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人才搶救行動

待蔣琬等退下,劉禪命人宣向寵入宮,向寵帶了兩個人一起進來,跪拜行禮。劉禪命向寵起身,向寵稟告道:“末將奉命兵分兩路,一路去漢中軍中救魏昌,一路去果然不出陛下所料,楊儀拿住魏延之子魏昌,不待解往成都就要斬首,卻被姜維攔住,說聽候陛下旨意,末將部將才得以去漢中接出魏昌;那楊儀又派軍馬去魏延府中抄家,要夷滅其三族,也幸虧末將先到一步攔下了,救了魏榮。魏延家小現在末將軍營裡安置,這便是魏延的二子,魏昌魏榮。”劉禪聽罷,心中嘆息:“人說魏延自大,楊儀性狹,果不其然。楊儀這匹夫連人家家小都不放過。”

又低頭看那魏昌魏榮,魏昌年近四旬,身材健壯,面如重棗,絡腮鬍須,長得頗似魏延,一看便是一員勇將。魏延生前一直帶魏昌隨軍出征,後來諸葛病逝,楊儀魏延反目,因爲孔明臨終當衆將面命楊儀爲主將帶蜀軍撤退漢中,魏延不服攔擋大軍,衆將皆不服,指責魏延謀反,魏延本部兵馬也四散奔逃,本人被馬岱斬首,兒子魏榮亦被擒獲:魏延次子魏榮卻和兄長談吐氣質不同,三十出頭一副文士打扮,原來魏榮出生便身體孱弱,不禁習武,魏延便讓他自小在家看書,被捕時已經官至尚書郎。

劉禪問道:“魏昌,魏榮,你們的父親身居國家衆臣,爲國屢立奇功,卻因叛逆而死,你們如何看?”魏昌擡頭喊冤道:“陛下,我父親實在冤枉!我父親爲前軍師、徵西大將軍,而且朝廷授予假節,進封爲南鄭侯。他楊儀區區一介長史,諸葛丞相臨終如何會讓楊儀爲主將統軍後撤,且那楊儀匹夫瞞着丞相死訊,先帶大軍先撤入漢中,纔派人通知我父親領本部兵斷後,簡直拿我們當反賊防,父親這才氣不過帶兵攔住楊儀理論!他至死也從未想過投奔曹魏。末將願受千刀萬剮,但請陛下爲我父親平反,父親爲大漢戎馬一生,自江陵追隨先主入川,實在不該落個叛逆而死啊?”說吧伏地慟哭。劉禪又問道:“那麼燒斷棧道之事,是你父親做的還是楊儀做的?”魏昌道:“燒斷棧道確實是父親做的,他說是爲了困住楊儀匹夫,再奏請朝廷理論,父親親口告訴我他也不願我軍自相殘殺,才用燒棧道擋住楊儀,而且他還說丞相這一去,估計十年內都不會再有北伐,留着棧道反而對魏軍入侵有利。所以燒掉了。“

劉禪又問魏榮道:”你又如何看?“魏榮叩首道:”罪臣父親兄長與楊儀對峙之時,臣並不在軍中,不敢妄言。但適才聽兄長所述,父親確實有罪,正因父親身居國家重臣,遇事才更應該大局爲重,丞相逝世,幾十萬大軍軍心動盪,司馬懿虎視眈眈,此刻衆人應團結一致護送丞相棺槨歸國,怎能因小端之不平自相殘殺?至於棧道,那是丞相耗盡心血動用國家財力建成,無論日後有用無用,父親更是無權擅自焚燬。且那楊儀不論使用何種心機,瞞着丞相死訊,先撤大軍再令父親斷後,也絕非想造反,父親向朝廷奏報所言不實。丞相當日就曾告誡父親,誤因小端不平害軍國大事,父親也曾和我兄弟私下說過,對自己居功自傲頗有悔意,只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終究鑄成大錯!臣父之罪,情冤罪不冤,臣只請陛下開恩,向天下告知父親罪在於狂妄自大,不顧局勢,險壞國家大事,但絕非楊儀所言要劫持丞相棺槨投奔魏國。再請陛下看在父親爲朝廷出生入死多年份上,將他棺槨安葬了吧,不要再漢中軍營懸首示衆。罪臣兄弟二人願受千刀萬剮,替父親贖罪!“說罷大哭,魏昌再一旁聽了,也淚流滿面無話可說,一同叩首請罪。

