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工貿制勝(2)

進入20世紀後,外灘新一輪舊樓擴建工程陸續啓動,並最終奠定了今天外灘建築輪廓的大致面貌。新的怡和大樓始建於1920年,竣工於1922年11月。樓高5層的新大樓進一步提升了怡和洋行在上海灘的形象。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怡和洋行大樓被日本三井洋行佔用,1946年始恢復營業。1955年以後,大樓由上海外貿管理局及下屬公司使用(該樓因此又稱“外貿大樓”)。1983年,在第5層上方原有的平臺上,拆除穹頂,加高至7層,改變了大樓頂部的原有風格。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新怡和大樓竣工的同月(1922年11月),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新大樓也正式竣工。

樓高5層的第三代怡和大樓竣工於1922年11月,1983年加高至7層(右),即現在所能看到的位於外灘中山東一路27號的怡和大樓樣貌

04

無所不包的進口貿易進出口貿易是怡和的看家買賣。以資金足、實力大和擁有強大運輸能力著稱的怡和洋行,其內部不僅設有進口部、出口部等業務部門,還建有倉庫、碼頭及產品加工廠和打包廠等。隨着實力增強,怡和除了在南方的主要茶絲貿易中佔據主要位置外,還控制了中國主要的山貨、土貨及農副產品收購、販運、銷售等出口貿易全過程。

在出口商品方面,茶和絲一直是怡和引以爲傲的兩大出口商品。從景色如畫的老福州和美麗的臺灣島,以及繁忙的上海灘,遠洋貨輪周而復始地裝載着怡和洋行貴重的茶箱。這些印有祁門、烏龍等標記的茶箱,源源不斷地運往倫敦和歐美大陸。怡和作爲全球最大私人茶商之一,它所僱用的“品茶專家”薪金之高在業界聞名。同樣,100年來怡和從上海裝運生絲,持續運往西方世界,它的生絲檢查員具有熟練的技術,同樣聞名於業界。

此外,怡和專門成立有土產部。多年來,怡和在中國各地遍設堆棧,收集土特產品。爲保證出口貨物的質量和規格,怡和在上海、天津、青島、漢口和香港等地修建了大規模的貨棧。來自北方的羊毛、毛皮和南方的桐油、茴香、肉桂、生薑,以及來自廣大農村的植物油、蛋製品和豬鬃等,對這些商品的加工和銷售,怡和有着豐富經驗,同樣領先於同行。

1920年,怡和洋行在上海楊樹浦設立冷氣堆棧,經營蛋粉和冰蛋的加工和出口,併兼營其他冷藏和食品加工,其生產的大量精製蛋品遠銷海外。

在進口商品方面,大宗的進口貿易多半通過香港和上海,同時怡和的所有分行均代理進口業務。就進口部經營的商品範圍而言,木材、食品、紡織品、醫藥、化肥、葡萄酒、女性化妝品、機械設備、軍火,凡此種種,無所不包。

怡和一些分行很早便設有機器部,專門辦理軍火、機器和五金進口。隨着工廠的建立、鐵路的修築、礦山的開採,機器五金的進口連年增加。1923年,怡和洋行原有的內設機構已經不能適應其業務發展的需要,於是將旗下的工程業務組成了一家獨立的公司——怡和機器有限公司。總部設在上海的怡和機器有限公司,擁有包括杜邦財閥在內的英、美數十家大型製造商產品的經銷專利權。

從20世紀開始,怡和洋行便經常從國外各地向中國進口木材,包括澳大利亞的硬木、美國的阿利崗鬆和曼谷的麻慄木。它和滬寧鐵路訂有長期包銷合同,供應鐵路枕木及路面硬木。同時,怡和在上海楊樹浦設有製材廠,在漢口、牛莊、鎮江、南京等地設立分廠,加工進口木材。

怡和經營的進出口貿易,很多具有“一條龍”性質,如其所經營的絲綿貿易,不僅有專門的收購部門,也有專門的工廠,更有專門的打包公司。1919年在上海獨立經營的怡和打包公司(EWOPressPackingCompany),坐落在交通便利的蘇州河口,經營範圍包括原棉、棉紗、廢絲、羊毛、皮革,及其他適合裝運和貯藏的商品的包裝。除提供打包設備之外,怡和同時還設有光線充足和通風良好的廠房,爲各種規格的貨物包裝,供各種型號的貨物貯存。

