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問道

第71章 問道

洛國的守藏室,在天下列國之中都是極其出名的。

大部分人都知道洛國有很多書籍,少部分人知道這裡幾乎匯聚了天下所有那能收集到的典籍。

這些典籍之中有各國的史書,尤其是那些已經滅亡的列國的史書,大多數小國滅亡之後,都會帶着一車車的史書來到洛國生存。

還有各種天文地理的書籍,尤其是地理圖冊,爲了拿到這些山川河流的分佈,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其中書籍原稿都在家主的傳承戒指之中,防止出現失火或者腐蝕的意外,守藏室之中則是重新抄錄的副本。

其中最重要的洛國公室秘藏的書籍當然不在這裡。

如果一個人能夠將這裡面的所有書籍讀完,他就會對整個邦週五百年的歷史瞭如指掌。

李耳讀過的史書已經很多了,洛國還爲他準備了那些只有公室可以研讀的書籍,但是他只能在這裡讀完,然後隨手記下自己的感悟。

不可以帶出守藏室,這不是孔丘第一次來到這裡,他曾經也是洛國極其重視的人物,甚至就連洛明公的手稿都給他讀過。

李耳和孔丘這兩位當世大賢,在洛國的守藏室之中相遇,孔丘第一眼見到李耳就明白,這果然是個聖賢啊。

他實在是太過出色了,如同黑暗之中的光,不可能不關注到他。

“伯陽公,這位是仲尼公,曾經擔任過學宮祭酒的大賢之人,您所讀的《洛語》註釋幾乎就是仲尼公一人所作。”

洛言爲兩人介紹之後,便靜靜地侯在書架的陰影之中。

聖賢之間的對話,他是插不上嘴的。

姬昭的身影投射下來,他饒有趣味的望着這兩個人,在前世,千百年之後,只剩下儒道法還能留在世上。

其中法家與儒家融合,主導了兩千年的社會,堂而皇之的出現在廟堂之上,道家逐漸化爲宗教,影響着民族的思想,創造這些的就是眼前的這兩個人。

李耳對待孔丘的態度明顯和對待洛辭洛言不同,對待後者他很是禮貌,但他知道洛辭和洛言不能同他論道。

但是孔丘雖然還沒有見過,卻從文字之中見到了他的神,他很是溫和的問道:“前些時日我讀《洛語》,我就知道你一定會來尋我。

那些註釋精妙而智慧,是你做的?”

孔丘的身上缺少了一些東西,這是李耳能幫到他的,所以他知道孔丘一定會來。

孔丘在李耳的對面跪坐下,頷首道:“是的,伯陽公,昔年受到了洛侯與太子言的看重,在洛宮之中擔任了一段時間的祭酒,在那時作下了這些。”

這些年他經歷了很多,思想比起當時在學宮之中時,又成熟了很多,他問出了自己最關心的一個問題。

“伯陽公,您說只要順勢而爲,無爲而治就能天下清平,可以如今世道崩壞,若是再順勢而爲,豈不是不可收拾了嗎?”

李耳彷彿猜到了孔丘會問這個問題,道:“以你之見,應當是恢復上古之治,重塑禮樂,用道德來規範人心,用綱紀來約束君王臣子。

君臣父子,仁義禮智,是伱學說的核心,你將天下的問題歸結於人心的問題。”

對於李耳能在短短的時間之中就將自己學說的核心歸納出來,孔丘並不感到意外,因爲他也可以通過短暫的交談就判斷出這個人的本性。

李耳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將一列竹簡推到孔丘面前,這是《道德經》之中關於仁義和古今之道的思考,孔丘展開一讀。

“大道廢,有仁義。”

“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

寥寥上百字,就對孔丘的理論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面對這些批判,孔丘很是高興,因爲李耳不是在批判仁義,而是對沒有真正的仁義感到失望。

“伯陽公,還請爲丘解惑,您的思想在天上,每每讀來都有一種面對素王的感覺。”

李耳是他認爲的不遜色於洛明公的聖賢之人,李耳的認可仁義,這對他是很大的鼓舞。

“素王說,天下唯一不變的只有變化,古代的道,只能古代來用。

你是出生宋國的貴族,你的祖先是殷商的貴族,商湯也是上古的聖王,爲何你不用商湯的大道,而推崇素王的大道呢?