劉禪嘆口氣,命向寵扶起二人落座,說道:”魏延將軍一生功過是非,還是魏榮說的明白,朕不再重複了。朕問過姜維、王平等將領,丞相臨終確實讓楊儀爲主將安排全軍後撤,至於爲何不讓魏延斷後?從他擅自焚燬棧道就可以看出丞相的擔憂是也,比方魏延若擅作主張讓丞相棺槨先回,自己帶兵繼續攻擊魏軍,那時他功高位重,衆將誰能節制他?若用兵不慎,全軍危矣。至於楊儀一介文官,就算他想不奉命後撤,姜維等也不會答應。魏將軍智勇雙全,功勳卓著,卻因爲心高氣傲最終未得善終,令人惋惜,但也實在是咎由自取。朕希望你二人引以爲戒,勿要再對楊儀他們心存怨恨了。“二子聽了含淚點頭。連向寵在旁都暗暗動容。

劉禪又道:”朕明日會下旨,魏延將軍雖有罪被斬殺,但念其多年戰功卓著,仍予厚葬,且不累及家屬。“二子聽罷又驚又喜,一起跪地謝恩,聲隨淚落。劉禪讓二人起身,又道:”但魏將軍一生爲國,臨死卻得叛逆之名,你們做兒子的就不願爲父親戴罪立功,挽回名譽麼?“二子一起肅然起立拱手道:”陛下若有差遣,萬死不辭!“劉禪笑道:”好,如今的形勢,你倆無論留在漢中還是成都,都很尷尬,我這幾日會修書一封給南中的馬忠、張嶷,你倆去那裡效力,不要小看南中,諸葛丞相昔年遠征平定了它,好歹十年無事,如今丞相去了,早晚必要有事,朕這番不但要絕除後患,還要開發這不毛之地,真正成爲我大漢領土。如果你二人能建功,朕早晚也要把魏將軍塑像放在新修的先主廟內。“魏昌魏榮聽了不由心中一振,齊聲答道:”若辜負陛下洪恩,我二人絕不生還成都!“劉禪含笑點頭。命黃皓帶二人先回向寵兵營住宿。

劉禪又對向寵道:”這件事辦得好,李嚴,廖立二人如何?“

李嚴,後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陽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臣,與諸葛亮同爲劉備臨終前的託孤之臣。公元231年,蜀軍北伐時,李嚴押運糧草因爲下雨道路泥濘延誤時日,爲推卸責任反而怪罪諸葛亮的北伐,使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獲罪,最終被廢爲平民,遷徙到梓潼郡(治今四川梓潼)。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李嚴得知這個消息後,認爲以後再也不會有人能夠起用自己了,因此心懷激憤而病死。

廖立(生卒年不詳),字公淵,武陵臨沅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謀臣。被諸葛亮評價爲“楚之良才”,與龐統相提並論 。劉備的荊州南部三郡(長沙、桂陽、零陵)被呂蒙偷襲後,廖立脫身奔歸劉備,劉備不責備廖立,任他爲巴郡太守。劉禪繼位後,廖立自恃奇才,公然批評劉備、關羽、向朗、文恭、郭攸之,還誹謗衆臣,因此,被廢爲民。後來,在得知諸葛亮的死訊時,廖立流淚嘆息,鬱鬱而終。

後世熟讀三國的劉禪當然惦記着這二位,向寵答道:“末將奉命通知李嚴之子李豐,星夜趕到梓潼安撫李嚴,也派了得利軍士去接廖立回成都。廖立目前在汶山縣,道路難行,但想必使者已經到達了。”劉禪聽罷安下心來,嘉獎了向寵幾句,讓他退下了。

