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長子

“明公的發展基金只限定一年,一年之期即將到來,明公也沒有餘下的措施,小的斗膽猜測……”

“不是你想的那樣,”王巨一笑說:“當時設置這個發展基金,其實有三個用意的,一個是有感於青苗法,進行的一次試驗。”

究竟試驗什麼,王巨就沒有說了,雖然祖陽不錯,但終是一個“企業家”,沒必要參與到這個國事當中。

“第二是前線推移到橫山,包括淮安鎮、柔遠寨、大順城,甚至被西夏佔領的金湯城都成了後方,所以慶州與環州大部分地區,必須由戰由防進入到內治當中了。想要治理,一是讓百姓自己慢慢恢復,二是官府主動地推動,後者能快速轉化爲由亂入治。但這樣,必須有大量錢帛注入。”

“第三正好運鹽,百姓得到了一筆錢帛,爲何我開始讓鹽商由物資替代貨幣交易,這是因爲錢幣我朝一直很緊張,即便商賈手中也沒有充足的貨幣,而所得青鹽量比較大,因此用物資替代之,利於銷售青鹽。官兵百姓本身也需要各式各樣的物資,有的物資平時購買不便,現在因爲量大,一起能運到百姓手中了。然而物資終是有限的,最終還是要以大量貨幣交易。這些貨幣到了百姓手中,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埋藏起來,二是暴富之下,胡亂花掉,如嫖賭,那樣不是幫助了他們,而是害了他們。”

“所以我設置了發展基金,有了本錢,再貸給你們這樣的良商。由你們就能推動慶州的經濟發展。以及稅賦。其次讓百姓冷卻一下,況且也支付了一些利息給了他們。”

“至於本官會在慶州呆多長時間,某也不清楚,可能會象程公(指程勘在延州)、蔡公(指蔡挺在渭州)那樣,能呆上好幾年時光。但也可能只能呆很短時間,便會被調走。不過橫山新得,防線需要穩定穩固,橫山羌人需要治理安撫。即便很短,我也能任上一年多時間。這個一年期限是最穩妥的時間。”

“但實際這種發展基金有很多風險的,若是官員不作爲,或者能力不足,那非是利民之政,而是真正的害民之舉。原來我是打算讓它成爲一個制度,所以還下了露布牒文,露布裡有五年十年的說法。不過最後思慮之下,覺得不放心。於是收回這道露布,而是讓它成爲臨時之政。所以你不要胡思亂想哪。可能我今年會離開慶州,可能陛下讓我還呆上幾年。不管那一種。我是陛下的臣子,終是要聽從朝廷詔令的。”

有的王巨就沒有說了。

爲什麼慶州變化很大,八成就是這個發展基金帶來的。

發展基金扶助了若干作坊,實際它們就是各個原始的工廠,近四十萬貫低息貸款發放下去,並且只在環慶二州,會拉動了多少經濟?

這個經濟不僅是養活了多少人,還有商稅。

最大的商稅乃是鹽稅,數量太大了,但這個鹽稅多是用來興修道路,甚至在環慶路的後方三州也修了一些道路,以及購買糧草物資,沒辦法,王安石剋扣了前線的糧草物資,王巨只好自己用錢去購買,不然怎麼熬到秋收到來?還有那麼多堡砦的修建。

鹽稅那個收入看似龐大,但放在這幾樣裡,只是一朵小浪花。

所以鹽稅不能計算。

不過真正的商稅也增加了。

宋朝現在商稅一年只有八百餘萬貫,環州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慶州同樣也好不了。

非是環慶二州沒有商業,但多是私商,要麼查沒了走私貨物,要麼一文錢商稅也得不到。

所以原來兩州的商稅不過三萬貫左右,但也無所謂,這二州都是軍事州,朝廷是支出的,而不是收入的。

但經過王巨的調整,不僅是這些作坊在交納商稅,還有那個齊稅。

然後於前線暗中推動,發展出來三個互市,王巨戒令官兵不要阻止,並且暗中保護着商賈的交易,然而這些商貨就成了明貨,那也要交納稅賦的。

當然,商賈是巴不得的,至少比賄賂、層層剋扣強吧。

可這也要官員公正,不要去斂財,就象宋朝官方的兩個互市,官員胥吏層層剋扣,儘管設置了互市,然而許多商賈繼續暗中交易,或者因爲官吏商賈勾結,隱瞞交易貨物數量,以逃避正當的稅賦。所以兩個大互市,兩個國家交易大市場,卻沒有給朝廷帶來多少收入。

但環慶二州在王巨治理下,這一年的商稅激增到了十八萬貫!

