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章 開分封的前奏

第919章 開分封的前奏

唐帝國內部有太子和魏王事,外部情況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易》中說“唯易不易”,素王說,“唯變不變”。

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大唐對外的情況同樣如此,一鯨落而萬物生,冬突厥的倒下,帶來了薛延陀和鐵勒的崛起。

西突厥的衰落使西域戰事告一段落,大唐的建立,以及包容開放的國策,讓這個龐大的帝國,對商品的需求前所未有的增加。

漢朝的時候,西域諸國就依靠着聯通漢朝和中亞以及極西國度的商貿來發財,沿途的國家都賺的盆滿鉢滿。

數百年的亂世讓商業幾乎停滯,導致許多沿途的國家都因爲財政枯竭而敗落,龐大的中央帝國,就是世界經濟毋庸置疑的心臟。

現在大唐的強勁復甦,帶動了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再次開始蓬勃起來。

國家的興盛和衰落,就在這其中浮沉。

大唐消滅了冬突厥這個威脅,新的威脅出現在大唐北方,那就是薛延陀,薛延陀和燕王恪間的戰爭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

大唐給予了燕王恪一些幫助,但並沒有派出士卒,因爲在燕王恪被分封在漠北的時候,就已經帶走了大量的政治和軍事資源,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燕王恪的作爲,看看這位宗王,到底成色如何,能不能承擔的起爲國藩籬的重任。

燕王恪在初期的確是遭遇了些許不利,畢竟他初來乍到,對草原還不太瞭解,但這並不是他沒有處理掉薛延陀的原因。

在貞觀十一年的時候,薛延陀還沒有強勢到,徹底一統漠北的程度。

尤其是洛玄星願意給他提供幫助的情況下,李恪有把握平定薛延陀這一場突如其來的叛亂。

之所以會延續一年,是因爲李恪發現,這是一個他掌控漠北諸部族的大好機會。

在他來草原之前,洛蘇和他說過不少,其中大多是大勢的提點,這讓李恪總是會在關鍵時刻想起一些事來。

戰爭,不僅僅會帶來損失,同樣也會讓人在戰爭中崛起,攫取權力和財富,當初漢朝的時候,那些鎮守邊疆的大將,擅自挑釁邊境的胡人,最終利用戰爭牟利,上賺朝廷撥下來的軍費,下搶胡人部落,剝削兵卒,這種事屢見不鮮。

李恪初來漠北,威望不足,各部族的首領,以及漠北諸可汗,都對他表面恭敬,但實際上不在意,乃至於輕視,他們臣服於李世民,是因爲李世民煊赫的武功,李恪可鎮不住他們,生活在草原上,只認拳頭大小。

李恪瞭解到這種現狀後,就有了利用戰爭削弱反對自己的那些部族的想法,然後將自己身邊的十二部,在草原上扶持起來,建立一個圍繞自己的漠北集團,而且戰爭不結束,他還可以再從朝廷收刮一些軍費,以及要一些特權,進一步釋放天子對自己的約束。

在中原有一個詞叫做“養寇自重”。

而李恪現在做的就和這件事差不多,利用戰爭來合法的壯大自己的實力,將天可汗的威望轉移到自己身上,將安西大都護府掏空,轉而用燕王府來取代。

只能說真不愧是洛蘇看重的宗王,纔來到草原上一年時間,就已經摸到了草原上的政治規則,還能靈活運用。

李恪的計劃實行的很是順利,不得不說,李世民對他還是相當寵愛的,雖然大部分都是流放的罪人,但其中人才着實不少。

胡人騎兵和帶甲王府衛兵,也都是精銳,再加上洛玄星帶着幾百敢戰士參與了這場平定薛延陀的戰爭。

李恪在萬事具備後,僅僅兩場戰爭就斬下了薛延陀可汗的頭顱,傳到諸可汗帳中。

“這便是背叛大唐的下場,這就是擅自挑釁本王的下場,薛延陀的明月可汗,接受天可汗的冊封,卻膽敢背叛。

收起你們的不軌之心,張開你們的眼睛和耳朵,好好聽,好好看,本王是天可汗之子,草原上的蒼鷹。

本王身上流淌着最尊貴的血脈,只有天可汗的兒子,才能成爲草原唯一的主宰,接受皇天、長生天的恩典,以及陰山、北海以及所有山川的賜福。

所有的人,都前來哈拉和林拜見本王,如果有不聽從的,本王將斬下他的耳朵,摳出他的眼睛,然後將其踐踏在腳下!”

