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國殤

崇禎皇帝接見了這位曾是他的親信的太監輔魏藻德(溫體仁已經早就因爲剿滅義軍不利被撤職削官)也在場。杜勳在其原來的主人面前大言不慚十分坦率地說明了交換條件:明朝封皇太極爲王賜銀1萬兩承認整個黃河以北爲其封國;皇太極則負責肅清山東及皖北的我軍奪回遼東。

這些條件雖然很有誘惑力但是在崇禎皇帝聽來這無疑是對他最大的羞辱現在的讓步在將來的正統史家眼中會永遠成爲他曾“偏安”的證明。不過如果他能在大臣中爲此綏靖策略找到支持者對他的指責便可減輕於是他轉向魏藻德問道:“此議何如?今事已急可一言決之。”魏藻德卻一言不崇禎頓感不快再次問道:“此議何如?”魏藻德仍沉默不語拒絕爲此決定分擔責任。崇禎氣得抖轉身打了杜勳。

杜勳剛一離開崇禎就當着魏藻德的面猛擊龍椅並將其一把推倒魏藻德慌忙退出談判之事遂再未提起崇禎則一個人孤單的站在大殿中將已經推倒的龍椅再次推了一個圈就連桌案也一同推倒以此來泄心中的怒氣。是夜欽天監官員奏報象徵皇帝的北極星下移。

與此同時隨同皇太極一起出徵的範文成也爲這位大清國主占卜星象說是若明日下雨則此城必破。次日早晨即11月4日皇太極醒來後見外面下着濛濛細雨遂下令部隊準備進城他也將營帳移至彰儀門外太監曹化淳爲他打開了城門其實這一早就在範文成的謀算之中杜勳進城真正的不目的並不是勸崇禎投降而是秘密聯絡太監頭子曹化淳開出最大的價碼誘其投降。

或許是缺少了正常男人的部件太監極少有忠心耿耿凜然正氣的他們一開始就被作爲殘缺不全的人看待包括他們的性格和德操。至夜幕降臨時皇太極的軍隊已逐漸佔領了南城孫承宗不得不率部繞開此刻仍然拒不開城的廣渠門從側翼攻擊清軍可是一切爲時已晚他被齊爾哈郎阻擋在南門外眼見着數萬的清軍如狼似虎一樣涌進京城。

“皇上!”孫承宗大叫着催動坐下的戰馬向正在激戰的清軍衝去隨後淹沒在人海中。

“撤!”祖大壽飽含熱淚的看着孫承宗的背影他不是不想爲大明朝盡忠可是隻剩下的這五萬關寧鐵騎是袁崇煥以及孫承宗歷盡心血建立起來的他不能眼睜睜的看着這些士兵爲已經不能挽回的戰果送命於是帶領衆人繞道踏上了回返遼東的路程。

崇禎皇帝知道在清軍攻入紫禁城之前留給他的時間已不多了。

後世的《明史》上是這樣記述當天所生的事的:是日酉刻上遣內監密敕新樂侯劉文炳、駙馬鞏永固各帶家丁護送出城南遷。劉、鞏併入內殿見上曰:“法令素嚴臣等何敢私蓄家丁?即率家人數百何足以當賊鋒?”上頷之。又召輔魏藻德言事語密不聞。久之上顧事急將出宮分遣二王出匿。進酒酌數杯語周皇后曰:“大事去矣!爾宜死!”袁妃遽起去上拔劍追之曰:“爾也宜死!”刃及肩未撲再刃撲焉目尚未瞑。皇后急返坤寧宮自縊。時已二鼓。上巡壽寧宮長公主年甫五歲上目怒之曰:“胡爲生我家?”欲刃之手不能舉良久忽揮劍斷公主右臂而撲並刃坤儀公主於昭仁殿。遣宮人諷懿安皇太妃李氏並宜自縊。上提劍至坤寧宮見皇后已絕呼曰:“死的好!”遂召九門提督京城內外太監王承恩至語久之硃諭內閣“命成國公朱純臣總督內外諸軍務並放諸獄囚。”因命酒與承恩對酌。時漏下三更上攜承恩手幸其第脫黃巾取承恩及韓登貴大帽衣靴着之。手持三眼槍隨太監數百走齊化崇文二門欲出不能。走正陽門將奪門出守城軍疑爲奸細弓矢下射。守門太監施炮向內急答曰:“皇上也!”炮亦無子弗害。上愴懼還宮易袍履與承恩走萬壽山至巾帽局自縊。大明大行皇帝於崇禎五年十一月四日夜子時龍馭上賓。

