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羣英會蔣幹中計(一)

皇太極的這一仗並沒有撿到任何便宜反而損兵折將於是不敢再逼近北京駐兵在海子、採囿之間。

大帳內衆貝勒都寒着臉一言不。皇太極的七哥阿巴泰由於作戰時並沒有按照計劃進行攻擊打亂了原先的佈置按軍律是要削爵的所以他先出言自責:

“大汗此仗阿巴泰罪無可恕還請大汗治罪!”其餘衆人也紛紛檢討本來這一仗是該獲勝的以八萬之衆對付一萬多的明軍哪有不勝的道理可是偏偏明軍誓死抵抗十分頑強再加上依託城牆等有利地形使得八旗損失慘重。

皇太極甚知此時正是到了最危險的時刻萬萬不能自亂陣腳使得軍心浮動於是說道:“阿巴泰在戰陣和他兩個兒子失散爲了救自己的兒子纔沒有按照預定的計劃作戰這並不是膽怯畏戰也不是臨陣脫逃算不得大罪就此作罷現在我們不是要追究誰的責任而是想辦法打破這種僵局。”看了看衆人他又接着道:

“十五年來我們從未遇到過像袁崇煥這樣的勁敵也沒想到袁崇煥部如此善戰所以此戰敗就敗於袁崇煥之手我們必須想辦法將袁崇煥除掉這樣才能達到這次作戰的目的逼迫明朝皇帝議和拿到我們想要的東西。”

“大汗說的是這個袁崇煥實在是我們的勁敵不容小視可是如今明軍真正善戰的也就他所部的不到一萬人我看我們還是休整過後再行攻擊就不信以我們八萬大軍吃不掉這一萬人。”思格爾輸的不服明明敵軍就那麼點人馬怎麼能敗在袁崇煥手下呢!

“不此時萬不可義氣用事衆位不要忘了我們此次來攻的目的既然北京城不好打我們原也不必去打塗耗兵力只要留一部牽制袁崇煥的兵力剩下的倒應該去俘獲漢人的工匠獲得充足的糧草這纔是正理只要我們在北京附近不斷的騷擾敵軍我不信坐在城裡的皇帝會看着他的子民都作了了我們的奴隸!”皇太極否決了思格爾的提議現在他有些風聲鶴唳了尤其是和袁崇煥對戰不知道爲什麼總是有一些恐懼原本以爲以數萬大軍雷霆萬鈞之勢必然能摧枯拉朽一樣將袁崇煥的部隊撕裂可是誰想到居然敗了現在不是面子的問題北京城沒有打下來每留在中原多一天就多一天的危險。他必須考慮自己的退路。

於是在皇太極的命令下八旗開始肆無忌憚的在北京郊外大舉燒殺出氣。京城裡的居民們每天都能看到城外的黑煙到了晚上則是火光熊熊在皇太極的授意下京郊的住民一波又一波的被驅趕向北京城很快城外就聚集了很多難民。在讓不讓這些難民進城的問題上崇禎皇帝猶豫不決當年就是因爲混入了女真人遼陽等城才被破的此刻難保這些難民中沒有女真人的奸細。生性多疑的崇禎皇帝這刻是不敢再信任任何人了。所以他將無數的難民攔在了城外命令袁崇煥就地安置並且催促袁崇煥調派援軍和八旗決戰。廣渠門外的那一戰讓崇禎皇帝意識到了關寧鐵騎的重要性和戰鬥力他喜憂參半一方面爲女真被擊退北京暫時無恙而高興一方面也爲袁崇煥按兵不動而憂心。

袁崇煥深知這一仗是僥倖獲勝其實在軍事上並不可取尤其在京城外打仗更不能貪圖僥倖。所謂驕兵必敗皇太極正是因爲急躁和在其他戰線上獲得勝利才如此驕狂的被他打了個搓手不及可是畢竟八旗的兵力是己方數倍在援軍沒有到達之前是在不宜再次出戰。對他來說“僥倖得勝比打敗仗還要不好。”因爲碰運氣而打勝也可因運氣不好而敗一敗就不可收拾。但如謀定而後戰事先籌劃好第二個步驟即使敗了一仗也無大患。

