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去遼東雪中遇法隱 望江岸風裡嘆樸靈

皇上一聽這話,斜着眼睛看着那名內侍,說:“現在這年頭還真的有些不一樣了,你一個太監也敢指在朕的好過失。”本以爲那名內侍一聽這話肯定被嚇得屁股尿流,沒想到人家哽着脖子說:“我聽陛下說自己想做一位明君,我就信了。於是我說出了這一番話,大家姑妄聽之,若有用就採納,沒有用就棄而不用,若皇上覺得自己被冒犯了,也可以治我的罪,反正我是無根之人,早死晚死也沒什麼區別。”皇上冷冷的說:“你不要把話說的太大,你雖然不可能有子孫和配偶,但你總有父母和兄弟吧!難道你就不害怕他們受到連累嗎?”一聽這話,內侍仍舊梗着脖子淡淡的說:“橫豎啊!不過是殺頭而已,對於我們這樣的人來說生不如死。如果我真的把殺頭的罪過帶給他們,他們反而解脫了。”皇上一聽這話,頓時動了雷霆之怒,指着那位內侍的鼻子說:“想不到你如此不在乎自己,父母和兄弟的生死,看來孝悌之道,你是一條都不佔。”

內侍說:“我經常聽魏夫子說到這樣的話,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我也知道他是引用了古代一個叫管子的聖人說的話……”皇上立刻截住他說:“管仲不是聖人。”內侍說:“我是身份卑賤之人,自然目光短淺。在我這樣的人眼裡,誰能夠在乎百姓的生死,誰能夠想方設法讓百姓可以維持生計,讓他們可以維持自己的體面,自然仁義禮智信就會像風一樣吹到每一個角落。要是大家都餓着肚子,毫無做人的體面,對上無力盡孝,對象沒有辦法撫養妻子,又沒有辦法養活自己,在這種前提之下大談仁義之道,恕我直言,不教而殺,謂之暴。”皇上仔細的聽着這個太監的話,不由得說:“你老實告訴我,你是不是讀過書?”那位內侍說:“不敢隱瞞筆下,早年間我的確念過幾天書,不過是識得幾個字而已,後來有機會看到宮裡的藏書,忍不住掃兩眼……”

話還沒有說完,他的後脖子就開始發涼。心想自己說的話一定觸犯了忌諱,宮裡的書是你可以隨便亂瞧的嗎?於是說:“陛下小的萬死,只求陛下能夠讓小的死的痛快,不要用凌遲之類的酷刑來折磨小的。”皇上說:“你是有罪,你讀過書,朕居然毫無所知,這樣吧!你自己去有司領二十板子。”這位內侍說:“之後呢?”皇上說:“之後就要好好當差,朕一定會根據你的才幹妥善的使用,不讓你有懷才不遇之感。”一聽這話,這位內侍頓時心花怒放,也不知道怎麼回事?這件事竟然被魏徵知道了,火急火燎來到御前,說:“陛下難道忘了東漢末年宦官把持朝政的故事了嗎?”皇上說:“魏夫子,其實朕的心中一直有一個疑問就是沒有來得及向你請教,你覺得東漢末年爲什麼宦官可以把持朝政呢?”魏徵沉吟片刻說:“皇上問的這個題目有點大,臣需要仔細想一想才能給出答案。”

皇上說:“沒關係,你可以慢慢想。”魏徵陷入了沉思,皇上拿起手裡的奏本,仔細的閱讀着。就在這個時候,那位內侍捧着一份奏本走了進來,皇上說:“你來說一說東漢末年,爲什麼宦官可以把持朝政?”這回內侍不慌不忙的說:“小的是這樣想的,宦官之所以能夠在東漢末年把持朝政,是因爲他有機會染指朝政,他有機會染指朝政,是因爲當時的皇帝有讓他們染指朝政的需要。”皇上說:“爲什麼會有這樣的需要呢?”內侍說:“如果像陛下這樣爭戰四方,立下赫赫戰功,坐上天子之位,天下人莫敢不從。可更多的天子生在深宮之內,長於婦人之手。自己沒有那麼大的本事主持朝政,只能依靠不同勢力的人之間相互制衡。當他感覺自己無力控制那些外朝官員時,自然就會想起了身邊的內侍。”

