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南遷之議

且說我一反常態向李巖大吐苦水反倒將他弄得驚慌失措連連的勸慰我了什麼天下百姓不能沒有我義軍不能沒有我他也不能沒有我我就是他的苦海明燈我就是他的精神領袖……

總之是對我極盡崇拜機不可失我趁這這個機會向他不斷灌輸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的思想更是將拯救萬民於水火的擔子猛猛地向他肩上壓並且把將他拉上賊船說成了投身於轟轟烈烈的革命當中。

當然了對於“革命”這個新名詞李巖還有些摸不清頭緒我耐心的給他解釋將從前政治思想品德課上學到的一切統統的灌輸到他的腦子裡去這種不成體系沒有章法的理論理解起來當然不容易好在李巖的領悟能力不是一般的高。再加上我舌綻蓮花高的煽動本領沒有多少時間就將李巖變成了我第一個忠誠的革命者。

這得益於李巖在情感上遭受了猛烈的打擊喪失了因何而戰爲誰而戰的信念並因父母的自殺而充滿自責。這個時候他的情感世界是十分空虛的只有讓他點燃新的希望並且對自己曾經所作的堅定信念才能讓他重新燃起戰鬥的慾望。

無疑這時樹立一個崇高偉大的理想讓他的精神有所寄託對未來充滿希望是治病的良藥我雖然是獸醫但是這心病當用心藥醫的道理還是明白的。李巖眼神中再次逐漸恢復了從前的那種自信並對美好的革命前景充滿期待當我說到準備去登州組織朝鮮大軍徹底佔領中原的時候李巖有些驚愕或許是還沒有做好思想準備其實誰都明白朝鮮的野心已經不在遼東寸隅之地了以他的實力應該走的更遠。

但是隨後他也就釋然了朝鮮的軍隊無疑是我們實現大一統富強民主的堅實保障指望李自成的農民軍恐怕不會有多大作爲這些天他同我一樣對農民軍十分失望這大抵上是因爲這些人的文化素質實在是太低了因此思想覺悟也很難一時提高。

藉着去漢中勘察敵情的緣由我們一行人踏上了經山西往山東的路程。這一路雖然艱難但是憑着衆人堅強的意志和我不斷灌輸的革命思想衆人的思想覺悟不斷提高對前途充滿了希望……

北京城裡的崇禎皇帝此時得到皇太極再次出兵的消息暴跳如雷在他的計劃裡是不存在這一節的因爲在醞釀圍剿計劃的時候他已經“充分”的考慮到了八旗的威脅並且通過和八旗的議和將這種威脅消弭於無形。

事情要從洪承籌剛和八旗接戰開始說起自八旗開始侵擾甘肅陝西開始洪承籌就奉命抵擋八旗入侵經過幾次大規模的戰役洪承籌認識到八旗的戰力不是明軍可以輕易抵擋的但同時也現了八旗致命的弱點那就是物資接濟不上。只要採用堅壁清野的辦法憑堅城高牆八旗不戰自退但是這種方法無法在這個時候實施原因在於義軍在後方的不斷騷擾使得明軍沒有穩定的後方糧草的問題同樣難以解決很大程度上義軍幫了八旗的忙使得明軍尾不能兼顧。

皇太極和洪承籌接觸幾次以後對這個人也是戒心重重將之歸爲袁崇煥外對大清國威脅最大的人但是有一點好洪承籌沒有袁崇煥那麼頑固更知道如何變通很快的雙方達成了一種默契並且私下裡暗通款曲。皇太極提出要求:希望明朝能提供一定數量的糧食這樣他們將放棄對明朝的敵對態度並且協助明朝對付遼東的袁崇煥部這種類似於僱傭軍一樣的協議讓洪承籌十分看好更是大力的說服崇禎接受這種請求。

洪承籌將農民起義說成是威脅大明江山的真正禍患而滿清不過是跳樑小醜一旦肅清國內叛亂他可以帶兵如同犁庭掃穴一樣效仿當年霍去病將八旗徹底驅逐出塞外而那時崇禎也就成了漢武大帝成就不世的功勳爲世人所敬仰。

當皇帝的沒有不愛聽好話了尤其是這種歌功頌德的好話自從剪除閹宦以後很久沒有人說他是英明君主了更沒有人帶給他希望如果有那也是過去的事了對於袁崇煥他的內心總是十分複雜的而此刻得知袁崇煥未死並且佔據遼東總是讓他惴惴不安深恐袁崇煥何時帶兵入關來報復他。這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畢竟遼東、蒙古以及義軍的三面夾擊讓大明朝惴惴不安。

