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和談

巴爾特着急往走於上海跟北京之間,這段時間可謂是在華外交官最辛苦的一個。()他今天來見李漢主要有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勸說他派遣一員政府高層前往上海,同日本進行衝突的協調談判。第二件事,則是勸說國.政府放棄跟美國之間的一億華元的國防貸款,並縮減國防軍的規模!

第一件事情巴爾特自然不擔心他李大總統不點頭,因爲戰爭本就是把雙刃劍,它能叫國人從戰爭收穫自信跟威望,也同樣對國的經濟、政府財政等等造成負擔。旁的不說,就是兩國開戰期間的軍資消耗、士兵戰損情況,對於日兩方都是造成了嚴重的傷害。這幾日他仔細的反覆琢磨,作爲一個敏感的外交官,他不得不承認自己這些人都上了當,上了國那位新總統的當。

是的,巴爾特已經發現了他們上當了!

其實也是當局者迷!

國雖然最近幾年在美德等國的扶持下獲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國防工業跟軍事建設不是兩三年便能實現質變的,國雖然有着滿清時期留下的洋務基礎,但綜合實力上比之已經進行了數十年工業化的日本還是差了不少。國防軍對日交戰或許憑藉着出其不意加日本方面的不重視,能夠贏得一場或者幾場戰役的勝利,但綜合國力上的差距,一旦日全面戰爭爆發,輸掉的肯定將是國。作爲掌握一個國家最高權力的總統,那個年輕人不可能不清楚這些。所以,最應該擔心跟規避日全面戰爭的人該是他纔對!

好一個狡猾的東方人!

這是巴爾特想明白之後對李漢的評價,不過他也無意點破。因爲日本擊敗國謀奪了遠東霸權對於英國來說絕不是好事,有個有能力牽制日本,又會在日本打壓下發展步履維艱的國頂在遠東,幫助對全球霸權已經有些有心無力的帝國絕對是好事。

但是,那一億華元的國防貸款可是令英國國內不少人都罵了娘。英國國內的確有聲音,要有限度的扶持國,防止日本在遠東的過分擴張。但是有限的扶持不代表英國就能夠坐視國的崛起了,尤其是現在的國還是在一羣民族主義者的領導下實現崛起。一旦國崛起了,英國主導的遠東秩序將首當其衝受到衝擊!

可別忘記了,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英國人幾乎一手主導了對於這個國家來說的絕大多數屈辱與災難,英兩國在主權、關稅、租界以及英邊界衝突等等問題上的矛盾幾乎是不可調和的。在這種情況下,倘若國人吸收了美國的一億華元國防貸款真用了幾年時間建設成一支能夠穩守國境的國防陸軍,這對於英國來說無異於災難。因爲它代表着自此以後,倘若英之間發生衝突,英國將再無可能像過去半個世紀一樣,軍艦開到國海防線上放幾炮,這個國家就屈辱的選擇了祈和!

倘若這個國家的真有了百萬像山東戰場上,那種素質的國防士兵,那麼,英之間的關係反而要倒過來了。一旦有了衝突,國果斷放棄了海防之後,規避了來自英國海上力量的威脅,大可以派遣陸軍從**跟雲南攻入印度跟緬甸甚至香港、威海衛等,除非國內調度數以十萬計的陸軍,不然已經很難再令這個國家屈服了。

正是看到了這種威脅,打壓國國防軍發展計劃,破壞美國防貸款成爲了英國國內發往遠東,僅次於調停日衝突,恢復英國在遠東秩序領導權的第二要務。

李大總統跟英使巴爾特一起在國賓館用了午餐,爲兩人張羅這頓午餐的是前朝御廚王銘章!

前清滅亡之後,很多當初服侍王室的御廚都被趕出了皇宮,不少都被當時的北洋政府高官收編進了府內享受口腹之慾。後來北洋政府滅亡之後,又有一些御廚失去了生計,在李漢掌握了央大權之後,有人爲了討好他,將那位據說27歲就進宮爲慈禧做了二十年菜的魯菜玉手御廚王銘章跟他的徒弟三人送到了總統府上。)不過隨後卻被李大總統送到了這國賓館內。

國家百廢待興的時候他要以身作則,因此平時一日三餐都跟總統府的警衛們吃得一樣的工作餐,也不過菜多了一點,有兩葷兩素罷了!

