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回 太極陰陽圖

太極陰陽圖原稱爲“天地自然之圖”,所以它應是自然界天地結構和運動原理的理論模型。

按照太極陰陽對立統一的基本法則,設對立統一關係的太陽爲天,地球爲地,即太陽和地球應具有太極陰陽圖“陰陽互根”和“陰陽互用”的兩大基本特徵:太陽的內部主要可以分爲三層:核心區、輻射區和對流區。太陽的核心區域雖然很小,半徑只是太陽半徑的四分之一,但卻是太陽那巨大能量的真正源頭。

太陽核心的溫度極高,達一千五百萬攝氏度,壓力也極大,使得由氫聚變爲氦的熱核反應得以發生,從而釋放出極大的能量。

這些能量再通過輻射層和對流層中物質的傳遞,才得以傳送到達太陽光球的底部,並通過光球向外輻射到太陽的大氣層。

換言之,太陽的核心區無疑是太陽巨大能量的物質基礎,太陽沒有這個由氫聚變爲氦的熱核反應的發生,亦即沒有這個物質基礎的轉換,太陽就不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太陽的核心區是物質基礎屬於陰,太陽的輻射區、對流區及太陽的大氣層是其功能的體現屬於陽。

任何一個事物都有其結構與功能兩方面,體陰用陽,體在內,用在外,這兩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太陽也不例外。

陰陽是相對而言的,雖然太陽表面的溫度是六千攝氏度,而其核心區溫度更高,但從物質與功能這個角度來看,太陽核心區產生的熱核反應爲太陽表面的光輝提供了物質基礎屬於陰,其輻射區、對流區體現了功能屬於陽,相對而言,二者是物質與功能、體與用的陰陽關係,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以虛實言,虛爲陽,實爲陰,太陽的外圍爲虛爲陽,太陽的核心區壓力極大爲實爲陰。

再者,太陽的表面光芒萬丈屬於陽,而太陽的內部是不透明的,其內核深不可見屬於陰。

所以從陰陽相對而言這個意義上來講,這就是“陽中有陰”的結構格局,也就是所謂的“天本陽也,然陽中有陰”之道。

其核心區也極相似太極陰陽圖“陽中有陰”的結構特徵,即魚眼。“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顯然,這一定是太陽內部的陰,外部的陰是不會使其生化無窮的。

陽中有陰方可生化無窮,否則爲無根之火!

地球也主要分爲三層:地殼、地幔、地心。

地球上最熱的地方是地心,溫度高達六千攝氏度,呈熔融狀態。

水覆蓋了地球百分之七十一的面積,假如把陸地削平,填入海中,那麼整個地球就會被三千米左右深的水圈包圍起來。

人們實際上居住在一個叫錯了名字的星球——水球上。除了地表水之外,在大氣圈裡也充滿了水,在離地面五公里的大氣層裡所含水分佔整個大氣層水分的百分之九十,在地球總水量中僅佔十萬分之一的大氣水,在生物的生息繁衍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如果沒有大氣水同地表水之間的不息循環,生物將是很難生存的。所以,水是地球之根本。

地球雖然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所構成,但“萬物稟形非水不育”,所以水是地陰之根本。

水爲陰,火爲陽;寒爲陰,熱爲陽。相對而言,地球外表是水,其性寒,內裡是火,其性熱,是“陰中有陽”的結構格局,也就是所謂的“地本陰也,然陰中有陽”之道。

地心也極似太極陰陽圖“陰中有陽”的結構特徵,即魚眼。

“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顯然,這一定是地球內部的陽,外部的陽是不會使其泉源不竭的。

陰中有陽方可泉源不竭!否則爲死水一潭。

天地“造化之權,全在水火”。

“萬物之生者,亦惟此日也”。

“萬物稟形,非水不育”。

日爲太陽,是“陽中之陽”,乃爲真陽之火;水爲太陰,是“陰中之陰”,乃爲真陰之水,即太陽真火與太陰真水的上下升降運動有關乎萬物的造化,所以應是天地陰陽之根本。

“唯陽中有陰,故天氣得以下降”,這個“陽中有陰”一定是來自外部的地之陰氣;“陰中有陽,故地氣得以上升”,這個“陰中有陽”一定是來自外部的天之陽氣,這是“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的陰陽雙方相互爲用的運動原理。

只有相互爲用(相互吸引)的升降運動才能使對立的雙方鏈接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從而天地一體,所以“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無有窮已,故生意存焉”。