05

與貿易相伴而生的各類工廠1930年,怡和洋行總部重新回到香港。在香港商界,怡和有着巨大影響力。怡和輪船公司總部設在香港,香港置地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九龍碼頭貨棧有限公司、天星輪渡有限公司和香港電車有限公司等董事會主席,均由怡和大班兼任。

上海作爲中國最大的商業城市,雖然怡和已將總部移往香港,但上海的地位依然重要。怡和在上海和香港各有不同領域的子公司和持股公司。在上海,主要以紡織、鋼鐵等工業投資爲主;在香港,則以航運、保險等流通服務部門爲主。

在廣泛經營進出口貿易的同時,怡和洋行設立了航運、碼頭、製糖、繅絲、棉紡、釀酒、機器等多種類型的公司和工廠。據不完全統計,自19世紀70年代以後的半個世紀裡,怡和僅在香港和上海設立的工廠便達20多個(見表10-1)。表10-1怡和洋行香港和上海部分工業投資一覽

名稱成立時間設立城市備註香港黃埔船塢公司1863年香港怡和參與創辦,1866年成爲有限公司時,怡和大班惠代爾出任董事長香港中華火車糖局1878年香港設立時資金60萬港元,1894年增至200萬港元香港雪廠1879年香港製冰和冷藏上海新閘怡和絲廠1882年上海設立時資金50萬兩香港牛奶冰廠有限公司1887年香港設立時資金225萬港元上海怡和絲頭廠1888年上海專營廢絲的清理加工上海怡和紗廠1895年上海1921年合併香港棉紡織印染公司1897年香港1913年遷往上海上海怡和製材廠1905年上海合資開設,爲滬寧鐵路等加工枕木怡和打包公司1907年上海與華商合辦1919年上海由怡和獨辦上海公益紗廠1910年上海1910年由華商創辦,1921年合併楊樹浦紗廠1914年上海1921年合併上海怡和冷氣堆棧1920年上海冷藏及蛋品加工香港冰廠有限公司1921年香港上海怡和紗廠有限公司1921年上海合併怡和旗下紡織廠而成,資金1100萬兩怡和機器有限公司1923年上海上海怡和啤酒有限公司1936年上海資金200萬兩,爲當時遠東最大啤酒公司資料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與進出口貿易相伴而生,怡和的輪船公司和碼頭的擴張,銀行保險業的不斷髮展。同時,它的很多工廠也同樣是圍繞着貿易而興起的,例如絲廠、紗廠、打包廠、糖廠等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怡和在國民政府時期頗有名氣的上海啤酒廠,卻是因爲德國人買了怡和的茶葉還不起款而抵押過來的。

對此,約翰·凱瑟克回憶道:20世紀30年代初,怡和向德國人銷售了大量茶葉。但是,由於大蕭條時代的通貨膨脹,德國人無法還款,而是以啤酒廠代之。怡和接手後,在德國啤酒釀造師的經營下,怡和啤酒逐漸聞名東方。

06

作爲紡織業巨頭的怡和在怡和開設的各類工廠中,紡織廠格外引人注目。外國企業在中國設立的紡織廠中,怡和成立最早,做得最大。從怡和在上海開設的絲廠和紗廠,可見其實力之一斑。

怡和紡絲局的開與關

怡和在上海絲織業方面的最初篇章,可追溯到19世紀60年代初怡和紡絲局的設立。

1859年,怡和洋行聘請英國商人約翰·梅傑(JohnMajor)來上海試辦紡絲局。將繅絲廠設在上海並非怡和的初衷,它原本想在江浙養蠶區設立機器繅絲廠,在未獲當地政府批准後,怡和憑藉條約制度的庇護,將繅絲廠設在了與長江三角洲養蠶區有水運之便的上海租界。

