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香港上海時代(1)

一八四二年之後,香港一躍而爲商業重鎮。接下來的三十年,鴉片貿易急速成長,而怡和洋行在其中獲利甚豐。

——(英)布雷克

上海因此成爲當時清朝進口鴉片的第一大港,鴉片貿易發展的迅速和中外大鴉片商財富的增長同步,都源自這種買賣。

——(法)白吉爾

從1782年“柯克斯老爺”在廣州推銷他的“打簧貨”,到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轉眼60年過去,“尊貴的東印度公司”消失了,輝煌富有的十三行衰落了,中國的大門被敲開了。展現在怡和洋行眼前的,是平坦的大道。在“日不落帝國”的庇護下,怡和洋行憑藉其在中國內地和香港擁有的特權,及其大班堅韌的毅力、冒險的勇氣、靈活的身段、積極參與政治和全力追逐利潤的經營手段,以香港和上海爲基地,展開了下一個60年迅猛的發展歷程。

第一次鴉片戰爭及《南京條約》的簽訂,讓怡和洋行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渣甸和馬地臣在賺得鉅額金錢後回到英國,做起了國會議員和大莊園主。他們的子侄輩則帶領怡和繼續構建其東方鴉片帝國的大廈。而隨着香港被割讓,上海成爲通商口岸城市中的佼佼者,怡和“鴉片帝國”從廣州、澳門時期,走向了香港、上海時代。

01

鴉片貿易:合法與非法由鴉片而引發的戰爭,在戰爭結束後簽訂的《南京條約》中,卻無一字提及鴉片本身。事實上,在《南京條約》簽訂的前兩天(8月27日),璞鼎查曾向清政府正式提出了鴉片貿易合法化的備忘錄,但是遭到了中方簽約人的斷然拒絕。在條約簽字之後,兩國全權大臣之間對此曾繼續有過討論。璞鼎查提議,中國如果聰明的話,就應該將其合法化,因爲這樣一來,中國方面既可有效控制它,又可以增加稅收。其實他背後的潛臺詞則是:既可保證英國方面穩定的贏利收入,又可避免因鴉片走私而和中國發生外交糾紛。但道光皇帝堅決反對鴉片貿易合法化,認爲“如果令行禁止,不任陽奉陰違,吸食之風既絕,興販者既(即)無利可圖”。於是,璞鼎查稱英國政府只是在訓令中提出這項要求,並不強求鴉片貿易合法化。

事實上,在1842年12月28日,璞鼎查曾對英商說,他抱有一種希望,“雖然我承認是一個淡薄的希望,我將會有力量使鴉片交易借物物交換的方式爲中國皇帝所允准”。

但是,他的努力並沒有結果。第二年6月,璞鼎查趁清朝欽差大臣耆英訪問香港時,又一次提出了鴉片合法化的建議。耆英當即提出,要求英方保證每年只運進3萬箱左右的鴉片,限期10年,每年預付鴉片稅300萬元(210萬兩),璞鼎查只得作罷。

璞鼎查告訴怡和等英商,鴉片並不像他們所建議的那樣,包含在未列入稅則而按“值百抽五”繳納關稅的商品清單中,因此鴉片交易依然是違法而受到禁止的。任何英國人從事這項交易時,將不受英國官員支持和保護。

與此同時,璞鼎查對駐廣州的欽差大臣伊里布說:他已接獲命令不許鴉片帶至香港甚至進入香港海面,但是他表示這勢必使鴉片貿易走入秘密的途徑。

最後,1843年10月簽訂的《虎門條約》,也沒有對鴉片貿易作出具體規定。英國政府雖然沒有執意要求中國方面讓鴉片貿易合法化,但並不阻止英國商人販運鴉片,也沒打算讓他們遵守中國法令。

對於鴉片貿易應否合法化,怡和洋行曾經猶豫不決,搖擺不定。

1843年7月,已經執掌怡和洋行的央馬地臣曾反對將鴉片合法化。他在一封信中這樣寫道:該藥(鴉片)貿易合法化的希望已全部告吹,你儘可放心,一旦合法化,就不再有利可圖。這件事愈困難對我們就愈好……不管有什麼障礙,我們總會找到辦法幹下去的。但是,不久央馬地臣又相信,合法化可以降低公司的運費,“也可減低小煙商受投機風潮吸引,蜂擁而至香江的熱度”,轉而支持合法化。

