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整訓軍隊(下)

組建炮兵部隊是共同願意了,不會有人反對,一想起當時用火炮轟擊伯顏時的情景就讓人興奮,文天祥他們一臉的喜悅。

高達一下站起來,道:“皇上,要造就多造點,造個千兒八百門的對準韃子齊射,任憑韃子的騎兵有多厲害,包準他有來無回。”

“集中使用炮兵是早就經爲歷史證實了的東西。不過,你以爲僅憑一千門最原始的火炮就想把蒙古騎兵打敗,也太樂觀了。一千門就多了,現代戰爭一場大戰動輒就是上千門,數千門火炮齊射,你高將軍知道了恐怕會得高血壓。”李雋在心裡暗笑高達的樂觀,嘴上卻道:“火炮當然是越多越好。有了先進的武器,還要有先進的軍事理論來指導,火炮投入實戰,將帶動軍事變革,現有的作戰方式將不再符合要求,這點就由廖將軍牽頭,組建一個研究機構來研究新的戰爭模式,提出適合於現階段的軍事理論,指導軍隊的訓練。”

讓廖勝功來領頭,是衆望所歸,高達大着嗓門,道:“不錯,不錯,廖將軍才思敏捷,洞察力極強,接受新事物快。不象我,老是想着以前的事,我落伍了,落伍了。”說到後來,大有英雄遲暮的之感慨。

廖勝功忙安慰他道:“高將軍言重了。我不過是一得之愚罷了,還請高將軍多指點。”

“步兵的訓練就由黃漢將軍負責。黃漢將軍的步兵訓練之法很有成效,陣勢穩固厚重,不可撼動,進退靈活,能攻善守。”李雋高度評價黃漢指揮下的步兵。

黃漢忙道:“皇上過獎了,臣不過是一得之愚。”

李雋對黃漢訓練的步兵評價很高,按照李雋的看法有秦軍方陣的兇悍,有馬其頓方陣的銳利,有羅馬步兵團的穩固,可以說完美無缺。

李雋示意黃漢坐下,道:“第四個問題就是賞罰不明。一支軍隊沒有賞罰分明的制度,有功者不能得賞,有過者得不到懲處,其戰鬥力我不多說,你們也明白。”

這一點真正觸到宋軍的軟肋了,宋朝一貫顛倒事非黑白,有功的將士們得不到獎賞升遷,敗軍覆師之輩反倒平步青雲,佔據高位。尐?χ說?箼5?手5?5打ち朋友們只要扳着指頭就可以說出一大堆人名來,其中最讓人悲憤的就是岳飛,國之棟樑,沒有戰死在沙場上,反倒死在自己人的屠刀之下。

賞罰不明是宋軍戰則無勝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在座諸人如文天祥,高達都嘗過苦頭,李雋一提起,忍不住唏噓。廖勝功有着傑出的軍事才幹,卻不能獲得提升,就連忠直的高達都不賞識他,要不是李雋獨具慧眼,也不知道埋骨何處了,也是熱淚盈眶。

文天祥高達帶頭,一衆人一齊給李雋跪下叩頭,道:“皇上聖明!”

這是積弊中的積弊,一旦革除,宋軍必將迎來一個嶄新的明天。李雋很是理解他們的心情,道:“你們都坐下。我決定重新制訂軍法,對有功之士的獎賞可以增大,對於投敵叛國臨陣脫逃者的懲處力度要加大,這種人絕不姑息。這事就由履善牽頭,儘快制訂出新的軍法。高將軍和廖將軍從中協助。”(按:我個人認爲,秦國的軍隊之所以成爲讓人談之色變的虎狼之師,和秦國的軍法有很大的關係。商鞅變法,推行“功自耕戰出”,堵住其他立功的門道,要想立功要麼莊稼種得好,要麼立下軍功,是以秦國戰則無敵,休戰則富足。這是我個人看法,朋友們不必當真。)

李雋提高了賞罰力度,既可以提高軍隊的戰鬥力,還有另外一種功用,套用一句現代的話來說,可以把社會上有志青年吸引到軍隊中來。

“尊旨!”文天祥他們領命。

李雋繼續分析道:“第五個問題就是番號混亂,指揮不協調,導致有令不行,無令而亂行,好象無頭蒼蠅,東一下,西一下。不能把軍隊投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即使投送到適當地點也不能發揮出最大效果,這個問題一定要解決。組建統一的指揮機關已是迫在眉睫,統一調度,合理使用有限的資源。這個問題,非廖將軍莫屬了。”