今天王銘章親自操刀,爲李大總統跟英公使巴爾特做的午餐正是赫赫有名的章丘烤肉。隨着一頭剛剛弄好的烤乳豬被送上來,就連心裡有不少事的英使巴爾特都暫時忘記了心事,在濃郁的烤肉甜香味與他進行了一頓長達一刻鐘的午餐,待餐具被收走之後他還一副依依不捨的模樣。果然,洋人對於國美食抵抗力不大。

當然,巴爾特很快就想起了自己今天過來的正事,就日調停及和談向他轉達了調停四國跟日本之間的意思。

有關日衝突的協調問題,巴爾特的意思已經很明確了,日本人在四國的壓力下做出了退讓的舉動,下面就該國做出讓步,以換取日徹底走出衝突對立之局勢。

這是英國人一樣慣用的平衡法,剛剛敲打完了日本,也不忘回過頭來敲打國,拿着日本現在國內的民情激涌、不許政府同國和談說事,逼迫國對日本做出讓步。比如,讓出部分主權什麼,以換取日本政府順勢下了臺階。

日本國內這幾日的局勢的確有些混亂令人不安,山縣有朋等幾位陸軍元老已經經過了幾輪的密商,而且還和首相進行了幾次磋商,雙方就對華談判的事情還有所爭議,但是進一步擴大戰事這些元老們似乎也並不支持了。這令陸軍的那些少壯派軍官們一片義憤填膺,不但要求陸相辭職的聲音越來越大,代代木練兵場聚集的士兵跟浪人也越來越多,近衛軍跟日本駐守的幾大師團之間最近密集聯繫,少壯派軍人似乎有繞開政府單獨行動的意思。

這還不是令日本政府頭痛的全部呢,在朝鮮、在遼東,日本駐紮在本國外的七個師團最近軍的骨幹參謀們現在紛紛也都在串連,計劃在滿洲策劃一次行動來將戰事徹底擴大,將日本這個國家完全的拖入對華戰事當。他們拒絕承認第師團跟十八師團在山東的失敗,認爲乃是因爲其登陸後失去了後方補給遭遇數倍的支那軍包圍,才遭遇了屈辱的慘敗。而遼東跟朝鮮都在日本的經營下多年,遠不是山東那種地方可比。他們叫囂着要一戰徹底吞併滿蒙,爲大日本帝國的擴張建立不世之功。

而這些鬧事的少壯派軍官的領袖分別爲陸軍省軍務局長田義一跟前任陸相的現掌第三師團的上原勇作!在他們的強硬拒絕妥協下,日本國內對現政府內閣的聲討聲不絕於耳,大隈重信內閣受到了不輕的壓力,除非能從國得到些好處,不然,日本不能體面的下臺,現內閣甚至可能遭遇倒閣危機。

日本政府現在已經向田義一跟上原勇作施壓,逼迫兩人壓制軍的少壯派蠢蠢欲動,英國已經從日本政府內部那些大正派的政治家們那裡得到了這一消息,同樣明白日本政府向英國轉達這一機密的原因。他們在四國的壓力下做出了妥協,但這妥協也是要付出代價的。對,日本人就是要從國收穫一些利益。

最後巴爾特還點到,倘若國一意孤行要與美國貸款一億華元用於擴充兵力,必導致日本國內上下更是不滿,恐激化日衝突與矛盾,希望國放棄或暫緩與美接觸貸款發展國防。

對於英國公使轉達的英國政府的意見,李漢客氣的接受了,但是沒有立即給予答覆,藉口需要諮詢幕僚意見,將答覆日期推到了次日。

巴爾特一走,李大總統照常參加了下午的會議之後,當天下午與工商界人士會談結束後,他立刻召集了一干幕僚,研究當前形勢下,日本政府和談的誠意有多少,國可接受的讓步有哪些,可讓步到什麼程度。

外交部長陸徵祥是最早過來的,他最近一直都在着手於準備對日談判的事情,因爲一旦日衝突進入談判階段,免不了他是要出面跟日本人直接脣槍舌劍一番的。

其餘諸位也依次到來。

對於大隈重信內閣的和談誠意,李漢還是有些相信的。作爲大正派政客的代表,大隈重信毫無疑問並不是一個軍人式的政客。這位曾被成爲日本近代化工業之父的男人,李漢更相信在他領導下的內閣更關注歐洲大戰所帶來的戰爭紅利。現在日本想加強工業建設,以便令本國經濟走出‘日俄戰爭’的陰影恢復到正常水平,必然要全力投入到對世界市場的爭奪去,以最終恢復國力。可是由於日衝突的影響,日本國內極度缺乏資金,再加上調查局已經將日元作爲打擊目標之一。正如日本政府在甲午戰爭印刷銀票、寶鈔混亂國經濟一樣,依託於他從後世帶來的幾塊僞鈔模板,國已經對日本展開了一場隱形的貨幣戰爭。