就象眼前的祖陽,前後貸了六萬多貫錢帛,但他在這一年裡銷售了三萬多張氈毯,直接交納的商稅就達到了一萬五千貫,另外還會產生近五千貫的間接商稅。

若是包括利息所得,官府的收益實際所得也接近了四成利。

王巨非是王安石,四成利,宋朝有多少產業一年能達到四成利?

這幾乎也是在搶錢了。

況且它實際不但是搶錢,還幾乎是空手套白狼式的搶錢。

於是王巨只截留了四萬貫商稅,餘下的全部投入到百姓身上。

一是賑濟寡鰥,不僅是戰亂,這時代各種的天災人禍,也產生了許多寡鰥,他們非是烈士戶,可是生活很可憐,於是王巨撥出一些款項,進行了救濟。

二是讓善戶引導百姓。

他前世有兩個笑話,一是剛開始改革開放時,國家天天宣傳萬元戶,他的親戚家隔壁就有一個養鴨子的萬元戶,然後國家拼命地向他借貸,他就拼命地養鴨子,養了好幾千只鴨子,最後因爲不識字,養得多了。問題一起出來了。破產跑路了。那時候王巨很小很小。只聽到親戚說國家很傻冒。

實際到了宋朝來,身居高位,慢慢回想,非是。

爲何呢,國家看似出了一個笑話,最少銀行產生了一筆死賬,也將一個本來走向小康之家的人捧殺了。

然而當時在這個萬元戶的帶動下,附近許多百姓開始了養殖業。雖然沒有造就多少萬元戶,卻造就了幾千幾萬戶千元戶。站在這個角度分析,國家有沒有做錯?

正是這種看似很傻的舉動下,百姓一步步走向了富裕之路。

第二個笑話,就是那個史上最悲慘的作文,領導發話了,不是俺們不管,買來牲畜教導他們養殖,好了,不到一個月全部宰殺吃掉了。買來化肥教導他們肥田。增加糧食產量,結果老百姓將化肥倒掉。留下蛇皮袋裝東西。

當然,這些領導也努力了,不過他們努力的方向錯掉了。爲什麼前面會見功,後面讓人嘆息?

實際只是一句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因此王巨除了寡鰥外,從來不直接發放物資救濟,或者讓他們勞動,或者用其他的方式換得這個救濟。

現在要治理了,環慶二州同樣有許多山區,還有許多是真正封閉落後的山區,修了路也未必管用。

王巨從善戶着手,各村寨挑選一些貧困的善戶,然後王巨派出懂生產懂經營的胥吏下去,向這些善戶發放貸款,再根據各村寨的情況,讓這些善戶種植、養殖,或者從事其他行業。

其實這些山區主要還是封閉帶來的落後,但這些地方並不是真正難以生存的大漠雪原地區,靠山可以吃山,靠水可以吃水。

由這些胥吏指導,甚至王巨親自下來指導,替他們想辦法。

至於貸款額根據情況,分爲一年、三年、五年,若是林業,則是十年。

而且是無息貸款,沒有任何利息。

所以錢東春看到了慶州許多百姓在做善事,因爲只要劃到了善戶行列,說不定天上就砸下金磚了。

然而不是百姓所想的那樣,這些善戶以後會有人失敗,但也有人成功,一個人成功,就能拉動一大片百姓佼仿。

另外還是修路,大道修了,繼續修各條小道。

道路不通,各村寨就休想好得起來。

興辦教育,然而與宋朝其他私塾不同,王巨增設了算術課,個個都想中進士,那有那麼好中的,因此這些私塾的宗旨直接點明瞭,讓慶州各村寨子弟知書識字算數,不再矇昧無知,而非什麼中進士。

最後就是植樹造林,這個能不能成效果,王巨不大敢說了,只能說努力了。

宋朝有的官員比王巨更關心民生,然而因爲見識不同,象王巨這樣大規模的誘導百姓去致富,可以說整個宋朝破開荒的第一次。

然而這麼做,手中得有錢。

沒有了這些商稅,王巨就是想到了,也沒有辦法做到。

或者從那幾個作坊裡撥出錢,不說那幾個作坊還要努力支付着王巨承諾的兩百萬,就是沒有這兩百萬,也不能撥,那是純找死的。

只是在王巨推動下,慶州出現了古怪的一幕,爲了湊集一萬貫到五萬貫商貨,以減輕商稅,各商賈往往將商貨聚而不發。一旦發出,那就是浩浩蕩蕩的一支龐大商隊,無比的壯觀。

所以慶州不知不覺就變好了。

而且慶州大大小小的官員也象做夢一樣。

十八萬貫商稅哪。也許鄂州杭州那邊的商稅更多,但這裡是慶州。雖然王巨又將它花掉了,可這十八萬貫是收上來的。

若是宋朝能保證這個數額,豈不是僅是商稅一樣,就能得到三千萬貫?

