝國已奄奄一息,五十萬士兵戰死或被俘,兩百萬人負傷,戰爭引起的饑荒和瘟疫奪去無數人的生命,青年土耳其黨政府也如風中殘燭,搖搖欲墜。穆罕默德六世登基後的第一件事便是下令解散國民議會,親自主持朝政,並驅趕土耳其國內的同盟國軍官,不顧一切地向協約國乞和。

經過了幾個月的接觸,1919年2月12日,土耳其協約國簽訂和約退出歐戰。此後,英法意希聯軍佔領土耳其大片領土,企圖肢解奧斯曼帝國。不過穆罕默德六世的喪權辱國也令土耳其國內反對之聲一片高漲。受到中國跟俄國革命的影響,激進派革命黨人重新聚集起來,紛紛要求武力推翻穆罕默德六世的腐朽統治,建立一個強大民主的自由政權。

第168章 又見陰謀(中)第98章 鹽業(3)第649章 庫洛帕特金第294章 變局第404章 飛機與假鈔第601章 日本反應第425章 政局亂象第329章 河南!四川!第399章 吞併甘肅(二)第229章 亂局第460章 桌下第640章 中俄之戰6第384章 四點要求第71章 兩鎮光復與衝突(下)第704章 吹響了戰爭的號角第66章 爭端第86章 城內的混亂局勢第232章 戰起(1)第618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3)第1章 貨幣金融情報科第470章 結束第149章 惡戰一家嶺(1)第556章 相見第409章 訴狀與刺蝟第137章 拿下京山第480章 打陸唬龍(上)第140章 沙洋失陷第259章 圈套第660章 互相試探第587章 照會第708章 鄭和計劃第481章 打陸唬龍(中)第443章 大戰序幕第635章 中俄之戰3第381章 西藏戰事第513章 河南糜爛第154章 惡戰一家嶺(6)第343章 1912年開始的宰肥豬第280章 內閣總理大臣第108章 視察新兵(上)第195章 劉家廟失陷(下)第725章 偷襲戰果(2)第434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300章 枝江(下)第196章 ‘中國之聲’定刊第387章 湖南風起第542章 過渡內閣(下)第193章 三府合併第209章 湯黎之謀(上)第151章 惡戰一家嶺(3)第540章 過渡內閣(上)第174章 三人同行(中)第341章 天下第581章 青島之戰(5)第46章 天要亮了第574章 山東危機(6)第384章 四點要求第237章 逃第598章 末日臨頭第269章 情報司第400章 吞併甘肅(三)第611章 一年第57章 恩威並重(上)第138章 入城第243章 局變(3)第389章 交底第518章 刺袁(中)第703章 皇姑屯事件(下)第442章 討袁敗局與建設銀行第36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3)第618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3)第470章 結束第596章 反攻第447章 大戰(四)第187章 陳小六第176章 新軍服第222章 一場不能輸的戰役(下)第518章 刺袁(中)第166章 西安舉義第672章 俄國十二月革命第375章 內部會議(下)第104章 宋卿唱戲袁公登臺(下)第六百零六章第511章 雷霆(7)第147章 買賣(上)第114章 內憂外患(2)第494章 爾虞我詐第504章 護國肇始(下)第272章 喜訊!捷報(上)第739章 抉擇上第17章 意外收穫(下)第692章 重要2第702章 皇姑屯事件(中)第325章 棋局第85章 宴請第263章 伏擊李純第169章 又見陰謀(下)第六百零九章第635章 中俄之戰3第693章 矛盾激化1
第168章 又見陰謀(中)第98章 鹽業(3)第649章 庫洛帕特金第294章 變局第404章 飛機與假鈔第601章 日本反應第425章 政局亂象第329章 河南!四川!第399章 吞併甘肅(二)第229章 亂局第460章 桌下第640章 中俄之戰6第384章 四點要求第71章 兩鎮光復與衝突(下)第704章 吹響了戰爭的號角第66章 爭端第86章 城內的混亂局勢第232章 戰起(1)第618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3)第1章 貨幣金融情報科第470章 結束第149章 惡戰一家嶺(1)第556章 相見第409章 訴狀與刺蝟第137章 拿下京山第480章 打陸唬龍(上)第140章 沙洋失陷第259章 圈套第660章 互相試探第587章 照會第708章 鄭和計劃第481章 打陸唬龍(中)第443章 大戰序幕第635章 中俄之戰3第381章 西藏戰事第513章 河南糜爛第154章 惡戰一家嶺(6)第343章 1912年開始的宰肥豬第280章 內閣總理大臣第108章 視察新兵(上)第195章 劉家廟失陷(下)第725章 偷襲戰果(2)第434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300章 枝江(下)第196章 ‘中國之聲’定刊第387章 湖南風起第542章 過渡內閣(下)第193章 三府合併第209章 湯黎之謀(上)第151章 惡戰一家嶺(3)第540章 過渡內閣(上)第174章 三人同行(中)第341章 天下第581章 青島之戰(5)第46章 天要亮了第574章 山東危機(6)第384章 四點要求第237章 逃第598章 末日臨頭第269章 情報司第400章 吞併甘肅(三)第611章 一年第57章 恩威並重(上)第138章 入城第243章 局變(3)第389章 交底第518章 刺袁(中)第703章 皇姑屯事件(下)第442章 討袁敗局與建設銀行第36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3)第618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3)第470章 結束第596章 反攻第447章 大戰(四)第187章 陳小六第176章 新軍服第222章 一場不能輸的戰役(下)第518章 刺袁(中)第166章 西安舉義第672章 俄國十二月革命第375章 內部會議(下)第104章 宋卿唱戲袁公登臺(下)第六百零六章第511章 雷霆(7)第147章 買賣(上)第114章 內憂外患(2)第494章 爾虞我詐第504章 護國肇始(下)第272章 喜訊!捷報(上)第739章 抉擇上第17章 意外收穫(下)第692章 重要2第702章 皇姑屯事件(中)第325章 棋局第85章 宴請第263章 伏擊李純第169章 又見陰謀(下)第六百零九章第635章 中俄之戰3第693章 矛盾激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