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插足江西

白蓮教和很多其他的宗教一樣他的教義看上去沒有什麼不妥尤其是立教之初教人向善像早期的白蓮教崇奉阿彌陀佛提倡唸佛持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合稱五戒)以求往生西方淨土教義與佛教淨土宗大致相同。

後來茅子元採用天台宗教理繪製《圓融四土三觀選佛圖》用佛像、圖形和比喻來解說佛土的高低;簡化並統一前人制作的唸佛修懺儀式制定《白蓮晨朝懺儀》。先前的淨土結社參加者之間只是鬆弛的社友關係社與社互不相屬茅子元將其改爲師徒傳授、宗門相屬。他在崑山澱山湖建白蓮懺堂自稱導師坐受衆拜又規定徒衆以“普覺妙道”四字命名從而建立了一個比較定型的教門。

正是因爲白蓮教簡單的修行法門再加上不忌婚嫁不剃不穿僧衣極大的吸引了民衆擴延之勢不斷加快元朝至大元年138朝廷忌白蓮教勢力過大下令禁止。經廬山東林寺白蓮堂主僧普度奔走營救白蓮教纔在仁宗即位1311年後恢復合法地位及至至治二年1322其活動又被限制。

自此白蓮教走上了和朝廷對立的道路到明中葉以後民間宗教名目繁多有金禪、無爲、龍華、悟空、還源、圓頓、弘陽、彌勒、淨空、大成、三陽、混源、聞香、羅道等數十種有的一教數名。它們各不相屬且教義、儀軌頗多岐異信奉的神極爲繁雜有天宮的玉皇、地獄的閻王、人間的聖賢等等最受崇奉的是彌勒佛。各教派撰有自己的經卷稱爲寶卷統治者認爲這些不同的教派實際上仍是白蓮教民間也籠統地稱它們爲白蓮教。

白蓮教的歷史在銘嵐口中到來又是另外一番感受宗教的誕生被認爲是愚弄人民的不錯但是後來宗教本身似乎也被他自己愚弄了他宣稱自己博愛無求寬恕仁和但是正是宗教引了世界上的不多見的血腥戰爭難以自圓其說!

歐洲最有名的就是十字軍東征他們爲的是擊潰他們認爲的異教徒那些不信奉天主的人和國度這場戰爭幾乎持續了百年但是什麼也沒有得到只有屍體和廢墟一種自認爲文明的文明毀掉了另一種文明!在中國這樣的事很多隻要熟讀歷史就會知道。

中國長期以來一直存在道家和佛家的爭持。很久了從佛教傳入中國的那天就開始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佛教的盛行始於晉後南北朝無疑他那時幾乎已經被確認爲中國的本土文化了至少是被同化了。但是依舊是其他教派排斥的對象生存空間總是有限的容不得別人侵佔尤其佛教被統治階級確認爲愚弄百姓的手段當然統治階級自己也被愚弄了但是最不甘心的是道教“老子是坐地戶幹嗎讓你搶了飯碗”於是道教開始反擊道人最有利的武器是人類對於長生不老的幻想。

道教投其所好皇帝總是希望自己不死的那我就煉丹所以可以看到中國歷史上幾乎每個朝代都有這樣的皇帝想着法的不死結果比誰死的都早。秦始皇開始到漢代風行那時道家是老大直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是他還是想長生不老。可是都失敗了老道們丟盡了顏面統治者開始不信任他們這時佛教來了帶來了不同的思想這在當時必然是驚天地的。所以皇帝們紛紛投效佛家然而時間一久就會有人沒耐心和尚不會煉藥沒法長生。天天在那嘮叨老道就好了會煉丹先不說能不能長生但至少在牀上很管用皇帝們面對那麼多美女其實是滿無奈的有了老道的靈丹多少可以威風一陣子。儘管他們的祖輩都死在這東西上可是這幫人就是沒記性照吃不誤所以從唐代開始你就數吧看多少人死在這頂上到了明代更深。

這也是王氏父子組織白蓮教得以壯大的原因在這個時代科學極不達信奉神靈幾乎成了百姓精神世界的唯一選擇也成爲他們暫時忘記冷酷現實的精神寄託都將希望寄託在來生。

“先生如果您需要我可以讓哥哥聯絡各地教衆歸於您的旗下。”銘嵐有些惶恐的說道自從她的身份被我知道以後她總是有些誠惶誠恐畢竟白蓮教在這時被定爲邪教她也自然就成了邪教聖女怕被我輕視的心理一直在她內心作祟給我講白蓮教的歷史淵源估計也是想讓我正確認識白蓮教。

