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天下暗流

薛仁貴帶着八千洛陽禁軍奔赴關中,而後從關中的諸折衝府一路調兵遣將,頗有一種昔日漢廷禁軍一路出征,徵調六郡良家子的風範。

在薛仁貴出征時,洛氏也有不少子弟跟隨前往,尤其是沒有爵位繼承的次子,不少隨着薛仁貴出征。

宰相們一直在關注着青海戰事,後勤大總管已經到位長安,爲薛仁貴鎮守後方以及提供糧草。

洛陽城依舊在不斷修建宮殿,從天聖年間遷都到神都之後,李治和武曌就一直都在修建各種宮殿和廟宇。

李治的身體越來越差,在任命薛仁貴爲青海道行軍大總管之後,他就再一次的因爲頭風而陷入不能視事的地步,甚至誇張到了,連續三次都沒有上朝的地步。

面對這種情況,李治不得不徹底將政務委任給武曌,讓她鹹決內外諸事,而後他又將洛君卓召入內殿中,在現在這種時候,只有少數幾個人是可以進入他內殿的,洛君卓就是其中之一,對於李治而言,洛君卓終究是和其他洛氏子不同的。

望着滿殿的浮華,洛君卓心中滿是感慨,當今天子和先帝還真的是不一樣,先帝的時候,這裡說不上素雅,但至少還是不奢華的,但當今天子和天后,都崇尚浮華。

再看躺在病榻上的天子,面色枯黃,任誰看來都已經是油盡燈枯,命不久矣的樣子,但稍微瞭解一下情況,就知道天子這幅油盡燈枯的樣子,已經好多好多年了,誰都不知道天子還能活多久。

洛君卓收起心中的思緒,來到病榻前,招手讓宮女下去,幾位宮女便福一禮之後退下去,洛君卓溫聲道:“陛下,臣來了。”

李治緩緩睜開眼,眼前是一片光陸迷離的眩暈,讓他有些難受,就是這種嚴重的症狀,讓他這些年不得不把權力讓給武曌,如果他身體健康,還真的沒有武曌二聖臨朝的份。

“紫陽,你來了。”

現在的李治,心態已經比起前些年逼迫長孫無忌的時候,好了很多,畢竟現在所有能夠和他作對的人,都已經被他徹底的搞倒了。

這世上沒有什麼人是不會變得,尤其是君王,更不要說李治這種病魔纏身的人,就算一個人有再大的雄心壯志,在數以十年且根本就見不到未來的病痛下,也基本上不可能再有什麼別樣的奢求了,也該讓自己那顆不斷躁動的心沉穩下來。

在進宮前,洛君卓就大致能夠猜到李治想要和自己說什麼,能在這個時候成爲這個人,說句實話,洛君卓還是有幾分欣慰的。

“紫陽,你和朕認識很久了吧,有些記不清了。”

洛君卓沉吟道:“陛下是貞觀二年出生,臣是貞觀三年出生,到現在的確是很久了,畢竟就連孩子都可以成婚了。”

說起孩子,李治低聲笑着說,“天后好像一直都想把太平嫁進洛氏,年齡和太平合適的孩子,就那幾個,其中就有你的孩子,你是怎麼想的?”

李治和武曌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安定公主從小就體弱,而且比較像李治,從小身體就不好。

太平公主就完全像武曌,身體很好,畢竟武曌可是能熬了那麼多年,然後連續生孩子,在懷孕期間還能一邊宮鬥,一邊處理政務,還有時間和精力學習的強悍女人,就算是男人,能有武曌這種身體和精神素質的也少見。

洛君卓揉揉頭道:“天后曾經隱晦的和臣以及幾位兄弟提過,想過繼一個兒子到大姐名下,臣估計,天后是想要和大姐結親,但大姐沒有孩子,亦或者其中還有什麼臣所不知道的隱秘。”