難道是因爲素王比上古的聖王更加偉大嗎?”

孔丘有些沉默,素王自然是要比聖王更加偉大的,但這樣豈不是說明,大道並不是越古越好嗎?

李耳的思想之中有樸素的辨證法,對於這些說服人的話說信手拈來。

“這是因爲商湯的大道太過久遠,但是素王的大道你在洛國學宮之中親眼所見。

周禮是素王得以清平亂世的至理,仁義是可以維繫人心的大道。

但天下紛亂,難道空談仁義就能成功嗎?

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爲了霸主,難道僅僅是因爲仁義嗎?

他尊王攘夷,但爲什麼不恢復周禮呢?

因爲天下諸侯會羣起反對他。

碗掉在地上碎掉,難道還能再使用嗎?

爵中的酒灑在了桌案上,難道還能回到酒爵之中嗎?

周禮的崩壞是全天下所有人推動的,難道還能恢復嗎?

你是有智慧的人,想必是明白這些道理的,卻明知不可爲而爲之。 這是你這些年來,失敗的根源啊!”

說到最後,即使以李耳的淡漠,也有些感嘆了。

李耳這一番話很是刺耳,但孔丘的神情卻很是平靜,他的目光之中滿是堅定,“伯陽公所說的固然是現實,但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

仁義是天下人所需要的,那就是我要爲之踐行的。

素王講諸夏夷狄之辨。

諸夏有禮,夷狄無道,若是沒有仁義,難道諸夏和率獸食人的夷狄還有什麼區別嗎?

我堅持大道,即使這會讓我粉身碎骨。”

李耳微微嘆氣,果然道不同不相爲謀,尤其是孔丘這種擁有着堅定信仰的人。

孔丘不是爲了改變自己的道而來,而是要從《道德經》之中吸收那些有益的,完善自己的道。

如果是之前的李耳,可能會對孔丘的學說進行批評,因爲他認爲在現在這個亂世之中宣揚仁義,只會造成更加難以想象的後果。

但是經歷了素王之事,李耳的思想已經得到了昇華。

天道固然恆久,但有素王站在背後,人道又何嘗不能有一番作爲呢?

李耳心中微微感慨,開始爲孔丘闡述他從《洛語》之中讀出的道理,孔丘驚訝的望向李耳,問道:“伯陽公,您爲什麼不批評我的這種思想呢?”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李耳淡淡道:“道路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人自己去走出來的。

你是有智慧的人,有着堅韌不拔的品德,百折不饒的意志,泰山崩塌也不能影響你的心智,簡簡單單地勸說難道會有什麼用嗎?

你遊歷十年,歷經風霜雨雪,刀劍加身,卻依舊如此,說明這是你的道。

你已經得道了。

昊天尚且不能改變道,難道我能改變一個得道之人嗎?”

孔丘感覺到了自己和李耳之間的差距,“伯陽公,見到了您,我才知道聖賢的品德。”

孔丘曾經在曲國時,有一個學術上的政敵,名爲少正卯,他的學術觀點很是偏斜,孔丘認爲他會霍亂天下的人心。

當他擔任曲國的國相時,他的弟子勸說他“殺掉無道的人,來捍衛正道的結果”。

孔丘確實想要誅殺他,但最終還是剋制住,因爲輕易的殺人不符合孔丘的道。

但是現在見到李耳,他才知道,原來不僅僅殺人可以證明自己的大道,爲對方完善大道的同時,將自己的道融入進去,這也是一條道路。

現在仔細想想少正卯之道,並非全是歪斜之理,其中不乏可以振興邦國之策。

只是由於少正卯自身的性格偏狹,所以用之則邪而已。

李耳和孔丘兩人開始一問一答,互相印證自己學說之中的問題,兩人都是包容性極強的人,即使有觀點不同,也是和氣的交談着。

最激動的莫過於藏身於書架之後的洛言。

在他的身邊是七八個中年的女子,各個都有一手速記的本領,都是洛氏專門培養出來記錄學宮辯論的。

李耳和孔丘這兩個大賢的對話當然要記錄下來,爲了不出現差錯,洛言將最強的幾人全部叫來。

“一字不要漏,回去之後全部默寫出來,不要互相交流,聽到什麼就是什麼。”

