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都在變

“大洋彼岸風景如何?”趙念奴問。

“有些不同吧。”

“還真有啊。”趙念奴驚奇地說。

“怎麼傳入你耳中?”

“京城都在傳聞,有一些宗室子弟還詢問我,讓我回拒了。”

“哦,”王巨有些警覺。大家都在傳聞是好事,想遷徙百姓只能讓他們自願前往,即便王巨,也不敢用任何強行手段的,儘管是爲了他們好。

那麼就需要更多的人關注,一些走投無路的貧困戶,纔會對大洋彼岸感興趣,也能請到一些被低估的能工巧匠。

不過這些宗室子弟嘛,就切莫能參與了。

“我也想過去看一看。”王巨以前說趙念奴也沒有太在意,不過這一回還真被勾起了一點心思。

“再等等吧,等船舶技術更發達,大家對航道上的洋流季風更熟悉,那邊也漸漸安定,我便讓人帶你過去看一看。”

“我只是說說,對了,從泉州到那邊需航行多久?”

“得看季風,若是順風順水,十幾天便可抵達,如遇意外,長能達到一個月,甚至兩個月時間。”

王巨忽然愣了愣神。

實際隨着想得多,他就感到改變的困難。

第一關便是未來女真人的崛起,王巨打算將這個危脅提前引爆。然而很難的,女真人崛起,不僅是女真人強悍,還有遼國的壓制,以及那場小冰河,沒有完顏阿骨打。說不定還有都顏阿骨打。李顏阿骨打。除非讓生女真滅族。那可能嗎?

或者先拿下燕雲,這個把握同樣不是很大。

別看遼國在衰落,可宋朝內部的問題也很多。

第二關便是人口危機,都知道人口危機,然而王巨將貧困百姓大規模遷徙到海外,無論是皇帝,還是大臣,心中還是有些忌憚。因此這個數量恐怕最後終是有限。

遷徙了十萬二十萬戶百姓。忌憚會少一點,但這點百姓根本解決不了宋朝的人口壓力。

甚至因爲王巨推動,到了史上北宋滅亡之時,戶數還不止兩千兩百萬戶。

也就是北宋不滅亡,很有可能每過一百年,人口就要翻一番,就算王巨推動,收復燕雲,甚至滅掉遼國,開拓東北。同時正式經營南方,還從真正的大洋彼岸帶來雜糧。且不說這幾條是不可能全部實現。就是實現了,那隻會加速人口的繁衍,那麼再過兩百年,人口達到了六千多萬戶,四億人口,危機又來了。

況且還有其他呢。

比如這個宗室子弟,現在問題還不是太嚴重,一起圈養在京城或者應天府,但再過一兩百年,只要金人不南下,那麼看吧,僅是供養這些宗室子弟,國家一年就不知得承受多少負擔。

以前王巨心中的想法,讓宋朝能渡過一些危機,然後推廣他的數理化,建立起工業樹,讓宋朝進入粗步工業時代的夢想。甚至王巨從橫渠召收五十名學生,就已經開始着手於工業樹的準備。不過現在想一想,以眼下的基礎,想在兩百年內,就想完善初步的工業樹,不要說王巨來推動,就是一個科學家來推動,依然無法實現。

想到這裡,他說道:“我不能補償你,現在更不會虛僞地勸你嫁人。”

“你啊,又在說胡話了,現在有天賜伴我,我很滿意了。”

“殿下,我打算以後讓天賜管理彼岸的那塊大陸。”

“那個大陸聽說很大。”

“是很大,大約是兩三個我朝面積大,不過許多地區如同西夏一樣,缺少較大的河流,最大的幾條河流,頂多與濟水淮河相彷彿,相對於這麼廣大的地區,水源嚴重缺乏了,因此許多地區是沙漠戈壁,真正能耕種的面積還不及我朝一半,不過餘下還有許多地區適宜放牧,若是按照現在的標準,若是經營得當,能容納一千萬戶吧,就不能再多了。”

這是指能容納百姓的數量,但上哪兒弄這麼多百姓?不過王巨意思是指可能讓趙念奴的兒子,以後做這片大陸的王者,並且還可能不是一個小國的王者,用此做補償。

“你啊,不要想那麼多,”趙念奴有些好笑地說,又道:“不過祝你一路保重,凡事不可太拼命。”

“謝過殿下。”

兩人秘密見面後不久,王巨便離開京城了。但他還沒有將弟弟帶走,繼續讓他呆在國子監讀書。實際就是讓趙頊安心……

這樣,是很不好的。

趙頊也不可能只聽王巨一個人的,那怕王巨真的料事如神。

於是他又召見了另一個重臣,張方平。

這個人軌跡與王巨很相似,在宋仁宗時,因不附韓琦與范仲淹,又不附呂夷簡晏殊,於是儘管頗有才幹,卻一直不得重用。

到了趙頊即位之時,同樣還是如此,與司馬光文彥博等人不合,又反對王安石變法,因此繼續呆在地方上飄。

所以這樣的大臣,有可能反而更可信些。

而且算起來,張方平也算是成名已久的重臣了,更不要說在倒韓時,張方平起的作用。

趙頊便問:“祖宗有什麼好的禦敵之策?”