他的話讓魏徵和皇上都睜大了雙眼,內侍繼續說:“那些外朝的官員之所以難以控制,是因爲他們當中有的人是在戰場上殺人不眨眼的武將,有的人是奉行孔孟之道的文臣,皇上的旨意並不是他們行爲處事的唯一法則。而內侍就不一樣了,這些人的榮辱跟皇帝牢牢的綁在一起,皇帝一句話,他們就榮華富貴,同樣是皇帝的一句話,他們就身首異處。”皇上說:“難道那些文臣武將不是如此嗎?”內侍說:“那些過於生猛的武將讓皇上沒有安全感,那些真正信奉孔孟之道的人,就會想盡辦法皇帝置於孔孟之道的規範之下,若是那些怯懦的武將,或者不把孔孟之道當回事的文臣,這些人專會阿諛奉承,等到有事情需要他們做的時候,往往手忙腳亂、無所適從。當然這世上也有另外一種文臣,這種人俗稱清流,出現問題的時候永遠不能仰仗他們,在他們的職業生涯當中,永遠只做這麼一件事,就是指在別人的過失。對待別人極爲苛刻,對待自己卻格外的放鬆。”

皇上說:“魏夫子,你想好了嗎?”魏徵說:“當君臣互相不能信任的時候,宦官就會閃亮登場,從古至今莫不如此。”一聽這話,皇上瞬間擔憂起來,這位內侍說:“如果宦官當中全部都是壞人,很顯然就不會有哪一個皇帝傻到去仰仗他們。正因爲換官在關鍵時候能夠替皇帝解決一些問題,才使得有那麼多皇帝願意信任他們。”魏徵說:“陛下,其實問題的根源永遠在皇帝身上,如果皇帝非常的顯明,百官各負其責。各項事務都被處理的井井有條,又怎麼會有那些亂七八糟的事呢?”皇上陷入了沉思,很長時間都沒有回他們的話。之後擺了擺手說:“你們退一下吧!朕需要冷靜一下。”魏徵和那位內侍出去了,那內侍來到魏徵跟前,說:“魏夫子,我今日在御前的應對沒有什麼不妥之處吧!”

魏徵說:“沒有什麼不妥之處,不過你爲什麼要問我呢?”內侍說:“魏夫子使世人皆知的賢臣,多向魏夫子請教,我也許就不至於變成一個對朝廷有害的人。”魏徵捋着鬍鬚說:“你能有這樣的想法,我感到很欣慰。”明日皇上又一次見到魏徵,言談之間皇上充滿了對那位內侍的讚美之情,魏徵卻一臉嚴肅的說:“對這個人陛下應該嚴加防範。”皇上一臉不解,攤開雙手說:“這是爲何?”魏徵說:“昨日我們說的話,陛下難道忘了嗎!宦官之所以能夠把持朝政,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皇帝不斷的擡舉他們,最終到了皇帝本人也無法遏制的地步。而皇帝之所以擡舉他們,就是因爲從這些人的身上看到了他們的可取之處。”皇上說:“依你的意思,永遠不要擡舉這些太監就對了。”

魏徵笑着說:“臣不贊成陛下擡舉任何一個人,如果一定要擡舉,那也應該擡舉天下百姓的福祉,一切都按照朝廷禮制進行。”皇上說:“這也許是一個好的方法。”經過了這樣一番討論之後,我的事情似乎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於是皇上下旨免除了我的死罪,把我和藍毗尼一併流放,我被流放到了遼東,藍毗尼則被流放到了嶺南。兩個人在出發之前,在城郊的十里長亭依依惜別。我說:“想不到信口開河會有這麼嚴重的後果,現在我真的很後悔沒有聽父親大人的教誨,如果我能夠多到朝廷之善,永遠不去接朝廷的短處,也許未來很多年我都可以悠遊在長安。”說到這裡不禁潸然淚下,藍毗尼的眼圈眼紅了,哽咽着說:“今日一別,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夠相見,也許這一去我就要老死在嶺南了,從此山高路遠,再也見不到長安的繁華。”

