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李君羨緣喪親命太史令深言後來人

皇上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過了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把小太監叫到跟前,說:“方纔你說什麼?”小太監說:“回陛下的話,蕭相公病逝了。”皇上說:“是哪個蕭相公?”小太監說:“就是曾經做過尚書左僕射的那個蕭相公。”皇上表情非常的複雜,捋着鬍鬚沉吟很長一段時間說:“好吧!朕知道了,你退一下吧!”小太監出去了,皇上陷入沉思之中。不久之後,長孫無忌來到御前,兩個人不約而同的談到了蕭瑀,皇上說:“在武德年間,蕭相公曾經幫助過朕,朕得了天下之後立刻讓他做了尚書左僕射,本指望他能夠利用平生所學爲貞觀朝的治世出力,沒想到在諸多方面他的見解都與朕不同。”長孫無忌說:“陛下,死者爲大,這些事情都已經過去了。”皇上說:“雖然他已經過世了,人死之後要有蓋棺定論,怎麼評價他纔算是公正的呢?”長孫無忌說:“關於如何評價蕭瑀,自會有有失去決定,如今陛下病重,應該靜養。”

皇上說:“第一、蕭相公的喪事要按照宰相的規格來辦;第二、蕭相公的蓋棺定論交給太常寺與尚書省的官員們各自去忙碌。”長孫無忌說:“好,臣這就讓人去安排。”從大內出來以後,長孫無忌一臉的愁容。褚遂良說:“旨意下來了嗎?”長孫無忌說:“算是下來了,不過我隱約感覺到一點不祥之兆。”一聽這話,褚遂良也愣住了,說:“這個有點嚴重了吧!怎麼會有不祥之兆呢?”長孫無忌說:“這種感覺非常的模糊,所以一言難盡。”太常寺的官員進入了一陣忙碌之中,卿和少卿在手底下的人不停的翻閱各種典籍。卿說:“要想對宋國公做出一個公正的評價,第一要熟悉典籍,知道每一個諡號的含義,第二,我們要熟悉宋國公的一生,這樣才能夠根據他一生的功績和平行找到對應的諡號。”少卿說:“話雖這麼說,可是宋國公的一生怎麼樣才能夠了解的儘可能詳細呢?”

卿說:“這樣吧!除了有一部分人翻閱各種典籍,另外一部分人要派去跟宋國公生前的同僚朋友座談。”少卿說:“宋國公一生都與寺廟裡的僧人以及在家的居士來往密切,這些人在不在尋訪的範圍內呢?”卿說:“在範圍內,但是他們的意見不列入參考的範圍。”少卿說:“既然如此,又何必去與他們座談呢?”卿說:“如果不把他們列入座談的範圍,我們就沒有辦法更多的瞭解宋國公之所以不把他們意見列入參考的範圍,是因爲這些人皈依夷狄之教,我們不應該讓夷狄的想法妨礙我們對一位重臣的評價。”而這個時候尚書省也非常的忙碌,長孫無忌來到尚書省,召集一批尚書郎,對蕭瑀生前處理過的各項事務都進行了評估,長孫無忌說:“不管怎麼樣,只要事情的結果是好的,就算是那個人犯下了什麼的過失也可以既往不咎,如果結果是不好的,就算是這個人品德高尚也必須予以反思。”

皇上一個人默默的坐在寢宮,想起自己以往與蕭瑀在一起相處的點點滴滴。這個時候孫思邈來到獄前,說:“陛下看上去氣色不佳,想必是受了宋國公過世的影響。”皇上說:“你覺得宋國公這個人如何?”孫思邈說:“臣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皇上說:“你久居山中,想不到也會這樣的俗套。”孫思邈說:“陛下,臣與房杜二公有來往,與宋國公並無來往,對於自己不是很瞭解的人,妄加評斷是不合適的。”皇上點點頭說:“你說的沒錯,那你對房杜二公怎麼評價呢?”孫思邈笑着說:“房先生的謀略出神入化,既格局宏大、又細緻入微,是難得一見的人才。杜公即使面對天大的事,也能夠在瞬息之間做出決斷,卻很少犯錯。這樣的人才也非常的難得,而陛下卻能夠把兩個人的長處用在一起,這是別人做不到的。”