“銘嵐既然你已經決定忘記歷史就不要再提這些了至於白蓮教以及你的哥哥我自有安排你安心的養病其他的都不用你想了。”我勸慰道。

此時我們正乘船北上銘嵐的身體好了一些以後我們告別張家村的村民從大山裡出來沿運河北上此時大船在河面上一蕩一蕩的看着銘嵐有些消瘦的臉頰我心疼得說道。這些事確實不該讓她這樣的弱女子去費心勞神其實銘嵐並不算柔弱從前我們一直被她柔弱的外表“矇騙”了以銘嵐的技藝即使是男子也不恐多讓掩藏如此之深無疑是想忘記過去我也就沒有必要讓她爲此事勞神了。

這些天王銘建一直對自己的去留忐忑不安看着銘嵐一天一天的好轉他內心深處十分高興尤其是我並沒有因爲銘嵐的身份而輕視她反而待她更好這讓王銘建十分感動。然而於此同時他也爲自己的命運擔憂擔任我的親衛隊長已經不太可能了這時親衛隊已經由副隊長孫福亮接手衆人不知道我爲什麼這樣安排而我也只說王銘建另有他用。

對於自己前途的未卜王銘建憂心忡忡這兩年他在朝鮮已經習慣了這樣緊張而有節奏的生活並且以成爲我的親衛隊長而自豪可是眼前的這一切隨着自己身份的暴露都結束了自己的命運也因此再次撲朔迷離。

“銘建!”我親切的稱呼王銘建道他現在是我名副其實的大舅哥自然要親切一些。

“先生有何吩咐?”對於我如此客氣他反而有些不習慣了。

“沒什麼我想找你談談今後的去向!”這時臨近傍晚船已經靠岸我們下船在運河邊慢慢的走着遠處幾個親衛遙遙的跟着以防不測。夕陽的餘光投射在這個曾經在江湖摸爬滾打的山東漢子身上此時的他或許比當年初出草莽更成熟了一些吧。

“江湖是什麼樣子?真的有各門各派麼?”我不解的問道這個問題我也曾經問過李傑可是他笑而不答畢竟他是屬於鄧家的只能算是半個江湖人半個買賣人。

“江湖?”這個詞被我提起王銘建彷彿在翻開塵封的回憶一樣沉吟了好一會纔回答道:“江湖是什麼?說來慚愧先生我也說不清楚或許從來就沒有人能說清楚至於先生所說的各門各派確實是存在的可是他們被朝廷控制的十分嚴密門下的弟子以及家人都被朝廷記錄在案稍有不軌就會被株連所以所謂的江湖這些門派中人並不多倒是綠林人物不少他們打家劫舍呼嘯山林朝廷卻拿他們沒有辦法剿了又剿可是比雨後春筍生得還快尤其是這些年自從白蓮教起事以後再加上女真人在東北崛起朝廷已經顧不上這些了門派中人也偶爾會在江湖中走動可是不敢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

王銘建這話並沒有讓我對所謂的江湖有什麼更深的瞭解反而是一頭霧水。

“那你們都靠什麼聯繫又如何營生!”這話顯然問得外行王銘建有些笑意但是還是耐心的給我解釋道:

“像我白蓮教主要靠各地信徒繳納積香錢這些錢又稱朝貢像我祖父和父親自創建聞香教以來廣納信徒朝貢從來不少沒有起事前在家鄉廣置田莊因勢力龐大在衆多教派中處於特殊地位影響尤大。至於其他的人有的販運私鹽有的打家劫舍還有的作保鏢護院反正是三教九流各行各業都有。鄧家手下就豢養了很多江湖人和各門派的關係更是實非淺很多門派都靠鄧家的接濟他們的門人也有很多在鄧家營生。至於鄭氏更是廣納海上豪傑皇帝也拿他沒有辦法隨後就是我白蓮教了雖然朝廷現在嚴令禁止可是各地仍舊有教徒活動很多分舵都秘密建立只要先生登高一呼估計天下必能羣雄響應。”

對於號召教衆造反我興趣不大這些教衆多是農民沒有經過正規的軍事訓練其作戰能力恐怕還不如義軍所以別看白蓮教號稱二百萬教衆可是一造起反來三個月就被撲滅了讓手無寸鐵的農民和武裝的士兵對抗無異於以卵擊石。

“這個到不着急天下還沒有到大變的時刻等到了時候這些教衆或許會派上用場我今天要和你談的是想讓你創建一塊根據地。”我不緊不慢的說道。

“根據地?”對於這個名詞王銘建不是不熟悉在軍校我專門講過游擊戰當時就談過這個根據地的重要性。王銘建不解的是我爲什麼放着百萬教徒不要而是自己去開闢一塊根據地。

“是的根據地這次張家村的經歷讓我感受頗深百姓實在到了無以爲生的境地我讓你創建根據地一方面是聚集力量另一方面也是收攏百姓讓他們有一個活路等到必要的時候千鈞一擊必可收到不錯的效果。”

“先生說的是單以張家村來看百姓確實困苦不堪了的確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了我絕對支持先生登上九五之尊只有像先生這樣的人才配當皇帝。”

王銘建還是脫離不了古代狹隘的思想認爲我是想當皇帝我也不去辯解讓他這樣去想好了畢竟思想的解放還沒有到那地步中國數千年的君主制度也不是可以一朝一夕的改變的於是我笑了笑道:

“要是那樣銘嵐可就成了皇妃你可就是國舅了!”