經過兩年努力,1861年,以蒸汽爲動力的近代繅絲廠——怡和紡絲局建成投產。繅絲設備購自法國和意大利,以機器繅出的絲(俗稱廠絲)取代了土法繅絲(俗稱土絲)。第一批機制絲運到海外銷售,因產品質量優良而售出高價。隨後,怡和擴大再生產,絲廠規模由100臺繅絲車擴大到了200臺。

怡和紡絲局持續運轉了10年後,終因原料供應及儲繭設備未如人意而無法維持常年生產。1870年5月,當最後一包絲出口到歐洲後,工廠關門大吉。由於中國的手工繅絲質量粗糙,在世界市場上受到冷遇,在一定程度上迫使中國採用西法繅絲。1895年上海的繅絲廠大部分原料供應是由代理人到產區購買新鮮蠶繭,在外國人的監督下就地烘乾後打包運滬。但是在1894年,中國機器繅絲產量尚不到中國絲業的1/10。

怡和絲廠的開辦

從19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國際市場上“廠絲”較“土絲”的價格高出2~5成,面對高額利潤的誘惑,怡和繅絲廠再度籌備上馬。

1882年,怡和在上海新閘設立的絲廠開業,機器設備系全套進口。與怡和紡絲局遇到相同的難題之一,是蠶繭的難收購,以致由於蠶繭供應缺乏而曾經停工了一個時期。19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新興的以無錫爲中心的蠶桑區爲絲廠提供了新的蠶繭來源,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蠶繭的供應。不過,與以前不同的是,怡和絲廠吸收華商入股,發揮了中外商人互補互利的實效。生絲的產地在江南,而市場主要在歐洲,華商雖有資金而無直接的海外聯繫。怡和的短處則在於原料難求,華商除了提供部分資金外,更大的作用便在於赴江浙農村收購蠶繭。

上海著名絲商徐鴻逵(字棣山)以怡和絲廠股東身份兼任董事,是怡和絲廠成功的關鍵之一。徐鴻逵既熟悉洋行業務,與洋人關係密切;又有深厚的商業背景,尤其在上海絲界縱橫多年。怡和絲廠的蠶繭收購,主要便由徐鴻逵等華商出面解決。

華董在外商企業中所起的作用,有時表現在資本的籌集上,有時表現在與官府的協調上,有時表現在業務的相互關係上。

由於徐鴻逵在絲廠籌建和原料供應上所發揮的特殊作用,他不僅一直擔任怡和絲廠的董事,而且從1895年起兼任怡和紗廠董事,直至去世,董事席位由其長子徐貫雲繼任。

怡和紗廠的建立

1894年,怡和洋行多次試探在上海開辦紗廠。這年3月初,怡和向國外訂購紡紗機運滬受阻。6月,怡和再次以訂購紡織機爲試探,同樣受阻。1895年年初,怡和洋行紗機進口上海又連遭南洋大臣張之洞兩次電阻。4月,張之洞作出讓步,允許其紗機運滬,由華商出資購存。