從整體上看,太陽陽中有陰,地球陰中有陽是太極陰陽圖陰陽互根的結構模式;而太陽火之陽氣下降於地,地球水之陰氣上升於天就是太極陰陽圖陰陽互用的運動模式。

前者是結構,爲體,後者是功能,爲用,符合任何一個事物都有結構與功能的兩個方面。

如果以水火論之,則此正是火外明而內暗,水外暗而內明之證。

太陽“陽中有陰”,地球“陰中有陽”符合太極陰陽圖陰陽互根的結構模式,其相當於太極陰陽魚的魚頭和魚眼。

太陽火之陽氣與地球水之陰氣上下升降造化萬物的運動符合太極陰陽圖陰陽互用的運動模式,其相當於太極陰陽魚的魚身和魚尾(少陽和少陰)。

所以,太陽與地球這個陰陽對立統一體或許就是太極陰陽圖的真正源頭。

所以太極陰陽圖原叫“天地自然之圖”。

“在天爲氣,在地成形”,在天爲風熱溼燥寒五氣,在地爲木火土金水五形,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

太陽和地球這個陰陽對立統一體既然爲天地陰陽關係,就應具備形氣關係。

緣何屬於地球大氣層變化範疇的風熱溼燥寒五氣爲天?因爲站在地球上來看,四時的變化主要取決於太陽相對於地球的視運動所引起太陽火的光能和熱能對地球表面輻射量的相對變化的結果,即春夏秋冬四時是由於太陽火的強弱變化而產生的。

四時(五季)的相推又使地球的大氣層產生了風熱溼燥寒五氣的變化,所以稱五氣爲天。

氣爲陽,火是陽氣之根本,所以太陽火是五氣(天陽)之根本。

只有太陽火強弱的正常變化,才能四時相推,五氣順布。

天爲氣,地爲形,氣爲陽,形爲陰。雖然天是由風熱溼燥寒五氣構成,但太陽火是五氣之根本。

雖然地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構成,但水是地陰之根本。

地火只是陰中之火,陰中之火爲“少陽”而非爲太陽。

地水有地火的氤氳纔不致其寒凝而寂滅萬物,否則“水性本寒,使水中無火,則其寒必極,寒極則亡陽,而萬物寂滅矣”。

如果沒有地火的氤氳作用,地水便會寒凝不化而不能孕育萬物,這是內因。

太陽火與太陰水是天地形氣之根本,所以(天地)陰陽升降,實質上是水火升降,(天地)形氣相感,實質上是水火相濟。

所以天地“造化之權,全在水火”,是惟太陽火之陽氣與太陰水之陰氣上下升降而已。

如果陽氣不能下降,陰氣不能上升,陰陽之氣不能相互爲用,就不會有天地一體,也就不會有萬物的化生,這是外因。

只有陰陽互根互用,內因外因共同作用,纔會有萬物的化生。

人體也有太極陰陽圖。

正所謂:“人身小天地”,“人是小乾坤”,“人道本乎天道”。

即人體也應是天和地的對立統一體,應具有太極陰陽圖“陰陽互根”的結構模式和“陰陽互用”的運動模式。這也正是“天人相應”及“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

