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銀元

?徐世昌如此開口卻也實屬無奈,他還一直在以過去的老眼光看待問題,難免是要吃虧的。《》?.

袁世凱尚且在的時候,縱使是全盛時期,北洋集團也不能做到完全摒棄矛盾團結一心,內部還分爲文派、武派,袁系、段系、馮系等等數個派系,也因此徐世昌才認爲新總統總是實力強勁,幾位親自任命的內閣總長也不見得就與他一心了。由他以內閣總理的身份主持‘統一貨幣法案’很明顯將加強內閣各部的威信,怎麼看都是互利的事情。

可惜,他一來算錯了胡瑞霖等跟隨李漢許久的老人對他性子的瞭解,他這人是最見不得背叛,當初麾下湯化龍便因爲私自接觸日本聯絡議會稍微露出了一些二心,結果便遭遇了其長達大半年的軟禁。雷霆手段之下,李漢麾下的老人都對他的性子摸得比較清楚了。知道他該放權的地方捨得放權,但是有些需要他親自點頭的,也絕不能亂碰。貨幣跟財政毫無疑問,是需要他親自點頭主意之一。

周學熙、陸徵祥、唐紹儀等幾位都是歷經沉浮的老政客了,最年輕的陸徵祥都明白,現在國內這局勢,必須李漢才能收拾,而且自新總統入主中央之後,他這個外交總長也跟着沾光逐漸硬了起來,兩相對比自然更加貼近新總統,不願意再鬧什麼總統總理之爭削弱了自己。唐紹儀這人也是曾經留學海外的歸國者,當初他能跟袁世凱交情莫逆,也是對於強人政治比較推崇的。這兩年自從丟掉了國務總理的位子之後,他也仔細的反思的一段時間,尤其是過去幾年間國內接連不斷的派系戰爭,更是令他真切的感覺到了,短時間內民國國內不具備立刻推行美式三權分立的條件,同李漢有過接觸之後,他便改爲支持這位新總統暫時以強勢手段鎮壓中央跟地方的異聲,先把國內的這段亂局理清。

至於周學熙,他其實是最好解釋的一個。周學熙跟徐世昌、盛宣懷走近不假,但盛宣懷因爲幾年前的鐵路國有得罪了太多人,雖然得到了過渡內閣跟臨時大總統的支持做了民國臨時副總統,但國內對他的反對之聲一直都沒斷過,也是因此,盛宣懷這幾個月來一直待在他的副總統府內,除了偶爾露面參加一些會議之外,儘可能的消失在國民的視線中,以時間來淡化自己身上的不良名聲。周學熙曾經是袁世凱的心腹,北洋的錢袋子。可是袁世凱死後,打他名下北洋系資產的人可不少,段祺瑞是最眼紅他麾下產業的一個,甚至多次藉口周名下的私產乃是老帥當年調集北洋經費發展,要求‘充公’以作爲北洋系東山再起的經費。

周爲袁世凱經營了近二十年的產業,麾下的私產跟袁世凱從北洋經費中劃出去的資金建立的公產早就分割不開。截止今年,周名下的產業包括‘開灤煤礦’、‘北洋銀元局’、‘官銀號’、‘中國實業銀行’、‘直隸銀行’‘啓新洋灰公司’、華新一二三四號紗廠等,總規模恐怕不下億元。這規模別說段祺瑞等老北洋想要趁機瓜分,便是李漢也眼紅的緊。周學熙倒是個聰明人,他知道依靠自己跟徐世昌或盛宣懷都保不住自己,乾脆搖身一變投靠了李漢,有這位大總統做背景,他雖然要割肉一番,但總好過被落魄的北洋系完全瓜分掉要好得多。所以,周學熙現在越發的疏遠了段祺瑞等!

正因爲這種種,在教育總長嚴復也沉默了之後,提案一直得不到半數的內閣諸部總長支持,徐世昌的‘統一貨幣’提案就這麼被拖延了兩日,給李漢留出了反應的機會。

胡瑞霖遞給總統的資料,他早就看過了因此直接看的周學熙交給他的這兩天會議的紀要。感覺到一道視線落在了自己身上,李漢擡起頭,看着胡瑞霖正用眼神詢問他,他微微點了點頭。本來大總統便準備在最近推行‘貨幣統一’方案的,徐世昌既然忍不住先跳出來了,他自然要好好把握這個機會!”