這霸氣縱橫的言語,實在是太對草原人的胃口,來自四方的部族首領,紛紛來到哈拉和林,這次前來和上次已經完全不同。

大多數人即便是回紇的烈日汗也保持着謙卑,面對着剛剛殺死薛延陀明月汗的大燕烈日汗,爲了部族,他必須謙卑。

至於其他鐵勒以及冬突厥諸部,無論是明月汗、繁星汗,還是普通部族首領,皆誠惶誠恐的拜見李恪。

到這一刻,李恪終於感覺到了什麼叫做權力,他強行控制住那股天下我有的感覺,

他擔心自己太膨脹了,進而去做一些不太理智的事情。

他深深的明白,他現在之所以能這麼順利的控制諸可汗,主要還是因爲他那位貴爲天子和天可汗的父親。

而且他從中原來,更明白中原的強大,明白那羣元老宿將的強大,大唐平定薛延陀不是難事,那大唐幹掉自己也不是難事。

尤其是,國師。

當初國師把自己放到草原,是有任務的,如果就這麼回去,那位國師一定會給予自己迎頭痛擊。

要知道那位襄助自己的洛氏子,可就在身後,他爲什麼來幫助自己,李恪很清楚,那他隨時也都可能會背刺自己。

還是好好做事吧,其他的事情,等到時機成熟再說。

收回心神,李恪望着自己面前的諸可汗,朗聲說道:“天可汗爲了防止漠北諸部紛爭,於是定下了三可汗制度,在過去的數年中,諸部有爭議,都在哈拉和林,召開可汗大會。

薛延陀,簡直就是草原上最悖逆的豺狼,沒有心肺的狗,就算是鬣狗也不如他的心黑,也不如他讓人唾棄。

他試圖做什麼?

難道是挑釁天可汗的地位嗎?

在中原有一個詞,叫做‘天下共主’,這是什麼意思呢? 皇天的子嗣,是天下所有臣民的主人,在草原上,天可汗就是所有人的主人,諸位認爲呢?”

草原上的人身依附本就遠遠勝過中原,奴隸制度也比中原頑固太多,對於李恪的話很認可,就像是本就該如此一樣。

“偉大而至高的天可汗,是我們草原諸部永遠的主人。”

這些來到哈拉和林的胡人都紛紛高呼,表達自己的忠誠。

李恪見狀又說道:“父親的財產由兒子來繼承,是理所應當的,我是天可汗的兒子,在草原上,難道還有人比我更加尊貴嗎?

可汗大會難道不應當以我爲主嗎?”

李恪這番話讓衆人有些面面相覷,可汗大會在過去是以大都護爲中心的,也就是天可汗的代言人。

現在李恪是天可汗的代言人,聽起來好像也沒有問題,但可汗大會的中心只有一個,那就是天可汗。

回紇的烈日汗硬着頭皮說道:“偉大的燕烈日汗,請允許我們詢問,天可汗的汗位將會傳於您嗎?

我們聽說,在中原,用一種叫做長子繼承製的制度,很是奇怪,我們不能理解,所以不明白天可汗的汗位將會如何繼承。”

衆人聞言皆目光熠熠的望向李恪。

這的確是個問題,而且是大問題,是文化上和現實上的衝突,在草原上,各部落普遍使用幼子守竈制度,每一個兒子長大後,父親都會給他一部分財產,即牛羊和人口,讓他自己出去發展,這就導致最後幼子是唯一會留在身邊繼承家產的。

這種財產繼承製度,是草原的現實,進而形成的傳統,這種傳統在比較強大的部落國家中,就會造成一個問題。

幼子理應繼承王位,但強大的兄長往往會回來搶奪王位,現在回紇的烈日汗,就是在問李恪,你難道以後會是天可汗嗎?

如果是,那沒問題。

如果不是,伱怎麼能說自己是草原上唯一的主宰呢?

或者說,你已經決定要背叛天可汗,就像是薛延陀烈日汗一樣,成爲一個叛徒。

李恪面臨着一個危機,他急中生智道:“天可汗當然是至高的,但天可汗不會來到草原,天可汗的詔書上,我是第一烈日汗,所以在草原上,我是最高的那個人,就如同陰山那麼高,諸位還有疑問嗎?”

李恪玩弄了一把文字遊戲,來忽悠這羣草原人。

同時也闡述了一個現實,那就是天可汗是不會來到草原上的,你們所面對的人是我,這種隱隱約約的威脅,這些人還是能夠聽明白的。

李恪沒辦法,他知道天可汗的位置,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會傳到自己這裡,那一定是隨着諸夏天子位一起傳到下一任大唐皇帝手中的。

他永遠都只能是燕王、第一烈日汗,無論在大唐的體系下,還是在天可汗的體系下,他都是那個臣服者,這不可改變,除非他能夠成爲長安城中的那個人。

在初步確立了威嚴之後,李恪立刻開始實行自己前來草原的任務之一,那就是有限度的開始整編草原部落,之前的天可汗體系下,只有三可汗,現在李恪要在三可汗之下,再設置更多的爵位官職。

至於如何設置,當然不能使用中原那一套複雜的官職,當初冬突厥的混亂就有把中原官職套過來的原因。

中原那一套官職,就連一些官員有時候都會懵,更不用說沒有什麼文化的草原人,你說刺史、都督,這些有歷史淵源的詞彙,他怎麼可能理解呢?