可是年少的崇禎如何懂得這個道理更是忘記了敵我比例懸殊不斷的催促袁崇煥出戰。袁崇煥一再說要等步兵全軍到達纔可進攻現在只有九千騎兵和敵兵八餘萬決戰難求必勝。這時崇禎皇帝就懷疑起袁崇煥來了:“你不肯出戰到底是甚麼居心?想篡位麼?想脅迫我答應議和麼?你從前不斷和皇太極書信往來到底有甚麼密謀?你爲甚麼一早就料到皇太極要從西路來攻北京?”他的性格本來就十分多疑敵軍兵臨城下又驚又怕之際想象力卻又十分豐富起來。

袁崇煥只得推託說估計關寧步兵全軍可於十多天後到達一等大軍到達就可和皇太極決戰。崇禎皇帝這才稍微放緩了對他的催促可是心中對袁崇煥越的不信任了。

其實袁崇煥心裡明白即使步軍大隊開到之後還是不應和八旗決戰。明軍的戰鬥力遠不如八旗雙方人數如約略相等明軍勝少敗多。在京城外決戰在明方是太過冒險萬一(其實不是萬一而是極有可能)明軍潰敗甚至全軍覆沒北京立刻失陷(那麼崇禎就得提前十五年上吊了)。決不能拿京師和皇帝來孤注一擲作爲賭注。但多過得一天明軍從四面八方趕來的勤王之師便多到一批。任何平庸的將才也看得到:應當大軍在城外堅守不戰派遊軍去截斷八旗的糧道焚燒其糧草再派兵去佔領長城各處要隘使八旗完全沒有退路然後與困在關內的八旗持久對抗。簡單說來就是“堅壁清野”。

這次皇太極的偷襲實在十分冒險。孫子兵法的重要原則就是:設法引敵人進入於我有利的陣地;讓敵人辛辛苦苦的遠道來攻我以逸待勞;敵人初來時兵勢鋒銳應當持重不戰待得敵人困頓怠懈而想退兵之時便乘機進擊現在這些求之不得的良機突然之間因爲八旗的偷襲而出現了。袁崇煥熟讀孫子兵法以他的大才當然能善於利用不希望錯失良機否則趙率教也就白死了退一萬步講就算不能一舉而滅了皇太極至少也可以令八旗十餘年不敢再來進犯。

二次世界大戰時德軍猛攻斯大林格勒。蘇軍一面扼守堅城一面另遣大軍抄德軍後路終於聚殲德軍三十三萬人。經此役後德軍就此一蹶不振。蘇軍元帥朱可夫的戰略基本原則也不過是“守堅城抄後路聚殲之”九字而已。而崇禎皇帝偏偏就沒有這個耐性他更加驚慮的是自己的皇位試問北京不保做了人家的俘虜還談什麼皇位。

道理很簡單在任何地方打仗都須設法立於不敗之地。在京城抗敵更是絕對要立於不敗之地。除非先將皇帝與統帥部先行撤出京城纔可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否則根本沒有必要冒險。

時間一久八旗身在險地軍心必然動搖困在北京郊外進是進不得退又退不了變成了甕中之鱉。這時只要袁崇煥兵權統一隻待援軍雲集就可對八旗四面重重圍困。兩軍交戰勝敗之分全在乎一股氣勢。明軍戰鬥力雖然不行但眼見必勝兵將都想立功自然不會一觸即潰。三個月、四個月的打下來八旗非覆沒不可。

在這其間明軍還可以派兵進攻遼陽、瀋陽。八旗傾巢而出本部自然空虛。明軍要攻佔遼瀋決非難事。取得遼瀋後將一些八旗的家屬的家屬俘獲再壓到陣前看他皇太極哪裡還有鬥志?