這就是洛氏和洛氏之外的人不一樣的地方,洛氏有聖痕在,就算是一輩子不見面,就算是幾百年不見面,但也不會有什麼生疏,這是一種冥冥之中的精神聯繫。

但是對於外人來說,那就分的很清楚了,就算是李世民也不能免俗,洛君成、洛君卓、洛君薇,這都是洛玄夜和李秀寧的親生兒女,所以他就自然而然的對這三個人更好,畢竟這是親外甥。

武曌這種比較情緒化的人就更是如此,因爲洛君薇的存在,以及對素王等,所以她對於洛氏是有天生的信任存在的,但這份信任也是有區別的。

比如對於洛玄雲,就比對身爲先帝嫡系的洛玄凌更加信任,對於洛君卓這個李治嫡系,就比較疏遠,這都是人之常情。

這個世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敢說一句,自己能夠公平的對待每一個人,不雙標就不算是人,而是聖人了。

李治聞言緩緩皺起眉頭,似乎是想到了什麼,洛君卓一看李治的表情,就知道這裡面還真的是有事,天后真的在計劃着什麼。

李治回憶着之前夫妻二人偶然聊天的時候談笑的言語,帶着一絲鄭重低聲對洛君卓道:“之前天后和朕言笑的時候的確是說過,表姐現在是金城郡公,但這不是結束,再往後她想要給表姐一個國公的爵位,而且是那種春秋大國的舊爵,她想要讓表姐身上的爵位傳承下去,對於洛氏來說,大概也是一種紀念,如果可以的話,你可以答應天后的要求。”

洛君卓先是沉默着點點頭,而後又低聲道:“這也算是陛下對臣的一份交代嗎?”

李治召見洛君卓,就是爲了在現在這種身體難以爲繼的情況下,有一些交代,那現在這件事,自然也算是一種交代了。

李治聞言收起了那些閒話,“朕此番將你召來,實際上也不知道到底要說些什麼,朕只是看史書上,總有一些君王,因爲最後沒有交代好後事,而突然崩殂,最終導致社稷出現大問題。

對於大唐的未來,有天后在,還有你們一衆臣子,朕其實本來是不應該太擔心的,但天后這些事,讓朕愈發的琢磨不透,朕有時候也搞不清她想要做什麼,這讓朕心裡很是不安啊。

這件事本來是應該交給雍國公的,但雍國公年紀不小了,他是先帝時期的老人,又是衝陣的猛將,這些年身體的虧空恐怕不小,可能天不假年,新生代中,朕也只能信任紫陽你了。

伱是朕的表弟,從小一起長大,在宗親外戚中,能比得上你的基本上沒有,你還娶了朕最寵愛的妹妹,我們是真正的一家人,比朕的那些兄弟還要親近。

朕曾經聽聞古代有君王想要託孤,但是最後環視周圍卻找不到一個可以託孤的人,現在朕起碼還不至於到這個地步。

說起託孤,這也真的是有些可笑,朕甚至都不知道該要將誰託付給你。

紫陽,你知道,朕爲什麼沒有再立太子嗎?”

從太子李賢被廢后,武曌不願意再立太子,認爲剩下的兩個人都不合格,讓大多數人都想不到的是,李治竟然也沒有堅持要立太子,如果李治堅持的話,實際上武曌是阻止不了的。

現在聽來,李治似乎是有自己的思路,洛君卓沒說話,靜靜等着天子的解釋,“天后的權力,從天聖年之後,已經和朕沒有區別了,如果朕不說話的話,那她說什麼,都似乎就像是君王一樣的正確。

立了太子,她也能廢掉,就算是立了皇帝,難道就不能廢嗎?

至於天子之位,朕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朕還活着的時候,天子之位能禪讓出去嗎?

這天下間能出現兩個受命於天的人嗎?

朕曾經聽聞,邦周以來有天不見天的說法,可是真的嗎?”