這也是個積弊中的積弊,宋朝嚴格限制武將的權力,造成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調度指揮極其混亂,不能把軍隊捏成一個有力的拳頭。

“遵旨!”對於處理這個積弊,廖勝功非常興奮。

李雋看着廖勝功道:“廖將軍,我決定廢除監軍制度,你得做好準備。”

李雋的話聲才一落,一片驚訝之聲響起,要知道監軍制度在宋代是何等的根深蒂固,監軍就是皇上的代言人,位高權重,卻無軍事才幹,往往是瞎指揮一氣,有功是自己的,有錯將軍們頂着,反正他是勝與敗都會得利。尐?χ說?箼5?手5?5打ち

要是真的廢除了的話,無異於放權給將軍們,讓他們放手施爲,那將是另一片天空。廢除監軍制度,對於高達他們來說雖是一心向往,卻是想都不敢想,沒想到李雋居然有這樣的決心,驚訝得都差點暈過去了。

高達他們先是一呆,跟着就是齊聲頌揚,道:“皇上聖明,燭照萬里。”

廖勝功激動地說:“皇上真聖明之君,纔有如此聖明之舉。說句心裡話,這監軍制度真的是套在將士們脖子上的一道大枷,苦不堪言。”

他的話說到衆人心裡去,點頭贊同。嘴快的高達恨恨不已地道:“賈似道那奸賊就是靠監軍起家的,今天監軍,明天監軍,最後還不是……”文天祥碰了他一下,方始醒悟,連忙住口。

李雋笑道:“履善不用顧忌。實際情形就是這樣,只有敢於直面現實的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勇士。不過,設立監軍制度的出發點也是對的,只是方式不對。總會有那些害羣之馬,會做出讓人痛心的事情,要是沒有監督約束,軍法將不復存在。我決定成立一個軍法調查機構,專門負責調查將領作奸犯科之事。當然,他們的權力僅僅是提供證據,沒有權力拿人,更不可能干預軍事行動。他們直接向我負責,提供的證據提交給軍事特別審判機構,這個機構的成員將是精通律法的正直之士組成,具有相當的獨立權力,將領有沒有罪不是我說了算,要由審判機構判定。”

去了一個監軍,再來一個暗探,還是向皇帝負責的,着實嚇了高達他們一大跳,天知道他們暗地裡會搗什麼鬼。沒想到只是查找證據,罪名還得有另外的機構來判定,相信會公正對待,高達他們提着的心方纔落地。不能怪高達他們,實在是他們吃足了監軍的苦頭。

(按:我個人認爲明朝的錦衣衛設立的出發點是好的,只是具體操作上出了問題,賦予的權力過大,再加上後來宦官擅權,更是胡作非爲,肆意拿人,弄得朝臣人人自危。要是限制他們的權力僅限於調查取證,把證據交給一個相對獨立的機構去審理,效果會好得多。)

“第六個問題就是訓練混亂,沒有統一的標準。”李雋再次語出驚人,道:“朝庭削弱了將領的權力,不僅僅使將領在指揮軍隊上縛手縛腳,還體現在對軍隊的訓練上。番號混亂,揮指紊亂,相應的訓練也就亂了,相同的兵種沒有得到應有的訓練。我決定由兵部牽頭,把訓練統一起來,制訂出一個統一的標準,用來指導軍隊的訓練,並實施考覈。×?s!尐5說5箼5首發

“當然,這個標準要充分考慮到兵種的差異,地區的差異,要體現相當的靈活性,不能一刀切。騎兵,特種部隊,步兵都要有一套切合戰場實際情況的砍殺動作。所有的訓練都要經過考覈,不合格者不能獲得提升。”

