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中國之聲’定刊

歷史應當記住這一天,1911年10月27日。

二十六日清軍分兩路進攻民軍,激戰一日後於27日徹底佔領劉家廟,撕裂了民軍漢口防線。民軍退至大智門一帶。

同樣是在這一天,滿清宗貴眼前國內局勢愈加糜爛,不得不做出妥協。清政府召還蔭昌,授袁世凱爲欽差大臣。

還是在這一天夜,黃興、宋教仁等抵達武昌港,同盟會開始接受湖北軍政府軍、政、財務大權。

當然,依舊是在這一天,一份如今還籍籍無名,初版印刷只有三千份的報紙===《中國之聲》在湖北中部縣城---應城印刷了它的頭版第0001期的報紙,考慮到交通的不便以及路程遠近問題,暫時將其定位一週發行一期。隨後便被輸送至軍政府如今掌握的五府各縣,第一天便虧損了127兩銀子。

《立憲?共和?國人的答案是‘革命’!》

第一期的報紙之上,李漢親自選中了這麼一個題目,然後大筆揮灑、揚揚奕奕,區區不過短短兩個小時,一片佔去了整個頭版之上的文章便寫了出去,不過他的文言文寫得的確很爛,用的卻是後世再尋常不過的白話文。這個年代看報之人多以書生、學生、商賈等人爲主,若要出版還得經過張梅生的修飾,之後,方纔交與了這兩天抵達應城之後便一直上下走動忙碌着《中國之聲》報紙出版事宜的易均室手上,然後,被刊登在了報紙之上。

“我中華本是個大國上邦,卻因朱家無能,連遭天災,丟了我漢家河山,又有漢奸當道,令野蠻韃子入關,竊我漢家神器、殺我兄弟、淫我姐妹,數十年間屠戮漢室萬萬人,方纔強奪去了神州大地。

西方諸國興於明末,可嘆我中華因韃子之禍,失去了最好的發展機會,未能趕上大航海之機,又有韃子一心滅我漢家生氣,內裡放縱所謂‘旗人上民’掠奪我民脂民膏,外出禁海令、閉關鎖國。

可笑韃子野蠻愚昧、經數百年之後,一朝遭遇外敵入侵尚不知恥,反而一心認定所割、索賠不過出自‘我等賤民’之身,於是連連捱打、尚不自省,喪我河山、失我財富、折我氣節,囈語以愚,直到東臨惡鄰窺境、先殺我民、再掠我財,還要割我南海寶島,方纔稍感痛疼,渴望有所改變!”

他這一文洋洋灑灑寫了幾千字,幾乎囊括了滿清統治中原的數百年,尤其是近代所有大事基本都有點評,而且字字奪目、筆筆誅心,通篇文章都將滿清韃子批得沒有一點實處,好似還未開化的野蠻賤民一般。卻是完全撕破了臉,反正清軍不日便要南下,哪裡還有保留。

漢民族是這個世界上最奇怪的一個民族,平心而論,後世西方曾有觀點,提到這個世界上最溫順適合統治的民族時,漢民族高居榜首,一舉成爲了西方人文行爲、社會科學學術界糾結了大半個世紀都沒弄明白的話題。

其實,對於‘立憲’與‘革命’之道,後世國內學術界早已經有了定論了。

即,當時滿清政府的先後兩任統治者—慈禧、攝政王載灃二人真要痛定思痛,拿出足夠的魄力來接受‘立憲’之理論,則清皇室或可再續半個世紀,而辛亥革命之後的巨大陣痛或許也能消去。

可嘆非是二人無能,蓋因兩人都是非常人物,早就看穿了這‘立憲’背後的巨大危機,即此理論實則不過‘保中國非保大清’之舉,於是纔有了光緒26年是公元1900年初的這麼一道上諭:“前因康有爲、梁啓超罪大惡極,疊經諭令海疆各督撫懸賞購緝,嚴密緝拿,迄今尚未弋獲”;今再次“着即北洋、閩、浙、廣東各督撫,仍行明白曉諭,不論何項人等,如有能將康有爲、梁啓超緝獲送官,驗明實系該逆犯正身,立即賞銀十萬兩。”

兩位立憲功臣頂上兩顆人頭卻被打上了十萬兩重賞,這裡面的味道足夠有心人喝上一壺了。

不過,滿人不信漢人信,革命派爲擠兌立憲派,以保皇帽子相扣,外加民族主義的排滿號召,果然把青年吸引到自己陣營中來。一次次發起幾乎是屢敗屢戰的暴動,讓梁啓超眼見年輕鮮活的生命倏忽而逝卻徒喚奈何。倒是在他們之外的袁世凱看得清楚,他說滿清是一棵將近300年的老樹,鬧革命的都是年輕人,有力氣卻不懂如何拔樹;搞君主立憲的人懂得拔樹卻又沒有力氣。