當然了這套戰略都是我想出來的我也沒有那麼高明後人對這場北京大戰作了詳實的記載和分析可是我畢竟不是袁崇煥本人也不是崇禎皇帝不知道他們到底是怎麼想的所以猜度的成分居多。

事實上當然不能這樣順利。皇太極和衆貝勒都善於用兵和明軍更是打了十數年的仗與明軍的作戰方式和路數都極爲了解眼見勢頭不對立刻就會全軍急退衝出長城如果退得早退得快明軍尚未合圍相信袁崇煥攔他們不住。

但是即使這樣袁崇煥也可以西路沿途追擊東路另出大軍去攻遼瀋而作牽制八旗大軍雖能退回本部卻非輸得一敗塗地不可。

就在這時又有尤世威一路援兵到達另有侯世祿部一軍兩路部隊人數不多但是卻壯了崇禎皇帝的膽氣於是又開始催促袁崇煥出兵擊退皇太極。袁崇煥還是推託兵力不夠按兵不動他心裡明白這兩路兵馬的戰鬥力並不強如派去和八旗交鋒一戰即潰反而擾亂全軍軍心影響京師城防。

於是袁崇煥派尤世威部去守昌平那是明成祖以來歷代皇帝的陵寢所在如果給八旗攻佔掘了皇帝祖宗的墳墓此事非同小可袁崇煥又派侯世祿部去守三河以作薊州的後應目的是牽制八旗乘機可截斷皇太極的歸路。至於北京的衛戍部隊本來有所謂“京營”在明太祖時是全國諸軍之冠精銳之極可是這時久未訓練早已無用所以袁崇煥只得派滿桂和自己所帶的九千騎兵守北京。

崇禎見他並不將所有援兵都調來守北京反而都派了出去更加憂慮重重。總之他八旗兵來攻已嚇得魂飛魄散只盼望所有援軍的一兵一卒都在北京城外保衛他皇上萬歲一個人最好是和八旗一打一的都戰死這樣他也消停了。他完全不明白打仗的道理。一支部隊如果派出去攻擊敵軍後路所生的作用往往比守在北京城外要大得多。可是往往就是這樣越不明白的人越願意瞎指揮在崇禎看來他自己是明朝歷代少有的賢君了能剿滅閹患試問誰人能及他似乎忘記了真正出力讓他坐在皇帝寶座上的正是那個他不斷猜疑的袁崇煥。

由於八旗在城外的不斷燒殺劫掠使得北京城裡居民的心理是和皇帝一樣的顧到的只是自己身家性命再加上這時謠言滿天飛(崇禎不放難民進城不等於北京城裡就沒有女真人的奸細事實上是不但有皇太極的奸細也有我的密探。他們現在所起的作用絕不比一支大軍要差只不過謠言的版本不同罷了!)

老百姓聽信了謠言說袁崇煥不肯出戰別有用心。許多人說皇太極是他引來的目的在“脅和”使皇帝不得不接受他一向所主張的和議。於是居然有人在城頭向城下的袁崇煥部將拋擲石頭罵他們是“漢奸兵”石頭砸死了好幾名兵士這些人沒有死在敵軍的刀下居然死在自己同胞的亂石下了。當然我的密探所散播的謠言遠比這個溫和多了他們試圖灌輸一種思想給人們就是袁崇煥之所按兵不動不光是是等待山海關的援兵也是在等朝鮮的李開陽。

這種盲目的羣衆心理實在是很可怕的尤其是被備有用心的人利用時所獲得的效果更是驚人這在近代的羣衆心理學書籍中常有提到。第一次寧遠大戰八旗猛攻眼見城破在即百姓就大罵袁崇煥害人八旗退後便即大哭拜謝。據動物學家的調查報告合羣的動物(如老鼠)在遇到危難時往往會撕殺同類或許是出於同一心理不要不信啊我可是獸醫這種現象確實經常生一個籠子裡的白鼠經常互相攻擊有時甚至將同類吃的毛皮不剩。

局勢就這樣僵持起來崇禎皇帝的命令袁崇煥想着招的拖延而八旗在城外不斷的禍害鬧得不亦樂乎。別看這麼熱鬧可是皇太極的日子卻不好受。已經好多天了北京城愣是沒有什麼動靜袁崇煥按兵不動而居探子回報自己的後路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明軍他如何能不焦急皇太極如此折騰就是爲了把袁崇煥引出京城範圍尋機在野外聚殲可是袁崇煥不上當只是派遊騎不斷的騷擾他。