戰場上的拼殺,說到底也就那麼幾個動作而已,劈刺砍捅之類,只要練熟了,運用起來也是威力不凡。

高達遲疑着問道:“皇上,戰場上的情況千變萬化,固定動作的話不太好吧。”他這是在反對,只不過說得委婉罷了。

戰場情況變化太多,固定動作的話,確實太僵化了,文天祥他們很是贊同高達所言。

廖勝功想了想,拍掌稱妙,道:“皇上所言,委實高明。”給文天祥他們解釋道:“戰場上的拼殺不同於一般性的技擊,也就幾個關鍵動作,把這些關鍵動作練熟了,也足夠使用了。比如說騎兵的砍殺動作最重要,槍兵的刺殺動作最重要,刀斧手的劈砍最重要。皇上的意思不是規定死動作,而是要規定動作的熟練程度和力度。騎兵的砍殺,要達到一刀砍斷一根樹樁方纔合格,槍兵要一槍捅穿沙包才能算合格,特種兵的射擊要一槍命中目標。”

經過他這麼一解說,文天祥他們恍然大悟,齊皆稱妙。

“知我者,廖將軍也。”李雋拍手稱讚,道:“第七個問題,還不具備攻打堅城的能力,嘉興一戰就是血的教訓。我們擁有回回炮,火炮,鑄鐵炸彈,破城不會有難度,難度出現在巷戰。我們一定要加強訓練,才能適應即將到來的收復失地的作戰任務。”

自從蒙古大軍向臨安推進以來,宋朝丟失了太多的城池,開春以後就要收復這些城池,要是不具備攻城能力,後果誰都明白。

這無疑是一個強烈的信號,是在告訴他們李雋的信心志在收復失地。李雋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可以類推他的意思,就是收復了江南失地,還有四川、陝西,以及先前給金國佔領的失地,就是汴京也在收復之列,進而光復燕雲之地,完成數百年華夏子孫的心願。

文天祥他們明白了這點,忍不住一陣激動,只感覺熱血如沸。收復汴京,一直是宋人的夢想,無時無刻不在爲之奮鬥,卻苦於朝庭的無能,終是不可得。一齊站起身,向李雋叩頭道:“皇上……”激動得話都說不出來了。

“我們先收復江南失地吧。”李雋非常理解他們的心情,婉轉地安慰他們,道:“這次整訓事關重大,切不可掉以輕心。我決定成立一個統一的機構來協調各兵種、各部的訓練事宜,這負責人也只有請廖將軍勉爲其難了。”

廖勝功具有傑出的軍事才幹,敏銳的洞察力,極善於把握新事物,更重要的是他很能體會李雋的意圖,由他來擔任整訓的總負責人再合適不過了。對於這點,沒有人會有異議,高達笑呵呵地拍拍廖勝功的肩膀道:“廖將軍,你的擔子不輕哦,你的肩膀可要扛得起來。”

“請皇上放心,臣一定盡心盡力,縱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廖勝功欣然接受這一事關重大的任命。

李雋笑言,道:“你看你,這話說到哪裡去了,訓練軍隊怎麼會粉身碎骨,沒那麼嚴重。”

“臣失言,臣失言。”廖勝功忙自承錯誤。

李雋的問題真多,一個接一個地往下說:“第八個問題就是我們的軍官思想保守,軍事素質低,不具備戰術指軍才幹,這是我們急需解決的急務。我想過了,可以參照培訓游擊戰的模式辦一些培訓班,把那些年輕有爲、有進取心、忠誠可靠、頭腦靈活、敢打敢拼、作戰經驗豐富的軍官進行一次系統培訓,合格者提拔到新的職務上。對那些思想保守落後、不敢打硬仗的軍官一律淘汰。有了一支精幹的軍官隊伍,我們的軍隊就會強大起來,我們的戰鬥力自然就會提升上去。”

這也是一個積弊,可以想象宋朝那樣限制將軍們的權力,中層軍官的地位就更難說了,再者宋朝的**導致軍官隊伍良莠不齊,在賞罰不明的宋朝有才幹的軍官能獲得晉升的有幾人呢?

文天祥他們一齊稱讚道:“皇上真聖明之君!”