正是在這種形勢下崇禎的心活了“攘外必先安內!”再加上洪承籌等一干大臣的攛掇大明朝授權洪承籌和皇太極私下裡達成協議雙方停止敵對狀態各自收復失地明朝答應開放張家口至山海關一線同意和女真人進行邊市貿易雙方交換戰馬和糧食。這一切都在極其隱秘的情形下進行的由於我遠離朝鮮和義軍流動作戰並沒有得到消息。這正是明軍得以集中優勢兵力圍剿義軍的主要原因可以說前期成果還是不錯的至少黃河以南已經肅清義軍差一點被撲滅若不是衆人的努力再加上我極具煽動力的口號恐怕李自成早就吃了牢飯等着秋後問斬了。

崇禎皇帝在政治上畢竟還很幼稚此時的他不過剛剛二十歲如何鬥得過老奸巨猾的皇太極得到了所需要的糧食和物資皇太極翻臉不認人不但要收回失地而且還要佔領河套平原。這讓崇禎覺得自己簡直就是被皇太極耍弄瞭如何能不暴跳如雷。

“洪承籌呢宣他入京他到底和皇太極簽訂了什麼樣的協議這簡直就是賣國賣國!”崇禎在朝堂上大爲光火寧夏被襲而此刻代善的大軍已經抵達承德聲稱要借道山海關出關這不就是打劫麼山海關無論如何是不能開放的如果開放肯定是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但是如若不借八旗很有可能從張家口直接突破長城再上演一次北京之戰這一次沒有袁崇煥也不可能有朝鮮援兵京城危矣!

“怎麼辦你們說怎麼辦!”崇禎衝着大臣們問道這些人已經深知崇禎喜怒無常一不小心撤職罷官是小丟了小命才大。所以一個個面面相覷誰也不肯說話。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朝堂上仍然鴉雀無聲這幫文臣們既然很難給崇禎一個滿意的答覆那麼在沒有確定皇帝會接受自己的建議之前誰也不敢妄言。

對崇禎帝來說有一個或許過於自私的辦法那就是放棄危在旦夕的北京乃至整個北方讓朝鮮和女真去拼個你死我活憑藉長江天險扼守江南就好像當初南宋朝廷一樣苟延喘也能維持個百十來年其間大有可能出現一個岳飛一樣的大英雄直搗黃龍也說不定。可是這個念頭在崇禎腦海裡一晃而過馬上被他否定了眼見北方即將大定叛賊已經被壓制在陝西甘肅一帶被剿滅似乎也是指日可待的事。就這樣放棄大好河山自己一定會背留下千古罵名的。

崇禎皇帝腦袋一搖將這個想法從自己的腦子中清除出去眼見着衆大臣誰也不肯爲自己分憂心中心灰意冷之極。

“罷了散朝吧。溫體仁、李明睿、李邦華、呂大器你們幾個留下。”被叫到名字的人無不心中一顫崇禎皇帝找自己絕對不是什麼好事但是皇命難爲也只能硬着頭皮留下來散去的衆大臣都向這幾位投來同情的目光很有可能明天這當中的某人就看不到了。

德正殿裡溫體仁等人戰戰兢兢的站在那裡等待崇禎皇帝的文化這時崇禎換了一襲便裝走進德正殿少有的溫和的對衆人說道:

“各位愛卿你們都是朕倚重的重臣值此國家危難的時候朕還是要依靠你們的所以才把你們叫道這裡來希望你們獻計獻策幫朕度過這個難關將來的封賞自然不會少了你們的。”崇禎很少這樣和顏悅色的對衆大臣說話尤其是最近壞消息一個接一個的傳來本來剛入秋的時候捷報頻傳崇禎正經高興了一陣子可是這刻絕對不會能有這樣的體貼下臣。他越是這樣衆人越是害怕你看我我看你的都希望有人能先出頭最後還是溫體仁開了口事實上這裡他的官銜最大不開口皇帝也會問到的還不如主動一點。

“皇上微臣看應該招洪承籌火進京以防不測陝西甘肅乃不毛之地歷來匪患不斷留孫傳庭繼續圍剿李自成部已經夠了還是京畿重地重要。”他這簡直就是廢話遠水解不了近渴除非是飛否則身在陝甘的洪承籌說什麼也不可能在半個月內抵達京師更何況還有八旗在那裡虎視眈眈大軍一撤不就是放任陝甘不管了麼。皇太極看中的就是這點讓明朝尾不能兼顧遼東難攻則下北京北京難攻則和而圍之解北京之圍就必然放棄陝甘總是得讓他吃上一頭。

“皇上臣有一策不知當不當講此策說出來皇上必制臣死罪。”江西籍官員、翰林學士李明睿小聲的說道。

“哦你有什麼好辦法儘管說出來朕又不是不講理的人怎麼會怪罪卿家呢!”崇禎大度的說道還真讓他自己說對了他還就是不講理的人可是誰又敢說呢李明睿一咬牙抱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想法說出了自己的辦法來。