第五百六十七回 道根靜虛笫一百八十九回 雨澤第八回 來世情第五百八十二回 行善第八百六十八回 相會於地獄之時第六百一十三回 冤親債主(二)第六百九十三回 長明燈(一)第八百三十八回 長生訣第六十三回 落日餘暉第一回 英雄落起第五百九十二回 經絡時第二百四十六回 諸行無常第三百一十五回 鬥心第五百七十二回 修道歌(三)第四百七十三回 惡性(一)第六百一十五回 冤親債主(三)第一百零八回 守護之族第四百七十八回 道難爲第二百六十五回 天降第三百四十五回 兩敗俱傷第六百八十回 陰婚第五百八十九回 生人氣第二百六十八回 穴與陣第四百一十四回 八卦第三百四十二回 餘威第四百六十七回 恩怨明第五百二十三回 惡人意第四百四十九回 除惡(六)第四百六十六回 善惡分第四百三十四回 善人之福第八十三回 奪疚瘋第三百七十六回 龍吉公主(二)第三百五十五回 鬥聖仙第九百四十一回 突變第三百一十八回 酒道第六百七十五回 夢似幻第四百九十六回 奇經八脈第一百六十三回 危辯第七百六十六回 纏身第二百四十三回 神說第四百四十六回 除惡(三)第七百五十二回 琴第二十三回 蓄之火花第五百零九回 再修第七百一十六回 仙蹟第九百三十五回 帝王天第二百二十回 殺無赦第七百三十三回 雷王第七百二十五回 紅川 不長的命運 (五)第二百五十回 修行者第六百八十九回 鞘戒第二百五十二回 不認輸第九百五十四回 結界破第三百四十一回 冰錐原第三百六十六回 時辰第一百二十四 流水無聲第八十七回 武林第一殺第七百四十六回 蠱妹(二)第三百五十七回 活着第七百八十七回 黑王(三)第一百八十二回 因果第二百二十二回 算後計第八十回 興師問罪第四百三十二回 夜霄風第五百四十六回 孽障第七百七十二回 王之光第七百五十回 封印罐第七百零二回 退敵第七百五十二回 琴第六百五十二回 衝劍第七百四十一回 赤王的執念第八百八十五回 時靈的安慰第四百七十五回 善得第二百五十回 修行者第六百五十五回 辟穀第九百五十四回 結界破第七百四十八回 白鸛情(一)第一百七十四回 符文字第七百七十二回 王之光第九百二十一回 研碑第一百三十四回 東道主第一百一十九回 守護家族的到來第三百二十三回 琴之正音第四百六十八回 善哉第一百二十一回 東皇家第四百三十八回 再敗第三百五十回 謀天第五百二十二回 化靈第二十七回 勝城外遇仙第九百三十四回 玉宮第九百零五回 賊人第四百七十一回 希望第一百四十一回 恥爲徒第二百零二回 醜爲下第十七回 養軍煅劍第二百零三回 折安第四百二十一回 風泰來的道第八百零八回 寒威(一)第三百零三回 氣之動第八百六十四回 血刀
第五百六十七回 道根靜虛笫一百八十九回 雨澤第八回 來世情第五百八十二回 行善第八百六十八回 相會於地獄之時第六百一十三回 冤親債主(二)第六百九十三回 長明燈(一)第八百三十八回 長生訣第六十三回 落日餘暉第一回 英雄落起第五百九十二回 經絡時第二百四十六回 諸行無常第三百一十五回 鬥心第五百七十二回 修道歌(三)第四百七十三回 惡性(一)第六百一十五回 冤親債主(三)第一百零八回 守護之族第四百七十八回 道難爲第二百六十五回 天降第三百四十五回 兩敗俱傷第六百八十回 陰婚第五百八十九回 生人氣第二百六十八回 穴與陣第四百一十四回 八卦第三百四十二回 餘威第四百六十七回 恩怨明第五百二十三回 惡人意第四百四十九回 除惡(六)第四百六十六回 善惡分第四百三十四回 善人之福第八十三回 奪疚瘋第三百七十六回 龍吉公主(二)第三百五十五回 鬥聖仙第九百四十一回 突變第三百一十八回 酒道第六百七十五回 夢似幻第四百九十六回 奇經八脈第一百六十三回 危辯第七百六十六回 纏身第二百四十三回 神說第四百四十六回 除惡(三)第七百五十二回 琴第二十三回 蓄之火花第五百零九回 再修第七百一十六回 仙蹟第九百三十五回 帝王天第二百二十回 殺無赦第七百三十三回 雷王第七百二十五回 紅川 不長的命運 (五)第二百五十回 修行者第六百八十九回 鞘戒第二百五十二回 不認輸第九百五十四回 結界破第三百四十一回 冰錐原第三百六十六回 時辰第一百二十四 流水無聲第八十七回 武林第一殺第七百四十六回 蠱妹(二)第三百五十七回 活着第七百八十七回 黑王(三)第一百八十二回 因果第二百二十二回 算後計第八十回 興師問罪第四百三十二回 夜霄風第五百四十六回 孽障第七百七十二回 王之光第七百五十回 封印罐第七百零二回 退敵第七百五十二回 琴第六百五十二回 衝劍第七百四十一回 赤王的執念第八百八十五回 時靈的安慰第四百七十五回 善得第二百五十回 修行者第六百五十五回 辟穀第九百五十四回 結界破第七百四十八回 白鸛情(一)第一百七十四回 符文字第七百七十二回 王之光第九百二十一回 研碑第一百三十四回 東道主第一百一十九回 守護家族的到來第三百二十三回 琴之正音第四百六十八回 善哉第一百二十一回 東皇家第四百三十八回 再敗第三百五十回 謀天第五百二十二回 化靈第二十七回 勝城外遇仙第九百三十四回 玉宮第九百零五回 賊人第四百七十一回 希望第一百四十一回 恥爲徒第二百零二回 醜爲下第十七回 養軍煅劍第二百零三回 折安第四百二十一回 風泰來的道第八百零八回 寒威(一)第三百零三回 氣之動第八百六十四回 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