得了他的點頭,胡瑞霖終於一改這兩日的拖延態度,從夾帶中拿出一份文件,讀了起來。

“就如各位所瞭解的那樣,目前我國貨幣市場十分混亂。市面上流通的貨幣高達數百種,其中主要有銀兩、銀元、銅錢、銅元、紙幣、外國貨幣六大類。又因爲自前朝道光年後國勢衰退,導致國家公信力的逐年下降,百姓普遍不認官印寶鈔跟紙幣,所以,我國目前的貨幣市場仍是以銀兩跟銀元及銅元、銅錢爲主……”

明朝以前這個國家貨幣以金、銅爲主,直到自明中葉以後大量的海外白銀進入,國內白銀富足了之後,方纔劣幣驅逐良幣,頂替了黃金的銀兩才確立了其與銅錢並立的兩大貨幣地位。至清末民初,這個國家一直都是大額交易用銀,小額用錢,國家稅收、政府開支用銀,而小民日用則用錢。

民國成立之後,其實銀兩已經逐漸的退出了中小額的交易,因爲‘袁大頭’跟‘儲備銀元’兩種含銀量十足的本國政府官印銀元誕生,逐漸的鯨吞擠壓了銀兩的市場佔有率,使得銀元逐漸成爲了貨幣市場的最大頭。

中國自古以來通行制錢、銀兩,原本無銀元。自中西貿易興盛後纔有銀元出現。且均爲外國銀元。在外國銀行及其紙幣進入我國之前,外國銀元已出現在我國市場之上。銀元最初按其實際重量計價行使,每個銀元閤中國銀兩七錢三分,合制錢六、七百文。嘉慶以後逐漸以枚計算,並出現銀元價格高於含銀量之趨勢。也因此,大量的外商便以銀元套購中國白銀出口,每年都能從中獲利高達千萬之巨。不過他們的舉動也令源源不斷的外國銀元流入中國國內,市面上主要有本洋、鷹洋、人洋以及美、日、法各國貿易銀元。

本洋是指西班牙銀元,因‘南京條約’中爲洋人制定的賠款貨幣,五口通商以後成爲上海等地方一切華洋交易及匯兌行市的計賬單位。只是後來因爲本洋停鑄,來源斷絕,佔有率才逐漸衰弱。

鷹洋是墨西哥獨立後所鑄銀元,因其幣面有鷹站立於仙人掌之上圖案而得名,在世界各地以中國流用最廣。上海是鷹洋最大量的主要集中流通地,幾乎成爲通貨接受地標準。清末外國銀行在上海發行紙幣,必以鷹洋作爲兌換儲備。在北方各地,鷹洋作價也往往高於中國銀。1904年墨西哥貨幣改爲金本位制以後,來源斷絕,它在中國的佔有率才漸漸衰落下去,但據估計,市面上至少流通高達四億枚以上的墨西哥鷹洋,是國內使用最多的銀元。數量遠超‘袁大頭’跟‘儲備銀元’。

人洋即英國貿易銀元,又稱站人洋或杖洋。因幣面有不列顛尼亞女神手持叉杖而得名,這是英國在1895年在遠東發行的一種銀元,主要鑄造於印度,主要用於對華貿易,所以又名英國貿易銀元。此種新幣鑄成之後,在中國境內通行無阻。最初在廣東最爲通行年以後,北方各地尤其在東北、天津一帶也頗盛行。在北方的市價往往超過中國龍洋和墨西哥鷹洋。

所謂美、日、法各國貿易銀元是指此三國在對華貿易中專門使用的貨幣。日本銀元也稱龍洋,因幣面有龍紋圖形而得名。開始鑄造於是日本本國流通的本位貨幣,主要流通於南方地福建、江西、湖南等處;日俄戰爭以後,東北也廣爲使用,主要來源是1897年日本改行金本位制後原有舊貨幣沒有銷燬而大量輸入地。美國貿易銀元專供對遠東貿易使用,幣面圖形有女神坐象,手持一枝花,只通行於少數通商大埠。法國貿易銀元也稱安南銀元,流通地區較爲狹小,僅限於和安南接壤的雲南、廣西邊境適用。

