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山東危機(6)

9月13日,英法俄三國宣佈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宣戰

歐戰對於中國來說毫無疑問將是一次絕好的發展機會,李漢當選總統以後,一直重視財政問題的根本解決。中央、政府在厘金廢除、稅收調整、保護工商、擴展實業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爲了長遠卻放棄了現在,國家以免稅跟減稅等措施鼓勵國內發展工商實業,導致14年甚至15年兩年間,如果沒有其他手段,很難獲得更多的國家財政收入。

英法兩國一直以來認爲自己殖民地甚多,貿易和商業發達,對於戰略物資的獲取相當容易,並不屑於囤積和儲存,在戰爭爆發的頭半個月就吃足了苦頭英鎊和法郎輕微貶值,各種資源價格幾乎翻了一番。各資源輸出國的提價政策對德國影響很小,德國一直都在囤積戰爭物資,而中國方面自12年以來,李漢爲了給德國戰車補血,同時也是爲了償還德國貸款,一直都是以大量戰略物資尤其是各種重工、軍工所需重金屬抵償德國貸款,讓他們非自願地加速囤積,德國也因此擁有了將近2年半的戰爭儲備,使得得現在的德國在戰略物資的儲備上,比原來歷史上的德國多了一倍不止。

而且歐戰剛剛開始,英國海軍便斬斷了德國同國際市場的聯繫,因此國際金屬市場的暴漲對德國影響並不大。奧匈帝國也差不多,暫時也未受到多大的影響。不過最慘的還要數俄國,雖然本身資源豐富,但限於工業和採礦實力的孱弱,短時間內無法生產,甚至於因爲適齡人口大量動員後參軍,連糧食和軍火都開始出現短缺。中國皮草跟木材一直都是俄國的主要輸入國,隨着財政部下達出口關稅調整,東北輸往俄國的皮草跟木材等價格增加了三分之一,高額的溢價令不少俄國商人遭遇虧損。

在這樣的情況下,陸徵祥在大總統的暗示下再一次向英國拋出了提高進口關稅的談判。只要英國答應將進口關稅提升至20%,中國方面可以考慮降低一些出口關稅。但驕傲的英國人並不肯輕易服輸,他們只同意將關稅提升至7.5%,並且要求中國出口關稅不得高於10%。雙方的立場和要價相去甚遠,再加上中方本就是爲了試探英國人對中德簽署聯合聲明的態度,自然是談不攏了。畢竟歐戰開始之後,歐洲商品供給本國跟殖民地都成問題,哪裡還有餘力顧及遠東中國,關稅談判並不急於一時。

中國能夠抓住歐戰的機會大肆漁利,一直野心勃勃的日本同樣沒有忽視這個機會。儘管日本國內高層已經確定了對德宣戰,但反對之聲依舊不小,最根本的莫過於親英派的薩摩藩跟親德派的長州藩之間的碰撞。新首相大隈重信儘管是長州藩元老山縣有朋推出來的,但卻是一位立志於改革日本的改革派,很顯然他領導下的內閣不可能完全尊崇山縣有朋的安排行事。他們認爲日本這次行動是得到了英國地支持,是協約國對同盟國的作戰行動,雖然有干涉中國主權的意思,但是行動是無可指責的。縱使威爾遜總統有意趁機擴張美國在遠東的影響力,但得不到國會跟國內民衆的支持,也只能嘆息作罷!威爾遜總統和他的國務卿通過國務院在給美國駐華公使的訓令中說:“向中國朋友儘量表達我們的善意,但是在這種局面下,對於日本在山東的行動我們不能干涉兩大國際體系的戰爭行動……”

美國駐華公使芮恩施在向李漢轉達的時候也是一臉的無奈苦笑,他們這些人辛苦圖謀美國在華利益擴張跟影響力的增加,就因爲國內民衆畏懼戰爭引發的孤立主義而這樣被輕易放棄!唯一令中國稍微鬆心的是,美國準備秘密運送四船的軍火支援中國特別是中國缺乏的重型火炮跟炮彈,另一位與李大總統交往莫逆的美國人司戴德趁機向總統暗示,他跟身後的財團、銀行團勢力會盡可能的遊說國會跟政府高層,在最合適的時機介入!言下之意就是其他的就要看你自己的努力了!

日本大隈內閣在經過一番周旋之後,已經毫無顧忌地進行了戰爭動員。而且從日本國內海陸軍動員的情況來看,這一次日本不但要奪取青島,還要給李漢政府一次嚴重地打擊!爲今後日本繼續向中國大陸擴張奠定基礎。

山雨欲來!

