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照會

自九月底的第一次馬恩河戰役落下帷幕,英法聯軍在西線遭遇德國重創損失慘重後,雖然在隨後的奔向大海運動戰中,英法兩國保住了法國西北寶貴的海岸線,沒有令德軍斷去英法聯繫的紐帶,但西北重鎮亞眠的失陷令兩國高層十分不安。***9月20日,法國總理希望經中立國瑞典進入俄國遭瑞典政府婉拒後,第二日經中立國挪威拜訪俄國,與俄國政府商談在東線開闢第二戰場。

法俄聯盟從1892年起就有了,從那時起到1913年最後一次會議召開,兩國的總參謀部起草、交換和修改了一系列計劃。法國人煞費苦心地想使眼睛緊緊盯着奧匈邊境的俄國人相信,他們的主要敵人是德國人;打敗了它,奧地利也就自然不在話下了。首先在西線打敗德國人是非常重要的;而要做到這一點,俄國人應該對德國構成足夠的威脅,以便把德國、軍隊牽制在東部邊界上。

俄國同德國和奧匈帝國有一條共同邊界,延伸一千一百餘英里。自波蘭被俄國吞併之後,形成一塊二百五十英里寬的突出部,這個突出部向西突出二百英里,在西部和西北部與德國毗連,在南部則與奧匈帝國鄰接。它的西部邊界離柏林只有一百八十英里。它的北面是東普魯士,這塊八十英里寬的德國領土夾在波蘭和波羅的海之間。俄國一次勝利的大規模進攻,就能把它同整個德國切斷。

東普魯士由堡壘地帶拱衛,意在防止俄軍越過波蘭邊境前進。沿着維斯瓦河上游和省會柯尼斯堡周圍構築了堅強的據點。穿過東部邊境就是五十英里寬的馬祖裡湖,成爲嚴格限制俄國進犯道路的天然障礙。奧地利利用喀爾巴阡山脈,從克拉科夫經過倫貝格到羅馬尼亞邊境,設置了築壘防禦工事。在俄國和它的波蘭省之間,在平斯克這個中心的周圍,都是普里皮亞特沼澤,有三萬八千平方英里的沼澤地、雜樹叢和幾條泥土道路。

面對法國總理的請求,沙皇的伯父、俄國總司令尼古拉大公,一位專心致志的親法者向法國總理保證說,“我甚至可以不等我的幾個軍全部集合。我一感到足夠強大,我就進攻。”可是,這位自信的俄國人,忽視了爲他們的軍隊準備充分的食物、補給或運輸工具。

事實上並非俄國人不想趁德國軍隊被牽制在西線,向德國發動突襲。一直到1913年都擔任俄國參謀總長並將統率參戰軍隊的伊凡?吉林斯基將軍曾在戰前向法國保證,動員後兩星期,八十萬俄軍就會作好戰鬥準備。然而,俄國人在歐戰爆發之後很快就發現了,要在動員後的15天之內就把部隊集結起來是根本不可能的。因爲俄國糟糕的交通環境,而且部隊在今年初纔剛剛經過整編,這導致他們計劃中將在宣戰後兩週內完成的動員,整整用去了三十四天多出了一倍的時間,才勉強完成。

俄國人在動員後製訂的計劃中,同意用2個集團軍在東普魯士對德軍發動進攻。俄國人還同意組成1個新的集團軍,該集團軍將在適當的時候(9月底之後才能準備就緒)調動到第2集團軍的左側,以便向柏林挺進。