洛君卓聞言臉色有些沉凝,“陛下,諸夏的文明以及精神世界,從邦周開始,和前面就截然不同了,素王的降生改變了這一切。

‘沉寂的黑暗被雷霆劃開,金色的光耀眼奪目,如同創世的神明劃開光暗和分開天地,整個世界都帶上了鮮豔的彩色,生動躍然於萬人之前。’

這絕不是虛言,一直到現在,幾乎所有的禮儀制度等,都是從那個時候定下的,天的至高無上,徹底確定,從漢朝開始,天之下,只有一個天子,這便是至高無上的法則。

按照家族的記載,天命的選擇,是伴隨着王朝而運行的,一切的天命,都從初代的君王那裡開始,換句話說,漢得到天命的是漢高帝劉邦,後面的君王,漢孝惠帝,漢孝文帝,都是傳承漢高帝的漢室天命,而不是本人受命,這樣說,陛下可以理解嗎?”

李治聞言恍然,極度的震撼,沒想到會是這樣,“那漢孝武帝?”

洛君卓點點頭道:“漢孝武帝可以說是傳承漢室天命,但即便是沒有漢室天命,他自己也有天命,由素王賜下的天命。

先帝也是一樣,但素王這種特別的喜愛,只賜予少數人。”

洛君卓的意思就很明顯,大唐的天命按理來說是從高祖李淵開始的,但實際上就算是沒李源,李世民也可以得到天命,李治對此倒是沒什麼感覺,在大唐,這也不是什麼不能說的事,大多數的大唐子民,一提起,基本上都是我太宗文皇帝如何如何,李淵屬於一個非常邊緣化的人物。

洛君卓的話卻還沒有說完,“漢朝經歷了那個多君王,到了先漢末年的時候,當時的皇帝就已經心中有所預料,所以根本就不敢繼承天子之位,這纔有了漢光武皇帝再受命。

這再受命。

受的不是皇帝位,皇帝位是禪讓而來的,是受的天子位,漢朝的天子位從這裡再次隨着王朝的延續而一代代的延續,冠在之後的皇帝頭上,一直到漢靈帝這個獨夫的出現。

所有人都知道,漢朝的天命是要終結了,在漢靈帝之後,實際上還有兩個漢朝的皇帝,有漢朝的正統,有義士慨然道‘凜凜人如在,誰雲漢已亡’,但漢的天命卻沒有了。

季漢的宣烈皇帝沒能再次受命,一直到隋朝一統天下,臣這麼順着說下來,陛下可知道天命這到底是什麼了嗎?

天命是隨着王朝遷轉的,但如果陛下你真的禪讓的話,那天命將永遠都不會再冠回到你的頭上,所以陛下可一定要慎重啊。”

經過洛君卓的講解,李治基本上明白了這其中的道理,傳承權力比較容易,但想要將神聖傳承下去,那就不簡單了。 正常來說,等到李治死後,新的大唐皇帝只需要正常走流程,就可以得到一切。

但如果李治想要玩花活的話,那就不是這麼簡單了,而是要新的大唐皇帝走一套認可的流程。

如果李治在傳承天子位的過程中,棄掉了自己的天命,他的兒子又沒有被認可的話,那可真就搞笑了。

換句話說,天子位這種和神聖沾邊的東西,不容凡人輕易褻瀆,即便是大唐皇帝也不行。

李治有些感慨的說道:“看來是朕想多了,這的確不是什麼好辦法,不過弘兒和賢兒,都已經不可能了,剩下的二人,也不值得讓朕去禪讓,沒必要了。”

洛君卓有些欲言又止,其實是有辦法的,天子位不能輕易動,但是皇帝位其實是可以直接送出去的,但他想了想,還是不要這麼說。

畢竟之前沒人這麼想過,說明在大多數人眼中,大一統王朝的天子和皇帝,還是綁定在一起的。

既然如此,他也沒有必要非要再去開什麼新的政治慣例。

以他的天賦,還不能確認這種政治慣例是好是壞,是否會對天下造成什麼重大的影響。

李治沒有注意到這一幕,見到洛君卓不再說話,轉而說道:“紫陽你說了許多,現在該是朕說一說的時候了,剛纔朕說到哪裡了?