自1894年夏孫中山上書李鴻章,闡述改革觀念被拒後,立即走上了激進革命的道路。1895年底他發動的“廣州起義”失敗,1900年底,他又發動了“惠州起義”,用他自己的話說,前一次,舉國輿論“咒詛謾罵之聲,不絕於耳”,而五年之後已“鮮聞一般人之惡聲相加,而有識之士,且多爲吾人扼腕嘆惜,恨其事之不成矣。”而這五年中,清政府並不是越來越開明、寬容,反而越來越愚昧、專制:先血腥鎮壓了溫和的維新變法,又爲了慈禧的一己之利而以全民族的災難爲代價向列強諸國同時宣戰。

庚子國恥不僅徹底打醒了國內的革命先行者,也打痛了一心妄圖享受的滿清宗貴階層。

在巨大壓力下,清政府終於在1906年9月1日宣佈進入預備立憲階段。

對此遲來的順應民意之舉,國內依然萬衆歡騰,一些大城市甚至張燈結綵,敲鑼打鼓,學生、市民、紳商集會、遊行、演講表示慶賀,這說明,廣大民衆、尤其是紳商階層根本不希望、不喜歡革命,而是支持立憲。

但清廷並不珍視民情民意。在立憲原則上,它對權力的壟斷甚至超過了日本的明治憲法。結果連溫和的立憲派都極表反對:“政府寧肯與人民一尺之空文,不肯與人民一寸之實事”,開始號召“人民與之爭者,宜與爭實事,而不與爭空文”。從1910年1月起到11月止,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以地方士紳爲主的“立憲派”發動了四次大規模的國會請願運動,聲勢浩大,遍及全國。但清廷就是毫不妥協,不願讓出點滴權力,拒不開國會,反而採取越來越激烈的手段鎮壓立憲運動。

這樣,在“立憲”與“革命”的“賽跑”中,支持革命的人越來越多。本來純從“道理”上說,立憲派無疑更有“道理”。然而,它的理論的前提是清政府在壓力下必能“讓步”,實行立憲。如果這個前提不存在,則無論說得多麼“有理”,終將無濟於事。這一點,反對革命的梁啓超十分清楚,他看到了廣大留日學生因清廷“假立憲”而由支持“立憲”到傾向“革命”的轉變,確實,是清政府的所作所爲才使青年相信革命派的宣傳。所以1907年初他發表《現政府與革命黨》一文指出:“革命黨者,以撲滅現政府爲目的者也。而現政府者,製造革命黨之一大工場也。”確是一語中的。

辛亥革命前夜的1911年5月初,清廷出臺了壟斷權力的“皇族內閣”,實際向世人宣示清廷根本不願放棄權力,結果使作爲其統治基礎的士紳階層與其迅速疏遠,最終棄它而去。清政府在政治上拒不變革,經濟政策也倒行逆施,就在1911年5月推出“皇族內閣”之時,它又宣佈要將原本股份制的民營鐵路收歸國有。爲了保衛自己的產權,以紳商爲主的幾省股民自然要發起“保路運動”。四川保路風潮相對激烈,最後成爲辛亥革命的導火索。然而,四川的保路運動的紳商首領一開始堅持的是毫不過激的“文明爭路”,他們刊發光緒牌位和以前諭旨中“庶政公諸輿論”“川路準歸商辦”兩句話,令各家各戶張貼,還要設案焚香。凡此種種,不可謂不文明、不溫和、不理性、不剋制。但清政府還是在9月初逮捕了領導保路運動的紳商首領,隨後在成都開槍打死30餘名手無寸鐵的和平請願者!在此種情況下,立憲派都不能不傾向革命,革命就成爲“宿命”。

苛捐雜稅越來越重、民間憤怒越積越重、革命血仇越積越深,這纔有了武昌一聲槍響,天下羣起響應,至如今不過區區半個月的時間,關內已有‘湖北、陝西、湖南、江西’四地革命者羣起擁護,眼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韃子之清廷即將壽終正寢了!

李漢的這一篇文,所用文筆甚是粗陋,便是易均室自認乃是貧苦出身,讀起來也是不斷皺眉,他、若不是這文的確扣人心扉、實乃近年難得的革命之拷問,以他之秉性是斷不能允許這篇文登上報紙頭版的首頁!

也實在難爲了張梅生,通篇文章立意甚好,所鞭所笞無不直指問題中心。只是以他之能想爲其着色幾分,卻惟恐失了文章本來的意思,只好皺眉苦思,反覆推敲有什麼地方可以做些修飾!

這份報紙共有八頁,其中不僅只有些有關天下大勢、革命理論之辯,還刊登了不少軍政府的施行政策、綱領,甚至還有軍政府的一些崗位招聘,比如他最近便深感不足,想要多招募些高文化的學生兵,稍微培養一下,這些未來可都是軍政府的高層將官、甚至科研人才。

見二人還忙着做最後一次校版,準備在中午前將出版確定並開始印刷,李漢打了個招呼之後悄悄離開了,他還有着一堆的時間需要去做呢!

