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革鼎機構

龍天羽聽過蕭何的政論,神情大慰,想不到這蕭何對從政治國還真有一套,在古代重農抑商的時代,真正的大儒學士、名望貴族,都瞧不起商賈,有錢無爵,而且戰國時期各國從政者認爲如果都去經商言利,不切實際,誰來耕作種糧,良田荒蕪,一旦出現大旱之年,糧食減產,經商人多,便會使物價大幅度提高,超出了朝廷的控制。

要是尋常儒生賢者,想都不會想如何擴展商業,而蕭何卻懂得變通,舉一反三,可見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三人沒有一個浪得虛名的!

龍天羽接着道:“不錯,想要逐鹿中原,問鼎天下,沒有民心的向背,沒有長期的準備,沒有經年累月的經營積累,沒有穩固的根基,沒有世家大族的支持,沒有百家儒士文人的投效,根本就是一個笑話,但要打穩根基,得到民心,就是讓百姓都過上好日子,衣食充足,民心纔會靠攏過來,如今人口增長,發展經濟,穩定物價,朝廷的宏觀調控非常重要,尤其是一些重要經濟命脈,比如鐵礦銅礦等礦物資源、販鹽、馬匹、兵器軍械等,朝廷必須控制住,而且掌握大股權,纔不會受制於民。”

百官聽的七七八八,什麼‘宏觀調控’、‘經濟命脈’詞語,新穎獨特,似懂非懂,覺得漢王學問之高,還在丞相之上,難怪事事驚人,縱橫天下游刃有餘。

蕭何又道:“自古以來,礦山之利尤厚,朝廷可公佈檄文,許可富民貴族用錢糧購買一些小礦山的開採權,但有權限期,如五年或十年,各地貴族商賈豈有不動心之禮?這樣一來,在朝廷目前能力不足時可以得到一筆鉅款和糧食,儲蓄國庫,二來當地的百姓也能被僱傭出工,賺到工錢,等到期限後,由國家斟酌收回或繼續租賃,當然開採的礦石不允許外賣給敵對的國家,否則就以私通亂黨罪誅殺九族,如此便可控制礦石資源不外流給敵國,還能促進經濟。”

龍天羽以現代人的思想考慮,自然覺得蕭何這提議雖大膽,卻很合適,這就像改革開放施行的私有承包制,漢室初立,在人力物力財力精力等方面上都無法兼顧到,承包出去給個體,會經營的更好,而大規模的礦山資源和命脈,朝廷要牢牢把握住,這就是國企支柱。

蕭何繼續道:“朝廷開礦後不但滿足了軍械兵器的資源,還能大量鑄造銅幣,自從漢朝建立這半年來,西川仍以白銀黃金爲貨幣,由於金銀較少,有的貴族甚至儲藏起來,不外流出,導致貨幣流通起來不夠使用,乃使物價上漲,百姓生活溫飽尚且不足,卻更加艱苦,臣建議,應當迅速制定錢幣,流通於市,然後建立錢莊,發行大額銀票,這樣方便交易和貨幣流通,朝廷還可以用青銅錢幣逐漸來代替金銀,將金銀儲備在國庫,無論任何時候,都不會貶值,也不會造成物價上漲。”

龍天羽眼睛一亮,這一招畫龍點睛,非常關鍵,任你如何發展經濟,最關鍵還是要流通,貨幣的重要性尤爲突出,想到古代的銅板,改朝換代都會更換本朝的貨幣,漢室建立後,就需要發行大漢錢幣了。

他沉吟片刻,點了點頭道:“丞相所言極是,關於礦山開放和鑄造錢幣的事就交給丞相府全力着手開辦。”

“臣遵旨——”蕭何躬身一禮。

這時翰林院一位大學士蔡閔之邁出一步道:“啓稟漢王,蕭丞相所言雖大有道理,可是礦山一事,頗爲可慮,一是恐有一些別有用心者將來會私鑄錢幣,流通於市,致使錢幣貶值,物價猛漲,實爲一大患;二是以防日後有圖謀者藉此開礦屯兵,聚集流民武士,圖謀不軌,亂法鬧事,這些都不可不防啊!”