這2個集團軍將組成西北方面軍,由日林斯基將軍指揮,司令部設在比洛斯托克。第1集團軍由倫南坎普夫將軍指揮,將在馬祖裡湖以北向前推進,迂迴到敵人的左側;第2集團軍由薩姆索諾夫將軍指揮,將在馬祖裡湖以南向前推進,切斷並消滅馬祖裡湖與維斯瓦河之間的德國軍隊。戰役開始的時候,俄國第1集團軍由3個軍(第3、4和20軍)組成,並得到5個騎兵師和第5步兵旅的支援。第2集團軍由6個軍(第1、2、6、13、15和23軍,前2個軍後來調到第1集團軍)組成,並得到3個騎兵師和第1步兵旅的支援。這2個集團軍的兵力分別是20萬和25萬,他們在數量上已大大超過了與他們對峙的德國第8集團軍。但是,俄軍在戰前完全缺乏作戰準備,士兵們缺少武器跟彈藥,更缺乏足夠的事物跟衣服,這也成爲了這場由俄國人發動的東線‘坦能堡戰役’失敗的最主要原因。

除人數外,德國軍隊在各方面都要強於俄國軍隊。德軍由馮?普里特維茨將軍指揮,下轄4個軍(第11、17和20軍以及1個預備軍)以及各種守備部隊和第1騎兵師。艾恩賽德將軍估計,他們與俄軍的兵力跟裝備對比是:步兵爲1:1.7,騎兵爲1:2.7,機槍爲4.6:1,火炮爲2.78:1,飛機爲7.9:1,儘管人數上德國處於劣勢,但裝備、後勤、交通跟管理上都具備壓倒性的優勢。

俄國人在這時候又犯下了一個大錯,他們避開了多馬爾走馬祖裡湖區域這個德國自施裡芬時代便重點經營的北線防禦區,一開始便註定了俄國人的悲劇。

日林斯基命令第1集團軍於9月22日越過邊境,向因斯特堡安格堡一線進軍,拉開了‘坦能堡戰役’的序幕。

‘坦能堡戰役’自9月22開始,到10月2日晚隨着俄國國內宣佈放棄整個計劃該宣告戰役結束。在東線德軍魯登道夫跟興登堡的指揮着第八集團軍表現優異,他們利用德國的火力優勢跟俄國指揮官們的無能以及不配合,僅用去十天的時間便幾乎全殲了俄國第2集團軍,並對第1集團軍造成重創,迫使俄國第一集團軍司令官僅上任不足半個月便被撤職,第二集團軍的倒黴的司令官知道自己已被打敗,並將名譽掃地,俏悄地溜到密林深處開槍自殺了。4日根據德國方面公佈的戰報,他們在東線對俄國造成毀滅性的打擊,令俄軍損失慘重的同時保住了自己歐洲第一強軍之名。據德國媒體透露,德國在東線僅對俄國第二集團軍便擊斃了8.41萬人,同時抓獲了第一、第二集團軍合計14.7萬俘虜(其中包括三萬多俄軍用於搬運物資的民夫),繳獲和破壞了俄軍的所有大炮和運輸工具,而他們自己僅傷亡了1.8萬人。

德國人在歐洲的勝利更加劇了日本政府對青島德國駐軍的敬畏,這個國家一向來欺軟怕硬又侵略成性,捨不得放棄對山東的渴望,便加速了向國防軍陣地的進攻。

10月初的北京,已經完全走出了盛夏的餘蔭,步入了一年中最舒服的季節。

中日兩個亞洲國家在山東開戰,新總統雖然親自坐鎮北京卻擺出了移都的架勢,堅決不退讓的強硬態度令這個國家的大多數國民十分滿意,尤其是年輕的一代人,這段時間來北京城內光是學生遊行示威便發生了六次之多,這在前朝看來是完全不敢想象的事情,偏偏它還真的在這個國家的國都發生了,如今的北京硬要說是整個中國民意最是活躍的城市也毫不爲過。

儘管政府機構已經開始向西安轉移,但並不意味着北京治安便失去了控制。恰恰相反的,因爲源源不斷的軍隊從全國各地被抽調往京畿,而擁有衆多設施跟軍事建築的北京也成爲了一個大兵營跟物資集結地,便是有心之人想要作亂,也要看看軍隊答不答應。