‘袁大頭’自前年北方政府開始印製以來,藉助着英鎊貸款的支持,於海外購買了大量的墨西哥及印度產白銀用於印刷,到護國戰爭前共印製達三千一百多萬枚,總值高達4200多萬元;‘儲備銀元’是西部儲備銀行印製的標準銀元,憑藉着西部的良好財政,過去兩年多的時間裡共印製了六千七百多萬枚,作價八千多萬元。

一個令人十分尷尬的問題擺在眼前,目前中國市面上流通跟各國銀行中所存儲的高達十到十五億元的銀幣中,算上前朝印製的銀元,本國銀元的佔有率尚不及百分之三十,甚至其中有百分之五左右的中國產銀幣爲地方各省私自印製的含銀量較低的劣質銀元。

“國內目前所鑄之銀元來看,主要單位有一兩與七錢二分兩種。前者是淵源於銀兩制度,後者是模仿流入的外國銀元,究竟以何者爲標準,一直意見紛呈。光緒二十五年軍機處曾電詢各省督撫對於銀元單位的意見,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等均電覆照舊(維持七錢二分的重量),不必改鑄。光緒三十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卻又極力主張銀元應以一兩爲單位……從其時起,一直處於爭論當中,這幾日的國務會議上,也有不同意見。”

俗一點說,一兩銀幣普遍官定價格遠遠高於銀幣自身的價格,比如南京政府時期發行的兩元銀幣、上海軍政府發行的五元銀幣,廣東發行的三元、五元、十元銀幣等等,這一類的銀幣多是劣幣。無論是北方政府的‘袁大頭’還是‘儲備銀元’都是七錢二分的墨西哥鷹洋仿幣,雖然在市面上價格比之鷹洋稍低一些,但因爲質量相差不大,百姓倒也願意使用。

劣幣跟良幣之間,內閣起了一番爭端。

“在座諸位,何人主一兩?何人主七錢二分?”李漢沉吟片刻略一發問,衆人紛紛表態。李漢的麾下派系基本上都是支持七錢二分,包括嚴復。他們的意見是無論‘袁大頭’還是‘儲備銀元’都經過了市場的考驗。

不過,商務部長周學熙跟交通、中國兩大銀行總裁樑士詒、周自齊卻站在的劣幣一方,贊同發行一兩幣。

李漢眉頭微皺,目光在徐世昌跟段祺瑞身上各停留了一陣,問道:“請交通、中國銀行兩位總裁說說你們的意思吧。”

樑士詒、周自齊對視了一眼,樑士詒站了出來道,“稟大總統、總理,關於銀元單位討論,自前清以來,我一直參與,期間曾也一度動搖、反覆。我認爲以前各省所鑄七錢二分重的銀元是仿照墨西哥銀元之重量,專爲在各通商口岸抵、制外國銀元之用,本屬權宜之計。如胡總長所言,墨西哥鷹洋在市場上己佔優勢,如自鑄銀元仍仿照其重量,加之我國鑄幣品質不如外國,更不能與之對抗。且中國一切賦稅,均以兩釐計算,若改兩爲元,實難折算。所以,我主張廢元用兩,擡高銀價作爲大宗買賣及稅賦專用,百姓日常需要以銅元跟小額銀元交易……”

李漢不動聲色將他的意思記了下來,又看向周學熙,詢問這位現在勉強算是自己派系的人,問道:“周總長又爲什麼反對呢?”

周學熙低頭道:“前清大量外債、賠款都是以銀兩計算,商務部的大量採購也是如此,若是變兩爲元,勢必引起糾紛,如果因此而造成外交摩擦便得不償失。”

“周總長此言差矣!”胡瑞霖得了李漢的眼神示意,不慌不忙站起來道:“廢兩改元好處多過弊端,第一,外國銀元既然已是我國貨幣之大宗,百姓使用相當嫺熟,要鑄造新幣,不得不順應潮流、體恤民情,重一兩的銀元各省不是沒有鑄造過,因價值嚴重超過本值,結果反而不得百姓喜愛;第二,自辛亥年來無論前任中央發行的國幣(袁大頭),又或者西部儲備銀行發行的‘儲備銀元’,都已經在市面上獲得了一定的佔有率跟百姓及商賈們的支持,廢兩改元勢在必行。”