出了就位於軍政府駐地附近剛劃出來的《中國之聲》報紙的總部,他帶上幾個警衛,一路往李東來的辦公處走去。

第224章 抵達第510章 雷霆(6)第473章 變局第302章 勸進(下)第31章 來自奧匈帝國的某卡爾(下)第390章 拉薩戰役(一)第470章 結束第214章 軍務會議、居正逼宮(下)第五百六十二章第442章 討袁敗局與建設銀行第724章 偷襲戰果(1)第273章 喜訊!捷報(下)第114章 內憂外患(2)第141章 三個壞消息(上)第三百七十八章第385章 時而歡喜時而憂第377章 靠攏第644章 好壞消息第192章 借事欲動,發難漢川第178章 全雲南第96章 鹽業(1)第六百七十三章第104章 宋卿唱戲袁公登臺(下)第187章 陳小六第329章 河南!四川!第649章 庫洛帕特金第218章 孝感集合(上)第53章 伏擊瑞澄第560章 法幣跟央行第692章 重要2第212章 軍務會議、居正逼宮(上)第164章 棋局第355章 大變局前第572章 山東危機(4)第28章 密信第36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3)第92章 虎踞鄂中(2)第565章 一觸即發1第541章 過渡內閣(中)第569章 山東危機(1)第255章 小戰第545章 年輕的哈里曼(下)第636章 混亂的中亞第644章 好壞消息第474章 和談第219章 孝感集合(下)第372章 應對第593章 李大總統的算盤第628章 捷報頻傳3第134章 骯髒的政治(中)第512章 日本第六百零九章第88章 應城風雲(1)第706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2第94章 上海灘第705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第346章 聯合鹽業成立與北使碰面第89章 應城風雲(2)第239章 將北上第657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9第333章 就任川督(下)第76章 紫禁城內(下)第452章 大戰(九)第288章 打到河南去第6章 方老第8章 馬賊來襲(1)第119章 神仙粉?海.洛.因!第四百六十六章第六百零八章第593章 李大總統的算盤第647章 拿下比斯克第344章 交鋒(1)第六百章第457章 談判之前第三百九十六章第297章 圖謀四川第168章 又見陰謀(中)第六百三十七章第170章 二十三日第四百六十六章第525章 海軍決定第171章 河口之變(上)第217章 塵埃落定第26章 此公---熊秉坤第461章 桌下2第283章 局部反擊第265章 重火力網壓制第618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3)第68章 佈局第334章 動第615章 應對第183章 打草驚蛇(中)第375章 內部會議(下)第558章 銀元第255章 小戰第365章 分權與集權第741章 有限支持第170章 二十三日第243章 局變(3)
第224章 抵達第510章 雷霆(6)第473章 變局第302章 勸進(下)第31章 來自奧匈帝國的某卡爾(下)第390章 拉薩戰役(一)第470章 結束第214章 軍務會議、居正逼宮(下)第五百六十二章第442章 討袁敗局與建設銀行第724章 偷襲戰果(1)第273章 喜訊!捷報(下)第114章 內憂外患(2)第141章 三個壞消息(上)第三百七十八章第385章 時而歡喜時而憂第377章 靠攏第644章 好壞消息第192章 借事欲動,發難漢川第178章 全雲南第96章 鹽業(1)第六百七十三章第104章 宋卿唱戲袁公登臺(下)第187章 陳小六第329章 河南!四川!第649章 庫洛帕特金第218章 孝感集合(上)第53章 伏擊瑞澄第560章 法幣跟央行第692章 重要2第212章 軍務會議、居正逼宮(上)第164章 棋局第355章 大變局前第572章 山東危機(4)第28章 密信第36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3)第92章 虎踞鄂中(2)第565章 一觸即發1第541章 過渡內閣(中)第569章 山東危機(1)第255章 小戰第545章 年輕的哈里曼(下)第636章 混亂的中亞第644章 好壞消息第474章 和談第219章 孝感集合(下)第372章 應對第593章 李大總統的算盤第628章 捷報頻傳3第134章 骯髒的政治(中)第512章 日本第六百零九章第88章 應城風雲(1)第706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2第94章 上海灘第705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第346章 聯合鹽業成立與北使碰面第89章 應城風雲(2)第239章 將北上第657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9第333章 就任川督(下)第76章 紫禁城內(下)第452章 大戰(九)第288章 打到河南去第6章 方老第8章 馬賊來襲(1)第119章 神仙粉?海.洛.因!第四百六十六章第六百零八章第593章 李大總統的算盤第647章 拿下比斯克第344章 交鋒(1)第六百章第457章 談判之前第三百九十六章第297章 圖謀四川第168章 又見陰謀(中)第六百三十七章第170章 二十三日第四百六十六章第525章 海軍決定第171章 河口之變(上)第217章 塵埃落定第26章 此公---熊秉坤第461章 桌下2第283章 局部反擊第265章 重火力網壓制第618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3)第68章 佈局第334章 動第615章 應對第183章 打草驚蛇(中)第375章 內部會議(下)第558章 銀元第255章 小戰第365章 分權與集權第741章 有限支持第170章 二十三日第243章 局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