第14章 律勞卑之死(3)第42章 無遠弗屆(4)第10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2)第52章 欲去還來(1)第38章 轉折年代(3)第55章 附錄(1)第37章 轉折年代(2)第57章 附錄(3)第57章 附錄(3)第15章 從禁菸到戰爭(1)第56章 附錄(2)第16章 從禁菸到戰爭(2)第53章 欲去還來(2)第44章 風雨飄搖(2)第53章 欲去還來(2)第30章 金融強權(2)第34章 工貿制勝(2)第7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2)第53章 欲去還來(2)第2章 走向東方(1)第7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2)第45章 風雨飄搖(3)第26章 鐵路悲歡(1)第35章 工貿制勝(3)第13章 律勞卑之死(2)第3章 走向東方(2)第16章 從禁菸到戰爭(2)第22章 逐鹿航運(2)第13章 律勞卑之死(2)第54章 欲去還來(3)第15章 從禁菸到戰爭(1)第50章 黯然撤離(4)第9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1)第9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1)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49章 黯然撤離(3)第25章 逐鹿航運(5)第48章 黯然撤離(2)第10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2)第27章 鐵路悲歡(2)第45章 風雨飄搖(3)第16章 從禁菸到戰爭(2)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5章 走向東方(4)第37章 轉折年代(2)第42章 無遠弗屆(4)第34章 工貿制勝(2)第49章 黯然撤離(3)第50章 黯然撤離(4)第1章 前言怡和:東方冒險史第9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1)第55章 附錄(1)第13章 律勞卑之死(2)第10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2)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34章 工貿制勝(2)第19章 香港上海時代(2)第19章 香港上海時代(2)第40章 無遠弗屆(2)第32章 金融強權(4)第43章 風雨飄搖(1)第11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3)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53章 欲去還來(2)第35章 工貿制勝(3)第35章 工貿制勝(3)第26章 鐵路悲歡(1)第35章 工貿制勝(3)第34章 工貿制勝(2)第27章 鐵路悲歡(2)第47章 黯然撤離(1)第2章 走向東方(1)第28章 鐵路悲歡(3)第49章 黯然撤離(3)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22章 逐鹿航運(2)第25章 逐鹿航運(5)第35章 工貿制勝(3)第26章 鐵路悲歡(1)第57章 附錄(3)第42章 無遠弗屆(4)第30章 金融強權(2)第27章 鐵路悲歡(2)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42章 無遠弗屆(4)第32章 金融強權(4)第8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3)第16章 從禁菸到戰爭(2)第29章 金融強權(1)第29章 金融強權(1)第49章 黯然撤離(3)第7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2)第57章 附錄(3)第19章 香港上海時代(2)第2章 走向東方(1)第6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1)
第14章 律勞卑之死(3)第42章 無遠弗屆(4)第10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2)第52章 欲去還來(1)第38章 轉折年代(3)第55章 附錄(1)第37章 轉折年代(2)第57章 附錄(3)第57章 附錄(3)第15章 從禁菸到戰爭(1)第56章 附錄(2)第16章 從禁菸到戰爭(2)第53章 欲去還來(2)第44章 風雨飄搖(2)第53章 欲去還來(2)第30章 金融強權(2)第34章 工貿制勝(2)第7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2)第53章 欲去還來(2)第2章 走向東方(1)第7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2)第45章 風雨飄搖(3)第26章 鐵路悲歡(1)第35章 工貿制勝(3)第13章 律勞卑之死(2)第3章 走向東方(2)第16章 從禁菸到戰爭(2)第22章 逐鹿航運(2)第13章 律勞卑之死(2)第54章 欲去還來(3)第15章 從禁菸到戰爭(1)第50章 黯然撤離(4)第9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1)第9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1)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49章 黯然撤離(3)第25章 逐鹿航運(5)第48章 黯然撤離(2)第10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2)第27章 鐵路悲歡(2)第45章 風雨飄搖(3)第16章 從禁菸到戰爭(2)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5章 走向東方(4)第37章 轉折年代(2)第42章 無遠弗屆(4)第34章 工貿制勝(2)第49章 黯然撤離(3)第50章 黯然撤離(4)第1章 前言怡和:東方冒險史第9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1)第55章 附錄(1)第13章 律勞卑之死(2)第10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2)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34章 工貿制勝(2)第19章 香港上海時代(2)第19章 香港上海時代(2)第40章 無遠弗屆(2)第32章 金融強權(4)第43章 風雨飄搖(1)第11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3)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53章 欲去還來(2)第35章 工貿制勝(3)第35章 工貿制勝(3)第26章 鐵路悲歡(1)第35章 工貿制勝(3)第34章 工貿制勝(2)第27章 鐵路悲歡(2)第47章 黯然撤離(1)第2章 走向東方(1)第28章 鐵路悲歡(3)第49章 黯然撤離(3)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22章 逐鹿航運(2)第25章 逐鹿航運(5)第35章 工貿制勝(3)第26章 鐵路悲歡(1)第57章 附錄(3)第42章 無遠弗屆(4)第30章 金融強權(2)第27章 鐵路悲歡(2)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42章 無遠弗屆(4)第32章 金融強權(4)第8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3)第16章 從禁菸到戰爭(2)第29章 金融強權(1)第29章 金融強權(1)第49章 黯然撤離(3)第7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2)第57章 附錄(3)第19章 香港上海時代(2)第2章 走向東方(1)第6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