蕭何轉身回聲道:“丞相府已擬定法令,除朝廷外,不得任何世家和商賈私自鑄造錢幣,也會制定相關舉措來預防這些可能性,漢室初立,嚴肅法紀,至關重要,但如何施法?臣以爲,治不如防,如果失去了約束監督,漸漸造成官吏腐敗,政令不通,倘若對天下官吏僅以酷法制裁,傷筋動骨,卻難以根治!新任官吏獨攬地方大權之後,唯我獨尊,失去畏懼之意,懷抱僥倖心理,貪贓枉法還會前赴後繼,因此臣十分贊同漢王三權分立的見解,使立法、行政、執法分立開來,相互配合,相互監督,防止一權獨大,地方擁兵自重、一手遮天的情況,各郡縣三權各行其政,各行其法,遇到難題和阻礙可向各自上級文書稟告,地方解決不了,還有朝廷六部,還有樞密院、御史臺、丞相府、翰林院,這一舉措,更加明確了分工,必然使我漢室朝廷機構更加有效的運作起來。”

百官聽到丞相所言句句妙語,對朝廷的治理深得其法,不禁都覺得大有道理,殿內這些文官武將,大多都是中原的俊傑雅士,不少人多有賢名,如今在漢中任官,不斷聽到漢王和蕭丞相別出心裁,與秦國不同的治理之道,越來越對漢室的發展寄託厚望了。

龍天羽想的卻更深一些,古代變法歷來充滿殺戮和血腥,說白了就是革新黨與守舊黨之間的爭鬥,戰國時期李悝變法和吳起變法,都在邪惡殘暴的鮮血中失敗,李悝退隱,吳起慘死,後來韓國的申不害變法、齊國的齊威王變法、秦國的衛鞅變法,都充滿了殺戮,韓國殺了幾乎所有的權臣,齊國更是用大鼎烹煮官吏,秦國最甚,幾次三番大肆殺戮阻擋變法的平民農夫和守舊貴族、秦老氏族,動輒上千人同時行刑。

而如今,漢室初立,各個階層的矛盾還不明顯,無論公侯勳卿、朝中百官、天下士紳,甚至各地落王、世家,豪門,尚未形成一股龐大的力量,因此在建國初期,就小心翼翼,不斷修改律法和朝廷機構,削減官職的權力,同時相互監督,潛移默化地一步步變法,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果等立國百年再變法,所有勢力盤根錯雜,組成龐大的關係網,牽一髮而動全身,就算是皇帝,也觸逆不了這麼龐大的力量。

然而,藉由社會矛盾激化而不理,深受其害的不只是平民百姓,整個朝廷遲早被拖垮,這也是爲何古代王朝更迭的根本所在,表面看是因爲昏君的關係,其根本是王朝由盛轉衰,朝廷矛盾激化到不可協調,出現了一個昏君、暴君或梟雄、大旱之年、外族入侵等等,任何一個導火線都會致使王朝倏然倒塌。

所以即使龍天羽不是一個政治家,但以兩千年封建社會朝代更替爲借鑑,也意識到要想長治久安,獲得長遠利益,就必須讓利於民,並採取有力措施緩和社會矛盾,剔除平時難以撼動的積習、舊制,矛盾就可以逐漸迎刃而解。

龍天羽開口道:“三權分立的事宜就交給丞相府、樞密院、兵部、刑部、吏部負責,以太尉和丞相爲主,辦理此事,有關人員升遷、調質、上任的細節,待四部門擬定合適人選在大殿商議確定後,再行公佈人員職位。”

漢王明白在目前這種羣雄並立,封建社會定型時期,要想成功改革,只有自上而下,做到事權歸一,如果不加強朝廷對各級機構的控制力,改革就是一紙空文,上邊費盡心機制定的政策,到下邊敷衍了事,根本得不到貫徹實施,三權分開,層層控制、層層考覈,賞罰分明、明確責任,才能加強提高朝廷官員的責任心。