第三十二章 討伐西羌第四十四章 改元再興第二十九章 天下第一刺客第四十三章 能幹的又不可靠第四十章 丹陽遇奇人第七十章 勁敵鄧艾第七十五章 決戰長安(下)第三十六章 老神仙李意第三十三章 銀屏落崖第三十三章 銀屏落崖第十章 人才搶救行動第四十五章  設立雲南郡第九十九章 司馬昭弒君第一百零四章 四面楚歌第二十八章 第一次殺敵第五十九章 黃權的兒子第六章 祈禱第一百零九章 大戰洛陽(下)第七十六章 第三帝國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花退敵?第一百一十三章 昏蟲曹爽第六十六章 淮南三叛第九十四章 獅城夜色第十六章 老子英雄兒好漢?第一百一十七章 日月星辰各有所歸第十七章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第二十八章 第一次殺敵第六十章  諸葛恪的感嘆第三十三章 銀屏落崖第九十八章 智多星第二十八章 第一次殺敵第一百零八章 大戰洛陽(上)第三十九章 巡視東吳第四十四章 改元再興第七十章 勁敵鄧艾第三章 報考第四十六章 劉琰事件第八十一章  並行不悖的風格第一百零九章 大戰洛陽(下)第七十五章 決戰長安(下)第二十章 如何選擇?第二十章 如何選擇?第一百零二章 兵臨武關第三十八章 真能微服私訪嗎?第一百零七章 休兵七日第九十六章 曹魏遷都第九十三章 青釭劍第一百二十七章 陰雲暗伏第五十三章 興勢山之戰第十一章 勤政難嗎?第四十七章 遇刺第九十九章 司馬昭弒君第九十二章 火燒綿竹第五章 關三小姐第七十二章 進退兩難第八章 那個李邈第一百零二章 兵臨武關第九十五章 千鈞一髮第五十四章 殺徐質第四十二章 四國演義?第四十一章 不審勢則寬嚴皆誤第三十九章 巡視東吳第十七章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第九十六章 胸懷第九十七章 上天折鞭第二十七章 開發南中第九十二章 火燒綿竹第九十二章 火燒綿竹第九章 神算子蔣敬亂入第六十三章 逼宮第四章 皇后張星彩第三十八章 真能微服私訪嗎?第二十四章 微服私訪第九十章 天將降大任第一百二十三章 吳蜀反目第六十四章 提前到來的高平陵之變第一百零八章 大戰洛陽(上)第五十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八十三章 爭吵第二十六章 蜀國的女性第一百三十章 諸葛瞻娶親第十六章 老子英雄兒好漢?第七十一章 火燒棧道第九十三章 鐵籠山第二十七章 開發南中第一百零四章 四面楚歌第四十六章 劉琰事件第三十章 學會勇敢第四十四章 改元再興第二十九章 天下第一刺客第九十四章 意外第二十七章 開發南中第三十二章 討伐西羌第五十六章 駱谷潰敗第四十八章 小恩小信第九十章 力挽狂瀾第六十四章 提前到來的高平陵之變第七十四章 決戰長安(上)第二十二章 冢虎之謀第三十九章 巡視東吳
第三十二章 討伐西羌第四十四章 改元再興第二十九章 天下第一刺客第四十三章 能幹的又不可靠第四十章 丹陽遇奇人第七十章 勁敵鄧艾第七十五章 決戰長安(下)第三十六章 老神仙李意第三十三章 銀屏落崖第三十三章 銀屏落崖第十章 人才搶救行動第四十五章  設立雲南郡第九十九章 司馬昭弒君第一百零四章 四面楚歌第二十八章 第一次殺敵第五十九章 黃權的兒子第六章 祈禱第一百零九章 大戰洛陽(下)第七十六章 第三帝國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花退敵?第一百一十三章 昏蟲曹爽第六十六章 淮南三叛第九十四章 獅城夜色第十六章 老子英雄兒好漢?第一百一十七章 日月星辰各有所歸第十七章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第二十八章 第一次殺敵第六十章  諸葛恪的感嘆第三十三章 銀屏落崖第九十八章 智多星第二十八章 第一次殺敵第一百零八章 大戰洛陽(上)第三十九章 巡視東吳第四十四章 改元再興第七十章 勁敵鄧艾第三章 報考第四十六章 劉琰事件第八十一章  並行不悖的風格第一百零九章 大戰洛陽(下)第七十五章 決戰長安(下)第二十章 如何選擇?第二十章 如何選擇?第一百零二章 兵臨武關第三十八章 真能微服私訪嗎?第一百零七章 休兵七日第九十六章 曹魏遷都第九十三章 青釭劍第一百二十七章 陰雲暗伏第五十三章 興勢山之戰第十一章 勤政難嗎?第四十七章 遇刺第九十九章 司馬昭弒君第九十二章 火燒綿竹第五章 關三小姐第七十二章 進退兩難第八章 那個李邈第一百零二章 兵臨武關第九十五章 千鈞一髮第五十四章 殺徐質第四十二章 四國演義?第四十一章 不審勢則寬嚴皆誤第三十九章 巡視東吳第十七章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第九十六章 胸懷第九十七章 上天折鞭第二十七章 開發南中第九十二章 火燒綿竹第九十二章 火燒綿竹第九章 神算子蔣敬亂入第六十三章 逼宮第四章 皇后張星彩第三十八章 真能微服私訪嗎?第二十四章 微服私訪第九十章 天將降大任第一百二十三章 吳蜀反目第六十四章 提前到來的高平陵之變第一百零八章 大戰洛陽(上)第五十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八十三章 爭吵第二十六章 蜀國的女性第一百三十章 諸葛瞻娶親第十六章 老子英雄兒好漢?第七十一章 火燒棧道第九十三章 鐵籠山第二十七章 開發南中第一百零四章 四面楚歌第四十六章 劉琰事件第三十章 學會勇敢第四十四章 改元再興第二十九章 天下第一刺客第九十四章 意外第二十七章 開發南中第三十二章 討伐西羌第五十六章 駱谷潰敗第四十八章 小恩小信第九十章 力挽狂瀾第六十四章 提前到來的高平陵之變第七十四章 決戰長安(上)第二十二章 冢虎之謀第三十九章 巡視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