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言速勝多是養寇自重

王崇古的提醒是非常及時的。

因爲大明朝剛剛發行了一千萬銀的特別國債,專門用於綏遠馳道和綏遠礦業的投資開發,因爲綏遠新立,地方人事結構簡單,臥馬崗、勝州煤山鹼池,都是工部的控制範圍之內,屬於直接隸屬於朝廷的特區,和地方關係不大。

如果掏空府庫演化成掏空國帑,那大明國朝就徹底什麼都做不了了,這是很有可能發生的,而且即便是掏空府庫,也是不能接受的。

隨着綏遠的建制逐漸完善,綏遠地區的城池開始建設,用層層轉包創造不該存在的債務,而後這筆債務再在有心人的驅使下,不停的轉移到債權人模糊的地步,最後一魚兩吃,大明國帑就是有再多的銀子砸進綏遠也看不見水花。

而且最爲恐怖的就是大明用盡了各種辦法削弱草原,用了十年的時間步步征伐,又以海量的白銀投入,最終得到了一個一地雞毛的綏遠,殘忍的朘剝最終導致民心向背,大明在綏遠的統治岌岌可危,就如同在腹心之上劃出了一個巨大的血槽,血流不止,只能放棄。

十年心血,無數人的奉獻,那些死在草原上的墩臺遠侯、征伐中死在征戰中的軍兵、墾荒時死在野獸和流寇手中的農夫,他們的血,全都白流了。

這種事會發生在綏遠,會發生在遼東,會發生在甘肅,會發生在呂宋,這種事也曾經發生在交趾十三司。

所以即便是掏空府庫,朱翊鈞作爲皇帝也不能接受,尤其是這些新開闢的郡縣之地。

朱翊鈞相信,王崇古其實早就想說,但是之前是礙於面子,不肯承認之前自己是個奸臣佞臣,後來直面自己後,又猶豫這麼做的代價,反反覆覆的權衡了許久許久,纔在海瑞登門的時候,腦子一熱,選擇了和盤托出,更是在皇帝面前,將整個過程補全。

楊博說王崇古易怒,就是說他很容易情緒化,某個時間,腦子一熱就會做些什麼,顯然,海瑞的登門拜訪,讓王崇古說不出拒絕二字,既然要做,那就做到底,做到完美。

這是自絕於天下百官的行徑,如果不是情緒激動的情況下,對於王崇古而言,很難做到這種地步。

現在王崇古提出了造一個九層琉璃塔爲李太后祝壽,實際上是爲了推動燒玻璃的實踐,更有可能是弄個小項目,讓一些對王崇古十分不滿的嫡系,去裡面分一杯羹。

一千五百萬銀的綏遠投資,甘肅、遼東,這些地方都有可能成爲一魚兩吃的重災區。

相比較之下,讓王崇古弄個琉璃塔給嫡系們分贓,維護下組織度,其實王次輔的要求並不過分。

朱翊鈞本來是這麼認爲的。

“還是由工兵團營負責營造啊,要拉動規模才能技術進步,我們一旦建好了這座琉璃塔,一定會成爲京師最閃亮的建築,到那一天!整個京師、整個天下、整個世界都會知道大明有這麼一座琉璃塔!到那一天,所有人都知道玻璃的好處!到那時,玻璃的推廣,就變的簡單了。”

“有了需求才能催生供應,才能讓製作玻璃規模化!”王崇古和王國光據理力爭。

張居正喝着茶水,繼續做那個裝糊塗的師爺,他其實也在判斷王崇古的目的,本來以爲是給晉黨的嫡系分點銀子,但看來看去,好像不是。

工兵團營和晉黨的士大夫並不重合,甚至可以斷言,這是兩個完全沒有任何交集並且有利益衝突的集體。

大明工兵團營主要是窮民苦力的遊墮戶組成,在家鄉因爲天災人禍破產後,帶着最後一點乾糧來到了京師,求一條活路投入了工兵團營之中,而提領工兵團營的都是京營傷老退役的銳卒。

而士大夫本身就和鄉賢縉紳高度重合,是朘剝窮民苦力的劊子手,而士大夫又在朝中鼓譟興文匽武之風,一直到戚帥討伐板升收復綏遠之後,仍然充斥着噪音。

王崇古,已經完全拋棄了晉黨,他連一百二十萬銀的奇觀修建,這麼點蚊子腿的肉,都不肯給晉黨了。

那麼晉黨該怎麼辦?重新選一個黨魁對王崇古展開清算?