我說:“你也不用過於沮喪,早年間我曾經聽說嶺南有一種非常好吃的果子叫做荔枝,因爲路途遙遠,荔枝送到長安就不新鮮了,等你到了嶺南可以吃個痛快。”藍毗尼說:“我是讀過書的人,胸懷天下,雖然不敢想,爲官作宰,卻也想着能夠留在長安增長見識,到了嶺南之後,每日與村夫爲伍,隨着歲月流逝,我肯定會變得跟他們一樣蠢。”我說:“大可以不用如此悲觀,世事變化無常,也許到了嶺南之後,頑固四周,你成了當地最有學問的人,說不定你在嶺南可以開宗立派,成爲當地的大儒。”藍毗尼笑着說:“你就要去遼東了,對自己未來的生活有什麼想法嗎?”我說:“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只希望自己在那裡平安的度過後半生,但只要仔細一想,我就知道這種想法太奢侈太天真了,遼東乃是苦寒之地,而且又是去做苦役,也許數年之後我就去了西天面見如來佛祖了。”

從早上一直折騰到上午,我們才分開各奔前程。我從長安出發,一路上風塵僕僕來到洛陽,之後途經邯鄲。經過齊魯之地一路北上,終於到達了遼東。我被壓到了一處工地,負責交接的工頭對我說:“這就是你每天生活和幹活的地方。”我看着很多人在那裡搬運石頭,與此同時又看到一個穿着官服的人坐在一把胡牀之上,懷裡抱着酒壺,斜着眼看着他們。在他的不遠處站着另外一個人,此人身長九尺,膀寬三寸。眉骨突出,眼窩深陷。鼻樑很高,嘴脣很厚。皮膚黝黑,一臉落腮鬍,一雙眼神像是兩把鋒利無比的刀子,直冒寒光。手裡拿着一把鞭子,鞭子上沾着人血。只要他看誰走的慢了上去就是一頓鞭子,新來的人會被他打得哇哇大哭。至於那些常年在這裡幹活的人,就算是被打的皮開肉綻仍舊一聲不吭,因爲他們已經習慣了。

第1天干活,我捱了不少鞭子。以至於下工之後,發現自己身上到處都是鞭痕。看見我在那裡默默的流淚,有一個光頭也剃光了鬍子的人走過來,把手搭在我的肩上說:“你是剛來這裡吧!”我含淚點點頭,對方說:“沒關係,頭一次挨鞭子確實會感到疼,第2次你就會發現自己已經不想活了,到了第3次第4次,第40次第50次,那個時候你就習以爲常了。”我睜大了雙眼,不敢相信他說的話,此時他的嘴角浮現出一絲笑容,拱手說:“我是佛門中人法隱,非常高興有這樣的因緣,能夠讓我們在這裡相見。”我哭着說:“這可不是什麼好的因緣。”

法隱說:“你來到這裡服勞役,相比於被殺頭,這難道不是因緣殊勝嗎?你遇到我,這就意味着你有機會聽聞佛法,如果你能夠潛心鑽研,相信終會有一天你會得到解脫。”我說:“能不能得到解脫,這件事真的看天意。”法隱說:“一個人能不能得到解脫,與其說是看天意,不如說是看修行,的確有很多人修行了一輩子,也不如別人修行兩三年,這是因爲每個人的根基是不一樣的,有的人累世修行,從他開始修行的那一天就已經有了之前幾輩的修行得來的助力,而你如果是第一次修行,那隻能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罷了。”從那之後法隱一有機會就會給我傳授佛法,他弘揚佛法的熱情讓我感到有些意外。我說:“你要幫助我解脫,我自己是如此的消極,你爲什麼那麼積極呢?”法隱說:“你之所以消極只是因爲你的惰根未除,而我就不同了,因爲常年修行,早已經斷了惰根,我會全力幫助你,讓你有機會掙得阿羅漢果得到真正的解脫。”一聽這話,我興奮的手舞足蹈,法隱說:“如果你願意跟我一起弘揚佛法的話,你會悟的更快。”我說:“佛菩薩於我何加焉?只要能夠證得阿羅漢果,我就死而無憾了。”