之所以樑士詒、周自齊跟周學熙三人會加入阻撓‘廢兩改元’的行列中,原因可能有很多。交通銀行跟中國銀行被李漢收繳了貨幣發行權之後勢力大損,現在只能依靠其早前經營的影響力跟勢力發展。而兩大銀行可以被稱之爲國內守舊金融業的代理人。之所以極力主張用銀的原因,恰恰是因爲經濟利益,是爲了貪圖幣值單位的不同所能創造的利益。如同前朝的戶部寶鈔一樣,它本身並不值錢,但是因爲政府的公信力跟強制實行,一度行使紙幣的功能,戶部跟各地錢莊、銀行以及地方政府每年至少能夠通過這些被強制定了價格的‘廢紙’,掠奪數以百萬計的財富。儲備銀元跟袁大頭這樣的良幣,對於不掌握貨幣印製權力的兩大銀行而言根本吃不到一點利益,相比之反而不如價格虛高的劣幣能夠獲得更多利益,反正吃虧的是百姓跟中央、政府的公信力,與他們無關。

想明白了這一點,李漢頓時也明白了徐世昌剛纔要讓位給他的另一層含義了。他已經發現了總統歸來自己勢必不能主導‘貨幣統一’提案,乾脆從中下絆子,坐看新投靠李漢的幾位能夠從中獲得巨大利益者與其發生爭執。

只可惜,他算錯了一步,李漢對於這一點早有了對策了。只見他放下手上的文件,輕聲道:“有關‘廢兩改元’的問題沒必要爭執,一來民國國內各省發行數百種不同規格的銀幣已經令百姓苦不堪言,無論是前任袁總統親自批文印製的七錢二分的規制銀元還是儲備銀行發行的儲備銀元,都是成功的合格銀幣。以此標準爲未來的國家貨幣之根本理所影響。除此外,我國在美國發行之鐵路公債總額將達兩億美元,摺合四億儲備銀元。於德國國內發行的鐵路公債摺合四千七百萬儲備銀元。於英國國內新追加的鐵路公債約摺合一億一千零七十一萬儲備銀元。未來鐵路建設公債償還款項也將以儲備銀元作還,廢兩改元勢在必行!諸位所提到的問題,我會隨後安排外交部同洋人協商。關於稅務結算問題,回頭要麻煩財政部胡總張辛苦一些,重新起草、編排法案,將目前所有仍在使用銀兩爲單位的稅款改爲‘銀元’,恆定七錢二分爲標準。”

他微微頓了頓,“至於地方各省,隨後我會以總統府的名義,頒發第二十一號總統令,督促地方各省停止私印劣質銀元。日後擁有銀元印刷權的國內只有一家‘中央銀行’,其餘皆是非法!除此外,政府將在未來一年內折價收購市面上所有的非儲備銀元銀幣,重鑄儲備銀元!”

根本不給其他人反對的意思,他直接搬出了未來高達數億的鐵路公債,都是以儲備銀元的方式進行債務償還。直接廢掉了包括‘袁大頭’在內的所有銀元,真正的罷黜百家制幣、獨尊‘儲備銀元’!

鐵路公債目前在三國內已經先後募集發行完畢,基本上都進入了機械採購的環節。一提到它,連之前醞釀着要從中攪局的段祺瑞、徐世昌都閉上了嘴。因爲已經超出了他們能夠攪動的範疇了!

擔任會議記錄的國務秘書杜司馬筆端刷刷刷走動,記錄了當天達成地第一項原則性安排。心裡感慨:國務會議吵了兩天都沒有議決,總統一回來就把事情給辦成了。這就是差距!