當然龍天羽對現在的變法還是持着穩定踏實的心態,不敢操之過急,與這個時代背景相適應的前提下,儘量變革求新,加入一些唐宋元明清及現代的治國方法,畢竟在目前這種大環境下、在目前的科技水平、訊息能力、民智習俗下,要是想搞民主專政,那純粹是腦袋讓驢踢了,社會主義拿來古代來實施不搞得天下大亂纔怪。

曹參、蕭何、周勃、陸賈、周昌五位重臣大員躬身領旨,共同負責這次三權分立的部門建立、職責劃分、俸祿爵位等具體事宜。

龍天羽關心科舉的事,說道:“張太傅不日便歸來,由翰林院擬定科舉的事宜,出卷命題,在西川下朝廷檄文,定在明年開春三月,進行科舉考試,這是漢室第一屆科學考試,尤爲重要,命題分爲文綜、理綜和武綜,通過科舉筆試面試爲朝廷選拔人才,這一屆僅限漢人戶籍的士子會考,戶部要仔細覈查考生籍貫,以免有外地的探子和姦細混入,如果舉辦妥當,第二屆再擴大考生範圍,諸卿可有異議?”

“漢王英明,臣等無異議——”百官附和高諾道。

龍天羽想起興漢學院和兵工廠,心頭一熱,道:“明日早朝取消,本王要去興漢學院及兵工廠走訪一番,在看一看王城禁衛軍的操練情況,各部門不必派人跟隨了,由御林軍護駕、御史臺執筆官隨行便可,諸卿若無事奏,今日早朝就議論到此,散朝!”

百官叩拜恭送漢王,龍天羽入鄉隨俗,儘管剛開始不習慣這種跪禮,但在兩千年前的古代,這就是一種君臣之禮,王權天賜的榮譽象徵,神聖莊嚴的,如果你不讓他們跪,甚至取消這個禮節,反而讓滿朝文武不能接受,就是天下百姓也不認同,上跪天地、下跪父母,中跪君王,此乃天經地義的事,如果王權淡化,皇家威嚴不在,君不君,臣不臣,國將不國,朝廷必亂。

早朝散畢,龍天羽走入內殿,一名宦官稟奏道:“漢王,錦衣衛副指揮使夏侯博、葛離求見漢王,此刻正在乾清門外候旨聽宣。”

“錦衣衛?”龍天羽沉吟一下,現在錦衣衛可不單單是一個特務機構,更是掌握朝廷向外通商的經濟命脈,一個大商會,如今夏侯嬰未歸來,兩位副使求見不知有何要事,說道:“宣兩位指揮使進內殿議事!”