保守估計在過去的三個月裡,至少有七百到一千萬日元僞鈔融進了日本那虛弱的國家經濟之。而這筆鉅額黑金除了部分隱藏外,大部被轉化爲大米、棉紡等物資,經貨船運往南洋以僞裝日本國內情報組織的耳目。還有少量被轉變成了軍火物資,然後通過各種途徑流進了四國跟國地區的幾部米亂起義的亂民手。進一步加劇了日本國內經濟體的虛弱。在這種背景之下,日本其實跟國一樣不能再打下去,藉助歐戰發展經濟纔是王道。

但是另一方面,由於在對國的戰爭慘敗,日本國內羣情洶洶。在這種局面之下,日本政府到底有多少決心無視國民的意願,這卻是不好說。所以,日本政府同國進行談判很可能進一步刺激日本政府內部和民間的激進情緒。爲免內閣被推翻,大隈重信內閣很可能拒絕妥協退讓,所以,日本人的談判誠意其實還是需要一番考量的!

不過,雖然還是不能確定日本政府的談判誠意,而且,李漢的幕僚團們在和談條件跟讓步上也一直猶豫不定,但在第二日在回覆英使巴爾特前,李漢跟他的幕僚團還是在兩點上達成共識,即派出談判代表同日本代表接觸以及督促東北及沿海各省加強戒備。

以日本一貫的作風,不排除打着和談的幌麻痹國,然後趁防備鬆懈偷襲的可能性。

向英國轉達了國樂見於結束日衝突的意向後,當天晚上,在一羣筆桿的努力下,一則以大總統名義發往全國的通電出臺。

在1914年的國,還沒有無線電廣播這個詞。就算在全世界,也只不過到了1920年纔在美國開始了無線電廣播的試營運。而最快地將李大總統的通電,傳播到全國重要城市還是靠着電報機跟國之聲如今已經遍佈全國的新聞網絡。李大總統的通電,在11月26日晚上,就已經通過國之聲發往了各地的印刷廠,這一則通電在第二天見報之後,立刻成爲南北各省最關注的新聞。

“……古有賢者雲,時如白駒過隙。今已十一月尾,又一年將去。回首看去,總有些感慨在心。民國三年之時局可謂風雲鉅變,歐洲明之諸國爲戰所陷,似有昭示歐洲之黎明將遠去。值此風雲鉅變之時,我新生之民國本應當小心經營,內則勤修政務、發展經濟、解民之憂、福我國民,對外則以禮相待、以誠相知,國防之兵恪守職責,以衛國防。

然,變局一起必有禍事降臨。在此世界板蕩之時,我國亦因膠州灣及青島一地引來禍端。膠州者何在?青島者何方?

好叫我國之民知曉,蓋因前朝滿清無能,割我國土與德人之手。民國成立之後,我國國勢充實,國威漸壯。德之友人慾交好與我國,主動提及迴歸之事項。此本彰顯國威,福我百姓之舉,李某慨當答應,方有德聯合之聲明。我華骨肉分離約十數年之青島,眼看將回祖國懷抱矣!消息傳出,凡我國民,無不感奮而慷慨流涕謂此爲我民國收回前清失去權益之張本,我民國經此日後,國勢定將駐日漸長,累二十年未嘗不能重回世界強國之林。

然國事多艱,東鄰日本國。悍然不顧青島已爲我國國土之事實。張協約國之虎皮,調五萬陸軍,軍艦無數。耀武於膠東外海,揚威於我國門之外!隨即嶗山登陸,青島要塞南北,盡在日軍侵略之兵糟蹋之下,兵火交接生靈塗炭!我民國遭此劫難,公理何存,正義何存?日本國內之對我決訣華夏之狼野心由此固爲天下所知!我國防軍上下數十萬帶甲之勇士,在我國土遭此奇辱上下無不流涕,誓已殺敵至果,盡復國仇爲己任。遂經累月之戰,國防之軍不畏犧牲、不懼艱險,忍辱負重、步步爲營,終究佈局得當,引得驕橫之侵略軍入我囊,爲我所困。然後苦心於和平求其投降,日之虎狼引以爲恥,反笑我華愛好和平之兵圍懦弱之軍,拒絕投降。