崇禎死了除了日期不對幾乎和歷史上沒有太大的出入得到這一訊息時已經是皇太極佔領北京的第十天了衆人在徐州的官邸內默默不語。

一個傳承了二百多年的王朝就這樣沒落和消亡了儘管朱慈烺一定會在南京繼位可是那或許只等同於南宋隨着北京政權的陷落預示着大明朝的分崩離析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我們由於朝鮮政權的異軍突起使得明朝的滅亡整整比歷史上提前了12年而這時崇禎只有2歲多一點對於一個二十歲心智育還不健全的少年來說選擇自殺或許是最好的出路。

隨同崇禎一起被葬送的還有大明王朝隨着北京淪陷以及崇禎死訊的傳出各地都生了震盪或許是意識到一個時代的結束而羣雄並起的時代即將來臨給地的土豪劣紳都蠢蠢欲動隨着北京政權的轟然倒臺整個北方也陷入一種無政府主義狀態凡是手中握有兵權的人無不處於觀望狀態。

“好了現在不是爲此事感慨的時候我們目前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應對當前形勢皇太極奪得北京後必揮軍南下而南明政權若是想有所作爲擇要北伐我們如今在夾縫中可是不好生存。”這確實是一個讓我頭痛的問題。

“先生您看我們是否可以考慮率軍北上和山海關的守軍一起反攻北京畢竟關寧鐵騎已經回到山海關遼東十數萬的大軍隨時可以破關而出這正是攫取天下的好時機!”李巖興奮的說道不光是他在場的衆將都用期盼的目光看着我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可遇而不可求的好時機。

“正是崇禎皇帝自盡整個北方都混亂不堪我們可以趁機以抵禦胡虜的名義率軍北上和駐守在山海關的佟養性會合一舉拿下京師奠定天下霸業!”鰲拜更是眉飛色舞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使得他有些衝昏頭腦。

這當中惟有袁崇煥還是一言不對於攻佔北京我倆私下裡早有研究他一直持保守態度確實北京就好像一個燙手的熱山芋並不是誰都能捧在手裡的皇太極佔領北京將會成爲衆矢之的即使不會我也會想辦法讓他成爲衆人的靶子。至於我們有山海關在那裡作爲屏障又有十萬大軍駐守借他個翅膀也會被我們打下來。

“我看還是應該暫時緩一緩此時人心浮動我軍剛剛取得淮海大捷一切求穩爲上自然了皇太極在北京我們是不能讓他消停的我們不是馬上要換裝燧槍麼那些什麼火繩槍、轉輪打火槍賣出去一些也是可以的麼要是不掙一些錢我們不是太虧了麼。要賣我看就不如賣給史可法一些我們可以和他休戰麼他一定會很高興的也會積極組織北伐的。”

最初湯若望和高卡烏斯等人仿製的是火繩槍這種槍早於一個世紀前在西方開始裝備了經過近一個世紀的展已經比較完善了。

這點不得不佩服西方人要說火槍還是中國人明的呢現在明軍所使用的銃就是這種早期火槍的變種只可惜後期不重視火器的展讓西方人後來者居上。

公元14世紀歐洲人和阿拉伯人展開了激烈的交鋒。戰爭中阿拉伯人使用了中國人明的火藥兵器使歐洲國家吃了大虧這些歐洲人從戰爭中認識到管形火器確實威力很大於是紛紛學習製造火藥和火器當時歐洲國家工業技術水平較高所以中國的管形火器在自己手中以及阿拉伯人手中都沒有長足進步在歐洲卻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所以纔有了現在所使用的火繩槍。