第五十六卷 振興西川

第十一章 漳水興嘆第十章 回到漢中第四章 再納美妻第六章 沛縣起義第十章 婚前雲雨第十一章 劍道突破第六章 再次突破第七章 項王出兵第七章 大漠少龍第五章 新添美婢第十二章 生死抉擇第二章 江山美人第六章 空城疑計第十二章 挑燈看劍第二章 婉兒獻計第三章 兵神成長第四章 入漢潮流第二章 軍命在身第十二章 盟軍潰敗第三章 夜戰劍聖第九章 巔峰對決第十一章 強秦才女第三章 大戰對峙第七章 天羽論秦第一章 追殺漢妃第二章 月瑤安危第八章 曲終人散第五章 破北盟軍第四章 力挽波瀾第二章 別後新婚第十二章 破釜沉舟第二章 空軍參戰第八章 蹬口之戰第六章 挑撥離間第五章 解開心結第七章 簽訂條約第十一章 發兵入蜀第一章 征服雨馨第一章 鳳舞來人第四章 強收仙子第二章 守城攻略第十一章 破解棋局第二章 月夜情話第六章 睡臥紫塵第五章 衛營救美第五章 撕破防線第一章 火燒眉睫第一章 拂曉鏖戰第十二章 以身相誘第十二章 一縷香魂第九章 擊退楚軍第十章 真假弒龍第一章 玄女論將第十章 婚前雲雨第六章 欲廢墨蘭第二章 科技治國第五章 窮則思變第十二章 青衣遭襲第八章 意外變故第十二章 霸王雄起第二章 夜取碭郡第二章 半路截殺第十二章 政通仁和第二章 誓守賀蘭第五章 刀尖逃生第十一章 詩詞歌賦第三章 浴血蘭溪第七章 兩虎相爭第十章 虎將爭雄第三章 洞悉陰謀第十章 火海鏖兵第三章 夜下激鬥第二章 月瑤安危第八章 阿房宮毀第十一章 亢龍昇天第五章 君王之勢第一章 月神舞女第二章 二擒韓信第一章 生擒韓信第四章 武道陰陽第八章 才女雙飛第十章 生死宿敵第九章 賀蘭關破第九章 兵臨城下第十一章 不擇手段第六章 驗證真理第九章 巔峰武道第十章 鳳舞九天第一章 龍韓對決第一章 呂妃掌權第八章 暗殺漢王第六章 同生共死第六章 科技思想第六章 擒殺衛禪第七章 成王敗寇第三章 墓穴生還第九章 意在沛公第十章 雷霆萬鈞第六章 黃沙浸血第六章 雙修之境
第十一章 漳水興嘆第十章 回到漢中第四章 再納美妻第六章 沛縣起義第十章 婚前雲雨第十一章 劍道突破第六章 再次突破第七章 項王出兵第七章 大漠少龍第五章 新添美婢第十二章 生死抉擇第二章 江山美人第六章 空城疑計第十二章 挑燈看劍第二章 婉兒獻計第三章 兵神成長第四章 入漢潮流第二章 軍命在身第十二章 盟軍潰敗第三章 夜戰劍聖第九章 巔峰對決第十一章 強秦才女第三章 大戰對峙第七章 天羽論秦第一章 追殺漢妃第二章 月瑤安危第八章 曲終人散第五章 破北盟軍第四章 力挽波瀾第二章 別後新婚第十二章 破釜沉舟第二章 空軍參戰第八章 蹬口之戰第六章 挑撥離間第五章 解開心結第七章 簽訂條約第十一章 發兵入蜀第一章 征服雨馨第一章 鳳舞來人第四章 強收仙子第二章 守城攻略第十一章 破解棋局第二章 月夜情話第六章 睡臥紫塵第五章 衛營救美第五章 撕破防線第一章 火燒眉睫第一章 拂曉鏖戰第十二章 以身相誘第十二章 一縷香魂第九章 擊退楚軍第十章 真假弒龍第一章 玄女論將第十章 婚前雲雨第六章 欲廢墨蘭第二章 科技治國第五章 窮則思變第十二章 青衣遭襲第八章 意外變故第十二章 霸王雄起第二章 夜取碭郡第二章 半路截殺第十二章 政通仁和第二章 誓守賀蘭第五章 刀尖逃生第十一章 詩詞歌賦第三章 浴血蘭溪第七章 兩虎相爭第十章 虎將爭雄第三章 洞悉陰謀第十章 火海鏖兵第三章 夜下激鬥第二章 月瑤安危第八章 阿房宮毀第十一章 亢龍昇天第五章 君王之勢第一章 月神舞女第二章 二擒韓信第一章 生擒韓信第四章 武道陰陽第八章 才女雙飛第十章 生死宿敵第九章 賀蘭關破第九章 兵臨城下第十一章 不擇手段第六章 驗證真理第九章 巔峰武道第十章 鳳舞九天第一章 龍韓對決第一章 呂妃掌權第八章 暗殺漢王第六章 同生共死第六章 科技思想第六章 擒殺衛禪第七章 成王敗寇第三章 墓穴生還第九章 意在沛公第十章 雷霆萬鈞第六章 黃沙浸血第六章 雙修之境