祖陽妻子端來茶。

王巨喝了一口說道:“不錯,好茶。”

然後又看着那一排圍觀的織女們說:“不要看,我不是星星……與你們一樣,是人,有血有肉,也怕死,因此西夏出萬金買某的腦袋,某出行只能帶着一大羣侍衛,甚是不便。”

說着,放下茶碗,上馬回慶州了。

祖陽站在哪裡默送良久,最後對那些發着花癡的織女們說:“明公是好官,但你們沒有那福份。幹活去吧。”

全二長子在馬上說:“明公。你恐怕是慶州最好的知州吧。”

“不是。比起范仲淹,我差遠了。”王巨說道。

其實論用心,王巨真不如范仲淹。只是自己有着一根大手指頭罷了。

如果范仲淹也有着這根大手指,還不知會將慶州變成什麼樣子呢。

全二長子不相信。

他是最早跟隨王巨身邊的人,雖然這時代因爲生活所逼,百姓懂事得早。不過那時候王巨表現已遠超過同齡人。

因此包括全二長子也難免會想,王巨是不是星宿下凡。

不但全二長子,恐怕現在慶州九成百姓都不會認同王巨這句自我評價。

有一件事就可以看出來了。瓊娘臨盆,王巨派人找接生婆子,一下子整個慶州城都轟動起來,都自發替王巨找最好的接生婆。一下子便來了六七個接生婆。

王巨撓撓頭,說了一些感謝話,都來了,那就一起進屋接生吧。

然後王巨坐在外面緊張地等待着,這時代醫療技術太落後了,一個難產,母子會全部完完。

特別宋朝在瘦爲美。要人比黃花還要瘦,具體的就是小腳細腰貧乳。難產率就格外地高。因此一到妻子臨產時,王巨就如臨大敵。

還好,雖然不及妃兒那次順利,不過最後僥倖母子平安了。

而且也早產了,但包括王巨在內,哪裡知道早不早產,所以生下來的孩子看上去比較小,只有四斤來重,又沒有哭。

所以一家人還是有些忐忑不安。

但他是一個男嬰,因此幾個接生婆都沒有立即走,看有什麼要幫助的。過了一個多小時後,小孩子終於哭了幾聲

快,快讓他吃奶,一個接生婆說道。

瓊娘餵奶水,小孩子一邊吃着奶,一邊睜開了眼睛。

沒事了,沒事了,明公,沒事了,另一個接生婆子歡喜地說。

王巨也十分高興,道:“快拿賞錢出來。”

幾個接生婆推了半天才收下,歡天喜地離開。

一會兒整個慶州城都聽到這條消息,無數人家放起鞭炮。畢竟這時代不孝有三,無後爲大。有了這個男孩子,王巨才正式有了後代。

僅是生一個兒子,就轟動了全城,可想王巨此時在慶州百姓心中的聲望。

瓊娘抱着兒子說:“官人,這麼小,取個小名叫耗子吧。”

“不行,太難聽了,”妃兒抗議道。

古代貴族喜歡替自己子女取一些低賤的名字,據說這樣會使孩子更好養。比如漢武帝的小名就是彘,也就是小豬。曹操的小名叫阿瞞,劉備的兒子叫阿斗,後燕慕容雲的小名叫禿頭,王導兩個兒子的小名叫大奴小奴,謝安弟弟謝石小名叫石奴,劉裕小名叫寄奴。

不過叫耗子確實是過於難聽了一點。

王巨站在邊上說:“瓊娘,你不要多想,其他人家發生的情況,我不會讓它們在我家發生,所有子女都會一樣看待。”

妃兒也明白了,嗔怪說:“瓊娘,我纔不會搶你兒子呢。”