在這樣的風雲變幻中,日本最終於9月15日繞開中國,直接對尚且佔領青島還未完成交接的德國下達了最後通牒,要求德國在遠東跟中國水域中的一切德國、軍艦和武裝船隻完全解除武裝,並在9月20日前將膠州灣租借地移交日本,由日本在戰後“移交”給中國。

這顯然是不折不扣的訛詐,中德有關交還膠州灣租借地的方案剛剛出籠,日本就來這麼一手,頓時中國國內輿論一片譁然。中國國內輿論自辛亥年革命以來,一直有親英、親.美、親.日、親德四個傾向。不過民國國內雖然現在基本都認定現任總統是在德國的扶持下才能奪取最高政權,但是國內親近德國的勢力真不多。如徐世昌、馮國璋、段祺瑞等便跟英日兩國有着更加密切的關係,國民黨不但親近英國背後更有日本資本的扶持,而美國的那套三權分立跟總統制更是東南沿海跟民國精英階層之中很有銷路,說到底,若不是有李漢這位親德派大總統,中國民衆對德國的認同度並不高!

日本首相大隈重信效仿中國,三次拒絕了陸宗輿的照會國書。直到17日晚,這才召見了日本駐華公使陸宗輿!

這陸宗輿曾任清政府奉天洋務局總辦兼東三省鹽各使、交通銀行協理、印鑄局局長。1912年任北洋政府財政部次長、總統府財政顧問。1913年底任駐日公使。也是中國近代以來少有的外交人才之一,本來因爲此人在歷史上的名聲並不是多好,李漢在入主中樞之後曾想過將他召回國內重新更換駐日公使。只是一來匆忙間找不到合格者,二來此時在日本期間表現優秀,爲中國幾次同日本交涉,未顯露劣端。又思及若國勢強盛,料來沒有人願意甘背罵名在‘二十一條’那種喪權辱國的協議上簽字。最終,陸宗輿被留在中國駐日公使任上,半年來表現也算不錯。至少中樞要他強硬的時候,他的嘴巴跟態度還是能硬起來的。

“見過貴相,我奉我國大總統之命,緊急覲見貴相,向貴國遞交外交抗議!”

“貴國抗議我國已經收下,倘若貴使無事,可請自便!”

雙方劍拔弩張,上來就是針鋒相對。

“大隈首相,我國大總統讓我向貴國轉交一句話,我中國雖是經年久戰的弱國,但也不是任人揉捏的軟柿子,涉及本國主權,斷然不能妥協。若貴國一心侵犯我國主權,逼迫我愛好和平之中國應戰,則,不得不戰!”陸宗輿語氣強硬但後背卻在不知不覺之間已經溼透了,自上一次外交抗議書才遞交了不過數日,他又在國內那位年輕的新總統的要求下,向日本第二次遞交外交抗議書。而且這一次更加嚴重,國內已經給出了指示,一旦交涉未成功,中國駐日公使館全體人員立刻撤離回國,準備應戰!

大隈重信上掛着令人噁心的笑容,那分明是屬於勝利者的得意:“……貴國大總統所言差矣,我國一切所爲皆是爲了維護東亞和平,保障中國.政府的中立地位,同時履行英日同盟的國際義務!”

“...雖然十分遺憾,但我國尊重貴國的外交決策!”

這注定是一次不歡而散的外交照會,大隈重信儘管有些驚訝中國那位新總統竟然撤回了駐日公使館全體成員,但一點小小的意外絲毫阻擋不了日本染指山東的決心。

儘管已經肯定了戰爭進入倒計時,不過在內閣總理徐世昌跟北京不少妥協派的要求下,李漢雖然開始着手從各省調兵遣將,但仍沒有放棄外交努力。以徐世昌爲首的妥協派跟以陸徵祥爲代表的外交部各自進行着不可能成功的努力,向歐洲列強國家做着最後的努力。

但是在這個弱肉強食和遵循叢林法則的世界裡,中國此時還並沒有表現出值得尊敬的實力,所以也就被列強當作了安撫日本,並且拉攏其在自己戰車上面的犧牲品。尤其中國現任政府高層的親德立場更是令英法等國不美,甚至還巴不得日本人狠狠在山東教訓中國一番,最好能再一次引起這個國家的內部動盪,然後換上一位親近英法的新總統,比如英法幾國就對徐世昌十分滿意!

在日本再三承諾戰爭僅僅侷限於山東之後,對於山東,他們已經決意送給日本。

這樣的國際形式,也讓很多政府的官員還有渴望國家富強的精英階層跟文人階級放棄了對列強的那種慣性幻想。漸漸的站在了李漢的身邊,在這個時候,他們終於開始相信,只有自強,只有在李漢這個自日本發佈外交抗議書之時便一直態度強硬着手準備戰爭的強硬派身邊,只有通過戰爭並戰勝才能爭取中國的國際地位,才能保證國家的主權完整。

在這短短几天裡,山東危機,華北危機,中華危機的吼聲頓時就傳遍了大江南北整個中華民族。幾乎整個國家南北,都在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中等待着政府跟那位大總統喊出凝聚着整個民族意志的回覆!

危難並沒有壓倒李漢領導下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整個國家都在躁動跟不安中等待着新的浴火重生!