張方平說道:“祖宗不勤遠略,如夏州李彝興,靈武馮暉,河西折御卿,都是許以世襲,因此邊境無事。董遵誨扞環州,郭進守西山,李漢超保關南,皆十餘年,優其祿賜,寬其文法,因此以十萬五軍而獲百萬之用。所以終太祖之世,邊鄙不聳,天下安樂。”

這話兒說得也不錯,可關健現在許不許武將統領邊境重州鎮政經軍三大權利?

再說趙頊有趙匡胤的軍事才能嗎,沒有,如何坐控中庭指揮?

而且趙匡胤當真不想圖謀燕雲嗎。不是不圖。但飯得一口口吃。荊湖,巴蜀,南漢,南唐,吃完了就要吃河東了。如果趙匡胤未死,吃下河東,不用兵燕雲?

那麼何來的先北後南,先南後北的爭議?

但還沒有下面的話雷人。張方平又說道:“及太宗平幷州,於是想取燕薊,這纔有了契丹之患,曹彬、劉廷讓、傅潛等數十戰,各亡士卒十餘萬。又內徙李彝興馮暉等族,於是有了李繼遷之變。真宗之初,趙德明納款,及澶淵之克,遂與契丹盟,至今人不識兵革。可謂盛德大業。祖宗之事,大略如此。亦可以鑑矣。近歲邊臣建開拓之議,皆行險徼倖之人,欲以天下安危,試之一擲,事成則身蒙其利,不成則陛下任其患,不可聽也。”

如果沒有王巨,趙頊也許能聽進一部分。

然而現在他聽不下去了。

曹彬、劉廷讓、傅潛,是指岐溝關之戰,君子館之戰,宋遼瀛州之戰。

這三戰確實是敗了,不但這三戰,高梁河之戰敗得也很慘,但那一戰是宋太宗親征,張方平就沒有提,這也有含味的。

說就是了,趙頊還不會小氣到這一步。

人是變的,都在變,張方平也變了。

然而除了這幾場戰役慘敗,宋軍就沒有勝利的戰役?且不說後世許多人都知道的楊令公雁門關之戰,還有滿城之戰,土蹬寨之戰,唐河之戰,徐河之戰,子汊河之戰,雄州之戰,莫州之戰,威虜軍騎兵大會戰,這些戰役宋軍都是勝利的一方,特別是滿城之戰,唐河之戰與徐河之戰,滿城之戰幾乎擊斃了一半來犯的遼軍,後面兩戰,連遼國戰神耶律休哥都被打得狼狽鼠竄。

何來的數十戰,各亡士卒十餘萬?

岐溝關死去的軍民是有十幾萬,但其中有不少是民夫,而非是軍卒,況且君子館與瀛州兩戰雖然宋軍敗了,然而那有十萬傷亡,難不成將遼軍殺害的平民百姓也算上?

其實最可靠的說法還是王巨那個說法,宋遼兩國?軍隊相比較,遼軍略佔上風,但如果宋軍不攻入遼國,只是防禦戰,那麼利用地利人和之勢,反過來又可以佔據上風。

張方平這個說法,是極度的歪曲史實。

而且李德明這件事,王巨也解釋了,宋真宗當時做法是不對的,最少得支持六穀部,雖然李德明沒有侵犯宋朝,然而因爲宋朝的默許與不作爲,讓西夏得到了河西走廊,由是勢力壯大,最終成了宋朝的危害。