這是什麼情況呢,也就是這時代小妾生的兒子,多讓主母抱走,是主母的兒子,而不是小妾的兒子,甚至慘忍一點,母子終生不能相認。且看未來的宋哲宗與向太后、朱氏……

況且這個兒子還是王巨的長子。

但爲什麼取名爲耗子,耗子就是老鼠,十二生肖之首,也就是這個兒子不僅是王巨的兒子,也是王巨的長子。

王巨又說道:“瓊娘,乳名就叫平兒吧。”

他的字叫子安,兒子叫平兒,合在一起就是平安。瓊娘當然不好意思再說了,只是歡喜地抱着兒子繼續餵奶。

王巨則向東方凝視了一下,其實沒有這些雜七雜八的歷史產物,也不能取耗子的乳名……

第730章 兩顆心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186章 子午山剿匪記(下)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498章 後方第422章 楹聯第595章 市易市易(上)第685章 撈人第508章 逆轉(中)第229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下)第649章 海盜(中)第187章 三清在上第396章 井田第604章 幾振(下)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107章 盜版第91章 第一躍(一)第737章 最暗黑(下)第294章 倚仗第540章 春雷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93章 第一躍(三)第163章 蕃騎(上)第286章 周郎顧曲,瓊娘亂弦第150章 葬花第661章 自曝第709章 聖儒(下)第58章 苦逼的丁家(下)第558章 替死鬼(上)第185章 子午山剿匪記(中)第210章 謀事在人第19章 天翻地覆第353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下)第732章 愛國人士(上)第814章 狗不如第370章 楊家將第622章 都在變第215章 希望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397章 名額第493章 夜襲(下)第149章 東華唱名(下)第570章 戲耍(下)第709章 聖儒(下)第230章 都想第402章 在等着第456章 拿捏(上)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351章 共妾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225章 礦奴第826章 紙老虎(上)第466章 笑話第401章 十條罪第209章 真相第675章 茶馬古道第624章 縮影第840章 富弼出使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702章 大事(上)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590章 戰鬥,已經開始第238章 不能比第374章 奢侈品第621章 膽子大第206章 重諾第739章 裂車(上)第843章 朔正第110章 怎麼刺的第26章 送禮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372章 欣喜若狂第209章 真相第368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800章 點將第62章 六拜(下)第98章 祭父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375章 交待第673章 惡婚(上)第253章 更上一層樓第754章 養豬第270章 縣學第828章 青丹谷第454章 膽大包天(下)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169章 大功績(上)第654章 不會吧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186章 子午山剿匪記(下)第110章 怎麼刺的第112章 省錢第118章 舅家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188章 玩於股掌第152章 弟仇(下)第513章 死亡樂章(二)第198章 遷徙
第730章 兩顆心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186章 子午山剿匪記(下)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498章 後方第422章 楹聯第595章 市易市易(上)第685章 撈人第508章 逆轉(中)第229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下)第649章 海盜(中)第187章 三清在上第396章 井田第604章 幾振(下)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107章 盜版第91章 第一躍(一)第737章 最暗黑(下)第294章 倚仗第540章 春雷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93章 第一躍(三)第163章 蕃騎(上)第286章 周郎顧曲,瓊娘亂弦第150章 葬花第661章 自曝第709章 聖儒(下)第58章 苦逼的丁家(下)第558章 替死鬼(上)第185章 子午山剿匪記(中)第210章 謀事在人第19章 天翻地覆第353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下)第732章 愛國人士(上)第814章 狗不如第370章 楊家將第622章 都在變第215章 希望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397章 名額第493章 夜襲(下)第149章 東華唱名(下)第570章 戲耍(下)第709章 聖儒(下)第230章 都想第402章 在等着第456章 拿捏(上)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351章 共妾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225章 礦奴第826章 紙老虎(上)第466章 笑話第401章 十條罪第209章 真相第675章 茶馬古道第624章 縮影第840章 富弼出使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702章 大事(上)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590章 戰鬥,已經開始第238章 不能比第374章 奢侈品第621章 膽子大第206章 重諾第739章 裂車(上)第843章 朔正第110章 怎麼刺的第26章 送禮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372章 欣喜若狂第209章 真相第368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800章 點將第62章 六拜(下)第98章 祭父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375章 交待第673章 惡婚(上)第253章 更上一層樓第754章 養豬第270章 縣學第828章 青丹谷第454章 膽大包天(下)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169章 大功績(上)第654章 不會吧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186章 子午山剿匪記(下)第110章 怎麼刺的第112章 省錢第118章 舅家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188章 玩於股掌第152章 弟仇(下)第513章 死亡樂章(二)第198章 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