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回 簾外春寒賜錦袍

@@與經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與名著爲伴,塑造美好心靈。細心品味米花在線書庫經典名著。@@

這陳三公子,正是海寧望族陳家陳元龍的幺子,名叫陳家洛。

陳元龍一生爲官清廉,曾多次替海寧父老請命,甚至不惜頂撞聖駕。就連天性涼薄的雍正皇帝,也因其拳拳愛民心而不以爲忤。陳老兒三年前安然溘逝,享年七十二歲。

這陳老兒有子女三人:大女兒早年嫁到常熟蔣閣老家爲媳;次子家洪在蘇州經商;止這小兒子家洛是他老來得子,所以倍加疼愛。家洛雖也知父母心意,可卻始終不明一事:爲何他們在其八歲幼時,要將他送至那荒遠之處學武,以至如今連母親的最後一面也沒見上。不過,在西域這十幾年裡,家洛吃了不少苦頭,也大受鍛鍊,思量比那些從小嬌生慣養,最終成爲趙公子般紈絝子弟的人,要好得多。

此時已是深夜,家洛獨個兒坐在祖居“遂初園”的追風亭中酣飲。天上月光皎潔,亭子四周種的花木在月光下顯得素白,有如木刻石雕一般。

寒食擷桃花叢叢,今昔披月意朦朧;

但念舉盅憶故人,黯然逝去已無蹤。

吟罷,想起兩日前“享閒酒莊”的情形,更是悲從中來。他將下人早早譴走,此刻獨酌獨飲,只覺天大地大,春暖月寒。“爹爹,阿媽,你們爲何撇下三倌孤苦一人……”

陳家洛兩行碎心之淚噴涌而出,不由伏桌大慟。

他正在傷心,突見園外一個人影忽閃而過,驚駭之下,暫收悲怯。凝氣運功,施展開“野馬追風”的輕功,趕了上去。那人兀自在前頭疾馳,穿過“聽雨齋”,繞經後園的荷花池,到了“閒清居”附近卻失了蹤影。家洛在回疆隨師父攀雪山、採雪蓮,練就了一身上乘輕功。可哪知對方卻要更勝其一籌。

一時猜不出那人來頭,陳家洛有滿腹狐疑在肚裡翻騰,信步踱走間,漸漸陷入了沉思。忽然乒地一聲,撞在一株樹上。家洛撫着痛極了的額頭,擡眼一看,旋又淚如雨下。

你道爲何?原來他誤走誤撞,竟來到了陳家祖墳“不周麓”。古有不周山直達天庭,此地名爲“不周”,也是希望亡者可早昇仙界,超脫苦海。

家洛還在發怔,卻隱約中聽見門後傳來啜泣之聲。他驚訝萬分間,也不開鎖闢戶,反徑直縱身躍上了牆頭。藉着月光望去,乍見第十六排爹爹、阿媽墳前,竟爾有一黑衣人在那跪拜!看他後背起伏不定,想來哭聲正源自此人。家洛有些弄不明白:“若道他是要來拜祭我的父母,怎麼不正大光明地由正門而入,卻又如此偷偷摸摸?”

陳公子尚且狐疑不已,那黑衣人已然站起身來,頭也不回地問道:“公子可是陳老的三子——家洛?”

陳家洛先是一怔,旋又想到:“看來他不像壞人啊……”聽此人聲音蒼老,便縱下高牆,拱手而道:“正是晚輩……不知老先生可是先父舊人?爲何深夜到訪,卻……”

那人並未作聲,呆了半晌,迴轉頭來眼望家洛。在月光的映照下,陳家洛見其雙目泛光,知道滿是淚花,不由鼻子爲之一酸。

那人一瞥之下,又緩緩轉過臉去,款款地盯着墳頭,顫聲嘆道:“……是……令尊生前與我交情甚好,令堂對我更有莫大恩情……”家洛正想再問,那人忽爾跪下,重重叩了三個響頭,隨即一個“星丸跳躍”,縱上院牆。擡頭望了望當空皓月,長嘆口氣,道了聲“珍重”,遁入了無垠的黑夜之中。

家洛癡癡呆看着雙墳,良久,突然大叫一聲,急奔過去,哭倒在墓前。他在淚眼朦朧之中,忽覺有甚麼東西在地上閃光。拾起一看,卻是一塊碧綠鏤雕玉佩。不但精緻,而且觸手生溫——竟然是塊稀世溫玉!料想是那黑衣人之物。在月下依稀可辯的,是玉體中一個篆書的“臨”字。

過了午時正交未時之際,暫住在海寧“悅來客棧”的金四爺忽一招手,起身對卜孝道:“咱們儘早回去吧……我想過了,待會兒咱們去陳府小坐一下後,就趕去揚州,乘船上京。”

“坐船?”