王崇古可不是那麼好對付的,首先以工兵團營、官廠團造爲核心的工黨,實力並不虛弱。

即便是沒有結黨,如綏遠總督潘季馴、禮部右侍郎沈鯉(治水)、山東河南總督凌雲翼、工部的汪道昆、松江巡撫申時行,這些不是工黨的人但都督辦大工鼎建設和官廠,如果有人要對王崇古做什麼,無論是誣陷還是各種古怪的攻訐,他們也不會坐視不理。

關鍵是王崇古本人並不好對付,他還有聖眷。

“次輔的意思是,要給工兵團營去做嗎?”張居正平平淡淡的詢問,似乎問一個不是很關切的問題一樣。

王崇古立刻回答道:“不然呢,層層撲賣下去,恐怕死的時候,也見不到完工了!別說把這琉璃塔當成招牌進行宣傳,推進玻璃的銷量了,到時候建不成,太后問起來,外廷人人蒙羞。”

技術進步獎的最後波紋已經被陛下給拿走了,現在王崇古心心念唸的就是再留下點什麼。

南衙大報恩寺琉璃塔建成近兩百年了依舊堅挺,王崇古希望這個北衙的琉璃塔,和南衙的琉璃塔一樣,成爲大明的名片,成爲天朝上國的標誌,成爲他王崇古最後的波紋。 шшш✿ тTk án✿ ¢○

張居正想了想說道:“那建吧。”

“錢從哪裡來?!”王國光一聽首輔次輔都同意了,人直接怒了,說得好聽,銀子呢!

朱翊鈞聽明白了這是辦正事,也知道自己誤會王崇古了,他笑着說道:“今年的金花銀,用於這個琉璃塔好了。”

錢從內帑來,朱翊鈞選擇了爆金幣。

其實李太后的並不是很喜歡亂花錢,皇帝和潞王大婚用的假貨濫竽充數,李太后都同意了,這些年唯一奢靡的還是那個三十萬銀的佛塔,當時主少國疑,急需要做點什麼來彰顯皇威。

三十萬銀,不算少了,五分之三個隆慶皇陵了。

之所以當時要讓王崇古建佛塔就是爲了讓天下人看的,晉黨黨魁獻媚,俯首稱臣,主少國疑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就是保持皇位的穩固,不出現亂子。

但現在讓李太后花這麼多錢,她是不樂意的,即便說王崇古有一萬個合理的理由,那李太后也很難直接答應。

朱翊鈞打算去試試看,要是答應也就答應了,不答應就換個名義好了。

“內帑是不是沒錢了?”王國光看向了馮保眉頭緊皺的問道。

“有,管好你們國帑,別被人給掏空了都不知道。”馮保簡單而有力的回答了這個問題,一個有字,內帑說的底氣十足。

去年一年,內帑除去商稅分成之外,皇莊共盈利120萬銀,再加上商稅分成的1270萬銀,內帑真正的富可敵國,即便是拆借出去了700萬銀,依舊有500萬銀的存銀,如果再加上長崎總督府寄存在皇帝這裡的298萬銀,內帑完全可以獨資建設京開馳道。

當然這298萬銀是長崎總督府的府銀,朱翊鈞不打算動用,按照長崎總督府的意思,這筆銀子是給皇帝的賀禮,呂宋總督府去年一年搞了1500萬斤的銅入大明,就他呂宋總督府忠誠,長崎總督府不忠誠嗎?