“從兵部開始,進行一次大清理,全面查帳,凡是是貪污、剋扣軍餉的,一律送交刑部定罪,該殺就殺,對於這些蛀蟲,決不能手軟。”李雋頓了頓,接着道:“新的戰爭模式即將出現,兵部這個負責機關也要適應新的需要,我決定對兵部進行改組,就由廖將軍負責日常事務。”

廖勝功雖然確立了在軍中的威信,但他名義上還是高達的副手,突然入主兵部,套用一句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火箭速度,太也讓人難以置信,忙道:“皇上,爲國出力,臣之本份,但臣負責兵部日常事務實非臣所能勝任,還請皇上另選賢能。”

李雋這一任命着實有些驚人,就是文天祥高達他們都覺得不可思議,吃驚地看着李雋。

李雋看了他們一眼,笑言道:“你們不必驚奇。你們想想,現在整訓牽扯到方方面面,要是兵部與廖將軍的步調一致,會扯後腿,所以廖將軍負責兵部最合適。”

原來李雋是從這方面考慮的,是怕部門與部門之間不協調,相互扯皮才如此安排。這是深謀遠慮之舉,文天祥他們不得不佩服李雋高屋建瓴。

廖勝功仍是不敢接受新的任命,道:“皇上,高將軍國之棟樑,比臣合適。”高達是他名義上的上司,由他負責兵部也說得過去。

高達忠誠,正直無私,就是不能跟上變革的需要,要是他來主持兵部的話,保守就不可避免了,這不是李雋最不想要的。廖勝功雖然沒有經驗,資歷淺,但他的思想先進,才氣不凡,一定能把兵部打理得有聲有色,成爲全軍先進思想的發動機。

高達忙搖手道:“廖將軍,你就不要給我臉上帖金了。別的不說,老夫接受新事物就沒有你快,萬萬不能負責兵部,要是老夫去打理一通,說不定變得保守,死氣沉沉,還是你去更合適。”

高達所言,正是李雋所想,道:“這事就這樣定了。高將軍年紀也大了,少擔些挑子也是好的。”

廖勝功方纔道:“臣遵旨。”

李雋接着往下說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推崇用間,在情報收集方面,我們要下大力氣。特種部隊的投入必須要有準確情報,懲處漢奸夏貴就是很好的例證,要不是我們得到了準確的情報,萬難成功。對於這點,廖將軍要儘快成立高效的情報機構,負責收集蒙古人的情報。北方人民不甘爲異族鷹犬,反抗不息,只要我們運用得當,必能建立一支精幹的情報隊伍。”

情報之於軍隊來說至關重要,現代信息戰還不是打的情報戰,只不過收集情報的手段在除了原始的人工之外多了高科技手段。李雋這個來自現代社會的人對情報的重要性自然是認識得很透徹。

對於這一點,不會有人有異議。廖勝功道:“皇上請放心,臣一定儘快辦理。”

“我們勿庸諱言,蒙古軍隊是非常優秀的軍隊,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借鑑,他們的武勇精神,他們的戰鬥技巧,他們的騎射技術都是一流的。這些都是我們缺少的,我們可以向他們學習,既可以提高自己,還可以瞭解敵人,做到知己知彼。”李雋看了一眼衆人,最後告誡說:“請大家記住一點,在失敗面前不氣餒,在勝利面前保持清醒頭腦的軍隊,纔是真正意義上的優秀軍隊。”