第417章 四川鹽務(二)第206章 又一份不對等的提案第114章 內憂外患(2)第587章 照會第183章 打草驚蛇(中)第406章 溥偉之死(上)第747章 血染海疆3第457章 談判之前第195章 劉家廟失陷(下)第100章 新兵第179章 招募第736章 罵名我來當1第105章 武昌之議(上)第627章 捷報頻傳2第207章 給我兩個月的時間第730章 這是最好的時代第267章 勝利了第345章 資本積累與將往重慶第76章 紫禁城內(下)第292章 變(3)第135章 骯髒的政治(下)第476章 分離情報機構第687章 入甕第三百二十三章第701章 皇姑屯事件(上)第545章 年輕的哈里曼(下)第260章 拿下第674章 剎不住的馬車第545章 年輕的哈里曼(下)第555章 劫第574章 山東危機(6)第610章 宣誓第171章 河口之變(上)第708章 鄭和計劃第391章 拉薩戰役(二)第444章 大戰(一)第560章 法幣跟央行第271章 河水已渾、引魚上鉤第364章 清廷退位第六百七十三章第299章 枝江(上)第171章 河口之變(上)第172章 河口之變(下)第六百七十三章第13章 義莊(上)第677章 安靜的遠東第367章 貨幣第728章 遼東惡戰3第20章 逃脫第84章 進城第737章 罵名我來當2第625章 三路開戰4第107章 摩擦第177章 中國之聲第701章 皇姑屯事件(上)第145章 酒宴(2)第748章 血染海疆4第216章 戰時軍事總司令第644章 好壞消息第514章 先兵後禮第74章 紫禁城內(上)第221章 一場不能輸的戰役(中)第532章 應對(下)第543章 詹天佑第358章 湖北變(上)第633章 中俄之戰1第530章 始料不及第525章 海軍決定第201章 下雨了第519章 刺袁(下)第274章 武勝關大捷第436章 訂婚第483章 遠東準盟友(上)第六百七十三章第672章 俄國十二月革命第670章 新德里風雲第273章 喜訊!捷報(下)第408章 鹽政改革第354章 民心第735章 今日之局第504章 護國肇始(下)第460章 桌下第465章 蕪湖陷落第439章 出兵湖南第220章 一場不能輸的戰役(上)第179章 招募第571章 山東危機(3)第392章 拉薩戰役(完)第508章 雷霆(4)第431章 刺宋案第33章 買槍(下)第395章 真正的合作第161章 喜訊傳來第三百二十三章第724章 偷襲戰果(1)第55章 全面進攻(上)第642章 南洋變局2第436章 訂婚第335章 成都戰役(一)第516章 京漢陷落(下)
第417章 四川鹽務(二)第206章 又一份不對等的提案第114章 內憂外患(2)第587章 照會第183章 打草驚蛇(中)第406章 溥偉之死(上)第747章 血染海疆3第457章 談判之前第195章 劉家廟失陷(下)第100章 新兵第179章 招募第736章 罵名我來當1第105章 武昌之議(上)第627章 捷報頻傳2第207章 給我兩個月的時間第730章 這是最好的時代第267章 勝利了第345章 資本積累與將往重慶第76章 紫禁城內(下)第292章 變(3)第135章 骯髒的政治(下)第476章 分離情報機構第687章 入甕第三百二十三章第701章 皇姑屯事件(上)第545章 年輕的哈里曼(下)第260章 拿下第674章 剎不住的馬車第545章 年輕的哈里曼(下)第555章 劫第574章 山東危機(6)第610章 宣誓第171章 河口之變(上)第708章 鄭和計劃第391章 拉薩戰役(二)第444章 大戰(一)第560章 法幣跟央行第271章 河水已渾、引魚上鉤第364章 清廷退位第六百七十三章第299章 枝江(上)第171章 河口之變(上)第172章 河口之變(下)第六百七十三章第13章 義莊(上)第677章 安靜的遠東第367章 貨幣第728章 遼東惡戰3第20章 逃脫第84章 進城第737章 罵名我來當2第625章 三路開戰4第107章 摩擦第177章 中國之聲第701章 皇姑屯事件(上)第145章 酒宴(2)第748章 血染海疆4第216章 戰時軍事總司令第644章 好壞消息第514章 先兵後禮第74章 紫禁城內(上)第221章 一場不能輸的戰役(中)第532章 應對(下)第543章 詹天佑第358章 湖北變(上)第633章 中俄之戰1第530章 始料不及第525章 海軍決定第201章 下雨了第519章 刺袁(下)第274章 武勝關大捷第436章 訂婚第483章 遠東準盟友(上)第六百七十三章第672章 俄國十二月革命第670章 新德里風雲第273章 喜訊!捷報(下)第408章 鹽政改革第354章 民心第735章 今日之局第504章 護國肇始(下)第460章 桌下第465章 蕪湖陷落第439章 出兵湖南第220章 一場不能輸的戰役(上)第179章 招募第571章 山東危機(3)第392章 拉薩戰役(完)第508章 雷霆(4)第431章 刺宋案第33章 買槍(下)第395章 真正的合作第161章 喜訊傳來第三百二十三章第724章 偷襲戰果(1)第55章 全面進攻(上)第642章 南洋變局2第436章 訂婚第335章 成都戰役(一)第516章 京漢陷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