皇上說:“除了房杜與別的大臣沒有來往嗎?”孫思邈說:“要說一點來往都沒有,這不是實話,但大家只是點頭之交。”皇上說:“我聽說你在山中不止鑽研醫術,對於道術也頗有研究。”孫思邈說:“臣不過是在山中練習內丹罷了。”皇上說:“內丹與外丹有什麼區別呢?”孫思邈說:“焚燒丹砂水銀就能夠煉出外丹,而內丹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以人的肉體爲丹爐,以人的修爲作爲真火,曠日持久、不停燒製,必定能夠長生久視、免於一時。”一聽這話皇上的毛髮立刻豎立起來,說:“你覺得朕可以練習內丹嗎?”孫思邈笑着搖了搖頭說:“練習內丹,必定要清心寡慾,陛下貴爲天子,每日操心天下大事,在戰場上所向披靡,死在陛下弓箭之下的人,有名有姓的不下千人,在這種情況之下還怎麼練內丹呢?人生在世各有所求,取捨根據自己的志向,不可以求全。”

皇上說:“在皇帝之中是朕一個人不能練呢?還是所有的皇帝都不行?”孫思邈說:“事實怎麼樣,臣不敢妄言,但根據陳的想法,人只要做了皇帝,就與長生無緣。”皇上說:“梁武帝不是活了八十多歲嗎?”孫思邈說:“雖然他活了八十歲,對於他自己,對於他治下的量國都不是什麼好事。此人在作爲皇帝的時間,沒有爲百姓做過一件事,每天都是翻一翻經典,然後各種裝腔作勢,後來沉溺佛教,每天吃齋唸佛,動不動就把自己舍在同泰寺,這樣一個無道的昏君,卻被一些人稱作是菩薩,皇帝實在不知道他慈悲在什麼地方,老百姓從來沒有從他那兒得到任何的恩惠。”平常孫思邈總是一副四平八穩的樣子,說話永遠是不慌不亂,而這個時候他卻顯示出一副義憤填膺的語氣,皇帝感到非常的吃驚。

孫思邈自知失態趕緊說:“陛下方纔臣冒失了。”皇上點點頭說:“這件事不必再說了。”孫思邈退了出去,不久之後,玄奘法師又被請到了大內,皇上說:“朕要去玉華宮住一段時間,你一起去吧!”玄奘法師說:“陛下,對於陳來說最重要的是譯經,莊子不是說過嗎?其生也有涯,其知也無涯,臣希望以有涯之生寄託於無涯之知。”皇上說:“朕知道對於你來說最重要的是要翻譯哪一部叫做《瑜伽師地論》的經,所以其他的經可以讓你的弟子們去翻譯。”盛情難卻之下,玄奘只好說:“那就謹遵聖命了。”之後皇上又說:“宋國公病逝的消息,你大概已經聽說了吧?你覺得應該怎麼評價他呢?”玄奘法師說:“對於宋國公生平臣知之甚少,只是聽說他非常的推崇佛教。”

皇上說:“所以你覺得應該給他上一個什麼樣的諡號呢?”玄奘法師說:“一個人留給後世的評價有兩個,一個是朝廷給出的嗜好,一個百姓的口碑。”皇上說:“朝廷給出的諡號不會輕易變更,百姓的口碑就難說了。”玄奘法師說:“有司官員一定能夠很好處理這件事,陛下無需爲此煩惱。”皇上說:“一個人之所以能做成大事,是因爲他能夠處理好一件一件的小事,如果每一件小事都處置得一塌糊塗,他怎麼能夠做好大事呢?老子曾經說過爲大必於細,爲難必於易。”玄奘法師說:“朕想拜託你一件事。”玄奘法師立刻說:“不知道臣能爲陛下做什麼呢?”皇上說:“太上玄元皇帝,留下一部經書叫《道德經》,真希望法師能夠把這部經譯成梵文,然後傳到天竺去。”玄奘法師說:“實不相瞞,戒日王曾經向臣打聽過這部書,所以臣在回到長安之後立刻就找到這部書並且已經翻譯完了。”