“不敢不敢戲文裡國舅都不是好東西我不要當這個國舅我就還想給先生您做親衛隊長。”王銘建憨厚的笑道。

“銘建以你的才能和身世作隊長太委屈你了你的宿命應該是疆場成爲一代開疆拓土的名將。”我這話說得王銘建熱血沸騰用崇敬的目光看着我是時候了見到火候以到我吐出心中的計劃。

“銘建此時江浙閩粵因海上貿易而殷實是以不適合展百姓而湖南湖北也因地勢之利暫時少受波及所以我希望你將根據地建立在江西這裡有幾大便利第一江西多山少地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第二江西臨近閩粵江浙便於對你進行補給;再一點就是江西臨近湖南湖北兩個糧倉靠着安徽將來一旦起事可以就勢佔領湖廣這既解決了糧草的問題也解決了兵員的問題你看如何?”

其實從福建出後我就在策劃派人去江西。整個北方已經被義軍折騰得田地荒蕪人口凋零實在沒有展的空間和餘地這種動亂如不扼制的話將會順勢蔓延至湖南、湖北乃至整個南方。歷史上清軍入關到最後平定天下整個中原大地都遭受洗劫致使剛剛萌芽的資本主義被迫停滯重新回到封建專制更是經歷了百年的時間才重新恢復這是我所不願意看到的所以在江西建立一塊根據地以此駐軍養兵必要的時候迅出兵佔領湖廣遏制義軍南來很有必要。

說道江西自然想到井岡山這個革命聖地其地處江西西南部、湘贛交界處的羅霄山脈中段地勢險峻中部多崇山峻嶺兩側是低山、丘陵是個不可多得的建立根據地的好地方最重要的是井岡山中有不少井狀盆地其中心茨坪就是比較寬闊的山間盆地這也是其得名的原因。再加上井岡山的氣候溫和溼潤雨量充沛春季溼潤多雲霧夏天涼爽多陣雨秋季天高水少冬無苦寒雪雨霏當真是一個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的好地方唯一不便的就是交通不利這也正是建立根據地的優點在這裡展不容易被現說藏甲十萬也不爲過(要不當年毛主席也不會選這裡)。

建根據地的事是早就有了打算只是人選一直沒有着落此時王銘建身份的明朗讓我下定了決心派他去有白蓮教的背後支持和羣衆基礎相信他在那裡開展工作會比較順利再有福建和浙江的支援在金錢和物資軍械上也不會有什麼困難。

對於我的提議王銘建思考了很長時間我倆就這樣漫無目的的順着運河向上走終於王銘建停下了腳步神色堅定的對我說道:

“既然先生信任我銘建就是赴死也莫敢不從只怕辜負了先生。”

“你說得哪裡話從私而論你是的我大舅哥從公而論你這兩年的表現很是不錯早就該將你放單飛了無論是計謀還是武功你都是上佳人選只是我一直捨不得你今次也實在是手中難有可信任的人了否則我是萬不會放你走的。我給你提供一個去處你可以到井岡山一代展那裡山高林密且氣候適宜是個不錯的去處當然了這只是一個建議如何展怎樣壯大今後就全要看你自己的了。記住要自信自強有什麼困難就儘管說我一定會全力支持你的無論是錢財物還是兵馬槍都以你優先我要你打造出一支最精悍的山地部隊來。”我鼓勵道朝鮮多山但是山地作戰卻並不擅長女真和蒙古皆善於平原作戰所以構建一支強悍的山地部隊很有必要。

“是的先生說的話我一定謹記在心我這就聯繫教中兄弟只是多年未曾聯繫不知道還行不行。”王銘建聽我這麼說已經躍躍欲試了畢竟不是誰都有機會可以自己獨當一面的。

“不急不急你先隨我去榮陽大會之後再動身前往江西說不準這次大會我們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呢?”