但朱翊鈞依舊把這筆銀子留下,當成了存款,如果長崎方面仍然堅持要當成賀禮,朱翊鈞就會將這筆銀子納入開海投資之中,一體分紅。

相比較需要到內帑要飯的國帑,內帑富得流油,這和供養有關,國帑養着整個大明朝,方方面面都要錢,一里馳道就9800銀,長達千里的馳道,就是千萬銀的支出,而內帑養的是範圍就只在禁苑了。

所以,國帑要的飯,沒有利息,所以,朱翊鈞在主動爆金幣,除了那700萬銀子的京開馳道投資之外,還有120萬銀的北衙琉璃塔。

這都是爲了大明。

大明現在的分配顯然是不合理的,商稅上內帑和國帑對半分成,而內帑還有120萬銀的金花銀,再加上皇莊,內帑的收益佔據了大明財政收入的近一半,但卻不需要承擔任何的義務,這是不對等的。

但這個分配比例,張居正不贊成更改,他現在變得越發保守,這些銀子在陛下手裡,也好過在國帑被人各種手段掏空了要強得多。

朱翊鈞也不打算改變這種分配模式,反正他死後,這種皇帝吃一半的分配模式,總歸是會有人去糾正的,在這方面,朱翊鈞對大明的文臣們很有信心。

琉璃塔要建,這是皇帝的意志,國帑沒錢,資出內帑也要建,奇觀有的時候也是有些用處的,作爲標誌性的建築物,會成爲一個廣而告之的名片,大明的玻璃產業,可以得到長足的發展。

透明的玻璃器皿,可以製作光學儀器,也可以製作化學儀器,能夠更加直觀透徹的探索人類未知的邊界。

張居正拿着一本奏疏,笑着說道:“如果米袋子漏了一個洞,爲了讓這個米袋子仍然鼓起來,通常有兩種辦法,一種是不斷的往裡面加米,當加的量大於漏掉的量,這個時候,我們米袋子就鼓起來了,第二種辦法就是想辦法把這個洞堵起來。”

“海總憲把這個洞補起來了,這裡要誠摯的感謝王次輔在政策完善中的積極建言,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

張居正最後一句話出自《老子》,意思是有道之人很有智慧,但這種智慧往往被人視爲愚蠢;有道之人在前行的路上,總是在準備後路而不是一味的向前;有道之人走在平坦的道路上,仍然會察覺出其中的缺陷;

毫無疑問,大明現在一片鮮花錦簇,但有道之人在修修補補,纔有了繁榮。

“其實還有一種辦法,那就是往袋子里加稻草,這樣米袋子,看起來也是鼓起來的。”王崇古極爲平淡的說道。

他其實完全可以化身爲歌功頌德的諂臣,而不是積極諫言,他跟海瑞說的那些,在賤儒看來多少有點沒事找事,新政已經有了許多的成果,大明已經恢復了許多的活力,何必呢? 往破了一個大洞的袋子裡放稻草也是一種做法。

大家都蒙上眼睛,晃動身體也能假裝列車在前進。

“有道理!”朱翊鈞笑着說道,王崇古講了個大明笑話。

廷議通過了海瑞的鼎建大工反腐細則,兩個嚴厲禁止,禁止層層撲賣和債務轉移,非要做,那就要乞求老天爺保佑,不要出事,否則誰出事都要擔責,在這個瓜蔓連坐盛行的年代裡,朝廷三令五申嚴厲禁止仍然要做,那就是在考驗九族的羈絆了。

皇帝是大明的第一責任人,在亡國的時候,會冠以亡國之君的名號,責任大,擔子大,權力就大。

大明新政如火如荼,廷議的內容自然比萬曆初年的朝堂狗鬥要繁雜的多,戶部奏聞了各地普查丁口的進度,除新三省,綏遠、遼東、甘肅之外,其他省份都可以在萬曆十一年徹底完成,普查丁口,都會伴隨着廢除賤奴籍,這方面會稍微滯後一些;

工部奏聞了馳道的建設進度,勝州臥馬崗的開礦進展,還有河南山東營造官冶煤鋼聯營,遇到的困難還是老問題,人手不夠。主要還是人才方面的短缺,每一個官廠都要一個大師傅,但大師傅的數量是有限的,工部奏聞就六個字,規模,規模,還是規模!