一聽這話,皇上大喜,說:“如果是這樣的話,你爲什麼不早說呢?可以讓王玄策帶着他去見戒日王。”玄奘法師說:“陛下臣是沙門弟子,這件事情只能奉旨做,不會自己主動去傳播道教。”皇上說:“那好吧!你能做到這一步朕就已經很滿意了。”關於佛道的看法,皇上受皇后的影響非常大。在皇后看來,佛道都不是正道,凡是信佛的人,特別是比丘。離開家人遁入寺廟之中,每日青燈黃卷,不事生產,如果天下人以此爲榮、以此爲樂。必定會讓國弱民貧、後患無窮。那些道士們沉溺於燒丹鍊汞,追求不死,違背自然之道。人大概都是如此,在距離死亡比較遠的時候說的話也特別大,等到死亡近在咫尺,他的想法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的皇帝。看中孫思邈道士的身份,已經超過了他作爲郎中的身份,說:“孫師父如此高壽,其中必有緣故,還望不吝賜教。”

孫思邈說:“我之所以長壽,是因爲我長期隱居在山中,終南山渴了有山泉,餓了有野果,每日行走於林泉間,經常面對着瀑布放聲歌唱。”皇上說:“這也是朕所向往的,你比朕幸運。”孫思邈說:“皇上胸懷大志,救濟蒼生,這樣的功德是臣永遠不會有的,臣不是說過嗎?人生在世總有取捨,不可能樣樣都得到。臣雖然長壽有生之年碌碌無爲,真的要避一下過程,一樣的生活恐怕不是陛下所能忍受的。”然而這個時候的孫思邈無論怎麼說都沒有辦法說動皇帝了。皇上的目光之中充滿了失落,這一次即將去翠微宮,他的心情也很複雜,隱約之中似乎有一種感覺,他可能再也沒有機會回到長安了。這種感覺讓他非常的恐懼,但旨意已經發出了,沒辦法收回。長孫無忌看出來他心中有事,說:“陛下,很多事情越想越亂,不如放下反而安靜。”

皇上說:“朕也是想要放下的可惜情難自禁。”在接下來長達一個月的時間,幾乎每一天都是烏雲密佈。一時間流言四起都覺得要變天了,再加上皇帝病重。越發的助長了這種流言傳播的速度,之後這樣的流言就傳到了大內,太監說:“陛下,小的聽外面的人都在傳一則流言,唐三代後女主武皇。”皇上並沒有把這樣的流言放在心上,只是淡淡的說:“朕已經知道了。”但隨着流言越傳越厲害,由不得他不重視,於是把長孫無忌叫來,說:“現在有一則流言非常的盛行,你說該怎麼辦呢?”長孫無忌說:“陛下還記得漢武帝晚年的時候發生過什麼嗎?當時流言四起,皇后和皇嗣的宮中都發現了巫蠱之物,當時大案一個接着一個,牽連的人越來越多,到最後皇后與皇嗣相繼了斷了自己。”皇上說:“你說的是,貞觀朝,絕不能重蹈漢武帝的覆轍。”

六月太白晝現,皇上立刻命人占卜,太史令李淳風從袖子裡摸出龜甲占卜一番,說:“陛下,根據卦象,天下將會迎來一位女主。”一聽這話皇帝冷笑一聲說:“自從女媧之後就沒有女主當國了。”李淳風不以爲然說:“陛下這話可就錯了,東周的時候秦國有一位宣太后,漢初的時候又有一位呂太后,北魏的時候又有一位馮太后,這三位都是赫赫有名的女主,陛下難道都忘了嗎?”一聽這話皇上冒出一身冷汗,不過很快他就釋然了,說:“朕的皇后已經過世了,而且他生前就已經發願,絕不做呂后。”李淳風說:“臣並沒有說女主一定是陛下的皇后,陛下難道忘了民間的那一則流言嗎?唐三代後,女主武皇。”皇上陰沉着臉,李淳風說:“陛下,臣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請陛下明鑑。”皇上說:“朕要感謝你的直言,但朕一定不會讓這件事情發生。”