在山東青島附近,國防軍跟已經登陸的日軍戰爭已經進入白熱化。對山東前線的戰事,英國人現在已經陷入了左右不是的顧忌之中,顯得有些猶豫不定。10月2日民國大總統照會英國駐華公使巴爾特,並希望他向英國國內轉達中方的意向。山東跟青島乃是中國之固有領土,任何國家跟任何國家的軍隊一旦非法在青島跟山東登陸,均視同於向中方宣戰。他還暗示英國,希望英國能夠撤回青島前線的軍艦跟英軍陸軍,並表示國防軍有能力守衛本國之領土,威脅意味不明而語。

英使巴爾特現在陷入了爲難之中,一方面國內因爲在西線跟東線的失敗,帝國的正在費力從國內及麾下各殖民地、自治領徵召軍隊調往歐洲戰場,無力分神遠東。但國內對於遠東尤其是中國數十年來養成的傲慢,令國內高層對於中國人的‘威脅’十分不滿,他們急需要一場勝利,哪怕是在遠東對德國人的勝利,來鼓舞國內跟盟友的士氣。因此,國內斷然拒絕了巴爾特提議的英軍跟英艦退出英日聯軍方案。

在這種情況下,巴爾特得不到國內的支持,在遠東事務上明顯處於被動跟不利的局面。當然,巴爾特在外交上的能力自然不差,儘管跟民國新總統之間的接觸並不長,但對於那位新總統的脾氣和秉性他也更瞭解一些。他很清楚這位民國最高領袖是軟硬不吃的民族主義者,他也許不會拒絕和你做交易,但絕對不會幹明擺着吃虧的事情。青島問題中國已有了一個解決預案,說到底還是英日兩國不佔理。因爲這個國家已經同德國簽訂了協議,如果不是英日兩國插手,按照流露出來的情報,德國人將在十月中旬將中方移交青島部分駐防,全部軍隊撤出青島將在十一月底。

要說那位新總統對於英日兩國插手青島問題不惱火是不可能的,巴爾特手下的情報人員向他報告,那位新總統爲了收回青島,已經在入主北京之處便開始同德國人進行磋商,私下裡肯定簽署了一些吃虧的秘密協議。中國人好名聲跟威望,那個年輕人顯然也是如此,不倫他私下裡向德國做出了什麼樣的妥協跟承諾,但明面上收回了青島,正好迎合了現在這個國家高漲的民意。這無論對於他所控制的政黨進行的國會大選還是明年初的總統大選,無疑都是十分有利的。和平收回青島,毫無疑問將使這個年輕人的威望更上一個臺階。

除了對那位新總統的親德立場不滿意外,毫無疑問巴爾特對於他的絕大多數表現都是比較滿意的。在英國問題上他的態度在入主北京後開始軟化,兩國初步建立的默契,在一些問題上能夠通過談判保證英國的利益了。而且這幾年來日本在遠東的擴張已經令英國十分不安了,巴爾特是英國國內提議在遠東扶持中國對抗日本的少數派骨幹。

對於中國人收回青島,巴爾特大體還是贊同的,在他看來最壞的結果是繼續被德國盤踞,其次是被日本佔據,最後纔是被中國收回。當然,如果能讓大英帝國佔領就更完美不過了,只是目前不列顛陷於歐洲戰爭,無力也無暇過問遠東的事務,這種理想狀態只能是設想而已。前公使現在的漢口領事朱爾典在青島問題上跟他的意見一致,他原本極力主張同意中國收回,但作爲英國支持中國上述舉動的代價,中國方面須答應開闢青島爲自由港,並且設立公共租界方便各國僑民聚居等條件。這些協議,中方明顯有服軟接受的意思。可惜倫敦的那些愚蠢的政客們沒有將他和朱爾典這些英國在遠東的外交官們的努力看在眼裡,一廂情願的以爲憑藉日本人的武力就可以達成目的。在他看來簡直是天真至極、愚蠢至極,他們難道不知道一旦讓日本人得到了青島,英國在華影響力和威海衛租借地的輻射力將更爲降低嗎?

“中日兩國恐怕已經無法妥協了!”