對,說到就算是朕立了皇帝,恐怕天后也能夠廢掉,就連古代那些太后都有廢立皇帝的權力,更不用說天后這本就如同君王一樣的太后。

現在如果立太子,那肯定就是三子李哲了,但他那個性格,朕只能搖搖頭,真是沒有朕和天后的風範。

朕一直都在思索一個問題,如果真的讓局勢走到廢黜皇帝的地步,那爲什麼不讓局勢一開始就穩定呢?

以後的大唐會如此,朕是不知道的,朕看天后也不知道,朕不知道她在猶豫什麼,李哲或者李旦,她都不滿意,但她又不可能將賢兒召回來,最後還是要從這兩個兒子裡面選一個。

未來會如何啊,朕是真的想要知道,但無論未來如何,大唐的江山社稷都要穩固纔是,這便是朕將紫陽你召來的原因,以後你要好好替朕盯着這大唐的江山社稷。

天后有時候是有一股瘋狂勁頭的,你要替朕把他攔住,還有朕一直都不放心周圍的藩王。

秦王聽說已經從山的隘口越過烏拉爾山,徹底離開了中原的視線,就連西域的安西大都護府都沒有了他的消息,就連康居那裡的國家都沒有再聽說過他們的消息。

這麼遠的距離,朕也沒什麼可擔心的,齊國就不用說了,朕所擔心的一直都是燕王兄,中原和燕國總是要有一戰的,萬一以後繼位的天子能力不足,譬如李哲和李旦,都是能力不足的人,出點事可怎麼辦。

朕的身體不好,以後壽命可能不會很長,說不準什麼時候就龍馭賓天,去見先帝了,天后比朕還要大幾歲,雖然身體一直都比較健康,但她爲了治國這麼損耗心力,估計也不會比朕活的時間長很多,我們這些人都走了,無論是李哲還是李旦成爲皇帝,朕都不放心啊。”

洛君卓聞言安慰道:“陛下不必擔心,大唐還有一衆良臣可以輔佐,有無數有才智的勇士,還有無數忠心的大臣。”

李治卻徑直搖搖頭道:“這話如果是騙騙其他人倒算了,對朕就不必說了,這沒有能力的君主,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識人不明,用人不察,而後又容易聽信讒言,只要有這些缺點,就算是滿堂的忠臣、能臣、賢臣,最後也只能落得隋煬帝的結局,忠臣、能臣、賢臣全部殺光,最後只留下會溜鬚拍馬的佞臣。”

李治倒是相當的清醒,畢竟是跟着李世民好幾年的太子,在教育他的時候,經常用隋煬帝來舉例子,雖然他也沒有學習到幾分,李治不愛聽勸諫是朝野出了名的,貞觀之風,從李治這裡開始徹底消失,也是公認的。

但李治起碼不會幹出亂殺大臣的事情,但李哲,李治只略微想一想,就忍不住搖搖頭,李哲屬於那種,任人唯親到一種離譜程度的人,是真的會因爲內廷的話,而和外廷對立起來的人。

如果不是生在皇家,就李哲這種水平,連個科舉都考不上,只能一輩子生活在民間,還得祈禱不被胥吏逼死。

……

洛君卓拿着一道沒有什麼效力的旨意離開了李治的寢宮,說是沒什麼效力,是因爲這道旨意,並沒有經過中書門下的審議,上面只有天子印,但密旨都是這樣的,在特殊的關鍵時候,這道旨意才能發揮巨大的作用,比如成爲洛君卓刺向政敵的利劍。

不過洛君卓將聖旨捲起來放在袖中後,微微嘆了一口氣,他是希望永遠都不會有機會將這封聖旨拿出來的。

天子的病情越來越重的消息終究還是瞞不住,一開始還僅僅是政事堂的宰相知道,後來每次朝會天子都不出席,這個消息就越傳越廣,頓時一石激起千層浪。

野心家幾乎在瞬間就意識到,這將會是新的時刻了,家族的榮華,或許就在這其中,從進入專制時代後,家族的興盛就在於皇家的垂青,誰能得到皇家的信任,誰就能突然的崛起,就算是高門大族同樣如此。