李耳這些天又搞出來了一些新的東西,聽的洛言如癡如醉,同時也更加感覺到自己在學術天賦上的乏善可陳。

【你的氣運點增加了。】

隨着洛氏加快了智慧的收割計劃,姬昭的氣運點也開始瘋狂的增長。

這種增加的速度已經完全不遜色於洛蘇和洛休這兩位天命之子在世時的速度了。

……

子曰:吾見老子,其猶龍邪!

曾子問曰:如素王邪?

子曰:素王如天,老子如龍,煌煌不可知之。——《論語·素見》

這兩位暫時告一段落吧,寫聖賢把我腦漿都要寫出來了,還好後面暫時不用寫這兩位大神了。

下章開始推劇情了,一百五十年後纔是諸子百家井噴的時代。

下午還有3000字

第941章 宮廷情緣第368章 孝文之治第541章 繼位者誰?(求月票!)第380章 稟素王,建元第306章 大漢財政第303章 和樓蘭借財寶第33章 諸侯同心第626章 談崩了第800章 古來征戰幾人回?第683章 我糜貞既美麗又聰慧!第698章 昭城中第613章 斬將破陣顯兇風!第497章 我洛氏的藏書可能不太多第531章 雨幕第957章 尊皇天,滅諸祀(卷末)第744章 趙國存亡,繫於我身!第502章 人世間的悲哀第743章 漢業將何?洛川薨!第873章 洛玄奘,素王賜姓,天下歸一!第84章 定計第106章 天,落下了雪第485章 人的榮幸?邪裡歪說!第894章 制史!爲歷史破除迷霧!(4月初求月第435章 支線番外:洛無疾開拓西域1第891章 洛蘇宏圖,國際三可汗制度!第520章 嘴上說不要第833章 揮劍刺心,爲我所控!第359章 突破!造紙術!第410章 準備遷徙列侯第523章 死後聲名由我家!第719章 爲大漢而戰,而死第443章 洛氏來了,天就晴了第961章 子嗣第320章 裂國:前奏曲第816章 踐踏廟號體系!第964章 武器走私第816章 踐踏廟號體系!第900章 王朝戰爭!第702章 洛楚對洛彰言!第679章 英侯國,風雲下,公子在等你!第548章 天下雲從第122章 開整第683章 我糜貞既美麗又聰慧!第342章 我言第476章 唯洛活我,新的武器!第780章 風起西域爲哪般?第667章 世上哪裡有常盛不敗?第250章 項羽,呂氏是有骨氣的!第132章 衛鞅第37章 淮夷亂第67章 素王解惑,老子成聖第364章 大漢棋聖第149章 奪鼎,洛氏準備拼命第354章 這個祭酒不好當啊第646章 美第53章 合諸侯第425章 驚變第327章 流國第364章 大漢棋聖第54章 百家源流,至聖之道第255章 洛新見洛陵第173章 諸侯盡西來第332章 陰雲第26章 斥天子第934章 齊國立,扶桑危第900章 王朝戰爭!第153章 終入洛第150章 非王即賊第254章 我劉邦要爭一爭天下共主的位置第240章 給韓信賜字第588章 賈文和畫策獻計第563章 殺皇帝與清君側!第325章 借富貴第515章 霍光!第475章 學宮開,亂戰起!第60章 一國之相,兩國從之第674章 一年!二牧之爭!第445章 收穫第818章 洛氏如今若何!第860章 晉陽起兵!第421章 陰霾籠罩大漢第147章 天命難道在秦國?第704章 起風了(7000字)第876章 玄奘講法,世民多哀!第879章 玄武門!(12000字,手指都冒火花了第400章 爲盟主運營官早睡少睡加更第173章 諸侯盡西來第498章 殷商第604章 見豪傑洛霄霸氣第229章 給蒙恬一點韓信震撼第325章 借富貴第638章 洛氏的選擇第257章 大王真豪傑矣第504章 來取你項上人頭!第768章 支線番外:素王神廟大祭司洛星第93章 洛瑜西子辭世,玄階唯一道具第119章 離間,縱橫家互相秀操作第836章 爾朱榮,薊城之變!第39章 洛宴使楚
