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欲去還來(2)

如今,萬寧、7Eleven等知名零售品牌的身影日益活躍於華南地區。

文華東方

文華東方酒店在中國內地廣爲人知,或許要“感謝”中央電視臺的一場大火。

2009年2月9日晚,元宵節之夜。當人們正在歡度元宵佳節、觀看中央電視臺的元宵晚會時,位於北京東三環中央電視臺(CCTV)總部新大樓旁的電視文化中心大樓(TVCC)突發大火,一時濃煙滾滾,火光沖天。預計在2009年正式開業的北京文華東方酒店不幸身在其中。

北京文華東方酒店因2009年元宵節一場大火而被迫延期開業

2007年5月,文華東方酒店集團與中央電視臺簽約,中央電視臺新總部的酒店由文華東方酒店集團運營管理。酒店擁有203間客房及38間套房,將是京城最大型的酒店房間。

文華東方酒店集團行政總裁倪德祈(EdouardEttedgui)當時聲稱,優越的地理位置、新穎的建築設計,配以文華東方屢獲殊榮的優質服務,將會使北京文華東方酒店成爲全球充滿傳奇色彩的酒店之一。文華東方很高興能在中國擴展豪華酒店業務,特別是在中國的首都北京。這個令人興奮的新項目,象徵了文華東方集團於全球商業及旅遊重點建立其豪華品牌再邁進重要一步。

事實上,早在文華東方酒店集團與中央電視臺簽約之前,文華東方已經宣佈將在海南三亞和廣州開設酒店(三亞文華東方酒店已經開張)。

文華東方的在華髮展策略是:定位爲“卓越豪華”,在優越的地理位置選址,以新穎、有特色的建築作酒店的設計,在酒店保留當地的文化和歷史特點。

北京文華東方酒店將以“管理合約”和“長期租約”的形式經營。從2000年開始,文華東方酒店集團開始革新其發展模式,一方面沿用傳統的高級酒店發展模式,投入大量資金,全資擁有酒店及酒店物業。另一方面利用文華東方品牌,開創更多以品牌管理的模式經營酒店,集團不全資擁有酒店,使集團投入較少的資金,獲得較高的贏利和回報率。

04

大中華與東南亞:亞洲的多元化集團巡視怡和王國的業務領地,我們看到,除了香港和中國內地之外,便主要是東南亞地區。怡和集團2009年年報顯示,大中華地區佔怡和集團當年基本營業收入的49%,東南亞地區佔48%,兩地區相加佔了全部收入的97%。事實上,近6年來,其業績貢獻均主要來自於此兩地區(見表15-1)。表15-1怡和集團2004~2009年各地區基本營業收入佔此一覽(%)

200920082007200620052004大中華495247454345東南亞484341404745英國3261089其他36521注:根據怡和年報整理。2007~2009年的地域劃分爲大中華、東南亞、英國、其他地區;2006年爲大中華、東南亞、歐洲、北美;2004~2005年爲香港與中國內地、亞太、歐洲、北美。年報顯示,2009年怡和集團共實現營業收入1051億美元。其中,大中華地區實現520億美元,東南亞地區實現503億美元,英國實現029億美元,其他地區虧損001億美元。從1984年怡和宣佈將公司註冊地遷離香港,到1989年3月置地宣佈遷冊,怡和集團旗下的怡和策略、牛奶國際、文華東方、置地等陸續遷冊百慕大。20世紀90年代,這些公司的股份在倫敦、悉尼、新加坡上市,隨後將第一上市地位移往倫敦,全面撤離香港證券市場。與此同時,各上市公司加快了在東南亞、歐美及澳洲的投資步伐,開始了怡和稱之爲“全球市場再造”的新時代。

然而,除了在東南亞的投資成爲怡和日後頗爲牢固的發展基地之外,歐美和澳洲等地的發展普遍不甚理想,怡和不得已收縮戰線,重新以穩守亞洲爲主。正如怡和控股在2008年入選《福布斯》雜誌(Forbes)“亞洲上市公司50強”後該財經週刊撰文所指出:“20世紀90年代,隨着香港從英國迴歸中國時間的迫近,怡和將其各公司的業務重心從亞洲轉移至歐洲和澳大利亞。儘管其他股東均無決策權,但由於他們的抱怨日益增多,怡和又將業務重心轉回到亞洲。”RobynMeredith,SailingFromOldtoNewAsiaForbes,September15,2008.