所以這次對話讓趙頊十分失望。

偏偏這時王巨的“師兄”呂大忠也犯邪了,他在河東說,國家不能退讓,正是因爲慶曆時退讓過一回,現在遼國又來勒索,若是讓遼國形成慣例,後果不堪設想。

如果朝廷不聽從,就將我這個官職罷掉,這種賣?國的事俺做不來。

但事情鬧到這份上,一步不讓,遼國是不會甘休的。

然而衆說紛雲,趙頊也不知道怎麼辦,於是又想到了王安石。

因此呂惠卿也變了。

前餘姚縣主薄徐州李逢因爲官做得不好,被免掉差職,閒賦在家,於是說了幾句牢騷話。正好被沂州百姓朱唐聽到,他向朝廷告發朱逢有逆謀之舉。

趙頊便讓周輔下去審查此案,周輔先是將朱逢抓起來,接着搜查其宅,沒有想到得到了宗室子弟趙世居與朱逢來往的書信。

趙世居的父親是趙從贄,趙從贄的父親是趙唯能,趙唯能的父親是趙德芳。

不過自從宋真宗後,幾代人君都在“反思”趙匡義的做法,因此對趙德芳這一脈並不薄,如趙世居便封了一個右羽林大將軍之職。雖是職官,但每年會拿不少薪酬的。

涉及到宗室子弟,周輔不敢再往下查了,於是上報朝廷。趙頊看到後產生了擔心,畢竟變法,也讓一部分宗室子弟很反對的。因此將周輔遷爲開封府推官,繼續主查此案。

周輔繼續查下去,其實也無反狀,不過無論趙世居,或是朱逢確實說了一些牢騷話。

然後將查案經過,上書給朝廷。就看朝廷怎麼處理了。

當然這件案子先經過中書。呂惠卿便翻看此案。無意中看到一個四川的道士。叫李士寧的。

他立即來了精神,勸說趙頊繼續嚴查此案。

可以輕判,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可以重判,畢竟沾到宗室子弟就說不清了,看看西晉之敗,還有宋齊樑陳這幾個朝代諸王的爭鬥,趙頊想了想。也就同意了。

於是朝廷又重派御史中丞鄧綰,知諫院範百祿與御史裡行徐禧雜治此案。

範百祿父親就是範鎮,可想他有多恨王安石了,於是在呂惠卿誘導下,成了呂惠卿的槍桿子。還是那句話,愚人者,只能被智人所馭。

迅速矛頭對準了李士寧。

這個李士寧據說“自言學道,多詭數,善爲巧發奇中。目不識書,而能口占作詩。頗有才思,而詞理迂誕。有類讖語,專以妖妄惑人。周遊四方及京師,公卿貴人多重之”。

其實就是一個招搖撞騙的神棍,與王大師一個性質。王大師在九百多年後的現代社會都成功了,甚至讓若大的一個國家都沒辦法對付,在這個時代,如果做得好,那就會更成功。

李士寧更成功了。

不但出入權臣府邸,連宗室子弟都多有人與他交遊,正好宋仁宗賜了趙曙生母仙遊縣君一首詩《輓歌》,有傳後之意,李士寧不知從那個渠道得到,看到趙世居母親身體健康,便將這首詩剽竊過來,擇了中間四句,將首尾四句稍做改變,送給了趙世居,密言趙世居當受天命賜之。據傳趙世居聽後很歡喜,賂遺甚厚。

可能說了一些大逆的話吧,但不會教導趙世居去謀反,有那個能力與實力麼?

不過到了範百祿這裡,便開始了添油加醋。

在他羅織下,迅速替趙世居立了幾條大罪,趙世居“納匪人,論兵挾讖,訪天文變異,伺國家休咎”,並收藏“有《攻守圖術》一部,得於內臣張宗禮”。

但對於文字?獄,宋朝很寬鬆的,因此明文規訂“讖書之禁,雖坐流三千里,然非因事罥罣,無由發覺,所以法令徒設,人不知畏,士庶之家亦或收藏傳說,不以爲怪。”

因此只能說李士寧玩得太過火了,頂多坐流三千里之刑。

不過還有,李士寧贈趙世居金鈒龍刀,曰:“非公不可當此。”並贈趙世居母康氏詩云“耿、鄧忠勳後,門連坤日榮”,世居等人“解釋其詩,以爲至寶之祥”。

耿鄧是說東漢鄧禹與耿弇,都是大臣,雖然不對,但也不能算是謀反吧。

不過還有,大理評事王鞏“見河中府觀察推官徐革言‘世居似太祖’,反勸令焚燬文書”

知瀛州劉瑾“與世居往還書比滕甫更多,有‘不容居內’之語”。

司天監學生秦彪贈“《星辰行度圖》與世居”。

好了,驚天大案釀成!