可是火繩槍還有許多不足它不能在風雨天使用戰鬥開始前和戰鬥進行時火繩必須始終燃着不僅消耗量大而且非常容易生危險特別是在夜間作戰時燃着的火繩所出的光亮無疑暴露出己方所在地及作戰兵力的多少。隨着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這些缺點一一顯露出來即使是訓練有素的射手也不過每3分鐘可射2子彈長管槍射程大約也就在1米~2米之間這些都不能滿足戰場的需要。

爲了克服這些缺點湯若望等人又引進了轉輪打火槍轉輪打火槍是用燧石打火引燃的前裝槍這種轉輪打火槍的零件主要有:帶鋸齒的鋼輪、鏈條、彈簧和擊錘等擊錘頭上有一隧石(即打火石)靠鋼輪表面的細齒與隧石摩擦而火點燃火藥。射手射擊前需用小板手卷鏈條在卷鏈條的過程中將彈簧壓縮彈簧張開帶動鋼輪旋轉整個過程就像鬧鐘的條據說他的明者就是一個鐘錶師。

這種繁瑣的部件雖然提高了射度可是卻使得製造成本居高不下所以部隊中只有我的親衛隊才用得起這種火槍甲種兵團以及一部分換裝的乙種兵團的主要配置還是火繩槍。

在我的提示下吳能他們取掉了那個源於鐘錶的帶條鋼輪而是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在傳火孔邊有一擊砧如果需要射擊時就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點火藥這種擊機構被我稱之爲撞擊式燧槍。撞擊式燧槍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現在從朝鮮和遼東已經運來了大量的這種燧槍正等待換裝給甲種兵團而替換下來的火繩槍則成了衆多乙種兵團追逐的寶物。

“這怎麼行明軍現在還使用長銃呢將這些火槍賣給他們那不是增長了他們的作戰能力麼再說乙種兵團還沒有裝備全火槍呢!”一聽將火繩槍賣給明軍古塔第一站出來反對其他人也議論紛紛。

“這有什麼落後的就應該被淘汰配備給乙種兵團也是耽誤事換些錢倒是真的。”一直沒開口的袁崇煥突然插口到這讓我大跌眼鏡從來是就知道張嘴向我要錢的袁崇煥何時也開始動腦筋想着賺錢了呢這可是好事值得支持。

“元帥說的是現在一隻火繩槍的製造成本大概是和燧槍差不多我們大可以趁着燧槍還沒有應用於戰場前賣上一個好價錢估計賣上個兩三倍沒有問題。這筆錢足可以我們裝備一個乙種兵團了從今以後火槍也不用單獨在朝鮮製造了我看山東就不錯麼燧槍製造工藝並不是很難一般的作坊就可以製造估計只要銀子充足到明年春天在中原的所有士兵就都能使上這種火槍了。這種度可是絕對和銀子掛鉤的啊!”要說善於說服部下還是我的專長果然經我這麼一說衆將都不再反對了心中都在爲我如此黑心而咂舌賣上兩三倍的價錢還不如打劫去好了。看來被誰盯上都好就不要被我看上否則一定是揹我賣了還給我數錢呢衆將紛紛表示支持甲種兵團更是爭着要先將自己的火繩槍賣掉而乙種兵團則嚷着要率先裝備。

“這個好辦這個好辦你們看我將燧槍進行了改造在前面裝了刺刀如此一來步兵以後就可以不必配備長矛或者是大刀了這又可以節省一些銀子。”說着我讓孫福亮遞上一支經我親身改造的燧槍。