之後皇帝就開始留意,一個武字和一個女字加在一起會想到誰呢?碰巧這一天夜裡宮中舉行宴會,受邀的都是一些將軍。其中武安公後李君羨是負責鎮守玄武門的,酒過三巡,菜過無味。皇上忽然說:“諸位將軍,朕想到一件有意思的事,你們每個人都說出自己的小名。”大家一聽也覺得非常有趣,於是一個又一個都說出了自己的小名,有的人說自己叫狗剩,有的人說自己叫鐵蛋。輪到李君羨的時候,他說:“臣的小名叫五娘。”一聽這話,衆人轟向皇上也跟着笑了起來,笑着笑着,皇上的笑容就僵住了,五娘?那豈不是把武字和女字連在了一起嗎?難道日後爲患天下的會是這個人嗎?皇上說:“你那個五字怎麼寫呢?”李君憲不慌不忙的說:“是一二三四五的五。”

你聽這話皇上釋然了,大家歡樂如故。酒席散了之後,皇上命人查李君羨的檔案。結果有驚人的發現,他的每一個官職都有一個武字,我封的采邑也叫武安。皇上立刻緊張起來免去了他學武門首教的職位,封他爲華州刺史。這個時候有一個人叫員道信,此人通曉佛法,與李君羨,來往密切。這一天他又來到了李君羨的宅邸,入座之後說:“明公知道爲什麼自己免出了玄武門守將的職位,而到華州來做刺史嗎?”李君羨說:“這是天機我怎麼好去妄揣度呢?”員道信說:“你能有這樣的想法很好,不過這件事你還是知道比較妥當,最近很多地方都在傳一則流言,說唐三代後,女主武皇。不久之前皇上命太史令李淳風占卜,結果也是女主昌,看來天下將會迎來一位女主。”李君羨說:“這與我有什麼關係呢?”員道信說:“你真是死到臨頭還不自知,你還記得你曾經說過自己參加酒宴時皇上奇怪的反應嗎?皇上聽說你的小名叫五娘,他的表情就僵在了,那你告訴他是一二三四五的五,他才放心。”

李君羨說:“他不是已經放心了嗎?還有什麼可焦慮的呢?”員道信說:“你可知道你的爵位,你的官職都帶着一個武字,你覺得這不會引起皇上的猜忌嗎?他可能覺得你說的武娘都是假的,他會覺得你那個五孃的五根本不是一二三四五的五,而是武功的武。”一聽這話,李君羨臉色煞白,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才緩過來,用顫抖的聲音說:“如此看來皇上已經對我起了疑心,這可怎麼辦呢?”員道信說:“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發制人。”李君羨說:“那怎麼能行呢?這樣一來我可就真的是謀反了。”員道信說:“自古勝者王侯敗者賊,這有什麼可猶豫的呢?請將軍速速做出決斷,不必有任何猶疑。”李君羨說:“要說謀反齊王李佑和皇嗣承乾比我方便的多了,可他們還不是一樣失敗了,被冤殺了,也許將來會有人替我昭雪冤情,要是我真的反了,我可就真的萬劫不復了。”

雖然李君羨拒絕了員道信的請求,但他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就是與勸他謀反的人整天膩在一起。而一張口就勸別人謀反這個人,也絕不是什麼善類。不久之後,人們就發現這個員道信經常出入李君羨的府邸,不僅如此,只要他們兩個人說話,就會把別人全部支走。不久之後遇事就知道了這個消息,立刻上書皇帝請求徹查李君羨結交妖人圖謀不軌一案,皇上說:“那好吧!告訴刑部、大理寺,針馬上就會派出欽差去華州緝拿犯人。”苗山風奉命前往華州,一路之上馬不停蹄,很快就趕到了目的地。二話不說,來到了李君羨的宅邸,把宅子裡所有的人都控制住了。李君羨見到苗山風一臉的驚訝,說:“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苗山風說:“你可能會覺得自己有一點冤枉,但我告訴你,你不冤,有人勸你謀反,你不但沒有與他劃清界限,相反你還每天與她相見一件,就要把別人全部情頭,生怕別人聽走了你們談話的內容,你這不是明明白白的告訴世人要謀反了嗎?曾幾何時我也覺得你是個聰明人,沒想到在這麼大的事情上,你能犯下如此嚴重的過失。”李君羨跪在地上說:“臣糊塗,請你告訴陛下,臣雖然跟武字有關,可從來沒有想過謀反一事。”苗山風平靜的說:“也許你說的是真話可現如今你還能自證清白嗎?”於是病人抄了李君羨的家,並且押解着李君羨回到了長安。這是一則轟動天下的大案,當時很多人都來看李君羨,幾乎所有人都相信這麼做可以保住唐朝的江山社稷。茶社之中,一位白鬍須的茶博士說:“列位茶客,太武皇帝成了上皇之後,每天都感到非常的後悔,後悔接到太白晝現的密保之後,沒有采取斷然舉措,否則如今繼承皇位的就是皇嗣建成。這樣的話,天下就會,太平無事。治國不法先王,修身不能律己,求天下安定,誠不可得。”