當初洛蘇設置三可汗制度的時候,直接選用了太陽、月亮、星星,這三個草原崇拜的對象,讓草原人一聽就覺得很厲害。

這就叫做因地制宜。

在當初和李恪的交流中,洛蘇對草原攻略,就很明確,“簡單、好記,這就是征服草原的秘訣”。

最簡單最好記的是什麼?

數字。

草原雖然落後,但不至於連數字都不會數,畢竟現在已經不是幾千年前了,和中原接觸了這麼多年,還是有些長進的。

李恪北遷時帶來的一萬兩千戶,分成了十二個部落,每個部落一千戶,這種分開的方式,命令極其的扁平化,李恪只需要管十二個千戶即可,既能夠快速集結,又不耽誤放牧。

現在李恪決定要在草原上逐漸推行這種制度,萬戶、千戶、百戶,並且逐步限制諸部的戶口,即冊封千戶,就不能超過千戶,超過千戶後,就必須分出戶口,讓多餘的人形成新的部落。

這很難,可能還要經歷幾場戰爭,但現在已經開了一個好頭,因爲對薛延陀的戰爭勝利,李恪俘虜了許多人,他手下一下子多了大約一萬戶的牧民。

這讓他的實力一下子膨脹起來,短時間內,不會有人想要挑戰他。

李恪在漠北耕耘,戰報則一路跨越大漠,越過陰山,而後一路從高原中的小道奔往長安。

李世民終於開心了一些,終於有個爭氣的兒子,做出了一些讓自己值得欣喜驕傲的事,而不是讓他每日苦惱。

尤其是這一份非常漂亮的戰報,以及李恪對草原諸部的處理,都讓李世民很是欣喜。

他朗聲笑道:“中原之兵不動,而邊患自解,分封之術,的確是鎮壓叛亂的不二自選啊。”

這一刻,李世民開分封的心,到達了巔峰。

————

在過去的幾千年中,草原上從不曾有一個一直佔據主導地位的民族,哪個部落強盛,哪一個部落的名字就會成爲族羣的名字。

國師洛蘇注意到了這一點,燕王李恪揹負着改變這種現狀的使命前往草原,他在漠北的政治成果是極其驚人的。

在天可汗的基礎上,李恪重新構建了政治制度,最關鍵的是,向草原注入了一種稱之爲核心的文化,這是過去幾千年所不曾達成的,草原的整合從這裡開始真正啓航。——《唐帝國興衰史》