從在山東前線的英國軍隊那裡得到了前線最新的情報,在看到日本遭遇中國海軍魚雷艦夜襲,損失了一艘主力戰列艦的時候,作爲一名對日本頗爲了解的合格外交官,巴爾特已經明白,除非現在帝國權力介入調停,不然僅靠他跟遠東這些外交官的努力,已經無力說服日本進行和談了。

而且,作爲國際秩序的制定國英國的外交官,他完全清楚並懂得國際法衝突雙方不得假借第三方領土進行敵對性活動,否則另一方有權視該中立方爲敵對方。中國對青島志在必得,原本就不會允許日本人染指,但日本在十月開始便試圖經國防軍的陣地向青島進軍,這些舉動,日本已經成功將中國拉入戰爭泥潭之中了。

“這些狂妄自大的黃皮猴子,真希望中國人狠狠地教訓他們一頓!”

一想到這裡,巴爾特便忍不住爆了粗口。朱爾典時期的英國在遠東話語權可謂是當仁不讓的第一,然而從辛亥年之後,英國的話語權便一直受到德美日三國的挑釁,德美兩國倒也罷了,兩國一直在國際上跟英國不對路,但連日本人都暗中小手段不斷,可着實令他這位駐華公使暗中咬牙許久了。他甚至認爲自己比目中無人的日本人更瞭解中國,或許在日本人的眼中,中國還是幾年前那個軟弱可欺的清政府,絲毫沒有去分別李漢和慈禧之間的差別,甚至連日前國內最親睞的袁世凱,都不如那個年輕的民族主義者許多,這種差別或許將會是致命地。

“也好,這未嘗不是一次機會!讓日本人吃點虧,也好方便之後帝國介入調停!”隱約中,巴爾特對於日本人吃虧,尤其是日本海軍的受挫還有相當的高興。至於這損失當中夾雜的英國軍隊,他也不太心痛。英國駐華軍隊多數是從印度抽調來的英印軍隊,大半都是帝國在印度殖民地訓練的阿三兵。這種士兵印度要多少有多少,並沒什麼好可惜的。再說英軍無論如何只佔了損失的小頭,完全沒必要去擔心傷害大英帝國的元氣。

不過他的好心情沒能持續多久,很快這位務實的外交官就想起了另一轉煩心事。德國人現在正在不斷拉攏中國加入同盟國,據說現在德國在華的各大商行正在以超低的價格向中國、政府出售擠壓的物資,甚至在德國外交官們的努力下,德國在華跟遠東所擠壓的大部分物資都被中國以貸款跟債務的名義購買了下來,匯豐銀行曾經做出過統計,德國各大洋行在華擠壓的機械、軍火等物資價值不下兩億馬克。德國人願意拿出這麼豐厚的利益誘惑中國加入同盟國,未嘗不是希望將借這次中國同日本甚至帝國之間的衝突,將遠東這個擁有上千萬平方公里領土跟四億五千萬國民的大國拉入同盟國陣營,然後爲它牽制來自俄國在遠東跟中亞的兵力。

俄國國內因爲遲遲不能確定中國人的態度,又擔心中國現在同協約國交惡,萬一真加入了同盟國陣營,自己在中亞跟遠東侵略的中國數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不保,所以就算現在剛在東線吃了個大敗仗,已經只能眼巴巴的舔着傷口,在遠東跟中亞的二十多萬軍隊並不敢隨意調走。

出於這種考慮,巴爾特決定再同中國高層一會,他拒絕了日使日置益提出的一同聯手向中國、政府施加外交壓力的提議,態度十分良好或者說是客氣的向外交部遞交了照會,並見到了這個國家現在內閣各部之中,除陸軍段總長跟海軍湯總長外,第三位沒有撤離的總長陸徵祥。

“總長閣下,青島問題一日不解決,就一日是中英、中日關係之間的障礙……”