隨着天氣越來越冷,百木凋零。當我行走在山間,看到地上鋪着厚厚一層樹葉。再看所有的樹都變成了枯枝,一種傷感,緊緊的抓住我的心。在枯枝的盡頭掛着一枚白日。這陽光是如此的慘淡渾濁,我站在那裡一動不動。就在這個時候,有一隻腳突然朝我的背上猛的一踹,我一個馬趴扣在了地上,從地上爬起來的時候身上沾滿了血。因爲當時已經是初冬,遼東比別的地方有更早的進入冬天。我當時一下子血流不止,以至於我已經神志不清,嘴裡不停的說:“我這是要解脫了嗎?”法隱在我的旁邊說:“你千萬記住,你纔剛剛開始修行,不可能整得阿羅漢果,如果你現在閉上了眼,只會被鬼魅帶走……”被這麼一說,我心裡頓時害怕極了。

被擡回居住的地方,過程當中,天上飄起了雪花。雖然自己在半昏迷之間,卻仍能夠感受到一種詩情畫意。夜幕降臨,我說:“曾幾何時,我以爲自己會是一位詩人,我作的詩會在全天下傳唱,如今一想覺得自己真是太天真了,做一個詩人哪有那麼容易?”夜裡雪停了,天上掛着一輪冷月。因爲當時大家都過得非常辛苦,有了法癮這樣一位佛門中人,才使得很多人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人就能夠勉強活下去。當時在這裡駐守的官員也知道法癮這個人的重要性,所以他們在給這些服勞役的人分派任務的時候,總是對法癮有所照顧。目的就是不讓法癮病倒,要是這個人真的出了什麼意外,我也知道這些服勞役的人會做出些什麼來。也許這些人會爭先恐後的去尋無常,也許陰間一下子因爲來了太多的鬼魂而讓閻王頭痛不已。有一天夜裡,法癮做了一個怪夢。夢見自己到了地府,看見閻王和他手底下的那些小鬼們忙得焦頭爛額。

法隱忍不住上前詢問,閻王沒好氣的說:“今年已經發生了好幾場戰事了,每次一打仗,就會有大量的鬼魂涌入地府,又要登記,又要懲戒那些在陽間有過惡行的人,又要把他們送去投胎,又要給他們準備孟婆湯。總而言之我們最煩的就是陽間打仗,他們那兒一打是痛快了,我們卻累得上氣不接下氣。”法癮說:“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玉皇大帝,讓玉皇大帝爲你做主。”閻王說:“人家玉皇大帝日積萬里,哪有那麼多閒工夫管我的事呢?”法隱說:“也許你可以找一位志同道合的仙家一起上奏。”閻王說:“你以爲我不想嗎?可每次發生這樣的戰爭都不幹人家的事,只是我地府一處忙得找不着北。”說到這裡長長的吐一口氣,語氣裡充滿了各種深層次的無奈,法隱說:“想不到擁有你這樣崇高的地位,也會有如此多的苦惱。”

一聽這話,閻王白了他一眼說:“我這個職位聽起來好像很風光,實際上我根本見不到光常年貓在地下,去陽間留下的那些爛帳。”夢醒之後他出了一身汗,然後就開始出了頭暈鼻塞,渾身燥熱的毛病。爲了不讓他的病情傳染給別人,很快他就被隔離了。當時很多人要求上面批准他去照顧法隱,最後我因爲得到了法隱的同意開始負責照料他。我是一個非常沒有耐心的人,在照顧法眼的這段時間我表現的非常糟糕。儘管如此,法隱一直表現得非常剋制,每當我焦躁不安時他都會好言相勸。當我看到他的病情遲遲不見好轉,我就越來越感到絕望。法隱心平氣和的說:“我在世上所擁有的這一切都是上天施捨給我的,因爲我並不是這一切的主人,我知道總有一天我要把這些都還給上天,如果今天就是這樣一個日子,我也毫無怨言,希望來生我還能夠修行。”