當初南朝的那些豪門大族爲什麼衰落,不就是因爲在南朝改朝換代的時候,沒能搭上新的皇權,最後又因爲南朝被北朝擊敗,再次錯過了機會,於是江南士族都成爲了二流,只有蕭氏這少數幾個家族還延續了過去的富貴,但比起當初的輝煌,也已經遠遠不如了。

李治的時代看來是要過去了,那未來是誰的時代,現在來看是天后的時代,但誰都知道,天后的年齡也不小,說不準什麼時候就會去世,而且她畢竟是個女人,總不可能親自成爲天子,那現在可以選擇的人選,就只剩下兩個,一個李哲,一個李旦。

其中選中李旦的人還更多一些,畢竟在李賢的太子之位廢黜之後,天子和天后沒有再立太子,這是明顯的對於李哲不滿意,所以現在看來,相王李旦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無論是李哲還是李旦的人,都開始用各種手段在武曌的面前說好話,給李哲和李旦加分。

沒錯,這纔是正常的奪嫡,就算是李世民也是在最後各種方法都沒有辦法的時候,才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正常人誰會直接想着發動政變啊。

現在奪嫡唯一的區別就是,討好的對象從天子變成了天后,畢竟現在決定誰能成爲太子的人選是天后。

當然也有一羣曾經的失敗者,以及被武曌所厭棄的人,團結到了某些同樣是失敗者的身邊,比如李賢的身邊就圍繞了這麼一羣人。

李賢內心深處難道就沒有想過回長安,尤其是在他的父皇病痛愈發嚴重後,一旦被召回長安,很有可能就直接繼承皇帝位,所以他也在使勁,至於造反他自然是不敢的,在北方那位遼國公還在盯着他看呢。

尤其是現在的李賢對他的母親從內心深處有深深的畏懼,只有和武曌做過對手的人,才能體會到那種面對武曌的恐懼,在你完全不知道的角度會突然刺來一把劍,這把劍將直直的穿透你的喉嚨,而後剝奪你的生命,但你甚至看不到持劍的人。

在李賢離開洛陽後,越想越覺得後怕,他現在還能活着坐在齊國中,恐怕已經是他的母親顧及母子之情留下了他的一條命。

武曌的兒子們都在想辦法讓自己登上太子位,武曌自然是心知肚明,但她卻和所有人想的不同,看着這些人,都如同跳樑小醜,她故意不說話,就讓這些人將精力耗費在這裡,時不時的給出一點甜頭,讓人以爲她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她對於這種事,已經相當的駕輕就熟。

但實際上,她的心中早就有自己的選擇,在現在的世上,只有洛蘇、洛君薇以及她自己三個人知道,她自然不會泄密,剩下兩個人也絕對不會泄密,所以這件事將無人知曉。

這些兒子們以及跟隨在他們身後的那些人,武曌並不如何放在眼裡,但大唐中,的確是有真正讓她忌憚的存在。

那便是勢力愈發強盛的一整個貴族勢力,隨着時間的推移,武曌發現,這些封國出身的貴族,居然有了一種身份認同。

就像是士族一樣,這些封國貴族開始以古代邦周那種貴族自居,這相當的可怕,一個羣體一旦產生了共同的意識,就會逐漸的開始出現規範這個羣體的規則,進而就成爲難以打破的存在。

比如士人,經過這上千年的發展,一步步到了現在,就算是把士族都殺光,但新產生的士人,還是那樣,最多也就是變得更加隱蔽,更加強大,難以被抓住把柄而已,但本質上是不會變得。

僅僅對付高門士族,對於武曌來說,還不算是特別難,這些士族畢竟沒有刀子在手裡,只要連續在官位上對於這些士族限制,而後在律法上公正一致,取消他們的特權,最後徹底剷除並不難。