於是爲保國土之完整,維護主權之不失。十萬國防勇士怒而舉槍,與敵廝殺交戰數日,硝煙漫天、血色千里。日軍五萬侵略之兵,土崩瓦解於青島城下爲我國防勇士重創。威哉,我國防軍。痛哉,我日本友鄰。

我民國雖獲取不時之大勝,但漢常思及我華乃禮儀和善之邦,遍觀古今數千年,少有對外主動興兵之舉。因此,雖有大勝不曾得意忘形,主動請求歐美之友人,代爲我民國同日本和善後事。

此乃爲國際責任計,強自束手唯已大軍監視,期盼重開和談。實思日本政府能痛悟前非,摒棄其野蠻之思想,早歸明之國度,各自致力於國內民生大計!四國有人忙於奔走調停其,望兩國協和,爲世界去一亂源,爲東亞開一新天。友人此心,民國上下齊齊感謝,舉國上下,皆謂和平可得,而公理勝利矣。

圍繞青島所起之紛爭,日人強詞奪理實則毫無道理。青島本是我國之土,只因前朝無能,暫時割讓德人。今我民國政治清明、百姓和睦、商業興旺,乃有開大興之世徵召。青島迴歸,本是民國相知於德,外人焉有插手之理。國際友人,亦早有定論。至此道義爲我獨有,軍事亦大佔上風之際,我國防軍束手觀兵,期待和平解決耿耿此心可昭日月。然過去半月曾有變局,日人海船炮轟我之疆土,滅我城市、毀我船廠,知我百姓損失千萬。華舉國爲此怒急!

見日人未有自檢之舉,本欲起兵百萬與日死戰,衛我華之尊嚴。然今日觀日本政府似有愧作之心,大隈內閣亦往國派遣外使,似在國際友人之幫助下,有了和談之誠意。無論孰是孰非,又或者日本狡詐之舉。但凡有一和平之可能,我民國決不放棄。

李某及政府諸位同僚。不欲見此世界激盪之際,再陷遠東淪落修羅之局。故願在此最後正告日本國內諸君,貴國若有和談之誠意,我民國亦然。貴國若無和談之心,只爲從迷惑,再起禍兵犯我神州,則我華之國民必永世萬代當與日本不死不休。

和平難求,戰端易開。生靈塗炭,本非我願!還望日本,其速醒乎!”

27日一早,大總統的這則通電見報之後,迅速成爲全國關注之焦點,甚至泰晤士報,也在匆忙趕版之時原引用,後面的英翻譯還是隨後補上的。無論民國國內,還是國際社會關注日衝突的諸位,都從這份民國臨時大總統的通電之讀出了許多東西。

百姓讀到了政府強硬之態度以及國防實力之激增,再對比幾年前的滿清時期跟之前的短暫北洋時代,頓時心又多了幾分對李大總統的崇敬。李漢繼袁世凱之後當選民國第二任民選總統已經不可動搖。而穩健派的政客則讀到了李漢並不希望將戰事進一步擴大的想法也暗舒了一口氣,這個時候,能夠和平,還是和平一些的好!而英法等國,則對國點頭走到談判桌前坐下的態度感覺滿意,在他們看來,只要李漢服了軟低了頭,日走上了談判桌,這遠東之和平不遠矣。