朝廷立即判決,趙世居賜死,李逢、徐革、醫官劉育凌遲處死,試將作監主簿張靖、武舉進士郝士宣腰斬,秦彪、李士寧杖脊並編管湖南,其他牽涉此案的官員滕甫、王鞏、劉瑾等皆貶官落職。

然而徐禧一直不服,因爲這些都是些似是非是的“謀反”,不能串,況且宋朝本來言者無罪,有些大臣嘴巴特大,什麼話兒都敢說。若是以後繼續這樣串,不但牽連的這些人,恐怕朝堂一半大臣都要悲催。

但他一個人說話不管用,最後判決下來,趙李等人立即處死,都沒有等秋後,徐禧還在家琢磨呢,爲什麼這案子弄得那麼大。

要知道這是在宋朝,不是在明清。

忽然他想到了一個人,也醒悟過來,立即找到趙頊說,皇上對你說一件事,這案子弄得這麼大,有點兒不對,是有些人有了心思。爲何呢,因爲這李士寧有一些才思,因此也讓王安石賞識了,並且王安石還讓他呆在自己府上半年之久。

一旦李士寧定論爲謀反大罪,王安石同樣逃不了……

第173章 攏心第490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上)第587章 燕歸來第505章 飛天(上)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717章 那個人第33章 愚者第663章 老朋友第223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下)第14章 小翅膀第779章 土豆宴第37章 魅影第158章 請權(下)第627章 動心第66章 長大啦第411章 第一天第852章 粗暴狂野第304章 獻舞(上)第360章 一句話第685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673章 惡婚(上)第520章 天上(下)第187章 三清在上第618章 大錢第220章 三次點集(上)第764章 進京第476章 鼓聲(下)第752章 找骨頭(上)第828章 青丹谷第244章 蕃奸第715章 犧牲品第204章 空頭支票第453章 三十萬第416章 潑(下)第823章 值第286章 周郎顧曲,瓊娘亂弦第721章 真相第654章 不會吧第779章 土豆宴第129章 吹三秦第607章 冒泡(下)第821章 一家人第319章 加強版韓琦(上)第475章 鼓聲(中)第375章 交待第127章 先帝第327章 錦囊第487章 歪樓第491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下)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856章 割土(上)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655章 一線之間第123章 妹夫生猛第111章 挑戰第857章 割土(下)第29章 畫皮第82章 鬧大吧(一)第7章 路窄第43章 大哥第719章 雙鵰第605章 冒泡(上)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384章 《感事》詩第442章 法術第796章 露底第531章 斬第728章 黃河第401章 十條罪第271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446章 二王(下)第253章 更上一層樓第447章 一頃第257章 吾願往第385章 鬱悶唐三少第606章 冒泡(中)第30章 以直報怨第15章 夏國劍第705章 殺母(下)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519章 天上(上)第739章 裂車(上)第502章 驚喜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257章 吾願往第301章 等機會第284章 應戰(下)第606章 冒泡(中)第678章 溫水之戰(下)第836章 多畫了尾巴第122章 賭第291章 一扇窗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188章 玩於股掌第341章 釣魚第530章 跑吧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
第173章 攏心第490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上)第587章 燕歸來第505章 飛天(上)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717章 那個人第33章 愚者第663章 老朋友第223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下)第14章 小翅膀第779章 土豆宴第37章 魅影第158章 請權(下)第627章 動心第66章 長大啦第411章 第一天第852章 粗暴狂野第304章 獻舞(上)第360章 一句話第685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673章 惡婚(上)第520章 天上(下)第187章 三清在上第618章 大錢第220章 三次點集(上)第764章 進京第476章 鼓聲(下)第752章 找骨頭(上)第828章 青丹谷第244章 蕃奸第715章 犧牲品第204章 空頭支票第453章 三十萬第416章 潑(下)第823章 值第286章 周郎顧曲,瓊娘亂弦第721章 真相第654章 不會吧第779章 土豆宴第129章 吹三秦第607章 冒泡(下)第821章 一家人第319章 加強版韓琦(上)第475章 鼓聲(中)第375章 交待第127章 先帝第327章 錦囊第487章 歪樓第491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下)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856章 割土(上)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655章 一線之間第123章 妹夫生猛第111章 挑戰第857章 割土(下)第29章 畫皮第82章 鬧大吧(一)第7章 路窄第43章 大哥第719章 雙鵰第605章 冒泡(上)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384章 《感事》詩第442章 法術第796章 露底第531章 斬第728章 黃河第401章 十條罪第271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446章 二王(下)第253章 更上一層樓第447章 一頃第257章 吾願往第385章 鬱悶唐三少第606章 冒泡(中)第30章 以直報怨第15章 夏國劍第705章 殺母(下)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519章 天上(上)第739章 裂車(上)第502章 驚喜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257章 吾願往第301章 等機會第284章 應戰(下)第606章 冒泡(中)第678章 溫水之戰(下)第836章 多畫了尾巴第122章 賭第291章 一扇窗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188章 玩於股掌第341章 釣魚第530章 跑吧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