第837章 洛顯之薨,謝道韞死!第606章 霄於人間全無敵!第168章 秦王的承諾,難道能夠相信嗎?第572章 黨錮之禍終結第126章 世間活着的聖賢第1章 姬昭攝政第913章 洛蘇談分封第232章 明攻洛陽,暗破武關第335章 一人加冠一人薨第711章 高貴名門!第42章 勸王殺子第325章 借富貴第942章 蛛網盤絲!第516章 遵從陛下諭令者,左袒!第104章 晉國人最強的天賦:內鬥第395章 十年,霍去病第427章 選帝!第974章 二王入京第180章 且先戰一場第820章 君昏而臣賢者,何其多也?第491章 元封第十八年的夏天第173章 諸侯盡西來第21章 四姓公卿第822章 洛顯之的糧食改制論第40章 諸夏破徐淮第974章 二王入京第642章 回家嘍第203章 韓信第746章 死去的人,活着的人!第315章 白刃不相饒第159章 洛載不服第322章 驚第89章 六百年,邦周天命依舊在第27章 王畿弊政第65章 三國弭兵之盟第35章 再幸洛邑第585章 大漢忠良董仲穎第566章 上天助我!第705章 與神廟軍和敢戰士的差距!第438章 洛氏二三事第57章 晉國五公子第516章 遵從陛下諭令者,左袒!第962章 秦國第294章 天下王侯來京第245章 洛陵和項羽的分歧所在第765章 洛氏現代番外:一個天才孤兒在洛國第162章 姬靈均甦醒,邦周的鳳凰墜落了第568章 士宦衝突!第890章 天可汗!(再次燃起來了,9000多字第377章 洛氏的庇護第110章 儒家道統?拿來吧你!第234章 項羽的野望第15章 姬完山崩 姬息監國第637章 又行了第94章 妖氛第361章 閥閱之家的隱約出現第939章 萬國衣冠拜冕旒第537章 洛與劉,本就共天下!第695章 真正的大業!第696章 昭城相約第10章 抽獎大豐收第378章 上長安,稟素王!第814章 帝死!第21章 四姓公卿第248章 漢軍東出!第134章 君位讓於汝,孤到洛國混吃等死第505章 終結!第27章 王畿弊政第563章 殺皇帝與清君側!第527章 庇佑諸夏的天子啊第699章 昭城之盟!(6000字!)第635章 願結同心第613章 斬將破陣顯兇風!第414章 進擊的霍去病第300章 洛仲堪第39章 洛宴使楚第732章 戰三英!第3章 三監之亂第167章 秦異人第479章 三年之期已到,人心浮動!第142章 制度和明君賢臣孰重?第662章 江東橋氏第429章 新皇第520章 嘴上說不要第80章 《洛宮春秋》第879章 玄武門!(12000字,手指都冒火花了第976章 一場盛大的典禮與死亡第15章 姬完山崩 姬息監國第280章 重啓廟號 諡號體系第767章 洛氏現代番外:瓦蓮京娜的洛國留學第255章 洛新見洛陵第982章 敢戰士第30章 天命在誰?第368章 孝文之治第14章 漢水之戰第465章 坐法者誰?第152章 韓魏劫道,再殺王!第33章 諸侯同心第946章 至高的權力第496章 王文君
第837章 洛顯之薨,謝道韞死!第606章 霄於人間全無敵!第168章 秦王的承諾,難道能夠相信嗎?第572章 黨錮之禍終結第126章 世間活着的聖賢第1章 姬昭攝政第913章 洛蘇談分封第232章 明攻洛陽,暗破武關第335章 一人加冠一人薨第711章 高貴名門!第42章 勸王殺子第325章 借富貴第942章 蛛網盤絲!第516章 遵從陛下諭令者,左袒!第104章 晉國人最強的天賦:內鬥第395章 十年,霍去病第427章 選帝!第974章 二王入京第180章 且先戰一場第820章 君昏而臣賢者,何其多也?第491章 元封第十八年的夏天第173章 諸侯盡西來第21章 四姓公卿第822章 洛顯之的糧食改制論第40章 諸夏破徐淮第974章 二王入京第642章 回家嘍第203章 韓信第746章 死去的人,活着的人!第315章 白刃不相饒第159章 洛載不服第322章 驚第89章 六百年,邦周天命依舊在第27章 王畿弊政第65章 三國弭兵之盟第35章 再幸洛邑第585章 大漢忠良董仲穎第566章 上天助我!第705章 與神廟軍和敢戰士的差距!第438章 洛氏二三事第57章 晉國五公子第516章 遵從陛下諭令者,左袒!第962章 秦國第294章 天下王侯來京第245章 洛陵和項羽的分歧所在第765章 洛氏現代番外:一個天才孤兒在洛國第162章 姬靈均甦醒,邦周的鳳凰墜落了第568章 士宦衝突!第890章 天可汗!(再次燃起來了,9000多字第377章 洛氏的庇護第110章 儒家道統?拿來吧你!第234章 項羽的野望第15章 姬完山崩 姬息監國第637章 又行了第94章 妖氛第361章 閥閱之家的隱約出現第939章 萬國衣冠拜冕旒第537章 洛與劉,本就共天下!第695章 真正的大業!第696章 昭城相約第10章 抽獎大豐收第378章 上長安,稟素王!第814章 帝死!第21章 四姓公卿第248章 漢軍東出!第134章 君位讓於汝,孤到洛國混吃等死第505章 終結!第27章 王畿弊政第563章 殺皇帝與清君側!第527章 庇佑諸夏的天子啊第699章 昭城之盟!(6000字!)第635章 願結同心第613章 斬將破陣顯兇風!第414章 進擊的霍去病第300章 洛仲堪第39章 洛宴使楚第732章 戰三英!第3章 三監之亂第167章 秦異人第479章 三年之期已到,人心浮動!第142章 制度和明君賢臣孰重?第662章 江東橋氏第429章 新皇第520章 嘴上說不要第80章 《洛宮春秋》第879章 玄武門!(12000字,手指都冒火花了第976章 一場盛大的典禮與死亡第15章 姬完山崩 姬息監國第280章 重啓廟號 諡號體系第767章 洛氏現代番外:瓦蓮京娜的洛國留學第255章 洛新見洛陵第982章 敢戰士第30章 天命在誰?第368章 孝文之治第14章 漢水之戰第465章 坐法者誰?第152章 韓魏劫道,再殺王!第33章 諸侯同心第946章 至高的權力第496章 王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