就在這時歷史開了一次大玩笑簡直是驚人的吻合四處劫掠的八旗居然抓回了兩個太監。這兩個太監是明官派在城外負責養馬的一個叫楊春一個叫王成德。見到這兩人皇太極忽然心生一計他老子努爾哈赤據說靠了半部《三國演義》就打下了遼東事實證明不是這樣的爲此事我曾經當面求教過努爾哈赤可是老子不靠這個兒子不等於不知道《三國演義》皇太極不單知道《三國演義》而且還是個三國迷對《三國演義》裡的每一個故事都耳聞能詳。

於是一出“羣英會蔣幹中計”精彩上場。對於這兩個小太監皇太極似乎是高度重視居然派了副將高鴻中、參將鮑承先、範文成、巴克甚、達海等人監守這當然不是沒有緣由的了。高、鮑、範三人是投降女真的漢人。

這天晚上內帳裡鮑承先當先翁生翁氣的對範文成說道:

“範先生我真是不明白明明我軍佔有優勢又是節節勝利不過是在城外吃了一點小虧爲何大汗就要撤軍呢?”他這麼一說立刻引來了高鴻中等人附和。

“小聲一些外帳還有兩個俘虜呢別讓人聽見這是機密!”範文成神神秘秘的說道。

“咳先生怕的是什麼這兩個太監是大汗特意命人抓來的盛京缺少太監回去了正好讓他們伺候大妃省得大汗老是不放心!量他們也跑不了要是跑了我一人一馬就能將他們追到到時一人一下咔嚓咔嚓的都剁個稀巴爛。”說着衆人哈哈大笑。外帳的兩個被俘的太監一聽到於他們有關馬上支起了耳朵這大帳也是有些年頭了漏了很多窟窿隔着帳布聲音清晰可聞。

“誰說要這兩個太監回盛京的你們那裡知道這兩個太監是……”說着範文成的聲音小了起來只隱約聽見祭旗、殺牲什麼的兩個太監於女真人的習俗並不知道還以爲要拿他們開刀呢。這時只聽鮑承先說道:

“原來是這樣啊我說爲這兩個小太監大汗爲何如此緊張派我們幾個來看守這倆人也夠倒黴的活不了幾天了!”一聽這話兩個太監面面相對臉色具是煞白心中狂跳。

這時又聽另外一個聲音說道:“那範先生你還沒有告訴我們爲何大汗一直不再進軍呢放着這樣好的機會豈不是可惜了麼?”

範文成顯然是個文人說話聲音不大可是仔細聽還能聽出個輪廓來只聽得他說道:

“這次撤兵並不是我們打了敗仗那是大汗的妙計。你不見到麼?大汗單獨騎了馬逼近敵人敵人軍中有兩名軍官過來參見大汗商量了好久那兩名軍官就回去了。大汗和袁督師已有密約大事不久就可成功。這事不光有袁督師參與還有朝鮮的李開陽呢大家商量要三分天下呢!”

注:《獸醫》能有今天全賴各位支持大家的點擊和訂閱是我的動力由此開始真正波瀾壯闊勾心鬥角的情節要開始6續上演了還請大家拭目以待。獸醫的寫作水平有限又不想草草了事只能多查資料多思考了所以更新度難免今後要慢一些的不過爭取保持每天五千字以上的更新請大家支持。我的作品不是最好的當然估計也不是最爛的所以希望大家有Vp票的投我一票獸醫沒有那麼大的野心要弄上前幾名可是這東西對我也很重要至少證明我寫的還可以。您要是覺得值得就投不值得看看熱鬧也行啊有你們的支持我纔會有動力繼續寫下去。謝謝大家!