11月28日,在英使巴爾特的催促下,李大總統臨時任命外交部長陸徵祥爲方使者,前往上海公共租界,正式同日本外相碰面,協議和談事宜。

第681章 刀第328章 四川變局第395章 真正的合作第53章 伏擊瑞澄第320章 漢陽一夜第121章 兵圍杜家莊(上)第727章 遼東惡戰2第436章 訂婚第341章 天下第642章 南洋變局2第232章 戰起(1)第739章 抉擇上第54章 你聽那呼聲第487章 回擊與剋制第六百七十三章第709章 不宣而戰1第四百六十六章第183章 打草驚蛇(中)第21章 遭遇革命新軍(上)第162章 得失第116章 掃平內患(2)第15章 刀疤第304章 荊楚新政(二)第255章 小戰第104章 宋卿唱戲袁公登臺(下)第五百七十六章第660章 互相試探第271章 河水已渾、引魚上鉤第661章 拖第568章 一觸即發(4)第140章 沙洋失陷第517章 刺袁(上)第347章 談判(上)第9章 馬賊來襲(2)第151章 惡戰一家嶺(3)第421章 伍廷芳與拖拉機第567章 一觸即發(3)第103章 宋卿唱戲袁公登臺(上)第525章 海軍決定第205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704章 吹響了戰爭的號角第558章 銀元第557章 另一把刀第483章 遠東準盟友(上)第202章 韜光隱晦第744章 旅順陷落2第313章 整頓與聯合鹽業(上)第3章 拯救村民第91章 虎踞鄂中(1)第436章 訂婚第542章 過渡內閣(下)第616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1)第六百三十七章第223章 指點江山第636章 混亂的中亞第112章 杜家齷齪(3)第299章 枝江(上)第657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9第283章 局部反擊第317章 來自四川與北方的消息第657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9第429章 站隊第381章 西藏戰事第676章 昂首走進1917年第106章 武昌之議(下)第724章 偷襲戰果(1)第667章 國務院改革草案第535章 進京第117章 掃平內患(3)第303章 荊楚新政(一)第682章 風雨欲來第330章 惡戰第22章 遭遇革命新軍(中)第186章 《鄂軍政府改訂暫行條例》第117章 掃平內患(3)第665章 全殲遠東集團軍第426章 揭曉第723章 歐洲局勢第686章 借刀第139章 心思第192章 借事欲動,發難漢川第211章 特別軍務會議第433章 輸血第712章 不宣而戰4第491章 目標‘特斯拉’第248章 赴宴第703章 皇姑屯事件(下)第371章 風雨欲來第163章 宜昌密信第569章 山東危機(1)第736章 罵名我來當1第54章 你聽那呼聲第63章 武昌城內戰事結束第284章 血戰光化第422章 大戰的硝煙第534章 防第87章 要變天了第59章 恩威並重(下)第424章 幕後第282章 張鍾瑞與王天縱
第681章 刀第328章 四川變局第395章 真正的合作第53章 伏擊瑞澄第320章 漢陽一夜第121章 兵圍杜家莊(上)第727章 遼東惡戰2第436章 訂婚第341章 天下第642章 南洋變局2第232章 戰起(1)第739章 抉擇上第54章 你聽那呼聲第487章 回擊與剋制第六百七十三章第709章 不宣而戰1第四百六十六章第183章 打草驚蛇(中)第21章 遭遇革命新軍(上)第162章 得失第116章 掃平內患(2)第15章 刀疤第304章 荊楚新政(二)第255章 小戰第104章 宋卿唱戲袁公登臺(下)第五百七十六章第660章 互相試探第271章 河水已渾、引魚上鉤第661章 拖第568章 一觸即發(4)第140章 沙洋失陷第517章 刺袁(上)第347章 談判(上)第9章 馬賊來襲(2)第151章 惡戰一家嶺(3)第421章 伍廷芳與拖拉機第567章 一觸即發(3)第103章 宋卿唱戲袁公登臺(上)第525章 海軍決定第205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704章 吹響了戰爭的號角第558章 銀元第557章 另一把刀第483章 遠東準盟友(上)第202章 韜光隱晦第744章 旅順陷落2第313章 整頓與聯合鹽業(上)第3章 拯救村民第91章 虎踞鄂中(1)第436章 訂婚第542章 過渡內閣(下)第616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1)第六百三十七章第223章 指點江山第636章 混亂的中亞第112章 杜家齷齪(3)第299章 枝江(上)第657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9第283章 局部反擊第317章 來自四川與北方的消息第657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9第429章 站隊第381章 西藏戰事第676章 昂首走進1917年第106章 武昌之議(下)第724章 偷襲戰果(1)第667章 國務院改革草案第535章 進京第117章 掃平內患(3)第303章 荊楚新政(一)第682章 風雨欲來第330章 惡戰第22章 遭遇革命新軍(中)第186章 《鄂軍政府改訂暫行條例》第117章 掃平內患(3)第665章 全殲遠東集團軍第426章 揭曉第723章 歐洲局勢第686章 借刀第139章 心思第192章 借事欲動,發難漢川第211章 特別軍務會議第433章 輸血第712章 不宣而戰4第491章 目標‘特斯拉’第248章 赴宴第703章 皇姑屯事件(下)第371章 風雨欲來第163章 宜昌密信第569章 山東危機(1)第736章 罵名我來當1第54章 你聽那呼聲第63章 武昌城內戰事結束第284章 血戰光化第422章 大戰的硝煙第534章 防第87章 要變天了第59章 恩威並重(下)第424章 幕後第282章 張鍾瑞與王天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