不過,隨後央馬地臣又改變了態度,雖然他仍然深信合法化有助於降低運費,但不確定這樣對怡和洋行是否必然有利。因爲怡和已經獨佔鰲頭,合法化或許只會增加競爭。

10年前,怡和洋行爲打破東印度公司的壟斷,曾全力鼓吹競爭。但是一旦會危及自身的利益,怡和可就不那麼熱心了。怡和不願見到“小資本商人”加入,要做這樁非法買賣所費不菲,只有資金雄厚如怡和、寶順者才做得起來。合法化也有可能出現鴉片貿易集中香港的情況,這同樣會剝奪兩大洋行寡頭獨佔沿海貿易的利潤。

此後十幾年中,鴉片貿易繼續以怡和洋行滿意的走私方式獲得急劇發展。英國對華的商業入侵,以合法貿易與非法鴉片貿易雙管齊下的方式在中國展開。而已經成爲英國殖民地的香港,正是怡和洋行從事鴉片貿易的基地和鴉片轉運的中心。

02

目標遊移:香港取代舟山香港成爲英國殖民地,具有歷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在英國依靠其強大的海上力量向東方擴張的征途中,相繼把直布羅陀、馬耳他、錫蘭、檳榔嶼、新加坡收入囊中,或作爲軍事基地,或成爲通商據點。這個有着“海島和半島收藏家”之稱的海上帝國,一旦被中國的廣闊市場所吸引,割佔一塊土地作爲通商據點的心思便流露了出來。

還在1792年馬戛爾尼使團訪華時,馬戛爾尼便以照會形式向清政府提出,將舟山附近一個不設防的島嶼和廣州附近“一塊類似的地方”讓予英國。不過,在乾隆盛世時代的中央朝廷看來,這無異於癡人說夢,馬戛爾尼無功而返。1816年踏上前往北京旅程的阿美士德使團,同樣有獲取島嶼的設想。只是他的北京之行比馬戛爾尼還要失敗,因而獲取島嶼之事更只是水中月而已。

在當時的英國商人看來,要想進一步擴大對華貿易,就必須打開中國東部的門戶。因此中國東部海島尤其是舟山羣島,成爲英國人蓄謀已久的目標。與此同時,香港也開始進入英國人的視野。

1834年8月,或許是渣甸或馬地臣的主意,身在廣州的律勞卑曾致函倫敦,要求從印度調軍艦前來,“佔領珠江東部入口處的香港島,它令人讚歎地適合於各種用途”。然而,這時別說是佔領清朝的島嶼,就是連一封信函律勞卑也沒能送到兩廣總督手中。英國真正將理想變成現實,將模糊的目標清晰化,則是在鴉片戰爭開始後。

鴉片戰爭爆發前,英國方面提出擬奪取中國的一個島嶼,“作爲遠征部隊的一個集結地點和軍事行動的根據地,而且以後作爲貿易機構的牢固基地,因爲我們對這樣的某個地方想要保持永久佔領”。巴麥尊致義律函(1893年10月18日),見胡濱:英國檔案有關鴉片戰爭資料選譯,下冊,中華書局,北京,1993,522頁。但在地點選擇上,英國政府和軍方內部意見不一,在華英商意見相左,臺灣、福州、廈門、舟山都曾成爲候選目標。其中,舟山的地位日益凸顯。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香港最後取代了舟山。

1841年1月26日,英國國旗在香港島上升起,馬地臣出席升旗典禮,並於3天后隨義律乘坐“復仇女神號”繞港島得意地巡駛了一圈。4個多月後(6月7日),義律發出公告,宣佈香港爲自由港。

03

怡和洋行總部移港先人一步的怡和洋行在英軍佔領香港島一個月後,便在海岸邊搭建起一座大型草屋作爲倉庫。不久,倉庫改爲石築,成爲島上英國人的第一棟堅固建築物。

6月14日,義律在澳門首次拍賣香港土地,冀望通過賣地獲取資金,並利用洋行商人開發港島。這次拍賣中,售出海旁地段(MarineLot)39塊土地。何佩然:地換山移,商務印書館,香港,2004,26頁。