但這些封國貴族可就不好對付了,這些人手裡有刀子,單純的小國貴族還不算是難對付,但如果這些人和燕王聯合起來,那可就不容易對付了。

當初先帝將燕王李恪放在漠北,恐怕也沒有想到會對大唐的局勢造成這麼大的影響,幾乎所有的政治決策,都要考慮漠北,一個李氏宗王留在漠北,對中原的影響力,大大超越了漠北的胡人部族。

相當於一個擁有一定繼承法統的遊牧帝國,而且會成爲內部某些人的旗幟和口號。

武曌只能用更加柔和的手段去處理國中的事務,而後緩慢的推動自己的計劃。

————

貞觀之後的這段歷史,是如此的一波三折,其間的曲折生動爲無數小說家所描繪,生動的人物形象,以及複雜波雲詭異的時勢,同樣也是影視作品所多番刻畫的,太多人將視角侷限於層出不窮的局勢變幻中,並由此認爲大唐經歷了嚴重的後退。

但實際上,在這段歷史進程中,大唐的人口依舊保持着高速的增長,還沒有到達它的巔峰,名義勢力範圍以及實控面積都保持着正向的增長,帝國的軍事實力還未曾衰退,內生性的擴張還在繼續。

帝國高層的波雲詭異,甚至就連中層官吏都沒有波及,對於一個人口數千萬,擁有數以萬計的官僚的帝國而言,慣性推動着它乘風破浪。——《唐帝國興衰史》

第366章 樑王劉徹!第25章 新君第254章 我劉邦要爭一爭天下共主的位置第941章 宮廷情緣第522章 大漢的命運第840章 洛蘇入關第503章 匈奴單于,我叫洛世,洛無疾的兒子第556章 分歧!爭吵!第203章 韓信第571章 天下楷模洛子川!第925章 軍制!國際法庭!第594章 馬踏幽州試劍鋒第655章 殺!第964章 武器走私第863章 諸洛!第633章 結算 神器(二合一)(卷終)第521章 震驚洛青一整年第172章 秦國的王,天下的王!第919章 開分封的前奏第883章 洛蘇第二次講道,開明政治!(8400第633章 結算 神器(二合一)(卷終)第367章 皇太子徹第361章 閥閱之家的隱約出現第862章 大唐第一統帥是如何煉成的?第163章 洛載薨,白起出第74章 慶忌爲君,吳越風起第839章 洛蘇降世第676章 第一次大戰的轉折點!第853章 素王不許,太陽也不能落山!第125章 魏卿之死第615章 諸將齊出第10章 抽獎大豐收第952章 國無儲君第662章 江東橋氏第416章 戰報第427章 選帝!第65章 三國弭兵之盟第233章 嗟爾秦朝,氣數已盡!第344章 洛陽第419章 大漢高宗孝武皇帝(卷終)第669章 盡入彀中!第52章 合縱扼楚第137章 還是得搶王室的土地第610章 州牧第594章 馬踏幽州試劍鋒第885章 貞觀元年諸大事結束第329章 凋零第40章 諸夏破徐淮第923章 鳳凰之命第235章 爲天下共主加冕第81章 十年磨鍊,完全體的洛瑜第387章 大戰第616章 我於人間全無敵!第126章 世間活着的聖賢第240章 給韓信賜字第427章 選帝!第367章 皇太子徹第699章 昭城之盟!(6000字!)第180章 且先戰一場第707章 洛燕獻策第237章 洛陵踐法(中)第37章 淮夷亂第497章 我洛氏的藏書可能不太多第219章 山東英豪會盟第835章 人無再少年!第454章 重罪令第911章 皇后崩第716章 盤點收穫第233章 嗟爾秦朝,氣數已盡!第214章 吾乃大秦擎天白玉柱第140章 秦國背刺,齊魏終結第304章 伊水河谷,遇到了匈奴人第513章 孽子第65章 三國弭兵之盟第850章 蒼生之血,洛蘇憤言!(感覺寫的有第194章 四海一第447章 高低端路線第510章 兩難之地第71章 問道第779章 人事起須天命終!第556章 分歧!爭吵!第481章 把我洛氏當病貓了?第314章 金盃共汝飲第368章 孝文之治第843章 洛蘇爲洛氏選擇的道路!第582章 太平軍之勢第323章 念想第649章 劉郎才氣第206章 始皇帝崩第124章 刺君,君非國家第609章 洛陽宮中有計謀第159章 洛載不服第94章 妖氛第418章 一切的結束第392章 舉薦,周亞夫薨第895章 讓聖王光耀萬年!(4月初求月票)推書萬訂超大型py獻祭活動,upup第342章 我言第689章 關中好王氣!第927章 神器:荊棘王冠