不久之後,李君羨被斬於西市,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李君羨的死並沒有真正讓流言消失。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架勢,皇上非常的緊張,把太史令李淳風叫到御前,說:“朕已經把流言當中要多大唐社稷的那個人給殺了,爲什麼流言還是消停不下來呢?是另有其人,還是有別的緣故?”李淳風不慌不忙的說:“臣占卜了女主昌,臣之前跟陛下說的時候也舉了很多女主的例子,陛下爲什麼還是如此執着的認爲那個人一定是男人呢?咱說的更直白一點,此人正在陛下的宮中,三十年後就要奪大唐的社稷。”皇上說:“既然如此,朕要殺李君羨的時候,你爲什麼不出來提醒朕呢?”李淳風笑着說:“臣精通天象,又能占卜,無奈臣不是長孫無忌,臣說的話,陛下會相信嗎?”

第48回盡禮數順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貴己257宮司上奏遺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讒告第八回秦府開張良禽入慕 懷恨娶親引火燒身322真朱可汗尚唐公主契苾何力返回長安307孫伏伽不恥當年貧苗山幽冒險遊吐蕃123一時說事書生感傷 孤僧圓寂俗人尋骨223光祿大夫拜爲特進長安浪人請做比丘167未商量迎娶張寡婦 有逆緣請教李摩訶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183蕭玉蓉人後失體面 苗山幽夢裡見提婆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206陳太守降身訪名士隱大德過府論人才144集仙殿賜宴衆進士 地下室俯首見主人184移心性西域迷幻術 守中道東土取經僧第21回觀音婢豪言激將士魏夫子自嘆命難違256出意外不死何立身入彀中讀書更上進136議縱橫孤立吐谷渾 奔所往朝覲女王谷290侯弘仁銳意開道路李思摩奉旨出河南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第47回明彰己德調和陰陽暗記恩仇蕩除塵垢221苗山幽遊蕩至廟門老法師失言惹災禍第25回杜如晦妙計退胡虜長孫後請納小楊妃209太上皇崩於垂拱殿李承乾臨朝少陽宮285三國合謀共伐焉耆一陽初升敬答太清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119服幻藥誤入博泰谷 計無常困在深水宮第82回在朝堂蹉跎如火煎立宮門度日似風起354孫思邈探視房玄齡萬辯機入侍陳玄奘168彌勒院佈施臘八粥 清涼洞飽嘗人間苦319魏夫子病受宅新堂褚遂良上疏助皇嗣111龍波失禮刑場滴血 賢妻助夫度過心劫239番邦監國提前卸任河源郡王遣子來唐295傅令公銳意破正門西胡虜南北分兩門第61回孫思邈廬中語病理苗山幽林間聞箴言313李世勣還朝掌兵部真珠汗趁虛擊思摩171吃湯餅士民皆歡喜 備年關君臣相語難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第十三回魏夫子東宮獻奸計張公瑾洛陽練精兵第三回二公子從戎戰雁門 觀音婢出閣成大禮257宮司上奏遺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讒告272鑾駕抵達東都洛陽王圭光臨李泰府邸第32回閱野聞江湖是非起遣宮女去陰以調陽第65回杜如晦上書改軍制房玄齡避禍請去職第十八回李世民諫言遷都事觀音婢淚語釋上疑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287尉遲恭不忍棄鄙妻于志寧上疏斥分封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197初冬時節溫酒賞雪夜幕之下斯人雅言第95回東宮隱憂沉渣泛起深宮宴會上皇動情303李元景再謀封禪事祿東贊奉命請婚期第54迴護新法不忍殺太監答故人決心放裴寂152居命處運存乎天數 爭名逐利近於人情256出意外不死何立身入彀中讀書更上進第41回螻蟻命莫有治世心無用人何談慷慨志268劉德威一言平斷獄川之代即位潘森南第六回李留守領兵入長安 