準備裝備部隊的隧槍有步兵隧槍和騎兵燧槍兩種前者口徑2毫米左右槍長1.5米槍重1斤彈丸重6錢;後者口徑17毫米左右槍長1.2米槍重8斤彈丸重4錢。而我手中所拿的是步兵隧槍在槍管下部套着一把直形雙刃的刺刀長3釐米錐形木柄邊長3釐米。這樣刺刀不僅使火槍在任何時候都具有自衛能力而且不影響槍的射擊功能。

要知道拼刺刀可是解放軍的優良傳統自從火槍開始配備軍隊以來我就現步兵既要揹着沉重的火槍又要拿着長矛和大刀等防身武器一旦射擊完畢又趕上向敵人起衝擊很多士兵都將火槍扔在地上或者是背在肩上極大的影響了作戰效果。腦子中就產生了創制刺刀的念頭火槍製造那需要專業的工匠我只是將自己的想法轉述出來就可以了可是刺刀並不是什麼難事這樣能名垂千古的事我是從來不會放過的於是就有了我眼前的這把裝備刺刀的步兵隧槍“我看看!”鰲拜一把接過隧槍將刺刀衝前作了幾個突刺的動作隨後又在手中掂量掂量道:

“不錯不錯有了這傢伙就省事多了只是看來要編練一些基本的招法否則士卒可不好上手。”鰲拜在這方面確實很在行他一眼就看出了刺刀的優勢。

“正是步槍上裝刺刀不僅可以使持槍者在無彈藥及近距離與敵膠着無法射火力時用來刺殺敵人更重要的是激與培養軍人勇敢頑強的戰鬥精神。今後要讓士兵知道刺刀見紅方是步兵之魂。”我得意的說道衆人紛紛叫好。

要知道最後一句話可是俄國著名將領蘇沃洛夫的名言能不好麼但是他也十分貼切的形容了刺刀的作用刺刀戰不僅需要士兵有熟練的技巧更需要士兵有堅強的意志刺殺訓練除具有一定的實戰用途外更重要的是有助於培養士兵最重要的勇敢戰鬥精神。這些作用在隨後的幾百年間得到了驗證我不過是提前將他搬出來罷了儘管在16世紀的歐洲沒有火槍的軍隊沒有膽量與裝備火槍的部隊較量但是很多戰爭又是通過白刃戰決定勝負的。也就是說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在戰場上起決定作用的兵器仍然不是流行的火槍而是老式的長矛和弓箭。所以每次戰鬥參戰雙方都既要有火槍兵又要有長矛兵這樣管理、訓練起來十分不便有了刺刀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隨着我將刺刀和步兵隧槍帶進大營衆人都將注意力集中在這上面了似乎忘記了要攻陷北京等等或許他們也只是暫時將這個想法擱置罷了一旦隧槍全部到位這些戰力大大提高的部隊不可能不躍躍欲試招人開刀。火器裝備落後的清軍自然是他們最好的靶子了。