第941章 宮廷情緣第368章 孝文之治第541章 繼位者誰?(求月票!)第380章 稟素王,建元第306章 大漢財政第303章 和樓蘭借財寶第33章 諸侯同心第626章 談崩了第800章 古來征戰幾人回?第683章 我糜貞既美麗又聰慧!第698章 昭城中第613章 斬將破陣顯兇風!第497章 我洛氏的藏書可能不太多第531章 雨幕第957章 尊皇天,滅諸祀(卷末)第744章 趙國存亡,繫於我身!第502章 人世間的悲哀第743章 漢業將何?洛川薨!第873章 洛玄奘,素王賜姓,天下歸一!第84章 定計第106章 天,落下了雪第485章 人的榮幸?邪裡歪說!第894章 制史!爲歷史破除迷霧!(4月初求月第435章 支線番外:洛無疾開拓西域1第891章 洛蘇宏圖,國際三可汗制度!第520章 嘴上說不要第833章 揮劍刺心,爲我所控!第359章 突破!造紙術!第410章 準備遷徙列侯第523章 死後聲名由我家!第719章 爲大漢而戰,而死第443章 洛氏來了,天就晴了第961章 子嗣第320章 裂國:前奏曲第816章 踐踏廟號體系!第964章 武器走私第816章 踐踏廟號體系!第900章 王朝戰爭!第702章 洛楚對洛彰言!第679章 英侯國,風雲下,公子在等你!第548章 天下雲從第122章 開整第683章 我糜貞既美麗又聰慧!第342章 我言第476章 唯洛活我,新的武器!第780章 風起西域爲哪般?第667章 世上哪裡有常盛不敗?第250章 項羽,呂氏是有骨氣的!第132章 衛鞅第37章 淮夷亂第67章 素王解惑,老子成聖第364章 大漢棋聖第149章 奪鼎,洛氏準備拼命第354章 這個祭酒不好當啊第646章 美第53章 合諸侯第425章 驚變第327章 流國第364章 大漢棋聖第54章 百家源流,至聖之道第255章 洛新見洛陵第173章 諸侯盡西來第332章 陰雲第26章 斥天子第934章 齊國立,扶桑危第900章 王朝戰爭!第153章 終入洛第150章 非王即賊第254章 我劉邦要爭一爭天下共主的位置第240章 給韓信賜字第588章 賈文和畫策獻計第563章 殺皇帝與清君側!第325章 借富貴第515章 霍光!第475章 學宮開,亂戰起!第60章 一國之相,兩國從之第674章 一年!二牧之爭!第445章 收穫第818章 洛氏如今若何!第860章 晉陽起兵!第421章 陰霾籠罩大漢第147章 天命難道在秦國?第704章 起風了(7000字)第876章 玄奘講法,世民多哀!第879章 玄武門!(12000字,手指都冒火花了第400章 爲盟主運營官早睡少睡加更第173章 諸侯盡西來第498章 殷商第604章 見豪傑洛霄霸氣第229章 給蒙恬一點韓信震撼第325章 借富貴第638章 洛氏的選擇第257章 大王真豪傑矣第504章 來取你項上人頭!第768章 支線番外:素王神廟大祭司洛星第93章 洛瑜西子辭世,玄階唯一道具第119章 離間,縱橫家互相秀操作第836章 爾朱榮,薊城之變!第39章 洛宴使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