而吏部、都察院開展了春雷行動,對去年冬天戶部查到的多個賬目問題,進行了問責,又有數十名官員在考成法和反腐的大棒面前倒下了,這一次郭有章去爪哇,路上有伴兒了,只不過到了爪哇,他們估計相處不會太愉快;

刑部主要是彙報了剿匪事宜,是和兵部的巡檢司聯合行動,巡檢司包括了陸防巡檢司和海防巡檢司,大面積的剿匪,在大明各地展開,剿撫並用,主要是爲了更好的營商環境,遍地匪患的商路上,是不會有商隊經過的,絲綢之路的衰弱和沿途匪患過於嚴重有關;

禮部則則是上奏了新一卷修好的大明會典,總裁張居正已經看過,並且寫好了長長的浮票,新一卷的大明會典寫的是《綱憲事類》,相比較嘉靖本大明會典,萬曆年間增設了對於都察院御史的限制,明確規定了要有地方履職經驗,三年以上,才能擔任,最大限度的減少賤儒的生存空間;

對於打擊賤儒,禮部不餘遺力,重拳出擊,就連名聲很好的沈鯉,也是如此。

有些人的名望是刷出來的,有些人的名望是真的,海瑞和沈鯉都是不畏權貴,一個擡棺上諫,一個在座師盛行的年代裡,不肯同流合污,對於大明賤儒實在是太多的現狀,沈鯉也在重拳出擊。

因爲賤儒,大明皇帝在皇家理工學院這個大事中,沒有拋棄萬士和,而是拋棄了禮部,讓禮部上下都對賤儒恨到咬牙切齒的地步。

兵部和大明武勳之首的奉國公,聯合奏聞了關於西南戰事的一些進展,莽應裡的東籲已經完全處於了被動當中,黔國公沐昌祚、四川總兵劉綎摁着莽應裡的腦袋打,之前因爲信任生苗熟苗導致的漏洞,已經全部堵上,而現在西南戰事進入了新的階段,以戰代練,既是戰爭也是練兵,西南地面在尺進寸取,一點點的推進。

之所以緩慢推進,就是吸取了當年的教訓。

奉國公戚繼光坐直了身子說道:“正統年間,四徵麓川,後三次都是由王驥率領京營銳卒,而後地方衛軍配合,動輒十數萬大軍,到了地方,人吃馬嚼,都是銀子和糧食,糧餉需要轉運大半個天下,才能抵達雲南。”

“每一次都是快進快出,快速攻滅其都城,然後達成盟約鳴金收兵,我戚某人,轉戰南北數十年,從未見過快進快出,能滅其苗裔的,能結束戰爭的,但我沒去過西南,現在也不是正統年間,實在是不好妄下斷言,但,快進快出,的確解決不了問題。”

兵部尚書曾省吾立刻說道:“天下兵勢大抵是相同的,快進快出看似是逼迫其俯首稱臣,但未曾去其根基,就如同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談某戰攻伐,就談速勝,速勝從來不是勝。”

“不就是養寇自重嗎?王驥帶領京營前往,打了十年,打成那般糜爛的局面,就是最典型的弛防徇敵,養寇自重。”王崇古十分肯定的說道,他敢下這個斷言,因爲,他就是這麼幹的!