“嗯!聽說大運河上的船十分穩健快捷,兩岸景色又美,咱們也正好去領略一番。”

“這太妙了!”

小半個時辰後,一行二人已來到海寧城西北的遂初園。陳家不愧是海寧豪門,氣派非凡,只是陳元龍歸天后,畢竟有些冷清,不復昔日的繁華。四爺正欲叩門,卻見大門猛然一開,從裡頭走出一名老僕。他眯着眼瞅了那兩人半天,忽道:“方纔三少爺傳喚老奴,說外面來了貴客。我還不信哪……哦……兩位請!”說着,側立在一邊,讓兩人進去。

四爺、卜孝聽了他的喃喃細語,不禁大吃一驚。隨着老僕七拐八拐地走過九曲長廊,已然來到大堂,見陳三公子正和一名老道人談笑。家洛擡眼看見四爺二人,大笑道:

“張世伯果是異人,真正料事如神!佩服,佩服!”說話間,兩人已是離座,與四爺互道寒暄,原來老道人姓張,是陳閣老的舊識。於此清明時節,前來老友墳前祭拜。四爺見道人年老,便坐了下席。卜孝見四爺尚且坐下首,自己只好侍立一旁。冷眼觀那老道鶴髮童顏,長髯當胸,確是一派仙風道骨,隱隱有出塵之姿,由不得暗暗稱奇。

“四爺光臨寒舍,是來辭行的嗎?”

陳家洛此言一出,更令金四爺震動不小。他與卜孝對望一眼,頷首道:“在下事已辦妥,要去揚州坐船回京。取道貴府,特來告別……想來這也都由……張道長料到了吧?!”

那張道長捻鬚長笑,柔聲道:“貧道方纔聽三公子提起了幾天前的事。兩位不畏權勢,正氣凜然,實在令老道敬佩……”

四爺微笑地擺擺手,道:“那也是陳公子出手相助,纔沒讓咱倆丟醜啊!”家洛聽了,微微一笑,倒令站在一旁的卜孝羞紅了臉。兩隻手不住地搓揉着衣角,暗叫慚愧。

張道長倚椅側身道:“貧道得終南山一仙家點化,學得文王六十四卦,頗有些先知之能。我看四爺您相貌清奇,氣度雍華,全不似世俗之人——敢問貧道能否一聞先生八字?”四爺一怔之下,細細報來,卻是“辛卯庚午丁巳丙辰”。那老道面帶笑容,掐指算來,半晌,忽然臉色煞白,兩脣微戰,盯着四爺,上上下下地看個不停。四爺見他一臉惶恐,那雙深不可測的眼睛彷彿放出毫光,直射自己,冷不防打了個寒戰。

兩人靜了飯頃,倒還是那道長先開口:“四爺真是人中之龍,大富大貴!”

四爺聽他這麼一說,只愣了愣,陪笑道:“不敢……晚輩在京確有一大筆產業,也結識不少官場上的朋友。說溫飽尚可,說大富大貴就太擡舉在下了!”說着,兩人各自會意一笑。

陳家洛被他倆的啞謎弄得雲裡霧裡,剛想發問,忽被卜孝看到繫於腰間那闕溫玉:

“噫,三公子的玉佩怎麼和四爺那塊一模一樣?”他說得很小聲,可另三人卻都已聽見。那老道長向家洛把玉要來,與四爺的一比,果然一樣的品象,一樣的雕工。所不同的是,家洛那塊是闕暖玉,溫過三春;而四爺這枚卻是冰若三九,乃稀世寒玉!雙玉借日光都可隱隱看見篆字——一個是“臨”字,一個是“宛”字。

四爺亦覺有趣,問:“陳公子這闕美玉是從何而來?”