此後,怡和進一步加大了在東南亞一帶的投資與拓展。譬如,置地公司開始在新加坡、菲律賓和越南等國家發展;牛奶國際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拓展。其中,最爲成功的,當屬總部設在新加坡的怡和合發公司(JardineCycle&CarriageLtd)及其控股的印度尼西亞阿斯特拉國際企業集團(PTAstraInternationalInc)(見表15-2)。表15-2怡和控股及怡和策略2004~2009年所控旗下公司股份一覽(%)

200920082007200620052004怡和太平洋100100100100100100怡和汽車100100100100100100JLT323231313032怡和策略818181808079香港置地504948474443牛奶國際787878787879文華東方747373747475怡和合發696865646360羅斯柴爾德投資銀行2121212120注:根據怡和年報整理。自1992年怡和策略以10億港元收購新加坡合發公司16%的股權後,2000年11月怡和策略將所持合發股權增至2509%,之後不斷增持,於2003年更名爲怡和合發公司。如今,怡和策略擁有69%股權的合發集團已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首屈一指的汽車經銷商。它所代理的汽車品牌包括奔馳、三菱、起亞、雪鐵龍、豐田、本田、大發、鈴木、標緻、尼桑等,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佔有顯著的市場份額。

2000年3月,合發公司宣佈購入印度尼西亞阿斯特拉集團的部分股權。如今,怡和合發持有阿斯特拉集團501%的股份。作爲印度尼西亞最大的多元混合企業,阿斯特拉集團不僅是東南亞汽車方面的領導者,也是怡和合發在汽車之外商業的主要收入來源提供者。阿斯特拉集團除了擁有完整的汽車和摩托車生產裝配、銷售和零售之外,還是一個橫跨汽車工業、農業綜合企業、金融企業、重點設備和採礦,以及信息技術在內的多元商業集團,其旗下既有印度尼西亞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印度尼西亞最大的摩托車製造商,也有印度尼西亞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商,以及印度尼西亞排名靠前的銀行等。

從2008年怡和集團的基本營業收入表中可以發現,怡和合發及其子公司阿斯特拉佔了怡和集團總基本營收的31%(見表15-3),更佔其在東南亞總營收的72%。

香港迴歸中國,牽動着世人的神經。迴歸後的香港會走向何方?1995年6月,美國《財富》雜誌發表文章,預言香港在中國的控制下將失去它作爲國際商業和金融中心的地位。英國讓路給中國,進行商業活動的“運動場”將消失,會滋生並擴散,香港未來的裸的真相,可用兩個字概括:玩完。該期雜誌封面上赫然寫着:“香港之死”(TheDeathofHongKong)。