他顫顫巍巍的說道:“如今八旗已經逼臨京城朝廷正值危急存亡之秋唯一明智的選擇就是遷都南京。”此話一開口不光其餘衆人具是大驚就是崇禎皇帝也作大驚裝既而指着天對李明睿說道:

“此事甚重卿不可草率而言。上天未知如何?”其實他這句話已經有了轉機沒有直接批駁更沒有暴跳如雷的場面久居官場的李明睿還如何不懂所以李明睿膽子一壯略加思索繼續說道。

“惟命不於常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天命微密全在人事人定勝天。皇上此舉正合天心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知幾其神況事勢已至此極。詎可輕忽因循一不決異日有噬臍之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皇上可內斷之聖心外度之時勢不可一刻遲延者也!”

翰林學士不愧是翰林學士說話也文鄒鄒的但意思並不難懂崇禎也算是一個文化人如何不知道他話中的含義。崇禎帝本來大可以爲維護他君主的意志而對這段涉及其道義責任的議論大雷霆但這一次他並未將其視爲臣下對自己的責難反在確認四周除了幾個自己“知心”的大臣外再無其他人偷聽後問道:

“此事我早就在心中打算想當年太祖龍興於江南可見我大明龍脈在南而不在北但是此事因一直無人提出故推遲至今汝意正與朕合但外邊諸臣不從奈何?”

“皇上李大人這是好計策啊外面那些大臣爭功請賞一個比一個有本事但是真正爲皇上解憂的能有幾個且不論李大人這提議和不合時宜單是這份赤膽忠心就值得褒揚。”溫體仁最善於揣摩上意崇禎皇帝露出這口風他還如何不懂連忙巴結道。

“是啊是啊李大人說的極是皇上不妨考慮遷都南京。”其餘幾個也不肯放過這個和皇帝步調一致的機會都大獻殷勤。

崇禎帝明確表示了自己的立場心中也怕羣臣反對可是沒想到效果這樣好心中不禁狂喜說實在的他在這北京城裡是一天也呆不下去了這就彷彿是一座牢籠每天都會有來自北方的各種不利消息。尤其是上次北京被圍至今他還心有餘悸所以見衆人支持自然是高興又詢問起南遷的具體步驟他將如何出京?

李明睿提出最佳路線是取道山東裝作到文王與孔子廟朝聖。一旦到了曲阜御駕便可快馬加鞭南下2天內即可趕到比較安全的淮安地界。那時——李明睿向皇上保證——舉國上下必羣情振奮

“因爲皇上一旦出現在京城之外國之龍虎必起而響應陛下遂可握天下於股掌之中。”隨後李明睿又斗膽警告說如果皇上仍在京城廝守尊位則明朝必亡。崇禎皇頗爲其言所動簡短答道:

“知道了。此事重大爾等且密之切不可輕泄泄則重罪。”遂令四人退下自己返回後宮。

這一夜崇禎一直處於準備南遷的興奮之中以至於整夜未眠清晨的時候他又召李明睿進宮向他提出了一連串問題。中途接應部隊有何安排?誰來統領?中途在何處駐紮?李明睿打算先秘密派遣將領至濟寧部署接應部隊並在比較安全的濟寧、淮安兩地安排駐地。

“但接應部隊從哪裡調集?”崇禎又問道。

這到難倒了李明睿不得不承認所有明軍主力不是用於鎮守關口抵禦義軍就是在邊地抗擊八旗。京城關門兵也不能全部抽出因爲必須留下部分軍隊護衛留守北京的官員。所以只能暗中派遣一些朝中官員從京畿八府徵募新兵但是這也不可靠這種舉動一定會被敵人所察覺代善的部隊隨時都可以越過長城那樣護送崇禎南下就成了一件十分危險的事。

“皇上您看直隸總督孫元化可否他手上有精兵數萬並且孫大人善於火器想來就算遇到八旗他們也必將望風而逃北京保衛戰孫元化的及時來援以及他部隊的戰鬥力給了衆人很深的印象若不是因爲靠近京畿重地維護京師安全這次剿匪也早就派他的部隊上了。”李明睿極力的推薦孫元化這是因爲孫元化手裡有了錢也不是死教條在我的薰陶下也知道變通了每年都會孝敬京城裡高官大量的銀子所以口碑自然是很好。

“嗯不錯只是聽聞他和那個朝鮮的李開陽關係走的很近朝鮮和登州經常有所往來這樣的事交給他辦……”崇禎沒有說下去可那意思還是不放心孫元化畢竟這是涉及自己的身家性命一點也馬虎不得。