家洛一怔之下,實感那晚哭墳來得蹊蹺,不便明說,遂道:“哦,此乃先父一老友所遺……”

四爺聞之,目光閃動道:“在下這枚是從小就帶在身邊的,聽家母說是曾祖之物。”

張道長將雙玉於手中把玩良久,蹙額道:“看樣子,兩塊玉本乃一對,淪落天涯今又相逢,實是緣果。”四爺接過寒玉,審視一番,又遞給家洛,淺笑道:“雙玉既是一對,分離總是不吉……區區上回在酒莊全蒙陳老弟相助,無以爲報;此番惜別,無以爲贈——不如就把此玉送與公子,從此雙玉成雙成對,不必再有相思之苦,豈不美哉?—

—老弟意下如何?”

“這……”

“哈哈哈,有趣,有趣!四爺此說極妙!”張道長捻鬚大笑道。

“可……,此乃四爺家傳之寶,恐怕……”

“哎,俗話說‘寶劍贈英雄’,難道愚兄這點薄禮,賢弟還有嫌棄不成?”四爺臉上露出了些不快的氣象。

“不不不不……,那,那好吧。小弟便恭敬不如從命了。既然四爺有贈,小弟的禮物,四爺也非笑納不可——劉老伯,麻煩將那柄摺扇拿來——此物亦爲祖傳之寶,望四爺莫要嫌棄纔好。”

不一會兒,那老僕迴轉,雙手奉上一燙金扇盒。打開來,取出一展,卻是唐寅真跡“錢塘聽潮”。四爺歡喜萬分,讓卜孝好好收起。三人又聊了一會兒,四爺觀天色已然不早,便要起身告辭。家洛見挽留不住,共張道長同送四爺出得海寧城外。待他上了馬車,揚塵而去,方與張老道一併回府。

回目釋解:本回回目“簾外春寒賜錦袍”,摘自王昌齡《春宮曲》詩。此句原指平陽公主家裡善於歌舞的藝妓衛子夫,得到漢武帝的寵愛。天尚寒時,皇帝怕他受涼,立即賜她一件錦袍。這裡當指四爺、家洛惺惺相惜,互贈禮物,然亦有深刻含義,以後自知。