養寇自重最典型的特徵,就是能徹底消滅敵人的時候不消滅,反而以各種名義立下協約,看似大獲全勝,卻顆粒無收,而後蠻夷索賞不成,悍然撕毀條約,繼續攻伐,重複的戲碼重複上演,弛防徇敵的那些人,一點點的獲得更大的權力,最終從養寇自重到擁兵自重,朝廷處置投鼠忌器。

王崇古對這套流程可太熟悉了。

王崇古想了想說道:“大明和北虜打了多少年?就從俺答汗入寇算起,嘉靖二十九年,到萬曆九年才徹底結束,平倭打了多少年?戚帥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從山東打到了廣州,南衙、浙江、福建,轉戰數千裡之遙,從嘉靖二十九年朱紈自殺算起,一直到萬曆二年國姓正茂領兵徹底消滅電白港倭寇結束。”

“速勝?哪來的速勝?從矛盾說的角度去看,當矛盾激化到了一定地步纔會發生戰爭,這是矛盾最激烈的狀態,想要達到沖和的狀態需要時間,需要矛盾激烈衝突中達成一致。他王驥帶的是天兵天將,攻伐以月計算?”

王崇古能想到的速勝,只有英國公張輔攻伐安南,但英國公親自去了兩次才平定,成祖文皇帝走後,大明立刻丟了安南,而安南的丟失,讓輔國大臣英國公張輔在朝堂上處處被動,正統年間,張輔甚至不能上朝,明英宗朱祁鎮,沒有接受過任何軍事教育。

大明是古典軍事帝國,一個皇帝可以不知兵,但對兵兇戰危沒有絲毫瞭解的皇帝,對大明是多麼可怕的災難。

速勝不是勝,速勝多數都是養寇自重。

“所以還是太祖高皇帝的尺進寸取好啊。”保守派的曾省吾,又在念叨祖宗成法了。

朱元璋的尺進存取,就是進攻一百里,卻只取三十里,剩下這七十里地方就是軍事緩衝區,而這個緩衝區就是戰區,人爲的製造一個無人區,這個時候,這七十里土地,徹底變成了無主之地,而後大明再進行開拓。

這就是洪武年間的戰法,效果就是開闢了大明朝,而且傳了近三百年。

李成樑在遼東也用的這種戰法,每年都要進攻,人爲的製造無人區,而後再緩緩前進的佔領,徹底掃除統治的障礙。

現在西南有樣學樣,慢慢打,一點點的磨,緩緩恢復攻伐能力的同時,一點點的蠶食,最起碼讓對方數十年內沒有作妖的能力。

更加準確的說,現在西南戰事進入了拼血條的階段,大明打算用一眼看不到頭的血條,生生將東籲磨到抵抗意志徹底消散爲止。

“舊港總督府的牙兵,給東籲造成了極大的困擾。”曾省吾說起了舊港總督府對東籲的進攻,大致可以總結爲東籲、紅毛番一起打。

果阿總督府和東籲抱團取暖,鷹揚侯張元勳四處出擊,始終讓果阿總督府和東籲處於膽戰心驚的狀態,持續不斷的打擊敵人的士氣。

朱翊鈞看完了詳細的軍報說道:“莽應裡捱了幾巴掌,現在應該清醒了許多,過不久,他估計就該跟大明議和了,朕不通軍務,但前線的東籲軍已經有了潰營的徵兆,劉綎突入一百里深處,敵人望風而逃,繳獲了十七頭大象。”

象兵是東籲的特色兵種,象兵的優點和缺點都十分的明顯。

優點就是體型龐大,既可以用來做運輸的工具,也可以用來作戰,尤其是兩軍對壘的時候,象兵的破陣能力極其強悍,而缺點就是笨重,行動緩慢,龐大的體型遇到訓練有素的軍隊,遠程的箭矢和火器,都會對象兵造成極大的傷害,大象一旦受傷開始狂暴,直接無差別輸出。

象兵虐菜,那自然是一等一的強,但面對強者,就顯得非常呆板了。

朱翊鈞不通軍務,但大明軍如入無人之境一樣俘虜了十七頭大象,對方望風而逃,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敵人的士氣已經完全崩了,這個時候投降就變得順理成章,莽應裡結結實實捱了幾個大逼鬥,再不清醒,就該有人幫他清醒清醒了。

張居正思索了片刻說道:“陛下,不能接受他的投降,是他想投降就能投降的嗎?戰爭從來不是他想開啓就開啓,想結束就結束的,如果此時接受了他的投降,那西南諸國,老撾、安南、暹羅,都會有樣學樣,反正挑釁大明也不會付出什麼過分慘痛的代價,爲何不試試?”