月雨公往生去極樂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陽茶社聽奇聞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薦李衛公143浪人入廟風塵相隨 學士登科舉家慶賀297國子監名儒行講論華清池上諭訪大德362苗山幽拜訪袁天罡陸一蟬難棄房遺愛285三國合謀共伐焉耆一陽初升敬答太清333紇幹承基告發謀逆賀蘭楚石檢舉阿翁138賀端陽羣臣議禮儀 選歌后山幽成小名219高甑生獲罪赴邊境李衛公閉門安住家292秋十月鸞駕回京師在清晨廷臣議大事133長樂公主近嫁長孫 御史馬周直言戒上360房玄齡死諫伐高麗褚遂良一省爲堂官155往來書信觸犯禁忌 進出監獄赦免賢人131姚思廉請止新出行 苗山幽誤入拜女教第43回智顯受封法雅奪號聖德彰顯上皇蒙羞第十四回三五奸佞謀害秦王十八學究演說孔孟第十六回苗懷仁攜子歸鄉里楊文幹舉兵謀皇唐139慶善宮演奏慶善樂 歡喜人寫就歡喜文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275溫彥博六月死憂國柳御史連夜彈罪王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145李淳風製作渾天儀 苗山幽智救童女王113慈父知禮爲女消業 罪官起復算計功名305侯君集藏寶觸刑律張玄素數與皇嗣爭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第十八回李世民諫言遷都事觀音婢淚語釋上疑342蕭特進留守洛陽宮高士廉佐嗣定州地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319魏夫子病受宅新堂褚遂良上疏助皇嗣347皇嗣李治聽政東宮刑部尚書死於西市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橫禍李建成奇謀定山東283苗山幽獻計平獠亂岑文本中正品賢人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201衆羌人殺死孔長秀老聖人算計房玄齡301焉蓍立功得賞三城荊王元景復請封禪270顯仁宮皇上責官吏白石廳郎中刺川王340李大亮臘月死京兆故皇嗣寒冬薨黔州134慕容伏允聯絡高昌 南泉上人慾破迷障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第61回孫思邈廬中語病理苗山幽林間聞箴言229無常橫死小龜壽盡大道流行心何能依第39回長孫無忌順時去位皇上悔過怒吃蝗蟲
第48回盡禮數順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貴己257宮司上奏遺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讒告第八回秦府開張良禽入慕 懷恨娶親引火燒身322真朱可汗尚唐公主契苾何力返回長安307孫伏伽不恥當年貧苗山幽冒險遊吐蕃123一時說事書生感傷 孤僧圓寂俗人尋骨223光祿大夫拜爲特進長安浪人請做比丘167未商量迎娶張寡婦 有逆緣請教李摩訶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183蕭玉蓉人後失體面 苗山幽夢裡見提婆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206陳太守降身訪名士隱大德過府論人才144集仙殿賜宴衆進士 地下室俯首見主人184移心性西域迷幻術 守中道東土取經僧第21回觀音婢豪言激將士魏夫子自嘆命難違256出意外不死何立身入彀中讀書更上進136議縱橫孤立吐谷渾 奔所往朝覲女王谷290侯弘仁銳意開道路李思摩奉旨出河南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第47回明彰己德調和陰陽暗記恩仇蕩除塵垢221苗山幽遊蕩至廟門老法師失言惹災禍第25回杜如晦妙計退胡虜長孫後請納小楊妃209太上皇崩於垂拱殿李承乾臨朝少陽宮285三國合謀共伐焉耆一陽初升敬答太清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119服幻藥誤入博泰谷 計無常困在深水宮第82回在朝堂蹉跎如火煎立宮門度日似風起354孫思邈探視房玄齡萬辯機入侍陳玄奘168彌勒院佈施臘八粥 