怡和與顛地等英國商行以低廉的價格在港島北部購買了地產。其中,顛地投得灣仔地段,馬地臣的代理人摩根(Morgan)船長投得東角(EastPoint)。東角所在地因地形向北突出,自中環向東眺望,有如一隻角而得名,包括今銅鑼灣的東角道、怡和街、渣甸坊一帶。英國人最初稱之爲勿地臣角(MathesonPoint),後改稱東角(EastPoint)。

自從英軍強佔香港後,戰時香港經濟一度極其繁榮。尤其是義律歸還舟山後,香港轉而成爲英軍的駐屯基地,後勤供給龐大。璞鼎查到來後,進一步使其成爲補充給養、修養傷病員、援軍中轉站等軍事基地,從而吸引了各地供貨商前來。另一方面,由於廣州正常貿易的戰時停頓,香港成爲衆多外商囤貨、轉口之所。一項統計顯示,1842年,停泊香港的船舶總噸位達到1363萬噸,1843年更增至1805萬噸。郭衛民:鴉片戰爭時期英國對華侵佔地的目標轉換,載:民國檔案,1997年第2期。

1842年2月,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署由澳門遷往香港。當月的《廣州週報》曾報道港島的建設規劃:“沿北面海灣由西(徂)東約四英里,東面是怡和洋行的建築物所在的半島(東角),西面是孟加拉志願軍駐紮的營盤(西角、西營盤),一條馬路聯結東西兩據點。”

繼怡和洋行建成第一座石結構房屋後,政府的幾棟房屋也相繼落成,皇后大道1842年建成。同時,在這個名爲“女王城”(1843年正式命名爲VictoriaCity,域多利城)的小鎮上,還出現了一個攤販雲集的市場。

《南京條約》簽訂後,香港正式成爲英國殖民地。陸軍少將薩爾頓(LordSaltoun)接替郭富出任總司令,他在香港所租房屋的房東正是怡和洋行。薩爾頓在1842年秋的一封信中曾這樣寫道:“我正要去海灣北端拜訪摩根先生,他負責管理怡和洋行,現在是我的房東。他住在北端泊船處,有如皇宮一般……據說,這個怡和洋行以走私毒品起家,自從戰爭以來大發橫財……由於他們只收現金,所以風險很低,應該是淨賺一筆非常可觀的財富。他們擁有自己的船,非常漂亮的帆船,叫飛剪船,航向各方。”

1843年7月,央馬地臣在一封信中興奮地寫道:“新稅則和港口章程的確是非常適當和有利的,如果中國方面嚴格照辦,那我們和英國之間的貿易一定大量增加。鴉片貿易也繼續興旺。”

鴉片戰爭之前,廣州爲中國唯一開放口岸,香港屬於廣州開放貿易圈中,澳門曾經是英國商人與中國官方衝突的緩衝地。如今,香港成爲英國殖民地之後,怡和洋行便在香港紮下根來。

1844年,香港街道破天荒地安裝了路燈。同年,域多利城的建築物達到100幢。也就在這年3月,怡和洋行將總部正式遷到了香港島。

在馬地臣回英國後出任怡和大班的央馬地臣這樣寫道:“我們現在差不多在此安頓下來,我想我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發覺這裡和澳門一樣舒適,而且更便於做生意。我們的船隊與辦公室近在咫尺,所以不論是派船到中國沿海或廣州、黃埔都不致浪費一分一秒,而船長晚上也不再有藉口從自家船上消失。現在只有非常少的中國商人在此落腳,但無疑他們遲早會這麼做。”羅伯·布雷克著,張青譯:怡和洋行,時報文化出版公司,臺北,2001,119~120頁。

然而,讓央馬地臣沒有想到的是,隨着戰爭結束,條約簽訂,軍隊撤離和五口開放,香港戰時的繁榮景象開始消失。

04

鴉片與苦力貿易:香港的起死回生在香港早期,發展並非一帆風順。海盜活動隨着鴉片走私的猖獗而加劇。譬如,1843年,怡和洋行爲保衛其在東角的辦事處,便僱用了12名武裝人員護衛。而在1844年6月18日,150名海盜襲擊了香港倉庫。

而真正威脅香港生存的,是戰後經濟的衰落。隨着軍隊撤離,五口通商,香港經濟從1844年開始委靡不振,戰爭期間繁榮一時的商業漸趨蕭條。1846~1847年,香港的經濟進一步跌至谷底,香港的前途一時黯淡起來。