第51章 黯然撤離(5)第15章 從禁菸到戰爭(1)第21章 逐鹿航運(1)第30章 金融強權(2)第26章 鐵路悲歡(1)第6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1)第37章 轉折年代(2)第38章 轉折年代(3)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19章 香港上海時代(2)第22章 逐鹿航運(2)第44章 風雨飄搖(2)第16章 從禁菸到戰爭(2)第8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3)第45章 風雨飄搖(3)第3章 走向東方(2)第23章 逐鹿航運(3)第30章 金融強權(2)第30章 金融強權(2)第41章 無遠弗屆(3)第18章 香港上海時代(1)第40章 無遠弗屆(2)第3章 走向東方(2)第55章 附錄(1)第2章 走向東方(1)第33章 工貿制勝(1)第4章 走向東方(3)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13章 律勞卑之死(2)第51章 黯然撤離(5)第54章 欲去還來(3)第17章 從禁菸到戰爭(3)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23章 逐鹿航運(3)第33章 工貿制勝(1)第7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2)第51章 黯然撤離(5)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55章 附錄(1)第48章 黯然撤離(2)第48章 黯然撤離(2)第53章 欲去還來(2)第52章 欲去還來(1)第48章 黯然撤離(2)第41章 無遠弗屆(3)第51章 黯然撤離(5)第43章 風雨飄搖(1)第34章 工貿制勝(2)第44章 風雨飄搖(2)第44章 風雨飄搖(2)第49章 黯然撤離(3)第15章 從禁菸到戰爭(1)第57章 附錄(3)第10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2)第11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3)第57章 附錄(3)第4章 走向東方(3)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47章 黯然撤離(1)第43章 風雨飄搖(1)第41章 無遠弗屆(3)第3章 走向東方(2)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26章 鐵路悲歡(1)第48章 黯然撤離(2)第38章 轉折年代(3)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5章 走向東方(4)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48章 黯然撤離(2)第16章 從禁菸到戰爭(2)第3章 走向東方(2)第44章 風雨飄搖(2)第29章 金融強權(1)第39章 無遠弗屆(1)第11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3)第45章 風雨飄搖(3)第21章 逐鹿航運(1)第1章 前言怡和:東方冒險史第19章 香港上海時代(2)第20章 香港上海時代(3)第5章 走向東方(4)第7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2)第18章 香港上海時代(1)第24章 逐鹿航運(4)第43章 風雨飄搖(1)第56章 附錄(2)第44章 風雨飄搖(2)第42章 無遠弗屆(4)第49章 黯然撤離(3)第22章 逐鹿航運(2)第15章 從禁菸到戰爭(1)第48章 黯然撤離(2)第41章 無遠弗屆(3)第34章 工貿制勝(2)第3章 走向東方(2)第55章 附錄(1)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
第51章 黯然撤離(5)第15章 從禁菸到戰爭(1)第21章 逐鹿航運(1)第30章 金融強權(2)第26章 鐵路悲歡(1)第6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1)第37章 轉折年代(2)第38章 轉折年代(3)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19章 香港上海時代(2)第22章 逐鹿航運(2)第44章 風雨飄搖(2)第16章 從禁菸到戰爭(2)第8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3)第45章 風雨飄搖(3)第3章 走向東方(2)第23章 逐鹿航運(3)第30章 金融強權(2)第30章 金融強權(2)第41章 無遠弗屆(3)第18章 香港上海時代(1)第40章 無遠弗屆(2)第3章 走向東方(2)第55章 附錄(1)第2章 走向東方(1)第33章 工貿制勝(1)第4章 走向東方(3)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13章 律勞卑之死(2)第51章 黯然撤離(5)第54章 欲去還來(3)第17章 從禁菸到戰爭(3)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23章 逐鹿航運(3)第33章 工貿制勝(1)第7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2)第51章 黯然撤離(5)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55章 附錄(1)第48章 黯然撤離(2)第48章 黯然撤離(2)第53章 欲去還來(2)第52章 欲去還來(1)第48章 黯然撤離(2)第41章 無遠弗屆(3)第51章 黯然撤離(5)第43章 風雨飄搖(1)第34章 工貿制勝(2)第44章 風雨飄搖(2)第44章 風雨飄搖(2)第49章 黯然撤離(3)第15章 從禁菸到戰爭(1)第57章 附錄(3)第10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2)第11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3)第57章 附錄(3)第4章 走向東方(3)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47章 黯然撤離(1)第43章 風雨飄搖(1)第41章 無遠弗屆(3)第3章 走向東方(2)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26章 鐵路悲歡(1)第48章 黯然撤離(2)第38章 轉折年代(3)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5章 走向東方(4)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48章 黯然撤離(2)第16章 從禁菸到戰爭(2)第3章 走向東方(2)第44章 風雨飄搖(2)第29章 金融強權(1)第39章 無遠弗屆(1)第11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3)第45章 風雨飄搖(3)第21章 逐鹿航運(1)第1章 前言怡和:東方冒險史第19章 香港上海時代(2)第20章 香港上海時代(3)第5章 走向東方(4)第7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2)第18章 香港上海時代(1)第24章 逐鹿航運(4)第43章 風雨飄搖(1)第56章 附錄(2)第44章 風雨飄搖(2)第42章 無遠弗屆(4)第49章 黯然撤離(3)第22章 逐鹿航運(2)第15章 從禁菸到戰爭(1)第48章 黯然撤離(2)第41章 無遠弗屆(3)第34章 工貿制勝(2)第3章 走向東方(2)第55章 附錄(1)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