清涼洞飽嘗人間苦319魏夫子病受宅新堂褚遂良上疏助皇嗣111龍波失禮刑場滴血 賢妻助夫度過心劫239番邦監國提前卸任河源郡王遣子來唐295傅令公銳意破正門西胡虜南北分兩門第61回孫思邈廬中語病理苗山幽林間聞箴言313李世勣還朝掌兵部真珠汗趁虛擊思摩171吃湯餅士民皆歡喜 備年關君臣相語難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第十三回魏夫子東宮獻奸計張公瑾洛陽練精兵第三回二公子從戎戰雁門 觀音婢出閣成大禮257宮司上奏遺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讒告272鑾駕抵達東都洛陽王圭光臨李泰府邸第32回閱野聞江湖是非起遣宮女去陰以調陽第65回杜如晦上書改軍制房玄齡避禍請去職第十八回李世民諫言遷都事觀音婢淚語釋上疑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287尉遲恭不忍棄鄙妻于志寧上疏斥分封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197初冬時節溫酒賞雪夜幕之下斯人雅言第95回東宮隱憂沉渣泛起深宮宴會上皇動情303李元景再謀封禪事祿東贊奉命請婚期第54迴護新法不忍殺太監答故人決心放裴寂152居命處運存乎天數 爭名逐利近於人情256出意外不死何立身入彀中讀書更上進第41回螻蟻命莫有治世心無用人何談慷慨志268劉德威一言平斷獄川之代即位潘森南第六回李留守領兵入長安 月雨公往生去極樂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陽茶社聽奇聞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薦李衛公143浪人入廟風塵相隨 學士登科舉家慶賀297國子監名儒行講論華清池上諭訪大德362苗山幽拜訪袁天罡陸一蟬難棄房遺愛285三國合謀共伐焉耆一陽初升敬答太清333紇幹承基告發謀逆賀蘭楚石檢舉阿翁138賀端陽羣臣議禮儀 選歌后山幽成小名219高甑生獲罪赴邊境李衛公閉門安住家292秋十月鸞駕回京師在清晨廷臣議大事133長樂公主近嫁長孫 御史馬周直言戒上360房玄齡死諫伐高麗褚遂良一省爲堂官155往來書信觸犯禁忌 進出監獄赦免賢人131姚思廉請止新出行 苗山幽誤入拜女教第43回智顯受封法雅奪號聖德彰顯上皇蒙羞第十四回三五奸佞謀害秦王十八學究演說孔孟第十六回苗懷仁攜子歸鄉里楊文幹舉兵謀皇唐139慶善宮演奏慶善樂 歡喜人寫就歡喜文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275溫彥博六月死憂國柳御史連夜彈罪王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145李淳風製作渾天儀 苗山幽智救童女王113慈父知禮爲女消業 罪官起復算計功名305侯君集藏寶觸刑律張玄素數與皇嗣爭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第十八回李世民諫言遷都事觀音婢淚語釋上疑342蕭特進留守洛陽宮高士廉佐嗣定州地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319魏夫子病受宅新堂褚遂良上疏助皇嗣347皇嗣李治聽政東宮刑部尚書死於西市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橫禍李建成奇謀定山東283苗山幽獻計平獠亂岑文本中正品賢人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201衆羌人殺死孔長秀老聖人算計房玄齡301焉蓍立功得賞三城荊王元景復請封禪270顯仁宮皇上責官吏白石廳郎中刺川王340李大亮臘月死京兆故皇嗣寒冬薨黔州134慕容伏允聯絡高昌 南泉上人慾破迷障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第61回孫思邈廬中語病理苗山幽林間聞箴言229無常橫死小龜壽盡大道流行心何能依第39回長孫無忌順時去位皇上悔過怒吃蝗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