第19章 糧食戰役第37章 黃雀在後(下)第15章 密謀第26章 賦稅第7章 疫苗(下)第22章 商路(上)第36章 赴會(上)第6章 爭論不休第29章 代理第26章 圍點打援第27章 蜜月第11章 故弄玄虛第23章 狂野作戰第5章 南遷之議第25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19章 整容第28章 傳教士第32章 拍賣第15章 伊始第13章 鼓動第17章 和解第6章 進軍第17章 雙寶第11章 坎坷第13章 驚人之舉第26章 圍點打援第15章 香豔旅程第5章 天命汗第18章 軍妓(下)第31章 籌備第2章 兩面夾擊第13章 落難第30章 天花第18章 軍妓(上)第27章 債卷(下)第2章 地第2章 賭注(下)第2章 白銀第2章 醫狗第12章 瞞天過海(下)第18章 審問第3章 新城(下)第11章 圈錢第31章 籌備第26章 鄭和寶船第33章 解困(上)第25章 羣英會蔣幹中計(二)二十一章 贖金第11章 圈錢第17章 焚村第15章 密謀第28章 鄧家(下)第15章 導火索第15章 導火索第38章 斷壁殘垣(下)第13章 落難第22章 商路(上)第18章 國殤第22章 就職大典第14章 戰淮海(一)第18章 審問第12章 瞞天過海(上)第8章 城下之盟(三)第8章 血戰第4章 賭注第7章 打自己的仗讓別人去說吧第13章 驚人之舉第20章 土地革命(上)第12章 未雨綢繆第21章 土地革命(下)第31章 反叛(上)第4章 妥協第4張 雄踞天草第5章 天命所歸第23章 驚豔(上)第2章 兩面夾擊第24章 射馬擒王第2章 賭注(上)第19章 整容第4章 手術第1章 倭亂第21章 洞林驚魂(下)第8章 發展大計第7章 危機(二)第28章 三個女人第30章 早有預謀(下)第6章 一樁生意第31章 籌備第5章 天命汗第16章 風雲突變第31章 開張大吉第18章 糧食和土地第26章 軍事改革(下)第14章 自賣自誇第24章 堂吉訶德計劃(中)第16章 戰淮海(三)第4章 陷入困境(下)第16章 泊船金陵第17章 重逢第20章 好你個鄧希晨
第19章 糧食戰役第37章 黃雀在後(下)第15章 密謀第26章 賦稅第7章 疫苗(下)第22章 商路(上)第36章 赴會(上)第6章 爭論不休第29章 代理第26章 圍點打援第27章 蜜月第11章 故弄玄虛第23章 狂野作戰第5章 南遷之議第25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19章 整容第28章 傳教士第32章 拍賣第15章 伊始第13章 鼓動第17章 和解第6章 進軍第17章 雙寶第11章 坎坷第13章 驚人之舉第26章 圍點打援第15章 香豔旅程第5章 天命汗第18章 軍妓(下)第31章 籌備第2章 兩面夾擊第13章 落難第30章 天花第18章 軍妓(上)第27章 債卷(下)第2章 地第2章 賭注(下)第2章 白銀第2章 醫狗第12章 瞞天過海(下)第18章 審問第3章 新城(下)第11章 圈錢第31章 籌備第26章 鄭和寶船第33章 解困(上)第25章 羣英會蔣幹中計(二)二十一章 贖金第11章 圈錢第17章 焚村第15章 密謀第28章 鄧家(下)第15章 導火索第15章 導火索第38章 斷壁殘垣(下)第13章 落難第22章 商路(上)第18章 國殤第22章 就職大典第14章 戰淮海(一)第18章 審問第12章 瞞天過海(上)第8章 城下之盟(三)第8章 血戰第4章 賭注第7章 打自己的仗讓別人去說吧第13章 驚人之舉第20章 土地革命(上)第12章 未雨綢繆第21章 土地革命(下)第31章 反叛(上)第4章 妥協第4張 雄踞天草第5章 天命所歸第23章 驚豔(上)第2章 兩面夾擊第24章 射馬擒王第2章 賭注(上)第19章 整容第4章 手術第1章 倭亂第21章 洞林驚魂(下)第8章 發展大計第7章 危機(二)第28章 三個女人第30章 早有預謀(下)第6章 一樁生意第31章 籌備第5章 天命汗第16章 風雲突變第31章 開張大吉第18章 糧食和土地第26章 軍事改革(下)第14章 自賣自誇第24章 堂吉訶德計劃(中)第16章 戰淮海(三)第4章 陷入困境(下)第16章 泊船金陵第17章 重逢第20章 好你個鄧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