我說:“你有這樣的願力,一定會在將來的某一天成佛。”他說:“你放心,如果有一天我真能夠覺悟的話,一定會在第一時間來渡你。”我們在說這話的時候彼此之間都非常的認真,可上天卻似乎跟我們開了個玩笑。法隱的病情竟然一天天好轉,最後痊癒了。我因爲這件事情有了功勞,上面特意給了我嘉獎。我說:“我本來是一份勞力,因爲要照顧法隱,耽誤了很多活兒,不領罪就不錯了,哪裡還敢居功呢?”一聽這話現場有一個人陰陽怪氣的說:“這你可就想的太多了,我們之中沒有一個人會替你幹活,你自己的活兒遲早還得你自己來幹,在照顧法引期間積攢下來的活,必須在規定的日期內完成,否則你將會好好的體驗一把生不如死。”我說:“該是我自己的活,我絕對不會往出推,如果不累死了,我一定會完成指標,如果我累死了,你們就把我的屍體肢解掉去餵養雪地裡的狼吧!這算是我留在世上的最後一份功德。”

我與其他人相處的很不順暢,但最難的不是與他們相處,大不了我與他們徹底不相處如此而已。最難的是要克服內心的寂寞,想想一隻羊生活在狼羣裡,一隻雞發現自己周圍都是狐狸。今後日子如何能過得下去呢?我每天都會花時間打坐,一開始那對我來說非常的痛苦。但我知道只要我多承受一份痛苦,我贖罪也就多一些。慢慢的我開始愛上了打坐,因爲那是我一天當中最放鬆的一段時間。在我打坐的時候,我周圍的一切都不在了,就連我自己也變成了一團氣。你團契是如此的自在,一天夜裡,我正在那裡打坐,法隱卻突然抓住我的雙肩不停的搖晃,原來有人俘虜了一位高句麗女人,法隱希望帶着我去救她,夜幕之下,月光朦朧。聽着耳邊遼河發出的水聲,我忍不住長嘆一口氣。