第15回 笑問客從何處來第4回 白草黃榆六十秋第37回 皇恩若許歸田去第41回 不破樓蘭終不還第53回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33回 始信星河在馬前第27回 不待天明盡北飛第46回 今朝歧路各東西第5回 猶爲離人照落花第34回 一片孤城萬仞山第20回 聽來咫尺無尋處第5回 猶爲離人照落花第30回 曾是驚鴻照影來第37回 皇恩若許歸田去第30回 曾是驚鴻照影來第22回 遲日園林悲昔遊第48回 中有松柏參天長第27回 不待天明盡北飛第8回 三春白雪歸青冢第15回 笑問客從何處來第52回 吹盡狂沙始到金第6回 惆悵階前紅牡丹第61回 道是無晴卻有晴第21回 長恨人心不如水第3回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52回 吹盡狂沙始到金第6回 惆悵階前紅牡丹第12回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4回 白草黃榆六十秋第9回 草色青青送馬蹄第49回 東風不與周郎便第22回 遲日園林悲昔遊第36回 悔教夫婿覓封侯第22回 遲日園林悲昔遊第58回 一將成功萬骨枯第17回 獨憐幽草澗邊生第2回 簾外春寒賜錦袍第62回 雙袖龍鍾淚不幹第36回 悔教夫婿覓封侯第36回 悔教夫婿覓封侯第15回 笑問客從何處來第49回 東風不與周郎便第40回 初隨驃騎戰漁陽第20回 聽來咫尺無尋處第16回 未到江南先一笑第31回 今朝放蕩思無崖第29回 滿川風雨看潮生第24回 留連戲蝶時時舞第61回 道是無晴卻有晴第9回 草色青青送馬蹄第15回 笑問客從何處來第22回 遲日園林悲昔遊第35回 縱死猶聞俠骨香第60回 插遍茱萸少一人第32回 青海長雲暗雪山第13回 不識廬山真面目第61回 道是無晴卻有晴第17回 獨憐幽草澗邊生第57回 我寄愁心與明月第26回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51回 鸚鵡前頭不敢言第42回 笑而不答心自閒第60回 插遍茱萸少一人第54回 白騎少年今日歸第55回 無情有恨何人見第31回 今朝放蕩思無崖第49回 東風不與周郎便第33回 始信星河在馬前第36回 悔教夫婿覓封侯第43回 天長地久有時盡第62回 雙袖龍鍾淚不幹第22回 遲日園林悲昔遊第30回 曾是驚鴻照影來第47回 一片冰心在玉壺第59回 縱暴略與羌渾同第50回 爾曹身與名俱滅第35回 縱死猶聞俠骨香第57回 我寄愁心與明月第13回 不識廬山真面目第46回 今朝歧路各東西第4回 白草黃榆六十秋第26回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61回 道是無晴卻有晴第12回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63回 縱使相逢應不識第8回 三春白雪歸青冢第32回 青海長雲暗雪山第62回 雙袖龍鍾淚不幹第39回 走馬西來欲到天第37回 皇恩若許歸田去第10回 昔年戎虜犯榆關第28回 美人相併立瓊軒第62回 雙袖龍鍾淚不幹第4回 白草黃榆六十秋第63回 縱使相逢應不識第30回 曾是驚鴻照影來第39回 走馬西來欲到天第44回 前度劉郎今又來第51回 鸚鵡前頭不敢言第27回 不待天明盡北飛
第15回 笑問客從何處來第4回 白草黃榆六十秋第37回 皇恩若許歸田去第41回 不破樓蘭終不還第53回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33回 始信星河在馬前第27回 不待天明盡北飛第46回 今朝歧路各東西第5回 猶爲離人照落花第34回 一片孤城萬仞山第20回 聽來咫尺無尋處第5回 猶爲離人照落花第30回 曾是驚鴻照影來第37回 皇恩若許歸田去第30回 曾是驚鴻照影來第22回 遲日園林悲昔遊第48回 中有松柏參天長第27回 不待天明盡北飛第8回 三春白雪歸青冢第15回 笑問客從何處來第52回 吹盡狂沙始到金第6回 惆悵階前紅牡丹第61回 道是無晴卻有晴第21回 長恨人心不如水第3回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52回 吹盡狂沙始到金第6回 惆悵階前紅牡丹第12回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4回 白草黃榆六十秋第9回 草色青青送馬蹄第49回 東風不與周郎便第22回 遲日園林悲昔遊第36回 悔教夫婿覓封侯第22回 遲日園林悲昔遊第58回 一將成功萬骨枯第17回 獨憐幽草澗邊生第2回 簾外春寒賜錦袍第62回 雙袖龍鍾淚不幹第36回 悔教夫婿覓封侯第36回 悔教夫婿覓封侯第15回 笑問客從何處來第49回 東風不與周郎便第40回 初隨驃騎戰漁陽第20回 聽來咫尺無尋處第16回 未到江南先一笑第31回 今朝放蕩思無崖第29回 滿川風雨看潮生第24回 留連戲蝶時時舞第61回 道是無晴卻有晴第9回 草色青青送馬蹄第15回 笑問客從何處來第22回 遲日園林悲昔遊第35回 縱死猶聞俠骨香第60回 插遍茱萸少一人第32回 青海長雲暗雪山第13回 不識廬山真面目第61回 道是無晴卻有晴第17回 獨憐幽草澗邊生第57回 我寄愁心與明月第26回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51回 鸚鵡前頭不敢言第42回 笑而不答心自閒第60回 插遍茱萸少一人第54回 白騎少年今日歸第55回 無情有恨何人見第31回 今朝放蕩思無崖第49回 東風不與周郎便第33回 始信星河在馬前第36回 悔教夫婿覓封侯第43回 天長地久有時盡第62回 雙袖龍鍾淚不幹第22回 遲日園林悲昔遊第30回 曾是驚鴻照影來第47回 一片冰心在玉壺第59回 縱暴略與羌渾同第50回 爾曹身與名俱滅第35回 縱死猶聞俠骨香第57回 我寄愁心與明月第13回 不識廬山真面目第46回 今朝歧路各東西第4回 白草黃榆六十秋第26回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61回 道是無晴卻有晴第12回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63回 縱使相逢應不識第8回 三春白雪歸青冢第32回 青海長雲暗雪山第62回 雙袖龍鍾淚不幹第39回 走馬西來欲到天第37回 皇恩若許歸田去第10回 昔年戎虜犯榆關第28回 美人相併立瓊軒第62回 雙袖龍鍾淚不幹第4回 白草黃榆六十秋第63回 縱使相逢應不識第30回 曾是驚鴻照影來第39回 走馬西來欲到天第44回 前度劉郎今又來第51回 鸚鵡前頭不敢言第27回 不待天明盡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