上海等五口通商後,新開闢的商埠同時使一些商業路線改變,商號和資金外移,香港因此有逐漸被邊緣化的態勢。

與此同時,香港非法走私貿易猖獗,合法貿易衰落不振。港英政府中文秘書郭士立在1844年度的香港地方貿易報告中指出,“比最感失望的商人所作的估計還要糟得多”。

1845年,31家英商聯合上書英國政府殖民地部,訴說香港已無可發展。1847年,怡和洋行大班央馬地臣在下議院陳述:如果不是因爲在房產上已投下大筆資金,那麼全部英國商人就會放棄香港。怡和等洋行感到在香港生意難做,還有一原因是接替璞鼎查的港督德庇時,與怡和等洋行的關係不甚和諧。直至1848年文翰(又譯爲文鹹、般含、般鹹,SamuelGeorgeBonham)接任總督,官商關係纔得到改善。

然而,以怡和爲首的英資洋行終究沒有撤離,一則香港已經成爲鴉片貿易中心,一則香港開始成爲苦力貿易中心,從而一掃五口通商後經濟衰退所形成的陰霾。

1847年,就在香港官商界對經濟的衰退一籌莫展之際,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加利福尼亞發現金礦的消息傳來,急需大量廉價勞力前去開採,一個巨大的商機開始降臨香港。第二年,即有大批華工從香港出發,前往舊金山淘金。1851年,又從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傳來發現金礦的消息,珠江三角洲等地的人們紛紛出國打工,從而掀起了廣泛的淘金狂潮,開始刺激香港作爲苦力貿易中心的興起。

事實上,在廈門、汕頭、上海、澳門等城市,苦力貿易均普遍存在。不過,由於香港規定任何人都有不受限制出洋的“自由”,加上英美商輪雲集於此,航運異常方便,因此去美國、澳大利亞的中國苦力多集中於此。

而香港的出洋苦力,並不侷限於前往以上兩地淘金。這些俗稱“賣豬仔”所謂“賣豬仔”,指當時前往美洲、澳洲等地的華工。這些到國外打工的苦力待遇極差,常常是住進擁擠不堪的“豬仔館”等候遠洋船期。在漫長的航程中,整日囚於艙底,加上飲水、食品不足,空氣污濁,死亡率極高,十有二三到達不了目的地,因而運載苦力船又被形容爲“海上浮動監獄”。的華工從香港出發,前往西印度羣島、南美洲、東南亞等地種植場幹牛馬活的,也所在多有。

據歷史學者研究,最初經營加利福尼亞苦力客運的兩家行號是和行與興和行,隨後怡和、顛地等洋行也加入其中。餘繩武、劉存寬:十九世紀的香港,中華書局,北京,1994,264頁。船東們從苦力貿易中獲得的利潤之大不言而喻。1854年,怡和洋行的一次航行即獲利9萬元。