第22章 強毒攻擊第7章 備戰第19章 心計第26章 徐霞客第14章 平定臺海第9章 出兵臺海(一)第21章 平等麼第11章 坎坷第24章 堂吉訶德計劃(中)第13章 討論(下)第12章 兵臨城下(下)第31章 籌備第35章 討價還價第19章 糧食戰役第30章 嫌隙第20章 海上梟雄第18章 糧食和土地第25章 軍事改革(上)第6章 城下之盟(一)第22章 商路(上)第11章 坎坷第1章 烽火臺第16章 攻城第21章 土地革命(下)第18章 身世之謎第27章 債卷(上)第15章 密謀第18章 審問第12章 瞞天過海(下)第25章 別樣的風情第19章 糧食戰役第17章 意義深遠第10章 鄭芝龍的麻煩(上)第3章 有才軍師第18章 身世之謎第19章 整容第38章 斷壁殘垣(上)第9章 對馬海戰(一)第2章 賭注(下)第24章 堂吉訶德計劃(上)第28章 鄧家(上)第5章 天命所歸第10章 三件事第14章 平定臺海第9章 獻計第29章 代理第5章 初爲人父第10章 給史可法的一封信第16章 泊船金陵第9章 絞殺第12章 商品展介第5章 天命汗第10章 光海君二十一章 贖金第19章 心想事成第4章 陷入困境(上)第1章 大移民第1章 起航第26章 徐霞客第19章 心想事成第17章 議戰第29章 惹禍第1章 艱難抉擇第4章 陷入困境(上)第9章 出兵臺海(一)第38章 斷壁殘垣(上)第7章 疫苗(下)第19章 插足江西第19章 糧食戰役第17章 和解第12章 兵臨城下(上)第25章 一觸即發第16章 攻城第25章 羣英會蔣幹中計(二)第29章 升官第1章 天雷勾地火動第25章 戰後第2章 賭注(上)第35章 討價還價第28章 鄧家(上)第31章 反叛(下)第11章 籌備南行第7章 院判第26章 訛詐第1章 倭亂第14章 戰淮海(一)第5章 間諜第28章 傳教士第19章 囤積(下)第2章 吃飽的感覺真好第35章 龍歸大海第30章 自殺第33章 圈套第13章 驚人之舉第15章 伊始第31章 反叛(下)第25章 軍事改革(上)第2章 賭注(下)第35章 討價還價第7章 城下之盟(二)
第22章 強毒攻擊第7章 備戰第19章 心計第26章 徐霞客第14章 平定臺海第9章 出兵臺海(一)第21章 平等麼第11章 坎坷第24章 堂吉訶德計劃(中)第13章 討論(下)第12章 兵臨城下(下)第31章 籌備第35章 討價還價第19章 糧食戰役第30章 嫌隙第20章 海上梟雄第18章 糧食和土地第25章 軍事改革(上)第6章 城下之盟(一)第22章 商路(上)第11章 坎坷第1章 烽火臺第16章 攻城第21章 土地革命(下)第18章 身世之謎第27章 債卷(上)第15章 密謀第18章 審問第12章 瞞天過海(下)第25章 別樣的風情第19章 糧食戰役第17章 意義深遠第10章 鄭芝龍的麻煩(上)第3章 有才軍師第18章 身世之謎第19章 整容第38章 斷壁殘垣(上)第9章 對馬海戰(一)第2章 賭注(下)第24章 堂吉訶德計劃(上)第28章 鄧家(上)第5章 天命所歸第10章 三件事第14章 平定臺海第9章 獻計第29章 代理第5章 初爲人父第10章 給史可法的一封信第16章 泊船金陵第9章 絞殺第12章 商品展介第5章 天命汗第10章 光海君二十一章 贖金第19章 心想事成第4章 陷入困境(上)第1章 大移民第1章 起航第26章 徐霞客第19章 心想事成第17章 議戰第29章 惹禍第1章 艱難抉擇第4章 陷入困境(上)第9章 出兵臺海(一)第38章 斷壁殘垣(上)第7章 疫苗(下)第19章 插足江西第19章 糧食戰役第17章 和解第12章 兵臨城下(上)第25章 一觸即發第16章 攻城第25章 羣英會蔣幹中計(二)第29章 升官第1章 天雷勾地火動第25章 戰後第2章 賭注(上)第35章 討價還價第28章 鄧家(上)第31章 反叛(下)第11章 籌備南行第7章 院判第26章 訛詐第1章 倭亂第14章 戰淮海(一)第5章 間諜第28章 傳教士第19章 囤積(下)第2章 吃飽的感覺真好第35章 龍歸大海第30章 自殺第33章 圈套第13章 驚人之舉第15章 伊始第31章 反叛(下)第25章 軍事改革(上)第2章 賭注(下)第35章 討價還價第7章 城下之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