第100章 新兵第524章 走向和談(下)第386章 網第736章 罵名我來當1第99章 鹽業(4)第573章 山東危機(5)第175章 三人同行(下)第692章 重要2第519章 刺袁(下)第160章 馬榮成疾走拿荊門第425章 政局亂象第48章 炮八標據守中和門第2章 這裡是哪?第192章 借事欲動,發難漢川第285章 借刀殺人第680章 蘇俄第102章 鄂中革命軍分政府第574章 山東危機(6)第269章 情報司第708章 鄭和計劃第542章 過渡內閣(下)第340章 成都戰役(完)第212章 軍務會議、居正逼宮(上)第365章 分權與集權第546章 孫黃抵京第287章 都是名人第567章 一觸即發(3)第180章 工作餐第634章 中俄之戰2第六百一十章第37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4)第184章 打草驚蛇(下)第219章 孝感集合(下)第108章 視察新兵(上)第187章 陳小六第638章 中俄之戰4第443章 大戰序幕第67章 低調第133章 骯髒的政治(上)第21章 遭遇革命新軍(上)第116章 掃平內患(2)第597章 轟炸第37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4)第438章 大戰起第354章 民心第638章 中俄之戰4第120章 漢口來的鹽商?第484章 遠東準盟友(中)第458章 呼聲第255章 小戰第129章 落魄的騙子(中)第502章 一觸即發第504章 護國肇始(下)第663章 亞瑟·貝爾福第273章 喜訊!捷報(下)第634章 中俄之戰2第525章 海軍決定第308章 戰重慶(上)第599章 毒氣第589章 佈置與陰雲第665章 全殲遠東集團軍第549章 國防與教育第72章 後手第697章 矛盾激化4第203章 接觸第704章 吹響了戰爭的號角第255章 小戰第280章 內閣總理大臣第1章 貨幣金融情報科第458章 呼聲第665章 全殲遠東集團軍第274章 武勝關大捷第630章 攻陷庫倫2第526章 歸降第107章 摩擦第629章 攻陷庫倫1第469章 阿司匹林第23章 遭遇革命新軍(下)第580章 青島之戰(4)第423章 亂第59章 恩威並重(下)第341章 天下第642章 南洋變局2第653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5第428章 法西斯化(下)第639章 中俄之戰5第501章 國外國內2第393章 共和黨黨魁第362章 餘波(中)第664章 面見第33章 買槍(下)第249章 暗殺之變第4章 方老先生第419章 三年計劃(上)第593章 李大總統的算盤第359章 湖北變(中)第577章 青島之戰(1)第339章 成都戰役(五)第727章 遼東惡戰2
第100章 新兵第524章 走向和談(下)第386章 網第736章 罵名我來當1第99章 鹽業(4)第573章 山東危機(5)第175章 三人同行(下)第692章 重要2第519章 刺袁(下)第160章 馬榮成疾走拿荊門第425章 政局亂象第48章 炮八標據守中和門第2章 這裡是哪?第192章 借事欲動,發難漢川第285章 借刀殺人第680章 蘇俄第102章 鄂中革命軍分政府第574章 山東危機(6)第269章 情報司第708章 鄭和計劃第542章 過渡內閣(下)第340章 成都戰役(完)第212章 軍務會議、居正逼宮(上)第365章 分權與集權第546章 孫黃抵京第287章 都是名人第567章 一觸即發(3)第180章 工作餐第634章 中俄之戰2第六百一十章第37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4)第184章 打草驚蛇(下)第219章 孝感集合(下)第108章 視察新兵(上)第187章 陳小六第638章 中俄之戰4第443章 大戰序幕第67章 低調第133章 骯髒的政治(上)第21章 遭遇革命新軍(上)第116章 掃平內患(2)第597章 轟炸第37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4)第438章 大戰起第354章 民心第638章 中俄之戰4第120章 漢口來的鹽商?第484章 遠東準盟友(中)第458章 呼聲第255章 小戰第129章 落魄的騙子(中)第502章 一觸即發第504章 護國肇始(下)第663章 亞瑟·貝爾福第273章 喜訊!捷報(下)第634章 中俄之戰2第525章 海軍決定第308章 戰重慶(上)第599章 毒氣第589章 佈置與陰雲第665章 全殲遠東集團軍第549章 國防與教育第72章 後手第697章 矛盾激化4第203章 接觸第704章 吹響了戰爭的號角第255章 小戰第280章 內閣總理大臣第1章 貨幣金融情報科第458章 呼聲第665章 全殲遠東集團軍第274章 武勝關大捷第630章 攻陷庫倫2第526章 歸降第107章 摩擦第629章 攻陷庫倫1第469章 阿司匹林第23章 遭遇革命新軍(下)第580章 青島之戰(4)第423章 亂第59章 恩威並重(下)第341章 天下第642章 南洋變局2第653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5第428章 法西斯化(下)第639章 中俄之戰5第501章 國外國內2第393章 共和黨黨魁第362章 餘波(中)第664章 面見第33章 買槍(下)第249章 暗殺之變第4章 方老先生第419章 三年計劃(上)第593章 李大總統的算盤第359章 湖北變(中)第577章 青島之戰(1)第339章 成都戰役(五)第727章 遼東惡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