第40章 無遠弗屆(2)第5章 走向東方(4)第51章 黯然撤離(5)第51章 黯然撤離(5)第11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3)第13章 律勞卑之死(2)第45章 風雨飄搖(3)第7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2)第47章 黯然撤離(1)第14章 律勞卑之死(3)第57章 附錄(3)第55章 附錄(1)第40章 無遠弗屆(2)第30章 金融強權(2)第26章 鐵路悲歡(1)第20章 香港上海時代(3)第35章 工貿制勝(3)第52章 欲去還來(1)第23章 逐鹿航運(3)第28章 鐵路悲歡(3)第51章 黯然撤離(5)第43章 風雨飄搖(1)第3章 走向東方(2)第50章 黯然撤離(4)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25章 逐鹿航運(5)第17章 從禁菸到戰爭(3)第34章 工貿制勝(2)第8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3)第14章 律勞卑之死(3)第42章 無遠弗屆(4)第21章 逐鹿航運(1)第41章 無遠弗屆(3)第44章 風雨飄搖(2)第55章 附錄(1)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51章 黯然撤離(5)第54章 欲去還來(3)第32章 金融強權(4)第43章 風雨飄搖(1)第50章 黯然撤離(4)第18章 香港上海時代(1)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22章 逐鹿航運(2)第29章 金融強權(1)第21章 逐鹿航運(1)第33章 工貿制勝(1)第41章 無遠弗屆(3)第56章 附錄(2)第4章 走向東方(3)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52章 欲去還來(1)第15章 從禁菸到戰爭(1)第17章 從禁菸到戰爭(3)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39章 無遠弗屆(1)第33章 工貿制勝(1)第37章 轉折年代(2)第42章 無遠弗屆(4)第1章 前言怡和:東方冒險史第17章 從禁菸到戰爭(3)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45章 風雨飄搖(3)第5章 走向東方(4)第25章 逐鹿航運(5)第19章 香港上海時代(2)第18章 香港上海時代(1)第38章 轉折年代(3)第55章 附錄(1)第52章 欲去還來(1)第14章 律勞卑之死(3)第56章 附錄(2)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2章 走向東方(1)第52章 欲去還來(1)第32章 金融強權(4)第4章 走向東方(3)第34章 工貿制勝(2)第39章 無遠弗屆(1)第33章 工貿制勝(1)第13章 律勞卑之死(2)第1章 前言怡和:東方冒險史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9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1)第28章 鐵路悲歡(3)第15章 從禁菸到戰爭(1)第22章 逐鹿航運(2)第19章 香港上海時代(2)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26章 鐵路悲歡(1)第57章 附錄(3)第21章 逐鹿航運(1)第9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1)第44章 風雨飄搖(2)第18章 香港上海時代(1)第27章 鐵路悲歡(2)第29章 金融強權(1)第2章 走向東方(1)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23章 逐鹿航運(3)
第40章 無遠弗屆(2)第5章 走向東方(4)第51章 黯然撤離(5)第51章 黯然撤離(5)第11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3)第13章 律勞卑之死(2)第45章 風雨飄搖(3)第7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2)第47章 黯然撤離(1)第14章 律勞卑之死(3)第57章 附錄(3)第55章 附錄(1)第40章 無遠弗屆(2)第30章 金融強權(2)第26章 鐵路悲歡(1)第20章 香港上海時代(3)第35章 工貿制勝(3)第52章 欲去還來(1)第23章 逐鹿航運(3)第28章 鐵路悲歡(3)第51章 黯然撤離(5)第43章 風雨飄搖(1)第3章 走向東方(2)第50章 黯然撤離(4)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25章 逐鹿航運(5)第17章 從禁菸到戰爭(3)第34章 工貿制勝(2)第8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3)第14章 律勞卑之死(3)第42章 無遠弗屆(4)第21章 逐鹿航運(1)第41章 無遠弗屆(3)第44章 風雨飄搖(2)第55章 附錄(1)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51章 黯然撤離(5)第54章 欲去還來(3)第32章 金融強權(4)第43章 風雨飄搖(1)第50章 黯然撤離(4)第18章 香港上海時代(1)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22章 逐鹿航運(2)第29章 金融強權(1)第21章 逐鹿航運(1)第33章 工貿制勝(1)第41章 無遠弗屆(3)第56章 附錄(2)第4章 走向東方(3)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52章 欲去還來(1)第15章 從禁菸到戰爭(1)第17章 從禁菸到戰爭(3)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39章 無遠弗屆(1)第33章 工貿制勝(1)第37章 轉折年代(2)第42章 無遠弗屆(4)第1章 前言怡和:東方冒險史第17章 從禁菸到戰爭(3)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45章 風雨飄搖(3)第5章 走向東方(4)第25章 逐鹿航運(5)第19章 香港上海時代(2)第18章 香港上海時代(1)第38章 轉折年代(3)第55章 附錄(1)第52章 欲去還來(1)第14章 律勞卑之死(3)第56章 附錄(2)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2章 走向東方(1)第52章 欲去還來(1)第32章 金融強權(4)第4章 走向東方(3)第34章 工貿制勝(2)第39章 無遠弗屆(1)第33章 工貿制勝(1)第13章 律勞卑之死(2)第1章 前言怡和:東方冒險史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9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1)第28章 鐵路悲歡(3)第15章 從禁菸到戰爭(1)第22章 逐鹿航運(2)第19章 香港上海時代(2)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26章 鐵路悲歡(1)第57章 附錄(3)第21章 逐鹿航運(1)第9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1)第44章 風雨飄搖(2)第18章 香港上海時代(1)第27章 鐵路悲歡(2)第29章 金融強權(1)第2章 走向東方(1)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23章 逐鹿航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