“是先生!”王銘建仍舊謹慎恭敬的對我。

“好了好了我的大舅哥你就別在這樣了我們已經是一家人了還哪裡用那麼客氣你有這個機會是靠自己能力爭取來的。不過醜話說在頭裡白蓮教有的分支口碑可不好你要約束教衆愚弄百姓矇騙鄉里的事情可不許作更要把握好白蓮教今後的去向尤其是教派之爭要把握好分寸否則可別怪我面冷心黑。並且不要以展教衆的形式擴大勢力範圍你的任務是藉助白蓮教而不是依靠白蓮教我要你訓練的是能打仗絕對服從的軍隊而不是一幫只會畫符唸咒的烏合之衆。”

“是的先生我一定牢記先生今日的教導!”可能是習慣了的原因王銘建對我的稱呼始終是改不了口。

第7章 疫苗(上)第8章 血戰第12章 未雨綢繆第6章 瘟疫降臨(下)第24章 忙亂第7章 院判第12章 瞞天過海(下)第16章 毒藥第22章 就職大典第21章 平等麼第10章 對馬海戰(二)第12章 瞞天過海(下)第3章 暗流第4章 手術第16章 毒藥第8章 冰封第5章 南遷之議第26章 軍事改革(下)第13章 討論(中)第15章 激戰第1章 艱難抉擇第8章 城下之盟(三)第11章 對馬海戰(三)第12章 瞞天過海(下)第24章 刺殺第7章 院判第29章 大勝利第31章 籌備第11章 坎坷第20章 罷課第3章 生動課堂第4章 海盜第28章 鄧家(上)第34章 攻其必救第3章 新城(上)第36章 赴會(上)第21章 洞林驚魂(下)第10章 公審大會第13章 授課第12章 開學第28章 鄧家(上)第1章 起航第8章 軍火買賣(下)第6章 進軍第3章 下毒第3章 遭遇第2章 醫狗第26章 新婚第22章 就職大典第15章 伊始第1章 倭亂第5章 天命所歸第33章 解困(下)第18章 提親第30章 百廢待興第13章 驚人之舉第13章 討論(下)第16章 戰淮海(三)第13章 討論(上)第30章 百廢待興第31章 血清第19章 插足江西第27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36章 得償夙願第27章 接戰第17章 各朝各代第27章 我家的醋罈子第25章 羣英會蔣幹中計(二)第13章 鼓動第30章 百廢待興第2章 兩面夾擊第6章 一樁生意第20章 海上梟雄第29章 婚慶第30章 自殺第33章 解困(上)第23章 漢軍第29章 大勝利第15章 香豔旅程第6章 辯論第11章 對馬海戰(三)第7章 打自己的仗讓別人去說吧第6章 危機(一)第27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20章 好你個鄧希晨第32章 歸途第14章 瘟疫(一)第11章 籌備南行第18章 糧食和土地第30章 百廢待興第10章 公審大會第16章 敲竹槓第5章 天命所歸第6章 正人君子第25章 軍事改革(上)第26章 賦稅第8章 發展大計第24章 忙亂第1章 出征
第7章 疫苗(上)第8章 血戰第12章 未雨綢繆第6章 瘟疫降臨(下)第24章 忙亂第7章 院判第12章 瞞天過海(下)第16章 毒藥第22章 就職大典第21章 平等麼第10章 對馬海戰(二)第12章 瞞天過海(下)第3章 暗流第4章 手術第16章 毒藥第8章 冰封第5章 南遷之議第26章 軍事改革(下)第13章 討論(中)第15章 激戰第1章 艱難抉擇第8章 城下之盟(三)第11章 對馬海戰(三)第12章 瞞天過海(下)第24章 刺殺第7章 院判第29章 大勝利第31章 籌備第11章 坎坷第20章 罷課第3章 生動課堂第4章 海盜第28章 鄧家(上)第34章 攻其必救第3章 新城(上)第36章 赴會(上)第21章 洞林驚魂(下)第10章 公審大會第13章 授課第12章 開學第28章 鄧家(上)第1章 起航第8章 軍火買賣(下)第6章 進軍第3章 下毒第3章 遭遇第2章 醫狗第26章 新婚第22章 就職大典第15章 伊始第1章 倭亂第5章 天命所歸第33章 解困(下)第18章 提親第30章 百廢待興第13章 驚人之舉第13章 討論(下)第16章 戰淮海(三)第13章 討論(上)第30章 百廢待興第31章 血清第19章 插足江西第27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36章 得償夙願第27章 接戰第17章 各朝各代第27章 我家的醋罈子第25章 羣英會蔣幹中計(二)第13章 鼓動第30章 百廢待興第2章 兩面夾擊第6章 一樁生意第20章 海上梟雄第29章 婚慶第30章 自殺第33章 解困(上)第23章 漢軍第29章 大勝利第15章 香豔旅程第6章 辯論第11章 對馬海戰(三)第7章 打自己的仗讓別人去說吧第6章 危機(一)第27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20章 好你個鄧希晨第32章 歸途第14章 瘟疫(一)第11章 籌備南行第18章 糧食和土地第30章 百廢待興第10章 公審大會第16章 敲竹槓第5章 天命所歸第6章 正人君子第25章 軍事改革(上)第26章 賦稅第8章 發展大計第24章 忙亂第1章 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