“公使閣下所言極是,敝國素來對外友好。英日兩國又都是強國,我國正如總統所說,乃是國際一弱國,又怎麼會主動對外挑釁呢?”陸徵祥坦然地應對道,“但我國雖然期待和平,並不意味着就懦弱怕戰,青島乃是我國之固有領土,德國不過是十數年前因爲前朝闇弱纔將之割佔。辛亥年之後,尤其在現任李大總統的帶領下,國家開始走上富強之路,德人與我國交好,主動向我國提出交還青島主權,這些都是遵循了國際法律。青島本就是屬於我國的地方,相信也能得到貴使的支持和理解,但某些國家一心憑藉武力、罔顧國際公道、頑固地想要搶佔我國之領土,甚至政府高層還想吞併我國將我中華變成第二個朝鮮,這才造成了目前局勢地複雜化。”

“我同樣對此表示遺憾。”

“我國對於青島問題的立場已闡述的非常清楚了,第一,青島是敝國固有領土,雖然租借給德國使用,但終究是我國主權,主權問題不容協商;第二,就青島治權的移交或者變更,敝國政府已和德國政府達成了協議,也沒有損害任何第三方的利益,純屬兩國外交交涉,何時輪得到某些國家指手劃腳?第三,我國在目前的歐戰中宣佈中立,任何國家不管出於何種目的、何種藉口,都不得侵犯敝國的中立,否則都將視爲對敝國的侵犯。某國公然無視國際法派兵對我中立之國開戰,我國政府並沒有放棄和平,所以一直忍讓沒有選擇宣戰。但我前線國防之軍隊有守土衛國之職責,對於任何意圖侵犯我國主權之軍隊,都是有權進行反擊的!”

巴爾特臉上滿是笑容,“我充分理解總長閣下的心情,也同樣明白貴國政府的立場。關於青島問題我想我們是不是可以找到更好、更爲合理地解決方案?”

他狡黠的一笑,“這僅是我個人的一些建議,我對我國政府在青島問題上所表現的態度感覺十分遺憾,但問題並沒有嚴重到無法通過談判的方式解決不是嗎?”

陸徵祥心中一跳,顯然沒想到英國人的態度比之幾天前有了這麼大的轉變。不過一想起大總統昨天招他過府談過的歐洲剛剛結束的東線戰事,他心裡便有了數,不動聲色的道:“我國自然是愛好和平的,如果有更好的解決辦法,相信我國大總統跟全體國民都是樂意接受的!”

“如此就好,總長閣下,那我先告辭了。我的方案還需要再和日本方面進行協調,我國和日本是盟國,跟中國更是朋友。這種身份將有利於青島問題的合理解決。我相信,只要等到了合適時間的到來,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最後這段話,他是用中文說出來的,尤其是在‘等到合適時間的到來’這一段,他的語氣很重,似乎另有深意。陸徵祥一時有些迷糊不敢確定他的意思,起身將他送離了外交部之後,他便招來了車馬去了總統府,向大總統轉達他跟巴爾特碰面時的全過程。