“這對大明海貿是巨大的傷害,唯獨將其打疼了,打死了,才能宣威西洋,讓西洋諸國不敢爲難我大明的商船。”

“臣亦是如此認爲,大明還能打得動,西南仍然沒有糧餉告急。”曾省吾贊同了張居正的說法,莽應裡想投降就能投降?大明是青樓女子嗎?你東籲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朱翊鈞看向了戚繼光問道:“戚帥以爲呢?”

“臣以爲兵兇戰危,只要是打仗,就有輸的可能。”戚繼光眉頭緊蹙的說道:“但目前來看,大明也不是說一定能大獲全勝,但東籲一定會輸,所以暫時不同意議和,也要看黔國公和四川總兵的意見。”

“如果前線認爲要議和,那就議和。”

仗是前線打的,具體是否繼續進攻,是否議和,前線應該有更大的權重,而不是朝堂廟算,因爲打敗仗要付出極爲沉重的代價。

戚繼光認爲要聽前線指揮的意見,他們的權重更大,從目前的態勢來看,大明佔據了絕對優勢。

軍報並沒有隱瞞。

嶽鳳的七萬強兵差點打到大理,初期戰局不利,黔國公府也沒有隱瞞的意思,瞞也瞞不住,前線是軍將、文官和宦官三方節制。

勝則得寸進尺,敗則總結經驗,這就是戚繼光的意見。

“再看看吧。”朱翊鈞總結性的說道,畢竟莽應裡還沒有投降,就是提前商議而已。

“黎牙實翻譯了逍遙逸聞裡的自由說,也包括最近那期。”禮部尚書萬士和一臉繃不住的說道:“他詢問鴻臚寺少卿高啓愚的意見,高啓愚的意見是,不要翻譯。”

“嗯,還是不要翻譯的好,費利佩和他的西班牙還沒到走投無路的時候,這種大缺大德的東西,還是不要翻譯的好。”朱翊鈞立刻說道。

這東西是會反噬的,要輸出也是輸出矛盾說生產圖說公私論階級論等思辨產物,這種封建+官僚+軍閥三座大山的制度,連周天子看了都眼前一黑,哪怕是搞點分封制呢!

真的輸出這東西,大明的臉都丟盡了。

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407章 愛我家園,清潔先行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442章 飛雲起伏龍,大鵬運以風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555章 欠陛下的債,還不完,根本還不完第468章 昇平一號蒸汽機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446章 氪金戰士VS血肉之軀第一百二十章 觀天下英雄,唯元輔與載堉耳第547章 言速勝多是養寇自重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還不完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請假條高燒第42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處置他!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513章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處置他!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二百五十三章 抄家抄乾淨,攏共分三步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一百三十四章 賤儒,嚐嚐朕的廷杖!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566章 百姓日用方是道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觀興國,大建安邦第三十九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344章 誰輸誰贏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419章 三馬之力的蒸汽機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四十四章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客氣的大明使者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居正,你壞事做盡!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九十六章 公與私,根本難不倒元輔先生!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四十四章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變了!天變了!天變了!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
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407章 愛我家園,清潔先行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442章 飛雲起伏龍,大鵬運以風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555章 欠陛下的債,還不完,根本還不完第468章 昇平一號蒸汽機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446章 氪金戰士VS血肉之軀第一百二十章 觀天下英雄,唯元輔與載堉耳第547章 言速勝多是養寇自重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還不完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請假條高燒第42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處置他!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513章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處置他!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二百五十三章 抄家抄乾淨,攏共分三步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一百三十四章 賤儒,嚐嚐朕的廷杖!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566章 百姓日用方是道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觀興國,大建安邦第三十九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344章 誰輸誰贏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419章 三馬之力的蒸汽機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四十四章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客氣的大明使者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居正,你壞事做盡!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九十六章 公與私,根本難不倒元輔先生!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四十四章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變了!天變了!天變了!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