第58回大漠烏雲詭譎多變可汗失意祈禱上蒼361唐皇上駕臨玉華宮賢皇嗣修成慈恩寺294張玄素上疏諫皇嗣侯君集求愛君擊狂胡277高士廉率爲氏族志貞觀帝西遊砥柱山218宗室姻親出鎮北門西域浪子夢迴長安118道士鄉儒學難推進 芳華亭佛法在此身351段志充請上禪大位苗山幽聽琴解心聲264政事堂廷臣論兵制幻雪亭方士說吉凶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齡尚書請致仕103魏夫子御前陳心跡 隋烈士英魂還故鄉206陳太守降身訪名士隱大德過府論人才第22回尉遲恭諫言行特赦李世民寬宏得良臣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遠人異域酋長拜舞君上120別蜀地還回長安去 過林邑又到新羅來第52迴天子修身垂範天下全民皆兵以護蒼生257宮司上奏遺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讒告116交涉失利無功而返 遁入深山又逢故人363郭孝恪輕敵死賊手金春秋請旨改服章359李君羨緣喪親命太史令深言後來人138賀端陽羣臣議禮儀 選歌后山幽成小名279鄧世隆表請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第六回李留守領兵入長安 月雨公往生去極樂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191棄宗弄贊遣使入貢 大唐制史前往撫之275溫彥博六月死憂國柳御史連夜彈罪王第48回盡禮數順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貴己357徐惠妃上疏戒窮奢樑建方揚威在鬆外344白巖城下將士受阻安市牆頭高麗揚威205魏夫子御前論周齊苗山幽樹下說佛法第82回在朝堂蹉跎如火煎立宮門度日似風起228遇盧生大談養生術盼方士多言命早夭171吃湯餅士民皆歡喜 備年關君臣相語難232慕容純輔主登汗位侯君集領兵平王城169利益衆生魔窟傳法 意氣用事謀害高僧346孫伏伽六條察四方李衛公小心答上問176查命案偶然失舊部 爭功勞記殺老將軍163工部主事潛入北曲 大理寺丞親赴敦煌312沙鉢葉護遇襲身喪職方郎中遠遊見故人第67回懼流言停儀罷納妃續相國拜廟求子嗣第91回覽聖蹟更知三教語見衆生皆是平凡人第十一回劉武周北上歸胡虜房玄齡設卦解迷局268劉德威一言平斷獄川之代即位潘森南125李世南開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139慶善宮演奏慶善樂 歡喜人寫就歡喜文235高士廉後飲屠蘇酒孫思邈熬製雪香丸240溫彥博進位右僕射魏夫子以疾辭侍中158開宗派終是一場空 結因緣禍福由天算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齡尚書請致仕323蓋蘇文手刃其王武李世民岐陽宴舊臣第28回李玄霸延嗣續香火封德彝事敗奔西天359李君羨緣喪親命太史令深言後來人142李承乾求教長孫後 苗宜家乞嫁高士衡279鄧世隆表請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127幸溫湯天子問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繼真平124使者山風談判救人 突利可汗壽盡薨逝第61回孫思邈廬中語病理苗山幽林間聞箴言270顯仁宮皇上責官吏白石廳郎中刺川王第94回苗懷仁蒙主賜祭肉房玄齡卜卦問前程177苗山幽遭遇雪上霜 李淳風解說風裡浪123一時說事書生感傷 孤僧圓寂俗人尋骨155往來書信觸犯禁忌 進出監獄赦免賢人218宗室姻親出鎮北門西域浪子夢迴長安269苗山幽遠走西南國白毛怪着力害蒼生271粉色軍團支援兇邪西南之民抵禦外侮273南平公主下嫁臣家守禮老叟強力持戒163工部主事潛入北曲 大理寺丞親赴敦煌211李大亮揚威蜀渾山侯君集揮師取柏海361唐皇上駕臨玉華宮賢皇嗣修成慈恩寺316張行成夜作言事疏魏王泰獻上括地誌284李元軌賢能無所長劉處士置酒會騷客360房玄齡死諫伐高麗褚遂良一省爲堂官第三回二公子從戎戰雁門 觀音婢出閣成大禮310唐尚書奉旨誅宣王李承乾謀殺於詹事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第74回草原雄鷹落地京兆皇帝罷相震動天威第十七回魏夫子獻計宜秋宮觀音婢生子承乾殿127幸溫湯天子問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繼真平262蕭玉蓉孝心致險境苗山幽唸佛禱平安333紇幹承基告發謀逆賀蘭楚石檢舉阿翁第86回改軍制侯李二虎鬥逞性情蕭瑀喪職官190李衛公白髮領三軍 隋外孫上書乞歸順264政事堂廷臣論兵制幻雪亭方士說吉凶276武士彠獻女入宮禁王尚書進言震內庭158開宗派終是一場空 結因緣禍福由天算275溫彥博六月死憂國柳御史連夜彈罪王168彌勒院佈施臘八粥 清涼洞飽嘗人間苦357徐惠妃上疏戒窮奢樑建方揚威在鬆外143浪人入廟風塵相隨 學士登科舉家慶賀206陳太守降身訪名士隱大德過府論人才185大法師寂靜坐檯上 蕭玉蓉隻身遊敦煌147爲人臣自當解君憂 逢天究何以濟蒼生106梓莯書院事多妖嬈 官家職房辱己求生317岑文本蒙賜知機務張玄素遇害幾喪身336憐愛子皇帝多教誨是慈父天子徵遼東141曬伏節天上瑤池會 秋分日對月祈蒼生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