第591章 變局第745章 血染海疆1第169章 又見陰謀(下)第220章 一場不能輸的戰役(上)第395章 真正的合作第368章 貨幣與軍校第697章 矛盾激化4第91章 虎踞鄂中(1)第331章 抵達重慶第79章 發兵漢川第2章 這裡是哪?第212章 軍務會議、居正逼宮(上)第279章 密會第496章 驅朱運動第71章 兩鎮光復與衝突(下)第266章 大獲全勝第116章 掃平內患(2)第331章 抵達重慶第112章 杜家齷齪(3)第190章 一網打盡第146章 酒宴(3)第258章 奪關(下)第495章 浙江第14章 義莊(下)第585章 發現第294章 變局第118章 掃平內患(4)第156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2)第102章 鄂中革命軍分政府第717章 不宣而戰9第664章 面見第282章 張鍾瑞與王天縱第489章 擴兵與整軍第32章 買槍(上)第586章 海軍出動第64章 捧殺第693章 矛盾激化1第465章 蕪湖陷落第215章 橫生枝節第533章 危機與機遇第185章 任務第642章 南洋變局2第340章 成都戰役(完)第69章 第二標第226章 密議(上)第168章 又見陰謀(中)第559章 本位與紙幣第625章 三路開戰4第108章 視察新兵(上)第648章 捷報頻傳第272章 喜訊!捷報(上)第650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1第404章 飛機與假鈔第34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1)第630章 攻陷庫倫2第467章 大膽的計劃第386章 網第491章 目標‘特斯拉’第7章 指點第491章 目標‘特斯拉’第713章 不宣而戰5第326章 12月7日,黑風山事件第265章 重火力網壓制第208章 急行軍第六百一十章第620章 三路開戰(1)第385章 時而歡喜時而憂第204章 合作意向第90章 應城風雲(3)第三百七十八章第208章 急行軍第19章 暗殺奎盛第85章 宴請第499章 爲我魚肉第610章 宣誓第225章 留些後手第344章 交鋒(1)第77章 漢口小停第509章 雷霆(5)第400章 吞併甘肅(三)第559章 本位與紙幣第400章 吞併甘肅(三)第690章 暗流涌動第300章 枝江(下)第373章 陝西戰事第六百章第41章 控制八營(下)第232章 戰起(1)第676章 昂首走進1917年第374章 內部會議(上)第467章 大膽的計劃第687章 入甕第648章 反攻3第293章 會第49章 中和門阻敵第115章 掃平內患(1)第3章 拯救村民第77章 漢口小停第366章 蔣方震與忙碌的日子第333章 就任川督(下)
第591章 變局第745章 血染海疆1第169章 又見陰謀(下)第220章 一場不能輸的戰役(上)第395章 真正的合作第368章 貨幣與軍校第697章 矛盾激化4第91章 虎踞鄂中(1)第331章 抵達重慶第79章 發兵漢川第2章 這裡是哪?第212章 軍務會議、居正逼宮(上)第279章 密會第496章 驅朱運動第71章 兩鎮光復與衝突(下)第266章 大獲全勝第116章 掃平內患(2)第331章 抵達重慶第112章 杜家齷齪(3)第190章 一網打盡第146章 酒宴(3)第258章 奪關(下)第495章 浙江第14章 義莊(下)第585章 發現第294章 變局第118章 掃平內患(4)第156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2)第102章 鄂中革命軍分政府第717章 不宣而戰9第664章 面見第282章 張鍾瑞與王天縱第489章 擴兵與整軍第32章 買槍(上)第586章 海軍出動第64章 捧殺第693章 矛盾激化1第465章 蕪湖陷落第215章 橫生枝節第533章 危機與機遇第185章 任務第642章 南洋變局2第340章 成都戰役(完)第69章 第二標第226章 密議(上)第168章 又見陰謀(中)第559章 本位與紙幣第625章 三路開戰4第108章 視察新兵(上)第648章 捷報頻傳第272章 喜訊!捷報(上)第650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1第404章 飛機與假鈔第34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1)第630章 攻陷庫倫2第467章 大膽的計劃第386章 網第491章 目標‘特斯拉’第7章 指點第491章 目標‘特斯拉’第713章 不宣而戰5第326章 12月7日,黑風山事件第265章 重火力網壓制第208章 急行軍第六百一十章第620章 三路開戰(1)第385章 時而歡喜時而憂第204章 合作意向第90章 應城風雲(3)第三百七十八章第208章 急行軍第19章 暗殺奎盛第85章 宴請第499章 爲我魚肉第610章 宣誓第225章 留些後手第344章 交鋒(1)第77章 漢口小停第509章 雷霆(5)第400章 吞併甘肅(三)第559章 本位與紙幣第400章 吞併甘肅(三)第690章 暗流涌動第300章 枝江(下)第373章 陝西戰事第六百章第41章 控制八營(下)第232章 戰起(1)第676章 昂首走進1917年第374章 內部會議(上)第467章 大膽的計劃第687章 入甕第648章 反攻3第293章 會第49章 中和門阻敵第115章 掃平內患(1)第3章 拯救村民第77章 漢口小停第366章 蔣方震與忙碌的日子第333章 就任川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