第2章 幕後主使第65章 李雋遇刺第45章 攻打劍門關第28章 多情皇后(中)第33章 大都風雲(下)第8章 新戰略第81章 渡河準備第78章 出兵東瀛第21章 絕密武器(中)第57章 旭烈兀受挫第20章 經濟對策(上)第48章 成都戰役(上)第65章 羣星閃耀第32章 柳河子出手(下)第31章 新技術(下)第67章 另類研究第75章 血洗函谷關第9章 權臣伏誅(上)第14章 新式裝備(上)第72章 重拾民心第34章 戰略對話(上)第77章 復仇火焰第84章 首戰日本第3章 叩闕事件第48章 成都戰役(上)第31章 新技術(下)第2章 兵臨城下(上)第14章 糧食危機(上)第57章 旭烈兀受挫第10章 臨安新貌第57章 郭侃受命第5章 名臣氣節(上)第57章 旭烈兀受挫第71章 光復汴京(下)第7章 伏兵四起第36章 十萬火急第26章 航海時代(下)第22章 議和(下)第61章 炮擊安慶第27章 臨安大捷(下)第29章 突破第30章 賊船第45章 喜慶春節(下)第59章 戲法奪城第89章 光復大都第62章 世外高人第76章 圍殲旭烈兀(下)第48章 寧波海戰第76章 血債血償第29章 突破第7章 貴妃柔情(中)第24章 亡國之君第68章 大破郭侃(上)第83章 渡河之戰第19章 皇家科學院第32章 柳河子出手(上)第22章 淮西兵變(下)第47章 駕臨劍閣第55章 圍困郭侃第53章 黃河上的較量第78章 以血止血第9章 軍事變革第33章 計中計第61章 郭侃入關第72章 重拾民心第5章 名臣氣節(上)第43章 南洋賓服(上)第27章 鐵血雄師第16章 三千壯士(中)第15章 英雄歸來第80章 直奔日本第36章 援軍到來第22章 議和(下)第69章 大破郭侃(下)第三卷汴京篇二十五章 天津登陸戰上第9章 舌戰忽必烈第18章 重慶戰役第27章 臨安大捷(上)第51章 西進北上第61章 炮擊安慶第16章 三千壯士(上)第50章 懲漢奸詔第5章 花好月圓第8章 忽必烈的反應第3章 力挽狂瀾(上)第36章 援軍到來第12章 開發廣州(下)第14章 新式裝備(上)第43章 建設寧波第10章 敵後戰場(中)第31章 新技術(中)第53章 博爾忽入伏第88章 忽必烈的末日第77章 復仇火焰第24章 揚州解圍(下)第15章 新式科技(上)第17章 初戰告捷第49章 揮師洛陽第61章 直搗汴京第20章 經濟對策(上)
第2章 幕後主使第65章 李雋遇刺第45章 攻打劍門關第28章 多情皇后(中)第33章 大都風雲(下)第8章 新戰略第81章 渡河準備第78章 出兵東瀛第21章 絕密武器(中)第57章 旭烈兀受挫第20章 經濟對策(上)第48章 成都戰役(上)第65章 羣星閃耀第32章 柳河子出手(下)第31章 新技術(下)第67章 另類研究第75章 血洗函谷關第9章 權臣伏誅(上)第14章 新式裝備(上)第72章 重拾民心第34章 戰略對話(上)第77章 復仇火焰第84章 首戰日本第3章 叩闕事件第48章 成都戰役(上)第31章 新技術(下)第2章 兵臨城下(上)第14章 糧食危機(上)第57章 旭烈兀受挫第10章 臨安新貌第57章 郭侃受命第5章 名臣氣節(上)第57章 旭烈兀受挫第71章 光復汴京(下)第7章 伏兵四起第36章 十萬火急第26章 航海時代(下)第22章 議和(下)第61章 炮擊安慶第27章 臨安大捷(下)第29章 突破第30章 賊船第45章 喜慶春節(下)第59章 戲法奪城第89章 光復大都第62章 世外高人第76章 圍殲旭烈兀(下)第48章 寧波海戰第76章 血債血償第29章 突破第7章 貴妃柔情(中)第24章 亡國之君第68章 大破郭侃(上)第83章 渡河之戰第19章 皇家科學院第32章 柳河子出手(上)第22章 淮西兵變(下)第47章 駕臨劍閣第55章 圍困郭侃第53章 黃河上的較量第78章 以血止血第9章 軍事變革第33章 計中計第61章 郭侃入關第72章 重拾民心第5章 名臣氣節(上)第43章 南洋賓服(上)第27章 鐵血雄師第16章 三千壯士(中)第15章 英雄歸來第80章 直奔日本第36章 援軍到來第22章 議和(下)第69章 大破郭侃(下)第三卷汴京篇二十五章 天津登陸戰上第9章 舌戰忽必烈第18章 重慶戰役第27章 臨安大捷(上)第51章 西進北上第61章 炮擊安慶第16章 三千壯士(上)第50章 懲漢奸詔第5章 花好月圓第8章 忽必烈的反應第3章 力挽狂瀾(上)第36章 援軍到來第12章 開發廣州(下)第14章 新式裝備(上)第43章 建設寧波第10章 敵後戰場(中)第31章 新技術(中)第53章 博爾忽入伏第88章 忽必烈的末日第77章 復仇火焰第24章 揚州解圍(下)第15章 新式科技(上)第17章 初戰告捷第49章 揮師洛陽第61章 直搗汴京第20章 經濟對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