第58回大漠烏雲詭譎多變可汗失意祈禱上蒼361唐皇上駕臨玉華宮賢皇嗣修成慈恩寺294張玄素上疏諫皇嗣侯君集求愛君擊狂胡277高士廉率爲氏族志貞觀帝西遊砥柱山218宗室姻親出鎮北門西域浪子夢迴長安118道士鄉儒學難推進 芳華亭佛法在此身351段志充請上禪大位苗山幽聽琴解心聲264政事堂廷臣論兵制幻雪亭方士說吉凶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齡尚書請致仕103魏夫子御前陳心跡 隋烈士英魂還故鄉206陳太守降身訪名士隱大德過府論人才第22回尉遲恭諫言行特赦李世民寬宏得良臣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遠人異域酋長拜舞君上120別蜀地還回長安去 過林邑又到新羅來第52迴天子修身垂範天下全民皆兵以護蒼生257宮司上奏遺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讒告116交涉失利無功而返 遁入深山又逢故人363郭孝恪輕敵死賊手金春秋請旨改服章359李君羨緣喪親命太史令深言後來人138賀端陽羣臣議禮儀 選歌后山幽成小名279鄧世隆表請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第六回李留守領兵入長安 月雨公往生去極樂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191棄宗弄贊遣使入貢 大唐制史前往撫之275溫彥博六月死憂國柳御史連夜彈罪王第48回盡禮數順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貴己357徐惠妃上疏戒窮奢樑建方揚威在鬆外344白巖城下將士受阻安市牆頭高麗揚威205魏夫子御前論周齊苗山幽樹下說佛法第82回在朝堂蹉跎如火煎立宮門度日似風起228遇盧生大談養生術盼方士多言命早夭171吃湯餅士民皆歡喜 備年關君臣相語難232慕容純輔主登汗位侯君集領兵平王城169利益衆生魔窟傳法 意氣用事謀害高僧346孫伏伽六條察四方李衛公小心答上問176查命案偶然失舊部 爭功勞記殺老將軍163工部主事潛入北曲 大理寺丞親赴敦煌312沙鉢葉護遇襲身喪職方郎中遠遊見故人第67回懼流言停儀罷納妃續相國拜廟求子嗣第91回覽聖蹟更知三教語見衆生皆是平凡人第十一回劉武周北上歸胡虜房玄齡設卦解迷局268劉德威一言平斷獄川之代即位潘森南125李世南開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139慶善宮演奏慶善樂 歡喜人寫就歡喜文235高士廉後飲屠蘇酒孫思邈熬製雪香丸240溫彥博進位右僕射魏夫子以疾辭侍中158開宗派終是一場空 結因緣禍福由天算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齡尚書請致仕323蓋蘇文手刃其王武李世民岐陽宴舊臣第28回李玄霸延嗣續香火封德彝事敗奔西天359李君羨緣喪親命太史令深言後來人142李承乾求教長孫後 苗宜家乞嫁高士衡279鄧世隆表請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127幸溫湯天子問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繼真平124使者山風談判救人 突利可汗壽盡薨逝第61回孫思邈廬中語病理苗山幽林間聞箴言270顯仁宮皇上責官吏白石廳郎中刺川王第94回苗懷仁蒙主賜祭肉房玄齡卜卦問前程177苗山幽遭遇雪上霜 李淳風解說風裡浪123一時說事書生感傷 孤僧圓寂俗人尋骨155往來書信觸犯禁忌 進出監獄赦免賢人218宗室姻親出鎮北門西域浪子夢迴長安269苗山幽遠走西南國白毛怪着力害蒼生271粉色軍團支援兇邪西南之民抵禦外侮273南平公主下嫁臣家守禮老叟強力持戒163工部主事潛入北曲 大理寺丞親赴敦煌211李大亮揚威蜀渾山侯君集揮師取柏海361唐皇上駕臨玉華宮賢皇嗣修成慈恩寺316張行成夜作言事疏魏王泰獻上括地誌284李元軌賢能無所長劉處士置酒會騷客360房玄齡死諫伐高麗褚遂良一省爲堂官第三回二公子從戎戰雁門 觀音婢出閣成大禮310唐尚書奉旨誅宣王李承乾謀殺於詹事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第74回草原雄鷹落地京兆皇帝罷相震動天威第十七回魏夫子獻計宜秋宮觀音婢生子承乾殿127幸溫湯天子問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繼真平262蕭玉蓉孝心致險境苗山幽唸佛禱平安333紇幹承基告發謀逆賀蘭楚石檢舉阿翁第86回改軍制侯李二虎鬥逞性情蕭瑀喪職官190李衛公白髮領三軍 隋外孫上書乞歸順264政事堂廷臣論兵制幻雪亭方士說吉凶276武士彠獻女入宮禁王尚書進言震內庭158開宗派終是一場空 結因緣禍福由天算275溫彥博六月死憂國柳御史連夜彈罪王168彌勒院佈施臘八粥 清涼洞飽嘗人間苦357徐惠妃上疏戒窮奢樑建方揚威在鬆外143浪人入廟風塵相隨 學士登科舉家慶賀206陳太守降身訪名士隱大德過府論人才185大法師寂靜坐檯上 蕭玉蓉隻身遊敦煌147爲人臣自當解君憂 逢天究何以濟蒼生106梓莯書院事多妖嬈 官家職房辱己求生317岑文本蒙賜知機務張玄素遇害幾喪身336憐愛子皇帝多教誨是慈父天子徵遼東141曬伏節天上瑤池會 秋分日對月祈蒼生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