第366章 樑王劉徹!第25章 新君第254章 我劉邦要爭一爭天下共主的位置第941章 宮廷情緣第522章 大漢的命運第840章 洛蘇入關第503章 匈奴單于,我叫洛世,洛無疾的兒子第556章 分歧!爭吵!第203章 韓信第571章 天下楷模洛子川!第925章 軍制!國際法庭!第594章 馬踏幽州試劍鋒第655章 殺!第964章 武器走私第863章 諸洛!第633章 結算 神器(二合一)(卷終)第521章 震驚洛青一整年第172章 秦國的王,天下的王!第919章 開分封的前奏第883章 洛蘇第二次講道,開明政治!(8400第633章 結算 神器(二合一)(卷終)第367章 皇太子徹第361章 閥閱之家的隱約出現第862章 大唐第一統帥是如何煉成的?第163章 洛載薨,白起出第74章 慶忌爲君,吳越風起第839章 洛蘇降世第676章 第一次大戰的轉折點!第853章 素王不許,太陽也不能落山!第125章 魏卿之死第615章 諸將齊出第10章 抽獎大豐收第952章 國無儲君第662章 江東橋氏第416章 戰報第427章 選帝!第65章 三國弭兵之盟第233章 嗟爾秦朝,氣數已盡!第344章 洛陽第419章 大漢高宗孝武皇帝(卷終)第669章 盡入彀中!第52章 合縱扼楚第137章 還是得搶王室的土地第610章 州牧第594章 馬踏幽州試劍鋒第885章 貞觀元年諸大事結束第329章 凋零第40章 諸夏破徐淮第923章 鳳凰之命第235章 爲天下共主加冕第81章 十年磨鍊,完全體的洛瑜第387章 大戰第616章 我於人間全無敵!第126章 世間活着的聖賢第240章 給韓信賜字第427章 選帝!第367章 皇太子徹第699章 昭城之盟!(6000字!)第180章 且先戰一場第707章 洛燕獻策第237章 洛陵踐法(中)第37章 淮夷亂第497章 我洛氏的藏書可能不太多第219章 山東英豪會盟第835章 人無再少年!第454章 重罪令第911章 皇后崩第716章 盤點收穫第233章 嗟爾秦朝,氣數已盡!第214章 吾乃大秦擎天白玉柱第140章 秦國背刺,齊魏終結第304章 伊水河谷,遇到了匈奴人第513章 孽子第65章 三國弭兵之盟第850章 蒼生之血,洛蘇憤言!(感覺寫的有第194章 四海一第447章 高低端路線第510章 兩難之地第71章 問道第779章 人事起須天命終!第556章 分歧!爭吵!第481章 把我洛氏當病貓了?第314章 金盃共汝飲第368章 孝文之治第843章 洛蘇爲洛氏選擇的道路!第582章 太平軍之勢第323章 念想第649章 劉郎才氣第206章 始皇帝崩第124章 刺君,君非國家第609章 洛陽宮中有計謀第159章 洛載不服第94章 妖氛第418章 一切的結束第392章 舉薦,周亞夫薨第895章 讓聖王光耀萬年!(4月初求月票)推書萬訂超大型py獻祭活動,upup第342章 我言第689章 關中好王氣!第927章 神器:荊棘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