“皇上孫大人忠心耿耿萬不會勾結李開陽圖謀不軌登州和朝鮮進行貿易獲利最大的是我們這兩年宮裡的用度可大多都是孫大人供奉的。”李明睿添油加醋的說道。

“嗯可以考慮!”崇禎不置可否的答道。

第17章 議戰第27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2章 逼宮第17章 焚村第8章 先進是塑造的第18章 身世之謎第27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20章 罷課第16章 劫匪第3章 暗流第18章 審問第2章 賭注(上)第24章 堂吉訶德計劃(下)第25章 軍事改革(上)第26章 新婚第19章 心想事成第3章 遭遇第30章 天花第9章 絞殺潘多拉的盒子下第11章 圈錢第26章 圍點打援第11章 西學人才第19章 藩鎮第21章 次品第31章 反叛(下)第21章 次品第33章 圈套第28章 拔絲地瓜第22章 大海戰(一)第10章 給史可法的一封信第17章 雙寶第26章 賦稅第21章 青樓爭鋒第13章 驚人之舉第29章 初春(上)第22章 遊說第8章 造反第15章 激戰第3章 治人第6章 進軍第13章 討論(上)第23章 驚豔(下)第12章 多事之秋第17章 重逢第7章 備戰第6章 一樁生意第16章 劫匪第29章 升官第18章 身世之謎第28章 鄧家(下)第26章 軍事改革(下)第18章 糧食和土地第15章 伊始第11章 籌備南行第14章 反思(上)第24章 刺殺第22章 鄧希晨的情史第29章 大勝利第15章 伊始第15章 密謀第31章 籌備第30章 天花第27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1章 羅剎騎兵第12章 嬉鬧第2章 醫狗第24章 射馬擒王第3章 生動課堂第17章 重逢第18章 初抵王京第37章 黃雀在後(下)第10章 平壤大學第7章 城下之盟(二)第30章 嫌隙第9章 獻計第10章 對馬海戰(二)第22章 強毒攻擊第22章 商路(下)第34章 攻其必救第14章 自賣自誇第1章 出征第17章 議戰第21章 政體第26章 賦稅第17章 焚村第18章 軍妓(上)第30章 天花第37章 黃雀在後(下)第12章 瞞天過海(下)第2章 賭注(下)第38章 斷壁殘垣(上)第21章 政體第13章 討論(上)第19章 插足江西第28章 吃癟第12章 開學第31章 籌備第22章 遊說第18章 身世之謎
第17章 議戰第27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2章 逼宮第17章 焚村第8章 先進是塑造的第18章 身世之謎第27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20章 罷課第16章 劫匪第3章 暗流第18章 審問第2章 賭注(上)第24章 堂吉訶德計劃(下)第25章 軍事改革(上)第26章 新婚第19章 心想事成第3章 遭遇第30章 天花第9章 絞殺潘多拉的盒子下第11章 圈錢第26章 圍點打援第11章 西學人才第19章 藩鎮第21章 次品第31章 反叛(下)第21章 次品第33章 圈套第28章 拔絲地瓜第22章 大海戰(一)第10章 給史可法的一封信第17章 雙寶第26章 賦稅第21章 青樓爭鋒第13章 驚人之舉第29章 初春(上)第22章 遊說第8章 造反第15章 激戰第3章 治人第6章 進軍第13章 討論(上)第23章 驚豔(下)第12章 多事之秋第17章 重逢第7章 備戰第6章 一樁生意第16章 劫匪第29章 升官第18章 身世之謎第28章 鄧家(下)第26章 軍事改革(下)第18章 糧食和土地第15章 伊始第11章 籌備南行第14章 反思(上)第24章 刺殺第22章 鄧希晨的情史第29章 大勝利第15章 伊始第15章 密謀第31章 籌備第30章 天花第27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1章 羅剎騎兵第12章 嬉鬧第2章 醫狗第24章 射馬擒王第3章 生動課堂第17章 重逢第18章 初抵王京第37章 黃雀在後(下)第10章 平壤大學第7章 城下之盟(二)第30章 嫌隙第9章 獻計第10章 對馬海戰(二)第22章 強毒攻擊第22章 商路(下)第34章 攻其必救第14章 自賣自誇第1章 出征第17章 議戰第21章 政體第26章 賦稅第17章 焚村第18章 軍妓(上)第30章 天花第37章 黃雀在後(下)第12章 瞞天過海(下)第2章 賭注(下)第38章 斷壁殘垣(上)第21章 政體第13章 討論(上)第19章 插足江西第28章 吃癟第12章 開學第31章 籌備第22章 遊說第18章 身世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